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技术产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17-01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现代生物反应和分离工程、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药品又不只限于制药企业,化工企业、食品加工等其他行业也都参与了医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医药产业。形成了我省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链。

1生物技术药品的生产及现状分析

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包括白细胞介质素、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a――2a干扰素四个药品以及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形成了基因工程体系,产生了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等企业、大连通化金马药业的基因工程胸腺素、省微生物技术公司的狂犬疫苗等企业队伍。酶工程药品的生产,包括中国医科大学制药厂等十几个制药企业的降纤酶、胶原酶以及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对传统医药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的生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提取、分离、纯化等下游技术使生化制剂升级换代、走降纤酶之路将会使脑活素、肝细胞生成素、助应素等产品生产企业如汇龙达、省微生物所药厂、沈阳生化药厂等发展壮大产生更大效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生态制剂及抗原产品也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如沈阳东药集团的整肠生,沈阳协和集团的高聚金葡素等。

近年来,我省生物技术产业有了显著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基因工程、酶制剂、精细化工程和保健品等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已经投入市场。这些成果不仅给企事业单位带来了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了科技兴企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推动了我省生物技术产业的向纵深发展。目前,全省命名生物技术企业有100多家,涉足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院校17家,科研院所15家。现有生物技术产品72种。辽宁省生物技术产业基础已初步确立,产业群已经明朗化。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必然引起一些产业的发展。例如: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酶诊断试剂盒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必然达到更高水平;海洋药物和中药的开发应用技术也会有所改进;保健品的生产也显出强进势头。由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显示出我们生物技术的下游技术严重滞后,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留下很大空间。为此,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会产生一些高效益企业和集团,也会带动一些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规模小。从调研情况看,虽然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产品仿制多、创新少;同一品种多家生产、独家品种少;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这是要待解决的问题。

2.2资金缺乏,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未形成。生物技术是个知识密集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开发一个有水平的产品需要的资金多,许多小企业无力开发,没有多元化投资支持也无力做大做强。

2.3观念陈旧,政策信息不灵,成规模的项目太少。据了解省生物技术成果不少,但是成果外流,人员外流。企业等、靠、要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有了好产品也不报项目,满足靠自有资金维持小规模的生产。

3建议与发展对策

纵观世界各国,生物技术产业是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其发展本身来看涉及到诸多环节,制度创新、知识产权及政府的推动等都对其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加快步伐应着重解决一下问题:

3.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靠专家选准项目,编制规划。行业协会聚集大批行业内专家和企业家,组织调研,制订规划,针对性强;评估项目,组织攻关准确的高。

3.2建立省生物技术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给予优先优惠政策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特殊对待尤其在发展初期强化领导,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的强度,建立省生物技术发展基金,用专项资金吸引资本市场,尽快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并且给予实实在在地政策扶植和优惠,鼓励发明创新和促进技术转移。

3.3扩大同国内外合作,突出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产业化。当前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要实施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和重点突破的战略。因此,要以专项资金为引子,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专家和单位为种子,尽快培养一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体,推动我省生物技术产业升级。鼓励大企业和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药,建设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产业范文第2篇

作为一项重要的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信息业革命的到来而得到不断的补充与完善。事实证明,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能有效地促进科技的发展,刺激产业的增长,带来经济的繁荣。本文拟就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做简单阐述,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的不足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人难以想象的新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的实施,人类开始有希望能真正解构生命的奥秘。尽管这种探索也许永远没有尽头。

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分析测序人类基因组所有的基因,即由A、T、C、G四种碱基构成的DNA序列。这项耗资巨大的国际合作工程(由美、英、日、法、德、中国等国家合作)被某些学者誉为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进行的一项最伟大和最具影响的研究计划”。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就是生命探索的尽头了。恰恰相反,随着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和医药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等后基因组学(Postge nomics)和蛋白组学(Proteomics)的兴起,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又迈向一个新的征程。

伴随着如此动人的生命科学探索的又是无限的产业利润和商机。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对此计划的积极参与,才推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与加速进行。虽然早在70年代生物技术公司就已在美国开始建立并运行,但生物技术产业真正的蓬勃发展还只是在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之后。到今天,在美国共有约1300家生物工程公司,其投资约占世界年总投资130亿美元的75%,已累积投入650亿美元,所有公司的市值已达1100亿美元。并且,这还并不包括近几年由传统的制药业跨国公司转变而来的生物技术公司。

我国的情况却令人担忧。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研究还是生物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还处于“跟随”或“参与”的状态,虽然也不乏有突出的例子。比如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中只占大约1%的比例,而美英则占约85%,其中英国占近三分之一。又如我国虽然也有2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但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也只有两家,并且全国生物工程产品的年销售额总和还不如美国一家中等规模的生物技术公司。据我国专家比较,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都比美国要晚10~15年。

造成这些不足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体制上的,也有经济上的。为此,我国也已开始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创新工程”、国家“八六三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都收到了一定效果。在产业界,也已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如与研究机构的紧密联合、借助于风险投资资金、有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并上市运行等,也呈现渴望快速发展的势头,前景是堪为乐观的。

在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此问题再不被重视的话,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界不仅将要面临越来越被动、道路越走越窄的局面,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到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这就是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2 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很广,包括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工业品外观设计、商业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等。其中最具生物技术特色也最为重要的保护就是专利权的保护。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问题,并对其他形式的保护略加介绍。

2.1 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

依据当今生物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生命物质的层次,将专利法可能涉及的生命物质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

(1)分子 核酸类分子(如通常讨论的基因即DNA分子)、蛋白质类分子(如各种细胞因子、抗体等)、糖类分子、脂类分子或其修饰物(如聚乙二醇修饰的蛋白质分子或糖蛋白分子、脂蛋白分子等)。此类物质是极为广泛的一类物质,在实际的专利申请中占的比例也最大。

(2)细胞 以单细胞为其基本存在单位的生物或细胞,包括所有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转化细胞、转染细胞等。疫苗、病毒/噬菌体(亦属微生物)、其他类基因载体如质粒等也可归入本类。

(3)器官 离体培养的器官如血管、视网膜等。

(4)胚胎 主要指高等动物包括人的胚胎或其嵌合体(chimera)。

(5)个体 包括植物体、动物体,其中主要是转基因的植物体或动物体。

上述物质基本构成了生命物质的全部内容。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上一些针对上述五个层次的生命物质的操作方法,如合成、复制、序列分析、培养、转化、转染、融合、移植、克隆等。

至此,我们就得到了专利法可能涉及的有关生物技术发明的所有主题(subjectmatter)。

专利主题必须具有可专利性(patentability)。照国际上基本一致的要求,这主要指发明要具有创造性、新颖性与工业实用性。如《欧洲专利公约》(EuropeanPatentConvention,EPC)在其第二部分(实体专利法)第一章(可专利性)中就明确规定了可专利的发明应具有创造性(inventivestep)、新颖性(novelty)和工业实用性(industrialapplication)。我国专利法也有同样的要求。国际公约也是如此。如《TRIPs协议》第27条1款就做了与EPC几乎一致的规定,既强调了专利主题物质应具有的“三性”,还强调了发明不得因发明地点和技术领域等而受歧视。

可见,生命物质(包括涉及生命物质的方法,下同)要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要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也一定要具有可专利性的“三性”要求,即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工业实用性。

尽管已有既定的标准,但生命物质的可专利性判定却又不像对以前任何其他领域-如机械、化工与甚至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判定那么简单,只要适用既定标准来判定就可以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当今世界也就不会为是否授予哈佛转基因鼠和“多莉”克隆羊专利而争论得沸沸扬扬了。经过生物科学界、生物产业界(包括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领域)、宗教界、伦理组织、环保组织、知识产权组织和法学界的积极参与和对各方利益的极力平衡,到20世纪末,随着《TRIPs协议》的广泛签署和欧盟于1998年通过《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的欧洲指令》(以下简称《指令》),世界对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问题也基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生命物质具有可专利性,当且仅当它们满足可专利性的要求(《TRIPs协议》第27条1款,《指令》第1条1款、3条、4条3款、5条2款)。

(2)动物品种、植物品种和繁殖植物或动物的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不具有可专利性(《TRIPs协议》第27条3款(b)项,《指令》第4条1款)。但如果有关的植物或动物发明不限于特定的植物或动物品种,则不可排除其可专利性(《指令》第4条2款)。

(3)有关微生物的发明或其相关方法具有可专利性,当且仅当它们满足可专利性的要求。

(4)对生命物质的简单发现,如一个基因的DNA序列,不具有可专利性;但若该生命物质是从人体中分离而得或由技术方法生产的,即它们对于公众来说是不易得的或是非显而易见的,则不应该排除其可专利性,即使其结构与自然状态中此生命物质的结构相同(《指令》第5条1、2款)。

(5)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应受到道德伦理与公共秩序的制约。此即所谓的“道德条款”。

为适应和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专利法已在有关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上做出了相当的让步。主要体现在对“三性”标准要求的宽泛解释上,与以前相比已有很大的变通性。如对于“创造性”的判断,不再仅以自然界已存在该生命物质为排除理由(上述第(4)项),即即使某种物质存在于自然界(如人体中),但在其自然状态下却不可能为人们所利用,那么关于该生命物质的发明则不应因其已在自然界中存在而被排除其可专利性(如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胰岛素)。同样“工业实用性”也已获得较为宽泛的解释。由此可见,专利法的调整已基本使生命物质的可专利性问题得到解决。但不可避免地还保留着许多限制。这些限制基本上是出自于道德伦理方面的考虑。如《TRIPs协议》第27条2款规定成员国在认为有必要保护其“公共秩序或道德”时排除发明的可专利性,并进一步把保护“公共秩序或道德”解释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对环境的严重危害”。这在《指令》中有更具体的反映。如《指令》第6条1款与《TRIPs协议》一样排除了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的发明的可专利性,并在其第2款以列举的方式明确排除了以下各项的可专利性:

(a)克隆人的方法;

(b)改变人的种系(germline)的遗传特征的方法;

(c)为工业或商业目的使用人的胚胎;

(d)可能导致动物痛苦而对人类或动物没有任何实质性医疗利益的改变动物遗传特征的方法和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动物。

简言之,专利法和相关法律中的这些“道德条款”,就排除了某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的道德伦理和尊严的生命物质或方法的可专利性,从而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总结当今世界对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专利法,已逐渐敞开了对生命物质进行专利保护的大门。虽然出于道德伦理与公共秩序的考虑排除了一些特殊生命物质和方法的可专利性,但就总体而言,对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了,这对生命科学界、生物产业界及整个知识产权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就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而言,由于我国专利法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实践时间都相对较短,经验相对不足,因此在某些方面的欠缺是明显的。这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的欠缺,也同样体现在具体专利管理实践上的落后。单就立法状况来看,我国专利法基本与EPC一致。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又呈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可以认为这种灵活性是必要的,它既是现实实践的需要,也为我国尽快与国际社会标准接轨积累经验,同时也能保护我国生物科学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各国情况也不统一,但基本上都由《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UPOV)加以约束。我国已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成为UP OV公约的成员国。

2.2 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

生物技术产业界与其他产业界一样,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秩序并能健康发展,就一定要有其他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下面略加介绍。

商标 根据《TRIPs协议》的定义,商标是“任何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符号或符号组合”。正如众所周知的例子,如CocaCola(可口可乐)、Kodak(柯达)等,其商标本身的价值已达数百亿美元之巨。这当然是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但也应该承认它们本身开始即具有的独创性。在生物技术公司中也有较好的例子,如Genetech、Amgen等。

商标的取得分为注册取得和使用取得两种,在不同的国家里有不同的规定。关于商标管理方面的国际公约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我国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加入。

版权(著作权) 主要是对数据库(database)的保护。DNA序列与蛋白质序列的大量测定、对各种遗传性疾病的分析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与使用这些数据(库),以便既能有效地进行科学与信息的交流,又能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就是研究机构与企业关心或者应该关心的问题。著作权能为此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有关方面的问题还在争论中。

工业品外观设计 在我国这亦属专利的一种。对于生物技术产业而言,这主要可能涉及到产品的包装问题。不可否认,一种新颖与方便使用的包装会有助于一项产品的推广。

商业秘密 包括技术秘密与经营信息。如果一项开发中的生物技术不适合申请专利(或者说用技术秘密的形式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或者尚不到申请专利的时机,那么就应该采取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和《TRIPs协议》(第39条)对此都有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 对于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害者可依据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相关的国际公约提起诉讼以求得补偿。

此外,还有地区性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在国际知识产权界也一直进行着广泛讨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界和科技界对此应有所重视与警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总之,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才可能使生物技术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范文第3篇

美国能源生物科学研究所启动49个能源生物科研项目 小仓红叶

丹尼斯克公司采用酶制剂技术提高DDGS饲料的消化率 小仓红叶

全球第一台Thermo Scientific TSQ Vantage质谱仪在中国安装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KL Process Design Group公司开始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 小仓红叶

诺维信公司在酶法酯交换反应工艺开发方面受到油脂行业的表彰 小仓红叶

荷兰王国首相访问在建的帝斯曼中国园区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日本研究人员解读白蚁肠内共生菌的全基因组取得新突破 汐田真理

云集上海的生物技术企业明确风险后再投资 增田智子

向生物技术大国进发的印度 宫田满

组学总动员开发生物燃料 宫田满

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推进人体正常菌群基因组解析 河田孝雄

特殊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特殊生境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种康,邓馨

纤维素糖化发酵工艺 林建强,曲音波

蛋白质定量 应天翼

活细胞成像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俞汉青

我国将出台生物产业发展促进政策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国际水稻研究所荣获2007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市合作奖 戴小枫,王中秋,贡锡锋

美国生物技术大会(BIO2008)中国展团备受关注 周婷婷

麻省理工学院和丰田汽车共同研究车用微生物电池 宫田满

日本公司利用畜产废弃物等原料提供生物燃气 久保田文

日本科学家发现与癌症转移有关的候选蛋白质 吉村馨太

东丽公司在中国大力发展环境生物技术 杨瑜芳

新型厌氧生物技术的研发现状与前景 陈坚,李秀芬

微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及其在污泥减量技术中的应用 初里冰,邢新会,闫桑田,吕奉祥

我国农村分散点源污水治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统,王守中

酵母菌在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 杨敏,邓艳芹,张昱,吕文洲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刘铮,张坤,花秀夫,王君,韩慧龙

石油生物脱硫技术研发现状与前景 刘会洲,李玉光,邢建民

化学物质的生物监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胡建英,黄崇

生物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纤维素酶生产技术 刘凯,林建强,曲音波

浅析双向凝胶电泳的样品制备 应天翼

生物技术的第四次浪潮——环境生物技术

《跨国共生》:一位亲历者的管理笔记(第十二章) 柳永茂

中国生物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陈竺

中澳科学家在苦瓜降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孟山都公司和波通仪器公司合作开发生物乙醇生产分析技术 小仓红叶

有争议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桥本宗明

疫苗的应用领域和制造技术革新不断 平崎诚司

诺和诺德公司捐赠化合物库支持中国研发新药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美国Alnylam公司和MIT合作研究RNA干扰的癌症治疗 增田智子

我国农业生物药物分子设计平台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

创新,永无止境——帝斯曼工业生物科技创新之路 欧阳少平

微生物宿主需求增加制药厂争相提高设备能力转基因蛋白的受托制造 久保田文

通向商业化的桥梁生物质是焦点2008年度日本生物技术相关的预算概算要求 增田智子

默沙东公司"万络"赔偿事件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启示 杨悦,魏晶,潘卫三

综合机构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日本版的FDA 桥本宗明,久保田文

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黄志峰,肖健,蔺胜照,李校堃

英国抗体药物的教训——高风险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注意事项 大西淳子

药物基因组学对日本的影响服务企业已率先行动 河野修己

纤维素酶分子改造和酶系改造 汪天虹,秦玉琪,曲音波

血脂康高技术产业化 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胰蛋白酶进行胶内酶解 应天翼

用飞秒激光观察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高桥伦子

李校堃谈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 陈茁

《跨国共生》:一位亲历者的管理笔记(第七章) 柳永茂

以自主创新为推动力加强长三角地区生物和医药产业合作 于宁妮

浙江省生物技术工程制药重点实验室 杨徐一,倪春燕

世界肥胖病人持续增加Sanofi-Aventis公司的新药引人关注 伊藤胜彦

分子靶向新药种类繁多多靶标型的药物也开始上市 伊藤胜彦

清扫研究用冰箱和冰柜实现其高效运行 内田忠义

世界各国干细胞治疗相关政策与规划分析 江洪波,陈大明,于建荣

我国第三代t-PA溶血栓药物的开发 杨琴

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中坚——分子靶向型低分子抗癌药物 河野修已

代谢物组开拓的生物技术产业

令人期待的食品纳米技术 中野荣子

生物降解塑料袋奥运采购与行业参与 万荣,聂听

TEM8-Fc: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形成的人源抗体样分子 胡显文,段海峰,陈惠鹏

人造血干细胞因子 吴军,赵志虎,巩新,唱韶红,马清钧

抗体药物研发现状与发展态势 于建荣,陈大明,江洪波

人源性治疗性抗体技术平台 王双,俞炜源,孙志伟

基因治疗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 陈大明,江洪波,于建荣

长效人白细胞介素2 吴军,刘唱韶红,巩新,刘波,马清钧

红霉素类药物基因工程 张部昌,黄训端

功能糖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尹恒,白雪芳,杜昱光

层析介质的寿命与层析介质的清洗验证 樊丰林

创新与执著,成就事业的法宝——美国欣凯公司副总裁肖飞先生访谈

生物技术产业范文第4篇

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支约2 万人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的科技队伍,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及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继1996~1997年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上市的之后,预计在2003~2005年我国将出现生物技术产品上市的第二个。由此可见,与其它高技术领域相比,我国的生物技术总体水平及产业化程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中,从目前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态势来看,生物技术最有希望取得创新性进展,最具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因此,建议国家将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21世纪加速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突破口”。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把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力争在21世纪的前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 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 选择发展模式总体战略

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应改变以往跟踪为主的战略,实施积极创新为主集成应用的战略方针。基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水平和能力,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宜采取“立足创新、集成应用、需求导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关于集成应用,主要是指把现有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源自何处)组合集成起来运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充分借助和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争取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使我国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2)发展模式

我们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我国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科技长入经济,提高研究开发效率的良好方式。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为保障生物技术及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对全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各类各层次不同机构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重要的引导;对于一些重要的领域,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企业界、金融界以及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形成的合力将加速国家目标的实现。

高技术是基于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而高技术产业则必须加上科学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发展高技术产业只有以企业为主,才能有效地将分离的科学与技术、科技与产业、产品与市场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运作。没有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生物技术产业将难以迅速发展。

3 主要对策

1)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整体协调、形成优势集成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目前国家各类科研计划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基础性创新性研究,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短期能产生效益的研究项目,导致创新的源头匮乏。更为严重的是,各类计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各部门、地方自成一体、封闭运行,导致科研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而且造成低水平重复。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期。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时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采取“两弹一星”+利益捆绑的新机制,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必须同时调动国家、地方和企业以及科技人员的内动力和凝聚力;必须下决心解决部门地方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的顽症。为此,建议国家适时成立全国性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全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从而做到整体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实现决策、协调和实施系统的统一、简便和高效。

2)进行战略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

国外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一些地理、交通、信息、政策等环境较好的地域,容易形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的“聚集区”。这种“聚集”促进了不同研究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速了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聚集”进一步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起到了“聚集”带动“聚集”的作用,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循环。根据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现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可选择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投资环境好并已有一定生物技术产业基础的上海、北京、广东(深圳)、长春等地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给予更为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 集中力量有选择地发展3~5个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聚集区、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聚集区、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聚集区、以长春为中心的长沈大聚集区等),发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尽快形成较大的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对上述生物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界的积极性,以国家重大项目为纽带,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既有合作(包括跨国和跨地区合作)又有竞争的社会化的生物技术研发与生产的格局。

3)选择部分重点产品,目标定位国际市场

对于某些我国有较好基础、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是我国有资源优势的技术领域,例如转基因动物反应器、转基因植物、功能基因组、生物芯片、组织工程、中药等领域,应选择部分重大项目,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通过运用优势集成、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操作方式,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强并确立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

4)建立国家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孵化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制约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生物技术因其自身的综合性、多学科特点,生物技术转化更具有特殊性。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孵化器的作用尤为重要。孵化器的作用是,通过与研究开发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并有力地引导企业介入,密切生物技术上下游的结合,有效地使单一技术的突破尽快孵化为成熟配套的技术和工艺,向产业进行技术转移和辐射,从而加速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商品化和产业化。为此,应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择优建立数个生物技术国家重大项目孵化器,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性的生物技术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工程的实施,力争在5~10 年内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生物技术产品,同时走出一条生物技术成果转化的成功之路。

5)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及国际化

我国在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仪器、设备、试剂等支撑技术与装备方面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在国外,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其产值占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0%以上。生物技术的支撑技术与装备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交叉;二是绝大多数生产经营专用仪器、装备的公司都拥有国际市场,只有占有国际市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研制和生产并占有国际市场的能力。因此,对重要的生物技术仪器、设备和装备,应采取“桑塔纳”模式,走与国外大公司合资合作的发展道路。第一步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建设组装线或生产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与外国公司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第二步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加大国产化比重,同时加强新型号、新设备的研制开发,进而逐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此方面,应注意避免自己闭门造车、封闭发展,所开发的产品性能不稳定,测出的数据不可靠,别人不用,自己也不用的尴尬局面。

6)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中介组织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中介组织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介组织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大力发展从事生物技术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包括生物安全评估)、专利(特别是国外专利)、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机构。

我们认为,应尽快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组建生物技术产业协会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协作,有利于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逐步形成社会化发展的格局。协会组成以企业法人和高级主管为主,吸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管理、营销专家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协会进行全局性组织协调工作。

7)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特殊的地理、气候、人口、人文、历史以及多民族等原因,使我国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遗传资源,包括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宝库,为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大量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一些重要的资源流失严重。例如,我国虽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由于资金和管理上的一些因素,导致研究、保藏和开发工作都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一部微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象重视人类遗传资源一样高度重视对所有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方面应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各类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藏及服务体系,其中包括细胞库、菌种库、毒种库、种质库、信息库等。此项工作可在相关计划的基础上,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但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技术产业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现代企业制度

二十世纪末,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革命为先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转变。四川工业经过连续的高速增长,面临着战略性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和矛盾将不断出现、演化,对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大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20世纪90年代开始加速的经济全球化已从有形商品和生产全球化进入到信息、资本全球化的新阶段。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领域迅速扩大。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形成,高技术的应用,跨国公司间兼并联合风起云涌,国际金融推波助澜,世界经济融汇一体。全球化的实质是以跨国公司为中心、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全球化。加入WTO将大大推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程度。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四川同时面临着难得机遇和巨大挑战。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有利于我们分享国际闲置资金,利用先进技术和拓展市场空间。但是,能否抓住并充分利用WTO的发展机遇,根本上取决于全球环境下四川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投资环境的吸引力、技术吸收创新能力和产业全球竞争力。经济总量规模、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政府管理经验和主导能力、人力资源和科教水平、创新精神及其它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内是否能够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发展决定了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加入WTO以后,四川省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型加工制造业具有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在国际产业结构分工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从长远看,其竞争力将会由于资金、技术对劳动替代作用的增强而处于不利地位。外资利用水平的低下,表明现有的投资环境无法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中取得理想的利益。未来,外资将进一步加强对四川经济的竞争压力,而不是参与工业规模扩张和工业结构改善进程,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因此,必须全面理解国际竞争力的本质,把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新一轮改革和调整的战略取向。不仅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要提高投资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提高单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兴起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

知识经济为大规模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可能。知识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投入,可以使商品生产的效率快速提高。信息技术重组纺织、机械、石化、冶金等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成为趋势,各行业将出现自动化革命。由于知识的严密自给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手段可以解决诸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投入产出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而使一些陷入困境的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活力。知识经济孕育的新兴产业可以替代甚至淘汰部分传统产业。大量性能更优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将逐渐替代淘汰一些传统的原材料和能源生产产业。因此,实现战略性调整需要理解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生命周期的关系,把握产业升级、改造、消亡和替代的客观规律。

知识经济中,经济竞争取决于智力资源拥有水平和运用效率,竞争优势向拥有先进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转移。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水平。知识经济不同于消耗大量资源为特征的传统经济,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为支柱,其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条件最关键的资源,以致目前发达国家加紧国际人才争夺,大量吸引各国科技专家,以攫取人才红利。四川科技教育水平、全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型员工比重、创新能力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三、国内经济转型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国内经济已由短缺时代进入以市场约束为主的需求主导型经济。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由供给制约转为需求制约,需求成为决定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的主导因素。长期粗放型的高速增长无法维继,转而进入比较平衡的“次高”型增长,工业步入高加工度为增长重心的发展阶段。需求结构向两个方向变动:一是消费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需求呈多元化发展。消费不仅为了衣食住行,更注重审美和个人感受,大批量、标准化的传统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全新的消费需求结构。二是优质化和高档化。消费层次也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数量充裕的情况下,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更新速度将有更高的要求,高档耐用消费品成为热点。

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四川工业深层次的素质和结构矛盾日益显现。四川的产业结构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代的层次。低层次产业的过度发展,低水平加工能力过剩,纺织、水泥、普通机械、日用轻工和部分电子等传统行业都处于过度竞争情况,半数以上产品加工能力利用率不足58%;高加工度,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18%,高技术加工能力不足,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层次低,网络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低层次制造加工业对省外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很大,随着要素成本上升,资源转换成本大幅提高,占我省很大比重的低层次加工工业正逐渐失去竞争力。

四、证券市场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按照“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方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市场建设质的跨越。证券市场对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兼并和国有资产重组,改变企业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的资本结构,减轻运营成本和银行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上市公司超过1600多家,证券市场总市值已达14.58万亿元,并将迎来超常规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通过资金和上市公司双向扩容,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数量及规模将持续增加。市场结构显著改善,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体。投资基金从无到有,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主力,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相继入市,国有股、法人股最终解决上市流通问题,企业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国内二板市场较为活跃。二板市场是针对民营中小型高成长型企业提供的融资场所,并作为主板市场的过渡和退出环节。科技创新型或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只需二年经营记录,不作盈利要求,且发行后股本在三千万元以上的均可申请上市。除二板市场以外,地方性小规模场外证券交易中心陆续建立,以适应产权交易需要。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进展,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海外上市队伍扩大,海外证券市场选择增多。外资有控制的进入国内A股市场,引进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加深。利率实现市场化,可转换券、认股权、期指等投资工具将先后推出。中国证券市场将逐步显示出成熟的资本市场风范。

企业债券市场总体仍滞后于股票市场。“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改革多重审批体制,简化发行手续,放宽债券上市要求,推广店头交易,加快债券利率和期限设计的金融创新,将使债券市场加速发展。

四川的资本积累相当丰厚,到2008年11月,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2960.13亿元,各项贷款14736.36亿元,存贷差将近8223多亿元。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比例却只占融资总量的1/5左右。

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

四川率先推行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十五”期间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格局。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性变化,造就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富有活力的工业化主体,构筑了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的制度基础,构成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

根据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原则,通过抓大放小和公司制改造,全国范围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接近完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形之下,四川省体制创新的边际效应下降,先发优势逐渐弱化。根据“十一五”现代企业制度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领域向企业运行机制纵深发展。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公司管治结构,并进一步表现为科学的决策体系,激励和约束制度,以及持续的创新机制。四川省未来的体制创新领域,主要来自于微观企业的管理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机制。其次,产权清晰为产权重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刺激了产权流动机制的形成和发育。市场、要素和效益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企业扩张更多地依靠资本的社会集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将取得突破。

邵洪涛(1977-),男,汉族,安徽阜阳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1 证券知识读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2 四川省统计局 《2009年四川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年8月

3 吴季松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