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鸟虫鱼

鸟虫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鸟虫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鸟虫鱼范文第1篇

周王朝自平王东迁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各诸侯国群起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革,战争频繁,一些青铜兵器、酒器、乐器的铭文中出现了大量富有装饰性的书体。郭沫若先生在《周代彝铭进化观》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过分析:“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D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做波磔而有意求工。又如齐《国差X铭》亦韵语,勒于器肩,以一兽环为中轴,而整列成九十度之扇形。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1】可以说在那时候除文字实用性之外,对其艺术性的开始应用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在东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最早关于鸟虫书的记载是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在秦代被称为虫书:“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可见虫书类似大篆一样,也是从春秋延续下来的一种独立书体,在秦代是被列为八体之一的。至新莽时期,《说文解字・叙》曰:“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可见,至新莽时期,虫书已被称为鸟虫书。

关于虫书和鸟虫书的关系,马国权先生认为,上古时候“虫”的定义很广,不仅可以把“鸟”统摄在内,甚至可以包括所有的动物,所以浑言之“虫书”,析言之“鸟虫书”。【2】 启功先生则认为:“秦汉所谓的虫书和鸟虫书,只是篆书手写体的一种诨称。”【3】 而马国权先生对此说法提出异议:“其(鸟虫书)非同一般篆类手写体可知。”【4】 曹锦炎先生总结鸟虫书定义为:“所谓鸟虫书,是指在文字构形中改造原有的笔画是指盘旋弯曲如鸟虫形,或者加以鸟形、虫形等纹饰的美术字体。” 【5】余以此语为公允。

鸟虫书在目前可考器物中最早出现的是公元前558年的楚国王子午鼎,也就是在春秋末期,之后鸟虫书盛行于战国前中期,以青铜兵器居多,酒器、乐器等铭文也有鸟虫书的出现,至战国晚期没落。鸟虫书的构形除了单纯附加鸟形于文字旁作装饰以外,还有将鸟形放入字中结构,或简化鸟形、虫形,变化丰富,十分精美(见图1 【6】)。

二、春秋战国时期鸟虫篆印章面貌及特征

在战国玺庞大的基数中,只有20方左右的鸟虫篆印,相对六千方左右的战国玺印,其稀少可见一斑。在这些鸟虫印中,例如图2【7】“公孙郾”一印,“郾”字中下部折笔作鸟首状,左边竖画部分弯曲加粗有意似鸟尾形,而“孙”字中“子”部下方转折处有意加粗,伸长至结尾又变细,似与鸟首呼应。

图3【8】同样是公孙姓,“公孙秦”一印处理手法与“公孙郾”略同,“秦”的两个“禾”的头部作鸟首状,且各有姿态,而“公”字的两首笔又似是鸟翅状,“孙”字“子”部下方转折处也似鸟尾而与鸟翅呼应。

图4【9】 “畋弃”一印,“弃”字头部作以高昂鸟首状,双翅似插腰,十分威武。

图5【10】 “长冥”一印,“长”字下部作一飞鸟状,动态十足。

还有图6【11】“王张”一印,难见白文鸟虫印,此印“张”字“弓”部直接简化为直立鸟形,对头、尾、爪的细节刻画让这只鸟看起来更为传神,“张”字“长”部下方也直接作一屈首鸟状。

由此可见以上这些鸟虫印在鸟虫书盛行的背景之下,却没有鸟虫书构形的复杂装饰,只是比较简单的把笔画附以鸟形,甚至直接把字的某部分变化为鸟形或者稍加弯曲让字态与之呼应得以舒展。相比繁复精美的鸟虫书,战国鸟虫印的构形比较简洁而容易辨识,为后世的鸟虫印也树立了不旁加纹饰的典范。

三、鸟虫书主要特征与同时期鸟虫印特点比较

自容庚先生1964年发表《鸟书考》 【12】一文,对传世40多件鸟虫书器铭的考察,至曹锦炎先生2014年《鸟虫书通考》一书,器物已多达391件【13】 :“就年代可考者,最早的应属楚王子午鼎(公元前558年),最晚的为越王不光剑(越王不光剑即越王翳,公元前411―前376年在位),流行时间已接近两百年。” 【14】再到2002年首都师大张传旭的博士毕业论文《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和规律》一文中结合现有资料和研究再次更新对鸟虫书资料的年代起始:“就年代可考者,最早的应属楚王子午鼎(公元前558年),最晚的为战国晚期楚考烈王(公元前265一前238)的《楚王舍肯盘》,流行时间已二百多年。”【15】 而战国时期按照《史记》记载为公元前476―前221,也就是说,鸟虫书的流行时间大致为春秋末期直至战国末期。

先秦的鸟虫印不管是在《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还是《古玺汇编》当中,年代都被划为战国时期,由此可见,这些为数不多的鸟虫印与十分盛行的鸟虫书几乎处于同时期。

在同一时期,同样是鸟虫书,一种铸刻在青铜器之上,另一种铸刻在方寸的古玺印面之上,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却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图2“公孙郾”一印中的“孙” 与图7【16】中的“孙”就相差甚远。在公孙郾一印中,“孙”的“系”部被简化到极致,变为 ,“子”部也是最简,仅在结尾处加长弯曲处加粗。而越王者旨於钟中“孙”字“系”部被处理成 ,尽管没有旁加纹饰,但是结尾处的弯曲也很飘逸,“子”部头部处理成 ,尾巴 带有虫形的蠕动弯曲。虽然这个“孙”字在已有鸟虫书器铭中已经算是最简化的字,可是和公孙郾一印的“孙”字相比,器铭不仅对字本身的部分不加删减,且能够弯曲的地方都富有变化,姿态还是很明显的。

同样是“孙”字,在公孙郾和公孙秦两方印中差异并不明显,基本相同。而在青铜器的鸟虫书铭文当中,“孙”字形态各异。例如图8【17】中的“孙”字 ,相比图7,它不仅在每个封闭圆形中添加了一点 使其看上去像鸟的眼睛,抑或是虫的眼睛,在“子”部结尾盘旋叠加 也增添了虫的趣味。图9【18】中的“孙”字“子”部 相比之前两图都精致繁复许多,从图7 只是把外轮廓增添形状到图8 在封闭圆形内增加眼睛,到图9 不仅在里面添加了一个带轮廓的眼睛,在外轮廓的处理上还在左侧增加了鸟嘴的形状。而这部分的下方两笔 ,不仅姿态比前两图更弯曲妩媚,还加上了类似鸟爪的形象。最下面的长笔画 则更加流畅飘逸。“系”部 可能是因为“子”部已经出尽风头,它就安稳的站在一旁,落落大方。除去这三图,还有十多个“孙”字出现在可考器铭中,姿态各不相同。

再比如图6“王张”一印中的“张”字 与图10【19】之利残片中的“张”字 ,尽管在上述几方印当中,这一方的鸟虫姿态是很突出而且很生动的,但是和器铭中的“张”相比之下,还是略占下风。在对“弓”部的处理上,两个“张”字都选择将“弓”部化为鸟形,但是很明显,之利残片的鸟形处理 在鸟嘴、鸟首、鸟翅及鸟尾的刻画上更加细致,有一种鸟正展翅的感觉,相比王张一印 这种站立的鸟形,在鸟嘴及鸟首甚至鸟首上的一点羽毛部分处理也让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但还是器铭的“张”字整体鸟形姿态更为自然舒展。对“长”部的处理上,之利残片

将其放在“弓”下部,似是为鸟形做支撑,只是对结尾一笔进行虫形的弯曲处理,相比之下,王张一印中对“长”字下部 处理似是一只跪着的鸟形,处理非常简约只保留鸟形轮廓,但是在方寸印面上还是略感臃肿,且姿态有点生硬并不特别自然。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即使在同一时期,即使都是鸟虫书,但是呈现在青铜器与古玺印面之上的风貌是十分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在字形结构,更体现在对文字的装饰性上。

四、鸟虫印兴盛滞后于鸟虫书原因

上面已经提到,鸟虫书与鸟虫印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出现发展的。那为什么在鸟虫书如此繁盛的情况下,鸟虫印却没有兴盛且精致程度远不及鸟虫书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鸟虫书流行时间短,无法给鸟虫印提供长久的发展空间。

郭沫若先生在对青铜器发展的时期划分中提到,殷、周的青铜器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鸟虫书兴盛于中兴期,其中对中兴期的叙述如下:“中兴期:自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一切器物呈现出精巧的气象,……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一见即觉其灵巧……字体的演变尤为显著,在这一期中有美术字体出现,字之笔画极意求其美化,或故作波磔,或多加点饰。甚至有‘鸟篆’的出现,使字画多变为鸟形,其有无法演变者则格外加上鸟形为装饰。这种风气以南方的器皿为尤甚。” 【20】可见这段时期是鸟虫书铭文的兴盛期,尤以南方盛。对衰落期叙述:“自战国末叶以后,因青铜器时代将告递禅,一切器物复归于简陋……花纹几至全废……”【21】之后总结为“逮至晚周,青铜器时代渐就终结。铸器日趋于简陋,勒铭亦日趋于简陋。铭辞之书史性质与纹饰性质俱失,复返于粗略之自名,……此彝铭之第四阶段进化,亦即其死灭期矣。”【22】鸟虫书铭文基本见于青铜器之上,青铜器时代的终结导致以青铜器为载体的鸟虫书也渐趋没落,在战国末期已几乎不见鸟虫书的踪迹。

鸟虫书的资料起始据上文所述大致处于公元前558年―公元前238年之间,而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以最大时间段计算,鸟虫书流行时间不过200年左右,据《鸟虫书字汇》收录至2012年的器物(疑伪者不计)达391【23】件 。谷松章先生也提出:“而春秋战国之后的鸟虫篆器铭,至今发现的不过数件。”【24】 在公元前113年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两件错金银鸟虫书铜壶壶身铭文中可见(图11【25】,图12【26】)。

这时器身上的文字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装饰图案,可见鸟虫书此时的落魄。不难看出战国之后鸟虫书趋于式微,几乎消失,很难为当时只加入简单纹饰的鸟虫印给予进一步发展。

2、战国玺印以实用性为主,各阶层广泛应用,鸟虫书多用于青铜礼器和兵器以显庄重。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大小林立,任命官吏和各种政治活动以及百姓个人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玺印这样的信物。汉蔡邕《独断》曰:“玺者,印也;印者,信也。”玺印在最初就是一个信用的凭证。《国语・鲁语》记载:“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治逆,追而予之玺书。”玺书其实就是现在所称的封泥,防止其他人拆阅信件。《左传》记载季武子巧用玺书谋取卞邑这件事发生于公元前544年,可见春秋时期玺印已在公卿大夫间使用了。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商业活动中,货物通行及征收赋税需要办理行政手续,需要玺印作为凭证。《周礼・地官・司市》曰:“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可见春秋时玺印在商业活动中也已经普遍使用,不仅是百姓之间,官府在对百姓征收赋税时也要用到玺印。

曹锦炎先生说:“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推测,古玺的兴起约在春秋时期……任命官吏以及频繁的政治活动和个人交往,越来越需要也离不开信物,而玺印正适合作为权力机构和昭明信用的凭证……现存古玺,基本上属于战国时代,但其中肯定含有春秋之物,只是我们目前还未认识罢了。”【27】 如此看来,战国时期玺印几乎都是实用为主,从平时士大夫所用泥封,到官府行政管理之凭证,百姓之间交易货物的证明,都要使用玺印。在玺印的分类中,也是官玺与私玺的数量最多。据曹锦炎先生分类,官玺主要用于任免官职、职官名称、机构名称、地名、地名加上职官或机构、机构加上职官等;私玺则多用于单姓人名、复姓人名还有单字姓或名。【28】其实用性决定印文的基本内容以简化为主,而且古玺使用范围也很广,需要通俗能懂,就决定它几乎不可能加上繁复的纹饰,否则辨识文字还要花费人力时间,实在不值得。

鸟虫书则十分不同,上面提到过,鸟虫书铭文基本见于青铜兵器,乐器,礼器一类,那时候文字的实用和艺术的用途分明,实用性多表现在简帛的大量使用导致文字日趋简化以及玺印的广泛应用,艺术性表现在器物之上多铭刻鸟虫书,郭沫若先生也提到这时期是文字为艺术品之习的开端。在以前的青铜时代,青铜器是显示和维持政治权力的主要工具,也是显示上层贵族的身份与特权的象征,张传旭在文章《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和规律》中也提到:“从春秋中期开始到战国晚期,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和载体上,特别是在诸侯王室、贵族的青铜器、兵器上,出现了重文字装饰化的倾向……”【29】既如此,鸟虫书多用于青铜器以显庄重不太可能随意应用于广泛使用的玺印也就不言而明了。

3、鸟虫书十分繁复精美,且构形方式各不相同,很难在方寸之间展开。

从以上对鸟虫书在青铜器铭上面貌的举例可以窥见,鸟虫书器铭的文字特征是十分多样的。对于鸟虫书构形方式的研究,从容庚先生的《鸟书考》分为三种形式【30】 ,马国权先生的《鸟虫书论稿》分为更加细致的十三种【31】,林素清先生在《春秋战国美术字体研究》中分为四大类【32】,到曹锦炎先生在《鸟虫书通考》中在各家基础上,分为六大类【33】:

增一鸟形于字的上下左右;

增双鸟形于字的上下左右;

寓鸟形于笔画中;

增简化之鸟、虫形;

增虫爪形;

增其他纹饰。

他在书中还提到,虽然同为鸟虫书,但因国别之分,或者时间的不同而呈现的构形方式也不尽相同,可见鸟虫书的构形之复杂。而战国玺印的实用性则决定在方寸之间的印面上,文字能施展的面积较小,笔划适宜于简省。战国玺印的鸟虫印的确也是如此,首先保证的是文字的简洁稳定,方便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将少量笔划处理为鸟形或添加一些虫形,增添趣味。如此,繁复精美的鸟虫书要同时应用于很小面积的印面,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

4、鸟虫书器铭多流行于南方,而战国玺印多流行于北方。

在《鸟虫书通考》一书中,对鸟虫书器铭内容的考证按照国别分类分为吴国器、越国器(上中下)、蔡国器、楚国器以及国别待考器。这几国在战国时期都是在长江流域一带也就是南方,可见主要流行区域是在南方,且其中又以越国鸟虫书器铭最盛。对战国时期的鸟虫书地域性发展,丛文俊先生有这样的论断:“一是流行于楚、蔡、曾、宋、徐、吴、越等国的鸟书、凤书、龙书、虫书和流行于三晋、中山等国的虫书,同为美化装饰性书体,而南文北质,各有不同。二是美化大篆,长江流域多以体势纵长、线条屈曲摆动的‘S’形曲线为主,黄河流域却较为朴素简直……前者主要见于春秋晚期,后者却延续到战国晚期……”【34】对其中提到的凤书、龙书一类,其实都可以归为鸟虫书之内,那时鸟虫书多流行于南方,长江流域的鸟虫书是以楚国发端,蔡国越国吴国紧随其后,各国面貌不尽相同,但南方整体还是非常精美的,而且十分兴盛。相比之下,北方像三晋、中山等国的虫书,都是质朴为主,只是在笔画当中增加粗细变化,线条略加摆动,并不像南方那样繁复精致。

曹锦炎在《古玺通论》中将战国玺印的文字特点分为东土和西土,根据王国维先生将战国文字分为东土文字和西土文字的分类,东土指齐、楚、燕、三晋以及这些地方的小国,西土专指秦。李学勤先生在《战国题铭概述中》第一次将战国文字分为齐、燕、三晋、楚、秦五系。而古玺文字特别具有鲜明的五系文字的地域特色。由此可见战国古玺印多流行于五地,除了楚国在长江流域,其余齐、燕、三晋、秦四系都在北方,基本没有什么鸟虫书,有也只是简朴的略加虫意的虫书,这些地域又与南方鸟虫书流行地域相隔甚远,对鸟虫印的出现发展作用十分有限。

五、鸟虫书没落后鸟虫印的发展

战国晚期随着青铜时代渐趋终结,鸟虫书也逐渐消失,光辉不再。而鸟虫书在印章中的表现却没有停止,到了汉代,鸟虫印达到一个高峰,传下来的鸟虫印有三百余方,相比战国时期的鸟虫印已经算盛行了,但是对于基数庞大的汉印总量来说也算不上盛行。汉代的鸟虫印的艺术水平是相当高的,玉质鸟虫印多纹饰画,线条刚劲柔美,但整体却十分和谐,精美绝伦,铜质鸟虫印多采用盘曲叠加接近虫书,但又不显冗杂多余,恰到好处。尽管在汉代的少量瓦当和砖文中叶出现了鸟虫书,但只有鸟虫印这种形式没有绝迹,继续发展至今。

汉代以后鸟虫印也基本被遗忘,直到明清之际,流派印一片繁荣但是鸟虫印数量是相当稀少的,那时很多人都认为鸟虫印是小家之技,浅俗丑恶不值得学习,稍具规模的汪关、何震、钱松等人的鸟虫印,也只是略微带汉铜鸟虫印的虫书之趣。直到20世纪的邓尔雅和方介堪,特别是方介堪,他是公认的第一位流派印鸟虫大家,他的鸟虫印不仅取法汉玉质鸟虫印,也取法铜质鸟虫印,更有他个人的纹饰风格语言,对20世纪之后直至今日的鸟虫印创作都有很深的影响。

自方介堪开启这一条前人很少涉足的道路之后,同时代的侯福昌、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韩登安等人也偶作鸟虫篆印章,尽管只是偶作但水平亦可观。之后兴起了大批鸟虫篆印人例如韩天衡、吴子建、徐谷甫等人,直到现在,鸟虫印的发展也再没有停止过脚步。

六、小结

通过以上对鸟虫书以及鸟虫印的年代、特征分析以及对比,得出了鸟虫印为何没能与鸟虫书同时发展及兴盛的原因:一、鸟虫书流行时间短,难以为鸟虫印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战国玺印多实用,使用广泛,难以加入繁杂的纹饰,鸟虫书器铭多庄重,使用范围有限;三、鸟虫书十分繁复精美,战国玺印多简化为主,繁杂的纹饰难以在方寸之间展开;四、战国玺印多流行于北方,鸟虫书多流行于南方,地域之差难以为鸟虫印的发展提供方便。

值得庆幸的是,鸟虫印在汉代出现了许多精品,这些精品可以说到现在也没能超越,直至近现代鸟虫篆印章又熠熠生辉,也不算是最差的结果。假若那时真把繁复的鸟虫书应用于玺印中,那么它的命运也许会像刘胜墓出土的铜壶一样,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变得极致的工艺化而渐渐消亡。这么说来,好在那时候前人已经有远见,在鸟虫印中不添加多余纹饰,虽然十分简单,但其构形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为后世的鸟虫篆印章发展树立了典范。

注释

【1】郭沫若:《周代彝铭进化观》,《青铜时代》附录二,人民出版社,

1954,P317-318

【2】马国权:《鸟虫书论稿》,中华书局《古文字研究》十辑,1983,P141

【3】启功:《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1999,P25

【4】同2,P142

【5】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P1

【6】蔡叔子宴戈。曹锦炎、吴毅强:《鸟虫书字汇》,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P494

【7】公孙郾。罗福颐:《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文物出版社,1982,编

号190,P34

【8】公孙秦。同7,编号191,P35

【9】畋弃。罗福颐:《古玺汇编》,文物出版社,1981,编号1485,P157

【10】长冥。同9,编号0745,P96

【11】王张。同9,编号0622,p86

【12】容庚:《鸟书考》,《中山大学学报》1964年第一期。

【13】数据来自《鸟虫书通考》初版,391件统计数字为1993年所作。

【14】同5。

【15】张传旭:《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和规律》,2002,P19

【16】越王者旨於钟。同6,P450

【17】楚王孙渔戈二。同6,P550

【18】公孙H戈。同6,P626

【19】之利残片。同6,P468

【20】郭沫若:《青铜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82,P605-606

【21】同20,P606

【22】同1,P317-318。

【23】同6,图版介绍目录。

【24】谷松章:《鸟虫篆印技法解析》,重庆出版社,2004,P7

【25】同5,p10

【26】同5,p11

【27】曹锦炎:《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P6

【28】同24,P35-36

【29】同15,P25

【30】容庚:《鸟书考》,《燕京学报》第16期,1934,P203

【31】同2,P149-152

【32】林素清:《春秋战国美术字体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

文类编・语言文字编・文字卷》,中华书局,2009,P2916-2917

【33】同5,P16-17

鸟虫鱼范文第2篇

在我的印象里,许多年轻的父母,教孩子学的第一句唐诗,往往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个中缘由,大概是因为这首诗发音响亮,琅琅上口。其二么,恐怕是在大多数父母的潜意识里,都希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像诗人骆宾王那样的神童。且不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这件事,是真是假,这至少反映出,在我的家乡武义(与当时骆宾王的家乡义乌同属乌伤县),自唐代以来,养鹅已蔚然成风。

嘎――隆,一只大灰鹅,引高高的吭,昂首在田间的机耕路上,淡黄的脚蹼,踏过早春的露水,沐着初阳,左顾,右盼,清冷,又高傲。

嘎――隆,一只白鹅,紧随其后。比起大灰鹅,白鹅夫人的心思要细碎得多,悉悉索索地,“切切”路边的草,“切切”地里的泥,低头,抬头,依赖,又从容。

嘎嘎――嘎嘎,一群正在换羽的少年鹅,样貌青涩,性子呢,比鸭子还急,跌跌撞撞,一会儿挤成一堆,一会儿又散若星辰,为了那“青青河边草”,争着,抢着,热闹,又活泼。

是谁,指挥着,这乡间小路上的行旅,和乐章?

那个曾经一边牧鹅,一边读《骑鹅旅行记》的少年,开始想念鹅了。

鹅,是由鸿雁驯化而来的水禽,喜欢呆在近水的田边地头,吃马齿苋、车前草、香荇和天仙米。鹅一边吃草,一边喝水,直到把脖子撑得胀鼓鼓的。只是青草极易消化,因此,每天早晚都要把鹅赶去田里,吃草。牧鹅要花很多“工夫”,虽然辛苦,但无论在春风里,还是细雨中,都是一幅天然画图。好在鹅只要有青草就够了,不用喂谷子等精料,最多在夜间,再加一点切碎的苦荬菜。

在那个不丰裕的年代,鹅,这种最为寻常的乡间水禽,用春天的草,秋天的穗,幻化出最神奇的魔术――一只只大大的、椭圆的鹅蛋,如玉、如月亮、是最美丽的脸庞。

那一年,白鹅夫人,生了六十个蛋,母亲把它们随意泡在盐汤里,加一点火腿卤、芝麻杆,做出来的腌鹅蛋,一样高傲、从容、活泼泼地。

今天,在武义乡间,已极少能见到鹅了。只是乡下人家订婚,尚有一些遵循周公旧礼的,会用一只鹅,代替大雁,送到女方的舅舅家。

那些轻舞竹梢,一起牧鹅的乡间少年,那些看会了的高傲、从容和活泼,都哪里去了?

兽・麒麟的异想世界

鹅所以高傲,是因为有高昂的头,丰子恺先生说:“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说到麒麟,初识,是孩提时在外公家的床上,那是一张明式大床,围屏上雕有许多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与外公躺在床上,外公指着围屏上的一种动物,告诉我:“这是麒麟,世界上最美丽的走兽。你看,这是老虎的嘴巴,这是狮子的鼻子,这是牛的耳朵,这是鹿的角,这是麋的身子,遍披鱼鳞,五色斑斓,这是马的蹄,火焰缭绕……”“那麒麟是不是最厉害的动物,比老虎、狮子还要勇猛?”我问道,“你看,麒麟角上戴肉,是仁义之兽。”外公继续道,“最勇敢者,往往最善良。”我再细看床上的围屏,那些形态各异的麒麟,虽神情英武,却丝毫无好斗之气。或隐身祥云,或徐步山林,或伫立凝望,或举头长啸,有的行走在山石云气间,有的穿行于鲜花草木里。麒麟,是美的集大成者,生活在一个远离尘世、安宁平和的异想世界里。

后来看《封神演义》,喜欢研究各路神仙的坐骑,黄天化英俊潇洒,骑的是玉麒麟。而与之敌对的闻太师,兵伐西岐,是商朝“忠义”的托孤大臣,长相威严、英气逼人,因此骑墨麒麟,也算般配得很。

最近,儿子迷上了动画片《神兽金刚》,时不时来个“麒麟超人变身”,还老是哼哼“麒麟战斗、青龙战斗、白虎战斗、玄武战斗、朱雀战斗”的口号。影片中,麒麟金刚为保卫地球和平而战,合乎“设武备而不为害”的“仁”的精神,不知小子有所悟否?

小时候,外公曾经说过:“等到了太平盛世,麒麟就会显现。”昔神兽麒麟,栖身苍茫大泽,今大泽涸竭,工厂林立,麒麟,它去了哪里?

鱼・水里有没有眼泪

威武的麒麟,浑身散发出遗世独立的气息,你若细看,就会发现,原来麒麟长着一双大大的鱼眼。说到鱼,因为水的隔绝,跟其它动物相比,鱼拥有一种独立于人类的自由。

在我的家乡,每个村庄的前面,大都会有一口池塘,叫“门前塘”。靠近村庄的一面,是长条的青石砌成的埠头,每天清晨,村妇们在这里洗菜、浣衣。她们一边嬉戏、交谈,一边挥舞着木制的“面捶”,扭动腰肢,“啪啪”地捶打衣服。“门前塘”是村庄里最为主要的“公共世界”,自然也是鱼儿们的“公共世界”。“门前塘”大都方圆不过数亩,深浅不一。水里放养的,是南方常见的鲢鱼、鳙鱼、青鱼、鲤鱼,也有野生的鲫鱼、鲶鱼、汪喇刺、泥鳅、黄鳝和虾。不过它们大多隐在水底,对于鱼儿们过着怎样的“公共生活”,我们实在是知之甚少。唯有一种身材苗条,似手指般细长的鲳条儿,土话叫“千里把”,喜欢与人亲近。它们时常穿梭在村妇们的脚边,抢着吃飘落的菜叶,还不时啄一啄小媳妇的细腿,痒痒的。你若用“面捶”去拍它们,它们就像箭一样,直射出去。

“千里把”老是成群结队地,萦绕在人的脚边,人便会生出捉它的心来,无奈“千里把”行动矫捷,极难捕捉。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取一些米糠,用水调和,放入一个白色的搪瓷脸盆中,取一块透明的塑料布,盖住脸盆,四周用橡皮筋扎紧,再在塑料布的中央,剪一个直径四、五厘米的圆孔,把脸盆放入水里的石板上,成一个“阱”。“千里把”闻见了米糠的香气,便会嬉闹着游来,射入其中,乐享美味,可是等到想出来时,却是四处突围、周遭碰壁,极少有懂得从头顶的圆孔中,再出来的。一生野蛮生长的“千里把”,在这悠游了三万六千场的水埠头,回头已难是梦。

过不了多久,捕鱼者从水里端起脸盆,解开塑料布,把白花花的“千里把”,倒在岸边的石板上。年少的我,看着在石板上扑腾的“千里把”,有着清亮的鱼眼,却没有眼皮,也许在鱼的世界里,并不知道,什么叫“无辜”。

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水汽弥漫的乡村“门前塘”,清脆的捶衣声,是颇值怀念的,而水里的鱼,悠游在自己的世界里,本没有眼泪,人把它抓到岸上,才流下了泪,这未免令人唏嘘。

虫・超越生死的轮回

子非鱼,焉知鱼之泪?鸟兽鱼虫的秘密,你真知道多少?且拿江浙一带,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昆虫――“蚕”来讲,它吐的丝被织成绫罗绸缎,人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象征相思与爱情,然而人终究并不真正“懂”得蚕,蚕是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它生来只是吃,吃了就“眠”,你动它一下,它既不咬你,也不逃,好像也没什么温度,冰冰凉。一“眠”、两“眠”、三“眠”、四“眠”,“眠”好了,就吐丝,作茧自缚。吐完了丝,变成一个小小的蛹,十天后,蛹咬破了茧,化成蛾,蛾再产卵。此一个轮回,不过一个多月,蚕是超脱了生与死的,它只有变化与轮回。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一丘丘整齐的桑田,满目鲜嫩的绿叶,正是江南的养蚕时节。刚从卵里孵出的蚕,只有蚂蚁大小,叫蚁蚕,这时要喂给它最鲜嫩的桑叶。三四天后,蚕开始不吃不动,进入“头眠”。睡上一天,蜕去一层皮,醒来就成了二龄蚕,再继续吃桑叶,直至进入二眠。二眠后,蚕的食量开始大增。这时,你若站在蚕房外面,能听到一阵急急的“沙沙”声,仿佛下雨一般,明代高启在《养蚕词》里说的,“晴日深窗风雨响”,正是这般景象。这时,农妇们采桑叶,要紧张到“头发不梳一月忙”的境地。

今天,有人会把二眠后的三龄蚕,捉了拿到小学门口去卖。记得小时候,我把蚕宝宝养在铅笔盒里,每天喂给它桑叶吃,却终究没有结出茧来。在我的老家,蚕一般要经过“四眠”,方能老熟。在这个过程中,每只蚕平均要吃掉了一斤多桑叶,它的体重增加了将近一万倍。蚕老熟后,养蚕人备好蚕簇,蚕就开始“上山”作茧。作完了茧,蚕缩小成一只小小的蛹,睡在里面。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不确的,其实蚕蛹并没有死去,它只是累了,需要休息,再行下一步的变化。只是大多数蚕蛹,都等不到羽化成蛾的那一天,就被人们扔到铁锅里煮了。人们养蚕,只是为了采茧、缫丝,他们并不想理解蚕的生命和世界。

也是!蚕食桑叶,只为羽化归去?

真奇异。

蚕,长着马一样的头,却不善于奔跑,一生只在一张床上,慢慢地爬。作一个茧,可抽4000米的丝,人们把它织成绸,织成了万里“丝绸之路”。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丈量地球的长度与人体的温度;“千里把”,蛮气未脱,有箭一样的速度,然而游入了人设的“阱”里,便再也出不来了。其实,如果没有人类各种各样的陷阱,鱼儿以它不到人类五分之一的视力,也并不妨碍它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悠游;大公鹅呢,委实是有点傲的,见了人非但不逃,反倒压低脖子,伸长过来要“切”人。据老人家讲,在鹅的眼里,人是很渺小的;至于麒麟呢,无种而生,不生不灭,人们很少能见到它,它却一直在“那里”。

鸟虫鱼范文第3篇

如今,越来越多的成人疾病开始侵害儿童,白血病、糖尿病这些即使在成人世界都令人头疼的顽症,不知不觉地开始危害宝宝的健康了。虽说补充营养是心声儿成长的关键,可想想从前,又有多少孩子能在刚出生的时候补充到母乳之外的维生素D呢?又有多少人会在婴儿时期得了糖尿病?也许像白血病―样,这一次我们又不能不说是“富群”惹得祸。

春天出生儿童学习差,原来杀虫剂在作怪?

美国一名教授认为。怀孕初期孕妇接触杀虫剂过多是阻碍胎儿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她的统计结果发现,相对其他季节出生的孩子,春天出生的孩子英文和数学成绩明显要差。

不知道这个消息会不会让夏天怀孕的准妈妈们心中不安,不断接触杀虫剂会影响到孕妇的荷尔蒙分泌,从而影响胎儿大脑发育。但回过头来想想现在的生活,杀虫剂又怎么会只出现在春天呢?我们四季中吃的蔬菜、水果,恐怕都是在沾染过杀虫剂的气味之后才出现在市场上的吧。因此为了让自己的宝宝拥有聪明的头脑,注意食物卫生也许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婴儿仰睡并不危险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观察了324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之后。通过记录他们在睡眠中流口水的频率以及当时所采取的睡姿得出的结果表示,大约97%的婴儿没有在睡眠中流口水。

在新爸爸、新妈妈的群体当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一宝宝仰睡很危险,他可能因为在睡眠中无法自由吞咽唾液而导致窒息。不知道这样的观点让多少年轻的爸爸妈妈担心得无法入睡。其实你完全不必如此紧张,大部分宝宝即使仰面而睡,也能够自由的吞咽唾液。相反科学家倒认为,仰睡更有利于新生儿的发育和呼吸,甚至更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

儿童3岁起应戴太阳镜

英国一份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儿童的眼睛比成人更易受紫外线伤害。因此儿童应从3岁起开始戴太阳镜。

英国的验光师不断呼吁家长们为孩子佩戴太阳眼镜,眼镜可以像防晒霜一样保护孩子的眼睛不受紫外线侵害。同时专家也建议,不要让孩子佩戴全黑色镜片的太阳眼镜以及玩具太阳镜,这些眼镜是无法阻挡紫外线的。

也许有人奇怪,以前的孩子为什么没有这么脆弱呢?如果从3岁就开始带太阳镜,长大后的他们是否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灿烂的阳光?不过随着温室效应的加重,太阳给与我们的光芒的确是越来越慷慨了,这种状况该是再多的太阳镜也解决不了的吧。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2周岁

鸟虫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学习;情感

“农民工”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渐渐为公众所关注,而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也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直到本世纪初才为媒体、学术界等领域所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下产生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农村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到其所打工的城市的各种社会福利,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只能在原户籍所在地解决。笔者所在省份浙江的相对不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应受到关注,如笔者所在的中学,在校生总共1235名,其中留守儿童比率约为60%,这种情况也对学生成长和学校教学等方面形成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以上特点给他们的课余生活的安排带来影响,周边的环境也同样深深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其一,在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没有教学生如何利用时间的课程,这对于留守儿童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休息是不利的。其二,父母外出,学生离开学校缺少有效监督,甚至家中其他监护人就沾有很多陋习,家中经常聚集社会不良分子,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三,社会环境复杂,特别是在城区,网吧、舞厅等场所对学生吸引很大,而供学生使用的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比较匮乏。

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安排的对策

课余时间教师和学校的角色 学校是有史以来家庭之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当前,人们对学校有强烈的依赖性,而在农村这种依赖性更加明显,甚至将学校作为一种先进文化、权威与向上流动的符号。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成为他们除睡眠外活动最长时间的场所,而对于寄宿的学生,学校更是他们睡眠的场所。在农村中,一般村民对学校和教师有一种较强的依赖心理,学校和教师的地位更是重要,因此,应该利用这种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来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对课余时间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合理安排,制定计划 教师应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做好课余时间利用的计划。一是树立科学管理课余时间观念。对留守儿童进行时间教育,让其认识到时间的特征、价值以及明了时间的管理方法,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到高效的利用。二是确立目标,制定课余时间利用计划。在设立好目标以后,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都必须要有良好的执行力作为保证,对于课余时间的管理也是一样。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虽然平常的活动也能起到一定锻炼身体的作用,但如果有每天进步的目标和良好的执行计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不仅锻炼了身体,且学到了技能,更多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三是灵活处理课余时间。制定好的计划有时候可能赶不上变化,同时课余活动安排的优先级往往不如其他事情,因此,要让留守儿童学会灵活处理突发事情。

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丰富课余活动 在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到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后,充足的活动场所和多姿多彩的活动类型,对提高留守儿童课余生活的质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课余时有一个良好的活动条件与环境,在办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对住校的留守儿童应尽学校所能改善学生寝室的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寝室公寓化、布置家庭化,让留守儿童回到寝室后有回家的温馨感。同时,学校对体育场馆进行改造,增加体育健身器械,保障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活动器械。学校还积极创建校园绿色网吧,开放图书阅览室,满足学生汲取精神营养需要。

关注心理健康,减轻精神压力 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是农村留守儿童在课余最应该受到关注的方面。教师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周围同学的访谈,了解留守儿童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精神压力。要以多种途径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座谈交流或者邀请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同时,丰富的课余生活对留守儿童心理和精神压力又起到缓解作用,帮他们摆脱简单、机械校园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会更加突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学校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保证所有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确保不让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掉队。

参考文献

[1]孟茜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以河南孟津县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鸟虫鱼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稀释碘伏;感染;膀胱冲洗;TURP

Diluted Iodophor Rinse Bladd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revention after TURP Operation

MAO Jun-biao,ZHANG Qing-han,PENG Wei,GUI Ding-wen,CHEN Xiao-gang,LU Yu-mei

(Department of Urology,Huangshi City Center Hospital,Huangshi 435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lute iodine volts rinse bladder prevention effectiveness of TURP postoper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In July 2012 to July 2013, 117 cases of urological surgery TURP surgery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operation ti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58 cases, control group 59 cases. All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tained three cavity balloon catheter, daily routine swab 0.5% iodine volts urethral mouth three times, the drainage bag change every day. Experimental group every day with 0.05% dilute iodine volts rinse bladder, 2 times/day; The control group with 0.9% saline flushing after bladder, 2 times/day. Rinse after 7 days in both groups take the middle urine for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positive urine culture, 9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22 cases with positive urine culture,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ConclusionDilute iodine volts daily washing bladd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URP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shorten the average patient such confinement,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Dilute iodine volts; Infection; Bladder irrigation; TURP

留置导尿管易发生逆行感染。研究表明,开放留置尿管大于4d,逆行感染率可达10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患者一般要留置导尿管至少1w,因此逆行感染几率较高。过去我们常规采用生理盐水膀胱冲洗2次/d,效果不理想。后来我们尝试用0.05%稀碘伏冲洗膀胱,2次/d,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7例,为2012年7月~2013年7月泌尿外科行TURP术后患者,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8岁。

1.2方法

1.2.1以研究对象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8例,对照组5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常规0.5%碘伏擦洗尿道外口3次/d,引流袋每天更换。实验组采用0.05%稀碘伏200ml冲洗膀胱,2次/d;对照组术后用0.9%生理盐水200ml冲洗膀胱,2次/d。

1.2.2两组患者冲洗7d后取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培养出病原体有白色念珠菌5例、大肠埃希菌11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粪肠球菌1例、肺类型肺炎克雷伯杆菌5例、溶血葡萄球菌4例、变形菌2例。

2结果

以中段尿培养细菌数>105/ml为阳性,结果显示实验组有9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有22例发生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导尿与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泌尿道感染(UTI)最主要的原因, 感染的主要机制为病原体沿尿管爬行逆行进入尿道及膀胱腔内,且尿管表面病原体可形成生物被膜, 导致UTI反复发生。据美国 CDC 的研究数据显示,导尿约10%~30%引起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尿路感染有明显关系, 留置尿管1w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 20%~30%, 超过1w则感染率明显上升。 袁小红[1]对女性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调查显示, 留置导尿管超过10d引起菌尿症的概率几乎达 100%,且多为2种或2 种以上病原菌所致混合感染。朱晓君[2]对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分析显示, 泌尿系感染居各部位感染第2位, 约占30.2%,96 例尿路感染中76例留置尿管, 留置时间超过2w者感染发生率100%。

碘伏又称聚维酮碘, 是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和助溶剂制成的含碘复合物,能杀灭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原虫等,且作用持久、速效、低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无黄染等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皮肤、 粘膜、创面的消毒处理,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理想药液之一。此外,碘伏液还应用于胃肠道手术前灌肠或大肠手术中清洗肠道, 从而预防菌群移位和肠道感染,降低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发生。因高浓度碘伏对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临床上行手术伤口冲洗或内脏器官灌洗时常将碘伏稀释成0.1%~0.02%浓度。如李琼[3]用0.2%~0.03%稀碘伏冲洗产妇会阴伤口, 有效预防会阴侧切口或裂口感染;王安友[4]用0.05%稀碘伏灌洗腹腔治疗弥漫性腹膜炎取得良好效果;黄敏琼[5]在拔除导尿管前向膀胱腔内一次注射0.1%稀碘伏20ml,降低了尿路感染发生率。

我们每次冲洗时均用无菌导尿包,严格无菌操作,冲洗前先打开引流袋控制阀,充分引流尽膀胱尿液,尿管冲洗液口用0.5%碘伏消毒,实验组取 0.5%碘伏20ml+0.9%生理盐水180ml稀释成浓度为0.05%碘伏稀释液200ml,用50ml注射器每次抽吸50ml缓慢注入膀胱,然后任稀释碘伏液自由流出,最后50ml稀碘伏液注入膀胱后夹闭导尿管,保留15~30min后放开。研究表明,经0.05%稀碘伏每日冲洗膀胱后,有效降低了TURP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小红. 女性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调查及其因素[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28(5) : 626.

[2]朱晓君.泌尿道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76.

[3]李琼. 稀释碘伏冲洗会阴在预防产后感染护理中的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11,21(11):855-857.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海故事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东西南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