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苜蓿草种植

苜蓿草种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苜蓿草种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苜蓿草种植

苜蓿草种植范文第1篇

一、牧草种子管理机构

牧草种子的管理应由各级畜牧(草原)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各省、市、自治区要建立健全牧草种子检验机构,配备检验人员和仪器设施。

二、牧草种子生产

1.牧草种子繁殖场(基地)的种子田必须用国家规定的一级种子做播种材料。

2.种子繁殖田应避免病、虫害感染和恶性杂草危害。凡发现有病虫害感染和恶性杂草危害的,一律不得做种子田。

3.种子繁殖田中,凡属异花授粉的一种牧草(如紫花苜蓿,三叶草等)品系,必须与同种不同品系牧草保持1公里以上的距离,防止生物混杂。并在开花前期进行田间检查,一旦发现异株杂种,及时拔杂去劣,保证纯度。

4.繁殖牧草良种,必须单独收割,单独脱粒,分室保管,严防机械混杂。

5.凡牧草种子繁殖场(基地)都要配置一定的种子清选设备。在种子脱粒后必须进行清选,按照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进行初选分级。

6.牧草种子清选后,按照不同级别贮存在通风凉爽、干燥的种子库内,并经常检查其温、湿度,并严防鸟、鼠虫危害。为防止因库存期过长降低草种质量,种子出库时必须进行复检。

三、牧草种子检验

1.用于种子基地繁殖和作商品流通的牧草种子,必须经所在地区牧草种子检验部门的检验,领取种子检验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检验合格证书应注明检验日期,检验结果(净度、发芽率,其它种子含量、水分、千粒重等),检验单位,检验员姓名或号码等。

2.检验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和"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进行检验,送检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送检员和检验员必须在证书上署名(签章),以示凭据。

3.凡经检验部门检验的种子,若用户在质量保证期限内,发现不符质量标准时,应及时提出请原检验单位进行复检。属质量问题,由草子生产单位负责赔偿。有争议时,报国家牧草种子检验中心裁决。

4.牧草种子检验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检验员证书,方可工作。

四、牧草种子流通

1.社会上流通的商品种子必须持有检验机构发给的合格证。凡没有检验合格证者,检验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有权扣发或没收,情节严重者予以经济处罚。

2.牧草种子经检验达不到三级标准的,一律不能出售和做种用。

苜蓿草种植范文第2篇

1.1种植规模及布局

海西州人工草地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土地、水源、政策等诸多原因,人工草地建设速度一直较缓慢。自国家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草地建设才得到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州种草累计保留面积为1.39×104hm2(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牧草)。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其次是披碱草、沙打旺、老芒麦等;燕麦、青稞和豌豆等一年生饲草种植面积较小,每年种植面积约为1.33×104hm2左右。其中,集中连片建植人工草地的有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240hm2(紫花苜蓿160hm2、沙打旺80hm2);德令哈市绿源公司、德农公司、拓鑫公司、金土地公司、晨鑫公司等农营企业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林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2063.53hm2;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种植紫花苜蓿26.67hm2;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种植紫花苜蓿133.33hm2。种植区域布局呈现出农营企业人工种草相对集中连片,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情况。

1.2牧草收割、加工和销售情况

目前全州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可年产鲜草约35×104t(干草10×104t),实际每年生产草产品不足5×104t(80%为干草捆),其余多为家畜放牧利用,利用率低,优良牧草营养损失极大,十分可惜。州内只有少数农营公司、草产品开发公司开展机械收割,个别农区种草户采用人工收割,收割成本高,时间长,收割面积有限。开展牧草收割和规模化加工企业只有个别地区和少量企业。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开发公司去年建成年可加工草颗粒饲料5000t的饲料加工厂,至今因缺乏原料来源,仅加工草颗粒饲料1050t;德令哈市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建成2000t的草颗粒饲料加工厂,为主动寻找加工原料来源,还购置了牧草打捆机械,试运行初期效果良好。农牧区牧草种植户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个人又无能力购置价格较高的牧草加工设备,牧草加工只停留在粗放的人工收割、打垛或简单粉碎阶段,收获的牧草主要用于接羔育幼、牛羊育肥、冬季补饲等,部分农户将人工草地的牧草以1200~1500/hm2的价格买给就近的养殖户,由养殖户负责收割、加工和利用,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的初级经营状态。

2草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土地资源丰富

海西州土地资源丰富,全州现有耕地总面积4.73×104hm2。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年来,种植农产品品质不高,效益差。同时,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地区尚有牧草人工种植的发展空间。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因水资源紧缺成活率不高,但可以满足种植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的水分需求,对苜蓿的产业化开发十分有利。

2.2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是海西州气候资源的最大优势。以柴达木盆地区为中心的地域,年日照时数为3096.9h,年太阳总辐射量688.3KJ/cm2,年平均气温3.7℃,个别地方如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温度可达4.4℃。热量充沛,较大的日温差有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苜蓿产量、质量的提高。全州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76mm,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牧草收割后,受雨淋的机率小,可保证干草质量,降低牧草干燥加工成本,同时干燥的空气可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也可避免发生霉烂。

2.3草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苜蓿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是海西州草产业发展的首选品种。大多数苜蓿品种在气温0℃~55℃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成株在较厚的积雪下可以经受-45℃的严寒,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适应性强、分布面积最大的良种牧草之一。苜蓿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而且具有保持水土、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在柴达木盆地,苜蓿作为饲料作物中的先锋种,不仅可以用做饲料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退耕还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牧、林、渔、工、贸等产业的发展,将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2.4苜蓿草产业是实现海西州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桥梁

苜蓿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性能,已经成为现代牧草产业的先锋,截至目前,种植已初具规模,达到0.80×104hm2,占所有牧草面积的57.6%以上。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而畜牧业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农牧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带动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草业为产业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现代高效农业体系的建立。同时,发展苜蓿草业不仅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再造的重要措施,也是弥补退耕还林还草后粮食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更是柴达木盆地发展特色型效益农业的重要途径。

2.5农区畜牧业发展对牧草的需求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农区畜牧业发展较快,由2006年的50万头(只)牲畜发展到2013年底的230万头(只),增长了54%,占地区存栏数的14.2%。根据农区现存栏数,牧草作为补饲(2kg/羊单位),年需牧草(干重)约70×104t,目前全州年收割加工牧草20×104t(干草)左右,因此还需50×104t,才能满足农区牲畜对牧草的需求,再加上牧区冬春季牲畜的补饲和抗灾需要,牧草产品的需求量将更大。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全州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对示范村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项目,要求使用全价、标准饲料,并且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种植基地,保证优质饲料的供给,需要大量的优质牧草和草产品,这为人工种草和草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的推进,将成为海西州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3存在的问题

3.1人工草地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草量低

海西州大部分人工草地主要由草业开发项目和2002~2004年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草业开发项目种植的优良牧草交农户或农场后,由于缺乏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大部分已退化,单位面积产草量很低,如紫花苜蓿鲜草平均只有33000kg/h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的牧草,大部分种植户,特别是林草间作户,只享受国家对林地8年的补助,而对所种的牧草管理粗放、利用意识差,50%以上的牧草不利用或廉价出售,经济效益非常低,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

3.2科学利用牧草意识不高,致使优良饲草营养成分较低

目前,多数种植户由于科学意识不强,只片面追求产量,而不注重最佳营养期的牧草利用,导致秋季收割牧草只有产量,而营养成分较低,粗蛋白质含量下降3%~5%。就紫花苜蓿为例,本是一种粗蛋白含量可达18%~24%的优质牧草,市场销售价格主要取决于草产品中粗蛋白含量的高低。由于海西州种植户缺乏收割机械,错过最佳收割期,粗蛋白含量仅为10%~12%,属等外品,这是今后全州草产品的出口外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3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

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一是海西州农区农户种草意识没有普遍形成,牧草种植分散,面积小,多数只有0.07hm2~0.33hm2,没有形成区域规模化种植,因此不便于牧草的机械化收割和打捆;二是分散的种植户由于购买不起价格较高的收割、加工机械,致使种植的牧草无法收割,而是由牛羊去任意采食,利用率很低;三是仅有的几家草产品开发公司和协会由于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牧草收割后,只是简单的晾晒、打捆和粉碎,造成牧草营养价值的极大损失。

3.4牧草商品率低

一方面以青海省农牧厅三角城种羊场为主的草产品经营企业原料缺口大,计划每年在海西收购苜蓿青干草数万吨,全州暂无力供给,德令哈市的两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也不能满足其草颗粒加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农牧民抱怨卖草难,大量牧草积压在种植户的房前屋后。究其主要原因是种植分散、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价格居高不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种草区域,不便于牧草加工企业的订单种草、机械化收割打捆和定点收购作业。

3.5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

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牧草虽然生物量高,但不是万能饲料,更不是全价饲料,必须讲究精粗搭配,青绿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互相补充,均衡供应,才能发挥牧草营养价值。部分农户种啥喂啥,饲喂搭配不当,养殖效益低。还有的育肥户将牧草收割后,把干草撂在畜圈里,牲畜边吃边踏,牧草利用率仅有20%,就地转化能力低,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以上因素致使种草养畜效益不明显,部分种植户对种植牧草逐渐失去信心。

4草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将全州草产业化生产划分为三个大区域,并进行优化调整,形成规模优势。①在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天峻县牧业区,建立一年生燕麦草基地。②在水、土、热条件较好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和乌兰县是发展草产业化的精华地带,建立优质紫花苜蓿草生产基地。③在气候干旱、土壤盐碱较高的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建立优质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的多年生牧草生产基地,并且选择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大格勒乡地区建立优良豆科牧草苜蓿种子基地,以缓解草产业化生产中对牧草种子的需求。

4.2培育、扶持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在牧草种植面积大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各扶持建设一个有一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草产品加工及牛羊养殖、育肥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基地和农户的种植的牧草,特别对紫花苜蓿草基地实施科学收割、压捆和贮存等系列化服务,并且企业每年以签订单的形式收购;同时投入资金更新复壮退化的多年生牧草地。

4.3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

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从中央到地方要制定出优惠政策,为种草养畜协会和示范户提供牧草收割、打捆和加工机械补助;为广大牧草种植户,特别是贫困户要购买收割、打捆和粉碎机械以及优良牧草种子、化肥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他们种植牧草的积极性;省、州财政资助各市(县)打贮草站购置先进的收割、打捆机械,并拨付一定的运转经费,给打贮草站定任务、定指标为当地牧草种植户提供适时、无偿的收割、打捆服务。

4.4加强种草及饲喂技术培训

苜蓿草种植范文第3篇

全县完成草原补播30万亩。其中:天然草原补播改良28万亩全部在4退牧还草项目区内实施,补播区域为五托井至小青山、八浪井至黄家井一带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建设2万亩在全县各乡镇实施。

二、实施期限

三、组织形式及播种方法

1根据我县实际,禁牧、休牧区严重退化草场上,重点实施补播改良28万亩,农牧区统筹安排建立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地建设2万亩。为减轻放牧牲畜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把项目区退牧牲畜转移到农区,大力发展种草养畜,修建暖棚圈舍,建设养殖小区,进行舍饲圈养。

2组织形式。补播改良采购草种由省上统一招标采购,并由中标企业运送到项目区所在乡镇,项目区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协助县退牧还草项目办组织实施。县退牧还草项目办安排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农牧民群众进行现场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补播技术,指导牧民群众进行补播。补播过程中要加强对草种和播种机具的管理,防止机械损坏和草种流失,确保草种全部用于补播。

3补播草种选择及播种方法。根据我县不同的草地类型,天然草地补播的草种以白沙蒿、沙米等为主。采取人力撒播和机具补播相结合的补播方式;人工草地建植牧草品种主要以种紫花苜蓿为主,采取精耕细作、灌溉种植的办法。

4草种用量补播改良共需各类优质牧草种子22万公斤。其中:天然草地补播按0.32公斤/亩用种量计算,共需牧草种子9万公斤(包括白沙蒿7万公斤,沙米2万公斤)人工草地建植牧草播量按2.4公斤/亩用种量计算,需紫花苜蓿种子3万公斤。

四、分区域实施情况

1天然草地改良天然草地补播改良28万亩,用各类草种9万公斤。其中,4五托井至小青山一带天然草地补播8.2万亩,用各类草种2.6374万公斤;4八浪井至黄家井一带天然草地补播29.8万亩,用各类草种6.3624万公斤。

2人工草地建设人工种草2万亩,用紫花苜蓿草种3万公斤。其中:蔡旗乡0.2万亩,草种0.3万公斤;重兴乡0.2万亩,草种0.3万公斤;薛百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大坝乡0.24万亩,草种0.224万公斤;三雷镇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苏武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东坝镇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夹河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大滩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双茨科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泉山镇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红沙梁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西渠镇0.2万亩,草种0.3万公斤;40.2万亩,草种0.3万公斤;南湖乡0.2万亩,草种0.24万公斤;红沙岗镇0.04万亩,草种0.074万公斤。

五、资金筹措

1草种采购及运费300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

2补播机械、车辆、人工等作业费230万元,折合人工3万个,全部为退牧区乡镇受益群众以劳代资进行自筹。其中,4五托井至小青山补播8.2万亩,机械、车辆、人工等作业费64.6万元,折合人工8200个;4八浪井至黄家井补播29.8万亩,机械、车辆、人工等作业费273.3万元,折合人工22800个。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了实施好退牧还草补播改良项目,县畜牧兽医局成立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草原工作站负责补播种草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以及补播种草出苗率及盖度的测定;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进行督查,检查验收;项目区乡(镇)制定相应的补播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组织退牧户进行补播种草,按时完成补播种草任务。

苜蓿草种植范文第4篇

一、我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环境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东北与陕西的志丹、吴旗、定边接壤,西南与省内的庆城、环县、合水为邻。全县共辖3镇16乡13.1万人,有汉、回等8个民族,。县内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320~510毫米,年平均气温7~8℃。无霜期140~160天,具有发展农、林、牧、渔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二、我县的资源、土地面积及农、林、草种植分布情况及养殖业现况

华池县沃野千顷,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山地占85.4%头。拥有丰富的森林、药材、石油资源,其中子午岭横跨境东成为一个天然屏障,原始次林面积多达150多万亩,木材的蓄积量也达到了247万立方米。华池县还有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其中白瓜子、黄花菜、黑木耳等在全国都享有盛名,被成为“”白瓜籽之乡““小杂粮之乡”。草畜业是华池县的支柱产业,现有多年生牧草40多万亩,拥有全市最大的苜蓿草粉加工厂。华池县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储油面积多大2200平方公里,储量6000多万吨,是长庆油田陇东主产区之一。

三、我县牧草、饲料资源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我县目前牧草、饲料的来源和种类

秸杆类饲料和草业种植。华池县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粮田占14.17%,其余50.31%为草场,240万亩草地加上93万亩农作物秸杆,构成了发展草畜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③数据摘自华池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纪实柔怀公路、桥山公路两侧2个万亩草带,上里塬鸭口、山庄新庄2个市级千亩苜蓿种植示范点和6个千亩草点为主的苜蓿草基地建设已全面铺开。

2.饲草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草畜夏秋季饲草充足,营养状况良好,主要靠放牧及收割青苜蓿和青野草饲喂。但到了冬春季饲草缺乏,饲草品质恶劣,主要靠秸杆类干草饲喂。

由此可见饲草利用存在以下问题:收集利用不充分、收集方法不正确、储存条件不合理、饲料搭配不科学。

四、如何提高我县草畜春冬季的饲养水平和饲料利用率

1.从种植结构上调整牧草的种类

1.1 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牧草饲料相结合种植,从收割季节上的不同调整青饲料供给平衡。

1.2 禾谷类饲料作物(如玉米、冬牧70黑麦等)、根茎瓜类饲料作物、(甘薯、胡萝卜、南瓜)叶菜类饲料(苦菜、白菜等)、豆科牧草(苜蓿,沙打旺、小冠花、草木樨、百脉根、白三叶等)、禾本科牧草(苇状羊茅、无芒雀麦、苏丹草、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等)等多种饲料相结合种植,从而保证各种牧草的营养更加全面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每种牧草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和禾谷类饲料作物的所有部分都可使用,其籽含有丰富淀粉、好消化,可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来喂食牲口;秸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经过氨化、切割等再加工程序之后,可作为粗饲料饲养牲口。根茎类饲料作物具有产量高、耐储藏、可供应时期较长的优点,富含能量且消化率高,可以有效的提升家畜的产奶量。菜叶类饲料作物则可以解决青饲料缺乏的问题。牧草可以做饲料,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2.从收集、储存牧草上扩大牧草利用范围

2.1对种植的牧草进行全面适时收割、风干、储存,确保牧草的营养价值最大化保留。如紫花苜蓿的最佳收割时期为盛花期,燕麦的最佳收割期为抽穗期。

2.2扩大对野生牧草的青刈、风干、储存。如针茅类、赖草、白羊草、黄碱草、芨芨草、蒿类 、茴条等。

2.3对青树叶、农副产品(麦糠、豆荚、谷壳)、农作物秸杆、菜叶等全面收集、充分利用。

3.在加工牧草的过程中提高牧草的质量

3.1青干草干制过程中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

避免阳光长时间暴晒,避免雨淋,减少VA、VC和叶片的损失。避免翻动造成叶片、细枝的更多机械损失。搂草、集草、打捆、上架及堆垛环节应注意避免折断植株幼嫩部分。

3.2对秸杆类饲草进行青贮和氨化处理

青贮的作用是在厌氧环境下由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使牧草的pH降到 4.2以下,从而抑制所有微生物的生长,使牧草中的营养物质得以长期保存。秸杆氨化后,一是可提高秸杆的营养价值,一般可提高粗蛋白质含量4~6%;二是可以提高秸杆的适口性和消化率,一般采食量可提高20~40%,消化率提高10~20%;三是氨化秸杆(指用尿素)的成本低。

4.在饲喂前打碎或铡碎牧草

在切碎或粉碎饲草的过程中可破坏饲草细胞壁,所以能提高饲草的消化率。

5.在饲养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饲料搭配

5.1粗饲料间合理搭配:草畜日粮中青干草、秸杆、青贮饲料、氨化饲料互相按比例配合使用。

苜蓿草种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肇东苜蓿;苜豆壮;杂草;研究

肇东苜蓿是20世纪30年代从外地引到黑龙江肇东县的紫花苜蓿,1960年定名为肇东苜蓿,为地方品种。植株多为直立,花紫色,有深有浅,叶片大小和叶形不整齐。抗寒性强,在无雪或少雪的半干旱地区,-33℃低温下可安全越冬;在有雪覆盖的大小兴安岭严寒地区,-45℃下仍能安全越冬。植株多为直立,花紫色,有深有浅,叶片大小和叶形不整齐。丰产性能好,干草产量6.75~10.5吨/公顷。抗寒性强,在无雪或少雪的半干旱地区,-33℃低温下可安全越冬;在有雪覆盖的大小兴安岭严寒地区,-45℃下仍能安全越冬。

肇东苜蓿属豆科阔叶植物,禾本科杂草易于药剂防治[1],而阔叶杂草的药剂防治是苜蓿草生产的一个难题。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增大,杂草危害是造成苜蓿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2]。为了控制杂草的危害,提高经济效益[3]。5%苜豆壮水剂(通用名:咪唑乙烟酸Imazethapy)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可用于苜蓿田苗后除草的药剂,为验证该药剂在肇东苜蓿田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我们对该药剂在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地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4]。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剂及试验处理

试验药剂:5%苜豆壮水剂(通用名:咪唑乙烟酸Imazethapy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研究中心研制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独家经销)

供试剂量及序号:1125ml/hm2(1)、1500ml/hm2(2)、1800ml/hm2(3)、3000ml/hm2(4)。

对照药剂及序号:金普施特(Jin-pursuit)是巴斯夫公司(BASFAG)开发生产。供试剂量:1500ml/hm2(5)。

空白对照及序号。清水450L/hm2(6)。

(二)试验设计与调查内容

试验在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地。试验品种为肇东苜蓿。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0m2。5月上旬播种。每行播量6g。播深1~2cm。踩好底格子、上格子。播种时施种肥商品量二胺90Kg/hm2,氯化钾150Kg/hm2。施肥深度8~10cm。田间杂草主要有:狗尾草(Setariaviridis),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藜(灰菜Chenopodiumalbum),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赖草(碱草Leymussecalinus(GEORGI)Tzvel)、反枝苋(Amarathusretroflexus)、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苦荬菜(Ixerisdenticulata)等。

施药时间5月28日,时值苜蓿苗期。使用药械为浙江省台州市天文喷雾器有限公司生产TW-1601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使用扇型喷头,喷施药液量450L/hm2。

施药后连续观察各处理区苜蓿生长发育情况是否与空白对照区相同,若有药害,记录药害症状及恢复情况。

施药15d、30d调查各处理区杂草残存数量及鲜重防效。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3点,每点0.25m2,调查时拔出调查区内的所有杂草,按其种类记录杂草株数、平均株数、株防效、鲜重防效15d调查时计算平均株数及株防效。30d调查时计算平均株数、株防效、鲜重、鲜重防效。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施药后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连续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各参试药剂处理区无药害出现,因此认为在正常使用剂量下,该药剂对苜蓿比较安全。

(二)施药后15d防效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5%苜豆壮水剂1125ml/hm2、1500ml/hm2、1800ml/hm2、3000ml/hm2剂量处理对苜蓿田杂草15d综合株防效分别为73.3%、79.6%、85.6%和90.2%。对照药剂5%金普施特1500ml/hm2剂量处理对苜蓿田杂草15d综合株防效为79.8%,与参试药剂同剂量处理的防效相当。

(三)施药后30d防效调查

施药后30d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见表3和表4,其中可以看出,30d株防效和30d鲜重防效都与15d株数防效趋势一致。说明该药剂药效稳定,持效期较长。由表4还可以看出,经过对30d鲜重防效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知,参试药剂5%苜豆壮水剂1500ml/hm2剂量处理与对照药剂5%金普施特1500ml/hm2剂量处理的鲜重防效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处理间均表现差异显著。

(四)施药后对苜蓿产量的影响

施药后对苜蓿产量的影响可见表4,5%苜豆壮水剂1125ml/hm2、1500ml/hm2、1800ml/hm2、3000ml/hm2剂量处理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三、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5%苜豆壮水剂正常剂量施用对苜蓿安全,且对苜蓿产量没有影响。(2)5%苜豆壮水剂在苜蓿苗期,杂草3~5叶期施用可有效地防除苜蓿田杂草。(3)从防除效果、安全性及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本试验推荐生产上应用剂量为1500~1800ml/hm2。(4)施药方式最佳操作: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拖拉机带动的喷雾器均匀施药。最佳用水量:450-600L/hm2。

参考文献

[1]王博民,张子明,卢建玲.新编农药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刘乃炽,张子明,卢建玲.新编农药手册(续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相关期刊更多

草业与畜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草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