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牙科手术

牙科手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牙科手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牙科手术

牙科手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压疮防范; 表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168-02

手术患者术中不能自主翻身,手术也可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较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既往报道显示[1-2],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其中,心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体温波动大,且采取肋间隙入路常需保持侧卧位,压疮发生率更高,压疮防范是手术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3]。目前对于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多凭手术室护士经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自制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主要目的为规范手术室压疮的评估和防范,而对于表格的使用是否可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压疮的发生率尚无研究,故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在心胸外科手术压疮防范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2012年7~12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38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2±7.4)岁;男206例,女174例;体重45~66 kg,平均(53±3.6)kg。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无皮肤破损和病变,无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史,体重指数(BMI)为20~24 kg/m2。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90例,其中,平卧位正中入路90例,侧卧位肋间隙入路100例。A、B两组患者的年龄、姓名、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按照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进行压疮评估与防范,B组患者不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共18人,年龄24~46岁,平均(34.4±4.1)岁;女16人,男2人;职称情况:护士2人,护师8人,主管护师8人;年资3~25年,平均(10.2±3.3)年;将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随机安排在A组或B组,两组护士的年资、职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制定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由手术基本信息、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防范措施和术后压疮评估4个部分组成。

1.2.1 手术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体重、手术名称、手术、手术间号、预计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时间。

1.2.2 压疮风险评估 包括压疮发生的各种高危因素:年龄≥65岁、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体温或血压可能降低、极度消瘦、皮肤水肿、皮肤原发伤、术前长期卧床等。

1.2.3 压疮防范措施 根据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提供多种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①按照手术安置原则和流程安置;②选择合适的垫减轻接触面压力;③受压部位皮肤保护;④床单位平整清洁,避免潮湿;⑤体温监测与管理;⑥保障组织有效灌注,维护术中血压,合理液体输注;⑦其他措施如避免术者对患者加压、加强术中观察、尽力缩短歇性解除局部压迫等。

1.2.4 术后压疮评估 术后判断是否有压疮发生,如有发生则详细记录发生部位、压疮级别及面积。

1.3 方法

术前1 d各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① A组:访视时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根据表格内容逐项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压疮防范计划,术中根据表格规定的压疮防范计划采取压疮防范措施,并详细填写表格,术毕根据表格进行皮肤压疮评估,所有发生压疮病例均作为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和学习经验教训。② B组:访视时不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术前对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具体内容不知晓,术中也不使用该表格,所有压疮防范措施均根据巡回护士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术毕进行皮肤压疮评估。

1.4 判定标准

压疮分期参考NPUAP/EPUAP《2009压疮快速参考指南》,即分为6期:Ⅰ期表现为完整皮肤局部压之不褪色的红斑;Ⅱ期表现为部分真皮受损,表浅溃疡、水疱或淤紫;Ⅲ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层;Ⅳ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累及骨组织、筋膜和肌肉组织;无法分级:溃疡完全覆盖伤口无法判断溃疡深度;可疑深部受损:完整皮肤呈褐紫色或出现血性水疱,疼痛、硬结、潮湿、皮温升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中出现压疮1例,侧卧位,Ⅰ期压疮,发生率为0.53%;B组出现压疮8例,其中,平卧位1例,Ⅰ期压疮;侧卧位7例,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3例,发生率为4.21%。B组压疮总发生率高于A组(χ2=5.58,P = 0.018),B组侧卧位压疮发生率高于A组(χ2=4.69,P = 0.030)。见表1。

3 讨论

压疮原指由于局部组织受压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性坏死[4],现更新为由于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5]。压疮定义的范围增大,发生率较高。心胸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多取侧卧位,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6]。而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使患者病情变复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增加护士工作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压疮的愈合缓慢,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疽、骨髓炎、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7]。因此,压疮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8],并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此表格对外科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测效度低[9],不适合手术室使用。当前针对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仍无权威的量表可供使用,通常仅凭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经验,使得手术室压疮防范缺乏规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压疮危险因素了解不多,对压疮的防范措施不熟悉,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压疮的发生风险[10]。针对这种现状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

本研究中,A组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后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侧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对心胸外科手术中压疮高发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估并规范性预防,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本表设计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和使用,手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和防范措施均明确列举在表格中,即使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学习本表格,对压疮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而且表格还设计术后评估环节,既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又有利于阶段性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更优方案,突破了对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仅凭手术室护士个人经验的局限,提出明确的参考标准和防范规范,从而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Price MC,Whitney JD,King CA,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intraoperative pressure ulcers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5,32(1):19-32.

[2] 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6.

[3] 周萍,何巧芳,张益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4B):43-46.

[4]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胡军,王秀锋,李玉环,等.压疮分期与危险因素的研究与预防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2):69-72.

[6] 仲继红,陈雪莲,王晓峰,等.心胸外科压疮全程预防干预的做法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37-639.

[7] Cremasco MF,Wenzel F,Zanei SS,et al. Pressure ulce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ing workload,illness severity and pressure ulcer risk [J]. Ostomy Wound Manage,2012,58(10):14-31.

[8]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9] 王欣然,韩斌如,张建华.外科重症病人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6):1677-1679.

牙科手术范文第2篇

本组患者76例,男36例、女40例,年龄65~70岁31例,70~80岁28例,80岁以上者17例,交通事故22例,摔伤5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心血管疾病者58例,高血压47例,其中高血压1级37例,高血压2级10例,DM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股骨颈骨折15例,重度骨性关节炎1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3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10例,单膝关节置换术1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3例,髋部动力加压螺钉固定{DHS}10例,伽马钉固定6例。

1 术前高血压的管理

11 入院时的资料收集 全面、完整病史的资料收集,综合归纳与分析,最终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是疾病治愈的根本保证。入院时的问诊,除了现病史外,还应对患者既往史进行更耐心、细致的询问和了解,有慢性病在身的,该疾病又有分级、分型的,应对该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严格准确的判断和定位。良好的疾病分级、分型,是选择合理用药的依据。

12 注意患者的主诉 高血压的患者,在入院前均有服用降压药史,注意聆听患者的主诉,可以得知患者用药后效果如何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患者这种自我感受,也是合理调整药物的一种佐证。

13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获取正确读数的保证。在测量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测量部位、卧位、时间及血压计的固定外,肢体左右上下之间数字固有的差别,也绝不可忽视。在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时,注意袖带放置位置的高低及听诊器放置的位置。无论使用何种血压计时,均应注意白大衣血压的效应。

14 做好告知义务及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通过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采取平衡膳食及低脂低钠高钾饮食,坚持运动、合理用药、戒烟限酒、减轻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高血压是可控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国人食用盐每日小于6 g,油每日小于20 g到30 g,它改变了国人传统高钠、高脂、低钾的不良饮食习惯。对盐的摄入,有证据表明,盐与血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摄入过高或过低都可使血压升高,有害身体健康。盐并非摄入越少越好,只是适量的限盐即降压又减少降压药的用量,从而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与死亡。合理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采用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进行。

15 药物的依从性 依从性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服药依从性的好与坏与它合理选择药物有直接的关系。选择有循证证据的药物,选择起效和缓、平稳、1次/d服药能够控制24 h血压的长效降压药物是提高药物依从性的前提。

2 术后高血压的管理

21 动态监测血压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刺激,可引起血压升高。故术后需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血压过高过低同样有害于健康。过低时,身体的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降压的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动态了解血压的变化。遵循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既要达标,也不能强行过快。既要考虑患者个人耐受程度,又要平稳和缓降压。同时还需注意治疗个体化。在测压的过程中,注意晨峰血压,晨峰血压大幅增加左室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有证据表明:有效控制晨峰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22 避免噪音 不良的噪音也可导致一过性血压升高。有文献报道:噪声达到60 dB以上时,就会影响休息和睡眠以及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导致血压上升。因此,加强噪声对健康危害的教育宣传,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提高公众对噪声的防护意识是必要的

牙科手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妇科疾病高血压护理老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年病人接受各种手术逐渐增多,其中一部分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手术风险大,手术护理作为围手术期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顺应此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2011年~2012年6月49例妇科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手术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1年~2012年6月,接受60岁以上老年妇女妇科手术49例,年龄较大者为85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子宫脱垂21例,子宫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癌6例,其他2例。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SBP>140mmHg和DBP>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入院时轻度高血压29例,中度高血压17例,重度高血压3例,入院前治疗的40例,未治疗的9例。

1.2手术方式

均为择期手术,术式分别为经腹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和淋巴清扫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卵巢癌根治术、剖腹探查切除病灶术。

1.3结果 本组病人经过精心护理与指导,49例病人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稳定,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资料收集 入院正确测量和记录血压,对有高血压病史或疑似高血压病人,询问高血压起病时间,近期有无服药史,服药后效果;对初患高血压病人予以高血压知识相关宣教,完善检查,了解身体器管功能情况。

2.1.2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紧张和恐惧,包括对手术的效果、安全及费用等多方面的顾虑,而病人情绪是影响血压波动的一个因素。护理应避免情绪波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要坚持服药,保持心情舒畅,鼓励家人多探视、关心,使病人积极配合。

2.1.3使用降压药的护理 高血压治疗方案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制订,但执行治疗方案对病人血压的监测必不可少,护士应掌握血压变化情况,注意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使血压骤降和波动幅度过大,收缩压以控制在140~150mmHg,舒张压控制在60~70mmHg为宜,为医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用药期间监测血压并记录,有异常报告医生。

2.1.4休息及睡眠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必要时术前晚予以安定5mg口服。

2.1.5术前准备 术前3天进行阴道冲洗,术前2天流质饮食,手术前一日晚、次日晨清洁灌肠。术晨病人未行床上活动前进行血压测量,如有服降压药,半小时后复测血压,有异常报告医生。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根据麻醉和手术方案决定术后卧位。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半卧位,降低腹部伤口的张力同时可使腹腔引流局限。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流血及阴道出血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并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注意观察神志变化,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随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按医嘱控制好血压,血压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易引起脑血管意外,血压过低,易引发脑梗死。根据术中失血情况给予输液、补充血容量并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输血以稳定血压,同时调整降压药物,防止因血压过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死。

2.2.3疼痛护理 疼痛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疼痛会使病人烦躁,加上很多人因术前紧张,未能充分睡眠,必然导致术后血压再次上升,所以高血压病人术后止痛很重要,如按压止痛泵效果不明显,应遵嘱用止痛针,如肌注杜冷丁针。

2.2.4术后便秘预防 因术前后病人禁饮食,术后卧床,活动减少,故常易出现便秘,而便秘会影响病人的血压,所以术后要及时处理与预防便秘。鼓励早期床上翻身,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指导病人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服用一些缓泻剂。本组病人无出现便秘症状,有利控制血压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2.3出院健康指导 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稳定。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等事项。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注意预防各种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保持会阴清洁,1月后门诊复查,发放高血压防治和妇科术后康复知识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册子,鼓励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3体会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过低、血流缓慢易引发脑梗死[1],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的平稳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手段。妇科疾病并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通过全面评估病人,了解其健康需求,重视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术后活动,预防术后便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地避免老年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病人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

牙科手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H.264;视频压缩;网络授课系统

中图分类号:G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115-04

一、引言

网络授课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融合产物,为用户提供了时间地点可分散、资源可共享的交互式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1]。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协同工作能力。网络授课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必将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但当前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视频数据流对网络带宽及实时性要求很高,而网络的传输速率往往达不到要求,例如,对于分辨率为1 024×768、帧率为30fps的条件下,传输码率要求为(1 024×768×3)×30×8≈540Mbps,并且还要传输控制命令、交流信息以及传输头信息等,应用以前的视频压缩算法达到的效果不是令人十分满意,如果为了降低带宽而采用了太大的压缩比又会导致图像的质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压缩标准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以往的H.261、MPEG-2和MPEG-4等压缩标准在网络授课系统的视频编码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国际电联(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共同组建的联合视频组(JVT)公布的H.264标准,不仅具有良好的带宽适应性,还具有非常高的视频压缩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4的1.5倍~2倍,是H.263的大约1倍。在校园网传输所占的带宽中,MPEG-1在25帧/s传输时需500kps带宽,MPEG-4在25帧/s传输时需256kps带宽,而H.264在25帧/s传输时只需125kps带宽[2]。总之,应用H.264标准不仅具有较大的压缩比、降低了带宽,同时仍具有流畅的高清晰画面。

二、H.264视频压缩技术简介

相对于以前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具有更高的编码效率,更清晰的视频画面,更好的网络适应能力及容错功能等。它不仅包含一个规定视频编码算法的视频编码层(VCL,Video Coding Layer),还包括了一个规定网络传输规范的网络抽取层(NAL,Network Abatraction Layer)。VCL采取的编码框架仍是传统的混合编码框架,但它采用多种新技术所产生的累积效果使编码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NAL主要是用来提供视频数据的头部信息,以适应各种媒体的传输、存储和支持VCL层的数据在不同网络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网络友好性的任务。

H.264中采用了多种新的帧内预测方法、可变尺寸块的运动补偿技术、多参考帧的运动补偿技术、4×4整数变换技术、新的环路滤波技术、熵编码等,这些技术使其在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还拥有高质量和流畅的图像。

(一)帧内编码

为了提高编码效率,能够更好地消除图像的空间冗余,H.264的帧内编码采用帧内预测模式。其原理主要依据图像相邻宏块间的相关性,先通过己编码的宏块(尤其是当前宏块左边和上边的相邻宏块)来预测当前宏块得到预测值,如图1所示(大写字母代表邻近已经解码重构的参考像素,小写字母表示待预测像素),然后将当前宏块与预测值作差,最后将差值进行变换编码。预测分为8×8色度块、16×16亮度块和4×4亮度块三种模式。

4×4亮度块帧内预测模式包括:模式0(垂直预测),当A、B、C、D在图像内,a、e、i、m像素的预测值为A;模式1(水平预测),当J、K、L、M在图像之内,a、b、c、d 像素的预测值为J;模式2(DC系数预测),当左边和上边像素都在图像内,是A、B、C、D、J、K、L、M这8个像素值的平均值。当左边和上边像素只有一边在图像内时,预测值为那一边四像素的均值。当左边和上边像素都不在图像内时,每个像素的预测值均为128;模式3和4是对角线方向,方向分别是朝向左下和右下;模式5、6、7和8分别是竖直偏右、水平偏下、竖直偏左和水平偏上方向上的预测。

8×8色度信号块的预测模式包括:DC模式,当A、B、J、K都不在帧内时,有a=b=e=f=128;水平模式,当只有J和K在帧内时,a=b=(J+2)/4,e=f=(K+2)/4;垂直模式,当只有A和B在帧内,a=e=(A+2)/4,b=f=(B+2)/4;平面模式(Plane),当A、B、J、K都在帧内时,a=(A+J+2)/4,b=(B+2)/4,e=(K+2)/4,f=(B+K+2)/4。

当图像包含少量信息时,H.264采用16×l6亮度块的帧内预测,这种预测方式也分垂直模式、水平模式、DC模式、平面模式(Plane)四种。

(二)帧间编码

1. 不同块大小的帧间预测。H.264标准中进行帧间预测的每个16×l6宏块可分为8×16,16×8,8×8,8×4,4×8,4×4的小块进行编码(见图2)。这种灵活细致的划分,更容易接近图像中实际运动对象的形状,大大提高了运动估计的精确度,从而对运动细节的处理和视觉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 高精度的运动估计算法。H.264的运动估计可以达到1/4、1/8像素,它主要是通过插值来获得像素值。其中1/2像素预测值由一个6抽头滤波得到,1/4像素的预测值则由相邻的整数像素和1/2像素的均值得出。因为1/8像素精度需采用大量的插值滤波器,且计算复杂度大大增加,故一般不考虑1/8像素精度运动矢量。

(三)多参考帧技术

H.264使用最多5个参考帧进行帧间预测。与使用一个参考帧相比,使用5帧参考帧会节省约5%~10%的数据。P帧和B帧的参考图像存储在不同的缓冲区中,分为前向预测参考帧缓冲区和后向预测参考帧缓冲区,对其的存取和释放采用的是先进先出的模式。处理过程为:在参考帧缓冲区内选取一个或多个预测信息,然后对预测信息作平均,已完成编码的图像存储在参考帧缓冲区内,最后将这些得到的多假设信息用作参考[3]。

多参考帧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编码压缩的效率,而且显著增强了图像传输的容错性,有效抑制了错误的扩散。但由于必须为增加的参考帧提供更多的内存空间和增加索引值,这也就增加了系统在存储和时间方面的开销。

(四)熵编码

H.264提供了两种熵编码模式:统一的变长编码(UVLC)和基于内容的自适应二值算术编码(CABAC)[4]。UVLC更为简单,但效率低下且位率较高;CABAC效率很高,允许给每个字符分配非整数个比特,但实现较为复杂。两者相比,在相同图像质量下编码视频信号使用CABAC将会使比特率降低10%~15%[5]。

三、网络授课系统

网络授课系统是一种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课堂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教学能力和便捷的操作能力。此外,在校园内开展网络教学,将极大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这些将更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对蓬勃发展的网络教育来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智能化校园必备的新型教学系统。

(一)系统设计

目前流行的多媒体网络授课系统,根据设计原理和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纯软件方式、纯硬件方式、软硬件结合方式[6]。纯软件方式是指全部用软件来实现的网络授课系统。纯硬件方式是指在电脑中安装一块带有CPU的多媒体智能网卡,该网卡自行完成系统的控制处理任务,多媒体信号和控制信号都是由这专门的网卡独立传输。软硬件结合方式是通过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CPU多媒体网卡,专门用于音视频的传输,但键盘、鼠标产生的控制处理任务都由软件完成。软硬混合模式综合了纯软件和纯硬件两者的优点,故选择软硬件结合方式进行开发。

本文设计的网络授课系统具有课程直播、互动交流、网络课件制作、COD课件点播、网络考试、网络签到、点名和网络答疑、批改作业的系统功能(见图3)。互动交流是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文字和声音的交流。网络考试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各类型试题组成试卷。网络签到、点名可以检查学生到课情况。网络答疑、批改作业,学生可以将问题或作业提交给教师,教师将答复回复给学生。课程直播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实况和环境实况组合在一起,进行同步的压缩。系统将采集的视频和声音数据进行压缩后,对学生机进行实时传输,从而达到实时多媒体通信的目的。因为教师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的影像、声音是同步传输的,所以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屏幕信息,而且可以看到听到教师的面容、声音。网络课件制作是在直播过程中将压缩的复合流录制成一个文件,或分别录制成多个文件,生成可编辑的视频教学课件并存储到服务器。课件点播COD(Courseware-On-Demand)是以同步播放的形式,将视频、音频等存放在服务器上的文件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实现一个虚拟的网络教室。本文以课程直播为例介绍H.264在授课系统中的应用。

(二)课程直播

在教学中面授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教师和教室的限制,使接受面授的学生受到限制。课程直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主播教室的教学情景(包括教师的影像、声音、教师机屏幕、计算机操作过程与鼠标运动轨迹等)实时地向学生接收端进行发送。教学过程中主播教室与任意接收端还可以进行实时语音、文字交互,很好地模拟了上课环境。

经试验发现,教师机屏幕的帧率为5fps~10fps时,即可满足教学需求。由于课程视频有它自身的特点,相邻两帧图像往往只有小局部的差异,所以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很高;教师机屏幕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变,讲课过程中有时也需要重复播放以前的帧。针对这些特性,利用H.264帧间编码对不同块大小的帧间预测和高精度的运动估计算法去除图像帧间的相关性,使视频压缩,只需保存更小的运动矢量和残差数据,这就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码率,从而保证了画面的清晰流畅;在教师机屏幕不变时,则利用H.264技术并不发送屏幕信息;多参考帧技术的应用,在重复播放以前帧时,可以很好地提高编码效率。

课程直播模块包括以下几部分,如图4所示。将教师机屏幕图像、教师影像和声音采集后实时编码成流,并将文件流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得到的文件流通过校园网发送给学生端,文件流在学生端进行实时解码、播放[2]。

采用H.264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对原始的音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并转化为适合网络传输的复合流,经测试,视频流畅且清晰。

四、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H.264视频压缩,有效地改善了网络授课系统在视频处理方面的性能。H.264的高压缩比、高质量图像以及很好的网络适应性为网络授课系统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网络教学更加生动。虽然H.264的视频解压缩技术应用在网络授课系统中表现出了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使教学系统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在线学习,将成为网络授课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义,兰凤霞.浅谈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5,(6).

[2]卢静,周兵.多路嵌入式H.264视频服务器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35).

[3]齐琳琳,向建勇.H.264视频压缩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电子科技,2005,(10).

[4]曾文献,李子会.三维视频编码技术研究[J].硅谷,2011,(22).

牙科手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患者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73-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是高血压病晚期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的新技术,治疗颅内出血简便可行,而且该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不受患者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2]。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成功、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7月~2010年2月的58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46~77岁,平均(56.2±2.4)岁;所有患者均有既往高血压病史,经颅脑CT、MRI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排除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的患者,排除外伤史、糖尿病、癌症、传染病患者;其中基底节出血21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15例、小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5例、丘脑出血7例;患者或其家属知情本次调查,自愿参与。

1.2 临床护理。

1.2.1 术前准备。本组58例均为突然发病入院,护士认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变化,术前平抬患者,给予冰袋枕头,固定头部,防止震动。迅速给予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迅速术前备皮、留置导尿、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供输血输液。向患者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简要介绍术式特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如果患者神志清楚,应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

1.2.2 术后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术后再出血、脑水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应激性高血糖、肾功能不全、癫痫、顽固性呃逆、肢体废用综合征等[3]。术后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瞳孔改变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尤为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观察瞳孔大小、形状、对称及对光反应情况,可判断病情并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持续血压监测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减少再出血的危险性。控制术后发热,给予降温护理。必要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早期应用支持可减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2.3 出院指导。病情好转后,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强调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压的重要性。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能够防止肢体萎缩、关节僵化,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情。

2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住院10~48d后,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采用ADL分级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32例(55.2%)完全恢复生活能力、18例(31.0%)恢复生活能力、4例(6.9%)扶拐能力、2例(3.4%)卧床不能自理。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难点热点。研究表明,微创穿刺治疗技术清除血肿具有较好的密闭性,颅内压波动较小,能够较为平缓地降低颅内高压,得到广泛使用[4]。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基础,而高效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治愈率并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生产质量的关键所在。术后采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判断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评估预后[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较多,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预防、早期治疗各种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较为繁琐,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高度的负责态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预见性采取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正确采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8例患者经过细致的临床护理,无死亡病例,且术后康复情况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霞.脑出血病人迟发性溃疡出血的预见性护理1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

[2] 刘安玲.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55

[3] 张胜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8

相关期刊更多

实用口腔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第四军医大学

上海口腔医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交通大学

家庭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