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学检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范文第1篇

实验教学用书为《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电子版),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康熙雄主编)的配套教材。我们根据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尽量按照临床免疫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来设计实验课程。首先实验内容要突出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其次,从医学检验学生的特点和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上;另外,根据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领域中的特点,增加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项目。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我们将实验分为:(1)验证性实验,包括经典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的分离;免疫球蛋白的提取;血清补体活性的测定;(2)设计性实验,包括ELISA法的建立;临床相关实验:包括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实验室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全自动分析仪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医院临床实验室见习,让他们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动态及最新的检验仪器、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加大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识的纠正错误的手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能认真思考,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加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也得到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认可。当然,在两轮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实验课时我们一般将三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实验,有的同学主动性不强,不能参与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而是看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我们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2)实验内容不够充实:免疫实验总会有反应和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总感觉无事可做。教师应该丰富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多媒体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来丰富实验的内容,让等待的时间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要固步自封。临床免疫学检验日新月异地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教师也要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7结语

免疫学检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研究现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53-0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第一本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的教科书出版了,经过20年时间的发展及研究人员的不断更新。免疫学检验已经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学科能够影响医学上的其它学科,甚至对生命产生影响[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涉及的内容已经延伸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同时,医学其它学科应用临床免疫学的几率也在逐渐的上升,因此就奠定了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在现代医学中的位置。

1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现及发展

临床免疫学检验学可的建立已经超过100年的历史,其主要在多种细菌感染实验中形成,起初一些学者主要研究传染病患者及免疫动物,经研究发现两者的血清中都有特异性质的结合病原体,此外还具有能够加快这些病原体形成的物质,有学者将这些病原体物质统一称为抗体,能够促进抗体形成的物质称为抗原。1900年Landsteiner等发现人类血型有ABO三个情况,自此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中诞生一种新型且重要的检验项目——血型鉴定[2]。1897年Kraus证实将细菌培养物滤液和对应的抗血清进行混合会产生沉淀情况,1898年Bordet基于补体溶血体系组建补体结合方案,1906年wassermann等创新使用补体结合方案来对梅毒患者进行诊断。1900-1930年期间,内毒素Shwartzman反应、血清疾病、过敏反应、调理作用、补体结合反应、皮肤反应、Arthus反应等逐渐广为人知,免疫疫苗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白喉类毒素预防、卡介苗等陆续出现。

2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现状

2.1鉴定血型与检测肿瘤标记物现今在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础上,为划分白细胞HLA类型奠定了基础,同时测定多种红细胞血型。通过对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癌抗原125、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前列腺特异抗原、癌抗原153、糖链抗原72-4、甲胎抗原等多种抗原进行免疫学检测,能够得到肿瘤患者的相关数据、信息及资料,辅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预防肿瘤再次出现[3]。

2.2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方法主要依据生物学性质进行分析,例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淋巴细胞毒试验、花环形成试验、溶血空斑试验等方式来获取,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的掌握免疫情况。

2.3免疫细胞与血液学的测定随着各项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领域对抗原及免疫细胞表层受体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多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运用杂交瘤技术来获取,这就为免疫细胞的测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4检测药物临床上常会运用药物进行治疗,一些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而,对患者体内的药物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时非常重要的。对患者体内药物进行检测已经成为医生监控患者体内药量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患者有无吸食。

2.5检测鉴别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导致的,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染。较为常见的有:乙肝、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结核病、流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4]。

2.6检测蛋白质、酶、免疫因子人体中的每个细胞及重要组成部分均存在蛋白质,是由20多种氨基酸根据不同比例组成的,实时的在体内进行更新和代谢。酶是生物催化剂,免疫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抗体。这些物质在人体内非常小的量就可以被检测到。

3小结

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我们清晰的发现这一学科的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免疫学检验学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更广阔及更深的层次内,推动了生物高技术的发展。可以确定的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学科的研究还会为医学提供更多的新型药物,其在临床的应用和开发必然会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长远的影响,而且将会为社会创造更加深远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樊宁,孙福生.免疫学检验方法的进展和应用[J].医学综述,2011,23(07):452-453.

[2]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32(01):1026-1027.

免疫学检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实践带教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可能参与衰老细胞或凋亡细胞以及自身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病理性自身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一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从而诱发疾病[1]。抗核抗体(ANA)是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的总称,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以真核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滑膜液、胸腔积液和尿液等其他体液中[2-3]。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病程活动程度预测、疗效观察、指导临床用药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自身抗体检测作为免疫学检验中的重要分支,虽然实习生在临床免疫学检验理论教学中已有学习,但教材中相关部分内容涉及不深,特别是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判读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等较为复杂,最终导致大量实习生对该部分内容无法熟练掌握及实践操作相对较少[4]。现针对此现象,结合笔者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多年带教中的体会,在自身抗体检测实践带教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思路和方法。从强化实习生自身抗体检测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技能的系统培训、加强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案例综合分析、加强自身抗体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培训以及注重前沿知识的讲授等方面,让实习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自身免疫性疾病检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5]。现将实践教学体会和需要重视的问题总结如下。

1加强自身抗体检测的理论学习

在临床检验相关学科中,免疫学检验的理论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较好掌握免疫检验理论知识是学好免疫学的重要前提[5]。自身抗体检测作为免疫学检验的重点、难点,要求实习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习期间,多数实习生是按照带教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他们并未真正掌握相关实验原理及实验目的,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6]。所以在实验开始之前,带教教师应对实习生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总体概述及检测方法介绍,并对目前主流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化学发光法等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系统培训[1]。经过自身抗体检测前期培训后,带教教师有必要每周或每两周安排至少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身抗体检测相关理论课,便于实习生对自身抗体检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梳理,也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7]。

2加强自身抗体检测相关技能的提升

2.1自身抗体检测操作技能提升

实习带教期间,培养实习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其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8]。免疫学检验本身就是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然而实习生在校期间主要是理论学习,实践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实习生动手操作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8]。带教期间教师在旁监督,时刻要求实习生按照检测项目以及仪器的操作标准来执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培养实习生规范的操作手法[5]。

2.2自身抗体检测阅片技能提升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法等[1]。其中,自身抗体荧光形态学内容相对复杂,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实习生多加练习。要求实习生厘清免疫荧光检测原理,掌握荧光模型各时期形态[9-10]。日常工作中,带教教师可收集自身抗体相关的荧光图谱,定期对实习生进行自身抗体荧光形态学培训和考核,对每次易错内容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将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实际,不断积累经验,让实习生对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定的荧光核型有个初步认识,养成良好的阅片习惯,以便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基础[4]。

3加强临床案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3.1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带教教师可结合临床案例开展教学,这种案例式教学通过将真实的临床案例贯穿于教学中,激发了实习生对学习的热情。实习生不仅可以积极讨论,还可以巩固所学免疫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习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11]。

3.2典型案例分享

平时带教教师可收集经典的关于AID的临床案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干燥综合征等。带教教师可将案例对实习生分享。通过真实、直观的典型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带教效果,还易于实习生理解记忆,从而培养他们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等[5]。

4加强自身抗体检测方面的质量控制培训

4.1构建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自身抗体检测时能排除其影响因素的存在而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确保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满足临床报告发放的要求[7]。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效果,必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培训。

4.2掌握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要点

目前国内自身抗体检测在AID临床应用中已普遍开展,但自身抗体检测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各个单位采用的检测仪器不同、试剂不同,结果没有可比性,导致检验人员对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把握,因此掌握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要点至关重要。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分析前(例如:项目编号、运输、接收离心预处理等)、分析中(例如:实验操作、主观判断等)和分析后(例如:结果判断、检验报告书写、失控原因分析等)[12],这三部分质量控制做不好都会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从而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

4.3提高实习生质量控制意识

检验实习生对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带教教师应让实习生学习并掌握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理念和方法,严格按照实验室SOP文件操作,控制自身抗体检测的检测条件和过程[5]。相关质量负责人必须加强对实习生自身抗体检测质量控制培训,培养实习生从一开始实习就意识到质量控制在检验科工作中的重要性[12]。

5加强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的沟通

免疫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日常工作中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要相互交流学习,特别当遇到疑难案例时。如发现某种自身抗体检测实验室结果与临床情况不符时,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必要时会诊,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性别、年龄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患者下一步更好的治疗方案[10-13]。此外,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教师与风湿免疫科医师进行临床案例沟通时,应尽可能使实习生参与进来,进一步培养实习生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在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能力等,让实习生知道,检验与临床息息相关以及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6注重前沿知识的讲授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教教师可通过前沿知识的讲授,教会实习生如何获取专业相关最新知识并运用这些新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8]。带教期间定期为实习生举办专题讲座至关重要,如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检测及研究新进展等。带教教师可向实习生介绍最新文献及相关专家共识,但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研究内容复杂,实习生理解困难,带教教师在讲课时,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方便实习生理解掌握。带教教师可在每次课后布置相应作业或安排某实习生下次上台讲课,使教师和实习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实习生自己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让实习生养成主动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的好习惯,还可以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以及激发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实践动力[5-6]。

7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

免疫学检验范文第4篇

1 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检验学中的目的

现阶段,把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学检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仅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情况进行改善,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素养、良好医德以及宽厚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以此确保学生可以灵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所学知识,有效的对临床校验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与解决[1]。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2 素质教育在免疫检验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模式 对医学上的辩证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即让学生可以以哲学的角度出发,辩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其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发挥。比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免疫自稳功能以及免疫防御功能具备着对外来病原微生物进行抵御以及对自身衰老细胞进行清除的作用,还其还可以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病以及超敏反应[2]。同时,异种动物血清,不仅可以当作抗体,还可以当作抗原。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则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事物的对立统一原则以及双重性进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应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前提下,把辩证的哲学理论与免疫学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完全满足医学发展的思维模式。

2.2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医生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则是医德高尚。利用专业课进行医德教育,则能够有效的对以往传统的德育说教具有的弊端进行克服,从而使其自身具备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在免疫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感人事例,比如,英国医生琴纳,20多年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研发出了预防天花的接种牛痘苗,从而成功的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意识到从事医学工作的职业风险以及职业荣誉,并正确的对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所具备的重要职责进行认识。医学检验是面向病人的,其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将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医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严谨求实以及细致认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间接凝聚与直接凝聚都会出现凝聚结果,但是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却具备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进行培养[4]。

2.3完善课程考核方案 在进行免疫检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方案应该选择实训成绩与平时成绩以及期末闭卷考试等结合的形式,考试的总分数为100分,其中实训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40%,其主要包含单项考核与实训报告等;平时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10%,其主要包含答问、出勤与练习等;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50%。同时,理论考试的时间应设置为100min,其主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检验,所以应该尽可能的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体分析的能力进行培养[5]。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临床检验进行模拟,其考核应该通过临床检验技师依照相关的医学检验标准来进行,主要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进行检查。

2.4完善实训教学模式 免疫学检验具备着非常强的实践性,而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求实以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进行培养。通过顶岗实习以及院校结合等教学模式,定期的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医院检验科进行参观学习,以此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对检验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解。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项目导向与任务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实训教学,有效的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探索性试验进行重视,比如,制备动物免疫血清,则要求学生完成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以此制备出免疫佐剂,并对试血效价测定进行设计,最后对血清进行收集等。

免疫学检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93-02

医学免疫学是联系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之一,近年来伴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理论和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免疫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其他学科,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其实验教学模式仍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学科的实验教学水平。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不足

(一)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传统的免疫学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两类技术。长期以来,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免疫学实验教学一直承袭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的实验内容(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E花环形成实验等)多以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虽然经典验证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但这些独立的实验不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需花大部分时间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操作及注意事项;学生听讲后仅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流程机械地操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教学开设的实验项目都是经过多年反复验证了的实验,只要符合实验条件、学生操作过程中不出现重大差错,均可得到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这种教学方式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多以撰写实验报告为主

传统的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较单一,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一般要求撰写一份实验报告,然后依据实验报告撰写情况,记录一份实验成绩。而实验报告的书写基本上是实验讲义内容的抄写,依次按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的顺序详细列出,而往往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不足。因此,这种评判实验效果的机制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实际科研能力的提高益处不大。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及教学模式转变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一次重大革命和突破,该理论的提出给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因此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告诉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与重组,从而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我们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期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走上临床或科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一)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免疫学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由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更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逐步对实验教材进行了更新,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精简验证性实验,努力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1.保留经典验证性实验。免疫学中的经典验证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典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一方面,我们保留了免疫学实验中经典的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实验等教学内容,保证了学生对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及应用的掌握;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展了目前临床检验和科研中广泛采用的ELISA技术等,保证学生今后工作和科研所需。

2.努力增加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在开展综合性实验时,要注意与经典验证性实验的紧密衔接,在覆盖免疫学的基本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性、综合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开展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指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完成实验,最后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更好的结合,最后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然而,设计性实验在广泛实施方面也面临着困难,与传统实验相比,设计性实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验材料消耗较多,教师工作量倍增,并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猛增,使得学校实验资源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不协调。因此,设计性实验在我校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和研究生班开展。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倡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主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切实完成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而不是追求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知识意义建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意义建构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包括实物情境和虚拟情境,其中实物情境包括实验设备、示教等物质条件,虚拟情境包括设置问题、多媒体教学等虚拟条件。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疑问时,才会去主动地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提升。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操作步骤,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讨论。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验课课堂是最适宜开展合作学习的场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小组成员间相互启发、相互弥补、相互激励,不仅实现了全体小组成员的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角。在针对设计性实验开展过程中,我们尝试将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实验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实验题目后,课堂下通过自主及协作的方式查阅资料,以小组讨论方式确定实验方案。课堂上,小组成员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内容、论述实验方案,并做可行性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同学对于疑点进行提问,由小组成员解答,最后再由教师对该实验各个环节给予指导、纠正与补充。

5.尝试虚拟性探究教学。虚拟性实验采用了视频、动画演示和交互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可以从直观、微观、亲自操作等多个角度体验实验过程,且可反复操作。随着相应的实验教学软件的发展,使得一些难以在课堂实验教学开展的实验项目得以开展,比如放射免疫分析、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检测、单克隆抗体制备等。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筹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以期能全面展现免疫学实验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面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考核制度改革

免疫学实验成绩通常作为医学免疫学课程的一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而存在,多是基于实验操作的平时成绩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成绩。随着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应当同时完善实验课程考核程序,既注重实验结果考核,也注重实验操作过程。通过这样多尺度的评估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我们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改进了实验授课方法,优化了实验考核方式,最终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深化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