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动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看点繁多的内容制作
《熊出没・奇幻空间》以《熊出没》系列为基础,选取了原作中出场的四名主要人物――熊大、熊二、光头强和大舌头。毫无疑问,对比电视版的《熊出没》,无论是剧情还是影像效果,口碑较为优良。《熊出没・奇幻空间》从题材上算是一个科幻作品,讲述了现实世界的天才科学家BOOS为了弥补童年缺憾,闯入各个动画世界,夺取动画世界的珍宝的故事。《熊出没》中的金鹿角就是这位天才科学家所看中的最后一个目标,纳雅则是负责保护这个金鹿角的女生。作品的主线则讲述了考古队的机器人COCO联合三名主角和纳雅对抗坏人,保护金鹿角的故事。从其面向的年龄段来看,现实世界入侵动画世界,将动画世界看作平行宇宙的设定还是颇为有趣的,可惜的是这一赛博朋克(Cyberpunk)味道的设定在作品中只是昙花一现就神隐了。整部作品的亮点并不算多,但是同时,作品的缺点也没有太多。这使得作品的受众扩展了,不仅可以面向儿童观众,成人观看也未尝不可。而这部作品最为让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其对于组成动画电影的各类元素的合理安排,并没有出现某部分特别缺失的情况,作为一部贺岁片而言,这实际上是最好的选择。它使每个元素都能成为看点,同时又不喧宾夺主。所以,整体而言,这部作品尽管特别出色的地方并不多,但是看点却较多,这就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内容安排。下文将就几个方面,对作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是剧本。《熊出没・奇幻空间》的故事主线一直都比^明显突出,观众能够很容易理解这些人物的行为和意图,特别是考虑到它的主要观众是儿童的情况下。而其关于反派BOOS的相关刻画以及一些支线也并没有打破主线所奠定的基调。所以,整体而言,作品在内容上保持了欢乐和轻松的基调。同时,尽管电影在进入后半段奇幻森林之后,剧本的松弛节奏有所扭曲,处理得略有瑕疵。但是在电影的前半段,内容上的起承转合衔接可谓是极其标准和教科书化的。以悬念―解答―悬念这样的基本模式为轴,电影的前半段能够一直有效地使观者的注意力聚焦在屏幕上。譬如,电影开场是人们所熟知的水帘洞,然后反派们遇见了孙悟空,还夺取了金箍棒。正当观众们一头雾水,以为自己看的是《西游记》时,却立马解释说,其实相对于现实世界,动画世界是平行宇宙,反派的目的就是破坏夺取这些动画世界的珍宝。而这一文戏则配合在一段漂亮的武戏之后,整体过程不过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渡。因此,可以看到,《熊出没・奇幻空间》在剧本上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与调整。
其次是人物设定(Character set)和背景(Background)。作为动画之中较为静态的表现,人物设计和背景向来是基础性的工作。人物设计的好看与否是一点,而能否成功的使其动起来又是一点。两点间的平衡决定了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而背景则是故事所发生的舞台。总体来看,《熊出没・奇幻空间》的人物设计,除却4名老角色之外,其余新角色都各有特色。无论是以真人出镜的坏蛋三人组,还是颇有90年代港片风格的BOOS都让人印象深刻,而机器人COCO和纳雅,尽管有借鉴的痕迹,但依旧让小朋友们喜爱不已。而在背景上,除了主要呈现的人们交口称赞的奇幻森林之外,《熊出没・奇幻空间》还绘制了冰川、虫洞等场景。形态各异的场景表现和神态丰富、活泼生动的人物群体,使得作品单就表演而言,就颇有趣味。
最后是音乐与配音。音乐与配音某种程度上向来是国产动画的一大软肋,因为它不仅考验作品本身的质量,也考验导演的运用能力。近几年,最为有名的音乐就是“Let it go”,作为一个范本,这首歌曲不仅仅在质量上冠绝群伦,并且与作品本身紧紧地贴合在了一起。《熊出没・奇幻空间》在音乐运用上,自然不能像“Let it go”这般出色,但是也学到其一点神韵。而配音上则运用了具有丰富经验的配音员,而不是盲目的采取明星战略,这使得人物的语言与表演具备高度的融合感。
二、 精心安排的商业元素
毋庸置疑,电影的内容与质量是决定影片能否顺利杀出重围的核心因素,而正如上文所说,《熊出没・奇幻空间》的质量在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中,已经算是佳作。尽管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酿酒之前的准备工作就必须要精心安排。从经济学上来讲,有需求就有供给,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供求定律(Law of supply-demand)。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定律,却支撑起了经济学的大厦。而当我们去考查《熊出没・奇幻空间》时,可以看到它合理运用了这条定律。首先一点是,它精确瞄准了目标人群;其次是它在作品中间,能够明显分辨出来其对经费的合理把握;最后是它的核心价值观。下文将对这三点分别展开叙述,并意图说明这才是未来的国产动画所应学习的路子。
大声的笑出来,可怕的东西就会不见了。只有纯真的孩子,能找到深林的龙猫。《龙猫》的力量就在于,它让人们相信童话真实的存在着,也让孩子们看到了那个小桥流水、乡村田野的美好童年,想起来的时候心中就会充满温暖守护的力量。
2、《狮子王》1994
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勇敢,勇敢并不代表到处闯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在于它无法复制。每个细节、每段配乐都恰到好处,永不落伍的情节,正确的三观导向,都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
3、《玩具总动员3》2010
关键词:教育动画;教学设计;动画创作;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2-0058-03
一、 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初,我国政府接连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扶持国内艺术界发展动画产业,并计划我国动漫产业在此后5-10年间,产值必须达到1%GDP目标。即便如此,在未来2000亿以上规模的整个动画产业市场中,也只占不到一成。
教育动画是动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画产业市场具有强大的潜在市场竞争力的艺术化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教育动画的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到目前为止,教育动画仍然处在“过分追求教育性、说教成分太多、有教无乐;亦或是过分追求娱乐性,忽略知识性、教育性”的批评声中。
在教育动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的境遇下,教育技术学界要及时肩负起研究教育动画的使命。本文基于儿童英语类教育动画《规范幼儿英语》的设计实践,从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融合的维度探讨实现“娱教平衡”的策略,通过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教育动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动画指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切动画;狭义的教育动画指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要求,运用动画形象、故事情节等动画元素呈现教学内容,以传递教育信息为目的的动画形式。本文所探讨的教育动画为狭义的教育动画。
二、 儿童英语教育动画设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解决教育动画“娱教失衡”问题,必须从“设计”的角度切入。教育动画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两大模块: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这两大模块的脱节是教育动画产生“娱教失衡”问题的根源。因此,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相互融合,将教学设计与动画设计作为一个系统,以系统观指导整个教育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使整个系统科学有序地运行,可以确保“娱教平衡”。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指的是科学地运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等,设计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步骤与方法,并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考核。
教育动画的教学设计与一般意义的教学设计有所差异:教育动画必须与动画规律相吻合,并成为动画创作的一部分。
教学设计包括下列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探讨、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与学习活动设计等。
①学习目标分析。分析与确立教学目标,是教育动画设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教学动画中的学习内容筛选、画面呈现方式等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展开。教学动画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具体分析在动画中展现哪些知识和技能,选择怎样的动画形式。
②学习者特征分析。幼儿在其初始的认知阶段中,主要凭借直觉来感知和认识事物。幼儿认知事物,主要源于对事物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情境的生动再现。动画形象的设计普遍具有秩序化、条理化的形状特征,易于儿童感知识别,便于幼儿形成概念。利用教育动画进行幼儿英语教学,能够立体地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理解与记忆学习内容。
③学习策略设计。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动画片语境幼儿英语教学,可以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认事物、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等,形象、生动、动态化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④学习情境设计。语言学习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一种交互过程。学习情境的一端连接着知识,另一端连接着生活。
⑤学习活动设计。儿童的知识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活动,所以每设计一个活动,都要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如此,儿童的学习兴趣会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中,儿童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建构知识。
如下图所示,《规范幼儿英语》设计了本集介绍、动画时间、内容回顾、音乐殿堂以及认识字母五大版块。
2.动画创作
日本动画专家冰川认为,在表达细腻纯真的感情时,动画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动画中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引导孩子体验情感。利用教育动画对孩子进行语言教学,发挥视听觉双通道输入语言刺激的优势,对孩子提供语言信息及诸如音乐、图画等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和诸如声调、动作等辅助语言信息,可以促进孩子对语言的认知和记忆。
动画创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设计阶段与创作阶段。
设计阶段包括:创作文学剧本与分镜头剧本、确定角色、确定场景、确定道具、选定色彩及确定色彩搭配方案;
创作阶段主要包括:原画设计、动画设计、声效处理、声画合成,经过反复的细节修订最后作品。
3.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融合
为实现“娱教平衡”,需将教学设计与动画设计作为一个系统,以系统观理论指导教育动画的整个设计过程与整个制作过程。教学设计需要将动画与“教育教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动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并将教学设计贯穿于教育动画创作的整个流程中,实现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相融合的目的。教学设计与动画创作的融合关键在于剧本情节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策略设计的有机融合。
(1)学习情境与剧本故事情节融合
1.中国玩具设计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外需市场的回落,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加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中国玩具的出口面临诸多压力,开发国内市场越来越被各大玩具企业重视,众多的玩具品牌积极建设内需管道,但外国产品及中外合资产品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内玩具消费市场。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受访者对迪士尼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占总受访人数的41.6%,受访者认为其社会责任最佳排名第一,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第二到第五依次是:好孩子、芭比娃娃、乐高、费雪,其中只有一个是我国玩具品牌。
中国的玩具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自主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意识的行业骨干企业正迅速成长起来,许多玩具生产企业开始尝试转型,并积极与动漫影视业合作推出自主品牌如:北京蓝猫、江苏好孩子、澄海奥迪、福建美思达等。这些玩具企业在玩具的短期销售上取得了一些业绩,然而其长期销售前景并不乐观,因为大多数玩具会随着动画片的更新而被视为过时的玩具不再被人们喜爱,因此玩具设计的创新与新产品的开发是我国玩具企业都将面临的重要问题。
2.现阶段儿童玩具存在的问题
儿童玩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在中国,许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更加需要玩具的陪伴。由于许多玩具的可玩性不足,无法长时间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因此,孩子们对玩具的态度就仅仅是“拥有”。孩子们向家人不断的索取玩具,当得到想要的玩具后发现不太好玩便失去兴趣,随后玩具被丢弃在家里的角落,又继续向父母索取新的玩具,其实问题并不光是孩子,还在于玩具本身上。那么,什么样的玩具可以长久的被消费者喜爱呢?
许多设计精美、用料精良的玩具,孩子们并不买账,当他们熟悉了玩具的结构之后便失去了继续玩耍的兴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玩具的可玩性不强,无法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启发想象力。其实孩子们更希望在玩耍的过程中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并且创造游戏。那么,能够具备材料半成品、动手制作等特性的玩具无疑就是定格动画玩具。设计一款增强儿童动手动脑的体验式定格动画玩具,让玩具的爱好者们既可以动手制作玩偶,又可以通过对玩偶的定格拍摄制作简单定格动画,给儿童们更大的创意和想象力发挥空间。
3.定格动画儿童玩具设计原则
(1)功能性与安全性
定格动画玩具的功能性主要是强调玩具的体验方式设计,应重视玩具设计具备人性化设计的特点,注重玩具与人的关系,设计人与人、人与物交流互动的环节,激发儿童的愉悦、兴奋、自信、放松的情感。
定格动画儿童玩具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验的设计,同时还要将玩具的安全性作为衡量玩具产品质量的重要要素。设计师不能因为重视体验性而设计出不适宜儿童玩耍的游戏方式,增加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危险性。
(2)艺术性与趣味性
通常,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玩具产品的可记忆性和趣味性是衡量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定格动画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最重要的就是怎样通过体验环节来抓住儿童们的好奇心,抓住儿童们注意力不集中、易涣散的特点,合理的融入趣味性游戏环节,让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身心愉悦的投入到玩具产品的乐趣中。那么,这不但需要玩具产品具备一个良好的、充满艺术性的外观,更需要将玩具产品的体验过程进行设计合理,使其具备一定的层次内涵,能够充分调动儿童们的积极性,发挥主动能动性,创造新颖的玩具游乐方式。
(3)应适应儿童成长需求
优秀的定格动画儿童玩具应具备多年龄层探索的实用性,体验环节应该多样,可以适应儿童成长需求,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都可以从中找到实践的乐趣。通过合理的开发玩具的体验环节,让儿童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激发儿童主动认事物的心理,从玩具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是体验式儿童玩具的设计要点。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娱乐玩耍中所学习和领会到的知识会更加丰富,并且儿童更乐于接受和记忆,所以定格动画儿童玩具应巧妙地将各领域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使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产生内心愉悦,寓教于乐之中才是对儿童本身所具备的天性最大的满足。
总结
关键词:《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儿童审美心理;相互影响
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是动画内容外在形式的载体,是动画衍生品开发的主要形象来源。儿童动画片的角色形象设计与塑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喜爱程度,最终影响整部动画片成与败。什么样的动画角色形象能打动儿童的心一直是儿童动画研究的重要课题。继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后又一匹黑马《巴拉拉小魔仙》跃然于荧屏,且收视率一直很高,五年来已经积累了2亿粉丝受众,其衍生品创造了几亿的收益。无可非议,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设计就是抓住了儿童这一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与审美意识,并且利用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得到儿童家长的认同,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角色形象设计与儿童审美心理的关系
角色的形象设计与儿童审美心理是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优秀的、受儿童喜爱的角色形象设计影响着儿童的认知与审美意识,另一面儿童的认识与心理特点影响动画片中角色形象的造型、性格、色彩、服饰、表情等的设计与考量.本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今的儿童动画作品不像儿童动画片,从中国早期动画到现今,很少有真正为儿童打造的动画片。中国动画片角色形象只是披着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外形的成人认知与审美意识的角色形象,而忽视了儿童的认识与审美研究,是的中国的儿童动画片不能够真正的被儿童所接受并喜爱。好的动画形象在造型视觉上符合儿童的心理与审美规律,通过儿童的视角了解到儿童的内心的需求,充分将角色造型设计与儿童审美心理两者融合到创作过程中。
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能深入童心,与奥飞公司得天独厚的条件脱不开关系。身为中国“动漫行业的第一股”,奥飞动漫的血液中包含着与行业内其他公司截然不同的基因:其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所以,奥飞深知一部儿童动画片的角色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巴拉拉小魔仙》策划人王彦兵表示“《巴拉拉小魔仙》角色造型设计是‘日系’的,的确和《美少女战士》有些相像,但是观众不能用自己成人的眼光来否认小朋友的审美,我们的目的就是传递美丽和正能量。”我们不能不说《巴拉拉小魔仙》确实没有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融入,也没有老一套的说教形式与内容,外形上沿袭“日风”,但这些都没有阻碍小魔仙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受女性儿童的欢迎。《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的成功在于通过儿童的心理来进行设计,分析了解儿童对角色形象的需求,以及什么样的角色形象既能得到儿童的喜爱,也能被家长接受从而不阻碍儿童的喜爱。
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对《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设计的影响
1.游戏精神的体现。儿童对动画的理解在于游戏性的体验,是他们的基本精神所在,所以游戏精神是动画创造的必要的表现手段。因为儿童总是喜欢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对枯燥、严肃的哲理、道德规范、行为等等抱有很高的厌恶感,他们对这些说教式的内容不能认知与理解。在我们生活中,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将一些知识转换成生动有趣的游戏,在游戏过程成让儿童指导并理解知识比说教式的教育要更为的有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奥飞动漫根据自己多年经营玩具的经验,分析研究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审美偏好的数据,将游戏精神作为创作儿童动画的关键所在。《巴拉拉小魔仙》角色形象在造型上魔仙服与魔仙棒的设计,小蓝、美琪、美雪、双子座等小魔仙们都会各自特点的服装与魔仙棒,当小魔仙们变身换装拿上魔仙棒时,一场以大战坏人的游戏过程就开始了,儿童会不知不觉的融入到小魔仙的角色当中,沉浸在打败坏人最终获胜的愉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