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高兴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才,指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2、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3、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4、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多义词的产生是
>> 形容词的定义和用法 形容词「甘い的多义表现 V-ing形容词和V-ed形容词的用法比较 形容词和形容词组 英汉形容词比较句的异同探讨 浅谈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等级的特殊结构 凉山彝语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英汉基本颜色词 “绿”和“黄”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形容词和副词 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功用的对比分析 温感形容词的中日认知对比分析 汉泰否定词“不”和“”的语义对比分析 -ing和-ed类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 形容词在旅游广告中的英汉对比及翻译 形容词的活用 一元形容词的配价和配位分析 形容词和副词常见考点分析与演练 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基本义、转喻义和隐喻义的研究 动词的-ing和-ed做形容词的区别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yons,J.Linguistics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Sweetser,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陈娟娟.动词“打”的语义演变及认知解释[D].南昌:南昌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3.
[5]程丽丽,卢卫中.英汉LOW /低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J].枣庄学
院学报,2012,(6):68-71.
[6]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李艳.“break”多义现象的认知阐释[J].长沙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0(6):110-111.
[8]李宇明.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
[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4-68.
[9]李瑛,文旭.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J].外语教学,2006,(3):3-7.
[10]林正军,杨忠.英语感知动词词义研究的认知语义视角[J].外
语教学研究,2011,(5):362-368。
[11]刘志成.英汉人体词一词多义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
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12]刘盈利,段钨金.“open”和“开”的原型意义及语义网络对比
[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94-296.
[13]王莲.英语介词in多义网络的认知解读[J].吉林化工学院学
报,2012,(2):31-33.
[14]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5]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外语出版
社,2007a.
[16]赵歆怡.基于转喻及隐喻认知模式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以形
容词“light”为例[J].语文学刊,2014,(18):1-22.
[1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8]张建理.OVER的双层多义网络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0,(4):179-188.
[19]郑珂.英汉味觉词“酸(sour)”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J].台
州学院学报,2012,(5):32-37.
[20]周春燕.英语感知动词SEE多义性的认知分析[D].重庆:西南大
1、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2、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3、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4、闷闷不乐: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5、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6、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7、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8、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10、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1、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12、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13、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14、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15、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16、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17、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18、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19、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20、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2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22、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23、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24、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25、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26、愁多夜长: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27、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28、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29、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30、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31、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32、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33、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34、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35、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36、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37、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38、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39、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40、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41、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42、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43、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44、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45、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46、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47、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48、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49、人莫予毒: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50、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51、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1、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2、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3、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4、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5、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6、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7、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8、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9、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10、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11、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12、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13、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14、迫不及待: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15、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16、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17、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18、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19、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20、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21、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22、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23、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2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25、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26、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27、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28、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29、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30、安心乐意: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31、闷闷不乐: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32、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33、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34、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35、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36、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37、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38、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39、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40、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41、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42、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43、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44、柳泣花啼: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
45、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46、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47、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48、黯然神伤: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49、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50、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51、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52、满脸春风: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53、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54、茶饭无心: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55、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56、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57、夺眶而出:眶:眼的四周。指眼泪无法控制地从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动。
58、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59、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60、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61、人莫予毒: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62、愁多夜长: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63、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会话含意着重于探究字面意义和语义意义以外的隐含信息,但这一含意也可能因为语境因素的变化而消失,即会话含意是可取消的。《后宫·甄嬛传》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如此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剧,其语言的使用颇为讲究,而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深富艺术性,对会话含意的可取消性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运用方式主要有:词语变异、修辞运用和话题转移。从这些角度可探究影视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以提升自身语言运用的品质。
关键词 :会话含意;可取消性;《甄嬛传》;词语变异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96-02
会话含意取消的方式多种多样,就《甄嬛传》而言,主要是从词语变异、修辞运用和话题转移三大方式的运用进行取消的。研究《甄嬛传》中会话含意可取消性的具体运用方式,有利于更精准地把握这部作品。
一、词语变异
词是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具有表意功能和造句功能,对言语活动中意义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词义的概括性、模糊性对意义的表达却有另类作用。词语的调整,主要是指表达者在保持原有词语的语言材料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临时性、适度地对词语进行调整的修辞现象[1]。在《甄嬛传》中,词语变异主要有相同词语、相似词语和相对词语变异,这极大地丰富了作品语言,提高了影视语言的质量。
1.相同词语的变异。同一词语在不同情形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即不同义项,这是因为受到上下文语境以及情景语境的影响。例如:(1)在《甄嬛传》第三集中,新进宫的妃嫔参拜完皇后,拜见华妃。但华妃为了显示年轻貌美,借机挖苦皇后,摸着耳环说:“总觉得翡翠老气了些,臣妾不佩戴,若皇后娘娘不嫌弃,臣妾就把这副耳环送给皇后娘娘吧!”皇后答:“本宫新得了一对东珠,才吩咐制了耳环,若再收妹妹这对耳环,岂不是太奢靡了,让皇上知道的话定会不高兴的。”在这一段对话中,华妃想用翡翠来讥讽皇后年老色衰,自己年轻貌美。同是“耳环”一词,皇后取消了“耳环都是翡翠做的”这一逻辑思维,丰富了“耳环”的含义,延伸了它的指向,从而为自己解围。(2)在第八集中,主角甄嬛在侍寝前不慎把皇帝比喻成汉成帝,这一语境下,皇上就有了好色之嫌,皇帝不大高兴。此时,甄嬛马上用汉成帝的相关点与皇帝连接起来:“皇上坐拥天下,后妃美貌固在合德飞燕之上,更要紧的是,贤德胜于班婕妤,可见成帝福泽远远不及皇上。”同是汉成帝,甄嬛给予了不同的解释,“福泽”取消了刚开始“好色”的含意。由此可见,相同词语不同义项之间的变异对取消会话含意有着重要作用。
2.相似词语的变异。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放在一起容易引起混淆,对于有心取消会话含意的人来说,这一模糊性正是她们要加以利用的。当然,此处的相似并不是语言学严格意义上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而是指为了取消先前含意或对方含意而采取相近的词。运用相似词语对会话含意进行取消的情况是最为常见的。例如:(1)在《甄嬛传》第一集中,夏冬春与安陵容争吵时,甄嬛进行解围后,夏冬春说:“我会记着你的。”甄嬛答道:“姐姐貌美动人,见过姐姐之人才会念念不忘呢!”“记着”和“念念不忘”本就具有相似义项,又因为在整句言语表达中均强调“记着”和“念念不忘”,故而更加强化了两者的相似性。取消了夏冬春恶意的“记住”,而是站在夏氏的立场迎合了她。(2)在第六十三集中,甄嬛联合崔槿夕给丫鬟斐纹下圈套。甄嬛问斐纹:“你出来前,可把正殿紫檀桌上的琉璃花樽给擦拭干净了?”斐纹说:“已经擦了。”槿夕说:“胡言乱语,娘娘的紫檀桌上何曾有琉璃花樽,那分明是青玉的。”青玉花樽就是对琉璃花樽的取消。因此可知,相似词语之间的变异最容易取消会话含意,故而被广泛使用。
3.相对词语的变异。相对词语的运用需要十分谨慎,若是用得不好,会被对方反咬一口。但是相对词语的变异对会话含意的取消却是直截了当的。当然,相对词语也不是反义词,而是指在一定语境下能达到取消会话含意的词语。例如,在第二十五集中,皇后邀各宫妃嫔齐聚景仁宫赏花,皇后采摘了一朵粉红的牡丹,以表示自己是“百花之王”,是尊贵的正室。而华妃为了再次显摆自己的貌美年轻,便说道:“这牡丹花开得倒是好,只是粉红一色终究是次色,登不得大雅之堂,还不如这芍药,虽非花王却是嫣红夺目,这才是大方的正色呢!粉红都是妾室所用。只有正红和嫣红才是正室所用。其实只要人年轻,簪什么花还要分颜色吗?”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尊卑颠倒”,直截了当地对皇后进行攻击。直接取消了“牡丹”这一本来“花王”带来的尊贵的、正室的含意,代之以“粉红”的次色和妾室的意义。
二、修辞运用
会话含意的可取消性在句子这一语言单位中的方式主要是修辞。修辞现象即是“言语行为”在适应一定的情境与文化语境,通过内部词语和句式的选择和“调整”,使之与所要表达题旨相“融合”的一种“言语行为”的整合现象[2]。在《甄嬛传》中,会话含意可取消性在修辞方面的运用主要有:反问、比喻和双关等。
1.反问。反问即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的特点是只问不答,把语言表达者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示肯定,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表达出来就表示否定。如:“你不觉得这很好看吗?”言外之意,“这花很好看”。“他哪里有你这么有志气?”意思是“他没有你有志气”。运用这一方式进行取消会话含意极具语言美感,同时也增强了语势。如在《甄嬛传》第二十九集中,众妃嫔送皇帝和皇后出宫祈福,华妃为了消退甄嬛的气焰,不让她以为自己有孕便可以为所欲为,显示出自己的强势。华妃:“若是能求得一个皇子,皇后才能称心如意。莞嫔,你说是吗?”甄嬛:“皇后娘娘若真有身孕,贵妃娘娘也会高兴的,不是吗?”甄嬛消解了华妃把皇后有身孕与自己有身孕的对立状态。华妃:“当然,本宫想莞嫔也会高兴的吧!”华妃则取消了甄嬛公开把自己和皇后对立的机会,把难题再次转移到甄嬛身上。甄嬛:“皇后娘娘母仪天下,若得嫡子,乃是大清之喜,自然不会有人为此不快。”同样把自己的立场转移到和华妃。这样一来一回的反问,不断相互取消对方会话含意。如此反问具有有趣的特点,而且气势也显得强劲有力,取消对方的含意较为清晰。
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从取消会话含意这一角度而言,借喻用得最多,借喻中不出现本体,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其次是明喻,用似、如、像等喻词。例如:(1)在第三集中,沈眉庄赞誉华妃“国色天香”,不想为华妃设圈套打下基础:“不过说到国色天香,这不是形容皇后的词吗?”幸得甄嬛相助:“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如明月光辉,华妃娘娘国色天香似明珠璀璨。”用明喻的方法取消了“国色天香”等于“皇后”的含意,且用了一个更为高贵的词给皇后——“母仪天下”。(2)在第二十二集中,华妃借用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羞辱皇后庶出、无本事、不得皇帝宠爱,甄嬛出来解围:“越是显赫就越容易登高跌重,人去楼空,谁还管嫡庶贵贱,谁还分钱财权势,只不过南柯一梦而已。”本体未出现,只出现了喻体——“南柯一梦”,消解了华妃对皇后讥讽的会话含意。
3.双关,即有意使言语同时顾及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含蓄委婉、幽默风趣兼具。在后宫,直接而明显的冲突相对较少,当自己或维护自己的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大多采取相对委婉的方式来消解对方的攻势来解围。例如,在第二十五集中,华妃采芍药,说这是大红,是正色,是正室所用之色。这时甄嬛出来解围:“庭前芍药妖艳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既照顾了字面上芍药和牡丹的含义,同时也给了它们各自的象征义“妖艳无格”和“真国色”,消解了华妃的羞辱。
三、话题转移
在言语交际中,话题是展开交际的依据,正因为如此,话题便具有了随意性的特点。我们不可能也不会持续不变地谈论同一个话题,话题的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转移时机却是人为的。话题经过了建立、转换、结束的过程,是言语交际动态的体现[3]。话题有三个特征:第一,话题具有交际定向的作用,通过提出话题能够把受话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所要表述的对象上来。第二,话题又是表述的出发点,划定了整个表述的语义范围。第三,话题倾向于承载已知信息,从而成为获取新信息的基础[4]。这些特点对会话含意的取消也是有利的。话题转移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转移回自我话题,二是转移到其他话题。
1.转移回自我话题。言语交际者大都希望围绕自己话题展开交际,取消对方会话含意的方式之一就是回到自我话题中。例如,在第四十一集中,甄嬛想让襄嫔对华妃赶尽杀绝,但由于各种原因,把话题转移到自己已提及的端妃:“端妃姐姐在妹妹宫中更衣,想必妹妹也要赶快回去,我也要陪公主回宫了。”成功转移话题,谈论刚刚遇到的端妃,自己借机脱身。
2.转移到其他话题。其他话题相对于自我话题而言,比较宽泛,属于泛指,只是想避开当前话题。就《甄嬛传》这部影视作品而言,由于剧本非常完美,大多起承转合得很流畅,转移到其他话题的例子不多,但仍有几个有特色的例子:(1)在第十二集中,皇帝受曹贵人挑唆,怀疑甄嬛跟十七王爷有染,甄嬛辩解道:“臣妾看见的是臣妾面前的这个人,无关名分与称呼。……臣妾对皇上不只是君臣之礼,更有夫妻之情。”后来,皇帝为了转移话题就应了一句:“朕不过随口一问罢了。”想要泛泛地带过,模糊本来用意。(2)在第十四集中,曹贵人设计让甄嬛跳惊鸿舞,出来时甄嬛对曹贵人说:“妹妹想问曹姐姐一句,那张写‘惊鸿舞’的纸条,是一直握在姐姐袖子里的吧!所以妹妹今日一舞,竟是姐姐为我注定的呢!姐姐有心了。”曹贵人故意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妹妹你说什么,姐姐我听不明白。”甄嬛说:“姐姐聪慧,自然知道没有惊鸿舞,就不会有楼东赋,梅妃含情所著的楼东赋没有使她再度得幸于唐玄宗,倒是华妃娘娘感动了皇上。想来梅妃若芳魂有着,也会感知姐姐这番苦心吧!”曹贵人仍转移话题,装疯卖傻:“妹妹,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吧!姐姐我笨口拙舌也辩不明白。”
总而言之,话题的转移是对会话含意进行取消,具有外显性、力度大等特点,在取消这一言语行为中作用很大。
参考文献:
〔1〕王占馥.语言运用中的词语调整[J].杭州教育学报,2002,(2).
〔2〕孙秀斌.修辞是言语行为整合的现象[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3〕贺亮.言语交际构成要素在话题转换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