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倒数的认识课件

倒数的认识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倒数的认识课件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1篇

1传统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缺乏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训内容,实训教学多在分割状态下进行,没有体现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的脱节。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缺乏国家统一专业设置标准和相应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实训课程内容大多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自行开发,很难契合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甚至出现校内实训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基本需求现象,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不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传统的专业实训教学为单一课程训练,带教老师主攻某一课程,要全面地从整个专业及岗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行教学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打造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全面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在学生实习前,将以往的单一科目实训课程改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2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2.1课程安排

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总学时为 84学时,在校内仿真门诊化验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项目集中训练,由双师型专任教师全程指导。

2.2实训项目的选取

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结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协同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反复论证后,选取血液常规检验、输血技术、血糖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乙型肝炎病毒5项测定、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为实训项目。

2.3教学环节设计

2.3.1项目导入

训练前老师告知学生实训项目,并提出相关问题,如标本的种类与要求、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3.2任务驱动

学生抽签分组(5~6人一组),以化验单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病人准备与标本采集标本运送与处理标本检测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进行分项目训练。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患者、接诊人员、检验人员等)共同完成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3.3结果分析

实训结束后,各小组对实训项目的目的与原理进行阐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异常的结果要找出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发现问题后要求其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确认后才能把化验单发放出去。

2.3.4考核方法

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制订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训练结束后,老师对项目进行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独考核,考核以动手操作为主,采取全程评价方式,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考核不合格者,可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训练,进行补考。

3讨论

3.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具有综合性

综合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评价各种检验结果的初步能力,使其具备了自主学习及较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3.2综合实训教学环境具有仿真性

综合实训教学的仿真门诊化验室与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环境高度一致,实训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存在,即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解决了知识与技能在检验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问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了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

3.3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实训效果自然不好。而在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课前提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大家集体讨论分析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因材施教,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建构学习的理念,也符合真实的职业活动。

3.4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计算下面各题。

××

5××12

(教师提出要求:先独立计算,计算后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通过计算,我发现每道算式的乘积都是1。

生2:通过观察,我还发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1

生2:×=1

师:同学们,像这样相乘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正好是另一个数,这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课题)请读一读课本,想想什么是倒数。

生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说一说你对倒数的意义是怎么理解的?

生1:两个数的乘积必须是1。

生2:相乘的只能是两个数。

生3: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不能是一个数。

师:下面这道题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出示: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生1:这道题的说法不对,因为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倒数。

生2:这道题应该这样说,因为×=1,所以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生3:还可以这样说,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观察、思考、推理和交流,最终获得对倒数意义的理性认识,同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运用概念,探究方法

师:(出示教材第24页例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610

生1:和互为倒数。

生2:6和互为倒数。

生3:和互为倒数。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下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找倒数的方法吗?

,的倒数是。

6= ,6的倒数是。

生4: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它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这样得到的数就是原分数的倒数。

生5: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得到的数就是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看一看,例2中还有哪些数没有找到倒数?

生:1和0。

师: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组1: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知,1的倒数是1。

组2: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1=,把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后还是,所以1的倒数是1。

组3: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而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组4:我们想,0=,把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得,因为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评析: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具体实例,精心设问,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自主获得了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结合。〕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郾同桌互说倒数的意义(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2题)。

2?郾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然后与同伴交流。

3?郾填一填。

(1)( )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0?郾8的倒数是( ),2的倒数是( )。

(4)×( )=( )×5=( )×=6×( )=×( )=1

4?郾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第1、3、4题后全班订正。

〔评析: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牢固的认知结构,加深对倒数的认识和理解。〕

总评:本课教学,教师凭借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始至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推理过程,突显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作者单位

楚雄市苍岭镇竹园完小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3篇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分数除法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者:

六数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2.教材分析:倒数的意义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为了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倒数的意义,求倒数的方法。

3.学情分析:从数学发展的源头入手,直逼数学内部,体会数学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学习目标:

1.在说相反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倒数的意义。

2.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并能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评价任务

任务1:课堂提问,能正确理解并说出倒数的意义。(测评目标1)

任务2:课堂提问,

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测评目标2)

任务3:课堂练习与检测,正确求一个数的倒数。

(测评目标3)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精设导入善始

课前谈话:

师:今天老师将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大家共同完成今天的内容,大家说好吗?(好)。那老师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那我们(互相是朋友)。下面咱们开始上课。

我们学过的数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效果?我们也来试一试。请同学们来看:卡片出示

师:

,,,

生:回答。

问题1:我们颠倒过来的数字与原来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分子和分母颠倒了位置)

如果把颠倒过来的数字与原来的数字相乘,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数的乘积是1)

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环节二:明确目标善思

1.在说相反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倒数的意义。

2.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并能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明确目标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环节三:合作探究善学

问题2:如果把颠倒过来的数字与原来的数字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这几组算式,

×

×

×

预设1:乘积都是1

2: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问题3:你们还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同桌互举。(一)什么是倒数?

问题4: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问题5: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预设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师:例如:和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生齐说),我们就不能单独说是倒数。

师:和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

小结:刚才我们就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找朋友)

谁和谁互为倒数,就是谁和谁是好朋友。明白吗?好,开始!

6和

1

问题6: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说原因。说不出的同桌交流讨论解决。

师:那6它可是没有分子和分母呀?

预设:把6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说的太好了!找到朋友的学生可以下去了。

问题7:1和0怎么找不到朋友呢?为什么?

师:咦,同学们也帮他们想想,为什么他们没找到朋友?1的倒数是多少?

0的倒数呢?

预设1:1的倒数是1

,0的倒数0。

2:不对,0没有。

师:为什么?

预设1: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师:刚才一个同学提出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2、0/3、……把这此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

预设: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

问题8: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

师:刚才这几组同学回答的方法很好,特别是第一组和第三组,说出了两种方法:

1、两个数的乘积是1

2、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师:那这两种方法哪种相比较,哪种方法更能直接的看出来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分子、分母颠倒位置。那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是什么呢?

预设1: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这样就行吗?不行,还要把零除外。

问题9:求一个数的倒数格式应该怎样写?

师:那我们求一个数的倒数格式应该怎样写?谁能大胆的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如果生说出的倒数是3。就表扬这位同学说的格式非常正确,你太棒了!

如果学生说出=3,老师就要纠正,写出正确的格式。

板书求倒数的格式:的倒数是3。

强调一定要记住,不要用等号。

1.

会说出倒数的意义

2.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环节四:拓展延伸善用

1、填空:

(1)8

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

(2)13×(

)

=

1

(

)

×

=1

2、判断,并说出原因。

(1)

a

的倒数是。

(

)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

)

(3)

因为6

×

=1

所以

6

是倒数

.

(

)

3、我会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0.6

会正确求一个数的倒数

环节五:回顾总结善终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的收获是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

3、学了倒数有什么用呢?

大家课后可去思考一下。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4篇

【案例】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一位老师对学生宣布了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学生去春游。”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目前是旅游旺季,游客比较多,为了使同学们玩得开心又确保安全,老师出示了三个风景区的景点图片及各个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请你计算出各个风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并选择其中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目的地。整节课中,学生比较兴奋,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非常顺利。下课时,许多学生围上来问老师:“老师我们真的去春游吗?”“下周几去呀?”当时老师有些茫然,应付说:“等以后再说吧!”此时,学生的脸上流露出受骗的神情。

【分析】老师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希望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春游。此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带着期盼和憧憬上完了这节课。美丽的谎言被揭穿时,学生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想违背的。

【对策】1.创设情境要有选择性。选择的情境素材要符合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2.创设的情境要有可行性。创设的情境要是真实的,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让学生的希望落空。3.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性。把真实的情境运用到教学中,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我们对情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误区二:牵强附会的情境――脱离了数学的本质

【案例】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

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倒着说”。

师:123,你们就说321。

师:老师爱学生。

生:学生爱老师。

师: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就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

师:我们一起来做“分数倒说”的游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究出求倒数的方法。

【分析】这位老师似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倒着说”的游戏情境,力求借助情境快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仔细推敲却发现这个情境是无效的,原因是执教老师对教材分析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抓住倒数概念的本质。

【对策】1.创设情境的精确性。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精心创设情境,在选材、设问上要做足功夫,让创设的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2.创设情境的适切性。情境要适合学生能力发展需要,要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情境的价值。

误区三:绚丽多彩的情境――干扰了学生的思维

【案例】教学“认识乘法”一课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课件播放精彩的动画――美丽的森林。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那里真好玩!有很多我喜欢的小动物。

生2: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还游来游去呢!

生3:我发现小白兔们在开心地跳着。

生4:我发现小鸡在吃虫子。

……

【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动画中发现一些用乘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原本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的情境,却因掺加了过多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使问题情境变成了“看图说话”。“绚丽多彩”的情境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对策】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析,然后自问: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再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情境。2.简单有效的情境为教学服务。简洁明了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的“不平衡”,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而且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样真正能引起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堂所需要的。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5篇

一、指导实验操作,让错误变醒悟

《荀子・儒效篇》中有这样的记录:“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认知需要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进行探索、验证,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相异构想与数学问题之间的矛盾,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影响,学生会产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邻边长”的相异构想。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学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并在格子图中画下来。学生在操作中会发现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的长,宽是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邻边)的长,用平行四边形的底×邻边的长可以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但通过格子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图形的面积变大了(如图1),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小,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底×邻边长来计算。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在格子图上画出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如图2)

图1

图2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会发现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产生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正确猜想,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二、实施充分变式,让局限变全面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相异构想”也是由此造成的。作为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变式和实例,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研究的可能,从而摆脱已有经验的束缚,修正自身的片面认识和错误构想。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不少学生认为“底下的边”才是底,竖直方向的垂线段才是高。为了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在教学时,教师用课件将三角形进行了旋转,让学生观察。(如图3)

图3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在旋转的过程中底和高的位置变了,但位置关系是不变的,因此认识到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位置不一定是水平或竖直的,三角形中的三条边都可以看成是底并存在相应的高。通过变式,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三角形高的数学本质。

三、利用正向关联,让缺陷变建构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正式学习前产生的相异构想中也会含有一些可以加以利用的因素。此时,应积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以求发挥迁移在学习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加速理解和掌握新知。

例如,在教学“倒数”一课时,教师若问学生“什么是倒数?”大多数学生都会猜想“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这是因为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们在研究问题时大多着重于外在的因素,所以自然而然地首先从字面对数的特征进行构想。这样的构想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也反映了两个互为倒数关系的分数的外在属性。教师可以在学生这一猜想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出的倒数是,的倒数是,接着追问:“0.6与1.6的倒数分别是多少呢?”“6和16的倒数分别是多少呢?”通过前面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想出把这些数化作分数找出它们的倒数的方法,也可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会让学生不满足于简单地将倒数理解为倒过来的数,从而产生探求倒数概念本质的欲望,促进其对倒数概念的理解。

四、完善知识结构,让零散变系统

学生的“相异构想”受制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会有一些不足,但暗含着学生的诸多探索和思考。如果教师能正确看待学生的每一个相异构想,寻找其中的闪光点耐心打磨,这些相异构想也会成为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把它们串联起来,会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生1:是三角形!

生2:我同意他的想法,还想补充一点,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噢?为什么呢?

生3:(迫不及待地要求帮助解释)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弧上任何一点距离都相等,因此展开后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上点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所以,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过这样的解释,可以发现学生这一猜想的产生不是仅仅来自于他的直觉,一定经过了比较充分的思考。因为他们已经能够从曲面中选择圆锥的母线进行研究,而且发现了母线长度不变的特征。这说明,学生是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

师继续追问: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相等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端点距离是相等的,那连接顶点和底边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都相等吗?

学生自觉地在等腰三角形中画出了这样的线段,很快发现这些线段长度不全部相等。

师:怎么办呢?怎样的图形才是圆锥侧面展开后的图形呢?

生4:要找到一种从中心点到周边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这样的图形才可能是圆锥侧面展开的图形。

生4的回答让绝大多数学生都点头称是,纷纷在纸上比画,找寻这样的图形……经过画图实验,学生最终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扇形。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并不缺少发现的眼光,只是没有能够抓住平面图形的特征系统深刻地思考,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华罗庚先生说过:“学习数学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只有同时经历这两个过程,学生才能达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才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和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原有的构想进行完善,将分散、割裂的认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理解。

相关期刊更多

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吉林省教育厅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