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剪梅费玉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最美的太阳》原唱:张杰;
2、《李白》原唱:李荣浩;
3、《咱们结婚吧》原唱:齐晨;
4、《雪》原唱:杜雯媞;
6、《飞天》原唱:凤凰传奇;
古诗词的音乐性是其艺术特色的显著表现。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在《谈诗》一文中指出:“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在古诗词教学中,选配旋律、音调、节奏与古诗词作品声调节奏变化相协调的音乐,无疑更能彰显古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与声律美,充分发挥古诗词音乐性的艺术特色,优化教学环境,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记诵。
如讲解岳飞的词《满江红》,教师可以运用轮回乐队演唱的歌曲。轮回乐队粗犷而又略显沧桑的声线,声嘶力竭的深情演唱,悲凉雄浑的曲子,紧张的音韵节奏感,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岳飞这个悲情人物的壮志豪情。
又如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可以搭配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费玉清的歌声清澈中透着质感,旋律婉转,极具阴柔之气,和着民族乐器的演奏,在情境设置上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借助乐曲逐渐达到衰微的秋境和幽然的情思之间的意境和谐。
再如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在深沉的忧虑中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激情,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在情感节奏上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明朗;曲风深沉、苍劲,蕴涵着内在的爆发力,表现了曹操志在天下、求贤若渴的心理,而凤飞飞演唱的《大江东去》在表现力上正合乎诗歌的内在节奏,设作音乐背景效果也很好。
杜牧的《江南春》,可以采用著名古筝演奏家徐涤生的作品《春涧流泉》,乐曲以丰富的古筝技法描绘了春天里深涧跌瀑、流泉轻泻的自然景色,有一种精致、空灵、淡雅的艺术感悟力。这优美流畅的旋律正合乎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意境,活泼清新,给人以歌中有诗、歌中有画的想象空间。
古诗词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在这里借用广东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杨重华先生关于宋词的言论:“我少时读宋词,总觉得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种美感。分析起来,一种是意境之美,一种是声情之美。”
台湾歌手周杰伦的《蜗牛》被收入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引发了争议,很多网友发出质疑:“吟风弄月的歌曲仅仅凭借着旋律的动听,或是歌词的优美而进入课文之中,是否构成对‘爱国主义’这一神圣字眼的讽刺?”《蜗牛》似乎不能满足提出的“影响人们形成爱国思想”的要求。如果听过这首歌的人,从歌曲本身的意义去评价,都会认为这是一首不错的励志歌曲,使人上进,不畏曲折,这与初一课文开篇之作《在山的那边》在励志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山的那边》,诗意的执着!《蜗牛》的美在于它唯美的意境。蓝天、阳光、绿叶、轻轻的风,随着叶片往前飞的梦想,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自然,画面明净,清新爽朗,读来有如春风拂面,旭日照身。
《在山的那边》的美在于信念之美,一种挫折中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它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依然有自己的憧憬,自己的梦想。是“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份单纯而执着的梦想让我们感动。
歌曲《蜗牛》也有它执著的信念。“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属于我的天”。这些句子在歌词中回环往复,重章叠唱,非常有力地展现了蜗牛奋斗不屈的精神。在这首歌里,蜗牛的信念成了一道风景,坚韧而不可动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也都在思考着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像蜗牛一样执著追求,无怨无悔,我们“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综合性实践课《黄河》中,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师可以借用新锐导演陆川的作品《可可西里》和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展开。前者讲述的是可可西里一群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的故事。惨烈而警醒,后者吟唱的也是一个惨烈的人与环境、人与生命的故事。陆川对遥远藏族无人区里另一种生灵的存亡的关注和郑智化对台湾地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的担忧,使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力量,这能激发学生对于黄河现状的思考,同“保护黄河”的主题是一致的,可能采用这样的形式阅读,比我们用文字资料讲解“母亲河的忧患”来得更有震撼力。
这家叫“77克”的私人厨房在广州番禺丽江花园里无疑是有名的。有趣的厨师大叔不仅会独创各种新奇美味,还弹得一手好吉他,兴致来了,常常还会为客人边弹边唱。直到很久以后,大家才从慕名而来的人群中得知,这个和妻子一道默默打理一间小厨房的男人――竟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音乐教父陈彼得。
“我在电视上看到你,那个陈彼得是你吗?”每当遇到类似的提问,陈彼得便只是笑。 比起教父,他更喜欢大家称他为大叔。他说,退隐不见得要采菊东篱下,夫妻俩洗手作羹汤,大隐隐于厨房,也是一种追求。
妻子:驯服“浪子”
对不少80后来说,陈彼得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对《阿里巴巴》、《迟到》、《一剪梅》这些熟悉的旋律一定不会陌生。拥有歌星和词曲作者多重身份的陈彼得活跃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的台湾歌坛,刘文正、费玉清、凤飞飞、高胜美等大牌偶像纷纷找他写歌,一度几乎是他写歌给谁谁便走红。
事业如日中天,陈彼得却日益抑郁,对演艺圈感到厌恶与失望,终于在欧阳菲菲的演唱会上“临阵脱逃”,就此退出台湾歌坛,一退就是20多年。对于那些过往,陈彼得不愿再多说,他更愿意说说“77克”,说说妻儿,说说当下。
1997年,陈彼得与妻子巴度因音乐而结缘。巴度也是一名歌手,有非常漂亮的中低音,一亮声便让他大为惊喜。很少收学生的陈彼得破例收下了巴度。“这一收便是14年,感觉还像是在昨天。”陈彼得现在说得波澜不惊,但在当初却经历了一些不小的斗争。
陈彼得坦言,自己是个渴望自由的人,希望能和亲密的人保持距离。当初遇到巴度的时候,他已经50多岁,经历了那么多,对音乐和女人的态度都几乎是半退休状态。两人相恋一年多后,已经很亲密了,但巴度仍时常感觉他想逃,觉得他有些冷淡,因此忧心忡忡。
“这是我想要的吗?我怕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像个喜欢游戏又不想承担责任的小孩。”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陈彼得终于受不了了,一个人走了。
没多久,巴度便带着孩子追到他身边。她表现得很淡然,不仅丝毫没有责怪他,甚至把他的离家出走当做一次出差而已。这让陈彼得大为震撼,他想,自己真的是碰到那个对的女人了。经历了这些最初的不适应,陈彼得带着巴度和儿子回到台湾,开始死心塌地地享受起家庭生活的美好。
2010年,一直对美食有偏好和研究的陈彼得想到广州开店,妻子巴度二话没说,再次带着孩子跟了来。儿子:让我重新做一个好爸爸两人爱情的结晶――儿子已经十岁了。对于陈彼得来说,这是上天最珍贵的礼物。他不是没有做过爸爸,此前和前妻有几个儿子,但是这个小儿子来到以后,他才真正体会到做爸爸的感觉。回望以前,陈彼得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很爱自己的孩子们,但他明白,光爱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父爱是要身体力行地在孩子的身边陪伴他们长大,而他并没有做到。“对他们我非常地抱歉,但没有办法再补偿一个快乐的童年。”
现在能做的也只是亡羊补牢,陈彼得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小儿子身上,“总要有个儿子,我陪在他身边,陪伴他长大,带他去运动,要严格管教,教他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不一定要伟大,可以平凡但要有用,能够自立,对朋友家人对社会有用……”
对于小儿子,陈彼得并没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希望他开心,平凡就好,并不需要多么强大多么厉害,多么超凡脱俗。
因此,他们对儿子选择了开放式教育。陈彼得笑言,妻子的溺爱是无厘头的,有时候自己都很孩子气,有时还真的跟孩子生气。陈彼得不会生气,在他看来,男孩子就应该要严格一点,他常常扮黑脸坚持底线。但扮久了也就松懈了,“嘛那么傻老扮黑脸!”最最坚持的,就是对钱的态度。在他看来,有钱人没什么了不起,“一个人一生就几十年要那么多钱干嘛,给孩子那么多钱是害了他,作为大国人民我们要学习高尚。”也因此,陈彼得彻底远离了娱乐圈。在他看来,娱乐圈的人跟一般正常人有差别,孩子生长在那个环境里,不会感觉到人生需要多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而在这里,在这一片小小的私厨里,来来去去的客人、朋友,都是普通人,为生活而忙碌而努力,而他,也在为这片小天地努力着,这种脚踏实地的真实生活,希望能对儿子言传身教。
在儿子眼里,他从来不是明星,不是音乐教父,而是那个早起买菜整天为生活忙碌的爸爸,真实温暖,有安全感。
做饭:每碗担担面都是对母亲的怀念
陈彼得微博的个人说明上写着,感谢老天让我活两次,第一次,做音乐,第二次,做饭。
陈彼得做得一手好菜,口味也特别刁,身边的垃圾食品实在太多,干脆自己来做,然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干脆开了私厨秀一下,没想到很受欢迎。
陈彼得向来以严格著称,做音乐如此,做食物更是如此。
他坚持用上好的花生油和橄榄油,坚持不用味精,坚持用上好的猪肉、超市买来的上等牛扒来烹制饭菜。“谁说快餐不能好吃?陈彼得出品的快餐不但好吃而且很有营养。”一个小餐厅或许影响不了大环境,但什么事都要有人开始做起,陈彼得愿意做第一个人。
陈彼得说,开厨房是一种心情,“77克”的菜单可见一斑:咖喱秋刀鱼、炸猪排、担担面、臊子面……中西结合,怎么喜欢怎么来,都是陈氏风格,数量不多,胜在精致。不过,要说得意之作,陈彼得却推荐了最便宜的担担面。小时候饭量大,每次只要饭不够,妈妈就会给他加一碗担担面,担担面也因此成了他的最爱。
“77克”的担担面也成了客人们的最爱。“要说最好吃的担担面,第一名77克,第二名77克,第三名77克,谁能击败一个母亲的味道!”说这话时,陈彼得脸上满是骄傲。
理想:乐时做饭,闲时引歌
那双弹奏音乐谱写神奇的手,如今在菜场中反复挑拣,在锅碗瓢盆间翻飞,妻子那美丽的女中音,则陷于和顾客后厨的对答声里……在外人眼里,这一切显得如此不搭界。夫妻俩却乐此不疲。从相遇之初,两人便有着许多共同兴趣,打球、走路,包括开这样一个小小的私厨。在安静的角落里,默默地经营着,当你不想做饭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来坐一坐,也不会让你失望。这就是陈彼得想要的。
夫妻俩看来,音乐和菜肴都是一种食物,一个给耳朵一个给嘴巴,如果好吃就是享受,音乐要享受食物也要享受。而食物的享受,往往更直接也更真实。
如今,“77克”已经成为他们的另一个爱情结晶,为了它,他们投入所有的精力,包括争执,只为了让它离理想更近一点。陈彼得是个很热情的人,总想多给点除了饭菜以外的温暖。但巴度不这么认为,觉得给客人足够的服务足够的饭菜就可以了。陈彼得总想去关心,客人是否要换个胃口,“每天都是鸡鸭鱼肉,吃一样的东西是很悲惨的。”
关于待客之道的分歧,两人到现在都还没妥协,陈彼得说他会慢慢配合,而她不久也一定会慢慢同意。他笑称自己是先知先觉而妻子是后知后觉,“但不是不知不觉。”
没有刻意经营,这片小店却为陈彼得赢来非常高的口碑。在这里,他不是明星,不是音乐教父,只是个会做饭的老头。虽然并不是夫妻俩的谋生来源,但小店一直保持收支平衡,让陈彼得很是骄傲,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