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教案

新课标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教案

新课标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①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②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③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下课时,出示幻灯片1,让学生聆听鸟儿悠扬的鸣叫。)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

提出要改变鸟类对人类的现状——害怕,畏惧,学习本文就可以得到改变这种状况的启发

(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鸟的外形,并抓住“珍珠似的白点”引出本文题目——珍珠鸟。

二、分组自学课文,品读文章

(一)、出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3)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3、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4、“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二)、组内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三)、班级交流后,教师明确

①巢瞅雏呷垂蔓眼睑眸子流泻斑斑驳驳②生意葱茏

②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

按时添食加水;

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③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出示探究问题:(出示幻灯片4)

1、“信赖”的内涵上什么?

(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2、为什么文章在开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怕人”?

(见参考书P272页)

3、

3、认为小珍珠鸟的哪些动作、神态最传神?

(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4、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至少一个)

(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四、美读片段,感受“美好的境界”(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教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发挥想象产生新疑(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7)

新课标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的:

1.初步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

2.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线条丰富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不同外形的剪纸、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

情境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神奇的线,请看(教师示范:直线变曲线)

2.

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3.

师总:

这条线可真神奇呀,能变出这么多种线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生活中的线条》。(板书课题)

三、

讲解新知

1.

线的种类:

2.

这些线条可以变成许多漂亮的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毕加索的画和苗族蜡染图案)

3.

比一比,说一说

这些画表现的是什么?用了哪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教师补充)

4.

欣赏,你觉得哪个好一些?(出示三组图片,指名学生说,教师更正、补充)

5.

师总:美丽线条组织的小秘密: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板书: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

6.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启发学生构思

四、

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利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不同的外形,灵活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组成丰富的画面。

五、

展示、讲评

1.

线条组织有规律、有疏密、有变化。

2.

画面表现的既美观又有趣。

六、

小结

线条不仅能变出美丽的画面,还有许多特殊的本领呢?同学们多看多用就会有新的发现哦。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线条

排列:有规律

新课标教案范文第3篇

我一直以为教学是很简单的,复杂了就不是教学。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不管你理论多么高深,方式多么新颖,角度多么独特,我都不点头赞同。

新课标到底新在哪里?也许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变知识为素养,变分数为能力可能是新课标的十环靶心。

因为是新课标,所以大家都在探索,于是乎各种“新花样”也特别多,有些可能的确击中了原来的痼疾,让人猛醒;有些可能是花拳绣腿,只给人一头雾水;更有些则可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南辕北辙,与新课标背道而驰的。

在所有的新探索里面,学案教学,真可谓新则新矣,实为谬也。

学案教学,不是新课标所固有的属性,这是我长期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我问自己,问同行,问古人,也问教育理论,似乎给我的回答:这不是真正的教学。

真正的教学是人的教学,是沂水春风式的心与心的碰撞,是心与心的微笑、点头、顿悟,这些碰撞与顿悟,就需要教者的声音辐射和学者的用心倾听,还包括教者的姿式与听者的姿势,只有这两者之间默契,才能真正让人“如坐春风”。心灵外现的体态非常重要,如果聆听过陶行知先生的讲座或看过陶行知先生书籍的人,一定会被他的声音的磁力所吸引,被他两只手所形成的心字形的讲课姿式而震撼,你就会折服我的观点!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如果只是一味地做题,大脑便浆糊,动作便机械,再也没有一种心灵的愉悦和生命的了。

就语文来说,学案教学的滥觞是王伯荣先生,他在教辅资料编写的大海里中独占鳌头,率先占领这一市场,在学生自买自看的领域里,是有他的响应者的,但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学案教学,则是近几年借新课标才风起而云涌的。

什么是学案呢?学案与教案相对,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我观现在一些人搞得学案,就如后的“数理化自学丛书”,这种“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一种没有老师指导的靠自己钻研的自学手册,这在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文化沙漠的前提下,这确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资料,所以其例题讲得很细微,你只要细看就能领悟;其题目的答案也很详尽,你只要有时间做,一般都能理解。可现在的情况已发生变化,学校建筑已成为当地最好的房子,学生求学的条件也堪称一流。现在学生所需要的是高雅人格的养成和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好的能力。

目标不同,形势不同,我们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化。《吕氏春秋·察今》中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这里的“法”与“时”就是语文乃至所有学科的学习规律。

我以为学案的编写只是循着后那种“数理化自学从书”编写的思路让学生只是做题罢了,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

各种学案的编写,大同小异,每课书的内容一般分这样三大块:预习学案、课堂学案和课后学案。有些人这样设计:课前准备区、课堂学习区、课后学习区,还要搞一个自评与互评花架子。

每个专题前都有个“专题导语”。

“预习学案”这样设计:学习目标(一般列出4—5项),文海拾贝(古诗词欣赏,包括诗意解读,名句默写,考点演示),资料链接(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常识),基础巩固(相当于一课的同步练习)。

“课堂学案”这样设计:要点突破:1整体把握(包括概括课文内容、释题)2细部点拨(主要是课内容主观回答)3艺术探究(主要是文章的表达方式)感悟总结(中心主旨,写作特色)写作智囊(主要是点到作文,包括文本素材与相关素材)。

课后学案设计也是一份练习,包括课内和拓展的。为了达到预设效果,往往会设计这样问题:(1)能回答“课前预案”中提出的疑难了嘛?(2)用一句话写出学习后的最大收获。有的甚至要让同桌批阅,还要签上大名,以示责任;有的还要学生写课后反思。

我统计了一课书三个学案的文字量为:预习学案4388字,课堂学案8677字,课后学案4500字,三者合计17565,加上课文3000,学生对一课书文字阅读量就达20565字。

学案是如何操作的呢?一般情况下是每一学案都是八开纸正反面印刷,“预习学案”上课前发下让学生课前做完;“课堂学案”当堂习做,课堂做完;“课后学案”则抢占课外时间,让学生习做。由于电脑一体机的发明,使这些工作变得十分容易了,可我们的学生就苦了,简直成了做题的机器,在习题的里永远无法自拔。

“学案”把人文性极强的语文课变成了机械枯燥的习题课,手动而大脑不动,笔动而思想僵化。

我为什么对所谓的“学案教学”持否定态度呢?那是因为:

1.学案教学,超量“侵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生命的时间是恒定的,学习的时间也是恒定的,20岁前,除了吃喝拉撒之外,人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对每一门课的学习时间国家也都有一个相对的规定,不能过分侵占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不否定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习得,但这个习得,必须要在相对合理的前提下进行。有些注重人文性的学科,更需要心灵的营养,有时候要与学生一些艺术的空白,让其思索。可学案教学,大脑看到的尽是些题目,手也只是机械地在动了,人文性审美性的学科成了永远也做不完题目的“机械”课。

2.学案教学,“抢夺”了本属于其它学科应有的时间。学案教学的课前准备区与课后拓展区便是利用学生课外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课外时间有这门学科的时间,但不能单科独进,尤其一些人文学科,更注重思考与领悟,要把一些时间省下来与理科的作业。大量占用他科或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一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案教学,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聆听的魅力大减,思维的消失。把语文当作习题课,人格的修养降到只是做完题目,再也见不到“沂水春风”那种惬意了,心灵缺少绿洲,沙漠正在肆虐。

新课标教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引起国家与专家们高度重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在教育之春沙龙“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上指出:“教育的原点本来很单纯,却每每被模糊化,被复杂化,说到底是被功利化。教育承载了太多、太高、太沉重的负担。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为此而焦虑。”这正是对教育回归“教书、育人”原点的呼唤。

用学案教学来实施新课标,我以为这不是教改的正道。

新课标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案导学初中数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的中学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培养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这类教学模式,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也忽视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多边、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涵义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要求明确指导思想,还要把握教学操作程序,要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迁移规律的作用下,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学生去探究,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寻找,结论由学生去总结,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为主。因此高质量的学案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学案导学如何导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依案导学,据案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开始,教师一般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问题,并确定个体疑点。约占课堂时间的1/4。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原有知识结构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进行一些尝试,从尝试中会发现一些规律,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新知,还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疑点,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决不浪费时间。

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例,本课“同底数幂的乘法”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时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讨论。鼓励小组之间的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消除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同时也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各抒己见,这时教师要在同学之间巡视,要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和疑点,本课中乘法法则的探索是重点,也是难点,底数和指数由数字过度到字母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需具备一定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疑。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可采取二种方式:点拨或精讲。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间的共同要素,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总结学习的知识要点,以达到补充完善、整合提升的效果。这是促成知识迁移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旧知识的迁移下探究学习新知识,对思考题和探究题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解答探究题。为了促成迁移,教师在学生自学课本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

4、评价激励,当堂训练

学生在自学、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教师应大力表扬;不明白的,要鼓励其大胆去探索。“学案”中的训练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

学生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论,要善于对学生的评价,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也要讲究分层,对学案的完成情况可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依据不同基础的同学,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寻找适合学生的评价。

学案中的例题和练习都分A、B、C三个层次,A型题为必做基础题,体现大纲和教材的最基本要求;B型题为选做题,体现大纲及教材的较高要求;C型题也为选做题,但难度较高,主要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检测学生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是低层学生,主要完成A型题,适当鼓励其挑战B型题。让低层的学生也品尝成功的喜悦,逐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中层生,要求在完成A型题的基础上,鼓励中层生努力完成所有B层的选做题,甚至向C类选做题发起挑战。这样就激发他们奋起直追的热情,向高层生靠拢。第三是对高层学生要求完成A、B型题的基础上,做C类选做题,实施“放飞计划”,使高层学生的潜能有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创造出最好的成绩。

5、知识拓展,创造应用

在上述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发生了哪些错误,原因何在,同时,还要对问题进行发散式延伸和创造应用。

6、扣标整合,推荐作业

这环节应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的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把本节课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维策略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猜想与说理、验证,形成一定的说理和归纳的能力,初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应用法则解决问题时,抓住本质,特别注意符号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学案”中的作业部分,设置了A,B,C三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A组题必做,B、C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做。推荐作业保证了“学案”的完整性,既面向全体,又分层施教,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

[2]楼松年.“学案导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10.

[3]苏光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一一运用学案导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4]杨九俊著:《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编著:《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1月

[6]王冬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基本原理[J].教材.教法.学法,2003,(10)

新课标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中学;新课标;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研究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将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案的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行动,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看课、评课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总之,教学方案研究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具体教学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深刻反思和客观评价。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说明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相应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应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学习结果但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特别要努力做到把以教为主的过程变成以学为主的过程。

二、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点

1.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角色定位来看,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将教学内容的合理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从而做好课堂交流。而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逐个环节进行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时点出需要识记和重点掌握的知识,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信任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竞赛研讨,又应不放弃指导的职责,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时效性强。

2.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立足于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本,如搜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二是指教学形式开放性。学生分组竞赛与教师参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既不按部就班,又不放任自流,课堂充满生机。三是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查找资料、分组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辩论,无疑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特征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竞赛加老师点播、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所得,学生有思考的权利和精神自由。师生的学习和思考成果就会成为课堂上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不是将教师的观点或者教师用书上的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张扬师生的自主与创造精神。阅读教学必须开发丰富多彩的行动策略,这是新课标的精神,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方案研究中重视以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训练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应采取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阅读教学策略。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在方案制订时,应做到:(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提出并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发展各种学习和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教师认真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范围,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3)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充分的阅读、思考。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方案设计应做到:(1)以问题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又成为要解决的新问题;(2)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3)有多维交流的空间。

3.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个体调动全部的心智和情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对作品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尊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倡导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承认阅读结果的差异性。

4.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诱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涵泳、体味思考作品,读出自己或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及结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与学生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汲取作品营养,提高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

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方案之中是教改的当务之急,应加速这种落实与转化。只有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树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与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121.

[2]王琴.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对话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