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感谢和感恩父母的实践行动中来。

二、时间安排:2012年3月1日~3月9日

三、参加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

第一阶段:寻找体验,初步感受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必须要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为父母的关心而感动,对父母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活动内容:

1、“感恩母亲,回报母爱”倡议书(周一)通过阳光广播站对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进行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激之心。

2、阅读感恩故事精选一组描写父母亲情的演讲稿,通过集中阅读,帮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3、记录感人事例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劳动的辛苦以及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并通过记录单的形式记录下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件,在班队会进行交流畅谈。

4、“今天我当家”感恩征文评比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亲情教育,学校结合“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开展2-5年级“今天我当家”的征文评比。学生通过双休日当一天家,体会父母的不易并撰写征文。请2年级各班择优2篇,3-5年级择优5篇将文章和学生在进行当家活动照片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于3月7日送至孙巍巍老师处,3月8日展出征文、照片。

第二阶段:爱心行动,细化深入教师为学生创造表达感恩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活动内容:“四心”孝敬:“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多帮忙,当助手,让父母放心;勤学习,爱动脑,让父母开心;遇事情,多商量,让父母称心”。将每个双休日定为“孝敬日”,进行“四心”传递孝敬活动。设计“感谢关爱”的活动环节:“紧紧拥抱妈妈一分钟”、说一句“感恩的话”、“给妈妈洗一次脚”、为父母泡一杯暖暖的茶、烧一盘香香的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孝敬之情。可用照片记录。

第三阶段:当孝敬星,懂感恩情活动内容:各班在对一周活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每班评选出2名“最佳孝敬星”,3月8日报德育处,学校广播站对“最佳孝敬星”作专题宣传,号召全体学生向“最佳孝敬星”们学习。让感恩、孝敬之心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恩,从小懂得孝敬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第2篇

一、营造孝德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越来越多的长辈把孩子视为“小宝贝”,捧为“小太阳”,过多地讲究孩子的营养、打扮、使大部分孩子变得骄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责任心,他们不知父母工作之艰辛,不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遭到孩子的斥责。一些孩子还认为父母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是顺理成章的,孩子的这些言行,让我们震惊。

教师以育人为本,抓德育教育就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教育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善待他人、关爱社会作为修身立德的基础。诸冯是舜帝的故里,舜不计遭害之嫌仍恭顺于继母兄弟,终成王者大业,舜孝敬的美德几千年传颂,为弘扬和传承舜帝的孝德文化,我校依据实际,组织人员研究编写了《大舜文化》《大舜传说》等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并请来社会上有名的老艺术家苑凤廷老师向学生亲自作了舜的传说报告,营造孝德教育氛围,让孝德文化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创新举措,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德文化教育,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切入点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孝德之心,让学生提高认识。

二、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学生孝德的理解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立足于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立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立足于中华民族和乡土优秀文化的壤土,立足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点;将乡土孝爱文化教育纳入到教学与研究之中。学校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先后多次举办过以宣传弘扬“孝德文化”为主题的“为社区老人献爱心”、“书画展览”、“文艺汇演”、“孝文化手抄报”、“文明礼仪演讲”等比赛活动,让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还抓住各种机会,开展各种类型的孝爱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去社区慰问、帮助老人,到学校所在社区为村民做好事。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学生们孝敬长辈、尊师亲贤、互助友爱、讲文明礼仪等,不知不觉地植入到学生心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党和国家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人们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社会里才能和谐相处。

三、孝爱文化进校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在青少年中弘扬孝文化,是当前提高青少年人文素质的迫切需要。现在的青少年他们虽然接受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知之甚少,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以孝爱文化为核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意义重大。学校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定位,确立了用孝爱传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和谐教育、师生为本、事事处处营造和谐,点点滴滴展示文明”的办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我校建成了由20块版面组成的孝文化长廊,里面既有以“孝感动天”为代表的古代经典孝文化故事,又有走上银幕的中国现代孝子,还有近在身边的“孝敬之星”代表。各楼道、各班级的班级文化都显示着孝德教育,让学生们看了不仅增长了知识,同时又对孝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学习上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极开展全面认识健康、调整自我、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在挫折面前调节情绪、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及培养社会活动能力等心理方面的宣传活动。倡导学生在校以律己、敬人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以各类可以仿效的孝爱人物为楷模,做到在家行孝道,在校尽爱心,在外传美德,进而把尊敬长辈、关爱他人转化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实际行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优美的校园不仅给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且让孝爱传统和美德时时处处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四、开展孝爱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我们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开展孝爱主题教育活动,掀起“崇尚孝道,弘扬孝心,践行孝德”的热潮,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中。每天学校都要利用大课间校广播、校报和班会进行宣传,举办以孝爱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栏、黑板报、橱窗、书画等评比活动,同时结合升旗仪式、节日庆典、时政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孝爱教育。此外,学校还抓住各种机会,开展各种类型的孝爱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去县社会福利院慰问、帮助老人,到学校所在社区为民做好事。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教育中强化了道德意识,增强了自身的行为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第3篇

一方面,学生作文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不是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而是在命题要求的范围内搜肠刮肚,伏在课桌上生扯硬套、胡编乱造,勉强凑出的习作就只能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更有甚者,造成学生编造假话、空话、套话,如此,习作就像是政治宣言,很难有当代青少年创作灵性的闪光。

另一方面,作文程序模式化,即“提出作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显然,这种程式忽略了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势必造成“三无”的严重后果,即教师教学无特性、学生作文无特色,最终造成学生无能力。

七年的艰苦实践清晰地梳理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点思路,并且取得了可喜成绩,说出来与同行共勉:

第一,体验生活,培养情感,说出真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说:“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就,操持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充实生活。”因此,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投身于现实生活,寻找、积累写作的原材料。我在教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带领学生到大泽山游玩,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参观了闻名遐迩的大泽山葡萄园,与果农同劳动,我们还参观了“大泽山纪念馆”,欣赏了古老的“天柱山魏碑”。秋游结束后,在班里组织了一次演讲活动,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通过旅游所认识的自然界的“朋友”。由于学生亲历了大泽山的美景,又感受了大泽山丰富的文化底蕴,学生的介绍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最后,让学生把活动写成作文《秋游大泽山》。学生的作文字字句句饱含了对大泽山美景的赞叹、对大泽山人美好心灵的歌颂、对大泽山葡萄的赞美、对大泽山历史文化的感叹。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感情是写作的根本。

第二,配套训练,积累素材,养成习惯。

为更好地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丰富写作素材,使学生的生活积淀越来越深厚,以写出更好的文章,除了体验生活外,我还对学生提出了系列训练活动,即要求学生坚持日常练笔,做到以下几点:(1)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2)每周安排四节读书课,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杂志,阅读文学名著,并写读书笔记;(3)写课堂随感,每篇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写三百字左右的短文,或仿写,或续写故事,或抒写感受,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新见解;(4)收集历史名人轶事;(5)写古诗文赏析;(6)每月办一期具有时事性的手抄报,以把握时代的脉搏;(7)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获取更广博的知识。通过以上七方面长期的训练,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锻炼了自如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锻炼了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独特感受的能力,逐步达到新标准的新要求。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品味,形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三,赏析佳作,合理借鉴,自主互评。

为提高学生写作、修改文章的能力,达到能与他人交流、互相评改、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目的和水平,在实践中,我做了对学生佳作进行赏析的尝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赏析《孝敬父母,天经地义》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在电脑上阅读此文之后,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孝敬父母,天经地义》这篇文章引用从古到今一系列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作论据,联系实际展开了褒贬分明的论述,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结论。时而过渡,时而举例,时而小结,条理分明,首尾一贯,思路非常清晰,中心非常明确。在语言上,巧妙地模仿鲁迅先生“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四个典型的事例论据串联起来,详略得当。排比句式的运用、强有力的语言气势,所收到的效果,足以使那些不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逆子们无地自容,足以使他们荒凉冰冷的心田重新长出充满爱的绿洲。赏析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功利性,心情轻松愉快。在这样的氛围里,通过听原文、讨论、交流,有意无意地感悟作文的奥妙,学习别人谋篇布局的技巧。学生在赏析、分析中得到了提高,在体会中产生了共鸣,进而在感悟中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孝敬父母”,使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第4篇

备课环节首先,要清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该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过程与方法应该让学生怎样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该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熏陶,此外,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对课堂上的突况做好充分的预设;其次,在备好教材教法的基础上,备学生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许多教师课后不停地埋怨说自己课前备课非常充分,课上讲得也头头是道,可就是学生掌握情况不好,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不够充分,没能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最近的生活情况,还有其特定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等等,要知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重视教材的研究与教法的选择,正是思想深处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理念的体现。总之,笔者强调在备课环节一定要准备充分,既包括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准确把握,也包括教法选择上三维目标的科学界定,最后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课堂预设。

2授课环节丰富多样,注重学生参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般来讲,政治常识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课堂也以说教式的授课方式为主,施行新课改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最新的教学理念,将死板沉闷的传统的政治课堂彻底改变,将我们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化,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走向完善。譬如在授课《新学校新同学》一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让课代表充当导游的角色,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的各个建筑,各个科室,对学校的整体概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随后,我联系语文老师做了一次关于“新学校新同学”为主体的习作练习,联系学校团委搞了一次以“新学校新同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览。这些活动不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熟悉了学校情况,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间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一些,培养了班级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为今后的政治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中,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活动,我组织学生每人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名片,并进行评比,在随后的课堂调查中显示,这次名片设计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很有好处,因为在名片设计的过程中无形中加深了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强化了自我价值的体现。在《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刻体会了一把法律的尊严,人生的无价。

3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初中政治课堂要营造和谐融洽是师生关系,构建和谐互动的交流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在我们意识深处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摒弃教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的具体做法,主动走下讲台,与每位学生真诚交流,对他们回答的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的答案、个性的想法一定要给予鼓励,而欠妥的回答一定要真诚指出其具体的问题,并热心地进行鼓励,适时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定的肢体语言,譬如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抚摸一下他们的脑袋等等,坚决杜绝以分数来评定高低,恶意讽刺、中伤的一系列不合适的做法。另外,笔者以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之上,生活中的教师个人魅力在其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譬如,教师平时的着装无论从整洁程度,还是整体风格上考虑都要知性、时尚,有了强大的个人魅力,学生才会有着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冲动与勇气;在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譬如,平时的交流要有礼貌,做人做事真实、公正,这些在无形之中都会给学生以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

4积极践行政治教学生活化,让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深化

孝敬父母的手抄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文 经典诵读 浸润 科学性 可行性

古典诗文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摸索出了一条以“古诗文诵读工程”为核心,结合国学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特色教育之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真正起到“让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效果,充分印证了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以科学性、可行性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我国的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和群体心声的抒发和体现,引起了后人心灵上的共鸣,深得一代代中国人的喜爱,并将其发扬光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这充分说明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二、建立行之有效、规范的制度,保证“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

1.开展课前十分钟诵读。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诵读,并且列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背诵古诗文80篇,小学阶段共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0篇。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篇目大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数目。

2.开展古诗过级测试。我校建立了古诗文经典诵读过级制度,规定了考核要求,制定了《小学古诗文诵读过级实施方案》以及测试标准。每年5—6月份,我校组织并培训科任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古诗文过级测试。过级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背诵自己所在年级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中的6首,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求过2级,6年共过12级。只有熟练背诵全本教材上的古诗文,才能顺利通过。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诵读实践,编辑、出版教材,拓宽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阅读面、阅读量

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初始阶段(1999—2006年),我们先后以《中华古诗文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书为诵读教材。在积累了大量的诵读实践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于2005年组织本校语文教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优中选精,遴选出334篇适合少年儿童背诵的名篇佳作,编为6册,分别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这套《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覆盖并超过新课标规定的篇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低年级学生从背诵白话蒙学经典以及简短的名句、诗歌开始,难度逐渐加大到篇幅较长的诗文词赋等,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思考。在编写时,除在原文中给生字加注拼音外(一至三册),还在文后安排了“请你知道”“为你释疑”“帮你理解”或“给你提示”几个小板块。前三项分别是介绍作者、解释字词和作品的译文、鉴赏,我们在译成现代汉语的同时,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风格。最后一项是对作品内涵的提炼和延伸,启示学生自察自省,完善自我。

四、结合学年德育目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我们在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时,十分注重它的长久性和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德育目标,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1.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古诗文。诗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也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我校先后举行了以“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每年的“六一”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2.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班开展不同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3.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学生把诵读过的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4.写读后感。学校要求各班都召开《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了教育。

5.每日一句古训。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同时,我们注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要求各班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每日一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在学生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五、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

开展此项工程,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的层面,而是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实践证明,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不少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提醒学生珍惜时间、爱惜粮食的警句;“温故而知新”则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古诗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