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相声任我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心的平和,这是我一生的夙愿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该多好?”
我觉得人类追求的幸福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有一对出众的父母,也就预示着我将面临艰难崎岖的人生道路。内心的平和,这是这个世界上被我视为最珍贵的东西,也是我最想拥有的东西。可它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走在人间正道上,往往需要自己打破内心的平和。因为只有这样忍痛割爱才能保住自己的信仰,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也才能免受良心的谴责。
只有牺牲自己一时的内心平和才能获得真正、永久的内心平和。但愿内心的平和伴我度过今年,不,应该说伴我度过90年代。
1990年1月30日
虽然总希望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大地顿时银装素裹,洁白美丽。虽然交通一片混乱,可雪天或雨天总觉得心情更浪漫、更宁静。似乎纷飞的雪花盖住了火烧眉毛的紧急事情,似乎绵绵细雨放慢了手忙脚乱的生活节奏。
他,是个嫉妒心强,同时又是心术不正的人,他曾不止一次地捉弄过身边的同事。他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得到上司的信任。
然而信誉是当一个人一如既往地做出令人信赖的举动时才产生的,并不是通过对周围人的诋毁和戒备得到的。他身边的人谁都没有让他远离上司,更没人有意给上司打过他的小报告。从上司心目中夺走信誉的恰恰是他本人。
人们总是希望只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即使没有讨好上司的念头,这种人也从来不想想别人早已看透了自己的为人。
可这种人往往在无意中反复暴露自己的真面目,无意中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暴露给别人看,于是人们能够准确把握这种人的性格、人品、度量、气质、勇气和教养,甚至办事能力。我们所有言行都出自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心灵是不是正直、善良。
1990年3月1日
爱比被爱更幸福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来自库页岛的同胞们结束对祖国的访问在机场与亲戚挥泪告别的动人场面。能够有一个恋恋不舍、挥泪告别的人,有一个常让你挂念的人,有一个总想送一个礼物让他高兴、让他幸福的人,有一个值得让你尊敬的人……我常常在想,人生中如果能够遇到这样的人该是多么珍贵的幸福呀。
献出爱心与接受爱心同样都是爱心的传递,可从某一个角度上说,献出爱心要比接受爱心幸福得多。
1990年5月9日
自然而又平凡的人生
今天我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尽量不让自己劳累过度。因为我必须尽早恢复精力。
看了KBS台最近播放的《世界儿童新貌》节目,我再次意识到我追求的幸福和人生正是电视里的儿童生活。
意大利是盛产雪花白大理石的国家,生活在意大利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儿童从小受石匠父亲的熏陶,练就一身雕刻绝技,梦想成为世界著名的雕刻家。
农村的孩子们,一边认真地学习干农活,一边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极其自然、极其平凡的人生,也是我梦想中最幸福、最美丽的人生。
1990年5月16日
希望一辈子在田间劳作的少女
昨天的《世界儿童新貌》节目介绍了一个土耳其少女,她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万分。那是以女人为主种田、采棉花的地方,当主持人问那个少女拥有什么梦想的时候,少女回答说希望17岁结婚,并一辈子在田间劳作。
对于像我这样在复杂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虽然离我非常遥远,但还是很羡慕那个少女朴实的梦想和幸福。
[怦然心动]
【关键词】学业评价;学习自评表;自我认识;发展;学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17-02
【作者简介】王辉,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南京,210036)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一、学业测评的现状调查
学业测评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有诊断、检测和评价作用,还有一个根本性的作用,是导向与激励。
对学校来说,考试只是学业测评的一种手段,导向与激励才是目的,但手段与目的并不是直通车,需要有座桥梁来引渡。这座桥梁是什么?那就是科学有效的测试结果分析。实事求是地说,在目前的许多测试中,结果分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时候是感性多于理性,笼统多于具体,结果多于过程,粗放多于细致。究其因,是缺少一个有力的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只关注那些醒目的数据,而忽视了数据背后的与知识点和技能相关的重要信息。
现实中不少学校的评估活动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对于人的全面的、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发展需求视而不见,对于人格、尊严、个性、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任意摆布,对于人生的体验、人性的张扬和生命的意义则难以顾及。冷冰冰的数字、分数、名次变成虚拟的能力和水平;外显的行为表现替代了丰富的精神世界;设施设备的多寡优劣等同于物化的发展努力;教育价值的评判标准被简化为单一的多寡、优劣、好坏和对错。[1]
二、自我认识的形成路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自我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助于学生明己所长,知己所短,同时准确地设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努力目标,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素质,进而塑造一个发展中的自我。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甚至觉得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他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和学习动力。同理,如果一个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骄傲自大、盲目乐观,那也会导致他学习上的失误。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不能正确评价和认识自我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尤其是消极型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形成“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会时常有挫折感,这将不利于其今后的人生发展。
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校园和家庭,其合理自我认识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
1.在自评中认识自我。在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等方面与同伴做横向比较,与自己的过去做纵向比较,相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带有主观色彩,却是认识自我的最重要的途径。
2.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人人都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也是如此。学生通常会通过老师、同学和家长对他的评价形成自我认识。相对于自评,他评颇具客观性。如果自评与他评颇为相近,则会让学生更加自信;如果他评与自评相差较大,则需要在自我认识上做出及时调整。
3.在生活历练中认识自我。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一次次成败中,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逐步认清自己,做出选择和调整,适应和改变生活。
三、校本化的学业评价实践
双向细目表是学业评价的重要测量工具。教师命题时,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目标,确定测试内容和具体方案,以图表形式,详细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将我校作为学业测评的实验学校,基于双向细目表导出的聚类数据,就学生在知识点与技能方面进行校本化的学业分析,针对性强,对师生找寻和挖掘学业测评中的真问题颇有实效。
下面以我校研制的双向细目表,依托中国测评网所生成的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
杨同学是我校七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她某次语文学科测试中对应知识点的得分情况(题目分值、学生得分、班级均分和年级均分)见下表。
综观分析,该表将测试项目聚类为23个知识点(上表为片段),通过比较,我们很快就能明了杨同学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她在这一阶段学习中的长处与弱项。如,她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阅读能力一般,特别是作文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当杨同学看到这张表时,豁然开朗,她这样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下一步该对文本理解和作文训练进行强化了!”
是的,在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后,我们感觉到,30分有30分的长处,90分有90分的不足。基于双向细目表,做聚类数据分析,学生找到了现存的问题,其后续努力的方向也比较明确,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合理的自我认识。
在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分析过程中,为了使学业测评价值最大化,我们互动式地会同学生及其家长对数据再做分析,对知识点的得、失分进行归因分析,根据校情和学情设计了学生学习自评表。设置这张表格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在知道不足之后做自我分析,明了下一步该如何努力。我们在整体分析、失分原因及改进措施、赶超目标、教师指点、家长寄语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经过两个学期的评价实践,效果不错。见下表。
宁海中学分校学生学习自评表(样本)
备注:(得、失分归因分析的相关参考因素)
1.学习态度:对学习价值的认识(重要与不重要);对学习情感的呈现(喜欢与厌恶);对学习行为的表现(积极与消极)。
2.学习习惯:计划习惯,专注习惯,效率习惯,思考习惯,善问习惯,等等。
3.学习方法:统筹方法,学思结合方法,效益优先方法,循序渐进方法,等等。
4.学习环节:预习、听课、发言、作业、复习等等。
我们设计这样的备注,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找到一个坐标,有了坐标之后,学生会理性地去做归因分析,这是促使其形成合理自我认识的关键一步。
四、收获与启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国家视导员袁益民指出,“教育评估要更加注重以学习性投入和就读体验为重要内容,关注实际学习过程,改进教学管理,强化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和指导服务,提高学生对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满意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广泛开展学生学业投入的学情调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和师生的满意度,按照评估调查的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2]。
一年多来,我们以学业检测为契机,以双向细目表的研发及其聚类数据的分析为切入点,在学业评价上取得了实效性进展。
上面提到的杨同学,由于她合理认识了自己,明确了努力方向,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不久便出现了转机,在语文期末测评中,她的作文已达到23分,不断的进步,让她对未来的学习信心十足。
总的说来,基于双向细目表数据分析的学业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地查漏补缺,知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借助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评价,以及彼此之间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找到适合自身学业发展的方法或策略,扩大内驱力,通过质疑、“微课”与“慕课”等多渠道的辅助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促进学业发展。
【参考文献】
正确看待人民币对外升值
人民币对外升值是对以往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低估的市场校正
197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贬值,贬值幅度达80%左右,年均贬值11.7%。第二个阶段是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小幅升值,累计升值35%,年均升值3.7%。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指具有较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国家货币相对于较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国家货币的汇率应该升值)、购买力平价等经济理论表明,在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由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和投资回报率都较高,以及经济实力增强等因素,货币的对外购买力应该提高,即汇率应该对外升值。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也证明,多数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会伴随汇率升值趋势。如德国(本文中指联邦德国),上世纪5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60~70年代马克持续升值,累计约升值142%。日本,上世纪50~80年代经济腾飞,70年代日元缓慢升值,80年代日元快速升值,到90年代初累计约升值260%。伴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2003年以来卢布持续升值,到2007年11月约升值30%。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速度都高于我国。
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之前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期人民币汇率却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对外价值被低估。人民币汇率过去长期贬值,是通过外汇管制实现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有关,即通过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并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并逐步向均衡回归,这是对以往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被低估的市场校正。
国际收支顺差等因素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
结构性贸易顺差短期内难以消除。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外部失衡有所缓解,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呈下降态势(见图1)。尽管如此,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然较大,致使我国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人民币供不应求,这是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经济发展不仅好于发达国家,也好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投资环境稳定,投资回报率较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优势,这些因素使我国稳居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资本持续流入,这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汇供大于求。过去较长时间里,我国外汇管理“重流入轻流出”,企业对外投资能力较弱,个人对外投资更少。与大规模的外资流入相比,资本流出规模很小,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也促使人民币升值。
此外,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增发货币,导致美元疲软,这也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世界银行每年会使用购买力平价(PPP)来换算各国的GDP水平。2012年,世界银行计算的我国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兑4.23元人民币。同时,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采用2009年数据、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国薪资购买力时,所用的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兑4.16元人民币。2013年7月,IMF的《2013年第四条磋商工作人员报告》认为,人民币仍然被中度低估,幅度约为5%~10%。
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本身存在缺陷,且各种均衡汇率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假设条件往往不同,测算结果差异较大,因而上述国际机构的评估结果并不完全可信。但从这些评估结果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差距在明显缩小。2005~2012年,世界银行计算的我国购买力平价与同期名义汇率的比率从0.42上升到0.67,IMF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程度的评估从之前的“严重低估”到目前的“中度低估”。此外,我国大中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一些日常用品的价格都逐步接近国际价格水平,某些奢侈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国际价格水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币汇率已逐渐接近均衡水平,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人民币汇率长期被低估是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外部失衡易导致经济发展的扭曲和效率损失。随着资源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减弱,我国目前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不可持续。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回归,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由于人民币升值,企业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将难以维持竞争优势,这将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国际竞争力。
正确看待人民币对内贬值
从历史数据和国际比较看,最近十多年来我国通胀都处于较低水平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曾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我国并未爆发,通胀整体处于较低水平。1997~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仅为1.9%(见图2),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GDP平减指数年均涨幅分别为1.5%、3.4%、2.2%和3.3%。我国最近十多年来的通胀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之前的历史时期,也低于同期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通胀水平,更低于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通胀水平。1997~2012年,美国、英国和韩国的CPI年均涨幅分别为2.4%、2.1%和3.3%。
近年来,我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上涨较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即使考虑资产价格,我国的总体物价水平也并不是很高。用C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中的投资品价格指数、商品房销售均价指数(销售均价=销售额/销售面积,以此为基础计算价格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代表消费领域、投资领域、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价格指数,用动态因子法确定各指数权重,加权得到综合物价指数。计算结果显示,1997~2012年,我国综合物价指数年均上涨2.2%(见图3),16年里仅有5年时间综合物价指数的涨幅超过3%。
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与通胀正相关,适度通胀是经济增长的代价
1958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发现英国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即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见图4)。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动率。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同向变动关系(见图5)。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避免,物价上升是维持较高就业和产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价格上升和生产提高的不同组合中,货币当局可以权衡并选择其中比较适当的组合。菲利普斯曲线不仅被经济学家普遍接受,而且也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依据。
从各国实践看,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因为适度通胀会刺激人们的投资和消费,而通缩则可能使社会资本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经济稳定增长期和扩张期都伴随温和通胀。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复苏期,以及二战后的迅速发展期,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同时物价也温和上涨。1934~1969年,美国GDP年均增长5.3%,CPI年均上涨3%;1992~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相对稳定,GDP年均增长3.2%,CPI年均上涨2.7%。英国80年代经济复苏,物价涨幅也较高,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年均上涨5.6%左右。1953~1978年,日本GDP年均增速高达14.5%,CPI年均上涨6%。德国50年代到80年代GDP年均增长4.5%,CPI年均上涨3.1%。而通货紧缩一般都发生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期。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通货紧缩会严重危害经济发展。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之一,就是美联储实行了过于严厉的货币政策,造成了通货紧缩。在最近一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西班牙、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物价持续走低、处于通缩边缘,严重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为结束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日本长期维持低利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目的就是期望通过拉升通胀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总体上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如前文图2所示,1997~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速高达9.7%,CPI年均涨幅仅1.9%。我国GDP增速与滞后1年CP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同向变动关系显著。因此,要辩证地看待通货膨胀。在消除恶性通胀的前提下,为实现较高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应维持适度的通胀预期。
此外,我国CPI中食品权重较高(大约占1/3),近年来CPI涨幅相对较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的上涨引起的。如2004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CPI涨幅超过3%,其中食品价格涨幅都在10%左右(见图6),食品价格上涨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超过70%。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粮食价格的上涨。粮价主要由粮食供求关系决定,货币政策对粮食供给和粮食需求的调节作用都非常有限,因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食品价格涨幅。如果为了压低食品价格而严控货币供给,则可能导致过于严厉的紧缩政策。但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确实严重影响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对此,应采取收入调节和价格补贴的政策。如美国向低收入者发放食品券的做法已有40年历史。这种财政补贴措施既不损害生产者利益和粮食供给,又保障了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所谓货币政策,就是在物价与经济增长、就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解决贫富差距、收入分配等结构性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更主要是依赖于适当的收入分配政策。
合理控制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当前,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控制货币供应,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现在有人提出“人民币对不起人民”的口号,这是一种片面的、违反经济规律和经济学常识的误导。难道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失业增长、经济下滑,人民币就对得起人民了吗?难道人民币不升值、继续保持粗放式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大量外汇流入、国内流动性泛滥、通胀高企,人民币就对得起人民了吗?看待任何经济现象,都要理性、客观、全面,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用口号般的语言夺人眼球,因为那样只能搅乱人心,于事无补。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自我效能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语言习得效果,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把握,以及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度的评价。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要研究语言本身,而是要获得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基于这样的学习目的,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而非语言本身。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从传统的语法和语义讲授,转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具体的思考和自我表现过程中,因为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客观自信的自我评价对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语言学习的本身。
一、关于任务型教学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实施语言教学的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展示任务成果为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建立自信心。
程晓堂指出,任务型教学有以下优点:首先,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次,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再次,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五,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最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左焕琪认为,任务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从实际生活中选择一项任务,围绕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进行外语知识教学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任务型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学生运用和提高语言能力提供了机会。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对其完成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自我判断或自我评估,这是对其能否胜任特定工作或任务的一种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
边玉芳认为,在学业上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面对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并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业情境中他们有更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有较少的焦虑。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任务型教学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因为付出努力之后收效甚微而对英语学习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舒尔克和日尔曼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关系,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超强的自信,会取得更多的成就,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出自卑,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降低取得成功的概率。可见,英语学习差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使他们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发展丧失信心。
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交流中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而非一个学科,来完成学习任务,最大程度地获取学习自我效能感,由此提升他们对大学英语的关注和投入,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既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不断提升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将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设计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学习任务,从真正意义上为大学英语的改革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童晓岚.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对比性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06).
最简单的中秋灯谜及答案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八归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归有光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单人舞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明月清风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日涨盈亏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软盘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第二次握手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一节复一节
1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1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
1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1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20、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最新最简单中秋灯谜及答案
1、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2、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3、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4、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5、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6、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7、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8、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9、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10、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11、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12、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13、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14、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15、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16、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17、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18、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中秋猜灯谜及答案
1) 留取丹心照汗青打四字称谓答案:名誉会长
2)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郑板桥诗句一答案:一节复一节
3) 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打成语一答案:喜出望外
4)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中医术语答案:童便作引
5) 今世孔夫子打古文篇名答案:后出师表
6) 东张西望缘何事?打六字常用语答案:两方面看问题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打一成语答案:风平浪静
8) 此路不通!打一打成语答案:令行禁止
9) 推开又来打一字答案:摊
10) 八面透风打一六字俗语答案:气不打一处来
11) 善飞者必飞珠峰打一句唐诗答案:会当凌绝顶
12) 彼此各有一半打一字答案:跛
13) 东征西讨打一字答案:证
14) 北京午夜打一动物答案:燕子
15) 卷帘人道雨过天晴打一七字常言答案:打开天窗说亮话
16) 夜夜看落花打一礼貌用语答案:多谢
17) 庄生晓梦相迷,望帝春心打一词牌名答案:蝶恋花
18) 再掀昔日红学热打一成语答案:重温旧梦
19) 天黑之前闲不着打三字常用语答案:白忙活
20) 童年时光已忘怀打七字口语答案:大人不记小人过
21) 渔打成语答案:如鱼得水
22) 引起公愤打四字常言答案:人人有责
23) 最后一着打多字口语一答案:这下玩了
24) 请坐说话打法律词一答案:免予起诉
25) 甲A泰山夺第一打一著名企业家答案:鲁冠球
26) 鑫打一外国古迹答案:金字塔
27) 人人让座打一字答案:庄
28) 终岁不绝丝竹声打一足球队员答案:曲乐恒
29) 个打七字术语答案:给人抓住了把柄
30) 西南地区发展缓慢打一公路答案:东北高速
31) 我的初吻打一字答案:唔
32) 恭贺新禧打一画家名答案:祝大年
33) 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就靠这两杆子打一成语答案:双管齐下
34) 心存怨气问莫答打宋词一句答案:不应有恨
35) 九点打字一答案:丸
36) 大陆亲人盼团聚打几何名词一答案:内切圆
37) 天涯任我行打三字电信名词答案:全球通
38) 迷途无人帮打成语一答案:失道寡助
39) 游子身上衣打五字口语一答案:别来这一套
40) 九死一生打金融名词一答案:存单
41) 二话不说打猜无线电名词答案:单声道
42) 产房在哪打五字常言一答案:人生地不熟
43) 说话和气打体育名词一答案: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