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污染治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室内空气的净化处理
对于新装修的房间,一些装修材料、家具等物品会散发出有害气体,导致室内空气中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质的浓度高于室外,有的甚至会高于工业区,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因此需要对其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而相关的研究表明,光催化剂———纳米TiO2可以有效降解室内甲醛、甲苯等有机有害物质,并且其所达到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由于应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功能在杀死室内环境中的细菌的同时,还可以降解由细菌释放出来的有毒复合物质,因此,纳米TiO2光催化剂也被安放于医院的病房、手术室等区域以实现杀菌、除臭的作用。
脱硫催化剂的应用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燃料的燃烧和作为交通燃料的汽油、柴油等的使用。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其进行脱硫处理,以减少硫化物的排放。而据有关资料表示,纳米级ZnTiO3和CoTiO3都是非常好的石油脱硫催化剂,其中,经过纳米级CoTiO3催化作用的石油中硫含量可达到国际标准,其硫含量的百分比将低于0.01%。另外,煤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但是在煤燃烧时加入一种纳米级助燃催化剂,在使其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不产生SO2气体的同时,还可使硫转化为固体的硫化物,使得空气的SO2含量降低,空气的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 铬渣污染;利用;治理
铬渣污染的治理问题和如何能够综合利用问题是目前一项急需完成的任务,非常之艰巨。铬渣中具体的有害成分主要包括酸溶性铬酸钙、可溶性铬酸钠等六价铬离子,这些物质加大了铬渣处理的难度,成为了化工行业最棘手的问题。由于铬渣里有害成分非常多,大多具有强致癌性,如果运移不当,很可能会随着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和自然现象的变化如地下水流动等原因运移到其他地方,会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1回收铬渣替代其他成分生产钙镁磷肥
由于铬渣和蛇纹石的成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蛇纹石是生产钙镁磷肥所要用到的主要溶剂,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过程中的配料比例,将铬渣综合利用,代替蛇纹石来生产钙镁磷肥。具体调配方法可以将硅石、白云石、磷矿石、焦炭和铬渣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先用高温熔融,进行水淬,然后将其干燥,粉碎后即可得到钙镁磷肥。本法可以有效的转化大量铬渣, 产品的含磷量低,导致成本过高,而且销量也有限。
2玻璃生产可将铬渣作为着色剂从而降低成本
玻璃的生产也可以适当引用铬渣来作为生产原料。由于玻璃是通过熔融冷却进行无规则的排列,最后形成的一种非晶态固体。在玻璃的熔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含有铬离子的矿物质,从而形成含有铬离子的玻璃。玻璃呈现绿色需要在高温熔制过程中将六价铬转化成三价铬。玻璃生产中需要用到白云石和石灰石等原料,而铬渣中含有的氧化镁、氧化钙等可以代替这些高成本的原料,从而有利于玻璃生产过程中降低生产原材料的使用量和生产费用。除此之外,用铬渣做玻璃着色剂还可以彻底的进行解毒,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节约大量的能源。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大大提高了玻璃的生产效率,但是对铬渣的消耗量却不大。
3烧制青砖将铬渣作为生产原料
这种将铬渣作为青砖的生产原料曾被很多企业例如铬盐厂、砖厂试验并进行试生产,事实证明,在生产青砖和红砖的过程中将铬渣和黏土、煤混合烧制,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和费用,而且技术简单,适用于很多规模不算很大的企业,最主要的是对铬渣的消耗量很大。在烧制青砖的立窑工序中,可以有效的把红褐色的氧化铁还原成青灰色的四氧化三铁,优化解毒效果。而且原料中黏土在高温情况下会显强酸性,再加上砖坯中煤经汽化后一氧化碳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六价铬的还原,生产技术上的要求并不高。
4在炼铁时代替白云石、石灰石
炼铁需要氧化钙、氧化镁以及氧化铁等成分,而铬渣中含有大约50%-60%的氧化钙和氧化镁,而且氧化铁的成分也占据铬渣总含量的10%-20%。在烧结机烧结时,只需要把铬渣和其他原料混合加入即可。在高炉冶炼过程中,三价铬进一步被还原成金属铬。生铁的炼制中会把铬渣中的铁和部分金属吸收,而其他成分可以经过高炉渣里,水泥厂也能回收利用。
经过检测分析,炼铁时用铬渣作为溶剂,是目前所有解决铬渣污染的方案里利用率最高、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的。1t的生铁可以用到600g的铬渣,吃渣量非常大,大大回收了铬资源,对于铬铁矿的开采和消耗也有适当的控制和减少。而且在高炉冶炼的过程中六价铬的还原率也是非常高的,解毒效果特别明显。此外对烧结炼铁工艺条件也没有太大改变,炼出来的铁的质量也得到很好的保障。
5水泥制作过程中铬渣的利用
由于铬渣中含有多种成分,例如CaO、SiO2、Al2O3、Fe2O3,符合了水泥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熟料成分,因此在水泥制作过程中铬渣的运用有三种方式。一是铬渣干法解毒后做混合材,同水泥熟料、石膏磨混制得水泥,铬渣用量约为成品水泥的10%。二是铬渣作为水泥原料之一烧制水泥熟料,铬渣用量约为水泥熟料的5%,三是铬渣作水泥矿化剂用量约为水泥熟料的2%。铬渣在立窑生产过程中六价铬的毒性被解除,因此用铬渣作水泥矿化剂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原料中,石灰石的含镁量是决定三种方式里铬渣用量的最主要因素。
6铬渣的其他用途
铬渣不仅可以用于以上工业产品的制作,目前还发现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比如棉制品的制造是将铬渣和石英砂、粘土、钡渣以及水泥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还可以将铬渣与粉煤灰或焦炭、粘土按照一定比率混合,并且在还原即下进行高温熔融,可以冷制成铬渣骨料、路面材、地面改良材、混凝土骨料等。
总之,对于铬渣的污染,虽然一直深受企业、国家以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其毒性太大,排放量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导致占地面积不断增加,严重污染了环境,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将会导致铬渣持续不断的堆放处理,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污染源。铬渣的治理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规范,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强制引导铬渣的处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从铬渣的源头上开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改进铬盐的生产技术。比如采用先进的无钙焙烧法生产,便可以大大减少铬渣的产生和堆积;在完成无钙焙烧前,淘汰白云石,采用能够充分消解的反渣和石灰石代替有钙填料。尽可能的使用铬精矿,这样便能将铬渣的排放量缩减到二分之一。另一方面,采用上述所说的用铬渣作为溶剂来制造烧结生铁和水泥熟料,这种方法的吃渣量非常大,解毒也很彻底,成本低,并且获得的经济效益好,只要相关部门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再来加以引导,铬渣的处理工作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解决了。不过,虽然高炉法处理含铬废渣,将其制造成铬生铁,处理的比较彻底,但是会消耗掉大量的铁精矿,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过高,无法真正意义上进行铬渣的处理工作。目前值得研究的是铬渣的就地生物解毒,以及如何提高回收铬渣的处理技术,这也许将会成为未来实现控制铬污染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扬.专家警告:铬盐化工污染整治刻不容缓/中国铬盐废渣污染触目惊心[J].化工管理,2003,(1):4-5.
[2]韩怀芬,黄玉柱,金慢彤.铬渣的固化/稳定化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4):199-200.
[3]张瑞华,孙红文.零价铁修复铬污染水体的实验室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6):1192-1195.
根据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1993年至2000年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汾河源头、上中游、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控制站,运用现在通行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检验并进行分析。
1.1水质测站选择
选择汾河上、中、下游卞要水质控制站进行研究。汾河上游及源头选取宁化堡、静乐为研究站;汾河中游选取小店桥、义棠为研究站,其中小店桥为太原出水水质控制站;汾河下游选取赵城、临汾、柴庄、新绛为研究站,其中临汾站为临汾市市区出水水质控制站,新绛为河尾站。
1.2分析项目
选用高锰酸吉时旨数、氨氮、挥发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5项汾河卞要污染物(指数)进行分析,
说明汾河的水环境状况。
1.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的原理是将历年相同月(季)的水质资料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值(时间上)高于前ICI的值记为“+”号,否则记作“一”号。如果加号的个数比减号的多,则可能为上升趋势;加号个数小于减号个数,则可能为下降趋势。如果加、减号个数相同则表明水质资料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
众所周知,河流流量具有一年一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河流水质组分浓度大多受流量的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北方典型季节性河流更是如此。因此,汛期与非汛期的水质资料缺乏可比性。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定义为水质资料在历年相同月份间的比较,这避免了季节性的影响。同时一,由十数据比较只考虑数据相对排列而不考虑其大小,故能避免水质资料中常见的漏测值问题,也使奇异值对水质趋势分析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4趋势检验成果
河流水污染物卞要有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在8个站点中,汾河上游的宁化堡、静乐与下游的新绛3站所选的5项污染物基本无趋势变化。其它站点污染趋势均有明显变化,其中小店桥、临汾、柴庄站溶解氧呈下降趋势;义棠站五日生化需氧量、赵城站挥发酚呈下降趋势;义棠溶解氧,赵城、临汾氨氮以及柴庄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小店桥、临汾、柴庄3站近10年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柴庄站污染上升最快。
2汾河沿程各污染物变化分析
肯达尔检验成果反映的是污染趋势的变化,但不能反映河水的污染基数高低及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为此,根据各站点上、下游关系,用1993年至2000年各站污染物多年平均浓度绘制汾河沿程水质演变曲线图,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木项目标准限值》111类及V类水质标准限值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各站分项目污染趋势如何,从河流受污染程度看,汾河静乐以上受污染程度低,各项目均优于GB3838-2002III类水限值。自小店桥以下污染严币,但沿程各地污染状况又不相同。受太原市各大、小工矿企业及市区排污影响,小店桥站污染非常严币,大多数水质参数严币超标,所选的5个污染物项目除溶解氧略优十V类水限值外,其余项目值均远远超过V类水限值,属严币超V类水。义棠站位于晋中介休市下游,水污染依然严币,主要是由于汾河沿岸晋中各市县排污严币,各污染因子没有得到有效稀释就又与下游污染物混合,从而使多数项目检出值大大超过环境V类水限值,有些项目甚至高于小店桥站检出值。汾河水出介休后进入灵霍峡谷,沿途少有大中城市及大型排污企业排污,又有山区泉水等汇入,原河水得到稀释,使汾河水在峡谷内的水污染程度大大降低,义棠到赵城段是汾河自太原以下水质最好的河段,多数项目水质检测值可以达到III类或V类水水限值,但赵城段氨氮污染依然严币,多年平均值仍高出V类水限值近0.4信。赵城以下汾河进入下游河谷盆地,沿岸市县经济较发达,工业化指数高,纳入临汾市城市污水后污染程度更为严重,临汾、柴庄所选监测项目检测值均接近或高于V类水限值。汾河出临汾后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但总体污染状况到新绛站时依然严重。
3汾河水污染产生原因
3.1天然径流小,河道稀释作用不明显
河流的污染程度取决于污染物入河量与河道天然径流量的比值。据水文方面数据知,汾河柴庄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1亿m3(1993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6.3m3/s,1993年到1999年实测最小流量为0.011m3/s<1992年6月10日),而2000年5月1日汾河柴庄段断流,并持续了28d,2001年断流时-间提前至4月14日,断流持续57d。河道天然径流的减少,使汾河多数时间失去了对污废水的稀释自净作用,下游多数河段成为了“排污渠道”。
.2工业污染严币,污废水处理效率低
汾河中下游河谷盆地是山西省经济最发达地区,沿岸有太原、晋中、临汾等大中城市,太钢、山焦、山化等大型企业,还有无数的中小型企业分布在汾河两岸。但是多数地区生活污水、土业废水处理效率非常低,甚至直接排入河道。据统不一,2001年汾河流域年入河废污水量达33541万t}其中土业废水11796万t,生活污水8117万t,混合废污水13628万t,污染物COD年入河量73628t,氨氮年入河量11579t。大量的废污水排入汾河,自上而下逐段逐级祟积,污染越积越重。
4汾河水污染治理方法对策思考
4.1分类指导,狠下工夫,加快水污染治理步伐
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要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生活污水要建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厂的运行必须要有配套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做支撑,大型污水处理厂每吨水运行费用约为0.87一1元,因此,考虑先在沿岸几个重点排污城市增扩建污水厂,扩大处理规模,中小城市也应因地制宜地建设合适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
工业废水较为复杂。由于工业行业非常多,几个行业企业所产废水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处理方法上也不完全一样。应当根据各个企业的产品及所产废水性质区别对待,经过处理的废水,有回用条件的应该回用,不能回用的也要实行达标排放,应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污染源上治理汾河水污染。
4.2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由于山西省缺乏适当的投融资机制,排污收费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有偿使用制度极不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儿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要走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
4.3积极宣传,强化执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息识和法制观念。人民大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一,也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要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息识,把人的环境息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使公众了解企业污染对自身利益造成的影响与威胁,自觉参与环境管理。同时,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力度,依法保护水资源。
【论文关键词】水污染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治理汾河
【论文摘要】汾浏是山西第一大河,同时水质污染也最为严重。根据现存水质除测资料,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汾浏重点水质控制站,要污染项目进行了趋势检验与分析,得出了汾浏近to午的水污染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汾浏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何大伟,陈静z匕崔树彬.黄河下游“断流”浏段水量与水质的关系[JJ.环场化学,2002,21(5):423-428.
农村环境污染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与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影响,同时更有经济技术落后的制约,环保法制缺失的无奈。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民是农村环保的主体,其环保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好坏。但沿袭已久的农耕方式,环保知识的匮乏,造成广大农民在不直接危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环境、生态、污染不十分关心。具体行动上,许多农民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丢弃、堆积生活垃圾,且将此类陋习视为天经地义;一些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由于对环保知识和法律的无知,有些农民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环境污染损害后,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其次,提防政府监管不力。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以单一的行政强制和直接控制为主要执法手段,但由于农村环境机构缺失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致使现有法律体系往往失去可操作性。监管部门大量、直接采用的简单并略显粗暴的行政控制手段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某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污染不检查、不督促,更不愿意投入人、财、物进行治理,致使环保在一些乡村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甚至提出“宁可穷死”的荒谬口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忽视项目的环境负面效应,盲目引进,甚至明知污染环境严重,也要引进。
第三,农村环保法规缺失。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规体系,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空白,特别是上述法规大多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尚无一步专项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规,有关农村环保的法律规定分散在法律文件中,且相当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实践中难以操作。如罚则部分,大都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具体处罚措施、处罚额度,以致难以落实。农村环保法规“少”“散”“软”的状况,客观上导致某些地区非法排污猖獗,环境污染失控。
二、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
根治农村环境污染,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逐步扭转生态失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着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居民不知法。相当多的农民对环境保护法一无所知,少数农民也仅听说过而已。对环境污染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人将环境污染视为平常事,无关大碍或仅视为不文明行为,认识不到其违法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环保法制宣传,使环保知识进村、进户、到人,让广大农村知道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法律义务;让农村掌握基本的环保法律规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论文摘要:随着可持续教育的发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社会适应性及科技创新性,这就对专业教育的社会实践及实验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环节并结合以往的经验,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基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相统筹,产学研相结合,深化学生的实习内容,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如何有效解决经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主流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国家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对环保类人才的需求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必将持续增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的发展及拓展对专业教育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教育改革必须紧密联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环境保护不仅要与经济发展相联系,还必须与社会文化的保存与发展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展开“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教育改革从理念到模式的转型与变革,同时也对学生专业教育中的实用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1]。
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实习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习,学生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对环境污染治理工艺、流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及组织管理等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环境污染治理工艺及原理的理解,增强对专业业务的认识和兴趣,形成初步的工程概念。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实习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社会实习单位少,实习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实习内容简单,一般只限于参观学习和了解,很难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认识,社会实践内容不能很好地与理论知识相融合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院多年实习经验,认为在实习中应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2]。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教育融合,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向看,未来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必然是以可持续成长为最高目标和最高追求的现代企业。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必然是“可持续成长”。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要求人力资本的不断培养、吸收、和转化。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即学校的教育必是在可持续发展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即现代的教育必然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输送满足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联系,让学校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需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实际的业务操作和业务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了解社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企业也能够及时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了解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择优选择,为我所用,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力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环境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紧密联系的,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融合,脱离了社会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必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服务。因此,通过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模式现状
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习可以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熟悉环境污染治理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等,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但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的实习实践经验并结合其他院校的实习情况看,很多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都是基于参观等表面形式,学生大多通过现场参观及工作人员的现场介绍,了解某污染治理单位采用了哪种处理工艺,现场需要哪些具体的处理设备等,很少深入污染治理及企业管理的实际中去。从我校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看,主要有两方面内容——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各为两周时间。认识实习设在大三的下学期末,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之际通过现场参观认识并了解相应的污染治理工艺和流程、设备构筑物及相应的操作方式方法等[3]。我校目前的认识实习安排在多家污染治理单位完成,与相应的课程学习很好的结合,起到了应有的效果。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初、进入毕业设计之前。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专业理论课后,通过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为后期的毕业设计打下工程基础和铺垫。毕业实习通常也是以参观的形式完成的,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主要也涉及到一些水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废气处理等单位进行。但总结以往的毕业实习经验,认为毕业实习最好与后期的毕业设计充分结合,脱离毕业设计进行单纯的毕业实习,很容易造成实习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实际,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三、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性质和任务,毕业实习是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毕业设计之前,目的是让学生从深层次掌握并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统一,为后续毕业设计做铺垫。但以往的经验表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脱离,即没有实践目的指导下的实习很难真正做到对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层实践认识[4]。因此,如果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有机结合,就可以从内容上进行深化,且可以产学研结合有效结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以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毕业课题可以来源于企业和科研机构或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可以结合毕业设计课题进行毕业实习,这样可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构思毕业设计,充分发挥产学研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作用,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性,将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业务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应用性和科研参与性及科技创新性,提高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质量[5-6]。
产学研指导模式下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个人兴趣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跟企业的实际业务结合,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前学生的社会阅历和信心,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此模式下可以很容易地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操作实际相联系,以科研指导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科研的效果,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教师与企业的联合,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中去,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促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和科研业务能力的初步培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7]。
四、结语
依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校学生的培养不仅要其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以社会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目标,有计划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社会实践途径,寓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创新性。
丰富的社会阅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高等教育做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然要与社会相结合,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断变革,理论教育必需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脱离实际的理论教育综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环境工程专业是强实践性专业,因此,专业的实践环节必须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参与性,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有助于可持续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力,康宁.中国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17卷).科学出版社.2008.
[2]何德文,柴立元,彭兵,王云燕.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47-49.
[3]刘元元,高俊敏,赵春平,王涛,吉方英.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4-117.
[4]郭新超.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高等建筑教育. 2005,14(4):66-69.
[5]史永芳,王海涌.创新型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创新导报.2008,8: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