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健康饮食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育态度;体育学习动机;负荷
已经结束的第52届世乒赛,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分别以3∶1、3∶0战胜了德国队和日本队,再次卫冕斯韦斯林杯和考比伦杯,在引发世界惊呼的同时,中国体育不断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与中国健儿赛场上的光鲜相比,光环之下所折射出的另一面,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持续不容乐观。虽然我国自1979年开展了建国后首次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以来,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建立并未有效地摆脱青少年体质下降的现实。下面,笔者通过对新乡县技工学校各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探究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
以新乡县技工学校学生(不计男女)为例进行体质健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25份,有效问卷221份,有效问卷占92.1%。
二、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②文献资料法。③数理统计法。
三、我国学生体质现状
根据教育部2003年11月公布的《2002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显示: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比例增加,7岁至l2岁小学生是肥胖率上升最高的人群,尤其是城市男生,其中lO岁至l2岁由1995年的6.05%上升到2002年的14.46%。有资料显示,我国l3岁至l8岁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时间不断减少,而每天则要多做一个多小时的作业,导致运动严重不足,心理负荷大,因而近视、肥胖、身体畸形等屡见不鲜。我国7岁至22岁所有年龄组男生的平均身高均低于日本男生1.76厘米,其中7岁至l4岁低2.28厘米左右。在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环境下,我国中小学的体育健康课和课外活动等被文化课挤占、学校不按教育部规定安排体育课课时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学生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障。造成这种现象除上述因素外,学校体育教学不适宜学生的需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自觉性不高、终身体育意识淡薄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四、影响技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1)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体育态度特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因素,其调节着人对体育活动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
表1:新乡县技工学校学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的调查统计
从表1可以看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占69.3%,不喜欢体育课的占26.7%,对体育课态度一般的占4%。看来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还是比较喜欢的。在表2中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来看,一周参与1次占8.9%,一周参与2~3次占5.8%,一周参与3次以上占6.7%,偶尔占43.1%,从不参加的占35.6%。由此可见,学生较喜欢体育课,但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体育锻炼意识,究其原因,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太多闲暇时间锻炼;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样锻炼。
(2)技校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引领一切学习的动力,对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高尔基所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观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引起体育动机的条件有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包括:①体育活动的需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的需要。②体育参与的诱因,指激发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它是能引起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从生理上讲,出于对保持健康、增强体力等需要;从心理上讲能够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社会性讲源于扩大社交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从体育参与的外界诱因来讲,体育比赛、教师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学校的体育传统等都是诱发学生形成体育动机的外部条件。
表3:新乡县技工学校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情况统计 (多选)
为此,我对河南省新乡县技工学校学生体育课的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80%的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是为了放松娱乐;76.9%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考核需要;45.3%的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34.7%的学生上体育课学习动机为了获得好评;28.9%的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感受,究其原因是上体育课为了保持身材苗条;24.9%的学生体育课动机选择了锻炼身体;仅20.9%的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为学到技能;另外有2%的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为取得成就。学生对体育课的健身功能普遍持认同态度,这反映了学生希望通过体育课学习,达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这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一致。为了学习体育技能的只占到20.9%,为了考核需要却占到了76.9%,这就向广大的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即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学生的直接性近景动机转变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将体育锻炼作为远景性动机,能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为自身的体质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缺乏制度约束引起体质健康下降。从2013年起,河南省中招体育成绩由原来的30分提高至50分,在这样的强制背景下,学生为了在中招体育加试中能有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得不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体育锻炼,虽然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分数,但从客观上也强制性地促进了学生体质的提高。进入技校以后,没有了刚性制度的约束,绝大多数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学习上,甚至从学校层面对体育课也缺乏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下降。
(4)体育教学负荷过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在对体育专家的访谈中了解到,体育课上的负荷也是导致学生健康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在的体育课似乎都在围绕“安全第一”进行,只要学生不受伤,不出安全问题就可以接受了!难道体育教学真的不需要运动负荷了吗?当然不是,体育课如果缺少科学的身体活动,没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或不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项目,只能称为娱乐活动,而不是体育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在运动负荷长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体质下降也是必然的。
五、结论与建议
(1)调查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较为喜欢,而课下参加过体育锻炼的比例不容乐观。各个部门应该做好监管,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动机为了放松娱乐高达80%,为了考核需要占76.9%。体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端正体育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体育课的职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学生专业课学习任务过重,需综合考虑,整体安排,落实素质教育,大力宣传体育文化。
(4)完善学生体育课伤害事故制度,使体育教师上课摆脱思想困扰,敢于加大负荷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1.
[2]裴立析,朱长耀.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终
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前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
[3]李强.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9.
[4]李慧林.对河南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形态与体育健康知识的
【关键词】 饮食习惯;健康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697-03
Dietary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GAO Xian, LU Li-xin ,YANG Wen-na, et 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1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prevalenc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etary behavior,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 00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were tested by "health-related behavior of young people in Beij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drinking daily, eating dessert daily, eating fried food daily, often eating fast food, often eating food on street, monophagia were 17.94%,30.77%,7.08%,7.73%,9.42%,41.49%.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eating fruit daily, eating vegetable daily, often having breakfast, drinking milk regularly were 69.90%, 85.30%, 88.18%, 69.48%. Gender, study phase, academic recor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type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etary behavior.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healthy lifestyle should be fostered to reduce risk factors ofdisease.
【Key words】 Food habits;Health behavior;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期,是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饮食行为和科学合理营养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发育和体格生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康状况,还会对他们成年期产生一些远期不良影响。为研究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学生饮食行为的流行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学生的预防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西城区中学生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西城区中学中抽取5类(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共9所学校59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2 017份,收回有效问卷2 007份,有效率为99.50%。其中男生1 002人(49.93%),女生1 005人(50.07%);初中生、高中生、职高生分别953人(47.48%),855人(42.60%), 199人(9.92%)。年龄11~21岁,平均14.95岁。
1.2 方法 主要依据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2008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工作手册》。监测方法采取集体问卷调查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上课时间,使用统一指导语,组织学生集体自填问卷,匿名填写,完成的问卷由调查员收集并保管,教师不参加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3-14日。
1.2.1 不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学生在过去7 d里,每天喝饮料: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饮用汽水饮料(如可乐、美年达或雪碧);每天吃甜点: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甜点(包括糖果、巧克力、糕点等);每天吃油炸食品: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油炸食物(如油条、春卷、炸薯条、炸鸡翅等);经常吃快餐:至少有3 d及以上在西式快餐店 吃饭(如麦当劳、肯德基、比萨店);经常吃路边摊:至少有3天及以上吃过路边摊(如麻辣烫、烤串等);偏食:讨厌吃某类食物(如某类蔬菜、肉类、水果等)。
1.2.2 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学生在过去7 d里,每天吃水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过新鲜水果(不是罐头水果);每天吃蔬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过蔬菜;经常吃早餐:至少有5 d及以上吃了早餐;经常喝牛奶:至少有5 d及以上喝1杯牛奶(或豆浆、酸奶、豆奶)。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百分率和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中学生饮食行为总体调查结果 调查的2007名学生中,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等非健康饮食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7.94%,30.77%,7.08%,7.73%,9.42%,41.49%。偏食行为的报告率最高,每天吃油炸食品行为的报告率最低。健康饮食行为中,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的调查报告率分别为69.90%,85.30%,88.18%,69.48%,报告率最高的行为是经常吃早餐,最低的是经常喝牛奶。
2.2 不同性别学生的饮食行为 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男生偏食报告率为40.22%,女生为4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1,P=0.281)。女生每天吃甜点报告率为38.09%,高于男生23.39%(χ2=50.645,P=0.00),其余4项行为(每天喝饮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57,5.380,4.424,21.870,P值均
2.3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饮食行为 学生每天吃甜点报告率分别为初中29.16%、高中32.90%、职高29.29%,每天吃油炸食物行为报告率分别为初中7.35%、高中5.99%、职高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79,5.553,P值均>0.05)。偏食报告率为高中学生最高45.03%,其余非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喝饮料、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报告率均为职高学生高于初、高中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31,6.602,19.497,P值均
2.4 不同母亲文化程度学生的饮食行为 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每天喝饮料(χ2=12.663,P=0.002)和吃路边摊(χ2=8.967,P=0.011)的行为报告率越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饮食行为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5 不同家庭类型学生的饮食行为 重组家庭学生非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喝饮料、每天吃甜点、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偏食)报告率高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03,3.588,1.615,4.830,4.089,4.248,P值均>0.05)。健康饮食行为(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经常吃早餐、经常喝牛奶)报告率大家庭最高,重组家庭最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高于其他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9,14.062,20.327,14.324,P值均
2.6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饮食行为 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每天吃甜点和偏食的行为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1.346,P值均>0.05)。学习成绩越好,每天喝饮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经常吃快餐,经常吃路边摊行为报告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9,7.922,9.306,8.724,P值均
3 讨论
3.1 学生自身特点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饮食行为女生优于男生。由于女生对食物的喜好,每天吃甜点报告率高于男生,与沈蕙等[1]的相关报道结果一致。偏食在非健康饮食行为中的报告率最高41.49%,低于相关报道[2]。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偏食会导致身体营养素的缺乏,减缓生长发育,并容易诱发疾病。除甜点和偏食之外的其他非健康饮食与喝牛奶行为,男生报告率较高,女生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报告率较高。这与男、女生对食物的注重方面不同有关:女生较注意食物的卫生状况与营养成分,个别女生注重保持身材而少吃肉类多吃水果;而男生喜欢获取方便快捷、口感较好的食物,此外,男生平时运动较女生激烈,能量需求增加,并且男生自我控制力较差。
3.2 学校学习环境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初中生、成绩好的学生饮食行为与其他学生相比更为健康,其可能原因:(1)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高中生轻,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能充分保证健康教育课与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的开展。初中生年龄小,其饮食行为也多受家长和教师监督。高中生较初中生经济状况灵活,有更多的自,选择范围多样化,但易受同学、周边环境以及广告宣传的影响。职高学校校内管理较初、高中松散,职高学生对其行为健康程度重视不高,其行为习惯受约束较少。(2)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较听话,对于教师和家长提出的饮食要求能够认真执行,能快速接受健康知识,并体现在其行动上。应针对不同的学校环境的特点,选定不同内容的宣传教育,制订相对应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3.3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还未独立,生活方面的事情多由母亲主管,母亲在孩子食物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3]。有研究显示,大多数父母有提示孩子吃他们认为有营养食物的习惯,而且父母的提示对孩子选择食物有较大的影响[4]。母亲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包括父母的提示和/或教育,父母饮食行为的影响、食物购买和分配的影响、食物非营养目的使用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5]。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了其对健康知识与行为的掌握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母亲重视孩子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能够给予科学的指导。本次调查中,有88.18%学生经常吃早餐,报告率随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上午是学生一日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餐将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和健康[6],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7]。学生的早餐多由父母安排,早餐的品种与质量,会影响学生的早餐食欲和食品的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需要。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家长,尤其是母亲营养知识的培训,向家长宣传学生早餐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早餐吃好吃饱。
此外,家庭结构的构成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的饮食行为好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与沈蕙等[1]的相关报道一致。稳定和睦的家庭的青少年有父母及长辈的共同关心,能使其有良好的心态,正面积极的对待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国内有人通过家庭干预研究,初步得出家长在限制高危因素的发生和控制肥胖中的积极表率作用,即提倡家庭行为疗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参与减肥方案、督促孩子运动、限制孩子进食高能量的食物、家长带头进行体育运动等[8]。因此,要注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生活习惯影响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建立健康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
目前肥胖学生的报告率正在逐渐升高,肥胖已经成为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营养性疾病,不良的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能量摄人和消耗[9]。非健康饮食行为,例如喝饮料、吃甜点、吃油炸食品、吃快餐等,会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脂肪,易堆积于体内,造成肥胖。除对青少年心理与精神会造成影响外,肥胖也是多种成年期疾病的隐患,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奶制品、蔬菜、水果对人体营养需求很重要,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蔬菜水果中有多种维生素。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健康的行为能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充足的营养不仅能满足体格生长的需求,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从而促进其智力发展。
因此,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要有正确导向,开设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加强学生保健意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饮食、健康及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使其意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协助学生将健康知识转化为行动。
4 参考文献
[1] 沈蕙,滕臣刚,李海,等. 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2-603.
[2] 朱红艳. 张家港市中学生饮食行为与日常锻炼状况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4-45.
[3] 罗海燕,潘小帮,刘辉.南京市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20-921.
[4] 马文军,杜琳,林国桢,等.父母及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疾病控制杂志,2001,5(2):125-127.
[5] 马冠生.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9,26(4):240-242.
[6] 杜琳,邓小冰,倪莉红,等.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调查与分析.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711.
[7] 戴传文,贾晓飞,高小苑,等.深圳市高中学生饮食习惯相关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 523-4 524.
[8] 蒋竟雄,夏秀兰,惠京红,等. 家庭因素对儿童肥胖治疗的影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1):2.
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辽宁、贵州城乡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31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水果摄
入达标率为24.2%,蔬菜摄入达标率为44.1%。水果摄入不足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包括缺乏父母的帮助(OR=1.230)、家庭允许规矩差
(DR=1.161)、家庭可及性差(OR=1.506);蔬菜摄入不足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包括蔬菜的家庭可及性差(OR=1.181)、母亲受教育水平低
(OR=1.117)。结论家庭环境是中小学生水果/蔬菜摄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行为进行干预,应注意改善家庭营
养环境。
【关键词】饮食习惯;水果;蔬菜;家庭特征;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R1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2)05-0579-03
水果和蔬菜是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流行病
学证据已经证实,儿童青少年经常摄入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降
低诸多疾病的发生危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提高水果
和蔬菜的摄入量作为全球预防慢性病的重要举措。目前我
国儿童青少年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远未达到国家推荐水平,
200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15~17岁青少年每周食用水果的频
率仅为3.7次;蔬菜摄入量以14~18岁年龄组最高,也仅为
192.6g/d。因此,提高水果和蔬菜摄入水平,促进儿童青少
年营养状况是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健康行为学的生态学理论认为,个人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行为,营养环境对儿童
饮食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
儿童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进行营养
环境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辽宁、贵
州省共21所中小学,在每所学校的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调查对象的家庭均为双亲家庭。共
调查3165名学生,其中小学生1147名,初中生1060名,高中
生958名;男生1537名,女生1576名,性别缺失52名。调查
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分为(8.1±1.5)分,大于平均水平(7.5
分),即所抽样本经济水平偏中上等。
1.2 调查工具 采用修改后的欧洲Pro-children项目使用的结
构式自填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
会人口学信息,选择吃水果/蔬菜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青少
年感知到的与吃水果/蔬菜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
素共包括7个方面:(1)父/母受教育水平;(2)家庭经济状况
(socialeconomicalstatus,SES);(3)水果/蔬菜的家庭可及性,即
调查对象在家里是否可以吃到想吃的水果/蔬菜;(4)水果/蔬
菜的家庭允许规矩,即调查对象家里的水果/蔬菜的数量是否
可以满足摄入意愿;(5)父母的帮助,即父母在两餐之间或者正
餐是否帮孩子准备好水果/蔬菜;(6)父母的积极鼓励,即父母
是否积极鼓励孩子吃水果/蔬菜;(7)父母强制要求,即父母是
否要求孩子吃水果/蔬菜。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
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学生在教室填写问卷,统一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进行组间百分率的比较,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4.1 个人因素赋值 性别:男性=1,女性=2;年级:小学=
1,初中=2,高中=3;城乡:城市=1,乡村=2;推荐摄入量知识
知晓程度:正确回答=1,错误回答=0。
1.4.2 心理社会因素赋值 对吃水果/蔬菜的态度和自我效
能感赋值方法相同,分值范围均为2~2分,分别表示完全不
同意、有点不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对、有点同意、完全同意。
1.4.3 家庭环境因素赋值 父母受教育水平:学历>十二年级
=1,≤十二年级=0;家庭经济状况包括5个条目,即家中是否
有冰箱、电视、电脑、汽车、自己独立房间,每项回答“有”=2,回
答“无”=1,以5个条目相加为最终得分;其余条目分值范围均
为一2~2分,分别赋予5个选项:完全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同
意也不反对、有点同意、完全同意(或者为:从来不这样、很少
这样、有时候是这样、大多数时候是这样、总是这样)。
2 结果
2.1 家庭环境因素对水果/蔬菜摄入知识和行为影响
调查
对象水果和蔬菜推荐摄入量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41.6%
和58.7%;水果和蔬菜摄入行为达标率(水果:平均每天摄入≥
2次,蔬菜平均每天摄人≥2勺)仅为24.2%和44.1%。行为
达标者和未达标者在家庭营养环境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2 水果和蔬菜摄入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
水果和蔬菜摄入行为是否达标为因变量,以年级、性别、家庭经
济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推荐摄入量知识、态度、自我效能
感、家庭可及性、父母示范作用、家庭允许规矩、父母的帮助、父
母的鼓励、父母强制要求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析。结果显示,调整了年级、性别的影响后,影响水果摄入不足
的危险因素为推荐摄入量知识知晓差、自我效能感差、缺乏父
母的帮助、家庭允许规矩差、家庭可及性差;蔬菜摄入不足的危
险因素为推荐摄入量知识知晓差、自我效能感差、家庭可及性
差、母亲受教育水平低。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达标率
和推荐摄入量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很低;家庭环境因素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水果/蔬菜摄入行为,其中缺乏父母
的帮助、家庭允许规矩差、家庭可及性差是水果摄入行为不达
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家庭可及性差、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低是蔬
菜摄入行为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
已有研究证实,水果/蔬菜的摄入知识水平与摄入行为显
著相关。本次研究也显示,推荐摄入量知识知晓力差、自我
效能感差分别排在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危险因素的前2位。
提示知识水平仍是摄入行为较强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加强对相
关知识的宣传。
国外研究显示,父母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儿童水果/蔬菜
的摄入,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与儿童青少年蔬菜摄入息息相
关,家庭中健康食物的可及性和家庭允许规矩是个人摄入
达到推荐摄入量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提示支持性环境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的形成。本
调查显示,家庭环境各因素为蔬菜摄入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且支持性环境促进蔬菜进食,而对水果的促进作用弱于蔬菜。
这点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本研究选择了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样本,意在具有一
定的地区代表性,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城乡分布偏性,所以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外推性。
本研究结果突出显示了健康饮食知识知晓情况和家庭支
【关键词】 超重;肥胖症;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35-02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Yangchun/ZENG Yong-hong*, CHEN Hua-zheng.*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hai Branch, Zhuhai(51901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children's simple obesity in Yangchun,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A multiple 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s in Yangchun, the available data were analyzed by mono-factorial and multi-factorial no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5.9% and 4.0% for pupils in Yangchun, the boys' obesity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girl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verweight; Obesity;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Students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大城市儿童超重及肥胖率>中小城市>富裕农村>经济中下水平乡村,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本文通过调查阳春市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研究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超重及肥胖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年级为单位,在不同学校中随机抽样,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共调查1 219名小学生,其中男生677名,女生542名。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测量时学生脱去外衣、鞋袜。参考国内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一般项目;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生个人饮食习惯、体育活动习惯、生活习惯等。
1.3 质量控制 身高、体重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杠杆式体重秤和身高计进行测量,测量前均先进行校正,身高精确到0.1 cm,体重精确到0.1 kg。同时抽取5%的小学生复查检查项目,其一致率要求达到95%以上。调查表家长部分由学校发放,家长填写后回收;学生部分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讲解,并进行调查,调查由专人负责。
1.4 诊断标准 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2]为诊断标准。
1.5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方法包括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超重和肥胖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超重检出率5.82%,其中男生6.06%,女生5.54%;肥胖检出率4.10%,男生为5.91%,女生为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P
2.2 肥胖影响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以肥胖作为应变量,家庭情况、家长情况、学生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0项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2 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共有10项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其中8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肥胖、进食快、食欲好、喜吃油炸食品、看电视时间过长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成为儿童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喜吃蔬菜、体育活动时间充足为保护因素。见表4。
3 讨论
3.1 阳春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 阳春市儿童的超重、肥胖率接近全国水平,但显著好于经济发达城市[1]。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活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深,人们受到膳食热量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生活方式由“动”趋“静”等不利因素影响,儿童肥胖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2 肥胖的影响因素 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受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及生活行为因素共同影响。虽然遗传因素对儿童肥胖的形成影响很大,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社会环境、生活行为等因素影响,前后两者影响所占的比例大约分别为33%和67%[3]。
3.2.1 遗传因素 国内研究发现,肥胖具有家庭聚集性,父、母亲肥胖,尤其是父母亲均肥胖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4]。本次研究也显示,父母肥胖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与父母与子女有相同的遗传基因特性、相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生活习惯方式有关[5]。
3.2.2 饮食行为 研究显示,进食快、食欲好、喜吃油炸食品等的儿童肥胖风险高,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4]。可能是儿童食欲好,进食量过大,摄入营养过多,造成能量储存增加而导致肥胖;油炸食品是高脂肪、高能量食品,长期进食会导致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而进食快,使饱腹感不能及时发生反馈,也能导致进食过多。喜吃蔬菜则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蔬菜的能量和脂肪含量少,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高能量的主食和肉类摄入有关。
3.2.3 生活习惯 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对儿童肥胖有保护作用。体育活动能增加能量消耗,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增强儿童体质,减少儿童肥胖发生;看电视时间过长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一方面是看电视长期静坐,降低能量消耗,还占用了儿童体育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儿童容易受到电视食品广告误导,而广告中80%的食品营养价值都很低,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甚至起误导作用[6],影响儿童饮食行为,从而增加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
儿童肥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童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及生活习惯多受父母影响。国外研究表明,父母的提示可以增加儿童吃所提示食物的可能性,如果父母不提示,儿童吃的可能性只有42%,提示后儿童听从的可能性为71%;在儿童拒绝吃时,88%的父母给予提示,儿童在听到提示后,听从的可能性为70%[6]。因此应采取以家庭为基础,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饮食知识、正确的育儿知识,让他们认识儿童肥胖的危险性及预防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及时纠正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应积极开展儿童的健康教育,培养儿童正确的健康观念,保证体育运动的质和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健康,从而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孙军玲,陈天娇.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3-108.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3] STUNKARC AJ. Current views on obesity.Am J Med, 1996,100(2):161-163.
[4] 沈丽琴,陈希宁,李昌吉,等.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8-759.
[5] EMILY O, GILLMAN MW. Fetal origins of obesity. Obes Res, 2003,11(4):496-50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虹口区有代表性的2所小学中一、二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抽120名,共243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123名,女生120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问卷经过专家审阅和预试验。由调查员和学校组织,统一填写《学生饮食行为现况调查问卷》。同时,收集被调查学生近期的身高、体重测量数据。
1.3 数据录入和分析
用Epidata 3.2进行数据双录入。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肥胖分类标准(WGOC),男生超重检出率为10.5%,肥胖检出率为8.4%,女生超重检出率为7.1%,肥胖检出率为7.8%(表1)。
2.2 快餐食用情况
2.2.1 西式快餐 过去1个月内,未吃过西式快餐的有57人,占23.5%;吃过1次的有59人,占24.3%;吃过2~5次的有104人,占42.8%;吃过6~10次的有22人,占9.1%;吃过20次的有1人,占0.4%。
吃西式快餐的原因中,共有186个有效观测值,各种原因一共被选择了421次,其中选择“好吃”的有119次,占选择总次数的28.3%,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选择人数的64.0%;选择“有玩具、礼物或赠品”的有88次,占总选择次数的20.9%,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选择人数的47.3%(表2)。
认为西式快餐食物搭配合理的占43.1%,认为不合理的占5.4%。认为西式快餐营养价值高的有52人,占22.3%,认为营养价值一般的占38.2%,认为营养价值低的占16.3%。
2.2.2 中式快餐 过去1周内,未吃过中式快餐的有110人,占45.3%;吃过1次的有54人,占22.2%;吃过2~5次的有63人,占25.9%;吃过6~10次的有16人,占6.6%。
吃中式快餐的原因中,共有133个有效观测值,各种原因一共被选择了274次,其中选择“好吃”的有64次,占选择总次数的23.4%,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选择人数的48.1%;选择“环境好”和“干净卫生”的各有35次,各占总选择次数的12.8%,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总选择人数的26.3%(表3)。认为中式快餐食物搭配合理的占38.3%,认为营养价值高的占31.3%。
2.3 吃零食情况
最喜欢吃的零食主要有饮料、冷饮、奶及奶制品、薯类、新鲜水果、蔬菜等(表4)。
零食由母亲购买的比例最多,选择次数占总选择次数的36.1%,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69.6%,其次是父亲(59.2%)、祖父母和外祖父母(25.8%),选择自己购买人数占总人数的19.2%。“在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购买零食的被选择了180次,选择次数占总选择次数的52.3%,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75.0%,其次是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或超市购买,零食由家里准备的被选择了42次。常吃零食的原因主要有“好吃”、“有玩具、礼物或赠品”、“干净卫生”、“包装好看”和“健康/有营养”等(表5)。
2.4 喝饮料情况
被调查学生中,每天喝250 mL的瓶装水或桶装水1~2瓶的占58.8%,平均每天喝1~2杯250 mL的其他饮料的占72.8%。最爱喝的饮料为茶饮料,其次是碳酸饮料和果蔬饮料(表6)。
饮料大部分由母亲购买,共被选择了155次,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64.0%,其次为父亲(59.5%)、祖父母或外祖父母(23.1%)购买,选择自己购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8%。
“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购买饮料的居多,占69.4%,其次为“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或超市”,占30.2%,由家里准备的占13.6%。
常喝饮料的原因共有242个有效观测值,各种原因被选择了557次,其中“好喝”是最主要的原因,被选择了185次,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76.4%,其次为“健康/有营养”,占26.0%,再次是因为“有玩具、礼物或赠品”,占23.6%。
2.5 对食物的好恶情况
163名学生有特别喜欢吃的食物,占67.1%,选择的食物大部分是薯片、可乐、冰淇淋、奶茶。
喜欢吃上述食物的原因选择最多的是“口味好”,被选择了131次,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80.4%,其次为“闻起来香”(43.6%),“健康/有营养”(27.6%)。
107人表示有特别不喜欢吃的食物,占44.0%,不喜欢的食物依次为苦瓜、牛奶和蔬菜。
不喜欢吃的最主要原因为“口味不好”,选择人数占总人数的77.6%,其次依次为“闻起来不香”(36.4%),“不健康/没有营养”(19.6%)。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选择只吃一点的有49人,占45.8%,一点儿都不吃的占35.5%。
2.6 父母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影响
吃饭时父母从不批评孩子的占37.3%,偶尔批评的占21.2%,有时批评的占24.9%,经常批评的占7.1%,总是批评的占9.5%。因父母批评或训斥,孩子选择吃一些的比较多,占33.3%,根本吃不下的占21.6%,勉强吃点的占19.6%,吃得与平常一样多的占11.8%,吃得比平常多的占13.7%。
3 讨论
调查显示,虹口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严重高于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女生各年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饮食行为方面最突出的是吃零食、偏食和挑食问题。
大部分学生喜欢吃快餐,普遍认为快餐好吃,并认为快餐食物搭配合理,营养价值高。
吃零食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们最喜欢吃的零食有饮料、冷饮、奶及奶制品及薯片。在喜欢喝的饮料中,以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饮料居多,72.8%的学生平均每天喝1~2杯250 mL的纯净水以外的其他饮料,提示学生喝的饮料是含糖量偏高的食物,需进一步加强营养教育,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吃零食是对中小学生能量和营养素的一种补充,而正餐的营养膳食才是学生能量和营养素摄取的主要渠道,所以吃零食要注意适量、适时、适当三原则。
调查显示,学生们喜欢吃的基本都是高糖高脂的食物,而不喜欢吃的恰恰是营养素含量极高的食物。因此,偏食与挑食的行为会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全面营养素摄取。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家长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主要有口头的提示和教育、食物购买和分配、家长自己的饮食行为和非营养目的食物的使用等4个方面。本次调查显示,儿童喜欢的零食和饮料由母亲购买的最多,其次是父亲、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购买。而就餐时,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也直接影响孩子的饮食行为。因此,在培养儿童少年健康饮食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今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等形式引导学生合理营养。
4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