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奇妙的想象300字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时就对写作充满神奇与向往,虽然最终未能成为作家,然怀揣着对写作的梦想驰骋杏坛。胸中总是荡漾着作文教学的缕缕情丝,始终执著于作文教学的实践,不时闪现着一些对作文话题的思考。
一、写作,语文素养的核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 写作基于阅读又促进阅读。
一方面,写作需要阅读的积淀,语言的积累也需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些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的运用,学习表达的技巧。
另一方面,写作对阅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以写作为目的,为写作而展开的阅读更是如此。“为阅读而阅读”与“为写作而阅读”。其意义、作用是千差万别的。仅以阅读者的眼光去审视,往往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之感。而以写作的眼光去阅读。犹如庖丁解牛,能够透视阅读的一切秘密和本质,从而迅速地获得读写“双馨”。
2 写作基于阅读又高于阅读。
人们通常把阅读看作是吸收,写作看作是倾吐。阅读吸收侧重于分析理解,写作倾吐侧重于组织表达。阅读能力强的,写作能力不一定都好,而写作能力强的。阅读水平必高。
写作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敏捷地捕捉、把握阅读材料信息,整合加工阅读材料信息。感悟提升阅读材料信息,内化使用阅读材料信息。写作较阅读更能清晰思路。更能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更能培养眼观全局的语文整体把握能力和从细微人手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是高于阅读的。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说一个人语文水平高,往往是说他文笔优美,文采飞扬,也就是说他的写作水平高。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恐怕是没有人会认为他的语文水平是高的。几乎没人说一个人语文水平高,是说他很能阅读,善于阅读,读了许多书的。
从读与写的关系看,阅读是看别人说话,而写作则是自己在说话,说自己的话。写作是阅读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目标。写能融合听、说、读,而读则往往难以融合听、说、写。读与写之间不存在“眼高手低”之说。手低的,不会写,他的眼他的读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只有“会高”,才会“能读眼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甚至包括了阅读又高于阅读。
3 写作基于认识又基于语言。
写作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光有文字能力而缺乏认识水平,肯定写不出好文章。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了解生活,指导他们通过关注和观察分析社会、自然、生活,得到切身的感受,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感情操。增强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不再是单纯地看重在规定时间内,写符合规定文体的文章;不再是将作文课看成是教给学生按一定的写作章法、了解写作过程的教师行为。现代教育改革人本化的趋势昭示我们:教育要以人为本。写作教学更应表达真我;要更加关注人文素养的生成,将“人”与“文”统一起来,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又以作文促做人,人文共进,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之中。融入到做人的知、情、意、行之中。
同时,作文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她基于语言,一刻也离不开语言。有什么语言就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文章,认识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缺乏了语言,美好的思想永远掩于心中,无法展现。
美好的情感,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美妙的憧憬许多人都有切身感受。都可以是作文材料,但能写出文章的人却不多,写出好文章的则更少;走出家门,投入自然,美丽的山水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是作文材料,但有许多人没能写出文章来。同样去游黄山。作家能够妙笔生花。顷刻千言,动人心魄,而我们往往只能是心动一下,口头赞叹几句。
写作需要用眼观、用心品。在日常平凡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辨别美、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同时要十分关注语言基本功的夯实与提升,让认识水平与表达能力比翼齐飞。
4 写作基于模仿更富于创造。
模仿是人类乃至一切动物学习不可或缺的阶段。写作当然需要模仿,应当允许模仿,正确对待模仿,潜心研究模仿。要注意从多仿到少仿,从形仿到神仿。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放开身心和手脚。由“摹仿文”及早过渡到“放胆文”。引导学生人乎其内出乎其外,逐步做到由仿而创,要敢想敢写,写出自己的个性。要放飞思维。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描述。创造性地表现世界、描写世界,创造性地表现社会、描写社会。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描写自己。有创意是写作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而流畅地表达,定会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写作,是一个人心灵的展现和人格的体现,更是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过程。
二、创生,作文教学的活道
如何指导习作?“创生”是源泉。什么是创生作文?我们认为。创即创造、创意;生即动态生成。创生即富有创造、创意地动态生成。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文兴趣、作文情境、作文素材等的生成:一是学生习作动态的、现场的、现实的生成。
1 创生,重在体现课标理念。
课标中关于习作的教学理念若作简单概括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易于动笔,要让学生从内容人手,有东西写,能上得手来。乐于表达,要让学生喜欢写。有兴致,欲望强。真情实感,要情动于衷,情动而辞发。
第二句:“减少束缚,自主拟题,有创意表达。”减少束缚,就是要少限制,多鼓励,多赞赏,打开学生思路,放开手脚。放飞心灵。有创意表达,就是要激励学生张扬,展示个性,包括文体,结构、表达形式、个性化的语言。
第三句:“在实践中练写,自改互改中提高。”作文是笔头上的功夫。要在课堂上多练笔,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写作中学写作。包括成人,我们写作中的许多知识、技巧、门道都是在“前车之鉴”的启示中获得的,都是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在品
评他人文章的过程中感悟的。
富有刨造、创意动态生成的创生作文为落实课标理念找到了理想之路。
2 创生,重在创设动人情境。
创生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奠基性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创设一个撩人的情境。这个情境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融写作的兴趣、要点、内容于一体的。她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一是简单性。场面简沽,准备简单,用具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打理,经济实惠。而非繁难复杂,兴师动众,花费颇巨的。
二是全员性。面向全体,全员参与,最好是全员都能操作摆弄亲身实践的。或动脑、或动手、或动口、或脑手口并用。最忌那种少数体验,多数旁观的情境创生。
三是可感性。情境必须给人或以新异、或以刺激、或以情趣、或以启示、或以沉思、或以震撼。让人在情境中有所触动,有所快乐,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四是可写性。一切为写作服务。情境必须具有动人点、蕴含写作要点,生成写作抓手,丰富写作内容,激活写作生机,孕育写作生命。
如《逗笑“木头人”》,情境创设,简单易行,无需作太多的准备;在学生代表表演基础上让同桌“逗笑”,做到人人参与;逗笑招数千奇百怪,现场“丑态百出”忍俊不禁,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你用什么招,我有何反映”这一抓手为写作点,引导学生将有趣的“动态画面变为恰当文字”。因为有了抓手,找准了写点,学生写作得心应手,描绘得栩栩如生。
3 创生,重在获得深刻体验。
体验,尤其是人木三分的体验,独特的细节体验,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体验,必须有一个独具一格的“体验场”。这个场应当是相对完整的,相对集中的,具有磁场般的引力。
如“撕纸体验”,教师设置了两个相对完整的体验场。一个是课伊始,教师并不言语,神秘而认真地将一张白纸不断地撕裂,好久才说:“看到我在撕纸,你心里想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轻轻摆手:“现在你们都不说,把刚才想的写下来,写得越长越好。”因为有了体验场,短短的几分钟,学生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维妙维肖。
另一个是,教师同样默不作声,而是让学生一板一眼地跟着老师撕纸,揉乱,然后要求学生拼纸复原,学生大多无法将纸拼回去。这时。教师说:“刚才在撕纸、揉乱、复原的过程中你想些什么。如果让你再来一回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再次摆手,让学生把它写下来。
这就是引人人胜的体验场。经历了这一体验,在描述了体验过程后,学生顿悟,惊呼:“若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在白纸上用铅笔轻轻画上一棵小树、一只蜻蜒、写上一个大大的“妙”字……这样复原起来就容易多了――看来,不明目的,盲目跟进的人。是很糊涂的人。”
4 创生,重在训练真实表达。
作文最忌专说别人的话,忌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因为这些话完全是一种鹦鹉学舌,没有具体产生语言的土壤,没有具体的情境植根,是没有生命的话。说这些话的人遇到具体情境,遇到变化的具体的描述对象,就会“无辞”,甚至哑口无言。
创生作文提倡在情境中作文,写现场、现实的可观可感的“眼前”事物,提倡真实表达,提倡“画人”而不是“画鬼”。众所周知,画鬼容易画人难,尤其是画眼前的真人更难。因为那需要作画的真本事、硬功夫。小学生的创生作文就重在训练这种“素描”的真本事、硬功夫。
在情境中仅看到了、体验了,光有了心动,光有了“愤悱”境界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将看到的、体验到的、心动的、欲言的变为文字,变为贴切达意的、形象生动的、活灵活现的文字。
只有这种文字,才是有根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才是能够生长的文字,才是能够经风雨以不变应万变的文字。这种文字才有血有肉,有个性,才是独特的有灵性的文字。
5 创生,重在实行现场练写。
创生提倡写现场、现实的事物。即使是写想象,也要基于现场,源于现场,由现场生发。
创生作文的课堂,教师要尽量少地进行关于写作知识的抽象说教,尽量在写作前少讲关于习作的审题、选材、布局、生动、具体、详略等技法。要改变那种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反为听众看客,一堂课下来很少动笔,甚至未写一字一句的局面。
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堂作文课。学生现场练写的总时间至少约有一半。情境创设,教师讲解指导最多占时间,习作评改占1/4。
学生练写时教师应重视发挥巡视作用。在巡视过程中个别指导,捕捉特殊案例和普遍情况,发现学生习作的典型,选择具有讲评意义的习作,为讲评奠基。
6 创生,重在当堂评中提升。
作文练写要避免课后放羊式的放任自流;作文评改不是教师独自在“明亮灯光下的辛勤劳动”。如果教师花一两周才辛辛苦苦批完习作,时过境迁,学生作文热情早已冷却,作文的记忆早已烟消云散,作文评改的反馈、调节、矫正提高功能就必然大打折扣。创生作文提倡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当堂评改,评中悟写。
写作的基本门路,如开门见山,前后照应,篇末点题。贴切用语,修辞运用等,如若写作前将之当做知识讲解、方法灌输。生硬授予。学生一般难以真正人心,效果必然甚微。只有学生在亲身的习作实践中,在或自然或偶然。或笨拙或精彩的实际运用中,教师给予点明、给予完善、给予提升、给予赞赏,他们才容易感受、体会、感悟。才容易习得。因为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写就的文章本身就提供了怎样写的“清晰的式样形象”,又由于这种式样来自自身或同伴,而且刚刚经历了写的体验,他们会感到特别亲切,易悟易学。
当堂讲评,一方面,利于学生相互启发思路,相互学习怎样在情境中选择角度,相互学习怎样用贴切的语言描述表达“正在进行时的”所见所言、所思所感。另一方面。利于学生对比感悟:在“同样经历,同样身临其境”的状态下,我“不能言”、我“言而无文”,而人家又是怎样“能言”、怎样“文采飞扬”的。从而修改、调整、提升自己的习作。提升、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心文”,作文教学的航标
所谓“心文”,就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文”。
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题材、什么体裁、什么形式的作文,也不管作文的理念多么先进,多么开放,不管作文教学多么“放胆”,多么的自由,教师对所指导的习作均要做到胸有成竹。心有成文。
针对某一习作题目、某一习作要求、某一习作材料、某一习作范围,如果教师自己不知要写什么,不知如何写。眼中不见文章影子,心中没有文章的轮廓,必然无法培养出能写善写之生。
作为语文教师,最好能写下水文。不亲自到河中蹬一,就不知水的深浅。就不知水中坎坷,就不会有涉水的体验。作文指导就隔着一层皮,就容易说“行外话”。退一步说,如果做不到一字一句成文。至少也要在脑中浮现几种习作的清晰文象。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引导胸有目标,行有线路,导有规矩,心
向矢的。
一位教师指导六年级下册漫画《假文盲》习作时,花费许多气力致力这么几步:一是用多媒体手段浓墨重彩地渲染天气如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二是从哪里看出漫画中人物十分寒冷,想象寒冷的种种表现;三是大量展示2008年春运特大雪灾场面和抗灾感人事迹;四是讨论从哪里看出他们是假文盲。上述几个环节占去了近30分钟时间。
试问,《假文盲》这篇习作要写什么、怎么写,写就的文章应是什么样子,执教者心中有数了吗?天冷、人冻、雪灾、为什么是“假文盲”等内容是画面的主旨吗?对写好习作有何意义?这样引导目的何在?欲将学生引向何处?
就他们到底是真文盲还是假文盲,为什么是“假文盲”的问题。师生费了许多口舌。教师极力引导:从戴着眼镜可看出是知识分子是假文盲;从穿着看,好像很有钱,是假文盲;从穿着军大衣看出是假文盲;从外衣四个口袋看出是假文盲……细想一下,戴眼镜的就一定有文化吗?穿着一定与文化成正比吗?军大衣就是文化的象征吗?口袋也能是文化的符号?
其实,是真是假是用不着讨论的。题目“假文盲”就明确无误地告诉了你“假”这一信息。
那么,这篇文章应如何指导?漫画赫然凸显四汉子“安然”挤占“母子上车处”通道,一对母婴被挤靠边站,画题为“假文盲”。点明为“一九八四年一月华君武”画。这就是画面的内容。无论你写成什么样的文章,简介画面,简要说明画面内容,让没有看到漫画的人也知道这幅漫画画了什么,这是最基本的,必须写清楚的。这是其一。
其二,是由画面想到的。学生有的可能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如公交车上不让座,不顾提示践踏花草,放肆吸烟,高声喧哗;也可能想到与画面截然相反的美好情景;可能想到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及其当时的心态;可能想到现象的成因,治理的方法策略……这恐怕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不同的只是事例、角度、侧重点、感受、写法和语言而已。
教师如果不把握上述两个要点。就难以做到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如果不明确要写上述两个要点。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来。如果离开了这两点基本内容去任意生发,只能是本末倒置;如果在诸如文盲是真是假处“无中生有”,只能是大失偏颇,必然偏离习作的航标灯。
四、多元,作文教学的追求
这里的多元。主要指开阔的思路。制约写好作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角度思路。二是细腻具体。两者相比,思路是奠基性的,全局性的,决定性的。有了基本的语言表达之后,成败得失全赖思路。
开阔思路,首先要从阅读中汲取思想方法。面对《眼睛》这样的命题。我们会想到什么习作材料?不少人往往想到的是“穆老师会说话的眼睛”“关键时刻老师期盼的眼睛”“患病时父母那焦虑怜爱的眼睛”等,思维定势、思路狭隘、思维僵化。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眼睛”这一单元,首篇写了“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接着用诗歌写了抗“非典”战役中医务工作者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再写了琳达一家三代捐献角膜那“永生的眼睛”,最后展示了食肉动物、水生动物、夜行动物、飞行动物等各种各样奇妙的眼睛。读后令人掩卷长思。思路何其开阔!
选择什么材料写“礼物”?生日礼物,学习奖赏。友谊礼物,分别相赠等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同样是北师大版教材“礼物”这一单元,《献你一束花》写的是把鲜花送给失败者;诗歌《微笑》写的是“没有人富,富到对它不需要;也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礼物》写的是女儿为不让穷困的父亲送她心爱自行车而故意隐瞒成绩而让父亲无限感慨的动人一幕;《奇怪的圣诞包裹》则写了一位海外赤子对山河故土的百般眷恋;《千里送鹅毛》的传说传颂的是“礼轻情意重”的千古美谈。不同的体裁,意外的内容,多元的思维,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细细体悟,深深内化的着力点。
一方面,要竭力做到读中悟写,读中孕写;另一方面,又要反过来注意以写促进读。以写巩固读,以写升华读。接着,重要的是在写中引导思路的开阔、多元。打开思路方法甚多。这里着重谈谈“穷尽开发”。穷尽开发,就是立体发散,穷尽事物的方方面面。各种可能。
以《苹果》为例,除了传统的“雨中帮忙捡苹果”“八个战士传吃一苹果”“探望病人送苹果”之类,还可这样穷尽:
从苹果的功用看。最常见的是水果食用。是否还可写药用?食用有无最佳搭配?有无禁忌?最佳食用也好,禁忌误食也罢,有何效果,能否用童话形式写苹果在“肚中大战”?最常见的是生食,是否还有熟食?
从苹果的生长看。种植、发芽、嫁接、管护、防虫、治病、采摘、收获,该有多少可能发生的故事!
从地域种类看。寒温冷热,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地域,甚至超越地球,有着太多的变数;从人的角度看,或司空见惯,或首次所见,或异地观感,有着太多的发现与感悟。
从实验探究看。如何分切,液中沉浮,保鲜保质,该有多少探索的空间!
从果艺装饰看。如何点缀,如何雕饰,怎样搭配,可有太多的发挥!
从体裁看。诗歌的、童话的、随笔的可各尽所能,一个童话《苹果奇遇记》,不知能蕴含多少离奇情节,让你想象异彩纷呈,足以写成一本厚厚的巨作!
新概念作文竞赛,不是就展示一个被咬一口的红彤彤苹果让参赛者去放飞思维,任意驰骋吗?
苹果,她生长、活跃在我们所及和不可及的时间空间,与人与事,与这个千丝万缕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牵扯,太多的关联。切不可一叶障目,一个角度,一种思维,一个模式。
记叙类文章这样,议论类文章也如此。
像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中辩论题――《开卷有益》,如果只是一味阐述“多读书就一定有好处”,那就未免太单一、太绝对化了。试想,就书而言,有好书坏书,深奥之作与浅显之册;就人而言,有高水平之人与低水平之人;就读而言。有专心致志与马马虎虎之别,还有读书时间的选择问题。这样一穷尽,就会有许多的排列组合,产生多维的关系、多向的可能:
驾车线路:A:昆明―新平―戛洒―漠沙―南薅―元江―昆明
B:昆明―元江―南薅―漠沙―戛洒―新平―昆明
往返公里数及路况:昆明至玉溪、元江全程高速,里程约210公里,用时两小时四十分钟;元江至漠沙为水泥路面,路窄,里程约50公里,用时一小时;漠沙至戛酒柏油路面,山路弯多,里程约70公里,用时约一个半小时;戛洒至新平县城柏油路面,弯大坡陡,里程约75公里,用时约两个小时;新平县城至玉元高速柏油路面,里程约35公里,用时约四十分钟。
旅行时间:4天
日程安排:第一天:从昆明直接前往戛洒镇,游览附近的民俗生态村如大槟榔园等。
第二天:由戛洒前往哀牢山,游览茶马古道、陇西氏族庄园、石门峡。
第三天:由戛洒前往元江,途中游览漠沙镇大沐浴村、南薅村(当然也可以选择住在村镇)。第四天:游览元江第一高桥景区、附近的民俗生态村入者噶、那红等。
带上爱车到红河谷过一个火热的冬天
施 展
戛洒江 畔过冬天堂
昆玉高速――玉元高速――大开门――新平――嘎洒
终于驶上昆玉高速,告别的不止是拥堵,还有那被尾气熏得发硬的钢筋水泥,享受着转速超过3000转的,让发动机在城市中反复起步停车而积下的碳随着高转速灰飞烟灭,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绿色田园村庄,心情开始沿着高速路的线条而放飞到更远的地方。100、110、120,路上的最高限速不断变化着。一路驰骋经过各种地形,告别车窗外时隐时现的滇池闯过刺桐关便抵达玉溪坝子,此时,爱车放佛已经完全挣脱了城市里三步一停的束缚,适应了在80mile以上的运行,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不经意间便已成为过往,新平的出口也就在眼前了,收费站名为大开门,我们知道这是红河谷敞开大门在迎接八方来客。
早就听说新平县的戛洒镇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这里背靠哀牢群峰的红河谷自古就是花腰傣的家园,一路走来,不时会遇到头戴斗笠、背着小竹箩的一群群小卜少。笑语妍妍轻快地走在路旁。关于花腰傣的渊源,说法很多,这个美丽的民族来自何方,本又要去何处,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有人说他们是古滇国的遗贵,也有人说他们源于古代的百越,还有人说他们是编织爱情的民族……从她们身上华贵的银饰和优雅的仪态,我们都宁愿相信花腰傣应该是古时皇族的后裔。三三两两的花腰傣从路边走向戛洒镇,我们的车也轻轻地尾随着她们,进入到这个古驿重镇。下了车,我们发现身上笨拙的外套可以卸下了,这里没有冬天刺骨的寒风,只有暖暖的太阳和轻轻拂面的江风,镇子四周的山满眼青绿,这里就是过冬的天堂。
戛洒是傣语,意思就是沙滩上的街子,我们也不难想象古时的戛洒集镇是如何的繁忙,这个出缅甸,上昆明的交通枢纽和重要渡口每天都活跃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如今,这里每逢“一”、“六”都有街天,我们正好遇上了这热闹的日子。身着花腰服饰的傣家人在吆喝经营着自己琳琅满目的货品――一枝枝甜如蜜的甘蔗横在推车里,五色的瓜果斑斓夺目,小秧箩、鸡棕帽,一个个放得整整齐齐像是列队的士兵i肥大的旱鸭子14元一公斤,一只就有三四公斤,几块钱的零头傣家人豪爽地免了,看来在戛洒的第一顿大餐有肥鸭可吃了。旁边一处挤满了人,不知是什么好东西正在热销,钻进人群,一个个土陶制品立在眼前,朴实得让人丢下了所有防备就想抬几个回家。戛洒的土陶是出了名的,这些罐子的主人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来自土锅寨――一个世代制作土陶的古朴寨子,他们所做的土陶清一色的全手工制作,靠个人经验来捏塑粘土,再用木片敲打出各种外观,晒干后再烧制,然后从灰堆中捡出一件件精品,装进谷箩挑到戛洒街子上来出售,每一次都能售罄,就在和我谈话的这几分钟,又有几件被慧眼人挑走,我得赶快下手,否则就没有我们的份了……提着鸭子,抱着土陶罐,手指上还挂着各种袋子装着的小东小西,艰难地走出热闹的街子奔向爱车,自驾出游的好处不知不觉就体现出来了,现在可以带许多平时装不走的好玩意儿。而外边也总似乎有数不尽的东西可以带回家。
冬季的老鸭汤最是滋补,再加上当地著名的糯米饭、干黄鳝、腌鸭蛋以及众多野菜,一行人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饱的晚餐了,好在红河边就是消食的好去处,江两岸郁郁葱葱,山上是青青的树林,岸边是茵茵的甘蔗林,将冬季的傣乡装点得如春天般生机盎然,江水悠悠南去,晚风柔柔拂面,丝毫寻觅不到一丁点冬季的影踪。
在戛洒不能不去大槟榔园,这是个典型的傣家寨子,人们安恬静谧地生活在一种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状态里,寨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树都是他们呵护的对象,原始的万物有灵信仰在这里依旧是指挥一切行动的准则,我们对这种原始而纯净的环保主义产生了无尽的崇敬和珍惜。寨子里绿竹苍翠,溪水潺潺,竹筒引着溪水推动水磨水碾,创作着傣家人特色的风味食品。寨子里天天都有花腰傣歌舞在新建的舞台广场上演,游人坐在一排排石凳上打着拍子欢声地合唱着。密林中传来的歌声悠悠,像是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伴着歌声走过小桥,流水声与之相和,顺流水的曲线一路向前就是戛洒江边,脱去鞋子踩在软软的沙滩上,模仿一群群嬉戏的鸭鹅走起八字步,让细沙和鹅卵石给自己做个足底按摩,让江风拂过素面,享受这有灵的万物给渺小的人带来的快乐。
江两岸的木棉在等待春天的艳丽绽放,滔滔南去的江水在等待勇敢的人去漂流,我们暂时没有勇气和时间去漂流一程,因为我们被留在了一条花街里面。这条花街是戛洒镇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全长3000米,宽21米。从进镇的那个喷泉广场开始,几乎贯穿了整个戛洒镇,一条景观河流轻轻流淌在花街中间,这可是从哀牢山深处引下的山泉水,路两旁随处可见铜像雕塑,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肩挑重担,有的窃窃私语……花街两旁林立着仿古商铺和豪华别墅,听当地人说已有不少花街别墅被外地商人买下,看来。不同地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戛洒这方世外桃源来休闲度假。
哀牢云深 花腰情浓
嘎洒――漠沙――大沐浴――南薅――元江
雾灯,一个城市驾车人既熟知却又很少派上用场的汽车功能,在从戛洒到漠沙的一路上,终于得以一显身手了。离开温暖开胃的戛洒后,驶进古木参天的哀牢山中,云雾涌起,犹如仙境。这应该预示着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苍茫的哀牢山下雾海茫茫,把他巍峨的身姿深深藏起,然而又在某一个转弯处,太阳破雾而出,云雾蒸腾,翻江倒海地涌向上空……车子小心地在蜿蜒的山路迂回,明弯、暗弯、回头弯,走惯了笔直通达的城市道路,在这哀牢山路上也是另一番体验,档位必须不停地换,方向盘也少有固定不变的时候,驾驶的乐趣油然而生。上山下山,滚滚红河始终在一旁相伴,红河谷中那如星星般嵌入的一个个村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不时有层层梯田从半山铺向河谷,点点水田在阳光映射下与悠悠流淌的红河相得益彰。
漠沙镇的大沐浴村就在红河畔等着我们,把车停在江边,打些江水来给爱车清洗一下身上的风尘。小村子安静温馨,到处都有高 高的槟榔树,其果实是花腰傣永远的口香糖,喜爱酸甜食品的傣家人用槟榔来护牙健齿,尤其是爱美的小卜少,随时都把槟榔放在花秧箩里,无论是田间小憩,还是在挑花绣朵,都能看她们在嚼槟榔。我们也嚼着槟榔围在新建的广场边观看着精彩的花腰傣歌舞表演,一排高大的槟榔树前,是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优美的歌声、色彩斑斓的服饰吸引着各方的游人汇聚到广场中心。
在漠沙,我们再次对花腰傣高雅华贵的服饰有了新的认识,新平的花腰傣由傣雅、傣洒、傣卡三个支系组成,每个支系都有不同的服饰特色,戛洒的傣洒与漠沙的傣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戴在头上的小斗笠,戛酒的像伞一样,如同未打开的鸡(土从),而漠沙的如花儿一般,像已经打开了的鸡(土从)。所有的花腰傣服饰都是精美的手工艺品,从织布、染色、刺绣等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虽是隆冬,漠沙的花腰傣却也有穿夏装的,紧身的短衫配上如虹的彩带,更显示女性青春的诱惑;还有穿盛装的,头束花纹图案的彩帕,无领的对襟衣上,系满了银泡花饰,连围脖、袖口,都缀有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显得富丽堂皇。同行的女同胞已经经不住诱惑要买一些花腰傣服饰回去显耀了,幸运的是,傣家女子人人都是纺织刺绣的行家,就在大沐浴村里便有十来户人家专门制作服饰纪念品的,既是手工制作,又有许多银饰。当然价格不菲。整套的是不必了,就选购些百十元钱的小帽子、腰带和小挎包回去,偶尔穿戴一回,也就尽显异样情调了。除了这些五颜六色的服饰精品,还有无数的竹编工艺品让我们爱不释手,这些用极细极细的竹篾编制的物事尽显花腰傣巧夺天工的手艺。尤其是小秧箩,编条又细又密,有的还镶进了明晃晃的镜子、锡箔纸,缀上了银泡和彩穗。由于想到车里已经装满了许多戛洒街子上买的土陶。就尽量捡小一些的买,如小秧箩、黄鳝笼和小斗笠,斗笠立时就可以戴上遮挡太阳,小箩笼就回去装些零碎的物件挂在客厅当装饰了!
抱起一大捧五色的工艺品来到爱车旁,笑着安慰它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重,满载后又将启程,继续在哀牢山的怀抱中蜿蜒前行。经江水洗礼后,爱车似乎更带劲了,不一会就来到了另一个古意盎然的小村子――南薅。“南薅”是傣语,翻译过来就是“清静洁白的水”,据说这个花腰傣寨子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南薅。成为杰出音乐家聂耳的起始之地――它是聂耳的母亲彭寂宽的故乡。
进入掩隐在古树幽林里的南薅,鳞次栉比的土掌房,整洁古朴的村道,悠然转动的水车和一张张朴实友善的笑脸,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就爱上了这里。南薅是漠沙镇的农家乐做得最红火的村子,也是新平县农家乐旅游的定点村子,好客的花腰傣人都会邀你到家里做客。并把陈年的甘蔗渣酒、阉面瓜鱼等地道美食拿出来招待客人,美丽的小卜少手捧美酒站到你身旁,热情的氛围,古朴的民风,秀丽的景色,灵魂似乎也被净化了。只想把车子卖了以后,天天在这里享受“糯米饭、腌鸭蛋、干黄鳝,二两小酒天天干”的神仙日子。
一番风卷残云后,我们漫步南薅,古林、山花、江水、沙滩,低头走在大榕树下,脚下松软的泥土洒满落叶,阳光从绿荫间隙中透下,形成一丝丝“一米阳光”,远处山岭沟壑里层层叠叠的梯田随山形的起伏而凸现优美的造型,彰显着傣家人的古老农耕历史和稻作文化。江边,一片片木棉花等待初春的绽放。江心,几条小木船悠悠荡荡……火热的红河谷在冬季带给了我们春天般的享受。沿着蜿蜒的村巷,来到寨子中间的聂耳母亲事迹陈列室,这里有彭寂宽及彭家的家史资料,有聂耳生平事迹资料,还有不少彭家和聂耳的珍贵图片。老房子在蹉跎岁月里留住了曾经的记忆,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有机会触摸一下历史的脉络。在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花腰傣古村寨,我们领略了由江水、古树、老屋和风情万种的花腰傣文化点缀出的绚丽景致,读到了聂耳的母亲彭继宽这个朴实的花腰傣女人。是她给这块古老的土地赋予了丰厚的文化渊源,红河滔声、南薅古林、土掌楼房、傣家山歌和舞曲,诠释了《义勇军进行曲》每个音符的起源,这一切都是那段不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原始元素。戛洒、漠沙、南薅一路走来,新平的哀牢秘境给我们人和车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哀牢山的翠绿和云海留在眼里。清洗的空气留在了胸中,香喷喷的美食留在了胃里,浓郁的花腰傣风情留在了心里……稍事休息,整装又出发,下一站: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元江!
冬日鲜果 世界高桥
元江――玉元高速――昆玉高速――昆明
从南薅慢慢驶向元江。一路上随时可见一个个卖水果的摊位,红艳艳的柑橘堆成了金字塔,黄澄澄的香蕉铺成了小山丘,都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那冬日的新鲜水果呢,肯定也是一流食品吧,至少能补充足够的维C!车子缓缓驶入213老国道,在元江城边就感受到了太阳城的真切含义,隆冬时节我们却无一例外地穿着单衣,没有丝毫寒意。进城的路两旁都是车辆服务站,有4s店,有洗车连锁店,爱车奔波了几百公里,该给它好好洗个澡,上下检查一番了。也趁这个时间到旁边的水果摊前摸一摸行情。买一些新鲜的柑橘先尝为快,甘甜清凉的果肉入口,将略显热意的天气化解了几分,能想到这是在冬季吗?
把橘子皮放到车内,它散发的香味就是一种天然的清香剂,沿途是数不尽的果树林,香蕉树宽大的叶子保护着一串串金黄的果实。缀满青枣的枣树枝桠伸向路边,大的足有一个苹果那么大,咬一口,酸中带甜,甜中带酸。走进果林,山水相绕,鲜果飘香。果树簇拥着的条条小道。仿佛一条条绿色的长廊,林中漫步,听着路旁流水潺潺,高大的芒果树将刺眼的阳光委婉地拒绝在外,留给我们绿意与荫凉。这就是芒果长廊,虽然这个时候芒果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走在郁郁葱葱的芒果长廊。依稀还能闻到芒果的香味,不敢想象应季时那芒果挂满枝头的壮观和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悠悠荡荡走出芒果长廊。香蕉林上一串串弯弯的果实像在对着我们微笑,走进地里,主人笑着说让我们随便吃。我们也笑着接受邀请,品尝这快乐的智慧水果,曾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最符合营养标准又能为人们脸上增添笑容的水果就是香蕉了,欧洲人因为香蕉能解除忧郁而称它为“快乐水果”。香蕉还被称为“智慧之果”,富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也说明了人们对香蕉的偏爱,说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因为吃了香蕉而获得智慧!我们会不会也得到什么意外的收获呢?当然,最实在的收获就是一串串金黄的香蕉了,这里买香蕉不论个,不论串,而是一枝一枝地买,每枝上少的有五六串,多的有十多串,看中哪一枝就用力砍去,然后费力地抬回后备箱,这应该叫批发还是零售呢,分不清,只知道心里是爽快得很!
继续向南,阳光依然灼人,车窗外的果树层出不穷,突然间,一个躲在水库后村子跃入了视野,碧玉般的甘蔗林、婆娑的竹林、青青的小草、炊烟飘渺的傣家土掌房,俨然一幅与世隔绝的美景。这便是元江的者噶民俗村,也许是怕现代文明的侵扰,者噶是不通车的,从水库大坝上慢慢靠近它,心灵随水波起伏而变得平静,小村子同样是安静的,幽深、曲折的巷道连着一间间土掌房,巷道在 阳光直射下,光影斑驳,层次分明。潺潺的山泉从村寨流过,几乎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小的水井,古朴迷人,流水顺着竹简口流出,清风拂过,咚咚的流水声,极为悦耳;村里还有一口古井,碑文讲述它是清朝的遗物,清澈的山泉四季不断,喝一口,凉意爽遍全身。
从者噶再往南几十公里就是著名的那诺哈尼梯田,如果我们还有时间,一定要去那红河哈尼文化走廊的上游地段,感受一下名噪四方的梯田魅力,这一次只有神游了。但世界第一高桥却不能神游。不到高桥,枉来元江。通往高桥景区的路一马平川,窗外的气温一如既往地高,幸好有满车的水果可以解渴化热,一小段盘山路后,一个硕大的龙头闯入视线,这便是景区的入口了。一路向上,首先到达的是大明寺,这个寺庙大有来头,当初永历帝逃到元江时曾在此留宿,大明寺即大明皇帝住过的寺庙,不知这位九五之尊的权贵,在翻山越岭后到达这里时。是否如我们一般有品尝鲜果的心情呢?“既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词历久弥新,而在50年代修筑的元江大桥现在已然退出历史舞台,在一览八桥观景台,我们能看到抗美援越时代修筑的当时“云南第一斜拉吊桥”,也能看到为修建213国道而建的元江桥。当然。最有气势的还得数2D03年建成的世界第一高桥,它如一条飞龙横跨在滇西南延绵的群山之上,连通昆明和西双版纳。从江面到桥面高达168米。从戛洒流淌过来的红河在桥下缓缓流过,带着哀牢山的深远和高桥的雄壮继续南下。在高桥旁的山巅。是1950年中国“解放云南、挺进边疆、巩固国防”,对最后一战的激战地,站在深深的战壕前,四望纵深的山谷,遥想历史的演进。一旁有彩弹野战对抗项目可以玩耍,在古战场边上来一次实战演练。忆苦思甜,感受一下现在甜蜜鲜果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珍惜吧!
带上满车五颜六色的水果和一个个乡村的美好记忆,驶上归途,车到江面之上的世界第一高桥,再感受一下什么是绝对高度。走出哀牢山,驶进玉元高速,沿着山间的快速通道回家,手里拿着红河谷阳光滋养的鲜果。希望家乡的太阳也如红河谷般火热!
乡村,曾经是落后的代名词,数不清有多少人从乡村走出,融入城市的生活,然而世事轮回,当城市的喧嚣慢慢侵蚀着人们疲惫的心灵时,乡村又成为人们忘却城市嘈杂的休闲圣地。乡村的美丽、单纯和自然,让我们感叹心灵的渺小。让我们心如止水、宁静致远。错落有致的村舍分布在田野中、红河旁、哀牢山中,一切都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安逸,那么的和谐。
在冬日绽放
李 仲
花街节是花腰傣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一年两次,第一次在农历正月十三,称“小花街”,“大花街”则在农历五月初六。两个花街节分别在每年的开春和入夏之前,形成两次场面热闹的婚恋,我们赶上的正是“小花街”。春风里,凤凰花、木棉花、三叶花等各种鲜艳的花朵在每个村寨次第开放,但是花街节上最漂亮的花朵,还是一个个穿着节日盛装的花腰傣少女。刺绣鲜艳,银饰精巧,环佩叮当。街上人山人海、花团锦簇,都是青年男女的身影。每一个姑娘,都要准备一个小秧箩,里面盛着一个煮熟的成鸭蛋、一条干黄鳝、一个糯米饭团。
似乎是约定好的,还是早就心有灵犀。太阳升起来后,镇上的大街小巷突然就热闹起来,举目望去到处都是一身盛装的姑娘。和健康爽朗的小伙子,他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有说有笑,朝着大槟榔园走去。那里是戛洒花街节青年男女最集中的地方,每逢花街节,当地都要在大槟榔园民俗村组织赛装节、选美节,热闹非凡。芒果树的绿荫里都是成群结队的年轻人,很多游客从全国各地驱车赶来参加这个狂欢的盛会,人们好奇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融入到浓郁的节日氛围里。
时值正午,姑娘小伙们。在槟榔园里对歌抒情。像捉迷藏一样躲的躲,追的追,只要循着歌声找去,总有一对对男女在眉目传情,在浓绿的树荫里具有半遮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起起落落的歌声,嘻嘻哈哈的笑声,在戛洒江边回响。有些喜欢歌舞的姑娘、小伙,大胆地簇拥在一起,走出槟榔园,在江边的沙滩上自由地唱起歌,跳起舞来,远远望过去,像春天里成双成对的蝴蝶,让我们这些外来游客为之目迷心驰。
在茂密的树林里,哪一个小伙子。最终能赢得姑娘的芳心,姑娘就会拿出秧箩里的食物和他分食,小伙子送姑娘手镯、手帕、荷包、耳环之类的配饰,就算定情了。秧箩,顾名思义,就是装秧苗的小竹箩,花腰傣姑娘的劳动工具,现在成了一种标志性的竹编艺品。秧箩饭里的咸鸭蛋、干黄鳝、糯米团这些简单的食物,早前。都是花腰傣先民去田间地头劳作时携带的简易午餐。今天却成为了爱情的见证物,印证了“劳动着才是美丽的”这句朴素的真谛。
如果白天在花街上没定情的男女,就继续在槟榔园里对歌,同时借用手电筒隔着一定的距离互相照射,彼此看清楚对方的面貌之后,如果心心相印,就会越走越近,最后走到一起成为恋人。手电筒是没有通电之前,乡村里最普遍的照明工具,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个,热恋中的花腰傣青年男女们赋予了它新的用处。躲在暗处的情侣们,早就约好了手电开关闪烁的次数,就像是每一个人专属的密码,不会被别人破晓。情由心生,情由歌传。所谓知音就在歌声里、手电筒光芒里悄悄出现,只要用心寻找都能发现自己中意和中意自己的人。
我们自然没有秧箩饭吃,好在嘎洒并不缺乏美食,到了花街节就一定要吃汤锅。戛洒汤锅的特色是用大锅煮,大碗盛,大块吃,按种类可分为牛肉汤锅、羊肉汤锅、狗肉汤锅等。各种汤锅汤色清冽,味道舒爽,才坐到桌子边,新鲜出锅的牛肉、羊肉琳琅满目。混同着筋骨、瘦肉、肥肉、杂碎等一齐下锅烹煮,木炭火势凶猛,熟得恰到好处就出锅,边吃边舀。大快朵颐之处。只听见声声叫好。
配合汤锅的蘸水很有讲究,里面有刚采摘的小米辣、薄荷叶、鱼腥草根、花椒、小葱、蒜泥、八角等佐料,以及老板不愿外传的香料配方,具有去油腻、腥味,清热去火、提高食欲的作用。虽然蘸水的样式差不多,但是各家的蘸水调和出的味道却是不一样,所以,汤锅也就呈现不同的味道。戛洒汤锅是花腰傣农耕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的一种延伸,是人们乡间劳作之余最便捷的美食,形式简单却内容丰富,也是接待亲朋好友的盛宴佳肴。
平日里,每月逢1、6、11、16、21、26日是戛洒的乡村集市,很多群众前来镇上赶集,就是为了在集市上和老友来一顿汤锅,话话家长里短,冬天的汤锅集市尤为火爆。吃戛洒汤锅,喝玉溪白酒是美食加美酒的一大特色组合,汤锅的鲜香伴着白酒的醇香下肚,暖胃舒心。玉溪白酒尤其以峨山出名,多为包谷、荞麦等谷物酿制,口感极佳。吃着汤锅,喝着白酒,再来一碗戛洒特有的紫米饭,你会感叹人间最朴素的美食就在戛洒。
汤锅宴席上,当宾客们吃喝到最佳状态时,热情活泼的花腰傣姑娘们的敬酒仪式就开始了。祝酒歌响起来,一身盛装的姑娘们,一手持小酒杯,脖颈上挂着精致的秧箩,向每一桌的宾客载歌载舞,祝愿美好前程、婚姻爱情幸福。花腰傣祝酒歌曲调清越优美,节奏欢快热烈,特别能调动食客情绪,如果客人喝的豪爽就能获赠漂亮的小秧箩。 据说几年前北京的一个教授来这里参加花街节,为人生性豪爽,而且酒量特别好,以为花腰傣祝酒歌就那么两三首,就说小姑娘唱一首他就喝一杯,结果唱到二十多首,人就醉倒了。花街节的祝酒歌到底有多少首,谁也说不清,两三百首是随便有的,不然花腰傣姑娘们的酒量不会那么好。歌喉 就不会那么迷人。这些曲目都是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歌咏言志、祝福祈祷、表达爱意、诉说相思,各种内容都有。
乍暖还寒的冬日,来到戛洒仿佛就提前来到春天的深处,春江水暖,戛洒江上的鸭鹅先知,飞红流绿到处充满生机,而花街节无疑就是迎接春天的最好节日。花腰傣简单美丽的爱情方式能感染每一个从浮华都市里赶来的游客,重新发现自己一颗封闭已久的心,让它像火红的木棉花、黄凤凰花一样在冬日里自由绽放。
“自驾去新平旅游,上了哀牢山就要步行。才能体会它的秀丽风光,走马观花会错过很多细节”。前往新平之前,一位前辈就曾指着旅行地图这样叮嘱我,多少年来,哀牢山横亘于我脑海里,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诡谲奇妙的峡谷水色,千奇百怪的动植物,马帮与匪患写成的历史渊源那么奇绝独特,却无缘接近。终于踏上行程了,晨光在云雾中一片朦胧,盘山而上整个人似乎腾云驾雾。
汽车把我带到半山腰就掉头走了。走在公路上,听见雾气中隐隐传来的湍激的水声,空灵的声音仿佛就来自脚下。近了,一道银色水帘穿山裂石,气势壮丽地从公路上方披挂下来,万千银线最后绘织一条绿水,从公路桥下逶迤而去。这就是著名的南恩瀑布。逆流上行100多米处,水流被一块高耸的巨石分为两支,两支水流顺着山势,齐头并进,互相守望,最后飞流而下,直落岩底,才重新汇聚在一起,水帘高约四五十米左右,即便是枯水期也能看出甜蜜与缠绵。南恩瀑布被当地人称为“情侣瀑布”,贴切的命名体现着花腰傣的智慧和浪漫。
雾气继续在山岭和森林之间缭绕,来到耀南村“陇西世族”庄园石坊门前,厂场上伫立着12生肖石柱。路上能见度很低,两三米之间不见人影,庄园就像旁据在险峰上的铁匣,奇崛森严,医馆、大烟房、兵火库、地窖、客堂一应俱全,曲径通幽。楼板倥惚。那么促狭的地方,仍辟了空地,堆假山、塑亭子、挖鱼池,来修筑花园和书房,修养耕读,足见主人的深远意境。庄园是前清乾隆御封的“岩旺土把总”世袭土司李显智末代传人,新平官、匪、霸三位一体的总代表李润之的宅第,占地面积4.2亩。其中的园林建筑、大理石浮雕、红椿木雕和绘画、书法细腻得体,不失为大成之作。
午餐是在路边上的香山别墅解决,这个建盖在山岭上的豪华建筑,是一个小型的木雕博物馆,各种材质、各种造型的木雕栩栩如生地陈列在宴会厅里,游客在吃饭前可以观赏或购买。饭菜齐备,新鲜的野生蕨菜,松软适中的火腿。配着刚刚从菜园里采来的苦菜,颜色和口感一样让人惊喜,简单的山间小菜吃着特别舒心。
走出香山别墅,天空云开雾散。继续走,到达被称为“小九寨沟”的石门峡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石门峡就在公路旁,下石阶,到谷底,阳光从头顶的一线天泄露下来,亭亭如盖的浓荫映照出一种神秘感,一潭活水挡路。上有木桥铺筑的栈道通往幽深的上游,亦可在水上划着木筏进去。安谧清丽的峡谷里,没有任何杂声、杂物侵扰视听,欢快流淌的水铺成与世隔绝的美好氛围。老树参天、藤萝纵横,沿着栈桥前行,植被越浓密,林间渗漏下的光斑越稀疏,有一种严重的迷失感,不知这条路能带我抵达哪里,掏出手机,已经没有任何信号。
走在栈道上,穿过一块块拦路的岩石,能体会到“滴水穿石”故事再次在这里得到验证,被水击穿的岩石,或镂空、或镌刻般,以各种形式横卧在水流两边。下栈桥,踩着细碎沙石,仰望周围植物,似乎每一种植物的颜色。植物上的每一片叶子,每一种花的味道;每一种昆虫、鸟类的色彩及叫鸣,对我来讲,都是陌生的,都是奇遇,都包藏着一个神秘的王国。站在水边,站在植被中间,呼吸吐纳,舒畅清新,你似乎就成为了波连波向前进的水流,或者自由生长的古老植物。手中的相机和心中涌出的文字无以记录下这种久违的感觉。
也许用“静、清、绿、幽”四个字来概括石门峡的特点比较贴切。静,是空山不见人,只闻水声响,深谷里水流的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圆润阒寂。间或,一片片红色的、黄色的落叶从头顶坠下,撒落在肩上、洒在水中,令人身心异常松弛。清,是水质清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污染,掬起一捧即刻饮用,清凉润喉。绿,是一山一谷的古树苍天直立,遮住了天空,遮住了阳光,连从林间渗透下来的细碎阳光都是染上了一抹绿色,翠卷红硎,让人心旷神怡。幽,是如同空谷幽兰一样的石门峡,至今人迹罕至,一尘不染,难得地保持着自然干净的面貌。
离开石门峡,再往前走7公里左右是茶马古道的戛洒段所在。起伏在山间的古道,被树叶和森林淹没,行走起来颇为艰难。踩着人工铺就的大青石深入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的十里河河谷原始森林。路一直往下延伸,从谷底若隐若现地传来哗哗的水流声,不甚清晰。哀牢山区在地质史上,从中生代以来就基本脱离了海洋的影响,第四纪又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袭击,是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和~些新生类群的发源地,植物种类丰富,特有植物繁多。高一脚、低一脚,密林深处,忽有一条小山溪流淌过石板路,大家只能趟水而行,水中的几块石板呈现出当年马帮留下的足迹,其中一块石头已被马蹄踩出深深的一个洞,洞形与马蹄形相吻合,当年不知有多少马帮曾从这里穿行而过。
戛洒的“草皮街”在解放前就是云南有名的商品汇集中心和交易市场,历史上有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经过这个地方。这条交通线从昆明出发,经玉溪、新平到嘎洒,再经耀南、十里河、丫口街向西横穿哀牢山区到恩乐,之后穿过无量山到景谷,再到澜沧,最后进入缅甸,路面用巨大的石块铺砌而成,非常牢固,即便现在,许多地段仍保存完整,只不过长满了杂草、青苔而已。后人将当时马帮常来常往的这条大道称为“茶马古道”,荼马古道虽已成历史,但对于滇西南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曾起到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