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1篇

习惯培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孩子读书的内容和读书的方法,进行指导。要指导孩子进行有效读书,才能实现读而促学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孩子们每天晚上一定会捧着本书进入睡眠;早上一起床,也会拿着本书坐在床头;上个厕所,看本书;去外边玩,也会带本书。他们如此地手不释卷,可是语文成绩却不见提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反思呢?

下面是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读书内容进行指导

很多孩子都喜欢读故事书,因为故事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他们可以像吃快餐似的粗读泛读,读个故事情节,读个嘻嘻哈哈。没有精读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没有细读的品词析句和记忆积累。因此家长们一定在孩子选择书籍时,给予一定的指点,给予一定的建议。在帮助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想一想“这本书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或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们最好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建议家长们给孩子买书除了必要的工具书,其他基本是从文学类(包括各种各类的故事和传说)、科普类、哲学类三个角度去考虑。

二、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但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语文成绩好,为什么呢?关键是看怎么读了。是高效读书,还是低效读书?休闲性地看看书,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博览,是低效读书;只有真正字斟句酌的研读才是高效读书,在读前猜想,读中思考,读后感悟,甚至对某句、某词、某标点反复质疑、揣摩,最后得到写作上的感悟,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读书。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应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才能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我们要教给孩子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孩子的语感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2篇

一、指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尤为重要。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长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老师义不容辞的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女孩》后,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建议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我还精心挑选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其次,我还适当推荐给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通过阅读各类书刊,学生慢慢明白,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浩瀚的书海等待他们去遨游。让学生能慢慢走出语文课本,走向语文大世界,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学生掌握多种读书方法和技巧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可见,阅读应有多种方法和技巧,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所读材料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我主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法。精读法主要是针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意境美、文辞美,人物美;略读法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这样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2教学生学会摘录批注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中的“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记的意思,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在这一阅读方法上,伟大导师列宁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读书时非常喜欢在书页空白处随手写下丰富多采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方便随时记背,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可在文本的空白处写下自我体会等等。摘抄可在读中进行,也可在读后补记,感想可长可短,语言繁简皆宜……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不必拘泥于形式,不必受制于空间。长期积累,终就“厚积而薄发”,就会合理用于写作之中,下笔如有神。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有时候很容易虎头蛇尾,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循序渐进,分层要求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比如,对低年级学生,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们喜欢读书,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读起来,读进去,带着一颗愉悦的心,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含英咀华,品味感悟,丰富情感,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感染,为生命成长奠基!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拔高要求。

2、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班开设了大阅读课。把每周星期五的第六节课定为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3、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 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要经常采取谈话、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可以把检查阅读情况和班级活动、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比如,开故事会、专题知识抢答,批阅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等,以此促进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表彰先进,坚持阅读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把该生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写上她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3篇

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那么四年级的孩子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高效学习方法,同学们预习好咯。

四年级下册语文高效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的步骤/方法

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华固的基础。

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说时特别注意。

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须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慢需要在听课财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小学语文预习要求

一、低段

1、能按老师要求查字典预习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试着在书上给生字组词。

2、朗读课文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能用文中的话回答课后的问题。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中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试着在书上解释有关词语。

4、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5、根据课后问题,了解课文内容,试给课文分段。

6、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上记号。

三、高段

1、朗读课文2—3遍,做到正确、比较流利。

2、养成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掌握音、形、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给生字组词,能听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分段,并试着写出每段的大意。

5、思考课后问题,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6、默读课文,把难以理解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做上记号。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书上,留着上课解决。

7、试着写出自己读书的初步感受。

四年级下册语文预习方法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选点 总结 科学高效

近年来,随着更多的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自身规律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思考和探索,语文教学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应试教育、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目标不明、(师生)地位不清、简单重复、急功近利等现象,教学效果与新课标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要克服上述弊端,语文教师除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外,关键还在于遵循规律,科学施教。

一、 知纲明目,树立体系

文与可画竹之所以能形象逼真,一挥而就,关键就在于他在作画之前就已成竹在胸。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不但自己要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了如指掌,还应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教学大纲、考纲所要求的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宏观的把握。这就好像导游把游览示意图交给游览者一样,游览者有了示意图,就能按图前行,到达预期的目标。大家所熟知的魏书生之所以能在语文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措施之一就是在开学之初,师生共绘语文“知识树”。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了解语文学科,这是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的。如果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把握,教起来势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得要领;学生学起来必然如堕五里雾中,茫然不知所往。

优秀的教师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能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材。我们在讲授《寡人之于国也》一课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喻证作为一种论证方法以结论的形式说给学生,那么学生对本文中喻证的理解也就只停留在概念上,而不会有更深的领悟,更不用说在以后的作文中应用了。教师如果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把“喻证”或类比思维作为一个知识节点,贯穿多篇古文的论证方法来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论证方法的逻辑性与形象性,体会每一种论证方法背后的思想、观点、情感,帮助学生在品析、鉴赏中建立起“喻证”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明白“类比” “比喻” “对比”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青睐的笔法,在大量的古文中俯拾皆是。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谏太宗十思疏》。当你把类似写法的文章列在一起时,学生就会在你的引导下思考这种修辞现象背后更深层的问题,这种论证方式隐含着中国古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式的类比思维和比喻推理。它与西方的列举归纳与演绎推理截然不同。教师心中先有纲,有体系,在教学中才能高屋建瓴,驾驭自如,课堂教学才会有层次,有广度和深度。如果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就难以发掘文本之间、知识之间的深层联系,只会简单地告诉学生本文的论证技巧、写作特点、修辞现象,无法与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建立起联系,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实现教学的科学高效。

二、 选点突破,形成系列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语文教学还必须把语文规律性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指导训练的言语活动规则,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现行教材虽然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专门的概要介绍,但它的主体部分是课文。而语文课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就给语文教师的施教带来了难度。如果教师每一节课都是字、词、句、语、修、逻、文,这样一路讲来,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只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难以深入。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的误会,以为语文课不过如此,多学一点,少学一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肤浅,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上不去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要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教师必须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教材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大胆取舍,有单元教学意识和构建高中知识体系意识,每课设计出一两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挖掘深刻。现行高中教材都是按文体来划分单元的,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也能促进教师构建清晰的语文课程的知识谱系,构建自己的教学序列。

同时,教师还要对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有个总体规划,高一、高二、高三各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计划地实施。只有教师做到心中有体系,教学才能有条不紊。教师教得深入,学生才能学得深刻。教师为学生搭设好知识的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学生就能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学会学习。

三、 总结规律,授以规矩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再也不应只是“教课文”,而应学会“用课文”。让学生“借用课文”来习得言语活动的程序性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言语活动能力的目的。

任何知识都有其来龙去脉,都有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教师在选点突破时,就是要把知识的源流,知识的本质规律,学习的方法总结归纳出来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就等于找到了高效学习的捷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广收博取,又要深入研究;既要考虑知识、能力上的广度,也要挖掘其点上的深度;既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又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既要总结规律,又要点拨方法。只有兼顾到以上各点,才能使教学科学高效。

把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教会他们读书学习,鼓励他们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培养他们质疑、释疑、交流、感悟的各种能力,真正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范文第5篇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考、体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爱学、悦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四大招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

一、巧设学生发言本,发展思维广度深度及敏锐度,培养思辨能力

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维。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抽象思维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能够对一些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喜欢思考,有自己的看法。思想品德教材综合性强,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来巧设学生发言本。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发言本分为三种形式:一为“时事之我谈”;二为“我要议一议”;三为“我要问一问”。

“时事之我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有新闻播报和新闻评论两种形式。新闻播报是播报自己精选出的上周十大新闻。新闻评论是选取一则新闻事件加以评论。一周组织一次,利用课前五分钟发言,由科代表组织,两种形式选其一。

“我要议一议”重点在于思考议论,对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⒎⒀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探究能力,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验、感悟、形成认识,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我要问一问”也就是设疑、提疑。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疑闪亮整个课堂。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旺盛的好奇心、探知欲;可以开拓思路,训练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意识。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提疑。所谓教师设疑,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趣味性的疑问引导学生去“释疑”,引导学生在释疑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在《自立自强》一课中,针对目前存在的“啃老族”现象,引导学生从家庭(父母)、社会、“啃老族”自身三个方面去思考“啃老族”群体存在的原因。学生提疑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提问题,逐步提高提问的能力,培养思辨思维、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前,我要求学生围绕“人口、资源、环境”提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雾霾天气,我们要上体育课吗?怎么上?”“为什么中国要打响稀土保卫战?”“怎样打赢稀土保卫战?”等问题。学生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对新发现进行迁移转换,让自己在学习中得到了更大的自。开发、提高提问能力,学生能快速发展思辨能力,学得更有活力。

巧设学生发言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他们调动积极性,主动去思考、体验、感悟、归纳、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的广度深度及敏锐度,培养思辨能力,在理解知识、形成观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二、巧用活动教学法,妙提思品课堂的有效性

活动教学法已经成为思品教学的常规教法,也是思品教学的法宝,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良方。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动设计总能起到快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寓教于乐”就是说让学生乐在其中,在乐趣中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体会、道德实践,将情感体验和教材内容更好地融合。如,在上《我和父母》《师生情谊》之前,我组织各班班干部出色地召开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以情动人,唤起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之心,为《我和父母》《师生情谊》的教学打下良好的

基础。

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形成观点。生活化、趣味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如,把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事例引进课堂,趣味性语言、幽默风趣的话语,谜语、图片、诗歌、小品、故事、角色扮演、心理测试、新闻、猜一猜、比一比、辩论赛等等。比如,在《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一课,我将G20峰会的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引入课堂……这些生动的活动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有效地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和启发了学生,使他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动串联知识点,引领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读练巧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读练巧结合即读书指导与练习有机结合。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知识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方法、培养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感悟发现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指导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所谓的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资料而获取知识,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的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应用得当,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也能培养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练习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反馈调节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自学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读书指导法实施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文的知识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拓展性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的目的。读书指导法为学生自学打下了基础,而练习法则是对自学起到检验作用、促进作用,两者有机巧结合能发挥出各自作用的最大化。

四、巧借微课,既突破重难点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教与学活动。

这个知识点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也可以是考点归纳甚至是解题方法技巧的传授。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结合教情与学情制作微课。比如,在《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一课中,文化的作用是比较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为了突破难点,我录制了一个4分钟的微课《文化的作用》,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知识点。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或是一个解题技巧,教学目标精准、主题很突出、内容很具体且易于保存与传播并能重复使用,很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了悦学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的方法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