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餐礼仪文化

中餐礼仪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餐礼仪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餐礼仪文化

中餐礼仪文化范文第1篇

1.饮食观念。美味与营养,谁更重要?这是中国人与德国人在饮食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认为给人以味觉、视觉、嗅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的菜肴才是真正的美食。所以中国人在菜色和烹饪样式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追求舌尖上的美味。经过历史长期发展,中国就区域特色形成了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其独特的美味誉满全球。相对而言,德国人更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与搭配,不像中国人这么讲究烹饪技艺,菜品也相对缺乏特色。为了保持食物的自然属性,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他们经常生吃各种新鲜蔬菜。德国人把精力更多地关注于科学营养的餐饮搭配,来为身体提供其所需的维生素。德国人的饮食观念属于比较科学理性的饮食观念。

2.餐具的使用。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德国人习惯用刀叉,这是中德餐桌礼仪的最基本差异。这种差异与中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刀叉和筷子表现出的不仅是中德进食工具的差异,还反映出了中德的生活观念。中国自古便是血缘社会,家庭观念根深蒂固。通常都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用筷子合餐,一团和气。中国人也因此很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是比较感性的民族。而刀叉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后,形成了复杂但分工细致的一套体系,各式刀叉各司其职,反映了分析哲学的思维。德国餐桌上,每个人都优雅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餐具,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分食制。这也使德国人学会逻辑理性思维,讲究独立、强调自我,而且有探索新世界的勇气。

3.就餐氛围。会餐时,中国餐桌好热闹,而德国餐桌喜静。

4.礼仪习惯与禁忌。中国传统家庭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犯了禁忌,就会带来厄运。德国人在用西餐时,当需要暂停用餐时,无论是要停下来短暂休息,还是聆听别人说话,抑或是离席去打电话,都应该把叉子和刀子稍向内,呈八字,一左一右的斜放在盘子上。如需离席,还应在起身时把餐巾布搭在椅背上,表示一会还会回来继续用餐。在西餐结束时,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用餐完毕后,应把餐巾布从中间拿起,随意放到盘子的左侧,不需要叠整齐,以免服务员误认为是未使用的。

二、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国古代长期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血缘关系组合成家庭为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劳作,重视协作配合,深刻意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中国人喜欢聚餐共食,也是为了加强群体联系、人情往来和感情沟通而德国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宣扬个人力量,看重个人价值,强调个人主义。中德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仪的差异。

三、结语:

中餐礼仪文化范文第2篇

个人意愿是决定行为的自变量,本身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内在的需求,如维护自身利益,也有外在的诱因,如获得某种体验。在总结文献和问卷调查基础上,把激发公众参与意愿测得的人均分值高出5分的人数较多,表明此三因素影响参与意愿程度相对较大,个人责任意识强、社会参与氛围浓厚以及个人对政府认同度越高,则越能激发公众参与的意愿。此外,公众参与意愿整体较强(人均分值>期望值5分),不同年龄段存在参与意愿差异,根据个人工作状况和经济收入等社会背景的不同,并参照相关分类方法,按照18~35岁、36~50岁及5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分类统计,得出三个年龄段参与意识的均值看出,激发参与动机的八类因素中,各年龄段在对激励措施的反应、自我效能、对参与程序的反应和责任感上存在较大差异。

2模型构建

以上可知,公众整体参与意愿较强,付出行动却较少,影响个人参与的主要因素有三类(w1、w5和w7),不同年龄人群参与意愿也存在差异。对此,为研究意愿转化的内在机制,借助行为选择学中的前景理论模型提出公众参与效用函数,并测定不同参与方式的参与效用,进而揭示公众参与意愿转化不足的原因,并为相关部门优化参与环境、促进公众参与积极性提供依据。

2.1模型基础

行为选择前景理论,由当代决策理论家Kahneman和Tversky提出,即个人抉择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和个体需求的最大满足。行为的执行由个人对行为本身的价值感受决定,并提出公式:V=∑∏(pi)•Vi(X)(1)其中,V为相对某一参照点的盈利和损失感受;∏为决策权重(主观概率Pi的函数),即个体根据经验等为事件i发生的客观概率赋予主观感受值;Vi为主观感受价值见、前景理论函数有以下特点:

(1)它是决策个人相对某一参照点的盈利和损失感受的函数;

(2)函数曲线的Y轴左侧代表个人对决策感受为亏损,Y轴右侧代表个人对决策感受为盈利,且在参考点附近(原点)感受越激烈;

(3)函数曲线的非对称性,曲线在Y轴左侧(亏损区域)比Y轴右侧(盈利区域)更陡些,表示亏损比盈利对人的影响程度大些。因此,在选择决策时往往首先考虑决策带来的亏损而不是盈利。因此,根据前景理论,假设盈利和亏损都可以用货币值衡量,则对行为a和行为b,个人决策选择a而不选择b的条件为:V(a)>V(b)。

2.2公众参与效用函数

由前文结论,公众偏好的参与内容呈现利益化特征,对公众而言,参与过程是一种理性经济行为,参与与否取决于公众对参与的价值感受。根据式,当公众对参与交通管理的途径或方式等客观因素的主观概率Pi在可接受范围内,主观感受价值Vi在可接受范围内或至少为有利时,公众对参与交通管理的盈利感受V则越趋向于参与。为进一步定量测定公众对参与交通管理的价值感受,在前景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参与“成本———收益”模型,即公众参与效用函数:R=B•P+D-C其中,R为参与总效用;B为参与本身带来的现实效用;P为现实效用实现概率;D为心理收益;C为参与成本。在式中,当参与总效用R≥0,对参与效用的估测值为正,则参与可能性越大;当R≤0,对参与效用的估测值为负,则不参与可能性越大,总而言之,实际参与度并不由参与意愿直接决定,而取决于公众对参与总效用的估测。钟楼地区交通管理公众参与度低,原因在于当前社会背景下,公众对参与效用估测太低,参与意愿难于转化为行动。

3定量测定与验证

3.1参与方式选择

公众对不同参与方式或内容带来的参与效用估测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参与的选择,包括参与与否的选择和参与方式的选择。下面对四种常用参与方式带来的效用作定量评测,以比较和验证公众对参与方式选择的偏好。采取方法为,以问卷形式让被调查者给四种不同的参与方式主观打分(1~10分),然后利用比率法(为消除最大值与最小值估测的个人差异带来的误差)进行总效用排序,结果表明,对参与方式的选择偏好顺序为电话投诉、公益团体、部门反映,最后为听证会。此外,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参与方式的效用估测不同,因此参与偏好存在差异。其中,18~35岁年龄段参与方式偏好依次为电话投诉、公益团体、部门反映和听证会;36~50岁年龄段参与方式偏好依次为电话投诉、部门反映、公益团体和听证会;50岁以上年龄段参与方式偏好依次为电话投诉、听证会、公益团体和部门反映。

3.2效用检验分析

首先,电话投诉与监督参与是个人参与交通管理的常用方式,但横向对比发现,多数人不知如何投诉。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个人交通知识的欠缺和关注度;二是有关参与方式宣传不到位。其次,通过公益团体也是参与交通管理的方便途径。多数人认为,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引导下最能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但现实社会环境下,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营公司尚未营造这种氛围,使公众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参与交通管理。再次,以“部门反映”方式参与交通管理往往需要较高参与成本C(直接成本、心理成本),实现的概率P也较低,使参与总效用R不高。P很低的原因,主要是程序太繁杂,也与相关部门的空间分布有关,调查发现,多数交通部门或运营企业远离市中心,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得出,以西安钟楼为中心,部门平均距离为7.21km,服务半径太大。最后,听证会往往是公共决策的民主程序之一。数据显示,参加听证会成本C较低,实现概率P较高,但个人心理收益D较低,使参与总效用B不高,因此,以这种方式参与交通管理的人较少。此外,参与听证会的社会个人代表名额往往较少,致使决策最终无法反映民意。以2010年西安地铁调价听证会为例,参与总人数37人,社会团体1人,旁听席8人,其余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公众代表仅占33.3%。

3.2空间与功能的混沌

在日本有一批新生代建筑师对混沌理论在建筑空间与功能上的应用情有独钟。建筑师藤本壮介对混沌理论进行设计思考更具有自觉性,也许正因为当时日本处于经济低潮,其设计的作品大多数是小空间建筑,但这不妨碍他对这些空间行为的研究思考,强调空间多样性,研究建筑室内外、城市于建筑之间的联系。他常常强调:建筑“并非一个物体,而是一片关系场”,以及空间感受作为强有力的混沌变量。打破特定的秩序引导符合关系场的随机秩序,是藤本壮介对复杂体系的领悟思考。也许这是混沌理论在建筑空间与功能上的诠释。在日本东京武藏野艺术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中,这一作品最有意思的是展示来图书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书、书架、光线和阅览空间这四个图书馆最基本的元素组成建筑本身,形成一个关系场。在功能上将已有的建筑通过整修后变成一座美术馆,将图书馆和美术馆整合成一座综合体,形成功能的多意与多元化。在空间上设计师通过将交通路线与功能空间的交叉,通过书架墙体上开的洞口与廊道相互循环,将传统的、特定的阅读空间打破,形成通透公共领域完成建筑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同时与内部空间系统形成统一的秩序,展示出空间的无限延长。虽然建筑本身看似简单,但却是非均质化的造型,内部空间关系却非常丰富。正因通过对图书馆这种空间秩序的解构,整合无序与有序的统一和谐关系,营造出全新的共融状态的公共图书馆场所。这种空间秩序的处理方式,可以让人联想岛藤本壮介在大分市的住宅作品HouseN、HouseH等系列项目。外表为纯白色极简的HouseN,由三层墙体围合组成将住户和花园包裹,中心为居住部分,围墙之间形成的通道为种植区。通过围墙的洞口来保证住户的采光,也保证与室外的联系。通过遵循建筑采光的局部秩序与居住秩序对建筑空间赋予新的诠释。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建筑形的轻盈性,即建筑材料上的半透明的应用,如仙台媒体中心。继而他的学生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对“不确定性”的体会领悟,在空间功能上表现到了极致。如在瑞士洛桑建成得“劳力士学习中心”,妹岛用波状起伏屋顶和楼板组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通过对建筑功能秩序的打破形成流动连续的非线性空间,模糊建筑室内外空间,使得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确定的、变化的。

4结论与优化对策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参与意愿的转化与公众的心理G事务所2009年在丹麦设计的哥本哈根山地住宅,同样是在源自于自然界,以拆解题材分析其原型找出符合时代的本源,以新的方式来诠释新的景观。通过山体的等高线的层次感的应用,人们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在郊区住宅的氛围。在形态美学上解释了混沌理论的无序与有序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样也解释有序性中的相似性特征。自然界中的混沌事物皆是我们学习的案本。

5结语

中餐礼仪文化范文第3篇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我们的用餐礼仪自然而然也形成了一套专属的文明礼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餐用餐礼仪,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餐用餐礼仪1宴会开始时,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辞。此时应停止谈话,不可吃东西,注意倾听。致辞完毕,主人招呼后,即可开始进餐。

进餐时要注意举止文雅,嘴嚼食物时,不可发出声响;食物过热时,可稍候再吃,切勿用嘴吹;鱼刺、骨头、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轻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应先将餐巾打开铺在腿上,用餐完毕叠好放在盘子右侧,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叠得方方正正而被误认为未使用过。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服务员送来的香巾是擦面的,擦毕放回原盛器内。

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品,当服务员或主人夹菜时,不可打手势,不可拒绝,可取少量放人盘中,井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莱,勿显出难堪的表情。作为主人宴请时,席上不必说过分谦虚的话。对来华时间较长的外宾,不必说这是中国的名酒名菜。在给宾客让菜时,要用公用餐具主动让莱,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让菜。

注意牙签的使用。正式宴会中,不宜当众使用牙签,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缝中的食物,如果感觉有必要时,可以直接到洗手间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须用牙签时,最好以手掩口轻轻剔牙,而边说话边剔牙或边吃边剔牙都不雅观。

中餐用餐礼仪21、犹豫不定

想吃这个想吃那个,筷子绕来绕去,优柔寡断,太丢人了!

2、扎食品

筷子怎么用都可以,但毕竟不是原始人,别用筷子扎着吃。

3、用筷子传递食品

用筷子传递食物,犹如葬礼时捡遗骨,非常不吉利!

4、夹菜滴答

用筷子夹菜,作料汁滴答滴答,好像菜在流泪。

5、舔筷子

筷子上蘸着菜,用嘴来舔,形象不雅。

6、用筷子推碗

用筷子把碗拖到跟前,表明你很懒惰。

7、钻探筷子

用筷子在碗里、盘子里翻来翻去,太脏了。

8、用筷子扒拉饭

狼吞虎咽扒拉饭,好像谁要抢你那饭似的。

9、夹来夹去

已经伸出筷子,又去夹另一盘。

10、横跨筷子

在中国,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中餐用餐礼仪31、文雅地使用筷子,体现了用餐者的风度和心态,所以,千万注意,不能妄动。

2、由准备入席就餐直到用餐完毕,整个过程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和谈吐。

3、端庄就坐,不急不躁:事先找到入席时自己应坐的位置,入席后坐姿端庄、文雅。

4、客随主便,文明用餐:大家就座后主人要讲一些客套话,等主人拿起筷子后大家再一起随之。

5、大家吃好,自己吃好:众人席间尽量照顾他人。

6、用餐时不要随意离席,自己吃好了,可把筷子横放在桌面上以表示自己不再继续用了。

7、用餐完毕主人先起身离席,大家再随之离开。

8、在用餐过程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禁忌:

9、口内有食物不得与他人谈话。

10、吃剩的秽物不得乱扔。

11、俗话说“主不请,客不尝”,用餐时不得表现出贪婪。

12、不要让女士坐在餐席座次的最后。

13、女士不给同辈或同事中的男士斟酒。

14、用餐时身体的大臂和肘关节内收,不得给人以趴在餐桌上的感觉。

15、用餐时不得吸烟,更不能当众擤鼻涕及乱打手势。

中餐礼仪文化范文第4篇

饮食礼仪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西餐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小朋友的喜欢。为了让幼儿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特设计这一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进餐方法,另一方面也帮助幼儿养成一定的饮食习惯,懂得一定的进餐礼仪,并形成爱惜粮食,拒绝浪费的饮食意识。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中、西餐文化,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学习吃西餐的礼仪,知道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3、感受西餐的用餐氛围,体验愉快的用餐过程。

活动准备:

刀、叉、盘、面包、午餐肉、PPT、视频

活动重点:

1、学会西餐基本的用餐方法。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习惯。。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平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好客,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今天老师家里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改怎么招待我的小客人呢?

小结:啊?请客人吃饭啊?!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那你们都去过哪些饭店呀?”

——“这么多的饭店都不知道要选哪个了?”

2 中餐与西餐的区别:

2.1 认识中式餐厅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咱们扬州哪家餐厅最有特色,招待客人老师最合适。

——“你们认识这家店吗?”(认识饭店招牌)

——“富春是经营中餐的饭店,是我们扬州最有名,最有特色的中餐(图片)饭店。家里来客人,爸爸妈妈都喜欢请客人到富春,品尝扬州的美食。

——“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富春里面有哪些好吃的,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图片:老鹅、请炒虾仁、狮子头、大煮干丝、富春包子、最后是最具有扬州特色的扬州蛋炒饭

——看完了菜谱,我们再去考察一下看餐厅用餐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的什么餐具?

——餐厅里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了哪些餐具?餐厅的环境怎么样?

小结:中餐用的餐具是筷子(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筷子了,筷子运用了物理上的杠杆原理,手指能做的事情,筷子都能做)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共同分享美食。

2.2 认识西式餐厅:

——刚去了中餐的饭店,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除了中式餐厅,还有其他风格不一样的餐厅吗?

——“你们认识这家餐厅吗?”(认识必胜客三字及其标志)

“必胜客是一家西式餐厅,在扬州也非常受欢迎。许多哥哥姐姐交朋友、小朋友过生日都会去。

——必胜客有哪些好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牛排、披萨、甜点看上去好好吃哦,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餐厅用餐的环境。观察一下人们在进餐时用了什么样的餐具?

小结:吃西餐时,我们用到的餐具是刀叉,每个人都吃自己面前的这一份,餐厅里面还会放着轻柔的音乐。

2.3 比较不同。

——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家餐厅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中餐与西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使用的工具、进餐的方式以及环境。吃中餐时大家围桌而坐,夹着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吃西餐时,每人一个盘子,吃完自己盘子里的。 西餐厅有音乐。

——一家是中餐、一家是西餐,那我们请客人朋友去哪家餐厅呢!?

4 西餐的礼仪:

——既然大家都选择去西餐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学吃西餐的礼仪和方法(看PPT)。

4.1 餐巾纸摆的方式

——“刚刚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进餐前人们都会在腿上放什么?”

——“她们是怎样放的?”

小结:“西餐的餐巾有两种摆法,一种是我们看到的将餐巾打开,平铺的自己的腿上,然后端正坐好。另一种方法是把餐巾打开,把其中一个角压在盘子下面。我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来示范一下,其他小朋友要观察谁做的好”(2名幼儿演示)

小结:我觉得这位小朋友做的非常棒,因为他只坐了椅子前面的一半,看上去非常好看。小朋友为防止弄脏衣服前襟,也可以将一整条餐巾张开夹在衣服上。

4.2 刀、叉的拿法

——“吃西餐的时候用到的餐具是什么?哪个手拿刀、哪个手拿叉。”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喊左右就请你们伸出相应的手”

——“我们把游戏的难度再提升一点,我说叉你们就伸出左手,我说刀你们就伸出右手。”

——“先在我来示范一下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双手握住刀叉、手背向上。当我们在进餐时,用叉子插住食物,刀沿着叉子的侧面,向下切,切大小为一口的食物就可以放进嘴里吃了。” (2名幼儿演示)

4.3 当我们用餐结束后,我们的刀叉应该怎么放呀?(出示图片)我们把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不能放在桌面上防止弄脏桌巾,最后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就可以离开位置了。

5 情景体验

—— “你们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吃西餐呀,那我们就找好伙伴手拉着手,一起去餐厅吧。”

——“嘘,我们已经来到了幼儿园西餐厅,在进去之前我提一个小小的意见,男生们要有绅士风度,如果你的伙伴是女生的话,那就请你帮她把椅子拉开请她坐下来,然后再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好吗?”

幼儿结伴进入“西餐厅”,按照正确的用餐方法体验餐具的使用,感受用餐氛围。

幼儿体验:重点操作,摆放餐巾,用餐结束将刀叉成八字形放在盘子上时,表示我们用餐结束了,吃完把餐巾叠成正方形擦擦嘴放在盘子的旁边,最后感谢厨师、保育员说“我喜欢”、“味道好极了”、“谢谢”。

6 光盘行动

—— “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餐桌,大家表现非常好,吃完了自己的食物,老师想问问你们,

在餐厅吃饭时,如果有许多菜吃不完怎么办 ”?

——“对!不要剩饭菜,如果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打包带回去,不能浪费”。

中餐礼仪文化范文第5篇

(一)宴会的基本礼仪

(1)座次安排。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二是要把主宾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三是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应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宾主礼仪

主人的礼仪

应该说,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主人举办宴请,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应提前对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并依照客人的习惯、特点安排好请客时间、地点等事宜。礼仪性宴请礼节更隆重讲究。在宴会开始前,主人应该站立门前笑迎宾客,晚辈在前,长辈居后。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家庭便宴比较随便,主人不一定在门口迎客,可在客人到达时趋前握手招呼)。主人对宾客必须热诚恳切,一视同仁,不可只注意应酬一两个忽略了别的客人。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此后每一道菜上来,都要先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时调换菜点。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应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对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为寒暄几句。

做客礼仪

作为应邀参加宴会的客人,如时赴约,举止得当,讲究礼节是对主人的尊重。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服饰。客人赴宴前应根据宴会的目的、规格、对象、风俗习惯或主人的要求考虑自己的着装,着装不得体会影响宾主的情绪,影响宴会的气氛。(2)点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如果你参加一个尚未安排好菜的宴会,就要注意点菜的礼节。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兴,认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欢的菜,那就要想点办法,尽量说得委婉一些。(3)进餐。进餐时举止要文明礼貌,“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鲸吞,嚼食物,不出声,嘴唇边,不留痕,骨与秽,莫乱扔。”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不要急于动筷子,须等主人动筷说“请”之后你才能动筷。主人举杯示意开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还能够承受,对主人敬的第一杯酒应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劝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强迫对方喝酒,否则是失礼。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时,可以谢绝。夹菜时,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夹菜适量,不要取得过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长胳膊去够远处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随意翻动盘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可很少地夹一点,放在盘中,不要吃掉,当这道菜再传到你面前时,你就可以借口盘中的菜还没有吃完,而不再夹这道菜,最后你应将盘中的菜全部吃净。进食时尽可能不咳嗽、打喷嚏、打呵欠、擤鼻涕,万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纸遮挡口鼻,转身,脸侧向一方,低头尽量压低声音。(5)参加宴会最好不中途离去。万不得已时应向同桌的人说声对不起,同时还要郑重地向主人道歉,说明原委。吃完之后,应该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离座。宴会完毕,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并说声“谢谢”,向主人告辞,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说话,以免妨碍主人送其他客人。

(3)其他礼仪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虽然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举着筷子和别人说话,说话时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将筷子并齐放在饭碗旁边。不能用筷子去推饭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馒头或别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讳还有: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忌泪筷--夹菜时滴滴哒哒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忌移筷--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应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时如需临时离开,应把筷子轻轻放在桌子上碗的旁边,切不可插在饭碗里。现在有些宴席实行公筷母匙,那么,你就要记住不能用个人独用的筷子汤匙给别人夹菜舀汤。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厅都为顾客准备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你才可以取出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不要像斗牛似的在空中抖开。餐巾很大时可以叠起来使用,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来印一印嘴唇,不能拿整块餐巾擦脸、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来擦餐具。如果你是暂时离开座位,请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将餐巾叠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万别揉成一团“弃”在那儿,好像一朵被你摧残过的花朵。③一般餐桌上会为每位用餐者准备茶水饮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饮料酒水在右侧,饮用时尽量不要用错。④作为主人(特别是陪同人员),宴会进行期间可能为客人斟酒上菜,应该从客人左侧上菜,从客人右侧斟酒。

(四)服务顺序。服务人员侍应,要从女主宾开始,没有女主宾的,从男主宾开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规格高的,由两名服务员侍应,一个按顺序进行,另一个从第二主人右侧的第二主宾至男主宾前一位止

(4)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的特点是不设固定席位,可以任选座位,站着也行,形式活泼,很便于彼此的交流。菜肴、食品连同餐具都摆设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欢什么,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这种场合也要注意礼仪。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够可以再添,以免让别人笑话自己没吃过东西,没见过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礼了。另外,要把骨头、鱼刺等拨到盘子一边。吃完自助餐,不能将食物带出餐厅。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如何上酒?

正确方式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满。

不论宴会是在住家或餐厅举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酿,务必把酒瓶拿出来给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类,请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内,玻璃瓶不用放在垫子或银盘上。

许多品酒师都觉得,加重酒精浓度的葡萄酒,应先倒进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红酒温度应相当于室温。如果你的红酒太冰,可建议客人用手暖酒。

宴会前请先把白酒摆在冰箱至少两小时,或放人装着冰块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钟。记住,白酒品质愈好,降温所需时间也愈短。如果忘记预冰,请把酒瓶放进冰室15分钟。不过,不管你将它放在哪儿,千万别忘了取出来!

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

第一次上酒时,作主人的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记住,依逆时钟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主人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

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除非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

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每一种膳食都有菜单,中国菜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中国菜不象西餐或日本料理那样,由特定的材料或调理法来决定出菜顺序。

其实,菜肴的选择与出菜顺序都有基本原则,只是不以菜肴的种类来限定顺序罢了。中国菜的大致出菜顺序是:开胃菜---主菜---点心。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盆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有时冷盆多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盆,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盆多半被省略。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与适当时机上桌。如果菜单上注明“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

主菜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利的。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