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明威的简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海明威 《老人与海》 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88-01
一、相关介绍
(一)海明威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年7月-1961年7月),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他创作的《老人与海》一书在1953年荣获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创作的《太阳照由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二)《老人与海》介绍
1951年,海明威在古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个穷困潦倒的老渔夫,他虽然年老体弱,脸上尽显沧桑,但却仍具有青年时期的毅力与勇敢的精神。他在海上漂泊84天一无所获,第85天时他捕捉到了一条大鱼,这条马林鱼比独木舟还要大,不停地挣扎,甚至想掀翻独木舟,桑提亚哥将其拖着行驶了两昼夜。在面临饥饿和伤痛的情况下,桑提亚哥同马林鱼搏斗,最终将马林鱼制服。但是,在驾驶独木舟返回的途中又遇到了成群的鲨鱼,他又继续同鲨鱼搏斗。最后,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家中时,只带回了马林鱼的骨架。老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他并没有被失败打败,而是审视失败,并将此作为人生前进的动力,重新迎接挑战。桑提亚哥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正视死亡,显示出大无畏精神,展现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人类的进取精神。小说的思想内容很复杂,但其主导思想则是肯定人的进取精神和硬汉性格。
二、《老人与海》的写作背景
小说《老人与海》是由真人真事进行改编创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到了古巴,在此期间熟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在乘船途中遭遇暴风雨,所搭乘的船沉没,得到了富恩特斯救助,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结伴一同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在海中捕捉到了一条大鱼,在他将这条大鱼带回岸上的途中,遭遇了成群鲨鱼的围攻,回到岸上时大鱼仅仅剩下了骨架。1936年,《乡绅》杂志刊登了海明威创作的散文《碧水之上:海湾来信》,散文描述了一位老人驾驶独木舟在海中捕捉到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回途中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这个故事素材在日后成为海明威创作的灵感, 1950年海明威在古巴度过圣诞节后开始创作《现有的海》,这部文学作品后来更名为《老人与海》。1951年2月,海明威完成了初稿的创作,自此,这部海明威自认最好的一部作品开始在好友中传阅,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老人与海》的哲学意蕴
(一)《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分析
海明威通过《老人与海》一书,塑造了一位硬汉形象――桑提亚哥。主人公桑提亚哥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面对悲惨的命运,终年独自一人驾驶着小船在海中捕鱼,其虽经受着生活的无情摧残,但其瘦弱的身躯却折射出一种坚忍不拔、无所畏惧、敢于向生活挑战的精神。桑提亚哥经历了一直陪伴他的孩子离去、长达84天没有捕到鱼等困苦的遭遇,这也隐含了作者的人生遭遇。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体会到了战争对社会的无情伤害,而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严重创伤的海明威,长达十年之久没有创作出文学作品。
桑提亚哥的坚定信念是一定要捕捉到一条大鱼,同作者一生中一定要写一部好作品是相互照应的,《老人与海》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桑提亚哥在小说中表现出的硬汉形象和不屈品质,正是作者希望诠释出来的人生真正的价值与尊严。海明威在创作完小说《老人与海》后,继续以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面对未来的生活,正和文中的桑提亚哥一样同恶劣的天气作斗争,向生活的更远处走去。
关键词:悲剧意识;准则英雄;迷惘;西西弗斯
一、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总是离不开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其作品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维多利亚时代的美国,地处相邻两大洋的保护之中,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是封闭的,温文尔雅的道德规范占主导地位。后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西进运动使美国版图不断扩大,以及实现快速致富的“美国梦”的影响,给这块原本平静、较少竞争的土地注入了一些鲜活的血液。一战,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维多利亚社会结构的瓦解。
海明威也像大多数爱国青年一样参加了一战。战争的残酷使海明威的身心遭受了极大的伤害,后来他回忆说:“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战后,他茫然过,试图用爱情和寻欢作乐忘却痛苦;他也困惑过,什么事都不想做。然而,他最后把这一切伤感、失落、惆怅及痛苦诉诸笔端,饱含激情地倾诉了被战争摧残的一代人的内心创伤,开始了小说创作。
不同的经历背景决定一个作家将观察到什么,将对什么发生兴趣,海明威有着如此的经历,他的作品才呈现出暴力、争斗、失败和死亡等主题。
二、海明威小说的悲剧美
1.海明威小说的死亡意识
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是由死亡意识和失败意识来体现的。死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也是最具悲剧感的表现。试想现代人整日带着不同的面具,奔忙穿梭于人生的大舞台上,不就是为了能在有生之年活得舒适一点吗?他们最怕的就是那个悲剧性时刻的到来,那时,人世间的繁华终成一场空,连他们自己最后也只剩下了一缕烟和几抹青灰。
2. 海明威小说的失败意识
海明威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不仅仅是死亡,更有一种浓郁的失败意识,即他的主人公吃了败仗。《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勃莱特只能永远隔海相望,如同灰色洋面上漂来漂去的两块没有泊港的木板,在风浪的冲击下偶尔相碰一下,但同时,这短短的相互碰撞又意味着再次分开,各自漂流,他们没有被消灭掉,但不是被打败了又是什么呢?亨利没有死,但他失去了一切值得他再活下去的东西:他的妻子和孩子,他愿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一无所有,落得个茫茫天地间来去无牵挂。桑提亚哥也没有死,甚至还梦见了狮子,但是他的大鱼只剩下一架无用的骨头,加之他的行动不被周围人所理解,他等于被打败了。海明威的作品始终离不开孤独、悲观、失望、失败的主题。
3.海明威悲剧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他描写了一群一战后流落于巴黎的英美青年,他们都是些极其普通的人,有其善良的一面,也有其反常、自私的一面。他们的悲剧是那种“极平常”的普通人的悲剧,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悲剧性的普遍,才更具有悲剧色彩。他们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些凡人,如柯恩反常的恋爱心理,勃莱特对待爱情的逢场作戏,杰克性功能丧失的沮丧,以及迈克与妻子的不正常关系,都显示出了一大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杰克由于性功能障碍而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合,只能与她保持“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从感情角度来讲,他的空虚、迷惘、自我放纵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此,而不应该以更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求在更高的境界,在精神方面、事业方面有不凡的表现呢?从这一方面来看,他又是庸俗的。柯恩为摆脱自己情人的纠缠而不顾一切地紧追勃莱特,这是悖理的,但他又非常看重自己的人格。勃莱特耽于物质享受和肉体的满足,但她又看重精神上的慰藉,轻视金钱的力量。
如果说《太阳照常升起》是写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身心上的伤害及其种种表现,那么《永别了武器》则直接正面地描写了这场战争。这也说明了海明威本人的思想也经历了一次飞跃。
海明威的前两部悲剧《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的主人公杰克和亨利虽然也厌战、反战,并且亨利更富于行动,在认识到了战争的毫无意义之后,逃离了战争,但总的看来,他们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是迷惘的抗争者和战争的逃避者。如果说前两者只是基于小我及自身利益,而采取厌战反战态度,那么第三个阶段,《丧钟为谁而鸣》里的乔丹则是一个较完美的硬汉形象,他从民族利益出发,参加的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则是硬汉形象的集大成者,他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斗争,虽失败却风韵独存。他们身上散发着一种崇高、动人的情愫,为自己崇高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或在与自然的搏斗中承受着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揭示出人类灵魂力量的伟大。他们的悲剧有着一种崇高的美,洋溢着对爱情、事业的美好追求和对生活的热切渴望。
三、结语
海明威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形象,如果说前两类文学形象更多地以个人悲剧来展现人生的虚幻和战争的残酷,表现作者迷惘、逃避的心态,那么这后一类文学形象则是作者思想境界的一次飞跃,从个人走向社会,从迷惘转入觉醒,从逃避迈向追求,从时代中抽象出人类的精神品质:悲剧不可避免,但要保持人在重压下的优美风度。这是海明威思想境界的最高处。从本质上来讲,桑提亚哥所追求的还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在象征层面上却大大超出于此而成为伟大的人类精神的代表,那种打不败的顽强精神正是人类捍卫自己的尊严,寻求新的出路的真实写照。“悲剧走的是最费力的道路,所以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一个民族必须深刻,才能认识到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又必须坚强,才能忍受。”桑提亚哥是个不服输的硬汉,海明威借他的行动向人类证明了:人生悲剧是永恒的,但人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是永恒的。
海明威既是一位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又是一位开拓悲剧创作独特风格的始祖,对他的研究还很不够,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学风起云涌的时刻,我们这些评论者更应努力学习前人的研究成就,把文学评论和研究这支接力棒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席薇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 现于公安边防部队广州指挥学校任助理讲师
参考文献:
[1]《论悲剧与喜剧》,陈瘦竹,沈蔚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9月版
[2]《悲剧的超越》,(德)卡尔·亚斯贝尔德著,亦春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6月版
[3]《西西弗斯神话》,加缪著,杜小真译
[4]《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
[5] 《小说美学》,吴功正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
[6]《海明威传》,杰弗里·迈耶斯著,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7月第1版
[7]《历史的悲剧意识》,许苏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8]《美国文学思想背景》,罗德·霍顿等著,房炜等译,1991年1月第1版
[9]《外国文学与文化》,翁义钦主编,1989年9月第1版
[10]《心理学与文学》,荣格著,冯川,苏克译,1987年11月第1版
海明威的内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生的伟大文学成就都是在自己53岁创作的名篇《老人与海》中体现出来的。这部文学作品为海明威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至高荣誉,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样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其中蕴涵了海明威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心理斗争。这部文学作品折射出了海明威的创作特色。
一、“冰山风格”的象征手法在小说《老人与海》创作中的运用
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中有着“冰山一角”的特色,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被介绍到国内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冰山在海面上的景色是宏伟壮观的,这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了水面。”在《海明威美学思想初探》一文中,牟强指出,海明威用自己刻画的露出水面八分之一的物质世界来传达出了隐藏在海底世界中的八分之七的心灵世界。同时指出海明威与塞尚等现代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形形的现代艺术之间的某一个地方,隐隐约约地存在着一种相似的地方,借此来阐释海明威的文学艺术的特点。
对于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冰山风格”的探讨,我们引出了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老人与海》可以被看成是一首对人类奋斗不息的精神状态进行赞叹的颂歌,传达出了人类灵魂的尊严。再者,《老人与海》被看成一个古典悲剧,美国文学批评界将老人和俄底修斯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前者是战后的失败者,但是拥有着天真的理想,而后者是胜利的盗取者,是一个天真幼稚的英雄,老人是人类进行积极斗争的象征,是一个寓言性的形象,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之所以陷入了厄运,不是因为他自己无法作恶,因为他自己犯了错误。”另外一种说法是将《圣经》作为背景,把《老人与海》作为研究的载体,老人则被认为是耶稣的化身,捕鱼的全过程则被认为是耶稣受难的全过程。还有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把《老人与海》看成海明威本人对于写作看法的寓言,比如作家应该独自生活,顽强拼搏,比如写作和灵感之间的关系,又如老人和鲨鱼的搏斗象征着海明威对于评论家所持有的态度等。
在小说《老人与海》的结尾处,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局,小说的最后一段为我们描述了桑提亚哥拖着那沉重的步子走进小屋中睡下了,但是在梦中梦见了一头勇猛的狮子,这实际上象征着海明威是在对桑提亚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赞扬和刻画。作品中的大海在海明威的笔下已经不再是现实中的那个大海,大海此刻象征着死亡,象征着个性的消失,而桑提亚哥要面临的就是大海这个“死亡”的威胁,并且要为了生存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斗争,“生存与死亡”就成为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小说中的老人所捕获的马林鱼象征着物质生活,而追逐马林鱼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慢慢流逝。老人和大鲨鱼的殊死搏斗则象征着人类随时需要面对的死亡,只有进行英勇的搏斗才可以获得重生的机会。
二、硬汉形象在小说《老人与海》创作中的运用
《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一直是国内外文学家评论和研究的对象。主人公桑提亚哥就是海明威成功塑造的一个硬汉形象的代表。目前国内对于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形象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其精神力量和悲剧性刻画的研究上,而二者又经常交织在一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也可能把他干掉,可就是消灭不了他。”这句经典话语经常被看成桑提亚哥硬汉形象的代名词,由此引出来的是“重压之下的绅士风度”。
海明威运用富有生命活力的老人形象和朦胧抽象的寓意,把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和人生中的生活哲理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从而成功地塑造出这位不畏艰难,维护尊严,在厄运面前甚至是人生悲剧的状态下仍保持高贵、不屈服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主要通过几点进行体现:首先,具有所有硬汉共有的倔强、勇敢、不屈服的精神特征。
桑提亚哥在海上已经84天了,还是没有捕到任何一条鱼,可是老人并不气馁,最终发现了大鱼,为了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大鲨鱼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其次,超越了主体的境遇,赋予了桑提亚哥豪迈的人格精神。海明威笔下的很多硬汉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可是桑提亚哥却是一个例外,始终一个人孤零零地出现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和鲨鱼进行了英勇的搏杀。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关系中,老人与大海的关系便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老人与大鲨鱼的斗争就变成了一首人类与大自然,人类与命运所进行抗争的赞歌,老人最后的失败转化成寓言上的最终胜利,老人最终获得了人格上的赞扬和肯定。最后,硬汉形象刻画中的乐观因素,为小说的点睛之笔。和其他的硬汉形象相比,桑提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色彩走向人生的失败,而是在遭遇了众多的奋斗和人生的磨难以后,仍然满怀信心地梦见了人类力量的化身——一头雄狮。
桑提亚哥也已经不再单单是硬汉的形象,更多的硬汉形象背后存在着永恒价值:积极向上,乐观自信,不屈不挠。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具有象征性的哲学道理,他的行为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也不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而是代表了永恒的人类精神。海明威成功地塑造出的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死亡的挑战时要进行英勇的搏斗,最终为自己的生存赢得可能。
三、悲观主义意识在小说《老人与海》创作中的运用
《老人与海》中折射出海明威的孤独,矛盾和悲观的创作意识。在小说中,老人受到了自然和社会给予的双重压力:在近海已经84天没有捕到任何鱼了,生活上的拮据使他没有钱去买鱼饵和生活所需的物品,生存的残酷现实环境使得老人成为一个孤独的老人。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就为我们描述了桑提亚哥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大海上打鱼的情景,这也暗示了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在小说的开始,海明威就把老人置于一个孤独的位置,老人没有妻子和孩子,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生命中唯一可以交流就是小孩曼诺林,也只有那短暂的时间,老人无法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小说中关于老人孤零零的一个人在海上撑船打鱼的描写,更加突出了老人孤独的境地。老人和大海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平时大海看着温柔平静,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变得无情残忍,成为老人生命的威胁和敌人。在海明威的笔下,人类的孤独似乎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标示,海明威的这种创作意识和当时社会上的悲观主义情绪和虚伪主义是遥相呼应的。
小说《老人与海》的结局完美地体现了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创作意识和手法。在小说《老人与海》的结尾处,海明威营造了极其浓重的悲观主义色调,这种悲观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类对于劳动成果的始终一无所获的无可奈何之情。老人在大海上经过漫长的打捞,最后终于打捞到一条大鱼,可是在归来的途中遭到了鲨鱼的猛烈攻击,老人与鲨鱼展开了猛烈的斗争,最终带回了一副鱼骨,胜利的果实被鲨鱼抢走,老人的努力并没有改变自己失败的结局,这就体现了一种荒诞的成分,也说明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一种无奈。海明威最终将悲剧的色彩作为小说《老人与海》的主旋律,这种悲剧意识反而升华了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更是对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人类的精神上的安慰。
四、结语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创作中,充分地展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创作风格,小说语言平常如水,简单易懂,有着现实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在叙事风格上更是“冰山原则”的完美运用,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现出自己矛盾的内心世界。海明威塑造出的硬汉形象成为文学界的经典,是对人类精神的高度赞扬。这些也都是小说《老人与海》能够让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M].Simon﹠Schuster Inc.,1995.
[2] Franklin Ross Johns. The Psychology of the Human Development[M].Harper﹠Row Publisher Inc.,1985.
[3] 陈霞,周红蕊.海明威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J].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2(06).
[4] 陈建永.《老人与海》的叙事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2(08).
[5] 陈靖怡. 从《老人与海》看人类生态意识的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6] 陈智淦,王育烽. 海明威的生态情结——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与《圣经》[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7] 郭遂芝.《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与哲学意义[J].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2(14).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大家,也有诸多作家获得了文学至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可谓大家中的大家。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作家像他一样对美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如此深刻的影响,他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他本人、作品以及与他相关的研究也成为后世作家、学者膜拜与研究的对象,他的出现与离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附近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1961年自杀于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在其戏剧性的一生中,海明威积极投身世界,体验生活,为以后的辉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生笔耕不辍,成果颇丰,单是经典成名之作就有多部,如《太阳照样升起》(1929)、《永别了武器》(1929)、《丧钟为谁而鸣》(1940)、《过河入林》(1949)、《老人与海》(1952)。这些作品均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反映了海明威不同人生阶段对社会的冷峻观察与思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海明威独特的自然观。其中,发表于1952年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称得上是其经典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其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助推器,在世界范围内更是风靡。截止到2012年,《老人与海》中文译本近40个,小说中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也成了人们永久传唱的经典。
二、《老人与海》故事概述
作为一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渔夫和鲨鱼搏斗的故事。海明威通过这个朴素简单的故事,像一则人性寓言一样告知世人在人生追求当中“永不放弃”的宝贵精神,不可过分计较物质财富的得与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故事的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已经坚持了整整84天还是一无所获。刚开始,一个敬佩老渔夫的小孩曼诺林跟着他捕鱼,可是40天过后,因为老渔夫仍没有任何收获,在父母的强硬命令下,小孩离开了这个没有好运气的老渔夫。失去小孩陪伴的桑提亚哥孤独地在大海上继续寻找目标,可好运依旧没有到来,直到第85天才有了转机。这天一大早,老渔夫就把船划得很远很远,鬼使神差地竟然钓到一条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但是鱼太大,钓不上来,鱼居然拉着老渔夫和船一块儿走,坚毅的老渔夫也没有放弃,和大马林鱼大战两天,最终用叉子击中它。悲剧的是,被击中的大马林鱼流血不止,引来一群鲨鱼的蚕食和攻击,老渔夫依然不放弃,转而和鲨鱼群搏斗,坚强的老渔夫终于回到了码头,但带回来的只是大马林鱼的一副骨架,他自己也累得轰然倒在地上。小孩曼诺林来看老渔夫,依然充满敬佩的眼神,并鼓励他说他并没有失败,在随后的梦里,老渔夫梦见了狮子。
三、《老人与海》——海明威自然观的展示
海明威出生于芝加哥郊外,从小就与大自然亲近无比,酷爱玩耍的海明威经常缠着同样热爱户外运动的父亲出去打猎、骑马、捕鱼等,这种从小与大自然结下的亲近情结有助于他成人后自然观的形成。从心理学层面来说,童年时期或青年时期经历的野外生活,对孩子成长中生态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强的潜移默化作用,成年后的生活习惯都有以前野外生活的影子。早年创作之前当记者的经历,使海明威有机会穿越各地的河河山山,接触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这为后来海明威创作时体现的自然观埋下了伏笔。同时,对社会满怀热情,使海明威积极投身于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体验了世界各地的自然风情,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对人性的摧残。骨子里对自然的向往,使海明威畅游世界,非洲的草原、中国的绿水、欧洲的高山、美洲的大河都成了海明威心灵震撼的触发点,让他对自然有了一种深刻的理解。
其实《老人与海》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战结束后移居古巴的海明威爱上了出海捕鱼并结实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一次海明威乘船出海遭遇暴风雨,老渔民救了他,从此二人结下不解之缘。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鱼,一天出海很远,结果捕到一条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大鱼,由于鱼体过大,无法拖动,耗时几天才运回来,但是回来时发现就剩下了一副鱼骨架。这个故事对海明威触动很大,因而他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凭借对大自然的透彻理解,运用超强的艺术处理,让这个小故事成了一个文学经典。小说中涉及诸多自然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时反映了海明威内心隐藏的朴素自然观。
小说一开始就是对大海环境的热情讴歌,显示了海明威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其中有这样的描写:“陆地上空的云块像山冈一般耸立着,海岸上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呈深蓝色,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寥寥数句,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海天景象,显示出自然的平静淡雅,没有唯心的一味盲目刻画,海水的蔚蓝纯净,天空云朵的气势,清晰地呈现眼前。同样,背后的山是灰青色的,并不是常见的“唯美式”描述,这样反而更加真实,这正是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平静对待而不去过分造作美饰,这不由让我们想到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自然观。而后面出现的闪闪而动的红色浮游生物更是令景观有了灵动的气息,自然显得更为和谐动态。这种描写算是海明威纯景式的描写,只涉及自然景物,但依然反映了他的自然观,那就是显示自然的平静淡雅本性。
而对人和自然的融合描写,海明威有所区别地对待。一种是人物只是自然的衬托,比如这样的描述:“他划到海里的某一片水域,看见果囊马尾藻闪出的磷光,渔夫们管这片水域叫‘大井’,因为那儿水深突然达到700英里,海流击在海底深渊的峭壁上,激起了漩涡,种种鱼儿都聚集在那儿。这里集中着海虾和可做诱饵的小鱼,在那些深不可测的水底洞穴里,有时还有成群的柔鱼。”这是老渔夫桑提亚哥一出海时作者的一段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冗长的语言,这也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体现形式。通过这段描述,我们看到了海面上闪闪而动的马尾藻,不是很漂亮,只是以本色的朴素形式在那里闪耀,更显质朴之美。这会儿自然界中的动物——鱼儿也出现了,它们在海中自己的空间自由地穿越,似乎与世无争,最多被当做渔夫们的鱼诱饵而已。通过这种情形,作者有意让我们思考自然界中个体的角色问题,在自己的空间位置里自由活动,与邻为善乃本质追求。这段描述顺便带及了人类的身影,当然只是自然的衬托而已,提到了渔夫,提到了渔夫曾经在这片水域有所活动,才有了所谓的对水域的命名。这种意境没有联系到自然界的对抗与杀戮,依旧阐释着自然的和谐,也可以说是对抗的和谐。鱼儿成了渔夫的鱼饵,成了杀戮的对象,但正如小鱼吃水草一样,成为彼此共生共存的链条。而这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最淳朴的关系。另外一种描写就是,自然成了人物活动的衬托。在渔夫桑提亚哥与鲨鱼对抗搏斗的过程中可以明晰感知。小说中有这样几句:“它选择是待在黑暗的深水里,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诡计。我选择的是赶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去找它。”这完全成了人类和自然界对抗的写照,显示出彼此的对立。人类的诡计与动物的智慧在博弈中对抗,而“黑暗的深水”等自然意象则成了对抗的背景衬托。这是数百年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浓缩体现,它并不是海明威宣扬的主题。相反,在与鲨鱼对抗的过程中,老渔夫桑提亚哥体现出的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意识令我们深思。在与大马林鱼对抗的一天夜里,老渔夫曾经说出这样的话:“我很高兴,我们不必去弄死那些星星。”他把大马林鱼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对大马林鱼他有这样的感慨:“在海上过日子,弄死我们自己真正的兄弟,已经够我们受的了。”从桑提亚哥对待星星和大马林鱼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无奈与庆幸。作为渔夫,他的使命或职责就是捕鱼,然而他却把鱼类当做自己真正的朋友,可以想象他内心的苦楚,也许是生活的无奈才致使其去捕鱼养家。而只有对星星发出庆幸以表达对大马林鱼的悲悯情怀,他是多么希望大马林鱼能像星星一样继续点缀我们的星空和海洋。在与自然对抗的过程中,人类体现的悲悯意识正是海明威通过老渔夫桑提亚哥之口告知人类的。
四、结语
永恒的经典之所以千古不朽,不仅在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慧眼理解和艺术手法的高超运用,更在于作品永久的社会辐射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老人与海》这个取材于真实生活经历的中篇小说,用笔不多,题材也不新,海明威却能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传世经典,就在于作者运用了简练的语言,融合了大自然的内在潜质与人性世界的真美,一方面,展现了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面对困难的积极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展示了在大千世界中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不是社会的主宰,鲨鱼之类更不是人类的主宰,人类应该告别陈旧的“人类中心主义”,冷静平等地对待自然中的万物。人类和世界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有效组成部分,不可诋毁、对抗另一因素,相反,大自然应当朴素、平静地存在。作为曾经宣称“大自然主宰”的人类,切忌再用所谓的“理性主义”来理性地对待这个世界,那样大自然必将失去“理性”。当今人类内心那片久违的宁静以及对自然的悲悯意识,正是我们应当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动力源泉。《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朴素自然观或许正是我们“只知其名不知其真”的追求理念。
[参考文献]
[1] 鲁枢元.精神生态与生态精神[M].海口: 南方出版社,2002.
[2] 高青.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及其悖论——生态批评视域中的《老人与海》[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 余箐,王桃花.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老人与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2).
[4]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一、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是其典型代表作。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斩获了多项文学奖,在1953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并在第二年又凭借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身处古巴时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围绕老渔夫在海上的生活经历,讲述老渔夫在克制住了大鱼后,在返航过程中又遭遇了鲨鱼的袭击,于是老渔夫又与鲨鱼进行了激烈而又惊险的战斗。小说中涉及多个文学形象,例如老人、鲨鱼等,这些文学形象在海明威笔下都富有强烈的象征性意味,象征手法也在小说中得到了鲜明的展现。他用大马林鱼象征理想以及人类作为一个生命体而无法逃避的欲望纠缠;而鲨鱼则象征逃脱不了的悲惨命运;大海象征了风云变幻的整个人类社会;狮子则象征了果敢英勇,消灭罪恶,创造美好的未来;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整个人类社会中的硬汉代表,他具有不服输和勇于抗争的精神,而他在捕鱼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危险遭遇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厄运之间的对抗,他的失败收场则意味着人类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都难以逃脱自然命运的钳制。海明威曾说,这个故事可以被无限地延伸为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关于小渔村、人物性格等都可以展开细致的描写,但是很显然他并没有这样做,他的这种简略的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他经常根据冰山原理去设计小说中的矛盾和情节描写,他正是要通过这种简单的故事描写与自己、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就好像是在述说一个寓言故事,抑或者是一个哑谜,但都需要读者去深入地探析全文,从而挖掘出文本中蕴涵的价值。这部意涵浅显的中篇小说在不同的读者面前也会产生多种反射,站在不同的视角也能挖掘出不同的结论,得到不同的人生启示,总结出不同的象征意涵。尽管海明威曾经说过最不喜欢采用象征手法来创作,认为大海无论怎么变都是大海,孩子终究是孩子,但其实他真正想要说明的是,《老人与海》中他着力于刻画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实的孩子,这些象征物象都是真正的,没有参入任何杂质。
二、象征内涵
美国作家海明威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象征派作家,他只是在文学创作中采用了象征手法。事实上,象征派和采用象征手法来创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象征派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主要以象征为主,并不仅仅是单一的采用象征手法。象征派作家也经常采用象征的手段来凸显主题内涵,而采用象征手法来创作的作家只是利用这一手段来进一步地挖掘主题。简单地说,以象征手法作为写作策略的作家只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来作为小说内涵的补充和深化,但也许小说中并不仅仅采用这一手段。象征是作为一种事物或者定义的集中代表,只要能表现出某一种事物或者思想的特定符号都可以称之为“象征”。它包含的事物十分的广泛,具有丰富而又深远的意涵。它往往是借助某一意象来引发读者的情感认同和思想共鸣,并促使文学作品饱含了永恒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中采用象征手法来完成主题的构建,很显然他是属于后者。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叙述了老渔夫已经有84天没有捕获任何一条鱼,与他做伴的小孩曼诺林在第40天的时候离开了,但老渔夫在第85天意外地捕获了一条珍贵的鱼。就在他返航的途中遇到了鲨鱼,而这条珍贵的鱼也被鲨鱼抢夺,最后只剩下一堆骨头。此时的老渔夫已经无法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那鱼骨头能说明他的惊险遭遇。海明威采用象征手法进一步剖析了这个故事中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老人与海》象征手法的多重运用
(一) 老人的象征
小说《老人与海》深刻地描写了老人具体采用什么手段与鲨鱼展开激烈的战斗,并凸显出人类在遇到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小说中为读者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充满自信、果敢的老人形象,但是细细地品读文本也能挖掘出老人作为一个象征意象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他象征着一种顽强和坚忍的精神意志。小说中描写到老人每取得微薄的胜利都需要付出几倍的惨痛努力,以至于他最后陷入难以收拾的惨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虽然失败了也可以称为胜利者。因为在他身上,无论是面临了怎样艰难的处境,他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自然进行抗争。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硬汉精神的老渔夫,也要面对自己的年老,所以他也不免会感到力不从心,或许他随时都可能死亡。在他的整个生命中,他没有显露出任何一点畏惧感,特别是在他与鲨鱼交战时说出的鼓励自己的话语,更是鲜明地展示出他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
(二)大海的象征
在《老人与海》中,大海是老渔夫进行捕鱼的主要场所,也是与鲨鱼展开斗争的基地。在小说中,海明威并没有过多地对大海进行描写,而是通过老人的回忆等形式来展现出一个富含主观色彩的大海。在大海中也埋藏了激烈的斗争,如鲨鱼吃海龟等循环下去,但就是这样一个适者生存的大海世界中隐藏了种种预料不到的危机。所以大海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也象征着等级制度,可以说,美国社会中几乎没有公平,而是强调等级。只要有权就能颐指气使,而底下的平民只能受尽侮辱和剥削,就如同小说中描写到的老人与大海之间的搏斗,意味着美国等级的剧烈差别。
(三)鲨鱼的象征
《老人与海》中描写的鲨鱼则象征着残酷和邪恶,老渔夫与鲨鱼进行的三天三夜的搏斗过程就象征着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双手来获得幸福的生活,暗喻人类在心中对于未来寄予了希望和憧憬,而幸福的获得必须与邪恶力量进行激烈的斗争才能如愿以偿。小说中设置的鲨鱼是海明威特意设计的一个具有象征性的角色,老人把马林鱼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但是鲨鱼突然出现抢夺了马林鱼,甚至把马林鱼吃掉了,致使马林鱼最后只剩下了骨头。鲨鱼还不断地侵袭老渔夫,经过长时间的搏斗,老渔夫最后还是把鲨鱼杀掉了。鲨鱼无疑代表了邪恶,它们的生活法则就是对他人的幸福进行残酷的掠夺,而老人则作为守护幸福的象征,正邪两方展开了相互的对抗,而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要打败邪恶。
(四)骨架的象征
小说中描写到的马林鱼的骨架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斗志,它是老渔夫获得精神支撑的一个代表。当老渔夫在持续了84天都没有捕获到鱼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气馁,而是毅然地选择继续出海。小说中也描写了老渔夫和马林鱼之间的激烈斗争,经过了一番生死搏斗,老人终于如愿地得到了马林鱼,但是在他返航的途中却遭到了鲨鱼的侵袭,于是他为了保护自己得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与鲨鱼进行了长时间的较量,但最后马林鱼还是逃脱不了被吃的下场,剩下的只有骨架,而这一堆骨架却无法证明老人的胜利,但是却依然成为了老人精神世界的象征,代表了老人对自然的生死搏斗,甚至是失败后对死亡所展开的对抗。
(五)标题的象征
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生动地展现了老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与大海之间的对抗。事实上,这个标题中的“老人”并不是一个独有的象征体,他代表了与渔夫同一类别的人类及其坚韧的精神品质。这一类人不会向命运低头,尽管面对自然界中的艰难困境,也要保持抗争的勇气和信念。虽然代表胜利的马林鱼最后只残留下了一堆骨头,但是在这场人类与自然的生死抗争中,老人所宣扬的人类坚毅品质和高昂的精神在文本中得到深刻而又饱满的展现,因此,《老人与海》这个标题的意义是真正地把人类和自然实现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彰显出人类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价值,这一可贵的人类精神在文本中得到了肯定和赞扬。
四、结 语
海明威无疑是美国现代的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老年时期所创作的,也是最受瞩目的一部小说,它虽然是一部中篇小说。但却包含了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创作思想,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内涵。小说创作的背景处于美国的战后时期,当时的美国人民已经忽视了自我奋斗的价值追求,处在和平时期的美国社会中充斥着腐朽、堕落的风气。而海明威则深刻地意识到人生中最为可贵的应该是勇于追求的这个过程,每个人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过程,所以他在小说作品中总是赋予他者一种敢于挑战的勇气和决定。小说《老人与海》充分地展现出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并对老人、大海、鲨鱼等象征蕴涵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后人也能不断地从这部小说中摘选有效的价值思想。
[参考文献]
[1] 杨秋喜.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象征手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4).
[2] 任燕燕.浅析《老人与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9(02).
[3] 刘建芳,李绍杰,毛海涛.硬汉与基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10(10).
[4] 章志红.现实与理想――试析《老人与海》的象征主义手法[J].作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