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华成语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范文第1篇

【成语】画龙点睛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典故】

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释义】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文章等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好龙的皇帝。

他派人去打听了一个很好的画家,然后要求他在宫门前画出三条巨龙,就重重有赏。

画家就画了三条巨龙并点了眼睛。第一个看见龙的人是一个小孩。他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哪有点好玩,于是他把三条龙的眼睛擦去了。过了好一会画家和皇帝刚想出宫看龙,但还没出到门外就听见人们的讨论,有人说:“这条龙怎么没有眼睛。”画家解释道说:“我明明画上眼睛了呀!”皇上说:“再画上去就行了。”画家说:“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皇上听了说:“为何?”画家有解释道:“要是这三条龙再点一次眼睛的话,它就会飞走的。”皇上已经很生气了,听了这话气上加气,命令道:“你在说这些话,再不画好,朕就要你的人头!”画家不得不画了了。

中华成语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初中英语;数字故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80-02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起源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 Winslow Atchley)被认为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发起人。

“数字化故事叙述就是讲故事这种古老艺术的现代表达。数字化故事叙述源自把图像,音乐,叙述故事和声音编排在一起,因此,给予人物、情景、经历和简介以深度和形象色彩。”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

1.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理论支持。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能概念即可对个体进行恰当的描述。对学生而言,尽可能的发挥多种智能是十分必要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有助于以下几种智能的发展。如语言智能――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挥语言智能的过程,无论是讨论故事叙述的主题,还是数字故事作品的展示都需要运用语言智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解数字故事作品的内容。

2.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①软硬件条件的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产品的种类已经越来越多,并且价格持续下跌,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好,这些特点为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学校中的应用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初中英语课程的特点分析:从初中学生学习应用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模仿、活泼好动、听觉灵敏的特点,而数字化故事叙述正好具有适合英语课程应用的特点:一是交际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以小组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关系到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编写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过程需要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同学间的互相交际是必不可少的。二是互动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本质上是在讲故事,既然如此,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互动、演讲者与课件之间的互动。听众与课件之间的互动就具有相互的协调性,在数字故事作品创作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互动。三是过程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种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的方式,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而创作出一个数字故事作品,这是个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数字化故事叙述和初中英语课程有着相通之处,就是两者都强调过程。

3.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目标。①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学生们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决定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题、活动的安排,结合小组选定的数字化故事叙述用英语讲述一个故事,以学生为中心,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活动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②利于空间智能的提高:学生们自由的组成各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运用自己的头脑和知识,决定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题,并制定数字化叙述的过程,以及后期需要编辑的过程,整个过程能够有效的利于空间智力的提高。③促进音乐智能的提升:数字故事作品的展示离不开声音的表达,叙述者需要把数字故事作品通过自己的语言充分的表达出来。此外,在数字故事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配合恰当的背景音乐来衬托作品的完整性。

二、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1.学习目标。在对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的特点,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从而才能使学生在寻求目标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的实际操作。如下表所示:在进行数字化故事叙述之前,将题目设定为《低碳生活-we can have a beautiful city》,并对学习目标进行设定。

2.教学实例展示。在进行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过程中,最初要做的是结合学生自身特长和优点,自由的进行分组,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负责小组内不同的工作,共同协助完成小组任务,在确定了小组后,就要进行数字化故事叙述主题的拟定。

例如,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题定为:Monkeys fishing month

首先,在选定了主题之后,教师通过设定的主题进行基本的阐述,主要通过叙述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让步状语从句“Although”。教师要以激励的态度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比如,有的学生出现这样的句子“Although I am not very clever,but I still work hard every day.”教师则要说“I think you are already very clever ,Because you can say such a great sentence.”然后,教师再问“Don’t you think he is a clever boy?”所有的学生都会说Yes,但是教师又问“But can you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 sentence and the one on the blackboard?”之后,这个时候所有的学生都会恍然大悟,发现了自身的错误,从而改变自己开始的叙述,通过这样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能让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教师的激励上着手,根据选定的题目,并按照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对编写的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稿本出谋划策。信息员主要负责与数字故事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背景音乐等相关内容的查找工作,在进行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先用实例让学生对数字化故事叙述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小组的信息员能够更好的寻找与主题相匹配的图片、视频和背景音乐。在数字故事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要运用到Powerpoint软件进行创作,小组中的电脑员负责编辑数字故事作品,其他成员负责辅助的工作。按照对数字化故事的理解,将选定的图片、文字导入到Powerpoint中,加入特殊的效果,给数字故事作品进行配音,并添加合适的背景音乐,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数字故事作品。

3.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对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英语课程后的学习效果,其中,能够认真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学生们认为这次活动对应用知识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同时有助于所学的英语知识的理解。在问卷调查中对于“通过制作数字故事作品,是否有助于你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一问题的回答,普遍的反映都是:很多的实用的句子不知道怎么才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但是一经通过教师进行引导,自己去查阅和询问,就能够更加深刻领会英语句子的含义和价值。

三、总结

总之,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应用、理解英语、掌握应用的一项技术手段,有效的进行应用能够为初中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中华成语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文化;传统;艺术发展;重要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新热点。同样室内设计也是一种文化,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没有改变的,然而中国古代的室内设计它的结构以及造型都形成了一种艺术体系。我国拥有着五千年年的历史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而这些传统的艺术也深深的影响着现代设计。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我们仍然能找到流传至今的文化,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深深的扎根于室内空间。

一、中国的文化底蕴

1.文化精髓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拥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道、佛三个大教。这三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这三种思想也深深得影响着我们现代的生活、社会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也正是如此古代的中国室内设计风味,大概也分为三种类型,也就是三种气质的表现。其艺术的灵感也来源于此,注重内在不做表面,其艺术家的内心和精神也是脱俗的。我国注重的美是现实与超越的关系。其次,文化还具有民族性、社会性以及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其文化也是各有千秋,能做出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设计其实也是一门学问。

2.传统文化的影响

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室内的设计,室内设计师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现在的发展如何,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精神是没有改变的。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和遗传下来的对今天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精髓。现如今我们的家装设计仍然有人喜欢中式风格的设计。从而侧面反映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所有的设计都来源于文化。任何时代的设计理念都与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文化息息相关,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精髓和理念。我要做的就是更好的诠释这一切。

二、艺术的传承的重要性

1.艺术的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极其丰富多彩,比如:书法、绘画、诗歌、曲艺、建筑、园林等等。这些有着上千年的艺术能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艺术。如今的中国已是文明大国,其发明与创造都是位于世界领先位置,所以我们首先做的不是专注于外国的文化,而是先研究中国艺术。其中的奥秘会令人无法自拔,同时中国传统的艺术其浓郁的气息厚重的内涵,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

2.艺术的发展

艺术其本身具有发展性,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传承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我们的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让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古人曾说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学习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远古到现代,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比如:明代的家居空灵到清代的华丽,这正是不断发展的结果。

三、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目前有一部分现代设计师尤其是具有前卫的设计师,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打破常理,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完全“无传统”,但实际并非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他也得以“传统”作为反面参照物来定义与诠释自己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风格,都有它的内涵,肆意的改变是不对的。

设计从来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纯个人行为。从语言、表现手法、媒介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无形的影响着每一个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古代室内设计对现代的影响

1.室内的风水

风水文化也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秘的幽光。中国人历来是相信风水的。“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几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它和环境密不可分,和室内设计也息息相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风水是中华文化的哲学部分,是华人的环境观。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在室内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到风水。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

2.现代中式设计

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钟爱中式文化的人居多。文房四宝、屏风、茶海、都成为了重要的摆设。这些都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文化。细致的木质雕刻和现代的金属材质形成完美的结合。这才是发展。这种风格最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蕴意。其空间的概念也是相当实用的。中式的设计风格,一般都是指明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以中国文化传统风格的设计。

五、结语

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的传承是要不断发展的。我们拥有了高科技的设备和现代的思维,所以我们要推进一个新的台阶。所谓的中式设计不是把所有的文化元素都堆在哪里,其实它更加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是现代设计和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

中华成语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 中国古典园林; 借鉴; 传承发展

Abstract: the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n form, styl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nalysis and focu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urban planning philosophy foundation, the mixture of Confucianism, Taoism, method, the families thought, pay attention to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the tao to border. Summarized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of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nd so on many levels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make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ity get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odern urban planning;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Referenc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通常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组成。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更是一个名族文化、名族性的外在传承与体现。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里先着重说一下中国古典园林的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一、我国的古典园林采用的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我国的古典园林包涵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 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中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再从城市总体看,园林渗入所有建筑类型,加上城内与近郊的自然山水,共同形成天人合一的城市结构。园明三园、颐和园、杭州西湖等便是很好的的佐证。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亦趋之若鹜,难逃附庸风雅的嫌疑。亭台乱栽,池潭遍布,全然不顾现实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状况是否相宜,是否允许,结果形成一堆堆令人惋惜的视觉垃圾,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通过上述对中国古典园林外在和内在的介绍,面对当今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城市规划。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思想要求参照、对比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思想,便产生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而这些思路从一开始就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这些必须横贯于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中华成语故事范文第5篇

摘要: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揭示了人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识解的规律。但也可用来研究语言。本文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如何吸引广告受众,体现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性和感染力,达到广告劝说、刺激消费的目的。

关键词:广告;成语;偏离使用;图形―背景;

一、 引言

广告是付费的大众宣传,其目的是为了传达消息,诱发人们购买商品。而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是实现其目的的一个有效方式。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主要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拓展了这一研究领域,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如何吸引广告受众。

二、图形- 背景论的基本思想

图形―背景理论是约一个世纪前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来的,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完形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这部分知觉场具有高度的结构,是人们所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

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最先将图形―背景理论用于语言研究的是Talmy,他认为,图形和背景的定义特征对于判断图形和背景起决定性作用。

三、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

广告宣传语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是达到广告效用的一个十分有效的策略,值得我们用探讨人类认知规律的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

固化的成语不以固定的结构出现(如缺损出现,或对常规用法的偏离),却仍然能够激活人们头脑中相应的成语。正是利用人们的这一认知特性,很多广告宣传语故意偏离成语的固定模式,或者用谐音字来替换原有成分,或者调换成语中的某些成分的出现顺序,或者添加其他成分。对成语的这种偏离使用不仅没有使该成语失去原义,而且还增添了新的意义,同时又使广告达到了引人注意的目的。

(1)成语的固化

成语的最初意义虽然来自于其各个构件及构件间的组合关系,但是一旦组装成为一个集合体,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它便被作为一个整体经历着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固化过程,每使用一次就会增加它的固化程度,“在经过充分的固化后形成单位位置,并很容易作为一个集合体而得到再现”(Langacker,1987)。

(2)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

广告语篇的大众化的特性决定了其语言材料要尽量通俗易懂,因此广告制作者会选择包括成语在内的人们最熟知的认知语言单位,但它的商业化的目的又要求必须能够引人注目,打动人心,这就决定了他们又要对这些语言单位进行一定的处理,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达到醒目的目的。

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方式是用谐音字来替换成语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如下面的广告语篇:

1.默默无“蚊”(闻)的奉献。(电蚊香的广告)

2. 无“疣”(忧)无虑。 (“克疣淋”药物广告)

3. 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快餐鸡腿广告)

4. 百闻不如一印(见)(佳能复印机)

5. 鲍( 包) 打天下,翅( 技) 压群芳(海鲜酒店广告语)

6. 有地中海格调的家,当然秀色可居(餐)。 (一花园住宅小区广告)

7. 聪明不必绝顶。(“美加净颐发灵”的广告)

8. 买诺基亚8210,得原厂免提耳机,大饱耳(眼)福。 (“诺基亚8210”手机广告)

9. 小草是生命,足下多留青(情)(公益广告)

10. 百衣(依)百顺(电熨斗广告)

这些偏离成语的方式都是根据人们在认知成语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具体特点而构成的。

四、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广告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

在广告语中,图形与背景两部分景与图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 “ 普雷格郎茨原则”,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那么整个广告语是背景,而在广告语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就是图形。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是一种对原有固化成语的创新。原有固化成语是固化于人们的概念中的,而在心理预期上,人们也是期待的这种固化。而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不同于人们的心理预期,这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偏离使用也必然被突显了出来。

而对于这些固化成语及其偏离使用,固化成语的本义是我们理解这种偏离使用的背景,偏离使用的新含义是图形。“默默无闻”、“无忧无虑”、“百依百顺”这些成语的本义在这几则广告语中可以看成是理解广告语的背景知识,即显性语境。对于广告受众来说,成语的本义更为熟悉,可以立即被感知,与广告之间的关联较小,因此是背景。广告的目的在于宣传产品并最终使广告受众购买产品,加之成语中的某个字被改动了,那么广告语就一定隐含其他意思,而这些意思必须在广告这一特定语境中才能表现出来;较之成语的本义,这些含义对于广告受众来说不太熟悉,只有经过分析才能被感知,但是与广告之间的关联性更大,因而是广告语需要突显的部分,即图形。

在广告宣传语中,偏离使用使它与人们心中原本承认的固有模式发生了冲突,造成的不和谐状态使偏离使用成为知觉上突显的图形,很容易从背景中识别出来。

故而,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里,整个广告语是一个背景,而同时固化成语的本义也是理解这种偏离的一个背景。

正是有了这几个背景,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才能得到很好的突显,才能达到吸引广告受众,体现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可读性和感染力,达到广告劝说、刺激消费的目的。

五、结论

以上,我们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广告宣传语中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这一现象的解释力。图形――背景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说明了该理论在广告领域的影响力与说服力。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地对语言现象的表面进行分析,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其内涵和真正的意图,从而高效利用这些语言学理论,加强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参考文献:

[1] Ungerer,F. & Schmid,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1996.

[2] Talmy,L. 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 Langacker,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1.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4] 匡芳涛,文旭. 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 外国语,2003(4).

[5] 白红爱,郑成虎. 从认知角度谈汉语广告语篇中对固化成语的偏离使用[J]. 汉语学习,2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