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碑荟萃

名碑荟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名碑荟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名碑荟萃范文第1篇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精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墨迹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进入西安碑林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孔庙是封建社会专门祭祀文圣孔子的地方。西安碑林是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主体陈列内容,它因碑石如林而得名。西安碑林现存7座展室、7条碑廊和8座碑亭,共展示了1000余种碑石墓志。这里的每一座碑石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代上源起两汉,止于民国,在内容上包举历史、宗教、文化、地区等各个方面;而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真、草、隶、篆众体兼备,汉、魏、唐、宋名家辈出。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使得西安碑林名副其实地成为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石刻类第一号。《石台孝经》碑,国宝级文物。它以在碑林碑石中体积最大、形制最独特、最早被移入西安碑林并被构筑在碑林中轴线的聚焦点上,而成为碑林之中的迎客第一碑。

名碑荟萃范文第2篇

杭州碑林,位于杭州市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荟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

走进碑林,一块高约两三米的大石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石碑上的文字向游客们介绍了碑林的概况。我细细阅读,才智道这大成殿的前身是孔庙,整个碑林也是在孔庙的基础上重建的。碑林分为一殿,二院。三廊。

饶过大石碑,我眼前一亮,一个宽阔的庭院里,中间有个大花坛,百花盛开,蝴蝶飞舞。围绕着庭院的是一条长廊,靠墙立着一块块石碑,用玻璃罩着,供游人观看。

随后我们来到一个长廊,我们在那休息了一会,吃了自备的食物,还做了游戏,观赏了许多有名的书法家在石碑上刻的字,让我们大饱眼福。

一阵鸟鸣,把我从诗赋的世界上喊了回来,我缓过神来,寻声走来,来到开阔的草地上,这里有一座庄严的大成殿,我想着这大概就是大成殿了吧!在这儿,我有幸拜读了孔孟着作和我国最早关于天文记录的石碑。

东区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庭院,花香鸟语、水流潺潺,各建筑如珍珠般散落其间。水庭位于整个庭院的中心,石经阁、星象馆、文昌阁等建筑在假山池水间参差错落,曲折绵长的回廊则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建筑和回廊内陈列着杭州孔庙收藏的自唐代到民国期间的各类珍贵碑石420多石,根据碑石内容可分为南宋太学石经、御书、史实、科技、法帖、绘画、儒学、宗教、墓志等9大类。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碑林。观赏了祖国文化瑰宝,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真是不枉此行啊!

名碑荟萃范文第3篇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

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 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名碑荟萃范文第4篇

而苏门山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到上面光滑的石台阶,山下左侧是著名的碑廊,名士翰墨荟萃,每一副作品皆是书法艺术之瑰宝。南宋岳飞四条屏碑,清代郑板桥雨竹图碑,苏轼题记的《布袋僧真仪像碑》及“苏门山涌金亭”几个大字,一旁落款“眉山苏轼”。从三国北魏到唐宋金元明清,真、行、草、隶、篆,或古朴或拙野,或苍劲或飘逸,为石碑注入了恒久的生命力。小时候随父亲来看,要吃力地辨认半天,生疏,又景仰,也像别人似的,食指肚贴在清凉的石碑上,顺着字迹书来书去,似乎这样就得了大师们的真传。这里环境清幽,花藤茂密,一丛丛遮蔽覆盖在碑廊之上,石碑摸上去沁凉生津。记得碑廊的门口左侧长久地竖着一块石碑,上书四个深嵌的正偕大字:乾坤正气。出来碑廊,就是登山活动了,山顶的一个石台前立着几块石碑,上面是乾隆游历此地后留下的大作。但最具人文价值的还是孙登在此弹琴长啸的啸台。过了很长时间,我才知道明代志士彭了凡的饿夫墓在山右侧一个幽僻的地方,便顺着小道过去拜谒,只见一个水泥筑成底座的圆形墓冢,墓前竖着一块石碑,上刻四个大字:“民族精神” 。棵棵翠柏环绕,林中可闻幽幽柏香。

游玩累了,我们就坐下来吃些小吃,有凉皮、糖糕什么的,很是惬意。一天下来,我们每人谈体会时,妈妈总有遗憾,说看古装戏的时候只有她一个坐在里面看,没人陪着她。因为我和弟弟都不喜欢那种慢腾腾的表演,咿咿呀呀的,一句话要唱几分钟,急死人。爸爸的任务是领着我俩玩,所以只有妈妈一个人去看她喜欢的戏,陪着里面的人物或喜或悲。

从小到大,无数次来到百泉游玩,只知道它是古代遗留的建筑园林,却对它的整个面貌知之甚少,后来才慢慢加深了对它的了解。它的山和水,柏与柳,花与竹不仅宜人柔媚,而且每一处皆是历史,皆是文化,皆曾沐浴过名人骚客的目光,引起他们心灵的悸动与长啸。百泉不仅记载着他们的行迹,更记载着他们思想的光辉,精神的轨迹。正由于他们不经意的一瞥,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游历,才诞生了如此之多歌咏百泉的光辉诗篇。我手边有两本喜欢的书,一本是辉县文联编篆的《百泉诗集》,一本是辉县政协编撰的《历代名人咏百泉》。翻开它们,百泉文化的涵蕴之丰之盛令我惊讶。

百泉之名,始于商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荀子・儒效》篇中记载:“武王之诛纣也……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因为泉眼之繁之盛,才有如此称谓。百泉,乃古老的泉啊。自魏晋之后,名流学者,仁人志士,文人骚客,到此游历、隐居并讲学,为此留下许多佳作。前人的遗址遗墨也成了后人瞻仰凭吊的所在。

最初咏叹百泉,且被历代传颂的,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的诗作。许穆夫人,春秋时代卫国人,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诗经中的《泉水》《竹竿》《奔驰》皆为其作。“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诗经・泉水》),思乡情重的许穆夫人,首先想起的是绵绵涌流的百泉水。

“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楫容裔。”晋代隐居百泉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散发弄舟,且行且止,风中啸歌,去留随意。孙登更是一位苏门居士,其别号苏门先生,筑啸台于苏门山上,俯瞰一方碧波,如镜拭心,日日鸾凤和鸣,清音不绝。诗人阮籍、张籍、贾岛、周敦颐各有题词吟咏,宋代大家苏轼诗咏《啸台》:“高士隐苏岭,平台留至今。峰恋相掩映,松柏共阴森。自是甘潜迹,谁言竟陆沉……我来重游览,清气逼尘襟。”宋学家邵雍则于此筑“安乐窝”,隐居读书,做学问。金人元好问笔下的百泉是“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足见那时的百泉湖水量之丰沛。听当地人说,居住在百泉附近的男女皆会凫水。一到夏季,青年男女相约百泉湖中,轻移柏舟,洗濯赏荷,人语喧嚷,是另一番水乡形胜景象。

名碑荟萃范文第5篇

提及东湖,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东湖蕴含的美,这里风景如画、气象万千,犹如一幅画、一首诗。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文化底蕴厚重深远。东湖当之无愧地被赋予3000年楚文化的象征。因此,说东湖边的土地是寸土寸金一点都不为过。

然而,“当代东湖壹号”却恰恰在这块稀缺资源上拔地而起,让人惊叹不已。“说起“当代东湖壹号”,武汉道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赵万华女士瞬间打开了话匣子。据她介绍,“东湖壹号”这四个字大有来头,“当时接下这个楼盘后,为了冠以与之匹配的案名,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国性征集活动,在众多来稿中,我们选用东湖壹号这个名字。现在看来,定位非常适合!”

的确,“东湖壹号”四个字简洁大方,恰到好处的勾起了人们对东湖的向往。虽然武汉大大小小的湖泊众多,但像东湖这样既有自然生态景观,又承载浓厚文化底蕴的唯有如此。因此,在“东湖壹号”的身上,其实也肩负了传承东湖楚文化的一份重任。

赵万华女士强调说,“这里出门即是东湖,省政府近在咫尺,离建国后除北京外居住时间最久的驻地东湖宾馆仅一步之遥,小区中随处可见的楚文化元素与诗词水调歌头塑石等都被建设者赋予了古文化在新时代中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不辜负东湖的美

当然,除了文化的传承,“当代东湖壹号”自身的精雕细琢,对于东湖的美景也可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从项目的平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东湖壹号”是在一个狭长地块上建造的,整体呈现出一条龙雏的形。依附这样的地形,“当代东湖壹号”也被赋予龙的灵性。

“所有的建筑物则依据地形高低错落的布置,项目中有多层洋房、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因为楼层高不同,整个项目的错落层次也就呼之欲出。”赵万华女士介绍说,“这个项目在武汉大学凌波门隔湖观望,小区天际线轮廓就清晰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龙的轮廓”这个构想并非是人为雕凿,而是在出具总平面方案后,非常意外的在整体效果中显现出来。这或许也体现了“当代东湖壹号”因地制宜的一面,不仅充分利用了有效的空间,更在这个基础上,将龙的轮廓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而在“当代东湖壹号”的项目中,还有一座46层超高层建筑,它距离东湖湖边仅有107米,这也是武汉大道上唯一的一座临湖最近的超高层建筑。这栋楼在通风、采光及观景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了“当代东湖壹号”的品质和品位。

相关期刊更多

孔子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孔子研究院;中国孔子基金会

百科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文献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