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运企业发展

航运企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运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运企业发展

航运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由2007年3月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引发,以2008年9月“两房”——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e)被政府接管、三大投行——贝尔斯登,美林(MerrilLynch),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Holdings)被收购重组或破产为标志,开始爆发海啸式的国际金融危机;10月以后又迅速蔓延、深化,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开始危机实体经济。进入2009年,被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称为“百年难得一遇”的美国金融风波愈演愈烈,不仅演变成金融危机,而且正向全面的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1]。

2.金融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2.1运输需求萎缩,运价急剧下跌

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滑坡,经济滑坡导致货量剧减,货量剧减导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趋缓。2008年9月以来,全国部分中小企业关停,出口企业数量的减少造成港口吞吐量减少。中国口岸自2008年9月之后的连续几个月的欧洲、北美、中东三大主要航线的运费都处于下跌趋势。跌幅最大的依次是欧洲航线、中东航线和北美航线。10月份欧洲航线的运价与8月份相比,平均跌幅高达30.8%。其次是中东航线,口岸到迪拜港的平均集装箱跌幅为13.4%。北美航线以10.5%的跌幅,使原本已经是清淡的航运市场雪上加霜[2]。运价狂跌,货量也急剧减少。这从我国的进出口量上可见一斑。从去年11月至今年6月,我国出口连续8个月负增长。另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3.5%。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同比分别下降20.9%、16.6%和23.1%。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同比下降23.8%,内地与香港进出口下降24.3%,与印度进出口下降32.3%。

2.2造船业新接订单量急剧下降

对于我国造船产业来说,在经历了从2003年后连续5年的超预期勃兴之后,从2008年开始显现出增长的疲态,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这一疲态更加趋于恶化。2003年以来,造船业一改以往低迷状态而成为高盈利行业,大量民营、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开始“掘金”中国造船业。据统计,2003年两大国有造船集团之外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的比重还是32.2%,但2007年这一指标已经升至62%。如果全球船舶需求继续保持强劲,这些新兴造船能力的过剩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但目前全球经济下滑已经导致全球船舶订造需求大幅下降,而且这种趋势继续的可能性还在不断加大,所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开始暴露出来。据了解,仅2008年10月上旬一周时间内,广州黄埔区一家造修船企业两个油船改散货船的订单连遭撤销,直接损失4000万美元。近来,江苏省靖江市出于对未来不确定状况的担忧,今后将不再允许新建船厂。江苏另一大型造船企业也推迟了IPO计划,并将原来1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缩减至3亿美元。

2.3投资者预期降低,航运市场泡沫减少

2002年以来的6年时间里,航运业迎来了一轮空前的大发展,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是随着新造船运力的投入,使得航运市场上总运载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及运量的增长,给航运市场带来巨大的供给压力。在运力供过于求之下,造成运费受压,甚至出现不升反跌的情况,盈利大受打击。

美国金融危机对投资者心理造成的影响直接作用于航运业。航运业过长的繁荣期一步步抬高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市场上大量增加的新订单和交船期的不断推延不仅对国际运输市场造成巨大压力,而且造船厂和船东所承担的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加。大量的投机性订单行为,掩盖了真正的市场需求数字。此时的金融危机,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对航运业的过度扩张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航运业实现“软着陆”。2008年12月份全球船舶订单几近为零,全球运力增长减慢,市场开始进入回调。挤掉市场泡沫,有利于航运业蓄势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3.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航运企业发展分析

面对当面的严峻形势,航运企业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必须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式,从传统的航运经营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换脑筋、变思想,开眼界、拓思路。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坚持创新,破解航运经营的难题,寻找新的发展契机。[3]

3.1创新理念,注重科学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企业战略的全面检验,也是调整完善战略的机会。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航运业的发展,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由注重货物运输量、港口吞吐量的增长转变到建立质量、结构、效益与内涵相统一的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发挥特色和优势,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航运体系

3.2加强合作,化解经营风险

航运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积极寻找兼并对象,通过业务上的先期合作以及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收购兼并的目标。航运企业之间,航运企业与有需求的有关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在国际经济和航运形势好的时期可以获得双赢,在经济危机时期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面对国际航运市场的严峻形势,航运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控制运力增幅,包括退租或出租部分运力等。在这些措施中,航线重组被视为各家船公司抱团取暖、共度时艰的最佳选择。

3.3航运企业积极拓展航运产业链,加速企业转型

当前,中国航运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而高端航运服务业十分滞后。高端服务行业知识密集程度高,利润贡献度大,辐射面广,国际影响力强,是航运服务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航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航运企业在确保运输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发、参与多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与营销,增强在“供应链”上的竞争优势,巩固航运主业的地位。

航运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行业发展的规律。2003年至2008年,我国集装箱运输以年均35%的增幅,实现了连续6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8亿TEU。专家认为,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保持了多年“量”的高速增长,现在到了一个深层次发展期,要求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从以追求“量”的增长为主转变为追求“质”“的增长为主,进行适当的战略调整,优化运行组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整体效益。因此集装箱班轮企业只有加大结构调整步伐,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强企业的运输组织与管理,实现运输组织向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再次找到远航的动力。

3.4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端航运人才大流动,有利于航运业集聚人才。为此,航运企业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培养、全面引进航运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3.5以”两岸直航“为契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两岸直航“为两岸携手克服金融危机对航运业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两岸航运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不仅可降低两岸之间的运输成本,增加两地的海运量和经贸往来,也将吸4.结论。

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对航运业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对此,我国的航运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大胆大步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2]施华。金融危机对航运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国水运,2008年第12期。

[3]后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航运。

本文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航运

航运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航运企业 航运物流 国际物流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1 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①注重国际物流;②物流业务的分工细;③有硬件的投资;④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通过对数个航运集团物流战略与业务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国际海运集团开展物流服务有一些共性:

1.1 一般都设有供应链服务部门。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区别于传统的服务的标志。

1.2 物流战略以海运为基础,也就是重视以海运为基础的(与海运相关的)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

1.3 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是提供物流服务的关键。国外航运公司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1.4 重视国际网点的建设,一般都拥有全球物流服务的网络。随着国际贸易对多式联运要求的提高,许多航运企业要想在运输市场上生存,就要打破限制,将业务拓展到陆上运输。于是出现了船公司登陆,登陆方式有:①多式联运产业的经营人加强合作,为货主提供增值服务;②跨国海运集团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据点,重视内陆运输、仓储及多式联运的整体性,积极配合货主的外流战略。

另外还有较多细分的专业服务:如提供货物的集运;提供全球运输管理服务;提供专业的仓储和配送服务;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2 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物流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条件:航运集团的国际物流网络较好,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比较典型的是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实物网也比较强;拥有传统的货源市场,较健全的全球网络咨询。但我国航运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

2.1 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2.2 我国的物流服务行业真正的有一定规模和形成网络的企业只有少数几个。像中外运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都是国内有名的物流服务企业,但只是这几个企业真正有一定规模。

2.3 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观念还不足。大多数航运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意义和作用还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运输经营方式,相当一部分航运企业还停留在以价格为中心的低层次无序竞争中,阻碍了一些物流业的发展。

2.4 现有装备及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函待提高。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仍处发展初期,航运所能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不健全,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手段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也十分缺乏。

2.5 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数量己经不少,但基础薄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落后,多由区域性的小企业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和网络,专业化程度不高,只能满足简单、低水平的单环节服务。

3 我国航运物流的对策

一个航运企业要占领国际市场,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具有从事外贸运输的经验和能力,包括货运、船舶及其他与物流有关的业务;第二个是具有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物流网络。具体操作上来讲,有几点建议值得各航运企业参考:

3.1 利用航运企业的品牌优势,拓展物流服务范围 在物流系统中,实力最强的应该是各大航运公司。部分航运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各航运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可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既可以通过契约方式,与铁路、公路、航空和仓储企业合作经营物流业务;又可以投入人力和资金,自己独立经营综合物流;还可以与国外的物流经营人进行联合,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确定和扩大自己的市场。

3.2 整合海运附属业的现有功能,组织综合物流服务 根据世贸组织的界定,海运附属业包括船代、货代、装卸、仓储、集装箱场站和结关等六项业务。这些服务的特点就是信息渠道广、集成性强,固定投资不大,经营风险相对较小。从实际来看,许多海运附属实体已经复合了多项功能,有的甚至与船公司、港口有直接的产权关系。这些实体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整合现有功能,利用已有功能要素的互补性,挖掘整体潜力。附属服务业的另一优势就是人才,根据客户需求,以“劳务输出”的形式,提供货物包装、储存、拼拆箱及报关,报检等方面的服务。

3.3 建立以港口为依托的物流基地,扩大增值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港口是货物集散和信息交流的中心,以港口为依托的新兴物流服务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上。显然,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因为物流本身的功能也决不仅仅是产生空间和时间效用。除了传统功能以外,港口应充分利用优势,以传统的装卸和储存功能为依托,扩大产品增值服务的范围,提供诸如货物包装、贴标签、散件组装、修理、退货处理及简单性加工等方面的增值服务。

此外,以港口为中心的信息交流亦应从目前的分散状态转变为集中、增值的过程。应以大容量、高精度的电子信息系统武装港口的基础信息平台,对物流服务商,客户,海关,银行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物流的增值功能。

大力发展国际化,以建立全球物流体系,全面提高专业物流相关专业人才的素质也是函待改进与提高的。

4 结束语

航运物流企业的构成要素也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准确、及时和畅通为原则,将其进行整合与优化,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另外也要通过分析和改造航运企业内部现有的业务流程,将那些与快捷可靠、增值物流服务毫不相关的流程予以剔除,使得航运物流的总体功能达到合理化和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维鹏,张仁颐.现在物流呼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物流商坛.2004,1(2)35-38.

[2]黄映琴.国际航运企业迈向综合物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4,3(2)23-28.

航运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1 基于资产专用性的一体化趋向

1.1 资产专用性及交易治理结构

(1)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为了某一特定交易而作出的持久投资一旦形成,就很难转作他用,由此形成“锁定效应”。资产专用性主要分为地理区位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实物资产专用性、特殊资产专用性等,是一体化的主要原因。[1]

(2)交易治理结构 交易治理结构主要有4种。 ①市场治理:不涉及专用性资产的交易,不管交易频率高低,与市场组织体制相匹配。 ②三边治理:涉及一定程度的专用性资产,但交易频率不高的交易,与三边治理结构相匹配。 ③双边治理:涉及专用性资产且交易频率较高的交易,与双边治理结构相匹配。 ④一体化治理:涉及高度专用性资产且交易频率很高的交易,与一体化治理结构相匹配。

?Y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与交易治理结构选择关系见表1。

1.2 航运企业资产4种专用性

(1)地理区位专用性 主要表现为航区与航线专用性;

(2)人力资产专用性 航运企业船员和陆岸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以及“边干边学”造成的高昂职业转换成本决定了人力资产专用性;

(3)实物资产专用性 船舶是航运企业最主要的专用性实物资产;

(4)特殊实物资产专用性 主要是指根据客户需求或码头要求而订造的船舶,这类资产是航运企业专用性最强的实物资产。

1.3 不定期船租约形式与交易治理结构的匹配关系

从船舶专用资产角度看,航运企业通过匹配租约形式与交易治理结构,可发展单一船种或船型,形成高度专业化的船队规模;也可发展多船种或船型,形成航运企业集团,获取规模效益(见表2)。

通过不定期船租约形式与交易治理结构的匹配关系不难看出,随着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的增强,交易活动由市场签约转向企业签约,治理结构也由市场治理逐步转向企业治理。此时,航运企业应通过建立一体化治理结构进入制造业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但是在实际市场交易中,航运企业却大多选择签订长期合约或合资组建新航运企业的双边或三边治理结构而非一体化治理结构。

2 航运综合服务链整合

2.1 生产与嵌入性

从生产角度看,受技术差异、资本规模、学习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航运企业只能嵌入制造业提供服务而无法对制造业实施一体化;从制造业角度看,在专业化分工前提下,出于交易成本的考虑,外包服务显然比一体化更加经济。

2.2 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挑战

全球价值链带来了客户需求个性化、生产碎片化、服务外包化等变化,向航运服务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在经营理念方面,客户需求个性化要求航运企业由传统的以货源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服务;在服务模式方面,制造业的服务外包化要求航运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货物位移服务;在发展战略方面,由于制造业服务广泛外包以及嵌入性的存在,航运企业无法沿着制造业的产业链进行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只能在对航运供应链进行一体化整合的基础上谋求多元化发展。

2.3 航运供应链嵌入价值链

全球产业分工与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航运业主动适应生产变化,以航运供应链嵌入全球价值链。航运供应链是由港口企业、航运企业、仓储企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相关政府监管部门、银行、保险等形成的网链结构。港口企业、航运企业、仓储企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航运供应链的节点也是航运供应链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点(不包括政府服务机构),航运供应链以节点嵌入模式嵌入全球价值链。

从服务需求看,当全球价值链上的某一个企业提出生产需求时,嵌入在节点上的服务供应商企业将作出即时响应,信息流在供应链内形成反馈,服务集成商带动供应链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包括货物流和资金流在内但不限于货物流和资金流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最终实现服务。此时为客户提供的不是某一个供应商的服务,而是全供应链的“链服务”。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3]

2.4 航运供应链的规模效应

航运供应链的规模效应体现在:(1)使航运企业以货源为中心的生产性减弱,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性增强,在新增加的服务环节上增加了附加值和企业利润,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2)改变了竞争业态,航运企业间由船与船的竞争转变为链与链的竞争,加快了航运业内的纵向整合和一体化发展;(3)增强了航运企业的议价能力和市场话语权,为航运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2.5 航运供应链的一体化与多元化

居于航运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主导与被主导、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即服务集成商控制供应链,从而达到延伸企业自身价值链的目的。主导与被主导、控制与被控制是通过松散联合、签订长期契约或一体化方式实现的。是实施一体化还是签订长期契约,取决于主导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节点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比较和权衡。

虽然供应链主导的航运企业整合仍局限于航运业内,但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其业务触角已经向航运业外延伸,开始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如航运金融服务、运贸一体化等。

3 航运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3.1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当一种产品的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平均成本下降,即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2种或2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范围经济来源于企业的资源剩余,通过开展多项业务可以共享剩余资源,从而节约成本。

3.2 专业化分工与多元化发展

斯密[4]认为:交易产生分工,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不断分化、发展,导致了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样,在企业内部,随着劳动分工的细化,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本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时企业追求的是规模经济。斯密定理将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市场范围的扩展,即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但在市场范围扩展、经济发展进程中,却出现了与专业化相反的纵向一体化。科斯对这一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悖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因为节省了交易费用建立企业或实行纵向一体化也能带来经济节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市场规模、技术、交易费用制约,专业化的道路日趋狭窄,出现有规模却不经济的状况,只能谋求多元化发展,追求范围经济。多元化是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鹇匝瘛Wㄒ祷?、多元化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由追求规模经济进而追求范围经济则是隐含的经济学逻辑,企业成长周期理论也印证了这一点。

3.3 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动因

3.3.1 前提条件

航运企业规模化发展产生了可以共享的剩余资源,特别是组织能力和企业家才能等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的通用资源,为航运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3.2 动 因

(1)航运企业专用性资产令企业面临高昂的资产转换成本的同时,也使企业不得不面对市场下滑产生的高额交易成本且无法实施一体化;实施多元化发展则可以降低企业资产专用性,面对航运市场周期性波动时可以有效分散风险。

(2)从生产嵌入制造业的角度看,包含航运业在内的交通仓储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资金和技术投入相对较低以及附加值低的特点,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也就是说航运供应链节点嵌入的位置是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航运供应链若长期嵌入劳动密集型行业,将面临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风险,而寻求多元化发展则是摆脱低端锁定困局的可行路径。

3.4 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1)以航运事业为起点,通过专业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追求范围经济。

(2)以相关多元化为主,充分利用企业剩余资源,借助已有竞争优势,拓展相关业务领域。由专业化到相关行业多元化,最后进入不相关行业多元化发展,可以保持企业已有市场份额和收益水平,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中间支撑并减少企业战略转型成本。马士基航运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3)实施多元化是战略性选择,而非短期规避风险的手段。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同时,航运企业同步实施国际化、集团化战略,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4 结 语

航运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航运企业融资;船舶融资租赁; 供应链金融

一、 中小航运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中小航运企业融资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经营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财务体系不健全,帐目混乱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国内外各管经济形势的影响

航运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对中小航运企业来说,比其他中小企业更为重要和紧迫。中小航运企业融资主要投向新建船舶,一条普通的散货船也要动辄上千万,企业融资压力大,投资回收期长,行业风险性高。

航运业的兴衰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息息相关。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美国信誉等级被下调、欧洲债权危机等国际上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爆发;以及近年来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额下滑等因素,使我国航运业受到严重冲击,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状态,前景不容乐观。

(二)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中小航运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1.企业经营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2.企业经营船舶技术状况普遍落后,平均船龄较长,装备设施落后,维修成本高,运营能力弱;3.对航运市场信息缺乏了解,企业经营目标不清晰;4.社会信用缺失,如有些中小航运企业在经营出现困境时,只想利用银行贷款,转嫁风险等。

(三)银行贷款门槛高

体制方面问题。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在同等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放天平是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即便在给予经营状况好的中小航运企业贷款时,贷款的条件也较苛刻。

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且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制;银行贷款的门槛也随之抬高。大部分银行对中小航运企业的认定主要是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大企业的标准评定中小航运企业的信用等级显然对后者是不公平的。

二、中小航运企业融资对策

(一)企业要扩大直接融资方式的比重

国外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占70%,间接融资占30%,而我国直接融资只占2%,98%靠银行贷款。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其中中小航运企业所占比例更少,因此,应逐步放开并拓展中小航运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1.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通过出让企业股权进行资金融通,这种融资方式对于中小航运企业是一种现实、快捷和可操作性强的融资方式,可以在中小企业航运密集的地区设立合作和股份制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2.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

2004年5月17日,深圳中小企业板获准设立中小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板是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过渡,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2008 年3月,证监会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目前,创业板已开通上市。但根据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不到1万家。

3.企业债券融资

在2009年发债总量中,企业债券仅为6.775%,这与我国企业债券发行上一直缺乏创新直接相关。但正是因为企业债券市场尚未被完全开发,中小航运企业应率先在这个领域里争得先机,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融资手段。

金融市场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不仅仅只有大企业涉足,中小航运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自己,在企业债券市场中获得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就必须要熟悉金融市场的规则,要学会利用融资工具发展壮大自己。

(二)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1.提高重视程度,予以政策倾斜

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中小航运企业是我国航运市场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并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在政策上要扶持其健康发展,同时要规范行业有序发展,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办法,鼓励中小航运企业做大做强。

2.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管理部门应组织中小航运企业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扶持航运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企业贷款利息、调整运力结构、扩大企业规模,是企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政府应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航运航运企业发展。如在地方税中对中小航运企业新购进的大吨位运输船舶三年内免征所得税,允许中小航运企业新购进的大吨位运输船舶加速计提折旧等。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中小航运企业担保基金,来解决我国中小航运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利用担保基金扶持中小航运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融资要不断拓宽渠道

1.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我国金融体系主体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信贷份额占全部份额的75% 以上,由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众多中小航运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所以,中小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利用好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资金。

2.开拓船舶融资租赁业务

航运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仅靠中小航运企业仅靠自有资金很难实现合理的发展,需要借助外部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如船舶融资租赁就是一种新信用融资形式。中小航运企业通过船舶融资租赁可有效地筹集到外部资金,提升技术,扩大投资,从而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航运经营风险。

3.建立专业投资银行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职能是使资金和投资机会有效结合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但目前我国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投资银行尚在起步阶段,没有专门从事船舶融资的投资银行,为切实扶持中小航运企业的发展,建立专业投资银行是必由之路。

4.开发供应链金融

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授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是一种提供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模式。

实施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想要得到银行融资的中小航运企业必须与一家值得银行信赖的大企业发生业务往来,从而获得“某种资格认定”,使其达到银行认可的资信水平,即大企业利用其良好的信誉和实力及与银行稳固的信贷关系为中小航运企业提供间接的信用担保,帮助中小航运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 丁玉军.商业银行对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的风险管理[J].交通企业管理,2010(9):70-71

航运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1.国际航运企业从事单一海洋运输的薄弱点

2.综合物流服务与海洋运输相结合战略的提出

3.国际航运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使命

4.国际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发展前景

二、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服务

1.综合物流服务的理解

2.对国际航运企业的理解

3.综合物流服务的增值服务

4.综合物流服务与国际航运企业的关系

三、中远迈向综合物流服务的思考

1.中远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的现状

2.中远公司在综合物流服务中的使命

3.中远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的经营战略

4.中远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经营战略方针和策略的制订

这里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对综合物流服务和国际航运企业的理解。第二个问题是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第三个问题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从一个单纯海洋运输以及企业迈向综合物流服务的一些思考。

我们知道,当今的航运业出现的几个大的变动,一个是整个航运企业逐渐显示出了先进物流系统的发展,二是整个航运业在船舶制造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动向。超巴拿马集装箱船的问世给整个航运运输干线运输带来革命。第三个比较时髦的动向就是航运企业的兼并收购和联运体的发展。前不久Maersk收购海陆,包括中远和Evorygran这样传统的国营企业合作经营的趋势,这三大问题的出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贸易和交通具有关键影响的三个问题。其中我们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海运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内容。

在物流趋势中作为航运企业如何面对挑战。国际航运企业需要通过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综合物流范围与海洋运输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关系。综合物流范围应该覆盖了海洋运输这个单一的运输形式。

根据目前航运企业发展的趋势,中远国际货运公司对企业整体发展思路做全面的调整,推出以完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为主。

目前在整个国内,传统和物流发展话题相对应是电子商务概念的推出,目前传统物流在国内还未完善的时候,电子商务已经扑面而来,这两股热浪对中国物流业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航运企业的物流在这两种浪潮中如何发展和定位,是摆在航运界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作为航运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

目前有一些航运企业,已经在整体的电子商务基础上推出一些物流的服务。比如在目前航运企业中Vpo推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同时中远也推出了国内首家包含网上订仓的综合服务系统。

因此我们觉得作为中国的航运企业,在目前状况下,应该抓住传统物流与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机遇,能够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推动物流发展,而不能重走以前的重复建设或者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么一条老路,应该向我们的引进技术一样,能够比较快吸取海外和世界上物流先进经验,对自己的发展起到一个台阶式飞跃的作用。下面我要介绍一下对综合物流服务的理解。主要对物流的服务,有这么几种物流服务的方式和企业的定位。

对目前国际航运企业的理解。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企业通常被理解为从事海运业的企业,海运承运人,比较典型意义就是中远或者目前的中海还有其它一些传统公司,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到目前为止整个世界贸易的70%到80%承运量由海运来负责,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我们客户的技术不断提升,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联系纽带也赋予新的业务。

9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变化较大,各种动荡因素频繁出现,欧元起动、区域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航运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在新形势下,国际航运企业必须有所转变,不应仅仅是海运承运人,应该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最终成为全球承运人乃至全球综合物流经营人。

综合物流的增值服务,在传统的运输服务上增加价值,或者使用一系列其他活动和技术,大幅度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通过增值服务的提供,航运企业可以摆脱由于现代航运技术日益先进所带来的逐步削减海洋运输服务的差异性,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的核心业务优势。在国际航运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风险大、技术难度高,因此国际航运业各个航运公司的服务水平差异还是比较大,但是随着目前现代造船业,现代航运体系的建立,整个航运企业特别是国际航运企业在传统行业基础上的一些差异己经逐渐被缩小。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公司在用第四代第五代的船,无论先进的航运公司或者是一些相对比较落后的航运公司都在使用水平一致的或者说在同一厂家制造的航运设备航舶,包括运用一些全球的定位航海技术卫星通讯等等。这些已经造成整个航运业在传统意义上航运服务水平差异性的消除。

七十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从航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其综合物流业务与海运企业的关系多为综合协调、协作的关系,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可能一些欧洲和美洲的航运企业对物流服务和国际航运一些结合相对做得比较好,有一些落后的国家航运业还是航运,开展物流还是以为航运主业服务这么一个出发点来运作。

我们感到作为航运企业,必须要从海洋运输逐渐走向综合物流服务。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服务,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它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前景。

第一,国际航运企业的薄弱点。国际航运企业在没有开展综合物流业务之前,运输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货主和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二,海洋运输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越来越低。自92年开始,整个国际航运业由于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下滑趋势,当然目前阶段,整个航运企业出现了复苏的可能性,但是我们认为,也绝对不可能恢复90年代和80年代航运企业高峰时期。

第三;由于航运企业的服务方式单一,因此,各个航运企业单靠传统的海洋运输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核心业务能力,因此不能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在这个局面下,物流与行业相结合已经摆在我们航运企业的面前。由于航运业竞争激烈,形势严峻。因此,航运企业分别在向新的服务领域拓展,其中作为航运企业外延的扩展,物流业已经成为航运企业业务服务领域的首选。同时整个国内和国际物流市场逐步形成,特别是国内企业对物流需求逐步的提高,也是促使航运企业开拓物流业务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海洋运输业,同时是国际物流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

航运业竞争激烈形势严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亚洲金融危机的引发,集装箱运力严重过剩,特别是大量船舶定单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引发,各船舶制造厂成本和制造费用产生一些变化,整体的世界航运业、造船业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引发新一轮航运企业的构造船的风波。目前还有很多超过五千箱以上的在造船订单,我们相信在未来两年之内还会出现运力和运量的严重的冲突。

国际航运、货运企业竞争异常激烈,如何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个严重的课题。

物流市场逐步形成,一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发展物流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并且我们已经有两种企业的需求正在从事打开中国物流市场大门的工作,一个是我们三资企业和新型的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整个物流企业也有很强的趋势。

第二种是社会个体的物流消费需求。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个体消费的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原有消费的服务水平,对整个个体消费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更新的要求,这也是促进物流消费一个重要的原因。

物流企业要占领国际市场,我们认为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个要具有从事外贸运输经验和能力,包括货运、船舶,与物流有关的业务。第二个具有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物流网络,能够从事整体的服务。从我们行业企业来看,我们认为国际航运企业应该在目前的市场运营情况下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主力军,在现有发展物流的基础上增加这种力量。

当今直接经济高速发展,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经济国际化和信息高速和物流网络化的战略逐渐形成新的直接经济结构。

国际贸易量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行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一个比较好的契机。

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

这里边有一个日本经济与物流发展的例子。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经营进行大规模海外投资并在竞争中致胜的因素,除了质量和价格外,运输服务公司提供的物流也功不可没。据我们了解,目前日本海外投资企业和一些大的商社进行海外投资的前期调研的时候,已经把物流服务的能力和与物流相关的物流服务的厂商跟进程度作为很重要的考核的条件,比如说日本的大日星商事株式会社的特点,在任何地区的投资都会伴随着一些物流企业的跟进。比如像佳能在任何地方的投资,将日星物流系统引入到企业投资中去。

同时日本政府对物流业采取保护措施,保障物流业在日本海外投资并且是在事业中取胜的手段。

航运企业由于跨国企业的发展成长,航运企业目前参与物流服务参与世界竞争达到比较好的时期。由于跨国企业需要有原材料及时供应,成品生产和半成品运输与衔接,包括商品分拨配送或销售都需要物流企业在其中做一个支撑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航运企业发展前景比较好,一个国内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沿海各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批批深水泊位、装卸设备配套更新,提高了运输通畅的能力。当然,我们目前的技术存在问题,如电子商务时代整个港口数据标准和电子格式还没有最后确定,这有可能影响我们物流企业在一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结合上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

我国的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每年平均以30%的幅度增长。航运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如拥有传统的货源市场,较健全的全球网络资讯及信息系统,有助于航运企业全面加入物流的服务。

介绍一下中远企业自己的做法。

中远货运公司走向综合物流的现状。中远国际公司货运目前承担多种业务的角色,开展很多业务,我们从事货运,多式联运经营人,特种运输,综合物流方案设计,中远集装箱运输区域管理。此外,我们通过控股和合资企业的方式还介入到船舶及其它航空运输等方面。

业务的网络目前遍布国内各地及海外,拥有物流服务所必须的场站、车辆、航运渠道畅通,开辟众多联运方式线路,拥有客户资源,网络目前在全国29省、市、自治区,三百多个货运网点,国外利用中远集团网络建立了在日本、美国、欧洲、南非、澳洲及其它地区网络的建设。

拥有30个场站,堆场面积140万平方米,仓库面积8万平方米,各类货运车辆14万。中远目前已经发展到拥有集装箱船118艘,21.76万箱位,国际班轮航线58条,每月从中国各港开出298个航班,挂靠国内外80多个港口。开辟海铁线路及珠江长江驳线路。

拥有比较多的客户资源,从中远货运目前现状来看,具备很好的发展综合物流服务基础条件,作为全球物流网络主要环节之一的陆上物流服务网络及国内物流业务将由中运货运具体进行。

整体中远货运物流经营战略从下面五点做一个简要介绍。

以场站为基础,建立我们的物流中心。以物流中心为基础,构筑城市间的运输网络。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的行业主业,建立全球物流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球物流服务。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已经组织开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以场站为基础,建立物流中心。通过对物流市场的开发,以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中远集团目前主要是完善服务设施。以主要港口及内陆中心城市为主,适时将中远货运在各地的场站、仓库改建为物流中心,同时通过采购和协作,建立物流服务枢纽,以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的规模,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根据中远货运物流中心建立情况进一步完善物流设施,同时视情况将部分现有仓库进行改造,以适应多货源、多批量、小批量多批次的仓储要求,目前中远货运在国内几个地方进行仓储改造,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业务的需求。此外,由于运输和仓储业务的重要环节,物流业务的产品配送需要多车型、多吨位结构的车辆,我们将随着物流业务的开展,不断在全国范围内调整我们的汽车运营布局,完善我们的车型结构以满足客户需求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

第二以物流中心为基础,构筑城市间的运输网络。中远货运在主要大城市建立物流中心以后,我们以企业的配送业务为基础,开展城市间的快速运输服务,丰富扩大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为社会提供优质、快捷、便利、周到的服务,利用中远货运自身的业务大力开展网点优势运输业务的市场开发,加强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加入各类的货运运输服务网络,寻求合作。

第三,建立较为全国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当中远货运的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远货运将以遍及全国的业务网点为基础,以全国统一的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手段,将中远货运的物流中心与网点联接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建立全国体系。

第四以国内的物流网络为基础,建立全球物流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球物流服务。结合现有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利用中远货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集运服务业务,在国外商洽合适的物流企业,建立中远货运集运的全球物流业务结合服务网络,实现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我们更多是拼箱业务,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有物流特色的一个海运服务的一个手段,因此我们想通过这种集约业务的开始,适时地在海外商洽物流企业,在国外建立全球物流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