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主题环境布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主题墙;幼儿;家长;教师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无一不受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墙体现了园本课程。它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便于幼儿间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为实现对话提供有利的条件。透过主题墙幼儿可以发现同伴的优点,形成对人和事的积极心态。通过主题墙能让教师有效地倾听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传递着幼儿成长的信息,传递着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的心声。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应有三个参与者:教师、幼儿和家长,那我们将怎样来具体实施呢?
一、主题墙的创设应融合审美,教育价值为一体,能丰富幼儿认知、凸显教育意义
主题墙是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不仅要美观,而且要能丰富幼儿认知、凸显教育意义。主题墙的布置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就可以使其鲜活、实用。
一是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白”。“留白”也是一种艺术。老师们千万不要在学期初就将主题墙所有墙面铺满,至少要有一半墙面空白或者只提供协调的底色,目的是为幼儿的参与留出空间,展示孩子作品和孩子们收集的学习资料,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墙饰设计的热情。新主题学习开始,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环境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思考墙饰的主题、内容、呈现方式以及采用的材料等,让幼儿感觉自己是墙饰布置的主角,从而主动地思考与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二是教师要经常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主角,也就是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做到了以上两点,主题墙不仅得到了美化,而且幼儿也从中学到了知识。
二、主题墙的创设应以幼儿创设为主,每个幼儿都有平等参与主题墙创设的机会
在我们幼儿园刚刚开始进行主题墙设计的时候,老师们都走进了一个“盲区”,就是“完成任务”。每次当老师们接到主题墙内容的时候,大家都会忙得不亦乐乎,甚至会加班来完成这项“任务”。这样持续了几期,但毫无效果可言,在整个主题墙的设计当中,只有老师没有孩子,这样就是去了主题墙真正要传递的东西。主题墙的创设应以幼儿创设为主,每个幼儿都有平等参与主题墙创设的机会。老师应该起到指导、辅导的作用,把孩子们自己动手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老师再加以引导、辅导,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幼儿园设计主题墙的意义,让孩子们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主题墙的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调整作用,使主题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三、主题墙的创设应有家长参与的痕迹,能充分与家长互动起来
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活动中,教师们常常会发动家长帮助幼儿共同收集材料,以期待在丰富孩子感性经验的同时,使孩子了解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本月“欢欢喜喜庆中秋”的主题墙创设活动中,教师给了家长主题的内容,虽然家长们都很用心的准备,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家长的思维和幼儿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虽然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但是很多时候还是由家长全全包办的,比如:文字性的东西会很多,幼儿根本就不能理解;所设计的版面没有童趣,幼儿没有参与到其中等等的问题。所以在“家园合作”的主题创设过程中,我们只有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富有创意的环境创设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
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与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得到了更有利的发展,也使我们的主题墙这一资源利用到了教育中让环境变得更加的美丽,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本领。利用好每一处的资源让孩子们能更开心的学,这样教育也变得更轻松,更优化。总之,幼儿园主题墙传递的是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成长和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心声,让孩子们动起来,让我们的主题墙“活”起来,为了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王维.《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四要决”》,中国幼儿教师网
【关键词】幼儿教学;自然资源;主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17-02
随着幼儿教学的改革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幼儿园开始关注和探索具有特色化的课程,开始编制具有多元化、生态化的教材,为了迎合这种教学上的需求,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运用,有效地打破了传统幼儿教学中弊端,并切实地为个性化、生态化、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了必备的条件,真正的促使了高效幼儿教学的实现。
一、主题教育活动的自然资源利用原则的遵循
要想使自然资源与教育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使其顺利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1. 整合性原则
自然资源是具有普遍联系的,即每一个资源与其他的资源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而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具有整体性的,如果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分割开来,就会使这种发展变得缺少生命力。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为了教学方便,将教学内容以单一的形式,零碎的进行传授,这样的教学操作是极不利于幼儿发展和学习的。为此,教师就要加强教学的整合性,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等,使主题教学活动以客观世界的发展为依据,按照相应的关系将自然资源有机地融入幼儿园教学中。
2. 持续性原则
每个阶段任务的完成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具体到幼儿主题教育活动的时候,则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学习,使其学会学习、学会互动交流,并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教学内容,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系统性原则
许多研究证明,在自然界中,人、动物、植物等在生态系统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探究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教师就要关注其内在和外在存在的系统性质。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即教育者、学习者、环境等教学要素组成了不断运动与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实际课堂中,教育者与学习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了学习者,教学者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如果没有教育者,学习者就没有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来源,进而失去学习者这一标签。
4. 多元性原则
自然资源包含的内容有许多,而其在幼儿教学中的利用和呈现则促进了教学内容、形式、目标的多元化,为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自然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良好的结合,教师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特性、遵循这一原则。
二、主题教育活动的自然资源利用内容的选择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能有效地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教学课程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利用自然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的优势,教师要加强对知识与自然资源共生的关系,加强生态自然与学科教学的联系,合理的选择内容。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自然资源利用内容的选择呢?
首选,关注内容的多元性。虽然说幼儿园中的各类教材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源,但却不是唯一的资源,如自然资源就是极具特色的活教材,只要教师大胆地开展、深入地研究,就能发掘出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人、自然资源与教学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当要建立在幼儿、自然资源的整合基础之上,包括幼儿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幼儿对主题的学习、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只有当这些内容都有机的与教学教材融合在一起后,幼儿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深入的发展。
其次,重视内容的延伸性。对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而言,要想使其与自然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就必须认识到自然资源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延伸性。例如在开展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的活动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自然,形成爱护自然的良好意识,教师与家长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一课题,为幼儿构建具有自然气息的学习探究氛围,让幼儿通过自然资源来认知自然的价值及作用,从而促进其爱护自然的意识的提升以及保护环境能力的提高,为幼儿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活动的价值,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以此来将课堂的知识进行延伸,增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并使教学的场所进行其应有的延伸,即由幼儿园内的教室延伸到了户外。
三、主题教育活动的自然资源教学环境的创设
良好环境的创设是促进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重要途径。
首先,挖掘幼儿园中的自然资源潜能,创设顺利自然的教学环境。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既新奇又有趣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为幼儿提供了可以探索的舞台。我们知道,许多幼儿园为了加强自然与幼儿之间的联系,常常在园所中种植花草树木、布置蜿蜒小道,正是这些人造的自然资源,使得幼儿可以实现投入自然的怀抱的体验梦想,如能够让幼儿在一个小斜坡上尽情跑跳翻滚、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体验“柔软”的感觉等。当然,这一自然教学环境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触感以及体验等,它能让幼儿在享受阳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随意的玩耍的同时,学习和认识花草树木的名称和特点,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制作图文并茂的树木标志牌,进而促使幼儿实现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审美情趣的增加。
其次,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玩具,创设趣味生动的教学环境。好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可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几乎都是从游戏中获取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切实地将游戏教学与自然资源相结合,创设出极具趣味性、创造性的教学环境。例如让幼儿自己用农作物秸秆来编制小东西,以此来锻炼其动手操作以及想象创造的能力;在进行感知培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玉米芯、核桃、豆类等,做成小小的脚感知玩具。像这样,将自然中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自然资源的新效用,使其在新的教学主题活动中体现新价值,同时,教师还能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制作生态玩具的趣味学习过程中,实现想象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幼儿爱上自然环境、爱上学习。
最后,收集各种自然材料,创设特色育人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探索“沉浮”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幼儿去户外进行自然教材的搜集,像是石头、木头、干枯的落叶等,然后再让幼儿自己动手,试一试哪些放在水中是会沉的?哪些又是会浮起来的?并且要求幼儿帮助那些沉下去的浮起来、使浮起来的沉下去。不难发现,在这种极具特色的教学环境中,幼儿都对自然材料等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
总而言之,使自然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实现有机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它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主题教育活动中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价值,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设优秀教学h境,也只有这样,自然资源利用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才会实现有机的结合,幼儿教学才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毕英华.生态视域下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审美范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张青青.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
问题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问题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力气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即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好在上述的几种问题我们渐渐意识到了。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基本上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呢?结合新课程和课改观念,我罗列出以下几点:
1 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如:小班“我的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了“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漂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此外,还特别布置了一面互动墙――“我的家”: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照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的照片说:“宝宝真漂亮,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2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
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要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其次,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到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核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3 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创设良好的主题墙不仅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还能激发幼儿的思考,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也让幼儿成为了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能与环境有效地对话,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墙面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同伴,通过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幼儿园主题墙不仅让教师走出班级环境创设的困惑,还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主题开展的意义,因而主题墙不仅是一座架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桥梁,它更是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创设主题墙存在的问题
1.费时费力、应付任务。每当有上级检查、外来参观、家长开放等重大活动时,教师没有思考如何创设,而是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在主题墙上张贴各种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把墙面贴满。
2.主题墙创设不能为主题服务。在创设主题墙中,教师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来考虑问题,只是随意选择内容,然后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去随意布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强化装饰,弱化教育价值。在创设主题墙环境中,教师为了达到充分展示的目的,一味地追求美感而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将收集来的主题资料、按教师的要求提供简单的剪、贴、画等的幼儿作品、活动照片等通通往墙上贴,达到了它的美化功能,但它的教育引导功能十分薄弱,并没有学习的价值。
4.大包大揽,忽视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环境中,对于刚入学的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更是不会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利用自身的各种美术技能,秀出绚丽多彩、精巧别致的主题墙,尽可能让主题墙达到完美效果。
二、解决主题墙创设的策略
(一)“收”有妙章
1.主题收集。主题墙应该是由几个小主题组成的,教师在确定主题内容前,首先要聆听、收集幼儿的各种信息,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直接向幼儿提出问题,在幼儿的讨论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2.家长资源收集。《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家长中隐藏着各行各业的高手,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家长,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采取不同措施,使其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通过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材料,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从而走进我们的课堂,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首先确定主题后,与家长沟通交流,需要家长帮忙收集进行前的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照片等),进行中的调查记录(幼儿作品及探索过程的照片、操作实录资料),结束后互动记录(对作品或照片配上了简单的文字说明、亲子作品等)。
(二)“贴”有章法
对于收集来的资料、幼儿作品,并不是全部都贴于墙,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展示,要能强调出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起关键作用的信息,张贴的信息要能帮助幼儿整理关键经验、共享关键智慧的信息。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在大班主题《我长大了》,围绕着大主题我们班创设了几个小主题,从照片中帅选出的有幼儿小时候的哇哇大哭不懂事和现在我当哥哥姐姐了会帮助弟弟妹妹做事了进行对比,大班有了值日生,知道值日生要做些什么事,有的孩子绘画能力强,就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粘贴墙上,有的幼儿热心,也很喜欢做值日生,就用自己的行动为其他幼儿带去服务,同时也感到很高兴,拍成照片张贴墙上,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就用自己童言稚语给弟弟妹妹送去赞扬的祝福老师把它记录下来,这样贴出来的内容也有价值意义。总之,在有限的主题墙上,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能力水平,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
(三)“做”出内涵
要想吸引幼儿对主题墙的关注,必须做到主题墙的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在这里起的是主导者、引导者的作用,要积极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以及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喜欢表现。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趣闻、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四)“留”有余地
主题墙的创设需要随时变化的,季节变换、节日等适当增减,不能太固定,这样无法给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主题墙的创设需要与幼儿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体现幼儿在环境设计中的主动性,这样幼儿才能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环境创设需紧跟时代的变换脚步,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化而随之不断地调整变化,但主题墙背景不变。对某个主题来说,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进行预留空白,但在每学期有四到五个主题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来考虑留白呢?为了避免教师负担过重,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主题墙背景不变,主题内容常变的策略。
(五)“重”在参与
关键词 幼儿园 环境 创设
一、主题环境创设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它的效果有时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一)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发展
1.培养了幼儿的秩序感
活动室中的操作材料摆放都有序、有规律、整整齐齐。幼儿在取、放操作材料时在感受着秩序:把积木从小到大取出,从大到小放回……他们懂得了用完材料放回原位,材料摆放应有序、整齐才漂亮。
2.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
跟人的智慧最紧密相关的其中一项运动就是手的运动。手的发展意味着自我的发展,心灵的发展。我们将生活教育物化为可动手操作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且具有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自己所选择的材料。他们的动作更协调,甚至可以说更精确了。
(二)幼儿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注意力的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表现,是一种内部需要满足的表现。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孩子的注意是被适合他兴趣的东西所吸引。它不是教师所能‘唤’起的”。活动室中丰富而有变化的材料不断成为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专注于材料。“专心是儿童品格与社会行为的全部基础。”注意力不稳定是幼儿在现阶段体现的年龄特征。由以上例子可以发现,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孩子在专注的过程中主动的积累经验,发展了自我。
(三)幼儿的意志品质也消然萌芽发展
蒙台梭利博士在她的《自发的教育活动》中谈到:“当儿童能够从众多的物品当中择其所爱时;当他梦寐以求的某些工作正被别人玩耍,而他学会了安静等待时;当他长时间专注地操作并纠正教材里他认为有错误的地方时……他已经做出很多‘意志’行动。”意志品质中的一种自发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表面关系和社会大厦都建立在此之上。这个品质就是“连续性”。这种品质也已渐渐出现在孩子们身上。
二、如何开展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
(一)着眼与幼儿的实际需要来调设环境创设,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经常更新,增强幼儿对它的亲近感,满足幼儿的心智体验,从而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主题环境的创设必须有弹性。同时我们经常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使他们在主题环境的创设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主角。
教师要改变观念,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其次,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通过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主题环境创设要趣味性,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创设环境的目的主要就是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因此,趣味性的环境更容易吸引孩子去操作、去探索,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如:新入园的幼儿最喜欢“娃娃家”,因为对家庭生活的依恋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三)主题环境创设呈现形式要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
1.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
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墙饰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2.创设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创设环境。如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从而创设出不同教育价值的环境。另外,也可以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环境创设应生动、直观、真实,环境布置不要局限于“墙”上,不要局限于贴,譬如教室的某个角落,某个窗台,某个柜子,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环境创设不仅有主题,而且还能动,或是悬挂或是有序列的摆放或是放在孩子自己的小柜里,教育活动能有所延伸,主题墙同样也可有所延伸。
4.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