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关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科学性 艺术性 精神关怀

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学的具体运用却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门职业,教书育人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笔者在职校工作已有16个年头,担任班主任也已有12个年头了。这么多年下来,回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虽说所做的工作比较细碎,但正是这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学生变化的十字路口。职校的学生难教、难管,这就要求我们中职班主任一定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学习和成长。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在职校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给予精神关怀的一些体会。

一、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班主任应该在开学第一天,向全班同学灌输集体思想,让每位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是班级的主人,要让学生树立起一种 “班荣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使班级中每个同学都努力为班级争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中职班主任,只要成为了学生们所敬仰的老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这就像是年轻人谈对象一样,如果喜欢对方,肯定会心甘情愿为对方做一切事情,不会说半个“不”字,而且会完成得非常漂亮。笔者在职校多年,也渐渐摸索出这么一条规律――学生喜欢那些能够关心他们,平易近人,公正公平,有亲和力,而且有幽默感的老师,对有些整天在学生面前把脸拉下来,并时时刻刻都很严肃的老师,学生不一定喜欢。

三、用合适的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职学生大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思想上叛逆,而且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的学生,若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他们,那他们就会像是一群野马,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为此,笔者会在新班级刚开始时,制定出一系列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比如说:12级计算机班在开学初,笔者就针对班级750元助学金制度(每个班级只有63%的同学可以享受)明文规定了一些制度:德育积分在前十名的同学确保一定享受;跟上学期相比较,若德育积分进步明显(进步了五名以上)确保享受;班级中低保/残疾等家庭困难的同学若一学期中没有重大违纪发生也确保享受;处分过的同学一律不享受。正是由于制定了这一系列的制度,优秀学生就在各方面比上学期更进步了,因为他们要确保前十名,中等偏下的学生也有机会了。当笔者在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制定出这些制度之后,各任课老师都反映说班级比上学期更优秀了,学生也更自觉了。

四、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对我们计算机专业这种男生占大多数的班级来说,调皮学生就更多了。班主任应多与他们交心、谈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乎他,老师尊重他,老师也关心他。由于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受到老师的冷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因为他们表现不好,所以到了职业学校,就形成了很强的自卑感,很怕别人瞧不起,但自尊心极强。有时甚至仅是老师在上课时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就会跳起来,像一头发怒的小牛。有一次上数学课,有一位同学将手机拿出来玩,被数学老师看到,于是老师就批评他,并让该同学将手机交到讲台上,可这位同学不肯拿上去,后来老师也生气了,就走到他边上,硬生生地想将手机拿去,于是这位同学也就跳起来了,开始顶嘴并动起手来了。事后,笔者找了该同学,跟他好好沟通了,也让他自己换位思考当时的行为是否有点过分。在笔者的耐心疏导之下,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后来他诚心诚意地向数学老师道歉了,并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比以前更加认真了,还要求老师将他的位置换到第一排。

精神关怀范文第2篇

一、精神关怀的重要性

1.学校德育环境的要求

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派生出种种考核与奖励办法,使学校的智育工作成为全部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办学效益的源泉。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政治教师为“声誉”奔“成绩”而放弃精神教化的功能,这就使政治课丧失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对学生进行精神教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更注重对心灵的关注和对精神的关怀。

2.高中生年龄特征的需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读完高中后,大多数学生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有较清晰的认识,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在这些学生的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观的实现,这使得青年期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同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在精神关怀方面的优势,使学生认清个人命运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二、实现精神关怀的途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存在畏惧挫折、讨厌学习、没有理想等精神不健康现象。尘世的喧嚣,内心的浮躁,血性的偏执,更加剧了思想政治课精神关怀的难度。如何才能实现政治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呢?

1.用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心,也是对学生好学进取、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像严寒中的红梅,绽放出朵朵耀眼的光彩:要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拥有一种豁达的态度,坚守面对困境不绝望、不自弃、不自卑的精神,执著于沉默中坚守、于苦笑中拼搏、于挣扎中奋进的信念,在曲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对学生灵魂深处所产生的无形的震撼和感化,比语言更富有力量,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教师们无私纯洁的爱,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教师在一方讲台上送走自己宝贵青春岁月的坚强与刚毅,会使学生自觉地把这种人格的心灵体验内化为自己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毅力。

2.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高中政治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国家社会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他们为祖国自豪,也让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使他们走出了“家庭学校家庭”的单调生活,建构了与现实的关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政治教师要用精神的成长来审视学生,培养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使学生沐浴着精神关怀而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感恩的心

人的一生,有些东西可以握在手里,有些却只是过路的风景。对过路的风景看看可以,但不能太贪恋。即使眷恋留存在骨髓中,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思想政治课要教育学生以一颗宁静之心笑看人生起伏,对于别人的给予,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就多了尊重和热情,少了抱怨;怀抱感激之情去交流,就多了宽容和理解,少了冷漠。感恩使我们懂得了幸福无所不在:拥有亲情,是幸福;拥有友情,是幸福;拥有知识,是幸福。对于失去的或不曾拥有的,我们无需叹息抱怨;对于所拥有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悉心呵护。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不仅仅是教授有关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促使他们实现感情的升华、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平衡与人格的完善。政治教师要积极地转换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秉承着教师的责任与爱,化“春风”为“细雨”,去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的成长,培养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占宝,王乃宁.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班主任之友,1997(6).

[2]冯季林.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班主任之友,1998(9).

精神关怀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控制 法律控制 人文关怀

一、法律控制的特点以及人文关怀精神的流失

法律控制是最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实行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法是占主导力量,是最应该依赖的。国家法与其他社会控制内部之间存在着变量关系,即在国家法和其他社会控制形式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成反比的。法律控制是解决社会利益冲突的最理性的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法律控制可以抑制和消除利益最大化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冲突和对抗,使各个利益主体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平等有序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人类之所以将法律作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就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控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缺陷。首先,法律控制的领域具有特殊性。并非所有的利益冲突都能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只调整适合法律评价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必须是对法律规定的统治秩序,制度的基本方面以及主流道德意识,这就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对象有所不同。其次,法律是稳定的,可靠的,不能是变动不居的,这一点就造成了法律控制的滞后性。同时,法律是代表一种国家意志,它是普适的,不能因人而异和差别对待,这无疑是针对人治弊害的一种积极表现,但也造成了法律的僵化性。再次,法律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并力图通过普适性的规则来予以实现。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准确地给社会的每个成员作出何谓善德、何为正确的规定。人类个性的差异、人们行为的多样性、所有人类事务无休止的变化,使得无论是什么艺术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制定出可以绝对适用于所有问题的规则。”这就使得法律所宣称的普遍正义目标很难实现,甚至普适性规则在个别情况的使用中还会背离其立法主旨,进而造成法律的非全合目的性。最后,由于法律控制领域的特殊性和保障的强制性,使得受到法律控制的当事人会受到更大的舆论压力。其他的民众或许还会对其另眼相看。

根据上述法律控制最主要的特点不难看出,对于法律的设定和执行必须考虑周全,考量各个方面的情况。人文精神的考虑就应该列如其中。

二、人文关怀精神是社会主义法律的价值追求

精神关怀范文第4篇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0±4.6)岁。选取的精神障碍患者有124例精神分裂症,58例心境障碍,4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其中有意外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有108例,占54%。随机将有意外风险发生的患者分为两组,各54例,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方法

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促进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疾病知识讲座、饮食指导、安全护理等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对精神科护士职业素质要求

2.1.1精神科护士要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尊重和关爱患者,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营建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在症状的支配下,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常出现一些伤人伤己等暴力行为,因此护士要正确面对和理解患者的行为,要用温暖的语言去安抚患者激惹的情绪,不要讽刺和讥笑患者,要全身心地维护患者的权益,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患者,要全身心地维护患者的权益,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患者,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1.2精神科护士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

精神科护士要具有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因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技术操作相对较少,主要是护患沟通与交流,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真正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并给予正能量帮助。除此之外护士还要擅长音乐、舞蹈、绘画、棋艺、体育等,才能指导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才能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

2.1.3精神科护士要有娴熟的护理技能

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要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暴力风险防范技能、及各种突发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如触电、自缢、吞食异物等,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2.1.4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理人员要从患者的不同表情、言语、行为表现中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需求,针对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患者的言行和举止,尤其是新入患者的一切活动都应在护理人员视线之内,以便护理人员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家庭般的温暖,积极配合治疗。

2.1.5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利用影像资料生动细致地为患者讲解安全管理的主要意义,正确引导患者按时服药、就餐、洗漱、就寝以及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尤其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护士要有耐心,要反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另外还要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以引导、示范、角色扮演、纠正指导等方法进行强化教育,不断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1.6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控制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14.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精神关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袁武;人物画;写实精神;人文关怀

一、袁武简介绍

袁武,现任艺术学院副主任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当代京派水墨中国人物画坛创造力卓越的代表。在审时度势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探索时代转型的道路上,将徐蒋体系的写实与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吸纳,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养转化为沉雄浑厚的画风和史诗般崇高与悲壮的风格。袁武集厚重,严谨,苍茫,悲壮于一身,他的作品指向现实题材的劳苦大众,饱含着对人民的关怀与悲悯,灌输着生命存在的关注与思考,洋溢着时代特色与社会风貌。这种深邃的洞察与揭示,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写实的风格取向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涵。袁武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追求和扎根于生活的绘画表现,在中国人物当代画界崭露头角。

二、袁武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写实精神

现实主义艺术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正如现当代美术评论家栗宪庭在文中写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核即生活的本来样式,反映现实与反省现实。”袁武一直喜于在作品中表现贫民大众的形象,用抒情的笔调和色彩渲染,展示北方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和生活。从他的诸多作品如《大雪》、《黄昏,老农让牛群跑起来》、《垛草》、《扒苞米》我们便可看到袁武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西方现实主义的大师一样,袁武把普通的劳动者作为绘画的主体形象,他们或是寒冬肃杀中艰难求学的女孩或是皮肤皲裂靠着几头老牛生活的老人或是包着头巾带着高原红肤色在玉米地里劳作的妇女,通过他们精神状态的刻画揭示着生命的刚毅与生存的艰难。在作品《黄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中,整个画面是黑压压的牛群,左侧是一位皮肤黝黑面容沧桑的老农,整个画面凝重,苍茫,带着朴素和空旷的辽远气息,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以及对于这片土地的依恋,整个画面宁和安静却蕴藏着动态的张力,是一种没有渲染直白而又严肃的感情抒发。袁武忠实于对象原型,并依靠笔下的人物传达心理运动,他的艺术植根于中国土地,他关注着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生活意义,不去回避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苍老与丑陋,展现了有如库尔贝笔下《碎石工》的艺术追求与魅力。

三、袁武人物画创作中的人文关怀

民国时期学者先生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讲到“中国的古典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它始终明确地关注人的生命,人的行为,以及人类社会。”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赋予“人文关怀”特殊的内涵,时至今日“人文关怀”更侧重于对人们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们尊严与价值的肯定,对人们的信仰和追求的尊重。中国建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层出不穷,如蒋兆和《流民图》、周思聪《人民与总理》等,20世纪人物画家袁武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人文关怀”的气象。袁武的艺术贴近现实生活,包含稚拙真情,触动精神思想。从《大雪》到《抗联》再到《大昭寺的清晨》,不难发现他已从地域走向民族,又从民族走向世界。他的作品纵使题材技法迥异却精神思想共通。如《抗联组画――生存》通过历史的追溯,展现了北方自由组织的平民部队英雄在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风雪中挺进的坚韧不屈。《人流》通过对一些在农贸市场里讨生活的劳苦大众的刻画表现对人类生存的关注。《大昭寺的清晨》则是通过敏感的题材,抒发着现代人无信仰状态的思考。“人文关怀”具有广泛的内涵,绝非空乏的定义,袁武以其具象实在的笔墨给人文关怀不同方位的诠释。

(一)历史追溯――《抗联组画――生存》

《抗联组画――生存》是袁武2004年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荣获金奖的作品,画面中他塑造出一批处于饥寒交迫,弹尽粮绝,濒临死亡仍旧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的平民战士。整个画面覆盖冰雪,有肃杀之感,人物面部被白雪隐约掩盖,刻画出东北冰天雪地里战士们艰难挺进的坚毅与无畏。袁武在《我画抗联》中写到:“《生存》是我要画的抗联组画中的一幅。完成这样一组作品是我多年的想法,我准备画出八幅相应的画面……我想,抗联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写照,这正是我要创作这组画的理由。”袁武的《抗联组画》有他情感加工的表现成分,却也是不违真实的再现了“中华民族英雄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生存关注――《人流》

《人流》是袁武2008年的人物作品,与其他表现底层朴实劳动者的生活状态不同,在这幅画面里没有特定烘托主体人物的背景和氛围,表现形象单纯简洁,观者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姿态上。人物形象面容憔悴,精神沉郁,身体被繁重艰辛的生活压弯了脊背。纵使不了解绘画背景也能通过袁武塑造的这样一批形象读出这群人是我们社会底层饱受生活磨砺,贫穷困窘的人物形象。袁武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期间受到导师姚有多的影响,老师希望学生发扬蒋兆和的造型本领和现实主义的艺术观。画家蒋兆和最能体现战乱年代对人类生存怜悯情怀的作品是《流民图》。《人流》便是袁武受其影响所创作的阶段性的代表。《人流》创作素材来源于山东一个农贸集市里抓拍的一群农民照片,当时袁武已经在考虑打破课堂写生的模式,从生命本身和人性的角度去塑造流动中的人群。他想通过这些形象诉说人们普通的日子就是生活的全部,不管是这些在市场讨生活的农民,还是高高在上的官员,或者知识分子,白领精英,他们的生命本质是等同的,不分贵贱。

(三)灵魂救赎――《大昭寺的清晨》

《大昭寺的清晨》是袁武历时两年完成的具有的一系列人物作品。这是一百多幅人物肖像,它们合而为一展现了一个有信仰的民族精神状态。人物造型多样,他们多半双手合十或高高举起,袁武细致刻画出了他们面部凝重,谦卑,虔诚,崇高的神态,笔下的藏民线条硬朗,表情肃穆,祈祷朝拜的动人姿势如同中国古代宗教壁画与浮雕。袁武在寻找素材捕捉灵感时正是这些藏民匍匐在精神圣土每一个虔诚的叩首都令他涤荡肺腑。美术评论家贾方舟先生认为袁武的这次人物创作是表达题材的第三次突破,自以董希文为代表描绘的中国少数民族翻身得解放,到以陈丹青为代的表经典《组画》展现藏民生活的前两个阶段达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宗教在历史与人类生活中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袁武的此次创作主题具有国际性意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把袁武的这次作品定义为灵魂的救赎。他以自己的绘画语言塑造出的生命本体超越了经验生命向天升华并超越自我,这种力量让观者也由衷的对信仰产生敬畏之情。

四、结语

袁武的人物画创作取材广泛,大到民族展现,小到生活一角,无论是宏大的场景或生活的一瞥,都传达出朴厚稚拙的气息和苍茫沉郁的厚重,中国美术评论家雒青之称他的画是大画,有大气度,大风骨,大格调,具有大美情怀。可见袁武情感的饱和度对画面的倾诉给人强烈的情感碰撞。创作不是支离破碎的技艺杂耍而是孕育着情感倾诉的生命形式,艺术的视觉不在于“重大”而在于“生活”。袁武的的人物画作品正是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去描绘生活中的人与事,以其敏锐的艺术眼光和悲悯的情怀,揭示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中国美术评论家水中天在座谈会上讲到“中国绘画应该关注怎样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融入现在,怎样融入表现对当代人文关怀,当代人文精神。”这是中国人物画应有的主题走向。中国人物画不同于山水花鸟,只带有怡情逸趣的审美作用,从古至今社会价值,历史使命,时代影响,人文关怀都是人物画不可回避的现实条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人物画具有与山水花鸟非同一般的价值意义。袁武对艺术的严肃态度以及绘画传达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鲜明立场都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和继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袁武卷[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

[2]沉雄浑厚――当代国画大家作品研究袁武[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3]中国名画家袁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4]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丛书袁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5]大墨人生――袁武影像集[M]广东:广东音像出版社,2010.

[6]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