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灯具设计

灯具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灯具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灯具设计

灯具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灯具灯饰 仿生设计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39

灯具属照明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有照明功能,还有室内陈设的装饰功能。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记录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其中“镫”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灯”。“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一种盘底中央呈星状突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仿生设计,就是以仿生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生物原型的功能、结构、色彩等特征,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将灯具设计与仿生设计相结合,不但可以设计出功能完备、造型精巧的灯具,同时还赋予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我国古代灯具仿生

我国古代灯具的仿生,多采用具象仿生。所谓具象仿生,是根据自然界中动植物或人类的形态、动作、色彩等进行构型设计,将自然界生物形态的直接再现和模拟,使灯具造型生动,形体优美,富有亲和力。因此古代仿生形态的灯具融合了实用性、功能性、艺术性为一体,也达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古代灯具的仿生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造型的仿生,另一个是纹样的仿生。

1.1 古代灯具的造型仿生

我国古人审美多有趋吉避凶的观念,因此在设计题材上多选择愉快、喜庆、吉祥的形态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如1968年河北省满城出土的汉代“青铜朱雀灯”,此灯中朱雀昂首翘尾,口衔灯盘,足踏盘龙,展翅欲飞,双翅和尾部阴刻纤细的羽毛纹饰。盘龙身躯蜷曲,龙首微微上扬。古代人认为朱雀是凤凰的原型,因此此灯中的龙和凤皆为古代象征吉祥的神兽,直接将龙凤形象再现在青铜灯上,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美好愿望。灯具造型的仿生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所选择的题材也不尽相同。除了模仿吉祥动物,古人还善于将灯具直接设计成人物的形象。1974年河南省三门峡出土的战国“跽坐人漆绘铜灯”,此灯中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长袍;面容平静祥和,两臂平伸,手持“丫”形灯架,架上为环形灯盘,盘内设蜡烛座。古人结合长期使用灯具的实际经验,认为到把光源放置在较高位置可以增加照明范围。因此这款灯具在造型设计方面,除了结构稳定,高度亦是恰到好处——跪坐的人物挺直上身,其手持的“丫”形灯架的造型也加高了灯具的高度,最终使灯具通高近50厘米,增强了功能性。除此之外,还有大家熟知的“长信宫灯”,将灯具设计成宫女形象,衣袖宽松,手举灯筒,呈跪坐形态。此造型不仅保证灯具的稳定性和高度,同时使身体下部分可以存水,烟尘经水过滤后可减少室内的污染,是古代灯架仿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1.2 古代灯具的纹样仿生

我国古代灯具纹样的仿生,主要是增加了灯具的审美功能,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性,如青铜灯具上饕餮纹的使用就是一种仿生。饕餮纹最早是用于青铜鼎上的装饰纹样,在较早出现的青铜灯具上也有使用。“饕餮”传说是龙的第五子,上古时期一种凶猛且残忍的魔兽,喜食人,食量大。古人认为饕餮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一方面又是保护神,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用来震慑恶人,保平安。魏晋时期开始,灯具在材质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青白瓷灯和烛台等逐渐成了我国使用时间最长、普及范围最广的灯具。在纹样装饰上,采用彩绘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戏剧故事等题材。如1985年山西省朔县出土的“西汉雁鱼灯”,此灯在纹样装饰上将鱼鳞、羽毛等自然元素凝练为极为生动的示意性纹饰,表现出高超的形象概括能力。运用线的疏密、曲直、长短,并采取点、线、面组合的构成方法,表现出饱满生动的雁鱼形象。

2.现代灯具的仿生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灯具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强,成为现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灯具成为了灯饰。灯具原有的几何线条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突出了灯饰的个性。现代灯饰的仿生设计既注重功能的实用特性,又追求形态的清新淳朴,同时体现出返朴归真的个性。现代灯具的仿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现代灯具造型仿生

自然界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众多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设计师通过观察,模仿自然界生物,制作出具有同样功能和特性的人造物。其中最有代表的仿生灯具就应该是Poul Henningsen设计的洋薊灯(PH灯),它很好的将洋薊的外型特点与灯具的结合,不但外型特点比较突出,更通过洋蓟层层叠叠的外型特点塑造出柔和而丰富的光色。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旁广场上的照明“鸟巢灯”,外形酷似国家体育场(“鸟巢”),灯具酷似一个微缩的“鸟巢”。奥林匹克公园内,大“鸟巢”与小“鸟巢”交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氛围。

2.2现代灯具形态仿生

形态仿生是比较逼真地再现事物的形态,如模仿人或动物的表情、动作、状态等。由于形态仿生具有形态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形态丰富的联想性和想象性,所以形态仿生灯具具有很好的情趣性、亲和性、自然性,人们普遍乐于接受的特点。例如Tiago Fonseca设计的“瘫倒在地的台灯”,就好像一个瘫倒在地的人,软绵绵全身无力,奄奄一息。

灯具设计范文第2篇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不论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民族文化,还是阶级统治、政治属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陶制品相继出现,尤其是在普通的居家生活中,其中就包括陶制灯具的使用,与青铜制灯具一起影响着生产生活。到了汉代,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灯具在当时作为生活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促使各行各业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汉代灯具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性化的思想。

2汉代灯具的设计特色

汉代灯具体现了高超的实用性和造型的美观性。与其他生活用具一样,灯具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设计理念,其材料、技术、造型的完美结合塑造了灯具的外在美观,达到了艺术性和使用性的统一。

(1)功能的多样性。汉代灯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其灯罩的设计主要考虑了挡风、调光、散热等因素,使其能够自由地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方位;有些灯罩在罩体上特意留下许多四边形的镂空,不仅可以透光,而且达到了散热的目的,使功能更加完备,更加合理化。在灯盏的设计上,设计者为了加大灯盏的使用寿命,特意将灯盏口加深处理,这样就能存储大量的灯油,以便长时间使用。汉代灯具的设计理念注重环保,因为汉代灯具使用的都是动物油,用后会产生少量的烟雾,对室内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考虑到这个原因,设计者巧妙地在灯具自身的结构设计上下功夫,在灯座加入了导烟管,并在内部注入少量的水,以便于溶解气体。很多灯具的外形都比较奇特,很多都是仿照动物的形体来设计的,设计者巧妙地运用灯具的外形结构,充分利用灯具其他的次要部分,作为导烟的通道,使烟雾与水相融,达到环保的目的。这种将使用功能与净化环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设计者独特的思维和匠心独运的理念。

(2)结构的精巧性。汉代灯具的设计不仅讲究功能上的齐全性,还充分考虑了工艺结构上的灵活性,体现了巧妙的艺匠,其结构的设计上追求科学性,考虑其使用的持久性,便于拆装清洗,方便携带,许多灯具的底座结构是椭圆形、圆环凹槽形等,与灯体结合的方法主要是铰链、扣压、铸接等,一些大型的灯具,体型比较庞大,上下衔接点比较小,连接起来比较困难,为此设计者运用了套合组装的方法,这种组合方式在遗留至今的汉代灯具上都有体现。汉代灯具的设计要注重组合式的方式。例如,三和行灯的设计就属于这种风格。

(3)材料的丰富化。汉代灯具设计在外形上追求美观得体,在材料的选取上也是非常讲究的,除了陶制品、青铜制品灯具以外,还运用了铁灯、玉灯和石灯,陶制灯最讲究美观,青铜制灯讲究多姿多彩。青铜器最早始于夏朝时期,经过了礼教化和神秘化的过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趋向于生活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到了汉代,青铜器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向轻便、灵活、使用等性能发展,一些青铜制用具相继出现。其最高的发展成就就是长信宫灯。

(4)汉代灯具富含浓重的文化韵味。汉代艺术的发展尤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其造型艺术更加体现了宏大的气魄,彰显出一种开阔的胸怀。灯具的创造上更加趋向于无拘无束且富有形象感的理念,讲究与自然巧妙地结合。在宗教思想和万物皆有灵气论的文化熏陶下,汉代灯具作为抽象的生活用具有着独立的对象化意义,灯具文化与传统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随着汉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灯具的设计更加注重色彩性,人们对于灯具的使用已经不能简单地满足于生活上的功能,更加注重其思维的象征性,使普通的灯具成为现实与幻想、精神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体,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设计者的观念、情感以及理念,这也充分体现了灯具的特殊“神性”。

3汉代灯具设计对于现代灯具产品设计的影响

(1)结构上的影响。现代灯具的设计趋向于西方化,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在灯罩的设计上已经与西方达到了“吻合”的现状,被覆斗式的设计观点所替代。而我国汉代灯具在灯罩的设计上讲究透光和散热的统一,这种设计手法和设计思路在现如今我国灯具设计行业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和体现。现代设计的理念应该借鉴汉代青铜制灯具设计的思路,追求灯具的多功能性,不仅包括散热、照射面积、光线强弱等方面,而且要涉及今天更广泛的领域内。例如,遥感功能、时间显示功能、色彩性及安全防护功能,这些都应是现代灯具发展的方向。汉代灯具的设计比较简单实用,且使用时间长,现代灯具在结构上趋向于复杂化,感觉没有复杂感就体现不出灯具的价值,这些不必要的做法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应该吸取汉代灯具设计轻便、灵活、易携带的特点,让人们真正觉得实用。

(2)文化底蕴上的影响。现代灯具设计已经没有多少民族文化的气息在里面,更多的是潮流和时尚,汉代灯具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灯具外形做了巧妙地结合,这一点就是今天灯具设计必须仿照的重点。时间虽然可以改变灯具的设计外形,但是文化内涵是不变的,正是文化的永恒性保证了艺术的持久性。今天灯具的发展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要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要体现民族的气息,将民族文化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向世界展示,应当充分借鉴汉代灯具纹样的设计思路,这不仅有时代感更有传统的美观。

(3)在环保方面的影响。汉代灯具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环保理念,这种源自于民族自身的传统在今天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许多问题,光污染、电磁污染等等。现代灯具的设计应该经常地进行市场调查,发掘灯具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需求,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推动创新思维的运用,推陈出新,使得现代灯具更加科学、多效。

4小结

灯具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工陶瓷灯具;设计

1 引 言

在中国九千年灿烂辉煌的陶瓷史中,陶瓷灯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中国近代陶瓷灯具发展迟缓,其主要原因是电光源取代火光源用于照明之后,传统的油灯、烛台逐渐走向没落。由于一段时期内暂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新型陶瓷灯具没有发展起来。随着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灯具的种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玻璃灯具占据了灯具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陶瓷灯具的造型仍然停留在电光源照明时期的基本样式,几乎没有什么创新。

但陶瓷制品独特的韵味以及与众不同的视觉和精神愉悦功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现代陶艺家们在陶瓷灯具上的尝试创作使陶瓷灯具重获新生,由此手工陶瓷灯具出现了,满足了当今人们追求个性化、高情感的需求。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建筑的普及,手工陶瓷灯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与科技紧密结合

千万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共进的,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的瓷器既是杰出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当时科学技术的结晶和代表。从陶到瓷,无论是青瓷、白瓷、花瓷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瓷器。正是得益于艺术与科技密切结合所产生的应变能力。张道一说:“科技史告诉我们,实验型早已超过经验型而发展,且又关系着艺术的成败。换句话说,陶瓷艺术的研究不能孤立于科技之外。”随着材料科学的深入发展,陶瓷材料被分成了传统陶瓷和现代技术陶瓷两大类,传统陶瓷是指用天然硅酸盐粉末(如黏土、高岭土等)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因为原料的成分混杂和产品的性能波动大,仅用于餐具、工艺品以及普通建筑材料(如地砖、水泥等),而不适用于工业用途。现代技术陶瓷是根据所要求的产品性能,通过严格的成分和生产工艺控制而制造出来的高性能材料,主要用于高温和腐蚀介质环境,是现代材料科学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发泡陶瓷和泡沫陶瓷就是现代技术陶瓷的研究成果,他们由于拥有良好的物理透光性能和奇特的表面肌理而被应用于手工陶瓷灯具的制作中。发泡陶瓷是将陶瓷粉末和发泡剂的混合料进行加热、发泡印制成无机轻质发泡体,通过控制原料的调配和窑的高温烧制,在烧制过程中聚氨酯被分解消除,产生了形态像珊瑚的物质。该产品比重小,具有一定的透光性。由美国设计师哈里・艾伦设计的居室灯(图1)就是采用发泡陶制成的,和传统泥板成形不同的是,发泡陶瓷的成形是在一块块正方形的发泡陶瓷烧制完成后,经过钻锯、拼接粘连在一起的。发泡陶瓷的表面是像海绵一样粗糙的肌理,它不需要上釉,只以陶瓷材料最本真的状态呈现出来。

泡沫陶瓷气孔率高、比重小,同时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透光性能好等特点。泡沫陶瓷比发泡陶瓷的肌理更加明显,透光性也更好,比较适合灯具的制作。无论是发泡陶瓷还是泡沫陶瓷它们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陶艺家们去不断挖掘和创造。

另外,还有一种理想的新型材料――玻璃陶瓷,玻璃陶瓷兼具玻璃的工艺性能和陶瓷的机械性能,它利用玻璃成形技术制造产品,然后高温结晶化处理获得陶瓷。它常被用来制造耐高温和热冲击产品,如炊具。此外它们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地板、装饰玻璃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在广东佛山已有多家灯具生产企业开始利用这一技术开发自己的灯具产品。

最近,一种集陶瓷材料与发光材料优点于一身的绿色环保型蓄光陶瓷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技术陶瓷研究所研制成功。它是以稀土金属离子激活铝酸盐蓄光粉为发光材料而研制的蓄光陶瓷制品。这种陶瓷光照几分钟后,可保持较亮发光1~2小时,具有发光效率高、亮度高、荧光时间长、装饰性强等特点。因此将其使用在有间断光源的地方,或人为进行间断灯光照射,可产生连续发光的效果。这是光能的释放,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无毒无害。我们可以把这种蓄光陶瓷运用于手工陶瓷灯具的设计中,使我们的灯具能散发出奇异的色彩。

还有更多新奇的新型陶瓷材料在研发中,它们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享受。艺术和科技是紧密结合的,陶艺家不能只局限于传统陶瓷材料,应该更多地去尝试科技带给我们的新鲜事物。现代陶瓷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给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无限可能。相信有了“科技”这个“加速器”,手工陶瓷灯具将有更灿烂的明天。

3 传承与创新

富裕的人在尽情享受物质生活后,又希望缅怀过去,追寻童年粗茶淡饭的幸福时光,使失落的东西又重新捡拾。手工陶瓷灯具也自然成了追求过去、推崇传统人文的寄托,以满足这个时代的审美情绪。人们喜爱古朴风雅的传统艺术,更需要与心脉相通的艺术。伴随着求新求变的欲望,一股崇洋之风一哄而起,在我们冲破旧轨道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模仿,在摆脱公式化的同时又陷入新的模式。这种感觉的产生就是现代与传统之间出现的断裂,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构建桥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只有技法而没有思想,或只有思想而没有技法的作品都不能称其为陶瓷艺术。陶瓷艺术同其它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一样,有它本身的属性,有它赖以生存的根,脱离了这个根的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烛台、唐宋的省油灯、明清的书灯和青花烛台等等在功能性、审美性和装饰性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优秀元素和造物思想。我们不能对传统元素不加消化地全部吸收,从而制作出和传统极为形似的作品。我们应该抓住传统中物态化、具体形态和形式特征的东西,努力追求创作设计中的神似,这需要深刻理解传统造物中反映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精髓提炼出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天人合一”等美学思想历久弥新。对这些美学思想的吸收是我们制作手工陶瓷灯具的根基。如何在现念的指导下对历史、民族、传统的要素及符号进行现代的重新解构,并由此建构符合当代要点情趣的陶艺语汇,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陶瓷灯具的三维空间设计中,创作出富有中国传统精神内涵和浓厚中国味的现代手工陶瓷灯具,是陶瓷灯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4 综合材料的加入

金属、塑料、玻璃和纺织品等材料在电光源来临的时代逐渐代替了陶瓷,成为灯具制作材料的主流。他们除了成本低廉之外,在物理性能上都各有优势,他们和手工陶瓷灯具的结合不仅在物理性能上可以弥补陶瓷材料某些方面的不足,还可以使它的创作形式更为丰富。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了解其他材料的工艺和特性。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比较合适用来制作灯具的骨架、走线管和连接件。其中不锈钢材、铝材、铜及铜合金是比较常用的金属材料。不锈钢就是不易生铁锈、耐腐蚀性强、表面光洁度高、强度和拉伸性能都很好的不锈钢板材,经过板筋加工可以塑造各种造型。铝属于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银白色,重量轻,易于铸造和安装,材质软并且自身的表面很光亮,装饰性好。铜表面光滑,经磨光处理后表面可制成亮度很高的镜面铜,具有华贵感。塑料是人造的或天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这种材料在一定的高温和高压下具有流动性,可塑制成各种制品,并在常温下、常压下制品能保持其形状不变。塑料质轻,成形工艺简便,物理、机械性能良好,并有抗腐蚀性和电绝缘性等特征。缺点是耐热性和刚性比较低,长时间暴露于大气中会出现老化现象。竹木和手工陶瓷灯具的有机结合最具自然魅力,竹木的色泽、纹理和特有的古朴、自然之美与陶瓷这种具有亲和力的材料搭配在一起更能烘托一种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如图2所示的这套薄胎瓷灯,充分发挥了综合材料的优越装饰效果及精湛的工艺技能:瓷质缜密莹净,釉色润白如玉,木质古朴幽雅,简洁时尚。用景德镇特色粉彩表现的“闹春图”,以“孩童闹春”为题材,和木材结合在一起更能衬托整体画面浓郁的喜庆吉祥的气氛,同时又不失时代特征。

其他还有藤条、纸、布、石材等材料可以和陶瓷材料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装饰风格。在选材时需要注意两点问题:

(1) 安全性问题,如木、竹、纸都是易燃的材料,所以要于光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固定和安装的问题,怎样把这些材料和陶瓷材料合理地固定在一起,便于安装和移动。

5 介入更多公共空间

当夜幕徐徐降临的时候,就是万家灯火的世界,也是多数人在白天繁忙工作之后希望得到休息娱乐以消除疲劳的时刻,无论何处都离不开人工照明,也都需要用人工照明的艺术魅力来充实和丰富生活的内容。无论是公共场所或家庭,灯具的作用影响到每一个人,手工陶瓷灯具以其独特的材质语言和文化内涵,除了进入住宅等私密空间外,还可以介入更多的公共空间。以建筑为媒介,可以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

5.1室内空间的介入

室内空间包括休闲娱乐场所、快餐厅、购物中心、宾馆、飞机场、车站等等,现代建筑内环境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和休闲空间的设置。咖啡屋、餐厅、游乐场等几乎成了商业建筑的必备条件,手工陶瓷灯具的介入不仅可以创造气氛、装饰空间,还具有空间指向功能。在咖啡屋等休闲场所,手工陶瓷灯具可给人带来诗情画意的感觉。陶瓷灯具可以做成稚拙、古朴的风格,光源可以采用古老的烛光,把咖啡屋需要的安静和田园的气氛烘托出来;在迪厅或酒吧,手工陶瓷灯具可以华丽转身,利用自身的色彩、肌理和绚丽的造型给人们激情四射的感觉;在大型购物中心,手工陶瓷灯具可以组合、分割、悬吊与其他材料综合利用,形成时尚、精致的大型装置。

光和影是创造室内空间气氛的主要元素,手工陶瓷灯具所形成的光和影,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赋予环境空间以整体感。在光环境的空间中,存在着“实”空间和“虚”空间。“实”空间,是作为发光体的陶艺作品,它是视觉化与可触性的有形形式;而“虚”空间,则是由“实”空间延伸出的心理状态。由“实”空间,如陶艺灯的形态和光,所散发出的光形成的“虚”空间气氛,影响着整个环境空间的氛围,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有形为假,是真的依托;无形为真,是可被感知的真实。

丹麦陶艺师Helena Hedegaard制作的这套灯具(图3),外形像UFO,密密麻麻的小椭圆形孔洞看似凌乱却有韵律的分散着,细小的空洞总有一种让人想顺着往里窥视的欲望,据说这套灯具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窥探心理。日光下它并不起眼,可光源一亮,它就像落入地球的宇宙飞碟,光芒四射,呈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魔幻效果。灯具、镂空纹饰、灯光、环境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妙世界。

5.2室外空间的介入

室外空间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街道、河滨等,手工陶瓷灯具的介入需要考虑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协调;与人们的审美情趣协调。门灯、庭院灯、道路灯具等都是手工陶瓷灯具可以尝试制作的种类。门灯是安装在庭院和建筑物门上的灯具,主要对进门处进行照明。门灯主要有门顶灯、门壁灯和门前座灯等品种,门顶灯是被安装在门柱顶上,手工陶艺制作的门顶灯需要和入口处的风格相一致,位置要高,使人在进入建筑时感到气势非凡。门壁灯一般要比室内的壁灯要大,主要安装在门柱或门框上,亦可安装在房屋的拐角上,白天它是一件和建筑融为一体的装饰物,晚上不仅起到照明效果,还可以勾勒出建筑的外形轮廓,呈现极佳的欣赏氛围。门前座灯位于门两侧,是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门主要的塑光工具。庭院灯主要应用于庭院、公园和建筑物的旁边,要求他们不仅为环境提供照明功能,更应以其完美的造型成为建筑物、庭院的艺术配饰。

树木、草坪、雕塑、景观小品、水池、廊架等是组成庭院的主要元素,手工陶瓷灯具应和它们形成一体,在突出它们形态的同时展现陶瓷语言的独特魅力。手工陶瓷灯具作为道路灯具主要适合用在著名的建筑物和广场上,起装饰效果,不用强调配光,主要突出陶瓷灯具造型的美观,重要的是要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公共空间种类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使灯具的种类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手工陶瓷灯具正是顺应灯具种类多样化的趋势而产生。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变化使一些回归人性的手工制品又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手工陶瓷灯具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手工制品之一,它是陶艺家情感世界的流露,是表达空间氛围的特殊语言。目前手工陶瓷灯具还处于一个初始的、新生的阶段。它对多种公共空间的介入一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这需要更多的陶艺家在这方面做更多的试验和探索。

6 结 语

陶瓷灯具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等客观因素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等主观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艺术理论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与日俱增都为手工陶瓷灯具的兴旺提供了上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手工陶瓷灯具必将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审美和实用价值方面所具备的旺盛生命力,借助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的东风而再次放射出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 吕金泉.手工生活陶瓷艺术研究[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 吴少华.古灯千年[M].百家出版社,2004.

[3] 张道一.造物的艺术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4] 金晶晶.陶瓷灯具的演变和设计探索[M].中国知网.

[5] 肖萍.现代居室灯具设计研究[M].中国知网.

[6] 葛琦,张俊英,王天民等.田口方法在蓄能发光陶瓷制造

工艺中的应用肖诗唐[M].中国知网.

灯具设计范文第4篇

灯具设计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展的合格人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实验教学资源尤其是基础性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直接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教学质量。以往灯具设计教学是在学校研究灯具资料,到灯具市场参观考察,通过现场测量和分解等手段给学生讲解灯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但是因为场地有限,且灯具市场是营业场所,参观的时间短,可以作为教具用来分解的灯具不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下,学生不能对灯具的电路、结构、材料、比例、照明效果、照明方式等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只能浮光掠影地对灯具的造型进行仿制或者考察,导致学生在灯具设计课中基本上围绕着灯具的外观款式进行研究,甚至将灯具设计课理解为“会发光的立体构成”课。对学校来说,以往也不乏个别优秀的灯具设计作业,但是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收藏和展出,这些作品最后都流失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呼唤新型教学模式

首先,这是各专业教学的需求。近年来,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学院的仪器设备要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同时要不断更新,适应时展的要求。灯光照明实验室建设承担建筑艺术学院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可以同时满足其他院系(如影视学院的舞台光环境)的教学需求。其次,这是拓展学生能力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类素质课程集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要保证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实践,学院要在可能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实践机会。当前,建筑艺术学院学生中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院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而是缺乏完善、标准的实验环境。使用灯光照明实验室后,这种状况就大为改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亲自设计灯具、照明方案等,真正把理论转化到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就业。再次,这是学院教师培训的需求。建筑艺术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广大教师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必须接受照明技术及新型照明产品培训,掌握并且更新照明及新型照明产品方面的知识。灯光照明实验室的投入使用,可以提升学院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灯具和照明设计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理论创新就没有说服力。

三、灯具设计教学强调创新思维开发的重要性

我国的灯具设计及照明设计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的灯具设计教育相比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灯具的材料、结构、工艺、参数、电路、色温、照度等研究不足,几乎都集中在灯具的造型设计上,灯具设计教学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不够,没有真正考虑灯光与人、环境的关系,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随着新型光源的广泛应用与高分子透明材质的推广,各种可发光的家具应运而生,这些都是典型的技术给创新思维带来突破性影响的成功例子。因此,灯具照明设计教学应关注新材料、新光源、新技术的运用,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关键。新型的灯具设计教育反映了现代人的思维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灯具设计从形态特征、功能上都与过去明显不同。北欧的设计组合瓦尔弗摩设计的“吹气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当开灯的时候,灯罩会慢慢地注入空气,并且鼓起来,充满了活力;而关了灯,灯罩则慢慢地瘪下去,与使用者一起进入梦乡。“吹气灯”的设计从人、家具及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寻找创意的线索,并且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优化处理,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消费观念,使用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获得了满足。这个例子说明,灯具设计教学单一从形式方面思考问题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从当代人的思维轨迹和行为方面发现问题,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四、灯光照明实验室注重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

灯光照明实验室兼顾教学和创作的两个重要职责,教学必须是有传承、有延续的。在教学上,建筑艺术学院得到了广西著名照明企业忠诚雄伟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照明公司提供灯具产品。教学过程中使用灯具照明实验室这个平台后,学生可以对灯具的内在结构进行准确分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灯具进行分解、重组,对光源及其种类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试验,为设计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学院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实践机会。

第一,从灯具设计风格上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在五光十色的灯具市场中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学习,无法对灯具的风格有准确的定位认识,这对将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岗位不利。随着灯具实验室的建立,学生可以系统地、条理清晰地看到灯具的风格分类,如日式、中式、新中式、欧式古典、美式、现代等。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事先打乱灯具的摆放位置,让学生亲自参与灯具的风格分类,并且研究其创意来源、文化起源等。

第二,从灯具的功能上认识灯具。在灯光照明实验室中,照明灯具样品按照功能分别放置,学生根据多媒体教学视频,结合眼前这些不同功能的灯具样品,不仅掌握了灯具的功能,还认识到不同功能种类的灯具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如,一般住宅有客厅、书房、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之分,由于这些空间的功能不同,所需的光源也不同。要根据不同的房间功能选择不同的灯具。客厅灯具的配置应有利于创造稳重大方、温馨的环境,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又如,美术馆、厂矿、企业办公室、KTV等的用灯都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

第三,从灯具的结构上了解现代灯具的制造及加工水平,有利于指导学生的设计不落空。教师在灯光照明实验室中通过多媒体,结合现场灯具模型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灯具制造的过程和加工工艺水平,学生才能根据现有技术条件进行创作。以太阳能光伏系统为例,按照以往的教学在灯饰城参观,商家只能展示系统内单个的组成,如太阳能电池组、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太阳能支架、控制箱,但这些也往往由于商家场地的原因不能完全呈现出来,学生在参观后只能抽象地掌握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而在灯光照明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组装光伏系统,架设太阳能电池组,亲自参与实验,激活了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创建出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

第四,学习灯具的光源种类,为灯具设计和照明设计打好基础。市面上出售的光源灯具主要分为白炽灯、荧光灯、LED灯,荧光灯分为自然光色、白色和温白色三种,色温分别是6500K、4500K、3500K,在灯光实验室中,教师授课时把学生分组,指导学生使用色温仪对光源进行测试和记录,直观地获得对灯光色温的概念。这种直接获得知识的途径,在灯具市场是无法想象的。

第五,建立和完善灯具数字资料库与实体模型库。建立灯具数字模型库,是灯具实验室正进行的具体工作。因为灯具实验室场地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灯具款式都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建立灯具数字资料库。通过3D软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使用电脑对灯具的内部结构、发光原理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特定灯具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使学生对设计、生产、销售、使用一系列问题形成宏观的认识。

灯具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汉代清朝灯具 艺术设计 艺术表现形式

灯具作为照明工具,不仅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而且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据考古资料显示,春秋战国时期,陶制和青铜制的灯具已经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至汉代,青铜灯具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由于社会的等级差别与贫富分化,青铜灯具的使用环境多为宫殿建筑和贵族宅第,因而青铜灯成为这一时期灯具的设计主流。

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同商周青铜器艺术相比,锻造工艺更加精良,构造设计更加合理,实用功能更加突出,造型装饰更加美观,文化含量也更加丰富深厚。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特征,汉代青铜灯具才成为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人类生活在一个造物的世界,器物从产生开始,就与原始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现实的联系。灯具作为一种器物,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由它的功能特征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灯具,要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要满足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新需求,就必须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汉代青铜灯具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堪称世界灯具史上的一支奇葩,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灯具的首要功能是照明,必须具有实用性。青铜灯具的造型尺度和结构,都是根据其实际功用确定的。

从造型尺度来看,不同灯具造型尺度的制定,是以使用方式的不同为依据。如连枝立灯一般立于地面,造型高度为100―150厘米,略高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高度。同时,立灯都不使用灯罩,当点燃所有灯盘时,室内就可以形成较明亮的大空间,符合整体照明的需要。座灯是最常用的一种灯具,一般放置在当时低矮的家具上,因此高度一般在20―50厘米,如长信宫灯高为46cm,而汉代的书桌一般高度30―40厘米,这样,座灯放置在书案上的高度约70厘米。精致的青铜座灯多置灯罩,灯光从灯罩的一侧照出,与人坐下时眼睛的视线基本适宜,适合于局部照明的需要。至于夜间行路的手执行灯、提灯等,其造型尺度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

从青铜灯具的造型结构上看,为了适应多种环境照明的需要,灯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如座灯安装的灯罩具有挡风和调光的功能,有的灯罩屏板上还有镂空的菱形孔,可以散热透光。除此之外,使用者对灯具使用条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基本条件不外乎简便和合理。具体来说,既要有良好的照明功能,又要求易拆装、易清洗、易携带,这就对灯具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铜灯具的灯盘构造有豆盘形、圆环凹槽形和椭圆形,灯盘与灯体的连接方法主要有铸接、榫接、键、铰链、活轴等,一些大型、复杂而体内中空的灯具,除了灯盘与灯体采用了铸接、榫接,其他主要造型部位的结构也都采用分铸套合组装的设计方法。长信宫灯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个部分分别铸造后再套合组装而成的,其携带拆卸便利,组装也简单牢固。从青铜灯的造型尺度和结构上的合理性不难看出,汉代青铜灯具设计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合理、科学的设计理念对实用功能的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十分注重环境保护,解决了灯烟污染室内环境的问题。当时灯具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虽然燃烧时产生了火焰光源,实现了照明功能,但有一些没有完全燃烧的炭粒和燃烧后留下的灰烬,造成室内烟雾迷漫,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和环境。因此,汉代的座灯大多设计有导烟管,并在灯体内贮有清水。大部分象形灯具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有机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鹅的颈部,等等,设计匠心独运,令人叫绝。当灯燃烧时,烟尘通过导烟管溶入体腔内的清水,从而实现了环保功能。这是汉代青铜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而西方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意大利的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可见汉代青铜灯具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世界灯具史上的地位。

如果说商周青铜鼎是具有精神功能的象征之物,那么汉代的青铜灯则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科学之物。青铜灯具在体现功能实用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它的科学魅力,也就是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从而使灯具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汉代青铜灯具丰富多样的艺术设计,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三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和华丽优美的青铜装饰上。

1.优美的三维空间造型

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题材大多模拟人物、动植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象形造型。这类作品的造型生动,形象优美,造型手法、简练,体现了大气、朴拙的风格,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在人物造型上,既注重形体的外在形态,又注重形体的内在神韵。长信宫灯是一件模拟人物造型的代表作,造型为一位跪坐的深衣跣足的宫女形象,体态生动,神态端庄安祥,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可谓形神兼备。当灯火点燃后,人物面部透露出典雅、温和及淡淡的哀怨,从表面的简约、流畅的线条中显现出抽象、凝重而又深邃的含蓄美,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青铜工艺的精湛。

青铜灯具的动物造型,更是丰富多彩,表现题材多取凤鸟朱雀、雁鱼鹤龟、麒麟猴鹿等,造型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切感。造型表现手法上高度概括、抽象:有的捕捉动态线,构成优美的S形,静中有动,寓动于静,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美;有的利用体积的大小、形态的动静、线条的曲直与空间的虚实等因素造成强烈对比,通过灯体上大小不一的小鸟、小猴、小人,构成了一件点、线、面完美统一的灯具艺术品。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造型,反映了当时人们高度的艺术审美思想和高超的三维造型表现能力。

2.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

“错彩镂金”是汉代青铜灯具装饰的集中体现。青铜作为灯具的制作材料,其材质本身就具有雍容华贵之感,再加上精美的装饰,更显富丽。当时除了在装饰题材上采用流行的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外,在装饰手法上还运用了漆彩绘、错金银、鎏金、透雕等多种工艺,着意表现出灯具的华丽高贵,反映了宫廷贵族对青铜灯具这一贵族专用品在装饰审美上的基本取向。虽然汉代也出现了一些素面的青铜灯具,但仍具有“错彩镂金”之美,把人们带入一个壮丽灿烂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的艺术世界。长信宫灯的通体鎏金,连枝立灯的交错生辉,错银牛灯的精细错银纹饰,以及其他灯具上红绿彩绘的对比,充分展现出青铜灯具本身的材质美,从而给人带来了美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汉代青铜灯具优美的艺术造型与华丽的青铜材质装饰,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设计风格,在世界灯具设计史上具有永恒的美学价值和时代特征。

灯具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设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文化氛围和审美风尚的烙印。汉代青铜灯具的造型之所以大多是象形的,是因为它们寓寄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内涵,具有象形寓意的文化特征。

汉代是一个谶纬神学兴盛的时代,讲究阴阳变异和祥瑞,而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在这种时代氛围中产生的青铜灯具,必然深受影响。因而,汉代青铜灯具造型多取自祥禽瑞兽的形象,如牛灯、羊灯、麒麟灯、雁鱼灯等。这些动物象形造型的寓意,披着一层神性的光环,寄寓了汉代人祈求永恒幸福,企慕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由于神秘的宗教色彩的逐渐淡化,汉代象形的青铜灯具并不像商周青铜器那样充满庄重、威严、神秘的意味,而是显得灵巧、优美、亲近。造型上不仅有着象征美好的寓意,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幸福和富足生活的热切向往。其中,人物象形灯具造型,多为身着胡服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奴婢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统治者一种征服和占有的心态。当然,在青铜灯具装饰上追求华丽、高贵、神奇,也反映出封建贵族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思想。青铜灯具的象形造型艺术,从对自然形态的表层模拟发展到象形寓意,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汉代民族文化精神观念的物化载体。

汉代青铜灯具的功能与艺术在古代灯具史上闪烁着灿烂的设计之光,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而且凝聚着独特的民族艺术匠心。青铜灯具有科学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的审美功能双重属性。其设计实用性是由本身的科学价值决定的,正是这种科学价值使其成为使用者实现便利化生活的一种科学实用器具。它的艺术属性,又使其成为民族美学价值的载体。汉代青铜灯具设计体现了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与精神性的高度统一,它既是古代设计工匠的智慧结晶,又是现代设计理念的灵感源泉。

参考文献:

[1]周之骐主编.美术百科大辞典.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