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实验

小实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实验

小实验范文第1篇

今年,我担任儿子班上的自然课教学。记得有一次,我讲了《蜡烛熄灭了》这一课,班内有五十多个学生,由于实验器具不够,就由我做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在那堂课上,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空气多少有关。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我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与父母共同完成这一实验。

那天回到家,儿子便催我跟他一起做实验,我由于急着做晚饭,便让儿子自己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等我做完饭走出厨房时,看到桌子上十几个杯子从小到大整齐地排成一支队伍,有酒杯、茶杯,装幸运星的玻璃杯,还有插花的花瓶……儿子为了找这些杯子,翻箱倒柜,把卧室、书房、客厅里翻得乱七八糟,为了用金鱼缸还把金鱼倒在脸盆里,任由它们在那垂死挣扎。看到这一切,我没有训斥儿子,而是端起脸盆,给金鱼加上水,说道:“你真不容易,能找到这么多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杯,你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这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得到我的肯定,儿子脸上洋溢着笑容,便拉着我做起实验来。儿子让我点蜡烛,由他计算蜡烛燃烧的时间。儿子看着表,每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把蜡烛燃烧的时间一一记录了下来,等十几个杯子做完,已是晚上七点钟了,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想叫儿子吃完饭再继续,但看着儿子那认真严谨的神情,我欲言又止,继续陪伴儿子归纳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儿子得出的结论是:杯子越大,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杯子越小,蜡烛燃烧的时间越短。从这个结论看,他原来排的几只杯子的顺序就要调整,他以为小的杯子未必小。于是我问儿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儿子想了一会儿说:“说明我一开始的判断不对,光凭眼睛是不能确定杯子大小的。”我说:“对,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实践,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光凭直觉来判断。”儿子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小实验范文第2篇

今天我和爷爷做了一个科普小实验。

首先,我们装满一盆水,再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一个小球体轻轻放在水面上,我们看到球体很快沉到水底。然后再把这块橡皮泥压扁,做成小船,轻轻放到水面上,小船浮在水面上不下沉,而且还可以游动。这个小实验使我懂得:一是水有浮力,二是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三是排开水越多,浮力越大,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上;相反,拍开水越少,浮力越小,物体就会沉下水底。

今天的小实验很有趣,我很开心。

小实验范文第3篇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有限,物理实验器材更是残缺不全,就是有也是陈的、旧的,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古董。想让学生完成一次分组实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实验只能靠自己唱独角戏,“盆盆罐罐做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今,教育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四配套”工程给学校配送了一些物理实验器材和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资料,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也参与研究物理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器材合理搭配,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和课堂也活跃起来了,效果很显著。

从刚开始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教学方面,笔者有一些心得,想与同仁分享。

各地的调查反馈表显示,学生小实验的教学形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觉得仍然应加强小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小实验的教学功能。

所谓小实验,是指参照课本实验方案,用常见的物品对课本上的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要求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

哪怕是瓶盖和不起眼的被人当成垃圾的泡沫,在我的眼中都是小实验的好材料。让物理来自生活,再利用这些材料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验说明,从而使物理再回到生活中去,同时学生对这些现象和实验也感到亲切。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小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

小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又能让他们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小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开展小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

小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能力(动作领域)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直接参与小实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

可见,通过长期小实验的训练,学生将会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精选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小实验的内容。

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小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小实验。

例如,课本上用铝皮和铝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小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小实验。

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小实验教学。橡皮筋反复拉长来研究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小实验的内容。

二、备好仪器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不仅为小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灵活应对

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这要求教师做好准备。

例如,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

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量不易掌握。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

小实验范文第4篇

把4克葡萄糖和4gNaOH加入到一个透明带盖的塑料瓶中,加入150ml水和2~3滴亚甲基蓝(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加盖后震荡,溶液变蓝,静置后变为无色,重复上述操作可看到多次变色现象。

原理如下: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他们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振荡时,瓶中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氧气在溶液中的溶解量增大,使反应向指示剂中的无色基团被O2氧化为蓝色基团的方向进行,溶液变蓝;静置后,溶液中O2减少,使反应向蓝色基团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基团的方向进行,因此,溶液变为无色。如此反复,直到溶液中的葡萄糖被消耗完。

二、引蛇出洞

将10克蔗糖,10克重铬酸钾,4克硝酸钾分别研成细末,放在一张铝箔纸上混合均匀。然后卷裹在铝箔纸里,下端封死装进有底的硬纸圆通里水平放在稳妥处,用火柴或燃着的木条点燃口部一端的混合物,立即燃烧起来,可见“蛇”从筒内弯弯曲曲地“爬”出来。

三、透明肥皂

透明肥皂的制作颇受欢迎,它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酒精、糖及甘油等“加入物法”;另一种不加酒精、糖及甘油等加入物,全靠研磨,压条来达到透明的目的,称“研压法”。“加入物法”透明皂宜小规模生产,无须特殊设备,本实验即为该法。酒精除作为“加入物”外,还能增加油脂在碱中的溶解度,大大加快皂化反应注意:本实验关键是皂化是否完全,可在皂化后进行检验,取几滴样品往试管中注入5~6ml热蒸馏水,加热,振荡。如完全溶解,皂化完全。

实验过程:

1.药品猪油,蓖麻油,NaOH溶液,酒精(95%以上),甘油,蔗糖,蒸馏水,香精,着色剂。

2.仪器烧杯2只,水浴锅1只,温度计1根,搅拌机或玻璃棒一个。

3.过程:①将猪油小火加热融化,保持在80℃左右,再加入蓖麻油,用搅拌机搅拌2分钟,油温仍维持在80℃左右;②将NaOH与酒精混合均匀,在搅拌下很快地加入猪油和蓖麻油的混合液中进行皂化,此时会迅速生成淡黄色浆状固体,保持温度在75℃以下,待皂化完全后停止搅拌,加盖静置片刻;③把糖溶解在80℃热水中,后在搅拌下先将甘油加入肥皂中,再加入热的糖液,再加盖放置;④待肥皂温度降至60℃时,加入香精及着色剂,搅匀后把肥皂倒入模具,冷却;⑤待凉到室温再进行打印。

配方:

四、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起着广泛的应用。

五、固体酒精

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

2.在大烧杯中加入80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

3.取出胶冻,捏成球状,放在蒸发皿中点燃。胶冻立即着火,并发出蓝色火焰。

六、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小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物理 实验

一、小实验的特点

1.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例如:我们平常用的课本在课桌上就完成的小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推书,观察效果一样吗?再用不同方向的力推书与用同样大小的力推书不同的位置观察力作用效果是否一样?这就是做“力的三要素”操作很简单的一个小实验。又如“热运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一滴墨水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墨水在两杯水中墨水的扩散情况。还有“力的作用效果”“光的折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等等。这些小实验器材学生熟悉,操作以及原理都简单,学生极易理解,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物理概念学到物理知识,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2.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注射器、弹簧等等,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给你一支削好的长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头,手指压痕深浅不同,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手指压铅笔时手指也会感觉到疼痛,这又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一把塑料梳子,一堆碎纸屑,把梳子往头上蹭蹭(吸引头发,这本身就是一个小实验)然后再去接触纸屑,发现吸引纸屑。实验结论:摩擦使物体(梳子)带电,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还有“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关于大气压的实验”等等这些小实验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起到比任何语言描述得更好的效果。

3.实验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例如“液体压强与深度”一个矿泉水瓶子分别打上高低不同的几个小孔,在将瓶子装满水(不盖上瓶盖)观察小孔流出的水一样远吗?还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矿泉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牙膏壳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等。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用一个较大的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后面的亮点处,放一片纸,纸可被烧焦。看到这个实验结果,学生们很惊奇,对相关的知识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人工制霜小实验,对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华而成的。这些有趣的小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使“物理难学”这一畏难情绪便会明显淡化。

2.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物理小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例如把两本书书页交错相互,插入,然后试图把它们拉开,发现要分开它们还挺不容易,这对摩擦力的认识变得非常形象直观可以很轻松地理解这一概念。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具有引导、启发作用,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3.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如实验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的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在木条的桌面部分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这时可见木条被击断。观察到了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小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可以使学生分析、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使问题得到深化与升华。如小实验“木棍撬石头”学生们可亲身体会到杠杆的省力作用,并对杠杆的五要素在教师指导下有初步认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

因此重视“小实验”的作用,让学生的实践活动量有足够的保证,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生物安全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