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竞赛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市高中化学优质课竞赛在赣三中进行,感谢学校领导及化学教研组给我这次参赛的机会。时间是这样安排的:20日报名及考试,21日说课,取两项总分前六名于22日讲课。虽然我在考试环节中排名第五,但由于说课环节逊色一些,并没有取得好名次。尽管结果不是很理想,可我还是想说一说我的体会。
首先,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教材。作为教师,即使不是比赛课,也要准确地理解教材,这是根本问题。二,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内涵,教学素养要高。三,参加比赛的人要有一定的表现欲。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有待提高。四,多争取支持,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何况身边的同事个个是诸葛亮呢。
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如有不妥,请领导与同仁批评指正。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将在自己的教学素养上多下工夫,我相信,勤奋与坚持的人是有奶吃的。
关键词:化学习题;规范性;习题选编
一、加强习题编制原则的研究
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科学选编习题,从而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涉及原创习题的编制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熟悉习题编制的基本原则,同样对于科学选编习题起到指导作用。一般来说,习题编制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习题的科学性,不仅指习题涉及的知识内容是科学的,还包括习题的情境是否真实,习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否是真实的化学问题。教师在选编习题时,首先要根据这一原则筛选习题,对于那些繁、难、偏、旧,脱离生活与生产实际,纯粹是玩数学游戏的习题应大胆的剔除。
2.引导性原则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应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师在选编习题时,对于那些有利于强化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积极情感的习题应优先考虑。习题的选编要有导向性,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至少在教学三维目标的某一方面有所提高。对于那些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关注的习题、容易引起学生思维混乱的习题,教师在选编习题时应坚决摒弃。
3.最近发展区原则
习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要能够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当,否则,即使是一道好的习题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选编习题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二、加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是教师实施化学教学的主要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学生学习、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考试说明是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指引下制订的规范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的具体的说明文件。目前,考试说明主要有“学业水平测试(必修)”考试说明和“选修”考试说明,习题的选编应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说明。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各校化学教师可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本年级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说明的研究。
三、加强习题功能及习题教学的研究
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的习题所具有的功能不同。(1)一学期划可分为平时、期中、期末,与此相对应的习题也可分为平时的练习题、期中和期末前的复习题。(2)以教学的环节来划分,习题可分为课前预习题、课堂典型例题、课堂检测题、课后巩固作业题、章节复习题、单元检测题。(3)以年级划分,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学习《必修1》,下学期学习《必修2》,所学内容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习题应以巩固和强化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高二年级化学是在高一年级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选修化学的同学开设的,主要包括《化学与生活》、《基础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等,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于必修内容明显加强;高三年级以复习迎接高考为主,与之相对应的习题可分为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以及综合题等。不同阶段习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在选编习题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选编习题。
以测试题为例,如果是过关性测试,则选题应以基础题为主,辅以少量的中档题和极少量的提高题;如果是能力性测试,则要合理增加中档题和提高题的比例。
四、习题选编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次推进
高一年级化学主要是《必修1》和《必修2》,必修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和拓展,并为学生学习选修内容和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作必要的铺垫。以《必修2》为例,共四章内容,其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因此,教师在选、编习题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课时,合理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的习题。如果习题的选、编不注意循序渐进、分层次推进,教学过程中只要是优秀的高考题、模拟题,不加选择,让学生超前训练,不但不能起到习题应有的训练作用,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感觉化学难学,从而使相当部分的学生在高二分科时选择远离化学。
五、建立习题库,为选编习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学大纲要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新知识前,首先是九节课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复习,授课老师应如何做才能"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要求?
笔者根据几年来在教学上的实践,本文就以上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新课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难上,一者高中老师都是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部分老师也就产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上问题的顺利解决,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做收效高: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 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这样不厌其烦就会使学生"总有一天" 明白的错觉,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练过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升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quot;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 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 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缺少条件的题如何解。有多个解答方案时,最佳方案的选择;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初中知识之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依老师的指导及时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会掉队。例如就有高二的学生进行连续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时,还存在采用初中老师严格要求的分步计算法慢慢求解,却置高中老师教的利用关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顾等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quot;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关键词]化学情境 教学 具体 灵动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19-0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何因势利导,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课堂情境,让课堂灵动具体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课堂教学更具体灵动的前提——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而又引人入胜的情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他们的兴趣,就能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课堂教学要一改以往老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就能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活跃起来,就容易诱发创新意识,产生新异的独到见解,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
2.课堂教学更具体灵动的关键——巧设化学情境
高中化学的情境设计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问题设计法
课题的引入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以及生活热点、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实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创设情景,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堂课都会高度集中。如在讲氢键作用时可提出问题串:水结成冰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这种体积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知道世纪海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冰块为什么浮在水上?设计这样的问题串来引入,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和好奇心,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接下来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从书本或老师的讲解中寻求答案,学习热情高涨。
2.2实验演示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时用连串实验引入:首先向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接着继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了黄色;接着继续加入Na2S溶液,黄色沉淀又变成了黑色沉淀;变魔法似的颜色变化瞬间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上NH3性质时,可以演示喷泉实验,进一步分析喷泉实验原理时,还可以跟火山喷发原理做比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些神奇变换的现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更有利于把“外在”的信息,即化学课题以实验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几乎人人都会动手动脑去设法完成这些有趣的学习和实验,真正追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新、寓教于创造。
2.3体验尝试法
这是一种类似“知识竞赛”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巩固时,教师尽可能运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把要教授的内容编成竞赛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比赛,使全班学生个个全力以赴,踊跃参加,相互竞争评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评议,比一比哪组最快、最好。在正取答案出来之前,他们已把各个情况都分析比较过了。最后老师当场公布答案并予以点评,评出优胜个人或团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情绪高昂,学得生动,记得牢固。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是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和集体荣誉感。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精心编制好竞赛题。
2.4化学生活化法
枯燥的空洞乏味的被动灌入式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兴趣的源泉在干把知识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硝酸性质这堂课上,可以提出生活中见到的问题:社会上不法分子以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已屡见不鲜,现在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请你们用所学知识帮他们鉴别真假黄金。在上卤族元素时,提出问题:我国为防治碘缺乏症,在食盐中加碘元素成为碘盐,你知道食盐中加了什么成分的碘?有什么办法证明是否加了碘?通过对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渴望深入学习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设计,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开拓思路,使学生认识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化学知识,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感悟出化学的价值,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计不是随性的,课前我们应该认真探究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总结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使化学课堂灵动起,营造化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营造课堂氛围,我们不妨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出适宜本堂课的化学情境,创设情境不仅可以用在引入,还可以设在中间环节,甚至可以放在结尾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