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素质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争创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水平,办好群众满意的学校。
具体要求:
(一)师资队伍建设:
着重在师德、文化素养、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师德考核、班主任工作评议、一日常规检查评比、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运用等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例会制度,发挥例会制度的决策功能,各部门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学期进行民主测评;要求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在所任的教学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
3、坚持每周五全体教师会议,及时传达和正确解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布置落实每周工作。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为教师提供练兵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积极参加市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争取成绩。
(二)狠抓常规管理:
严格制度管理,对照《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规范,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2、坚持做好每月认真检查工作,定期听随堂课、跟踪课,进行指导评课;教导处做好学科单元测试分析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作业,单周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双周进行开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教师基本功比赛,认真实施市“xx”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撰写有质量的论文。
3、实施“三项规定”精神,结合校情,制定以静为主的素质教育综合活动计划,做到内容、人员、时间、场地落实,对活动情况纳入一日常规检查内容,期末举行成果展示,举办“各年级赛诗会”“优秀作品展示”“集体健美操表演”等,并与学期考绩挂钩。
4、继续做好科学、劳动和文体卫生、体育、艺术学科的教学。认真上好每门课,迎接市教育局的综合质量调研。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每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每月一次卫生知识讲座,每期黑板报有专题卫生知识宣传角,每月评比卫生先进班级;做好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建立流行病的报告制度。体育工作做到三认真,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两课两操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田径运动培训,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与优秀率。
(三)加强德育工作:
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服务,开展红领巾“敬老爱老,扶贫助残”服务岗;“三八”妇女节开展“我向妈妈学一招”班级交流活动;结合“一元钱工程”,开展爱心献给身边的小伙伴;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广播讲座、社区宣传、行为养成等思想教育。
3、继续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各年级着重对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员子女在:懂礼貌、爱干净、能静心、讲节约、会宽容、保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抓出成效,抓出典型,并把班风建设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5、做好班主任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培训,进行班主任工作评议,表彰先进,激励大家。
6、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板报、画廊有专人负责。班级板报每两周一期,有检查,有评比,保质量;校园宣传标语醒目,使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四)做好安全保障:
学校利用集体晨会、专题广播讲座、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围绕防火、防骗、防中毒、防传染病、交通、校园保卫、等内容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争创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水平,办好群众满意的学校。
具体要求:
(一)师资队伍建设:
1、着重在师德、文化素养、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师德考核、班主任工作评议、一日常规检查评比、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运用等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例会制度,发挥例会制度的决策功能,各部门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学期进行民主测评;要求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在所任的教学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
3、坚持每周五全体教师会议,及时传达和正确解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布置落实每周工作。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为教师提供练兵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积极参加市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争取成绩。
(二)狠抓常规管理:
1、严格制度管理,对照《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规范,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2、坚持做好每月认真检查工作,定期听随堂课、跟踪课,进行指导评课;教导处做好学科单元测试分析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作业,单周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双周进行开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教师基本功比赛,认真实施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撰写有质量的论文。
3、实施“三项规定”精神,结合校情,制定以静为主的素质教育综合活动计划,做到内容、人员、时间、场地落实,对活动情况纳入一日常规检查内容,期末举行成果展示,举办“各年级赛诗会”“优秀作品展示”“集体健美操表演”等,并与学期考绩挂钩。
4、继续做好科学、劳动和文体卫生、体育、艺术学科的教学。认真上好每门课,迎接市教育局的综合质量调研。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每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每月一次卫生知识讲座,每期黑板报有专题卫生知识宣传角,每月评比卫生先进班级;做好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建立流行病的报告制度。体育工作做到三认真,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两课两操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田径运动培训,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与优秀率。
(三)加强德育工作:
1、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服务,开展红领巾“敬老爱老,扶贫助残”服务岗;“三八”妇女节开展“我向妈妈学一招”班级交流活动;结合“一元钱工程”,开展爱心献给身边的小伙伴;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广播讲座、社区宣传、行为养成等思想教育。
3、继续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各年级着重对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员子女在:懂礼貌、爱干净、能静心、讲节约、会宽容、保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抓出成效,抓出典型,并把班风建设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5、做好班主任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培训,进行班主任工作评议,表彰先进,激励大家。
6、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板报、画廊有专人负责。班级板报每两周一期,有检查,有评比,保质量;校园宣传标语醒目,使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四)做好安全保障:
1、学校利用集体晨会、专题广播讲座、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围绕防火、防骗、防中毒、防传染病、交通、校园保卫、等内容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文化的差异;作用;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概述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仅仅培养学生的英语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中西文化差异会使得跨文化的交际变得举步维艰,可见文化因素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是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学习语言的语音、语法以及词语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而这些知识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靠这些载体来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文化以及习惯等文化因素。如果在交流时不注重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不区分中西文化的差异,那么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就很难在目的接收者中得到定位,因而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基础知识好比作一条龙,文化因素就像是这条龙的眼睛,只有两者都具备了这龙才具有生命力,我们的语言才具备交际能力。
2.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文化的内涵是经过长期沉淀积累而来的,文化的差异反映在各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语言(包括词汇短语、语篇语用甚至语言思维等方面)。中西文化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体系,其差异在语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与英国打招呼的方式是不同的,在中国通常见面后会说“吃过了吗?”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习惯通过天气来打开话题。事实上,这样的差异是有一定原因的。英国阴雨天多,因而人们出行时习惯带把伞,而天气便成了人们经常谈起的话题,久而久之便成为人们之间的问候语。两个陌生人相对无言,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首先要开口讲话,可以采用自言自语,例如,“Foggy again”,对方听到这句话便可能会主动回答将谈话继续下去,陌生人之间就这样通过天气的谈论而打开了话题,同时也避开了谈论任何可能涉及隐私的话题。因而谈天气成了英语中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而在我国,人们见面时互相要问“吃了吗”,这种问话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是熟人见面时的一句招呼语而已。如果望文取义,直接在与外籍人士打招呼时讲一句“Have you had your meal?”必然会词不达意,甚至引起误会。
如果去机场接一位朋友,按照中国的文化方式会直接说“你一定累了吧”来表示关心朋友,你的朋友会很开心,但是如果是接一位外国朋友当你对他说“You must be tired”的时候,他会觉得你非常没有礼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总是希望自己在工作时能够保持旺盛的精神能够给人一种积极的印象。而在中文看来一句关切的问候却貌似一种批评。所以按照西方的文化应该说“I hope you have enjoyed your trip”。
二、在英语教学中嵌入文化学习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基础语音、语法以及词语的基础教学,而且需要将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既不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又能够保持文化方面的得体,这样才能体现语言的应用能力。
1.主观重视,对比中西文化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文化知识和语言基础知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将两者融合到一块。将英美的风土人情、习惯、社交礼仪以及相应的背景知识等讲述课本中具有中西文化差异的词句,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比较,更加能够加深印象引起注意。其实学生是能够很快接纳新鲜事物的,我们将西方文化的个性介绍给学生更加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当然也更加有利于他们更加得体的使用交际语。
2.穿插讲解,基础知识加文化背景
在强调文化意识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文化内涵与基础知识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厚此薄彼。更进一步讲,在语法、词汇、写作、语用等基础语言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适时导入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营造环境,鼓励学生文化敏感度
文化的培养要课内课外相互结合。在课内教师应该极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语言的学习环境,在授课时尽量使用全英文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又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在课时内可以适当的增加各种活动,如英文演讲、情景对话等锻炼口语的同时加强同学间沟通。在课后老师使用一些影像资料吸引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关注英美的新闻和评论,以深入的了解其文化、生活习惯和思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容易使得学生有抵触或者消极的情绪。在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加入更多更有趣的文化因素,使得文化的导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并熟知英语文化,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夏菲.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商界(上), 2010,(04).
[2]范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入探究[J].新西部(下半月), 2009,(04).
[3]党瑞红.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初中化学;教辅资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45-02
一、校本教辅资料相关的研究现状评述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针对国家及地方课程难以照顾到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而产生的,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以及高考文理不再分科的政策的出台,初中化学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对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有机化,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成为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加了可供师生选择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这使得初中化学老师们面临如下的问题:如何学习、体会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如何用好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如何实施化学课程标准和设计化学教学等。那么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方法,编写具有寄宿制学校初中化学教育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是这类学校教师应当急需解决的问题。
寄宿制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合作好,身心素质高,自理能力强,培养适应未来生活,自主发展的学生。部分学校也开设了适应寄宿制学校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校本课程,主要为提高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的有兴趣,通过动脑,动手体验感悟,增添学生生命的乐趣,用现实的生活去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在校时间长,与社会接触少,教师参与引导学习的机会较多等特点,普通的教辅难以应对这些情况。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以及“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特点、科研特色、品质专长等要素,并结合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的专业特点,可研究并应用推广一套适合该类学校办学特色,适应该类学校学生要求的校本教辅资料。
二、校本教辅资料主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解决在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教师参与引导学习的机会较多,学生间交流探讨学习时间相对宽裕的前提下,研究并应用推广一套适合该类学校办学特色,适应该类学校学生要求的校本教辅资料。让学习者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得到了实现。使学生在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最大化,教师的教育效果最优化。以弥补规划和统编教辅过于统一、过于宽泛、过于系统的不足和缺陷,发挥自身优势,体现教学特色,达到较好地适应本校的生源状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目的。
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际应用,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科技等都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最大收益,在内容选择上要最大限度地选取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化学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继而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化学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校本教辅的开发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作为化学实验探究的场所与器材,培养学生探究与发现问题的科学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校本教材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1)、顺应教改发展趋势。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多样化应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种趋势是符合我国教改要求的,适合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特点,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和增加推行教改的弹性。
(2)、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市面上的很多教辅一般强调统一性和普适性,很难考虑到个别学校、学生的差异,难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校本教辅就要求开发者注意学校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习者有选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得到了实现。从学生的发展来看,研究应用并推广一套适合寄宿制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可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则可以更好的适应教改后的高中化学学习。
(3)、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自己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校个性发展的教辅,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校本教辅的开发也是一种责任。教师作为教辅开发的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校本教辅的开发能够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加快专业发展进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业务自我更新的机会。
【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高等医药院校来说,要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点要认清创新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增强创新动力,提高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实践育人,是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育人
Abstract: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demand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fied personnel,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capability.As for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personnel, the key point is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ty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to mingle science with humanity.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capability,the key point is to recogniz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 boost their innovative power and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and pertinence.Educate students through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promote them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cultural competence;innovative spirit;educate students through practice
二十世纪末,一场关于“国民素质”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推动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成为教育界素质教育改革的领头羊[1-3]。
在此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起了第一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针对当时理工类院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严重弊端,在大学生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倡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适应了社会、教育及人才发展的需要,其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因而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极大重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也逐渐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操作性”、“如何结合各高校的特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研究者面前。
本文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实际,以“广东药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办)”为例,从“实践育人”的角度,探讨进一步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两个“分离”,导致两个“降低”
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分离”,导致两个“降低”,即,科学与人文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降低,创新与实践分离导致创新动力降低。
(一)科学与人文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降低
为了弥补人文教育的不足,很多医药院校都提出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也只是通过多开一些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讲座,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医药院校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医药院校科学与人文分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
第一,在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过窄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医药院校也不例外。这种过分强调专业意识、专业教育的模式,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较差等问题。
第二,指导思想上突出政治忽视人文精神。我国医药院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对大学生理想、道德的塑造实际上主要是对政治信念的强调,真正意义上对生命的关注、对伦理的思考等人文精神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教育实践中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精神。医药院校的教学中,实验、实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种实验场所和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理想的场所。但是,在实验与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传授给他们的是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成熟的经验,很少有人给他们讲解本学科思想观念的演化历史、价值遗产和医学理论的渊源。
2.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薄弱
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课业负担相对较重,专业教学内容挤占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时间与空间,造成实质上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薄弱。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8%左右[4]。通过调查发现:在现有医药类学生教育中,尽管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更趋于合理,但传统的教学结构没有根本转变。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代替人文素质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知识不等于素质,文化知识也不等于文化素质。从知识到素质,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许多院校对人文素质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增强公共选修课的方法来实现的。这种做法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弊端,即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代替人文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还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水平,其课堂教学也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考核也是通过考试来检验的。这种人文素质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延伸,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学与人文,是人才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对翅膀。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人文知识是同精神世界密切联系的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就会成为基于这种不完全知识基础之上的“半个人”。我国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在谈到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时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5]。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是实践。“科学与人文,‘本是同根生’,同源共生,存在着‘交集’。其根、其源、其交都在实践之中。”[6]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人文分离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脱离实践。
(二)创新与实践分离,导致创新动力降低
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动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1)人文关怀精神的淡化,导致创新动力的不足。
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前所述,医药院校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缺失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主观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精神更趋于薄弱甚至缺乏。这一点对于即将从事医药卫生工作并与患者接触频繁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精神的缺乏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创新”,或者说不知道“创新为了什么”。
(2)功利思想的滋生,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相关体制又不是很完善的环境下,各种经济领域中的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等思想会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在主体的自我判断、自我鉴别能力以及健全人格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中,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冲击而出现行为上的拈轻怕重、责任承担上的避重就轻、思想上的懈怠放松,以及集体合作意识的淡漠、自我中心的过度扩张等问题,这些负面因素的增多会干扰并阻碍大学生主体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大学教育的重心偏向于智力和技术训练而忽视“人文教化”,大学生自身的顺势而为更加助长了这些不健全品质的滋生,这是与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相悖的,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桎梏。
值得指出的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离开了“实践”这个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基础。
2.创新与实践分离,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具有辩证性,而这一过程正是我们理解实践与创新关系辩证性的基础和依据。
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与认识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从来就是在理论(在这里是指创新理论)指导下并通过实践理性具体规范人们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另一方面,创新理论又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处理人与世界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和重现。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指导新的实践,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着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学校、教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往往把实践与创新割裂开来,造成实践是实践、创新是创新的人为认识偏差,使得实践与创新都不能良性发展。其恶果之一便是最终造成创新精神的泯灭,创新动力的不足。
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高速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需要一代代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实现。医药院校必须站在时代与社会的高度,从强国兴邦、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创新精神。
二、实践育人,实现两大“提高”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同源性决定了实践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最佳途径,是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基础。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因此,实践毋庸置疑地成为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结合点,成为创新精神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点,成为文化素质提高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结合点。实践育人,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有利于提高创新精神培养的实效。
(一)实践育人,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
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实践可以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是提高文化素质的前提。没有文化知识,就谈不上文化素质的提高。
实践是所大学,知识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学习、掌握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大有裨益的。而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又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2.实践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素质
知识不等于素质。要想将知识提升为素质,必须要经过一个转化的过程。实践是“化育万物”的土壤,能够将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科学文化素质,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质。
(1)知识运用的过程就是从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过程
知识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与社会、自然进行沟通,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完成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者不断地尝试、体验、试错、调试、补充,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融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主观感受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经验体系、情感体系,这就是素质。这个时候,实践者所获得的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素质。
(2)对知识运用过程的反刍,是素质升化的标志,是知识、能力创新的前奏
从知识转化为素质,还仅仅是一个初级的转化。实践者在实践活动中或者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对知识运用过程的反刍,即对实践过程的再思考,标志着素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为知识、能力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没有对实践活动的再思考,就没有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就只能仅仅停留在实践的层面而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也就失去了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基础。
(二)实践育人,提高创新精神培养的实效
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与认识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从认识的本质上看,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这里所讲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创新,是一种思想上、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实践与认识(再认识)的关系。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实践到创新的过程,二是从创新到实践的过程。
1.从实践到创新的过程。从实践到创新的过程具体为:实践——感性认识——创新(理性认识)。这也就是认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就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
2.从创新到实践的过程。从创新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过程为:创新(理性认识)——实践。这是认识的实现过程,实际上也是创新回到实践的过程。创新理论不是目的,其目的和作用都是指向实践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如果创新的理论不回到实践中去,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正确认识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实践与创新的内在统一,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不竭动力。
三、医药院校提高实践育人的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高实践育人的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是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创新精神培养有效性最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广东药学院坚持实践育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探索与实践
1.立足实践,确立科学育人目标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广东药学院立足于实践,坚持培养“面向基层,培养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广东药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指出,人才培养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思想,根据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广东药学院的办学特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质培养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2.依托基地,拓展实践育人平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6年,广东药学院与广州大学城及周边7所高校联合申报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广东药学院成为该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以此为契机,广东药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建成了8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子基地,分别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爱心医疗服务基地、社区服务基地、中药及药用植物基地、文化艺术素质基地、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中药及药用植物基地、中药标本馆还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学校还新建了制药工程“GMP”教学实验室、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心、“心灵沙发”网络心理辅导中心、中药标本馆和生物制药学生创新实验室等12个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学生活动中心,并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作建设了20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自我实践提供了足够的平台。
3.“四位一体”,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第一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是实践育人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证。
学校重视对现有医药学科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广东药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强调指出:“应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充分论证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学校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时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支持学生课余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知识竞赛和学习竞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2)开展具有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方面,学校逐步探讨出了一条“结合专业元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各个二级学院、各个学生社团在学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的统一指导下,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关的活动。如药科学院的“药德堂”、“模拟药房”、“药膳美食节”等 ,中药学院的“野外实习知识竞赛”、“中药标本展”等,临床医学院的“杏林之春医学节”等,医药信息工程学院的“IT文化节”、“编程设计大赛”等。在各种结合专业元素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在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方面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学校为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双丰收”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3)社会实践,发挥社会环境的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指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学生深入社会各阶层、各区域、各行业,运用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活动。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走出校外,真正地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最直接的接触与了解。
广东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 “三下乡”、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走访调查中亲身体验劳动人民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优秀思想品德,使他们看到了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激发了他们毕业后投身基层、扎根边疆的热情;既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繁荣昌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情感,又了解到当前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道德失范和违法乱纪等现实,增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等。
(4)自我实践,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教育的过程包括他育和自我教育两个环节、两个变量,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双向关系,而不是单向传输的关系。因此,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接受关于基本价值观念和生活模式的教,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在成长中不断地进行“体验”、“试错”、“反思”与“启悟”等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广东药学院鼓励学生自觉地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实践,增强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自我实践,构成了广东药学院“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
(二)成效
通过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广东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进步明显,思想、心理状况较稳定;专业思想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文化艺术素质不断拓展,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文体比赛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2.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毕业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 “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评价,深受用人单位喜爱。
3.创新精神显著提升。2007年相比2005年,学生科技立项增加了5倍之多。三年来,获全国、省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奖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多个重要奖项。
四、小 结
实践育人,是一种结合实践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形式。广东药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实践育人的思路,探讨出了一个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J].高等教育研究,2003(3):23-26.
[2]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66-70.
[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3(3):31-35.
[4]刘凌云、李强.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医学,2005(6):78-80.
[5]周德新.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认识论诠释[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