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的部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赵女士长期皮肤过敏,脸部和胸部的疹团反复出现,却一直未找到明确诱因。在进行了食物不耐受检测后发现,原来是她对牛奶不耐受。后来,她改掉了每天喝牛奶的习惯,皮疹在两周之后便自动消失了。
看到这里,您的头脑里或许会对“食物不耐受”这个说法冒出许多问号。到底什么是“食物不耐受”?简单点来说,就是人吃了某种或多种食物,但体内却缺少相应的酶来消化这些能量,结果免疫系统把这些食物当成了有害物质,并产生抗体,从而引发了组织发生炎症,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如果对“食物不耐受”没有明确的认识,很有可能会给您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食物不耐受”并非食物过敏
据统计,人群中至少有50%的人对某些食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如恶心、腹胀、慢性腹泻、皮疹、疲劳、感染、溃疡等。也有像头痛、偏头痛、高血压、肥胖等因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引起的慢性症状。如果不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那么“食物不耐受”和一般的食物过敏又有哪些不同呢?
医学专家指出,食物不耐受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由于这些症状没有什么特异性,病因隐蔽,不易察觉,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需要配合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而食物过敏则是指一吃下去就有反应,比如酒精过敏,酒一下肚,全身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如果您出现了前面所提的一些症状,但在医院检查时,又没发现太大的器质性病变,那您或许就应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对某些食物“不耐受”了。
常见的“不耐受”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目前最多可作出对蔬菜、肉类及水果等多达90余种物质的食物检测,检测时只需抽取1毫升的血液,3小时后便可知道结果。这种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测试可显示受检者是否对某种食物不耐受以及不耐受程度。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同时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而据近些年的临床观察,中国人不耐受的食品多集中于鸡蛋、牛奶、小麦和鳕鱼等。有关部门从扬州700多例检测结果中发现,对鸡蛋和牛奶不耐受的人占了一半。
“食物不耐受”的解决之道
解决食物不耐受其实很简单,无需吃药打针,只要调整饮食即可。医学专家针对食物不耐受患者提出的健康管理方案是:将不耐受的食物分为禁食、轮替食用、少食和安全食用四类,针对每个人制定出专门的科学食谱,指导日常饮食。尽管这会改变一个人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但为了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改变也是必不可少。
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因为这家肿瘤医院是华北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所以总是人满为患,主任级别的号虽然高达25元,却也早早就被挂满了,据说人家是天不亮就来排队拿号的。杨梅和爱人没办法,只好挂了一个副主任的号,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坐到了黄医生的面前(每位医生的桌上都有一个小木牌,上写他们的名字和职称)。
黄医生40岁左右,白净净的,戴着一付金丝眼睛,说话倒挺爽快,与他的相貌有点不相称。听患者简单讲述病情后,黄边用手摸杨梅小臂的肿物边说,你们养什么都可以,就别养瘤子。见“瘤子”二字把患者吓了一跳,他便补充说,是瘤子就得除掉,什么性质的都不能养。检查肿物后,黄医生神情凝重,眉头微蹙,对杨梅夫妻对瘤子性质的询问,迟迟未做回答。他思考了一会儿说,你们先去门诊看一下,看他们能不能做个小手术,不能做,你们再回来,我再给你做。杨梅夫妻有点慌神,大祸临头的恐怖,一下罩住了他们的心。
门诊的大夫心不在焉地摸了摸,就拒人千里地说,你长的这个东西提不起来,快去找黄大夫吧,我们可给你做不了手术。杨梅夫妻的心再一次提到嗓子眼,看着妻子泪眼婆娑的样子,丈夫的腿像灌了铅一样重……
看见转回来的杨梅夫妻,黄医生并未感到意外。即刻手术似乎成了杨梅夫妻的惟一选择。黄医生还是重复着自己不能养瘤子的口头禅,并安慰他们说,你们可以多花一点钱,不用排队立刻做切片化验,是良性的咱们皆大欢喜,如果是恶性的你们也不要太害怕,我可以扩大创面,将肿物切得更干净一些。他还边说边演示,要在肿物处挖一个核桃大小的洞。
“除了手术,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吗?”杨梅渴望用非手术的方式解决问题。
“应该说没有,至少我认为没有比手术更好的治疗方法了!”
“那请问,是什么原因使我长出这个肿物呢?”
“这不是我该关心的问题。”
见杨梅夫妇犹豫不决的样子,黄医生还是重复着他的口头禅,咱养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养瘤子。养虎成患,养瘤子不仅成患,而且要命……
就是这句口头禅,让杨梅夫妇少了几分惊恐的同时却顿生几分疑窦。
就在杨梅夫妇拒绝手术的第二天,他们在饭店偶然结识了一位名中医,得知他们的情况后,这名中医立刻拿出自己的银针,只一个疗程,外加7付汤药,杨梅小臂上的肿物半月内便逐渐消失了。
原来是“猫抓病”
一年后,杨梅因工作业绩突出,被外方经理派往美国本部工作。又过了半年,为了让即将就学的孩子熟悉英语,杨梅将她带到了美国。孩子学英语的积极性挺高,进步也很快,从和妈妈对话到与周围的美国小伙伴顺利沟通,英文水平简直是日新月异。就在杨梅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慰之时,麻烦接踵而至,孩子的胳膊上竟然也长了一个肿物,比自己当初长得还大,而且生长速度极快。
在露易斯维尔市的肯塔基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儿科部,一位叫罗杰・彭罗斯的实习医生接待了她们。彭罗斯一边仔细听杨梅介绍情况,一边认真做着记录,然后才给孩子做了检查。他坦率的告诉杨梅他是头一次接诊这样的病历,他要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
工夫不大,一位叫乔治・科恩的医生随之而来。听完彭罗斯的介绍后,科恩向杨梅母女作了自我介绍后,蹲下身对杨梅女儿说:“你好!我能检查一下你的胳膊吗?”
得到默许后,科恩从孩子的手腕和前臂查起,把她的胳膊仔细地摸了一遍。见母女俩的神情有些紧张,科恩微笑着说,孩子身上的肿物一般都是良性的,但作为医生必须针对不同病历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反复推敲,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恶性肿瘤一般摸起来都很硬,与之不同的是,肿大的淋巴结虽然不是很软,但摸起来却不是很坚硬,还有,囊肿摸着也很软。孩子的肿块摸起来很硬,不像是良性淋巴结肿大,因为淋巴结摸起来能四处滑动,并且一般长在腋窝或肘部,不会出现在上臂的中部。肿块发红,有触痛,是感染的症状,而摸起来坚硬又是肿瘤的症状。所以,很难马上得出结论。
科恩医生告诉彭罗斯给患儿做血液检查,同时使用抗生素,因为局部感染的可能性极大。为了证明判断是否准确,还要对孩子的臂部做超声波检查。让杨梅不解的是,人家始终不谈“手术”二字。
下午,医院的工作人员正在交接班,科恩医生快步走来通知杨梅说,她孩子的肿块是淋巴结,放射科医生怀疑是“猫抓病”,然后凑到近前向杨梅耳语了几句,让她策略地询问孩子是否有被猫抓的经历。
以前人们认为猫抓病很少见,现在发现,猫抓病是儿童淋巴结肿大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致病菌的英文名叫Bar-toneua henselae,常见于猫身上,特别是小猫。孩子一旦被携带病菌的猫抓伤或咬伤,细菌就会进入他们的体内。在3到10天内伤处可能会出现一个不大的红色肿块,几天后细菌逐渐繁殖,患儿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这时,细菌进入淋巴导管中,复杂的淋巴导管系统能把液体、病菌和废物排出淋巴组织。当细菌繁殖并吸引能产生抗体的过往免疫细胞时,淋巴结开始变大变硬。幸运的是,猫抓病一般会不治而愈。
后来的一系列检查都证明了科恩医生判断的正确。超声波图像显示,孩子的淋巴结之所以特别硬,正是因为感染的很严重和病情发展迅速所致。
“还有一个谜没有揭开。”一旁的彭罗斯不解地说:“我几次问她,她都说从没有和猫接触过啊!”
“你问的方式不对,当一个孩子感到自己可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地否认自己的行为,况且家长多次嘱咐她不许接近小动物。”
科恩说的一点不错,在母亲的关切询问下,孩子很快就承认了几周前曾被邻居的小花猫抓破胳膊。
让杨梅感动的是,出院后,科恩和彭罗斯几次来电话询问孩子恢复的情况,并告诉她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有一次杨梅实在憋不住了,就问科恩医生,你们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手术呢?
《望东方周刊》:袭警事件为什么在陕西等地频频发生、这和环境有关吗?
王太元:是,有关系的。一般西北和东北会相对多一些,像上海、江苏等地的治安环境或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素质也高一些。
《望东方周刊》: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暴力袭警现象频频发生?
王太元:不能把暴力袭警片面、肤浅地归罪于警方,更不能简单机械地仅仅从警察个人找原因,应该对它作综合分析。
第一类原因:社会矛盾冲突被错误地集中、偏转到警察身上。
首先,工作特点使警察本来就容易受到各种社会矛盾的冲击:警察既经常接触公众又广泛干预其生产、生活甚至直接影向其诸多权益,自然容易成为对各种制度不满者的攻击对象。
其次,社会各方面、各层级各类制度的缺失、错位与越位,在较长时期日益严重地积聚着诸多社会矛盾,积淀成暴力袭警行为不断增多的社会基础。
第三,社会对警察角色定位、行为评价体系的偏差,使警察不适当地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社会压力的集中处。
第四,行为日益暴力化造成非确定对象袭警(袭击并未直接侵权、甚至并无过错的警察)行为的多发:“冤有头,债有主”,本身未侵权、无过错的警察个人肯定不承受本应由其他警察,整个警方甚至整个社会该承受的冲击。
《望东方周刊》: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警察权益的保护还做得不够?
王太元:这是袭警现象的第三类原因:警务权益依法保护存在多方面的缺失。
警务法定规范的缺失,在导致警察违法犯罪的同时诱发或者助长了袭警罪错行为。比如孙志刚案件,如果像境外警察那样实施强制时必须进行人身伤害检查、确认、被强制人在移交过程中被伤害的情况就不大可能发生,可惜的是,诸多人身强制行为至今没有全面、严密、可操作的法定规范,而确保被强制人生命、身体权益的法律规范、尤其是法定警务规则的严重缺失,既使警察容易侵害公民权益、导致警务错失,也使公众容易暴力抗拒警务、引起严重警民冲突甚至袭警违法犯罪。
《望东方周刊》:目前还没有对袭警者惩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现在袭警者的惩罚力度是怎样的?
王太元:新世纪以来;很多政法领导、专家学者呼吁增加袭警罪,但至今未见立法机关的明确回应,这也是导致袭警罪错日益增加、愈演愈烈的因素之一。拐卖人口是大案重罪,解救被拐卖人口的执法活动应当没有什么可以抗拒的“理由”了吧,但是,解救被拐卖人口的警察被人围攻的情况时有发生,警察被打死、杀死的案例也已出现过多起。
警务活动需要严格监督,也就需要有效保护,监督严格而保护软弱甚至有监督而无保护,“警察是新弱势群体”就并非怪话而可能成为现实。其实,设立袭警罪并不仅仅保护警察,也能更有效地保护执法相对人。
《望东方周刊》:那么在警察方面,对于警察执法等情况,应该如何监督?
王太元:警务监督的凌乱甚至越位、错位客观上掩护了袭警行为。还在两三年前,我就讲过,中国社会对警察的监督、警务的监督,主要不是多了、少了的问题,而是乱了甚至错了的问题。例如,整个社会有纪检、监察、督查、统计、审计、检察、媒体、执法相对人等各方面各层次的监督权利与责任,却没有依法合成对所有警务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的监督,而是没人发现问题时大家不闻不问甚至齐声称赞,一旦有人提出问题大家就一拥而上、人人喊打。
再比如,公众、舆论依法有知情权、监督权,但你的知情、监督必须合法,你可以批评警方工作没做好,也可以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但不宜直接提出具体行为要求甚至直接下达行动指令,因为你的责任和权利是监督,而不是干预被监督行为,更不是直接取代被监督者。
《望东方周刊》:这是否也有机制方面的因素?
王太元:警务的物质技术保障水平不高、机制不科学。
第一个物质技术保障问题是警力严重缺乏的问题。从数量看,中国每一万人只有13名警察,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比,甚至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也不能比;从结构看,不合理的人事制度与薪酬制度的长期作用,使有限警力的分布严重失衡:机关多,基层少;领导者多,实战者少;城市多,乡村少,西部乡村就更少……这诸多问题,都不是警方自己可以解决的。
第二个物质技术保障问题是警察的教育训练问题。“打铁先得自身硬”,不可否认,多数警察没有上过大学,这样的受教育水平当然难于适应当今社会形势。但是,警力严重缺乏而任务不断增加,百万警察日夜忙碌,既没有时间去学习,也没有经费支持他们去学习,还没有充足的学校、师资来支撑他们的学习。因此,想方设法提供保障,组织警察大练兵,确实是对中国警察的真心关怀、切实保护。
第三个物质技术保障问题是警察装备问题。中国警察装备保障的严重不足和方向偏差,是袭警行为日渐增多、危害增大的重要原因。交通、通讯、武器、械具各方面装备的缺乏是明显的,但更严重的问题是装备思想的偏差与保障体制的不完善:装备警察与装备军人有根本区别,汽车、电台、计算机之类工具很需要,枪支、警棍、手铐等限制,攻击性武器器械也需要,但防刺手套、手持盾牌、防刺衣、防弹衣等防护装备更重要,高压水枪、催泪弹、眩光弹、染色弹、网枪等非致命、非伤害装备更重要。
第四个物质技术保障是警察的休息、锻炼与身心健康问题。从休息方面讲,“保证定期休假”目前不可能全面、长期实现,因为连每周休息两天的权利,警察都没能真正享有。除了“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日常工作外,每三四天一个24小叫的值班,三天两头的备勤,时不时的警卫保卫之类勤务,都不可能允许警察按部就班地回家休息,更不要说面对群众随叫随地的报警求救,警察必须在5分钟、10分钟内立即赶到了。
2、紫:常用字
3、拼音:zǐ
4、部首:糸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2画
5、紫,帛黑赤色也。——《说文》
6、恶紫之夺朱也。——《论语》。孔注:“间色之好者。”
7、玄冠紫緌。——《礼记·玉藻》
每天几万转的转数完全靠在钻眼里面微量的油来降低磨损,一旦油干了,轮轴处于干磨损,几年下来,这个表的寿命也就到了。尽管名表的表油都是非常高档的,但是由于量太小,几年下来肯定会挥发完,一根像头发一样细的轮轴能磨损多长时间?以前的表结构没有现在的复杂,且做的比较大,轮轴也比较粗,所以有的顾客说我的表十年没有保养也在走,现在的表越做越小,价格比以前贵几十倍,不能抱不如以前的感慨。对于手表的保养,务必要提上日程。而手表的洗油,显然是所有保养中的第一步。
清洗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首先想和大家讲讲机心的清洗剂的问题。清洗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清洗剂的作用,把零件表面的油污和小污物清洗掉,因为这些油污和小颗粒物会影响机心的走时精度和零件表面的腐蚀。清洗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很多回修的表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清洗不干净引起的,所以清洗对于维修装配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洗不干净等于白白保养,还有可能对机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清洗剂的选用很重要,我见过用普通汽油的(93号、97号),溶剂汽油的(120号、180号),还有用煤油的,有次我还见过用火机油的。下面我讲讲维修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清洗剂(厂家大批清洗另有清洗配方和工序)。
烃类溶剂清洗液
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汽油(这里说的汽油是120号、180号溶剂油)和石油醚了,优点是去油污的能力很强,很快就能溶解油污,再配上小刷子,可以洗的比较干净,但是只适用于相对较新的机心。若配合一些活性剂可以使清洗的效果更好。这类清洗剂也有缺点,首先就是易燃,非常易燃,使用中要特别注意火灾的问题。我认识的一个同行,就是使用不当导致石油醚燃烧,差点把店铺烧掉。其次,对于一些指纹氧化层效果不好。
含氯溶剂类清洗液
常见的有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清洗效果很好,溶解油污的效果也是非常好,这类溶剂沸点低,不易燃,挥发快,比汽油类快非常多,可以说把零件夹出来几秒就干了。但是这类溶剂都含有一定毒性,长时间接触对身体不好,不建议长期使用。
含氟类溶剂清洗液
三氟三氯乙烷,对油污渗透力、溶解力都很强,特点是不燃烧,沸点47℃,以前的资料说这类是无毒的,但近年的研究资料证明还是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对大气层的破坏也很严重,所以这类清洗剂已经被淘汰,市面上也基本上买不到了。
用酒精、汽油、 氨水、 油酸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清洗的效果不错,特别是手汗这类污物和机心的氧化,洗过之后机心比较亮,镀金的零件也会恢复原来的色泽。缺点是比例控制要求严格,配方的腐蚀性也比较强,气味也十分的刺鼻,要注意个人的安全防护,不适合小表店的手洗流程。
瑞士进口的成品洗表水
要配合自动或半自动洗表机使用,都是含有一定毒性的,同样不适合手洗。
德国进口的1∶9浓缩液
这是一种红色碱性的溶液,气味十分刺激,我闻过,千万不要沾到皮肤上或眼睛里。气味我感觉是氨水的某种混合物(和4类似),这个溶液要按比例(1份浓缩液∶9份蒸馏水)稀释在蒸馏水里,这个有温度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加温,时间也不能久,否则会对机心有较大的腐蚀。不能手洗,只能机洗,而且用这个洗过,还要用蒸馏水再把零件洗几遍,最后要用乙醇脱水,烘干。
清洗的方式
下面是清洗方式,合适的清洗液还要合适的步骤,目前的清洗方式就是手洗和机洗。
机洗
洗油机目前主要是德国产,有全自动和半自动款式。洗油机的原理,就是利用一套标准清洗流程(多缸清洗),利用清洗篓的旋转冲刷(就像洗衣机工作)和超声波原理进行清洗。由于是多种清洗液配合使用,加上冲刷超声波的作用,清洗效果是很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批次清洗的质量都有保证,不会像手洗那样因人而异,认真的师傅洗的好,马虎的师傅洗不干净。
手洗
手洗,顾名思义,手工清洗。国内用的最普遍的还是手洗,有的店即使有洗油机也往往懒得用,怕麻烦。主要工具有溶剂,油缸,毛刷,柳木签等等。手洗溶剂只能使用1-3类,环境要清洁,通风(无论是酒精还是汽油,吸入身体都是不好的)。手洗一定要清洗多次,用毛刷最好准备软毛硬毛各一支,夹板之类大件用硬毛的刷,齿轮,擒纵叉这类小件,用较软的毛刷。宝石眼用削尖的柳木签剔除油泥。
无论机洗还是手洗,有几点需要再次说明一下:
1. 擒纵叉、摆轮、游丝粘接使用的是虫胶或是树脂,都会溶于酒精,所以不能长时间浸泡在酒精里,如果采用酒精脱水,时间要短(20~30秒),烘干也要使用低温,70℃~80℃就会使虫胶软化分解。
2. 如果是碳钢发条(多见老款手表怀表,颜色发蓝),清洗之后要彻底(也有资料说不要清洗碳钢发条),因为,清洗之后油膜做不好的话,发条容易断。碳钢材料硬度高,抗锈能力弱,脆性大。清洗之后,如果不能彻底发条使之快速形成油膜,暴露在空气中的发条会吸收水汽生锈,使发条疲劳,抗拉强度下降,变脆,容易断裂。现在的手表基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了,都已经使用高性能的合金发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