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课堂常规

小学课堂常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课堂常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课堂常规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第1篇

一、重视“课前”准备

信息技术课一般情况下是在非本班课室上课,引导学生从本班课室排队到走进电脑室,这个过程可以培养良好的个人排队修养习惯,体现了一个人社会公德,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兴奋期中回归到课堂中来,为上好本节课做好准备。

一节信息技术课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用电脑实践来完成的,如何确保电脑的正常运行也是一个关键。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维护好电脑的正常运行,以确保一节课的正常运行。

二、走好课堂的“第一步”

小学阶段,打字技能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将打字训练融入到每一节课中,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每节课学生走进电脑室后开机进行五分钟的打字训练,这样既可以避免长时间打字的苦燥,也可以通过运用这五分钟掌握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教师在这五分钟内还可以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在开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机可用,得到充分的实践操作。

三、“合作”学习

在如今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许多教师经常为在上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处理电脑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苦恼,整节课上起来教师有点像消防队员,一节好课由于学生的操作或设备原因变成了一节不完整的信息技术课。因此解放教师,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关键。而现实的学校,不可能有多一个人来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去解决课堂中出现的设备问题,这样就要求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

在课堂教师中除了学习知识技能上互帮互助以外,培养学生在设备出现问题时,不用举手,马上与旁边或小组的同学共同用一个设备去学习,是确保能够上好流畅一节课,解救教师的好方法。

四、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注意姿势

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不但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还可以防止学生上课时做小动作,分散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考虑到电脑室的不同,在课堂上会应时刻提醒并要求学生注意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为60公分左右;背要挺直,大腿稍倾向地面。

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不用一两个手指戳键盘;上课坐姿要自然;需发言或向老师提问时要举手,并且可以将手举高一些;起立发言时不东倒西歪;上台演示或下位帮别人时,步履要轻盈,不推推闹闹。

五、建立成长档案袋

信息技术课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又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每节课的有关表现及作品或“半成品”以非纸质的方式收集起来,课后教师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促进教师根据学生档案袋去调整教学方式或方法,更好提高课堂效率。

每一节课为学生建立“档案”,也是学生的成长轨迹,让每一节课的这个动作成为习惯是关键。在第一次上课时,提出学生保存文件的命名规则、保存方式的要求,通过前几节课的提醒,让学生形成提交作品的习惯,是建立成长档案袋的关键。让这种习惯成为自然后,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成长档案袋就可以完整的记录下来。

六、走好课堂的“最后一步”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第2篇

上课铃声响起,怎样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安静下来?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有个别学生反复捣乱,影响教学进程。如何让他静下心,多用脑少说闲话?小组讨论时,总有些学生想趁机捣乱,使得课堂无比混乱;布置语篇朗读任务时,总有些学生害怕出错,不敢发出声音……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既无奈又尴尬。我们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窘境呢?

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使他蜕变。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表现欲强,他们期待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示的同时,更渴望得到同学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认可。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改善课堂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笔者摸索了一些涉及课堂常规、课后作业以及学习效果评定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一年半的尝试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英语小达人”评比

每学期每个班级会有三次“英语小达人”评比活动。评比依据为书本、作业本、抄写本以及试卷上的印章数。

1.“你肩负着十二枚印章!”――小组课堂常规比赛

每节课上课前,我都会在黑板右上角写好小组代号“4 3 2 1”。以红旗形式计算分数。加减分都表现在红旗笔画上。上课铃响后小组比赛开始。安静的最快的小组加一分;不加分的组要给出理由。例如:××同学还在做小动作;××同学还在聊天,所以,你们组不加分。

小组记分比赛最大的效果反映在朗读课文上。上Let’s talk 的时候,模仿录音结束,我都会叫学生分组齐读或者角色扮演。读得整齐,响亮的组加分;小组里只要有人不认真读,或者做小动作的,就会被扣分。朗读结束时,当我给表现好的组加分时,学生满脸成就感。相反,不加分,或者扣分的小组,我会给出理由。让组员监督调皮的学生,同时也使得影响本组比赛分数的学生有自我控制的意识。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同桌,甚至前后桌学生,都会互相监督,提醒要坐端正,要大声朗读。

上课过程中,如果某一小组里,有学生开小差或者做小动作,就会被扣分。影响本组两分以上的学生,会被组员逐出小组。

2.“今天你赚到印章了吗?”――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上课前,小组长或者教师检查作业、家长签字或是学习用品准备情况时,都可以利用印章进行奖惩;每单元检测结束,学生拿到试卷,首先关心的不是分数,而是试卷上面奖励了多少枚印章。(制度:90分以上的两枚;100分的四枚;卷面整洁的还会多一枚。)有了印章奖励后,课堂教学过程中,背书流利,回答精彩的都会奖励印章。学生对话表演时我会用Power point 展示如下要求:

印章数依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评定。另外,印章还可以用于作业本,听写单词,甚至可用于学生的德育。例如,Partner work 时,主动帮助同桌朗读的学生,当其他同学有事情时,主动帮忙端作业本、擦黑板的,都可以奖励印章。

每过一个半月左右,由小组长数出本组印章数最多的三位学生,再报课代表处,然后由教师根据印章数以及平时课堂、课后作业等表现确定十位“英语小达人”。

三、多样化评价,提升自信,促进教学

除了一系列评价体系,教师还应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和得体性。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表演后,教师如果一直用“Good!/Very good!”评价,学生会逐渐感到乏味甚至厌烦,被表扬到的学生也感觉不到多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评价用语,既要得体又要多样性。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可以用:Clever!/Smart!/Great!/Well done./Terrific./Nice job. /Congratulations./Excellent/I’m proud of you!...(PEP五年级上册Unit 5 Let’s chant这一课时中出现 terrific这一单词。)如果把一些单词灌输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很多。

除了多样化课堂用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如流露出赞扬、肯定的眼神,给学生信任的目光、亲切的微笑,再加上一个大拇指会让学生加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教师也可以关爱地摸摸孩子的头,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所有的这些都会让评价更加有效。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第3篇

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应该特别重视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物资条件如此优越的情况下,家长的宠爱更加剧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恃无恐的状态,这对于我们教师就是更加需要有想法有策略的课堂常规教学了。最起码的学生课堂常规规范准则是要求学生们都记牢在心,并且坚决按照要求自觉地执行。

可是这样一来,反而导致很多的孩子变得一成不变,死板得很,甚至影响到课堂上的教学,学生一点都活不起来。这又似乎有违背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各项要求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课堂中"活"与"死"的关系的学习和研讨,归纳整理出了几点,如下:

1.课堂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就又面临了一次全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这一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能很好的把握得住局面的话,势必就很容易乱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只能选择在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但是这样说来又会让我们提出新的质疑,难道大班就不能"活"起来吗?当然不是,在大班的课堂上,教师的常规教育更是个极其关键尤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数一多,局面更不好控制,如果课堂常规教育没有真正落实的话,那互动教学的话肯定是很难行得通的,甚至是会乱成一团,所以说课堂常规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这个"活"必须是在有较好的常规教育落实到位了才能有效进行的。

2.课堂教学当中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探讨到课堂常规教育的问题,那么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不能单纯或单方面的片面地的去理解去落实这个"活",更不能认为既然要求"活"那干脆就放养式的放任自由。"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就应体现在这里。

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前提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如果在我们的一节课堂当中,常规还没有落实下去的话,作为我的观点来说,这一节课我宁愿先放下预先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先要把我们的常规教育落到实处了我才开始进行我接下来的教学,否则我想在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的情况之下所上的一堂课,就算是教师设计得多巧妙,备课备得再认真仔细也是枉然,学生真正掌握到的并不一定能有多少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说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3.课堂教学当中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的课堂常规训练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也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4.课堂教学当中的"活"需要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的状态,我们很多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到新课改时,单纯片面地去理解我们课堂上的"活", 很容易就走到极端,认为不能"死"那就"活"起来吧,使得整个课堂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亢奋状态当中,反而背道而驰地进入到了一个课堂常规的"活"与"死"的理解的误区当中了。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巧妙设计,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走到任何一个"活"或"死"的端点。

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大胆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感觉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担心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担心课时的安排与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对教师地位及教师课堂所起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多方位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多采用一些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尤其要在课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要做到"放得开,收的拢",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理解并处理好课堂常规教学中"活"与"死"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第4篇

一、用耳朵听,在“听”中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育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重要的环节。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就是运用优美、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优美的音乐不会随时间而消失,有着永恒的生命,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乐形象,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和见闻,以及教师在课前给予他们的提示,通过上网、看书所获取的一切资料慢慢展开想象。

二、用头脑想,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备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议论、积极想象、积极创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学《悯农》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学习这首歌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想象,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在“议”中创新的教学目的。

三、用表情唱歌,在“唱”中创新

每个孩子的歌声都是天籁之音,“唱”这一教学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在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之后,引导他们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然而,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最突出的人文本质,那么,歌唱教学的人文本质在哪里呢?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就是让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所谓的“歌以咏志”指的就是这个。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的、极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和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诗歌情境,可以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诗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众所周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手舞足蹈用动作表现,动作是他们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更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并且用他们自己的思想表现出古诗词音乐、歌曲和创新音乐的时间、空间。

五、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中创新

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

“创”其实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先自己把歌曲谱出来,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和老师给予的一些意见,选出其中较好的几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乐器,还要自选打击乐器伴奏,然后以自由的形式把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通过自己的打击乐器配乐,进行“自创”表演。当前的学校教学倡导学科综合,“吟唱古诗词”融合了语文和音乐两门学科。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在配乐朗诵和歌唱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六、古今结合,在“拓”中创新

小学课堂常规范文第5篇

摘 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堂常规应更新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常规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农村中学体育课程体系,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效应;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22-01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则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使新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即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推行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常规做起。没有课堂常规的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

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且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本人有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1)教师应依据教学进度,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2)遵循体育教学特点和规律,重点改革课堂教学常规,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科学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来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