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综合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综合素质范文第1篇

1、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能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优秀。一年来,坚持出满勤,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2、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成绩优异,有理想,上进心强,是个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地按时、按量、保证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绩优异。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来源:文章屋网 )

综合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理论依据 基本原则

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评价的改革。《基础教育发展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以说,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

教育思想是教育行动的指南,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的理性解读,直接影响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及多元智能发展等教育思想和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由于我国教育目的中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评价是达到教育目的手段,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表现在人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是对社会关系总和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包括精神、道德、情感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个体的发展,而是“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马克思还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它启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受教育者各自特长的发挥和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造就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2.“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还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和依据。可持续发展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人的需求,提高人的自由度、主体性与素质。事实上,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已经向人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成长的要求。而“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就是既要考虑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其未来发展的需要,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去看待。

3.多元智能理论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还有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于1983年提出的。他把智能定义为:“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语一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视觉一空间、音乐一节奏、身体一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内省、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这就批判了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传统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视野和方法,而且对于我们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它启示我们: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的标准参照下,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教师评价学生再也不能以传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和个人学习方式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多种因素,采用新的方法与策略来实施。

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全面呈现学生状态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评价。其实质是改革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尺度评价学生的弊端,强调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旨在引导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为达到此目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众所周知,教育评价具有反馈、鉴定、选拔、激励等多种功能,但是,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导向。因此,在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把握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把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贯穿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和教学评价工作之中,确保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

2.全面性原则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它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是指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努力达到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目标。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综合素质评价中最重要的原则,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自己现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在激励、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明确其理论基础,掌握其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章可循,心中有数,从而切实搞好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Z].2001.7.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张启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1-13.

[4]邢胜.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档案袋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4-5.

综合素质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综合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 综合素质 培养

军队院校是军队基层干部的摇篮。军队院校毕业学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员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关系到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生成与提高。因此,探索军校学员综合素质的基本构成和培养规律,认清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1.学员综合素质构成要素

为了提高学员培养的针对性,学院将学员综合素质结构分解为思想政治、军事基础、科学文化、领导管理、专业业务、身体心理等6个要素。其中,思想政治、军事基础、科学文化、领导管理、身体心理等5个要素对于“合训”、“技术”两个专业的要求基本相同。专业业务要素,是两类专业区分度最大的要素。合训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达到普通本科教育的学术水平,在此基础上,为适应后续分流教学需要,安排了必要的装备知识学习,使其具备一定的装备素养和装备技术能力;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专业基础能力、装备保障能力、专业组训能力、科研学术能力,针对毕业学员组训能力和参谋业务偏弱的问题,加强组训能力、参谋业务的培养。

2.学员综合素质生成的基本规律

要想保证学员综合素质培养质量,必须探索军校学员培养的基本规律,把握军校学员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体来说,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规律体现在几个方面:

2.1学员综合素质生成的时间规律性

军校学员在校四年期间,其综合素质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刚入学,学员主要是完成由青年学生或普通士兵向一名合格军校学员的转变。军校学员首先是一名军人,尤其对于地方高中入学的学员来说,这一转变尤为重要和明显。在这一阶段,一般是由军事教研室对其进行军事基础科目的教学,军事教员良好的形象、素质以及对教学标准的把握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对于课下训练来说,主要组织者就是学员旅干部,因此教员和学员旅干部必须密切配合。同理,对于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政治教员的教学,也离不开学员旅干部的日常教育。进入第二学年以后,学员基本适应了军校的生活,会进入到军事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是学员军人意识和作风形成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引起教员和学员旅干部的注意。在第三学年,学员基本上适应了军校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对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比较熟悉,思想趋于活跃,自主意识增强,同时因为专业课程的增加,人员也更加分散。在这一阶段是打造学员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第四学年是学员综合素质的整合提升阶段,在前三年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军事、思想素质都应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最终达到一名合格毕业学员的标准。

2.2学员综合素质生成的内容规律性

前面已经提到,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的,是贯彻学员培养全程的,它在学员培养工作起统揽全局、贯穿始终的作用。从学员在校期间来看,思想政治课程贯穿始终,学员旅负责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覆盖全程。军校学员除了要在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素质等方面要达到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水准以外,还必须参加大量的军政学习和训练,严肃、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学员的身心素质,同时对学员身心素质的可塑性也是一个检验。军校学员虽然姓军,但是其科学文化素质必须达到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的水平,同时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专业课程和军事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专业业务素质是学员的饭碗,是学员在部队发挥特色作用的必备素质,也是学员能够在本专业领域成长进步的先决条件。现在的学员是将来的干部,担负着管好部队带好兵的职责,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不可或缺。总的来说:政治思想、身体心理贯穿全程,军事基础特色鲜明,科学文化学习之基,专业业务看家本领。

2.3学员综合素质生成的主导规律性

军校学员的培养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程教学,二是课程教学以外。课程教学主要由教学系(部)负责,由教员主导;课程教学以外由学员旅负责,由学员旅管理干部主导。从我院学员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室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员的基础课程教学,主要由我院基础部负责,教授学员政治思想、军事基础、科学文化和领导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二是学员的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由我院的各专业系负责,教授和相应专业学员有关的武器装备操作、保养、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形象来说,基础部是负责锻造刀身,而专业系主要是负责磨砺刀尖。但是课程教学,传授学员的是知识和理论,要想将知识和理论转化成能力还需要一个过程。学员旅的管理模式,紧贴基层、靠近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贯穿全程,这样学员在课程上学习的政治思想、领导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就会学以致用。学员旅负责学员日常的军事体能、技能的训练,又可以将军事基础知识和理论不断的巩固和提高。

3.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员综合素质构成确定的过程中,基本情况是立足于c部队的实际需要和学员的长远发展,主要由学员培养单位自定。这种学员综合素质构成的确定模式,从一开始就将学员排除在外。学员的培养和在流水线上生产的商品不同,他们既有军校学员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素质差异和思想差异。将不同学员用同一个模子进行塑造,虽然可以保证学员培养的标准化,更有助于进行质量控制,但是在给学员“磨棱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和学员个体差异产生冲突。因此,无论是从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入口”,还是从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的“出口”来说,都应将学员的个体差异和诉求考虑在内。

综合素质范文第5篇

一、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对此,他提出的“五大解放”给我颇深的启迪。

1.解放眼睛。孩子具有一双明亮、好奇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学会观察、分析。在图书角摆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童读物,并定期更换,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讲述。利用园内的“动物园”、种植角,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利用社会建设、农贸市场、商店、邮局等,带领幼儿去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等。

2.解放头脑。大脑是人的总司令,是一切行动和思维的总指挥。创新教育是动脑的良好手段,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良好方法。例如,运用“图形组合法”向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果实图形拼版,要求他们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说出名称。运用“用途联想法”让幼儿说出石、水、纸等各有什么用途……

3.解放双手。双手好比两员大将,培养幼儿从小就要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小班幼儿学着洗手、进餐、喝水、脱穿衣物;中班幼儿轮流值日、发碗筷、擦桌子、系鞋带;大班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手的动作发展了、协调了,大脑也就被开发了。

4.解放嘴巴。为了解放嘴巴,首先要学会运用语言。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图片,用以讲述、描绘、续编故事;组织晨间谈话、“故事大王”比赛等,注重培养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往。交往主要靠语言去完成,鼓励孩子发问是很重要的,让幼儿有“问”的自由,愿意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综合素质。

5.解放空间。孩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能活动的小天地中。所以,我经常带领幼儿去龙山公园、城防大堤、跨江大桥登高远望,让幼儿出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家乡的变化。让幼儿走向社会,拓宽他们的视野。

二、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牛顿因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因洗澡水的溢出而诞生了阿基米德定律,科学家、发明家与常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为此进行执着探索的热情。

妈妈和孩子一起散步时,可以时常问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呢?我们来比赛吧,比比谁发现有趣的事更多”。春天到了让孩子观察路边柳树的变化,一个星期做一次记录,感知春天柳叶的发芽和生长过程,秋天到了,让孩子注意花草颜色的变化,感知新陈代谢、结果收获的道理。还可以带着孩子开展种植活动,在校园的播种角根据季节的特点选择果实大、生长期短的适合孩子种植的瓜果蔬菜,进行播种,给它们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孩子们常常围在那里细心观察:萝卜长高了,西红柿开花了,青菜被虫子吃了,这些细微的变化都逃不出孩子的眼睛。在这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应积极引导,让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思考阳光、空气、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并把它记录下来。小小的课堂里远远不能满足孩子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大自然中树木花草的荣枯,小动物们千奇百怪的形态和生长状况,都是最好的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教材。

有条件的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带孩子走进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等地方,让孩子身临其境感知科技的发展,了解科学家思维方法;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体验科技带来的成果,让孩子从小感受科学的美丽,逐步培养孩子的科学欣赏能力。经常带孩子走出课堂,去观察自然、融入社会,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自主探索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科学价值观。

三、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想象力,善待幼儿的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最喜欢想象,一会儿想象自己是警察,一会儿想象是司机,还有奥特曼、超人等等,甚至老师把一滴水滴到纸上,让幼儿想象,成人的回答不外乎是一滴墨水,而孩子们的回答则五花八门:月饼、煤块、太阳、鸡蛋、臭虫、小皮球等,几个孩子没有重复的答案。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综合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敢于否定的胆识。教师面对孩子的好问不要不屑一顾或嘲笑、训斥,那样只能泯灭幼儿的天性。教师要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捕捉幼儿“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幼儿不断发现新问题,树立敢于否定的胆识。

四、立足本位,因地制宜,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1.开展以大带小的混龄活动。大班和小班幼儿结合成姐妹伴。大班幼儿相互认识,彼此熟悉,成为好朋友。外出散步,参观时她们“手拉手”,游戏时她们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穿梭在各个游戏角。“元宵节”她们一起做元宵,吃元宵。大班幼儿对弟弟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无疑是为小班幼儿在以后的社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楷模,也提高了彼此的交往能力。

2.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社会性角色,幼儿能身临其境的体验到角色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等。如:幼儿在理发店扮演“理发师”、在大排挡扮演“厨师”等角色,初步了解了相应的职业规范。交往技能和协助能力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