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法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统计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Study on Statistical Methods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LI Xiao-jiang
(Review and Certification Center,Guangdo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08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just focuses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clinical test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It discusses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conditions, limit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The qualitative methods include Four grid, Kappa and Chi-square test.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include the linear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bias estimate, Bland -Altman method.
Key words:Statistical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
临床试验是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除校准质控品外申请注册上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评估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或金标准方法的可比性。临床试验结果统计方法种类繁多,每种方法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试验的各种因素,容易造成统计方法的选择不合适而得出错误的试验结果或者是分析不全面不充分,直接影响考核试剂的评估。因此,统计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技术审评员,根据多年的技术审评经验,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限制和接受准则进行探讨。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与金标准比对和与对比试剂比对。通常用四格表进行统计。
与金标准比较通常用敏感度(真阳性率)和特异度(真阴性率)来表示两种方法的符合性:敏感度=a/(a+c);特异度=d/(b+d);总符合率=(a+d)/(a+b+c+d)。而与对比试剂比较通常用阴阳性符合率来表示:阴性符合率=a/(a+c);阳性符合率=d/(b+d); 总符合率=(a+d)/(a+b+c+d)。虽然两种比对方法的四格表形式是一样的,但表示的意义不同。阴性符合率不等于敏感度,阳性符合率不等于特异度,两者不能混用,因为对比试剂准确度不一定100%。
定性分析除了进行四格表统计符合性之外还需进行统计学检验(可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常使用Kappa检验或配对χ2检验。
Kappa是作为评价判断的一致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取值在0~1之间。Kappa≥0.75,表示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0.4≤Kappa
2 定量分析
2.1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需进行离群值检验,离群值的个数一般不得超过2.5%,即在100个样本的临床试验中,不得出现3个离群值。如出现3个或3个以上离群值,应寻找原因,如仅仅是样本问题,则更换这些样本;如找不到原因,又影响"等效"的分析时,停止试验并通知试验申请者。
相关性分析通常用散点图来辅助分析。首先以考核试剂每次测定值(作Y轴)与相对应的对比试剂每次测定值(作X轴)作散点图;目测线性,找出线性范围,删去非线性段,如线性范围宽还可以增加分段统计。如线性范围太短,则停止评价。对线性段作相关分析,根据EP9-A2要求相关系数r>0.975[1](或r2≥0.95),如r
2.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线回归分析,Deming回归和Passing-Bablok回归。三种方程的基本形式都一致,为Y=bX+a,但回归系数b的估计方法不同。传统的直线回归分析前提条件是正态分布;对照试剂应是金标准或近似(较好的),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若两种试剂都存在误差,则不能满足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条件,可考虑Deming回归。该法考虑了两试剂的随机误差,且假定两种试剂的标准差比值恒定。Deming法适用于两个试剂的测量误差有着独立的、均数为0的正态分布,误差的方差为成比例的(在数据范围内,方差并不必须恒定的)。如异常值较多,可选用Passing-Bablok法。即任取两点确定直线,屡次反复,得到多条直线并计算斜率,而后对多个斜率值取中位数并调整。该法假定两器械随机误差遵循同一种分布,标准差比值恒定。线性回归斜率b一般推荐在0.9~1.1之间可接受。
2.3偏倚估计 按下列方程式计算平均偏倚B及试验系统与对照系统测定值差值的标准差SD。
将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倚的可信区间与允许误差的限值相比较(允许误差推荐为小于或等于1/2CLIA88或者室间质评可接受范围)。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小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试验系统可被接受;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大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 试验系统不被接受。
2.4 Bland-Altman法 Bland-Altman法是1986年Bland和Altman提出的,并发表在Lancet杂志上[2]。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两组数据的均值和差值,分别以均值为横轴,差值为纵轴做散点图,计算差值的均值(d)以及差值的95%分布范围(即为一致性界限,LoA,d±1.96Sd,其中Sd为差值的标准差),认为95%的差值应位于该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分析散点的分布与一致性界限的位置关系,并且与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相比,如果一致性界限在临床上可接受,则认为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互换。检测项目不同,方法学不同,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不同,界限值还与临床预期用途有关,可参考室间质评的相关要求。当样本量较小时,由于抽样误差的影响,有时不一定满足95%的差值落在LoA范围内,这时,可以考虑LoA的可信区间(LoA CI)。计算LoA CI所对应的标准误一般为1SE(d)=Sd/,一致性界限的上、下限的标准误近似等于1.71SE(d)[3]。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除了用两种试剂的结果的差值反映一致性外,还可以用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比值(或差值与均值的百分比)进行Bland-Altman分析。由于检测结果的差值或比值都与两种试剂的测量值都有关,因此横坐标应为两者的均值,而不是对比试剂的测量值。
在应用Bland-Altman分析时,需要注意一定的应用条件[4],均值和差值应相互独立,即两种试剂的测量结果应具有方差齐性,差值应服从正态分布,在测量范围内的差值不随着测量结果变化的扩大而变化。假如不满足条件,如Bland-Altman图呈喇叭状,建议通过对数转换达到要求,也可以通过对用比值来进行分析。
一致性分析时,一般不建议用配对t检验来评估两个试剂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配对t检验的本质是对"差异"的检验,而非对"一致"的检验[4]。因为配对t检验主要是比较均数的差异,只能反映总体均数可能相同,却不能反映数据的一致性,即对系统误差敏感,却无法检出随机误差。
3 结语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根据预期用途来选择是用定量还是定量的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符的结果,需要查找原因,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辅助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时候也可以辅助定量分析。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多种,一定要清楚每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否则不满足使用条件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实际意义。由于每种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多种分析方法联合分析,往往更全面更可靠。如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线性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Bland-Altman法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文献:
[1]NCCLS.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EP9-A2.Wayne,Pennsylvania:2002.
[2]萨建,定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及Bland_Altman法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4):409-411.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三网融合 ;ATM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duct that combined by the computer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into the multimedia’s plyability, the computer’s interactivity, the television real-tim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unication. Now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innovative and high technology keep appear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basic way to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triple play; ATM technology
引言
多媒体通信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技术学科,它涉及通信、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领域,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融入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的分布性。目前多媒体通信已成为一种基本的通信方式,并且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之一[1]。多媒体通信的广泛用应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轻社会的交通运输负担,对人们传统的教育和娱乐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 多媒体通信及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通信(multimedia communication)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传统产业间相对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通信和电视领域的一次革命。他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动画、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表示、存储和传输。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计算机、通信、和电视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多媒体网络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既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象,动画等,也包括把这些媒体结合在一起的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一个网络传输环境,包括网络带宽、信息交换方式、高层协议等,其表现形式为电话网、交换网等[2]。
2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需求
2.1吞吐量需求:
网络吞吐量是指有效的网络带宽,通常定义为物理链路传输速率减去各种传输开销(物理传输开销、网络冲突、拥塞和差错等开销)。影响吞吐量的因素:网络故障、网络拥塞、瓶颈、缓冲区容量和流量控制等。多媒体通信要求高传输带宽、大缓冲容量。
2.2可靠性需求
网络差错主要由位出错、分组丢失和乱序等原因引起的。 多媒体应用允许网络传输中存在一定的错误->人类感知能力的限制[3]。
2.3延迟需求
端到端延迟是指发送端发送一个分组到接收端正确地接收该分组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包括:(1)传播延迟:传输一个二进制位,为常数;(2)传输延迟:传输一个数据块,与网络传输速率和中间节点处理延迟有关;(3)网络延迟:传播延迟和传输延迟之和;(4)接口延迟:发送端从开始准备发送数据块到实际利用网络发送需要的时间。延迟抖动:在一条连接上分组延迟的最大变化量,即端到端延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视频比音频的可靠性需求要高一些。
2.4多点通信需求 通信种类: (1)点到点通信
(2)多播通信(组播):把相同的数据传送给其它相关站点; (3)广播通信:把相同的数据传送给其它所有站点。
2.5同步需求多媒体通信的同步有两种:
(1)流内同步:保持单个媒体流内部的时间关系,以满足感官上的需求;否则,音频断续,视频不连续(2)流间同步:不同媒体(音、视频)间的同步。需要在目的地对这些媒体流进行同步[4]。
3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3.1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
三网融合需要的是“高速公路”,运营商已经在快马加鞭建设。从三网融合的角度看来,宽带提速将进一步加速三网融合双向业务进入。宽带中国战略在国家层面得到提升和支持,将打响三网融合一路通关的头响炮。同时,各城市也纷纷实施宽带提速、光纤入户工程,有了网络带宽支持,浮沉近十年的三网融合有望结束跌跌撞撞前行的历史。
3.2光纤入户宽带提速
加速提升宽带端口利用率,加快光纤入户改造,超前建设全光网络;加快现有宽带升级改造工程,解决带宽问题,尽快实现宽带网络结构优化。光纤入户工程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从电信网络到小区、小区网络到家庭网络、家庭线路到应用终端,三者缺一不可。光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是光纤接入所带来的上网速度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基于光纤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应用。在实现全面的光纤入户改造之后,普通家庭不仅能凭借高带宽流畅地观看在线高清影视、体验互动电视业务,甚至还可以实现小区WIFI无线上网,水电气等费用的网上支付,甚至家庭医疗预订,小区周边商家预订等应用。另外,时下备受关注的物联网应用,也将逐步实现。有了光纤网络带来的带宽保障,用户在家里可以安装“视频看家”家庭安全监控系统,相当于在家里安装了一台“直播摄像机”,无论用户在哪里,只要能连上网络,“视频看家”就能通过高速的光纤宽带将家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实时直播在用户手机上面,而且“直播”质量很高,不会卡更不会中断。”另外用户还能够通过高速的光纤宽带和配套的家庭网关等设备,实现对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遥控指挥,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遥控指挥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自动工作。”
3.3无线多媒体通信网成为最主流的通信网络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LTE采用由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5]。
目前,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DPA演进至HSDPA+,进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UMB;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HSU-PA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6]。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4 结语
TD-LTE有望走向全球,并在全球4G通信市场占据30%的份额。TD-LTE产业的全球发展前景广阔。首先,4G移动通信的产业动力强大。需求方面,全球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爆发催生更高带宽的4G移动网络[7];产业方面,已经明确LTE是未来4G技术的主流标准,其次,作为LTE标准的一个分支,TD-LTE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移动的积极推动。尽管起步比另一分支FDD晚,TD-LTE凭借其在频谱资源利用上的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全球已有6张商用网络、10家运营商明确了TD-LTE商用计划、33张TD-LTE试验网。最后,TD-LTE坚定地走与FDD融合的国际化路线,成功降低了产业利益格局的障碍因素。全球运营商对TD-LTE商用释放出明确信号,各大厂商也纷纷跟进,技术瓶颈相继突破。
参考文献:
[1] 马晓慧.LTE下行链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2] 薛大澄.电信机房基础架构设计与实施[D].中山大学,2009.
[3] 孙开荣.浅谈LTE技术[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9):71-72.
[4] 石清泉.基于串空间模型的3GPP LTE网络安全切换机制分析与改进[D].东南大学,2010.
[5] 李晨.协作MIMO中基于用户的分组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关键词:大体砼材料选择分析计算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国铁建・金色蓝庭地下室工程,地上建筑最高达18层,高度达54m。建设地点位于柳州市龙屯路7号。房屋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地上住宅部分为砌体、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独立、条形、筏板基础。地下室筏板基础为1.5m厚抗水板,砼为C35 S6,总面积1730m2,大体积砼总浇筑方量达约2600m3。
底板大而厚,砼施工总方量多,为大体积砼,且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大,如何进行砼的施工、养护和温度控制,确保底板砼不出现裂缝,是整个底板施工成败的关键。
2砼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
由于砼为C35 S6,体量大,拟选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P.O.42.5水泥,辅以外加剂和掺合料。根据商品砼公司提供的配合比,掺外加剂和掺合料的C35 S6砼每立方米用料为P.O.42.5水泥301kg,水泥发热量375kj/kg,按预计8月份施工大气温度最高可达37℃左右,砼浇筑温度控制在30℃以内,进行计算分析。
2.1砼温度应力分析
1)砼最大绝热温升
砼最大绝热温升按下式进行计算:
(1)
式中:Th―砼最大绝热温升(℃);mc―砼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Q―水泥28d水化热(kJ/kg),375kJ/kg;c―砼比热、取0.97[kJ/(kg・K)];ρ―砼密度,取2400kg/m3;е―为常数,取2.718;t―砼的龄期(d);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查表得浇筑温度30℃时m=0.406。
2)砼中心计算温度
砼块体的实际温升,受到砼块体厚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与绝热温升有一定的差异。实际温升按下式计算:
T1(t)=Tj+Th・ξ(t)(2)
式中T1(t)―t龄期砼中心计算温度(℃);Tj―砼浇筑温度,取30℃;Th―砼最大绝热温升;ξ(t)―t龄期降温系数,见表1。
表1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砼厚度有关降温系数ξ值
3)砼温度应力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按外约束为二维时的温度应力(包括收缩)来进行计算,不同龄期砼温度应力、抗拉强度及抗裂安全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3同龄期砼温度应力、抗拉强度及抗裂安全度计算表
大体积砼抗裂安全系数≥1.5时满足抗裂要求。由表2可知基础浇筑后12天内不满足抗裂要求。在露天养护条件下砼有可能出现裂缝。考虑此期间在砼表面采取养护和保温措施,使养护温度加大,综合温度减小,以控制裂缝出现。
2.2保温材料厚度计算
采取在基础砼表面覆盖一层薄膜,薄膜外覆盖草帘被进行养护,以降低综合温差的值。
保温材料厚度由下式计算:
(3)
式中:―保温材料厚度(m);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取0.14W/(m・K);T2―砼表面温度(℃),根据工程砼浇筑时间考虑,T2=Tmax-25℃=63.75-25℃=38.75℃;Tq―施工期大气平均气温,取28℃;λ―砼导热系数,取2.33W/(m・K);Tmax-计算得砼最高温度59.97℃;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2.0;h―大体积砼厚度,1.5m。
由计算可知,本项目需要覆盖厚度大于39mm的草帘,考虑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草帘被(厚52mm)进行大体积砼养护时,其内、外部温差值可控制在25℃以内,以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保温养护至浇筑完成9天后(砼中心最高温度48.92℃),只要最低气温不出现24℃以下就可满足温度梯差要求,移除保温层。
3砼温度控制
根据砼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必须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在允许范围内,才不使砼产生裂缝。
3.1控制指标
①砼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35℃;
②砼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砼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③砼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④砼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3.2材料控制措施
按设计要求的砼强度和抗渗等级,严格选用砼的最佳配合比,并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进行优化。
使用洁净的中粗骨料,即选用粒径较大(5~25mm),级配良好含泥量小于1%的碎石和含泥量小于2%的中粗砂;平均粒径较大的砂石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砼温升,并可减少砼收缩。
掺加磨细Ⅱ级粉煤灰掺合料(本项目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代替部分水泥;并掺加适量木质磺酸钙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以达到水泥用量最少的目的,减少水化热总量,最终减少砼内部产生的热量。
3.3施工技术措施
由于底板砼量大,配备足够的砼搅拌车、砼输送泵和溜槽,确保筏板砼一次连续浇筑完毕。
控制砼运输和入模温度,砼运输和泵送过程中,要控制温度不超过出罐温度,对每车砼进行测温,以保持砼入模不超过30℃。
本工程中砼采用水平循环、斜面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为30~40cm,上下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6小时,并加强砼的振捣,确保砼的连续浇注。分层浇注能够增加散热面,可以加快热量释放,使浇注后的砼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并可避免形成施工冷缝。
做好砼振捣过程中的泌水处理,在两侧模板底部和上部留出预留孔,排除砼表面的泌水,这样可以提高砼的质量,以减少砼表面裂缝。
浇注时避开白天气温较高时段,采取在晚间进行浇灌,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砼浇注之后,做好砼的保湿保温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
3.4保温养护措施
砼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先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覆盖二层草帘。
保温养护是大体积砼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砼浇筑时里外温差值以降低砼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砼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砼的抗拉强度,以提高砼块体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新浇筑的砼水化速度比较快,先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不但可以防止砼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还可避免草帘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薄弱环节,要特别注意覆盖严密,以避免造成温差较大。
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砼按设计要求散热。
4砼的温控
4.1测温要求
①测温延续时间自砼浇筑开始至撤保温后为止,按30d时间测量。
②测温时间间隔,砼浇筑后1~6d为4h,7~16d为6h,其后为8h。
4.2测温点的设置
每个测温点位由不3根间距各为100mm呈三角形布置,分别埋于板底上100mm,板中间1400mm(据经验中间温度最高处为顶面往下板厚60%处)及距砼表面下100mm处的测温管构成。测温点间距不大于6m,测温管使用铁管,下端用胶带封闭,上端开口,管口距保温层100mm左右。在平面图上进行测温点的编号并在现场挂牌标识。测温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温管端用木塞封堵,只允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的时候打开。用吊线将温度计放入测温孔底3min后迅速取出读数。测温孔剖面图见图1。
图1测温孔剖面图
图2为测温中出现最高砼中间温度的32号测点处上表面、中间、下表面温度测量图,砼浇灌72h时出现中间最高温度61.7℃,此时上表面、下表面温度分别为48.9℃、47.7℃,温度在高位维持12h后左右即开始降温,7d后砼上表面、中部、下表面温度分别降为46.2、56.9、46.7℃。温控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措施,不仅砼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未超过规范要求的25℃,其它各项指标也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图2砼温度与时间关系图
5结束语
致使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防止砼产生裂缝,大体积砼施工前要严密验算内部最高温度,选择合理的砼浇灌施工方法、合理的养护方法,在施工过程采取信息化温度监控,以控制砼内外温差、延缓降温速度、减少砼的收缩,能有效防止温度应力裂缝的出现。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在线考试;随机函数;随机抽题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35-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上考试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考分离、共享考试资源等方面具备独有的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的青睐。在网上考试系统中能否实现满足要求的随机抽题组卷功能是决定系统优劣的一个关键因素。
1 抽题算法需要考虑的问题
网上考试系统是实现网上考试功能的主要途径。目前流行的系统实现方式是采用客户浏览器(Browser/Server,B/S)模式,即考生使用通用的网络浏览器(如IE)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登录到网上考试系统的服务器上,在输入考生信息并通过身份验证之后,由考试系统实时为该考生生成一套试卷,并通过浏览器进行答题。答题结束后考生提交所做的答案并由考试系统自动判卷,给出考试成绩。在网上考试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即必须实现能够满足系统要求的随机抽题算法,从而为每位参加考试的考生生成一份符合预定要求的试卷,抽题必须同时照顾到公平、公正、随机、效度、信度、区分度和难度。抽题算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不同题型的试题
试卷一般由几种不同题型组成,每种题型的题目数量和所占分值由出题人员在系统中设置。假设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问答题。此处可以暂定各种题型数量的为:选择题60道,每题1分,共60分;判断题为20道,每题1分,共20分;问答题为4道,每道5分,共20分。总分为100分,如图所示:
1.2 不同范围的试题
试卷对考试的内容分布会根据具体考试要求的不同有所区别。这里采用的是分类法,处理的方式是在数据库中为不同类型试题建立不同的表,且每个表中对试题设置一个字段zj(章节),如有六章,则字段值1-6。
1.3 不同难度的试题
试卷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试题难度的分布。试题库中的每道试题都有一个难度系数,每次考试所用的试卷也会根据具体要求指定试卷的难度,这主要是通过控制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数量比例来实现的。此处假定试题难度分为难、中、易三种难度,试卷中三种难度的试题数量可以由出题人员在系统中设置,如上图所示。
2 随机数生成算法的选择
在网络考试系统中,使用随机函数从题库中抽取试题,抽题公式为Int(Rnd* M)。在抽取第一题时,直接将题号存放在指定的空数组中,表示抽取成功,以后每抽取一题,将题号和数组中已存在元素进行比较,若存在则抽取失败,若不存在则抽取成功,并将题号依次存储在该数组中,直到抽取结束。这种抽题方法的缺陷是时间浪费。这种时间浪费在单机的时候并不明显,但在B/S模式或C/S模式下,机器越多速度越慢。为了解决重复抽题,避免试题抽取过慢,可采用分段法、分类法和分类分段结合法。实现随机抽题的首要条件是获取符合要求的随机数,这是影响生成试卷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2.1 选择随机数生成算法的考虑因素
2.1.1 分布均匀
生成的随机数是进行随机抽题的主要依据。考试系统的试题库中一般都会有数量较多的各类试题,抽题算法必须保证试题库中的每道试题被抽到的概率是相同的。所以生成的随机数必须符合均匀分布。
2.1.2 生成速度快
由于网上考试系统是考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浏览器实现考试,需要为每位考生实时生成满足要求的试卷,因此要求试卷生成所用的时间不能太长。这就需要选择运行时间较短的抽题算法,而生成随机数在抽题组卷过程中占用时间比重较大,所以随机数生成算法运行速度必须满足指定标准。
2.2 随机数生成算法的确定
本系统随机数生成算法采用分类分段结合法。需要使用的随机数主要是介于1和指定数值间的随机整数,因此选用适当的随机数生成算法来生成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是随机抽题算法的关键内容之一。关键代码如下。
'判断题生成:
tktl=int(request(“tktl”))
if tktl0 then
sql=“select * from pd order by zj”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ql,conn,1。
'max是该试题的总数量:
max=rs.recordcount
'k为取定的随机数,即试题总数量除以出题量的整数值:
k=int(max/tktl)
i=0
counter=1
dim pdArray()
while i
x0=int(rnd*k)
rs.move i*k+x0,1
ReDim Preserve pdArray(i)
pdArray(i)=rs(“ID”)。
3 随机抽题算法的实现
随机抽题的随机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机抽取每种题型每种范围的试题中不同难度的试题;二是抽取出相应的试题在试卷中的答案排列是随机的。
3.1 随机抽取试题
采用分段法,其原理是将题库中的试题M 分成N段,然后从每段中抽取一题。首先将试题库中所有同类型题目按章节进行排序,并放入rs中,获取其总题量max。取总题量除以设定题量值k为随机数,即假设有100道题,取10道题,k=100/10,就是把题目分为10段,每段取1道题。将生成的题号放入相应的数组中。
3.2 随机分配试题的答案排列
为了保证考试中出现相同试题时,相邻座位上看到的选项不一样,有必要打乱试题的答案排列。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各种组合保存在数组x中,关键代码如下:
生成一个随机数来确定取该数组的某一行作为打乱后的答案排列顺序,将答案顺序、标答和抽中的试题序号一并保存在数组中。关键代码如下:
4 对该随机算法的优化
该算法简单,性能稳定,经考试实践,能有效实现在线考试的要求。但也存在不足:抽题速度慢、试题覆盖面不稳、重点不突出等。下面讨论了如何优化该随机抽题算法。
4.1 采用提前随机抽题
采用提前随机抽取,即在考试前由老师启动试题抽取程序,考试时所有的考生都使用这套试题,只是试题的顺序不同。提前随机抽取前半部分由出题人员抽取一套试题和上面介绍的抽题实现方法完全相同,后半部分是从抽取的试题当中使用随机函数重新抽取一遍,以保证试题顺序不同。
4.2 增加更多约束字段
修改表结构在试题库中添加难度系数、出题日期、出题教师等字段。难度系数字段可以根据系、专业学习的难易程度,抽取对应试题的字段,针对不同的章节的学习程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难度系数,如查询可改为:select from试题库where章=k and 难度系数=j,j为难度系数值。为了抽取方便,可以在试题库的表结构中添加出题日期字段,字段值为试题编辑日期,可以按日期的范围抽取出符合条件的试题。每个老师教学的重点会有差别,使用其他教师的试题可能难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可在试题库中加入命题教师宇段,其值为命题教师工号,可以使用该字段为教师所带班级抽取试题。
4.3 设置更丰富的抽题条件界面
试题库虽然需要很多人不断的维护,但其表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只是在题目数量和内容方面有所变化。但是作为使用在线考试系统的系部、专业,每一年、每一个学期都会变化,他们的抽题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考试系统的后台操作中需要一个设置系部、专业抽题要求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中可以通过简单的选择为每个系部、专业、班级设置若干抽题条件并存储在抽题条件数据表中。学生抽题时先判断学生的系部、专业、班级,然后从抽题条件数据表中读取对应的抽题要求,并将其转化成查询语句,在试题库中查出符合条件的试题进行抽取。
5 结语
网上考试系统使考生可以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考试,由考试系统自动随机组卷生成试题,体现了考试过程的高效性、灵活性、科学性。随机抽题算法则是网上考试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随机性、运行速度和不可重复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分析网上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本文详细说明了随机抽题算法的具体流程,并在所开发的网上考试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大辉.题库系统的智能性分析与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
摘 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价值取向越来越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重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充实。面对如此的社会背景,整个博物馆界都已意识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认为适时的将视觉识别系统导入博物馆行业,是博物馆长远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
关键词:专题博物馆 视觉系统设计 符号 CI
一、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概念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以视觉的形式诠释专题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系统的概念可以定义如下:
(l) 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是一个符号系统,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一系列图形符号、色彩、和图形与色彩的多种组合,以及这种组合在专题博物馆整体环境中得以应用的系统;二是专题博物馆发展历史中具有文化价值和意蕴的实物。
(2)能够充分体现此主题的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一种组织形态,区别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所存在的形态,因此,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本属性是组织的形象,根植于组织文化,凝集了组织的思想。
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应该是以博物馆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将博物馆办馆理念、文化内涵、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从而塑造出独特的博物馆形象。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是完全可行的,它对于增强专题博物馆竞争力,树立其博物馆文化品牌和社会形象都能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二、 设计理念
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了博物馆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发掘了专题博物馆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专题的博物馆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人文生活,同时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塑造既有章可循,又有创新的样式开发。现代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方式也有了从单一的收藏、展示功能向交互式多媒体动态模式转变,而可以将收藏、展示、讲演、座谈研讨、、休闲等活动融合在一起,营造随和、亲切和自然的气氛,这就为形象创意构思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 设计原则
主题性:主题识别性是视觉形象的基本功能。“主题”犹似开启视觉形象之门的钥匙,博物馆从外围场地和馆内环境的整体气派都应符合主题概念。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要用新颖的设计题材元素、冲击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视觉形象家族的成员纵使形态、结构、性格各异,但是都忠实的传达同一价值观,具有鲜明的视觉个性,从而塑造鲜明的博物馆个性,与其它类别的博物馆区别开来。同时,博物馆内外每个功能区、都有不同功能区的形象设计。同时,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也有形象设计的问题,都要方便人的一切活动的需要。
美学性:美创造情感,产生共鸣,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过程同时是受众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美学性使得视觉形象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属于文化产业的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形象的美学性更加重视目标受众的审美经验、取向、心理,以美学原则严格的创造视觉语言,以“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各类形态及平面视觉表现都须具有形象审美的感染力,视觉元素的开发和风格表现,都为博物馆形象的个性化魅力发挥作用。
系统性:视觉系统设计就是指视觉形象与博物馆主题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具体的讲,就是使专题博物馆的视觉样式要素与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同一系统,从而能够将信息按照主次、先后、大小等关系展示与传达。博物馆内外环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设计要系统化,其中各子区域之间虽有不同特点,但不能失去大系统控制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子功能区又有相对独立的差异性,既要合理而有序,又要有系统中的变异化设计。
专题博物馆引入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概念,强化自身建设,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的具体表现。然而,专题博物馆形象系统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在博物馆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也反映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中,因而需要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从物质层面看,它包括专题博物馆建筑、展馆环境、陈列设计、配套设施等,它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的物质形态,是专题博物馆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精神层面看,它更应是专题博物馆的本质、个性以及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专题博物馆它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继承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恪守专题博物馆的特点,将自身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将研究宗旨、办馆方针、发展方向等融入到设计思路中来,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将博物馆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准确地传达给大众。
四、 设计要点
如上所述,专题博物馆视觉形象的设计要点,首先是要把握好主题性、美学性以及系统性三大原则。在设计方法上,借鉴企业形象CI设计的方法,从专题博物馆的基本形象的符号开发入手,进行延展应用到各环节的设计表现中,是有效的方法。主体视觉符号的同一化应用的设计策略10 多年中似乎正走向“休克”,其实这并不在于CI本身,而在于许多设计本身的僵化性所致。在CI 策略活化应用方面,基础符号系统中的“辅助形象”大有开发天地,对此,奥运形象设计与应用,有十分有益的启发。奥运设计除标志、吉祥物外,又有二级标志、丰富的辅助图形应用,并配合多样海报招贴设计等,使奥运形象十分丰富,这种设计开发性转换应用到博物馆环境设计中,大有补益。CI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出丰富的辅助形象元素,成为多层次的设计语汇,活化应用于各载体上,点燃整体形象的一片“灿烂之光”。应用载体包括在博物馆收藏、展览、宣传及与观众交流等活动中的各环节。
参考文献:
①王天平、丁允鹏:《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