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5天的师德培训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我却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本次培训我们研读了《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聆听了张校长做的《强国必先强教》的报告,深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祖国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一个极富责任感的教师!
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有责任感的教师才是值得学生和家长信赖的好教师。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讲,一个教师不管你想不想做出点成绩来,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人能指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
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我们教育系统有各种专业上的荣誉称号,各种阶梯式荣誉的设计是教育部门为教师,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一步步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和实现教育人生的价值,做了有益的引导工作。在正常追逐这些荣誉的过程中,我们年轻教师也一定能走出一个越来越灿烂、精彩的教育人生来。
真所谓“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一定要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和尽责任。
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的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思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与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踏踏实实的教师,我们除了要有一般意义上教师的优秀品质外,还应该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将生活与生命融入学校发展的建设中,为学校的发展进步发光发热。
其实,教师只不过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可以是高尚的,也可以是平凡的。让我们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根据瑞教办师〔20xx〕5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今年暑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本次学习培训以学习贯彻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以迎国庆xx周年活动为载体,以 “敬业、爱生、奉献”精神为方向,做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求真务实。现将本期师德专题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到位,确保质量。
1、成立师德培训领导小组。为圆满完成本期师德专题培训任务,坚持管理育人,制度管人,特成立暑期师德专题培训领导小组,郑少华同志为组长,郑寅生同志为副组长,项林国、马邦虎、金顺翠、叶品千同志为成员,项林国同志主持培训、考勤、考核工作。
2、缜密制订师德培训计划。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学校领导率先学习瑞教办师〔20xx〕51号文件,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主题,制定了《湖岭镇二小20xx年暑期师德培训工作计划》在计划中,对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培训过程都做详尽叙述,力求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质量。
二、各类培训,真抓实干
1、视频培训
8月27日下午,由郑寅生书记主持,组织教师认真观看了陈钱林、金晓涛、项维元、叶海鹤、张薇、陈豪等六位优秀教师的录像讲座
品友互动
为使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录象培训,学校校长坐阵考勤,认真组织参训人员准时与会,不得请假、迟到、早退。通过学习,大家受益匪浅。
2、集中培训
学校集中培训五个半天,其中郑校长传达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主讲《红烛燃尽皆为爱——追记扎根山区21年的优秀教师徐立科》。项林国主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教师文明礼仪常规、课堂外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奉献、敬业、爱生》、《我的祖国——庆祝xx周年》四个专题。全校教师都认真聆听,深受感染,实效良好。
三、严肃会风,成效显著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突出重点,务真求实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严格考勤,强调会风。考勤采用点到签名方式,严肃会风,确保教师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学习,要求全体教师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学习体会,把这次学习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通过这次培训,我校全体教师对师德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参加教师工作半年多,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荣幸地担任了高一①班的班主任,这让我历练和感悟不少。对于这次的师德培训学习,我想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五心”献给教育。 第一,“爱心”,爱一切学生。作为教师,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这种爱来得很自然,也来得很容易,而对于那些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相信您也留心到: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着,似乎爱与他们无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当你真正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或许他们有着一段令人心痛的经历,有的可能是自小留守家里,有的可能遭遇了父母离异、有的可能是单亲,甚至有的自小被父母遗弃,他们有比同龄人更多的苦恼,甚至自卑。他们的心,更需要被人理解;他们,更需要爱;他们,更需要老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所以,要爱学生,并且要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
第二,“责任心”。责任心是每一项工作都必不可少的。而对教育,更是十分重要。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工作的责任,是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乃至对社会负责。学生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知识、品行,将来必然对他的人生,他的家庭,甚至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学生品行的修养负责。所以,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始终不可松懈。
第三,“细心”。“现在教师难当啊”,我相信这不光是我个人感觉,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深有同感,尤其是班主任们。有时我们班主任进行交流时,会说到: “班主任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啊,既要有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得有侦探似的洞察能力,有保姆照顾关心生活的能力等。”其实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了解学情是教师必须做到的,而对于班主任更是。班主任不仅要进行自己学科教学,还得对学生进行管理,所以必须得了解班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许哪个环节做不到位,问题就产生了,轻者,可能学生成绩下滑了,重者,可能学生出事故,可能学生辍学……等等。所以,在教师工作过程中,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还真得学会去细心地关心学生各方面,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细心地把握好方式方法。
第四,“耐心”。所谓“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活儿,教育成效比较缓慢。教育就是潜移默化,就是“润物细无声”,所以我们要多点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轻言放弃,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转化,更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对于学生改掉坏习惯,那也是需要一定时间来实现的,所以,就让我们尽量耐心地教书育人,耐心地等待我们的教育成果吧!
工作总结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所以,越是跨期长,越是重要的工作总结,准备就应当越充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一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经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此刻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以下是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一、认识到教师要有爱心,耐心。
教师应对学生要有百分百的爱心,就象对自我的妹妹、弟弟一样来看待,那么,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种想法能激发你的爱心,在教学上它能帮忙你很有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对听不懂的学生,讲了一次又一次也不会烦躁,因为你把他们当成你弟妹。同时,在谈到如何做一个好教师时,关于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给我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诚然喜欢聪明,一点即明,能举一反三且成绩好的学生,而往往会忽略了差生的存在。经过学习,我明确对差生不能冷漠,少热情,反而更应当花多些时间与心思给予他们的豉励与学习生的帮忙,帮忙他们就到适合他们自已的学习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经过学习,明确了对差生的态度是不能瞧不起他们,那样会伤他们自尊心,而应当象对优才生一样,做到一视同仁。世事难料,有可能这些差生在今后会很大的成就。曾常一些教师的人说,说出社会后往往能记住自我的是那些差生,而不是优才生。他们的理由是说很多优才生认为自已的成绩好是他个人陪明,而不是教师的成果。但差生不一样,给予他们豉励与支持,能给予他们极大的信心,这信心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从而他们十分敬重以往给予他们支持的教师。
二、经过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导作用,也积累了一些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经验。
经过学习,有机会省思自我以前的工作及思想,总结经验,克服误区,对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经过本次培训,将会促使我更努力地做好工作。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资料,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但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注意爱学生的方式方法;教师必须严谨治学,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三、深刻理解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呈现出与以前不一样的特点,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如何顺应这种时代潮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课题。作为一名教学新手必须要从分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认真剖析新时代对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宏观上引领我们走进这门课程。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15年的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经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与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此,我就在培训班学习以来的心得体会小结如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期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不一样于一般教师的特殊的作用是:其一,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昌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又取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其二,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政治民-主、
人类提高紧密联系在一齐,用“学者”、“专家”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声望作为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把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一面礼貌建设的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光荣的。经过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
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仅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师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礼貌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所以,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纯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我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再次是明确了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的同时,我在教学业务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本事,构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忙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主角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仅有运用贴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认识到了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想我们这种刚走出学校,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方应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仅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在欣赏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把它用于实践,以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我们这种即将步入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的青年人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范文模板三
作为即将上岗的新教师,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令我豁然开朗。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的那一套不成熟的观念。一些些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头就谈谈我对新教师培训的点滴体会:
经过三天认真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并且扭转了我原先一些错误的思维。教师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教师即“蜡烛”,燃烧自我去照亮学生,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以至于在社会重重的无形压力下,教师肩负着无形的压力。但那只是以前腐朽思想的观点,我觉得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既不伟大也不渺小,但它却在当今社会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容许不了忽视。同时,正因为它不容许忽视,所以处在这个行业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职责感,教书育人双重重任予一身,它不仅仅代表着教好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术,并且还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原则。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误人子弟,就必须热爱自我的选择,调整好心态,靠着职责感,努力做好工作!
然而,光靠职责感也是不行的,还必须在头脑中贮存“墨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长流水的趋势,孜孜不倦地学习,储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从事这个行业应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我们仅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在应对新的情景,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我觉得教师的劳动应当充分体现灵活、机动性,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原先我认为教师在毕业后,工作时只要勤备课,勤批作业,勤解题,勤答疑就行了。可是此刻看来,这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和时代紧紧相扣。教育的理念、方法、形势日新月异,仅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我,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不断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我的教学工作到达最优化,教育活动才最有效率!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师仅有学习!
关键词:新闻实务;课程;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33-02
一、“学”“术”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业务能力始终是新闻专业学生求职的敲门砖,而新闻实务类课程又是将新闻学理论转化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广播新闻采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实务类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广播新闻理论知识,了解当今广播媒体专业实践的发展动态,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设备完成广播新闻的采、编、制、播等实务操作。面对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的趋势,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实施了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来源于以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与杜威实用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建构主义思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引入这种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课程设计了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项目,引导学生投身到真实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新闻现实相对接,提升学生适应行业所需的“关键业务能力”。
突出新闻实务的“术”,并不是片面强调技能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的第一届系主任特科特•威廉说过:“对于新闻教育来说,仅仅培养工匠式的人物就像剪刀只有一片刀刃而要去裁剪衣服一样,是不可行的。”[1]因为大学教育中的技能训练不同于简单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教他们怎样做(know-how),更应该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know-why)。
研究性教学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问题、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对改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课程通过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强调“学”与“术”并重,在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意识、职业伦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上手快”而又“后劲足”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能力”为指向、基于“业务流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哈佛报告: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造》中,研究者认为“尽管有关新闻生产过程的内容可以抽象地教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关于它的课程以实践性的新闻作业为背景,并要求学生在创作新闻产品时将整个新闻生产过程考虑进来,那么新闻教师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增强。”[2]
课程打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课程内容体系,以广播新闻采制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通过设置四个实训项目,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广播新闻实务操作,贴近媒体的真实需求。同时,以“项目”为纽带,课程将理论教学内容精心编排为四个大的专题:广播新闻策划、广播新闻采录、广播新闻编播和广播新闻制作。在着力培养学生策划、采编和制播能力的同时,课程更强调学生传播效果意识的培养,根据每次项目的具体要求、展开过程和实施成果,通过研讨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与“为什么这样传播”,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塑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此外,在学期末,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广播节目创意大赛”的教学环节,通过评选最佳节目、最佳团队、最佳主播等奖项,为学生提供一次自行设计广播节目的平台,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对广播媒体的调研,设计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节目形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理解、掌握并熟练完成广播新闻业务的各个环节来训练专业实践能力。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遵循着基础技能为综合技能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理念,最终形成了“广播基础技能―广播综合制作―节目创意设计”的进阶式教学内容体系。
三、以“思维”为核心,构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应是传授实用知识的过程,也必须是开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大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应与新闻敏感、责任意识等专业思维的培养相互交融。《广播新闻采制》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在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的结合中完成的。真实情境是指采取大班课堂讲授、课后小组实训、小班课堂研讨的方式,虚拟情境是指学生在课程创建的校园播客中进行互动学习,二者有机整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环境。
1.大班授课的“情境模拟互动”。1989年,Brown.Collin和Duguid.P首先在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概念。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教师应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在大班授课中,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条自己喜爱的新闻,上课时进行现场播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播新闻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播报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声音传播的节奏和情绪变化,感知广播的魅力。在“广播现场报道”的讲授中,教师事先准备好背景材料,模拟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提问和解说,模拟结束后评点总结,让学生在实际的报道氛围中深化对现场报道采制模式的理解。
2.小组实训的“协作知识建构”。在大班理论讲授之后,教师布置具体的项目,要求学生组建小组、展开实训。为了促进小组实训过程中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课程通过创建大喇叭校园播客,营造“协作知识建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3]播客作为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其以用户为中心、参与、共享、协作、创造的理念,与“协作知识建构”不谋而合。基于校园播客的“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分为共享、论证和创作3个环节。以“广播新闻节目制作”实训项目为例,首先是教师将优秀的广播新闻节目作品上传到播客,各小组成员也将自己的节目构思在小组空间内进行共享。接着各小组成员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形成更为完善的小组观点,建构协作知识。最后,小组在协作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广播新闻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播客发表评论进行指导,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状况。学生也在不断的重组经验、创作表达和分享交流中建构知识,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3.小班研讨的“专业理念内化”。在小组实训完成后,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展开小班课堂研讨。一方面,小组代表展示该组的项目作品,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使实践该项目所用的理论和所得的经验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知识链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不同学生同题作品的比较,或是学生作品与同类题材经典作品的比较,使学生体验、领会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新闻理念、专业操守和传播艺术,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意识。
四、以“综合素养”为目标,实行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
进行课程改革后,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原来以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机制。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其次是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课程成绩由平时考勤、作品质量、报告质量和研讨表现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考勤主要指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和发言情况,作品质量由四次实训项目作品的质量构成,报告质量包括实训报告质量、研讨报告质量和广播节目分析报告质量三项,研讨表现主要根据学生课外小组研讨和小班课堂研讨的情况来考核。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
同时,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过程,它注重的不应只是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外收听广播节目、参与小组合作、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研讨交流等多方面的过程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适时反馈给学生,实现引导和督促学生去主动学习。
五、结 语
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较少提问和质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只有在课下做更为全面、深入的学习和准备,才能真正担当起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与课堂活动的催化剂。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还要求教师创造环境使学生建立相互支持、互相激励的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鹂.美国新闻教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11-02
总理在201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1]。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10个新职业网络编辑作为新职业之一正式加入三百六十行之列。网络编辑活动是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生产或整合各种信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传媒组织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激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信息,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的工作人员[2]。网络编辑承担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和编辑任务,成为当代最有前途和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网络编辑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网站内容的缔造者和网络文化的开风气者;不仅具备网络技术优势,更是信息时代“内容为王”的力行者;不仅拥有相关专业知识,更是网络编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兼长者。2005年11月8日第六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网络编辑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新兴职业,其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3]。高职院校培养网络编辑人才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举。在若干年的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实践中,笔者总结出如下高职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一:专业定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2年开办的信息传播与策划(网络传播方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前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来看,该专业学生毕业时以在各类公司和网站担任网络编辑工作为主,但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产品运营、网络营销类岗位,其所属部门有运营部、市场部、产品部。很多人并没有沿着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和高级网络编辑师的纵向生涯方向发展,更多人是横向发展成为运营经理和产品经理等。这正契合了镇江高专培养人才“能胜岗+能转岗”的人才培养策略。在培养网编人才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里,既要集中有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和实训,如网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活动与策划等,又要根据社会要求和实际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如新媒体技术与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等课程,按照学校提出的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网编人才教学计划。当前,网络编辑专业设置要适应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变革,专业定位不再是培养 Web1.0时代狭义的网络编辑,而是培养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紧缺的“大网编”――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不仅培养学生的内容采编制作能力,更要加强移动媒体信息采编和网络传播推广、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综合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据此,网络编辑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紧密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熟练使用设计软件、懂运营、懂制作,掌握各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移动端内容采编制作和运营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二: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一)对口企业外聘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
校企合作与实验教学是培养网络编辑人才的重要思路。该专业建设按照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深化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与更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更多联合实训基地,校企有效对接,实现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镇江高专培养网编人才专业合作的是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名城镇江网和七百度网络传媒公司。金山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镇江市第一综合性门户网。数名金山网资深的网编直接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金山网总编辑许益明的“网络活动策划”、采编部主任陈洁“网络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新媒体部主任高新的“新媒体的制作与运用”等。网站资深编辑走进学校,给学生进行网站具体编辑实务(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专题策划和网站编辑案例)的介绍,用具体生动的实务让学生消化课堂理论了解实际操作,并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这些网站资深专家还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专业学习的若干问题。学生们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在网站实习实践,参加新闻采编和各类网络营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习领域,保证了学习效果。校企联手、产学研结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复合型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大有裨益。
(二)校企合作保证实践环节效果
由于学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在两年的时间学生掌握专业的核心技能有一定困难。镇江高专与镇江报业传媒集团金山网合作,灵活排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了一个学和生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个学期完师生共同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金山网的参观,并且第一时间注册论坛成员参与论坛实践。进入第三学期后,结合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参加历时数周的网编实训,如网络新闻采编、网络活动策划和网络运营实践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并实行指导老师制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网编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三年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所学专业到各地网站和传媒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网编实践,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要求,充分调动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了企业的作用,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
(三)建立三级专业技能实习体系,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获得
实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编辑专业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讲课内实践体系、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校外产学研体系结合构建协同的系统专业实践体系,形成本专业实践育人的特色,分层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三、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三: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构建网络编辑实训平台
由于在校外合作基地建设、合作项目管理、行业教师引进政策等具体问题上存在观念、制度、操作上的障碍,导致在构建实训体系中存在资金、人力、管理上的持续投入力度不够。一是实习经费不足,二是合作上存在各种障碍使得学校主动放弃,三是学生忙于就业、深造,对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以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模拟网络新闻工作情景,构建网编实训体系就成了有效的实训体系组成。
网络新闻编辑实训不再是理论和模拟,而是真刀实枪真功夫。学院和网站新闻系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工具。系统采用动态采编系统,支持以记者、栏目编辑和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登录,实现网络新闻稿件采编和的完整流程。镇江高专艺术设计学院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就由传播班的学生担纲,主要从事公众号的栏目建设、内容策划、文字采集和编辑以及图片摄影后期技术处理等环节。微信内容紧密联系学院师生实际生活,不仅有校园新闻,还有饮食养生、娱乐、星座、职场等内容。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微信工作室,配备了学识和技能过硬的老师,从策划立意、新闻采编、摄影图片、影视拍摄后制、网络技术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把关。专业老师和传播班学生共同策划了一些有创意和校园生活气息的活动,如杯子舞、设计校徽活动选拔、《超能战队》的大白带你参加艺术学院等活动。在微信专题策划上,传播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策划了环绕音乐会学院老师专题、优秀学生专题和校友专题。这些策划的活动和专题对宣传学院、宣传学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每期微信公众号的访问量从最初的10+到现在的2000+。传播班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信运营、策划、图文编辑和以及部分编辑素材整合排版工作,极好地宣传了学院和学校,为学院招生工作和反应艺术学院师生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四、网络编辑人才发展创新策略四:进一步加强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网络编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职业,因此,高校开办这些专业通常会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步伐。从高校原有的相关专业转过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对应度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事实上许多高校都亟需建立一支具有新闻采编、网站网页设计、数字技术、媒体经营等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队伍,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不可能事先由高校培养出来。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高职院校的教师两部分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网站的实践经验。因此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定期对网站的网络公司的外聘教师进行教学法等知识的培训,同时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用制度要求他们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学习网站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培训、业务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能有效加强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 师静.“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人才的培养[J].青年记者,2015 (12):91.
【关键词】Web2.0 新闻学 协作学习
Web2.0 时代,推陈出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如QQ、IM、Blog、Wiki 等)重构着新闻报道的格局。与此休戚相关的是,新闻学教育如何凭风借力、应时而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加以整合,实现虚拟人际网络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培养熟悉新媒体运用并具有协作学习能力的新闻人才。
一、Web2.0语境下协作学习的理论支撑
教学理论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探讨Web2.0语境下新闻学课堂协作学习的建构路径,需要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明晰教学互动的内部机制。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向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一理论既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在学习者意义主动建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积极主动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①,否则就会陷入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泥潭。此外,奥苏贝尔还提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通过动机起作用的。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促进新知识的吸收与创新;还要关注学习者对学习的情感和目的,通过鼓励交流互动,实施有效评价,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二、Web2.0语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架构
理论为实践的探索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搭建Web2.0语境下的新闻学课堂协作学习的基本架构,将为理论的践行提供依托和平台。
1、Web2.0语境下的协作学习
Web2.0是相对Web1.0而言的一类新的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是“以Blog、Tag、SNS、RSS、Wiki 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 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②这些交互式传播技术工具使得知识和信息的采集变得十分便捷,易于形成网络化的人际传播。而且通过浏览检索的协作工作,能够将既有知识有机组织、继续深化,进而推陈出新。
协作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③
Web2.0语境下的新闻学课堂协作学习是建立在Web2.0的理论和技术、传统协作学习理论基础上,师生共同在网络空间中构建的全天候、即时互动的学习平台和协作关系。即将新闻学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接轨,针对新闻理论的研讨议题或业务的实践选题,应进行多渠道的信息搜集、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促进知识的新陈代谢。这一双课堂协作学习的方式,是对传统知识传授关系的重新定位,也是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的努力践行,从而有助于传统灌输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向有意义的学习模式转型。
2、Web2.0语境下的协作学习基本架构
Web2.0语境下的协作学习基本架构可以分为两个层级:支撑层和运行层。
(1)支撑层——Web2.0 学习环境
包括Web2.0的理念与技术开发的网站与工具:如被称为大学生“新宠”的微博,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定阅的RSS,扩大人脉的SNS,协作共创的Wiki,即时通讯软件IM,传递音频信息的播客PODCAST,以图片服务为主的Flickr,视频分享网站You Tube、YouKu,共享幻灯片SlideShare……这些构成了Web2.0 网络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常用的搜索引擎搜索这些资源,或者用RSS 订阅自己想要的内容,从中可以获得传统新闻学课堂所无法容纳并且内存无限的资料、信息和资源支撑。
(2)运行层——七个核心组件
协作小组:一门课程(如《新闻学概论》)应有师生共同活动的空间,如好看簿中的小组、搜狐的圈子等,师生可以在这里就课程内容分享信息、交流疑问。
个人信息:通过个人信息,能够辨别身份,便于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的形成。
维基:师生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诸如“新媒体”的概念,技术的发展不断刷新着其内涵和外延的边界,激励学生进行知识的创新。
微博:学生通过微博就老师布置的团队协作任务发表观点,并在留言板中与他人交流。
共享书签:通过共享书签,学生可以收集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同时也能让协作组员看到没有找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即时通讯:学生通过即时通讯可以针对新闻事件、热点报道或某一学习任务发表议论,交流看法,解决相关问题。
新闻网站及专业学习网站(如CNKI等):例如,中国知网提供了RSS源,通过订阅学生可以及时了解与协作任务相关的最新的信息资源。
三、Web2.0语境下新闻学课堂协作学习的建构路径
Web2.0语境下新闻学课堂协作学习的建构路径,以具有实操特点的《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为例,可以分为如下六个阶段:
1、创建学习小组:利用注册的Google 账户创建小组Group。教师根据此类课程的特点,可以将节目策划、新闻采集、节目编播、后期制作和收听分析等流程的理论设计和实操项目在Group中、调查并收集反馈,接着,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评价和诊断,将实体课堂的合理化设计与网络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进行有效对接。Group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即时共享,如对“新媒体格局中节目采制方式新动向”话题加以探讨,或就某一采访选题共同商讨节目制作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的方式随时跟进,从而有效控制协作学习的开展,保证协作学习的效果。
2、明确组内分工: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和教学条件进行有效分析,可以设计包括目的、任务、要求、角色、对象、情境、作品或产品等要素在内的电视新闻采制实训项目任务,将小组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规则提交到Group 中的pages 栏的首页中,并将学习目标和分配的任务编写在创建的Wiki 条目中,并将地址告知每个成员。接下来,把项目的相关参考资料和要求以信息的形式在本班的微博分组内,包括文字内容、图片展示、视音频的链接或者外部网页地址的链接等,学生可以通过分享、收藏和评论等方式明确学习任务,开展实操训练。
3、协同收集资料:教师创建共享书签,将地址、账号、密码告之学生,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标上Tags,收藏在共享书签中。小组成员通过共享书签的搜索功能搜索感兴趣的学习专题,如电视节目策划的整体思维、后期编辑技巧等,经验表明,那些带着与任务相关的标签将被收藏得最多,而这些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这些收藏者,找到与小组学习目标相关的其他研究者,通过他们链接到新的信息资源。另外,鼓励学生使用Google RSS 阅读器,订阅相关网站(如“中国知网”)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源,比如以“电视节目”或“新闻采制”为关键词,及时了解业内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动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在微博中分享自己学习的过程、查找的资料,及时总结成果。
4、交流协作贯穿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交流协作的方式很多,师生之间可以利用QQ、邮件进行个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利用QQ 群、群发邮件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也能在创建的Group 发表帖子,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问答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此外,基于web2.0的在线交互平台,教师通过实时教学信息、保存交流日志,学生通过在Wiki上进行文本管理、定位资料搜索轨迹……这些,都有助于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并且能够为师生情感交互提供沟通的桥梁,以及为实施有效评价提供良好的支持。
5、课程成果展示:对于网络虚拟课堂而言,师生间就某一话题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在Wiki 中每个小组成员在自己的任务部分,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就某一理论热点的系统化梳理,也可以是教师布置的协同制作的新闻作品,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能帮助修改,最终形成汇集小组智慧而创建的协作任务最终成果。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的微博就是展示自己研究过程的平台,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创作的新闻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作品的过程,同时介入引导。
6、互动评价总结:就《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而言,评价可以由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作品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过程评价可以包括理论交流研讨、实践训练项目执行和信息资料的搜索整合三项,这是从协作学习开始到最终都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比如对研讨报告质量、实训报告质量、和广播节目分析报告质量的小组内互动评价。而作品评价可以包括方案设计和实训作品两项。在此过程中,实体课堂和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会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结语
Web2.0语境下新闻学课堂协作学习的发展有赖于2.0 的工具软件的开掘与完善。可以预见的是,虚拟课堂将有效弥补传统新闻学教学中单向传授、引导不知、反馈滞后和互动匮乏等弊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知识创新的尊重和追求。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为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广播电视新闻学特色专业建设”、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何江,《Blog与高校本科教学相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②李志杰、曾瑛、陈康 等,《Web2.0技术特点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
③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