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作文我的发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3.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4.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2.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3.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认真培养引导,学生才会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有:①遣词造句能力不够;②学生想象力不够,不能独立思考;③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知识,没素材可写;④对学生作文目标要求过高;⑤对写作方法望而生畏。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办法
1.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首先,读得多才能写得好,读写不分家,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感兴趣的内容,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不光注重课内,还有课外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遣词造句,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如何构思写作素材等。
其次,要利用好学生爱玩的天性,鼓励学生及其家长要走出家门,多“阅读”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相关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最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圈点批注,对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对感兴趣的事和物进行记录。
通过以上的日积月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形成作文的基本素材。
2.习作培养从简单处入手,消除畏难情绪。
针对好写的作文,学生可以自主命题,只要写出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或观察过的,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心中所想即可,如此循序渐进地练习,让学生不再有害怕心理。
3.加强习作前的指导,引导学生构思。
为进一步消除学生写作前的畏难情绪,老师要加强作文写作指导,精心备课,根据习作要求,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维。例如:《我的小学生活》一文,学生认为难写,题目太大。如果老师读几篇范文,启发他们曾经发生过令人感动、难忘的事,以此诱导学生回忆,引发热烈讨论,畅谈自己想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产生写作冲动,然后再列好提纲,动笔写。避免只谈审题、立意、选材、技巧等枯燥理论,让学生望而生畏。
4.修改作文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语言表达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第一,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第二,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1).
关键词:小学;作文;爱心;评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15-01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话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寮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意义上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而进行引导。
关于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话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寮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从不是很长的作文指导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受到作文评语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默默地进行着文字交流,思想的交流甚至心理辅导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我尝试着用多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来调整自己的态度。
一、作文评语是师生思想交疏的桥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蹲下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我一直运用爱的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创设了良好的评价氛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写《_.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一位学生写道:自从上学期期末考,我的作文写砸了,我发现您的目光跟以前不一样了,你知通我心里有多难受呀!您已不再爱我了,是吗?老师,您是否会觉得我是一个笨蛋呢?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我在旁边评道:老师忽略了你,并非有意,原谅老师,好吗?但请相信,老师永远爱你。你应当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与挫折!后来,这位学生又恢复了自信,热衷于写作,迫不及待地打开本子阅读评语,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那长长的惊叹号就像一根通向知识殿堂的绳索引导学生前进,那一份喜悦和自我勉励不胜言表,作文水平也一次比一次出色。不看老师的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做过班主任的作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作文评语往往是与那些难教育的孩子进行交流的窗口,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我们都能有意外的收获。跳出作文这一固定的模式,把作文当作沟通师生情感的通道,那么,我们会意识到,要求学生作文,不如疏导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达到以情促文的目的。
二、作文评语是感染学生强大的内驱力
班上一位学生,她家境贫寒,为此在同学面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一次在写作文《自我形象设计》时,她的笔名取为“丑小鸭”,个人标志设计是画了一只独自躲在小角落里的小鸭子。我看后触动颇大,为了使她很快自强起来,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飞进了老师的丛林里,我喜欢她的纯洁与善良,我欣赏她的诚实和坦率,我更相信她有着坚不可摧的翅膀,你信吗?这样的一只丑小鸭,真的会成为茂密从林中的一只骄傲洁白的天鹅!她看后,感动地哭了,给我写了一封信,那感人肺腑的话语也让我激动不己。如果说学生的作文离不开情,那么教师的评语更离不开爱。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兴趣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老师对他的赞扬鼓励。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人”,他的鼓励和赞扬会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时,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身持肯定、相信的态度。当学生把作文当作向老师表露情感的舞台时,教师的评语就是展开教师对学生寄寓深情的天地。
三、作文评语是学生把准远航方向的“帆”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习作批改与讲评的环节中,习作评价必须淡化传统评价的选拔,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摒弃闭塞、一元的评价为开放性、多元性与创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为目的。我通过近十年的尝试实践,主观认为习作评价应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百家争鸣、启发创新、因人而异、赏识激励、动情感染”。
一、“以人为本”――习作评价的导向
古人云:“文如其人。”其实作文就是做人。横亘于传统习作教学的评价偏重于习作本身的构思、结构、技巧,往往忽略了作者的个性表达,学生习作便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因此,习作评价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以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通过习作评价应让学生明白事理,学会处事。教师必须善于利用习作评价,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渗透一些正确的处事哲学,以便学生能以全面的素质立足、适应社会。还要培养学生自信。习作评价要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富有赞赏性和激励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一块金子,一块会闪光的金子,感觉自己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
二、“百家争鸣”――习作评价的主体
习作评改中,多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甚至教师全权,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习作评改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叶圣陶曾总结自己一生给学生改作文所得到的深刻体会:教师给学生改作文完全是“徒劳无功”。 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而教师,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因此必须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变“学生作文一交了事”为“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训练全过程”。我认为小学阶段要采取学生自改、互改、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能批改习作的能力。
实践证明,习作评改是习作指导的延伸。通过习作的评改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领悟习作的方法和精髓,评出学生习作的兴趣,评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评出学生对习作的向往之情。
三、“启发创新”――习作评价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作评价的方法,既具有指导性,传授一些必要的知识方法,让学生继承先进的东西,学有所获,又富有启发性,让学生有所创新。所以,习作评价不要一味地传授灌输修改和作文的方法,而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评语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并逐渐掌握作文、修改与评价的方法和规律,提高作文能力和评价水平。例如:如何拟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何遣词造句表达……再如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的毛病,教师可以不写“用词不当”这样的批语,而是换用商讨性的口气:“你读一读XX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换上哪个词会更好,更能准确地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呢?”像这样的批语,它一改传统的判断式语句,代之以商榷性的问句,亲切平和,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便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避免了权威性的肯定和否定。
四、“因人而异”――习作评价的尺度
人是有差异的。因此,评价的尺度要有弹性,评价的指标要有差异,评价的语言要有迥异,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我们积极倡导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倡导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倡导多角度评价同一个学生。
五、“赏识激励”――习作评价的目的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 ,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欢乐、滋生兴趣、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