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阿猫阿狗、照猫画虎、争猫丢牛、同眠、穷鼠啮狸、白云苍狗、狗尾续貂、蝇营狗苟、兔死狗烹、鸡鸣狗盗、椎埋狗窃。
2、狗皮膏药、鸡飞狗跳、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恶酒酸、狗血淋头、塞翁失马、千军万马、青梅竹马、龙马精神、金戈铁马、声色犬马等。
(来源:文章屋网 )
1、巴蛇吞象:巴蛇,巨蟒,产於巴蜀,即四川。比喻人心贪婪。
2、牛骥同o:牛,比喻不肖。骥,良马,比喻贤者。o,木制之槽,饲牛马之器。比喻贤愚不分,同等看待。
3、兔死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没有用处,可以煮来吃掉。比喻事成以後,抛弃或陷害曾对自己有贡献的人。
4、豕突狼奔:豕,猪。突,冲撞。比喻大败时,奔跑流窜的景象。
5、牛刀割鸡:牛刀,杀牛用得刀。比喻大才小用。
6、六马仰秣:仰,抬头。秣,马吃的草料。仰秣,指马停止吃草而抬头倾听音乐。形容音乐的优美动听。
7、如虎添翼:翼,翅膀。好像老虎增添翅膀。比喻强者增添新力量,更加强盛。
8、吴牛喘月:江南的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太阳,就喘起气来。比喻遇见类似的事而心生胆怯。
9、投鼠忌器:要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了旁边的器物。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能放手去做。
10、牝鸡司晨:牝,雌性的鸟兽。司,掌管事物。雌鸡掌管早晨报晓啼叫的工作。比喻妇人专权。
11、引狼入室:比喻自取其祸。
12、三豕涉河:指文字因形体相近,相似而误写误读。三豕及「己亥之误。
13、一箭双雕:一箭同时射得两之m。比喻坐一件事而能同时获得两种效果。
14、牛角挂书:挂书於牛角上,且行且读。形容勤苦向学。
15、城狐社鼠:社,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喻依杖权势为非作歹而不易除去的人。
16、人面兽心:就时是指没有文化的夷狄之人。今喻面貌和善,内心险恶的人。
17、如蚁附:,羊气,好像蚂蚁附在有味的东西上。比喻趋附者很多。
18、为虎作伥:伥,指传说中诱骗人给老虎吃的伥鬼。比喻作恶人的帮凶。
19、骑虎难下:比喻因行事所迫而无法停止已进行之事。
20、炮凤烹龙:炮,烧。烹,煮。形容菜色的丰盛与珍奇。
21、心猿意马:原佛教用语。用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而多变。後用於比喻心神不宁。
22、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
23、亡羊补牢:亡,丢失。牢,关牲口的栏圈。丢失了羊,快修补栏圈。比喻出了差错之後,立即想办法补救,以防止更大的失误。
24、犬马之劳:比喻心甘情愿,为别人奔走效力。
25、临渊羡鱼:渊,深潭。羡,希望得到。比喻指作空想,难收实效。
26、刻鹄类鹜:鹄,天鹅。鹜,鸭子。形容仿效不逼真,但大致还算相似。
27、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路。比喻人经验丰富,而能指导别人或作为先导。
28、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踏在春天的薄冰上,均有生命之险。形容处境十分危险。
29、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痛。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多用於贬意。
30、刀俎鱼肉:刀俎,切鱼肉的刀子和砧板。比喻任人宰割。
31、伯乐相马:伯乐,本名孙阳,春秋 秦穆公时人,以善於观察马着称。相,观察。比喻善於发现、选拔人才。
32、味同鸡肋:鸡肋,鸡的肋骨。味道像鸡肋一样。比喻没有多大意味,却又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後也用於比喻对事情的兴趣淡薄。
33、牛鼎烹鸡:比喻大才小用。
34、如蝇逐臭:逐,追赶。像苍蝇追逐有臭味的东西一样。比喻趋炎附势者依附权贵或指人一味追求财、色等败坏人心的事物。
35、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众。
36、如鱼得水:好像鱼有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很投契的人,或对自己十分有利得环境。
37、牛衣对泣:牛衣,用乱麻编成,盖在牛身上的避寒之物。形容夫妻生活贫穷,卧在牛衣中相对哭泣的苦况。
38、老骥伏枥:骥,千里马。枥,马槽。伏在马槽上吃草的老马,心仍然想着驰骋千里。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39、泥牛入海:泥塑的牛坠入大海中,必然要化为乌有。比喻去而不返。
40、亢龙有悔:亢,自尊。龙,象徵君主。指君主宜时时自戒,以免盛极必衰,後悔不及。
41、庖丁解牛:庖丁,厨师。解,肢解宰割。比喻技术熟练高超,操作起来轻松俐落。
42、羊质虎皮:质,事物的原本特性。虽然披着虎的外皮,但仍不改羊的怯弱本性。比喻指具优越的外表,而无相称的实质。
43、三人成虎:市集中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有虎,则会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不实的传闻经过多人散布,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4、敝车羸马:敝,同「弊,破旧。羸,瘦弱。破旧的车子和瘦弱的马,指人生或非常简朴。
45、天马行空:天马,比喻神马。行空,腾空飞奔。比喻人才思横溢,气势奔放或指人不切实际的思想。
46、尖嘴猴腮:腮,双颊的下半部。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刻薄无福的长相。
47、厅前旋马:旋,转绕。比喻居室极狭窄。
48、千里鹅毛:千里,指相距很远。鹅毛,形容物品的微薄。比喻礼物虽轻却情意甚重。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蚕头燕尾: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动物 汉英成语 文化差异
一、 引言
成语(idiom)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历史经验和对世界认知的高度概括。成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结构凝练,含义隽永;朗朗上口,过目难忘;微言大义,回味悠长。成语是文化的积淀、语言的精华(杨铁梁语)[1]。成语的结构相对固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丰富多彩、趣妙横生的成语精华。
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是地球的主人。从历史角度来看,人类发展史也是人与动物关系发展史,人类养育了动物,而动物也养育了人类,互相依存,和谐相处。人类在与动物的长期共处中,经过观察和实践,对动物有了直观的认知并由此产生大量的、与人类对动物认知有关的成语。有趣的是,世界各地的人对某些动物的认知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本文拟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们对动物认知相关的成语,探讨其中的内涵和异同。
二、与动物有关的汉英成语
动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汉英成语中与动物有关的词语非常之多。潘红在其《英汉国俗词语例话》[2]中列举甚为详尽,本文主要以此为蓝本进行探讨。
1.对同一动物有相同认知的汉英成语
(1)lion/lioness与狮子;tiger/tigress与虎。
在冷兵器时代,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人类绝对不是这些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对手,因此,自古以来人类对这些生性凶猛的肉食动物怀有敬畏之心。
英语成语有:as brave as a lion(勇猛如狮);the lion’s share(狮子那一份/最大最好的那一份);have a tiger by the tail(遭遇劲敌);to arouse the tiger in sb’s nature(激起某人的凶残本性)。
汉语成语有:狮、虎被称为“兽中之王”、虎啸生风、虎视眈眈、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腾虎跃、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猛虎扑食等。
(2)serpent/snake与毒蛇/蛇;mouse与鼠;wolf与狼。
毒蛇、恶狼、鼠类等动物对人类生命和财物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人们对这些动物表达了恐惧、厌恶之情。
英语成语有:the old serpent(撒旦、魔鬼);snake in the grass(隐藏的敌人);mouse about(偷偷摸摸地寻找);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the big bad wolf(使人害怕的人或物)。
汉语成语/俗语有:毒如蛇蝎、巴蛇吞象、鼠目寸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戾不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
(3)sheep与绵羊;pig/swine(旧)与猪。
人类饲养绵羊和猪以来,从这些动物身上获取羊毛和肉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羊与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迥然不同,人们对羊怀有好感,对猪却心生厌恶之情。
英语成语有make sheep’s eye at(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某人)[3];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分好人与坏人);a sheep among wolves(羊入狼群,善良的人落入一群恶汉手中);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伪装友善的人);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教猪吹长笛,做不可能做到的事);make a pig of oneself(狼吞虎咽,大吃大喝);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丢在猪面前,对方不解你的好意);a pig of something(烦人的事,苦差事)。
汉语成语有:三羊开泰;挂羊头卖狗肉(褒羊贬狗的传统意识);广州市也叫“羊城”或“五羊城”;猪头猪脑、猪狗不如、死猪不怕滚水烫。
2.对同一动物有不同认知的汉英成语
(1)cow(母牛)/calf(小牛)/buffalo(北美野牛,亚洲水牛)/bull(公牛)/ox(公牛)与牛。
在英语文化里,人们对牛的认知因种类、性别、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cow含有“懦弱”、“胆怯”的国俗语义,cow-hearted,cowish均含此义,cow也常用来指“肥胖笨拙的女人”;calf指“愚蠢的胆小鬼”或“稚嫩的人”,calf love指“少男少女对异性短暂的朦胧爱情”、“初恋”;buffalo指“令人讨厌的人或物”;bull指“体壮如牛的人”,也有“恃强凌弱”的含义,John Bull(约翰牛)最早用来贬斥英国当年专横跋扈、骄傲自大的性格,现已成为“英国人”的代名词;ox有“愚笨”、“呆头呆脑”的含义,如as dumb as an ox(呆笨如牛)。
牛既可以充当人类的肉食,也可以充当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好帮手,因此,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与牛有关的词语大多充满褒美之意。例如,力大如牛、气壮如牛、健壮如牛、牛气冲天,用“老黄牛”来比喻“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horse/mare与马。
对英国人来说,马不仅在农业方面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马在英国人眼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因此,有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例如,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直接从马口中得知,有直接证据)[4]。众所周知,小马驹比老马值钱,而马的牙齿数量可以告诉人们关于它的年龄,人们正是通过观察马牙来判断它的年龄并评估它的价值。如:You can take a horse to water,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你不能强逼它喝水);to work like a horse(勤奋工作);a dead horse matter(不再关心);as strong as a horse(非常强壮);eat like a horse(胃口极大);horses for courses(知人善任)。英语中用the grey mare来表示强过丈夫的妻子。
中国人把马当作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战略资源,而汉语文化常用马来指代“人”,汉语成语大多与此借指有关。例如,犬马之劳、老马识途、马不停蹄、天马行空、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单枪匹马、招兵买马。
(3)dog与狗。
狗,这个凶猛的犬科动物,自从被人类驯养后,担负着人类狩猎时的好帮手,看家护院的忠实卫士,日常生活的亲密伴侣,在英语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看作是人类的好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在成语中经常指代“人”。而在汉语文化中,狗成为贬损的对象,与狗有关的成语、俗语大多数含有嘲讽之意。
英语成语中有a dog’s life(为生活辛勤劳作);dog eat dog(同类之间残酷无情的竞争)[5];be 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非常高兴);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重要人物);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活狗比死狮强);a dog returns to his vomit(狗回头吃自己吐的东西,恶习难改)[6];give a dog a bad name(名誉一毁,万难追回);to die dog for somebody(为某人效犬马之劳);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之中);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之日);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狗学不会新把戏)。
汉语成语、俗语、歇后语中有: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头军师、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彘不如、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三、结语
表达人对动物的认知的汉英成语十分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许多汉英成语对同一动物的认识和描述是相同的,说明了汉英民族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体会,人类与这些动物的关系不分地域基本上是一致的,体现了人类社会与动物之间的共性。但是也有许多汉英成语对同一动物表达截然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说明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汉英民族对某些动物的不同认知,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地理、动物种类等相互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性。这种认识差异并不代表某一民族对某一动物的认知存在谬误,而是代表了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探讨与动物相关的汉英成语,说到底,就是阅读和了解汉英社会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情况下,人与动物关系的发展史。
参考文献:
[1]牛津英语习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ix.
[2]潘红.英汉国俗词语例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90.
[3]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817.
[4]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2-37.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英汉成语 动物
一、引言
动物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成语一定的比喻意义,由于中西方人民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各自有着不尽相同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审美取向等,对相同的动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联想,并赋予其不同的喻义;对不同的动物会产生相同的联想和相同的喻义;对同一动物产生同样的联想和同样的喻义,那么在成语翻译过程中该如何恰当地传达出真正的含义,使译文传神达意呢?本文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在动物相关的英汉成语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只有合理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理论才能在翻译与动物相关的成语时得心应手。
二、归化与异化理论
所谓归化翻译,是在翻译处理中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翻译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采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异化寓于归化之中,归化中也包含着异化,绝对的异化和绝对的归化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根据翻译目的、文本类型等的不同,而对某一种翻译策略有所侧重。对于成语翻译,形象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形象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语翻译的成功与否。由于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域差异使得人们在成语翻译上遇到了难题,笔者通过对具体的、与动物相关的成语的翻译指出归化与异化的使用策略。
三、对同一动物有不同认知的成语翻译――归化法
归化的翻译在理论上是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在实践上,强调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习惯认为,当原文与译文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出现不能通达的情况时,“要用译语文化替代源语文化”,即把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外语词汇改头换面,或套用译语中与之相似的现成的表达法,把它们变成读者熟悉的译语文化形象。
1.转换动物形象,表达相同寓意。
不同的思维习惯导致中西方人对动物形象的认识不完全相同,在英汉成语和谚语中自然就会出现选用不同的动物形象作喻体来表达相似的喻义的情况。例如,在中国文化中,“虎”被认为是兽中之王。虎象征着威严、勇敢、凶猛、有活力。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如虎添翼”、“虎虎有生气”等。而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狮(lion)是百兽之王。在西方文化中,狮(lion)象征着权利、威严、勇猛。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更好地保持源语言本色,达到对等的翻译效果,也就是奈达提出的归化翻译策略。如: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老虎头上捉虱子)
摸老虎屁股(twist the lion’s tail)
狼吞虎咽(make a lion’s meal of)
虎虎生威(as majestic as a lion)
又如: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
水中捞月(fish in the air)
这大概是因为月亮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意象,而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鱼则是英美民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再如:Love me,love my dog.
译文一:(爱屋及乌)
译文二:(爱吾及犬)
译文一运用了归化翻译,形象生动;而译文二运用了异化翻译,充分保留了原文的比喻形式,但表达粗鲁,完全失去了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归化翻译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弥补异化翻译的缺陷,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这样的归化翻译不仅传达了文本意义,语言也很流畅,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缓和语言文化矛盾这一方面,归化的翻译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避免了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产生,使译文既通顺又易懂。
2.舍弃动物形象,表达相同寓意。
由于语言的丰富多彩,原文中有的形象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在译语中无法找到近似的对应物,若不能恰当处理,便不能被译文读者理解甚至失去原文的语用意义而造成语用失效,这时只能舍弃形象,例如:在中国,龙是中国的象征,它代表着帝王,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但不能直接翻译成“to hope that one’s son would become a dragon”,因为在西方人眼中,龙是邪恶的象征,是毁灭一切的怪物。因此上面的翻译不合适,应翻译成“to hope that one’s son would become somebody”。又如:“Wall Street is a dog eat dog place.”这句话中有人把“dog eat dog”译成“狗咬狗”。事实上,原句中的“dog eat dog”是残酷的意思,而译文中的“狗咬狗”有相互揭短,从第三者那里得到利益的含义。所以译者可以采用归化法舍弃形象,译为“华尔街是个残酷的地方”。总之,翻译中的形象转换要做到恰如其分,译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双语文化基础。奈达说过,“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功底更重要”。
四、对同一动物有相同认知的翻译――异化法
尽管在英美文化中归化的翻译占了主导地位,但在19世纪初,异化的翻译也在德国兴起。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在寓意上对等,在形象上巧合,翻译时可使原文中的形象在译入语中保持不变,这样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异国的语言精华,丰富本国语言的表现力。如:sheep与绵羊;pig与猪。
人类饲养绵羊和猪以来,从这些动物身上获取羊毛和肉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羊与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迥然不同,人们对羊怀有好感,对猪却心生厌恶之情。
英语成语如:
make sheep’s eye at(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某人)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分好人与坏人)
sheep among wolves(羊入狼群,善良的人落入一群恶汉手中)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伪装友善的人)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教猪吹长笛,做不可能做到的事)
make a pig of oneself(狼吞虎咽,大吃大喝)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丢在猪面前,对方不解你的好意)
a pig of something(烦人的事,苦差事)
汉语成语如:
三羊开泰
挂羊头卖狗肉(褒羊贬狗的传统意识)
广州市也叫“羊城”或“五羊城”
猪头猪脑、猪狗不如、死猪不怕滚水烫。
又如:Crocodile tears
译文一(猫哭耗子)
译文二(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译文一的意象使人感到幽默滑稽。而译文二采用异化法,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比喻原貌,形象生动,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隐含意义,领略别具一格的异国文化特色。狐狸(fox)、蜜蜂(bee)、鹦鹉(parrot)、狼(wolf)等动物形象在中西文化中有相同的喻意和联想。西方人和中国人都认为狐狸狡猾奸诈,蜜蜂辛勤忙碌,鹦鹉只会学舌,狼贪婪凶残。英语谚语“The bee works in the summer and eats honey all.”和汉语谚语“宁可做辛勤的蜜蜂,不要做悠闲的知了”中的蜜蜂(bee)的象征意义相同,比喻辛勤忙碌的人。因此在翻译此类成语的时候就应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既保留源语言中的动物形象,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如: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勤劳)。这些形象是不同文化相互引进的产物,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不同,对各种动物会有相似或相异的情感和联想,因此在翻译与动物相关的成语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文字层面的翻译,而是文化层面的翻译。其次,要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一方面,译者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共性和个性,结合具体的语境,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准则,最大限度地传达源成语中动物形象所蕴含的喻意。另一方面,译者也要合理地使用归化翻译来弥补异化翻译的缺陷,尽量做到文化的对等交流,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汉英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3]董晓晶.dog在英汉成语中的想象比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4]韩庆果.英汉互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J].外语研究,2003,81,(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