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神爷过生日

财神爷过生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神爷过生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神爷过生日范文第1篇

自从他们走后,我每天都在想着他们,有时候我甚至还会哭,我想:外婆,你们要多么才能回来啊?我好想你们呀!如果外婆能听到我的这句话,那该多好啊!每当我看到别的小孩子和自己的外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玩,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己的外婆却还在遥远的深圳。

在后来一个月里,我每天都过着这样的日子,心情时好时坏,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一会晴,一会雨。

星期六这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门铃响了,我以为是妈妈下班回来了。可当我把门打开,出现的竟然是外婆和弟弟!看到弟弟那张可爱天真的脸和外婆长满皱纹却慈祥无比的笑容,我觉得真是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当时,我简直就像一个穷鬼遇到了财神爷一样高兴,立刻冲上去一把抱住他们不肯放开,我的双手就像一条紧紧缠住猎物的蛇。

财神爷过生日范文第2篇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远久的年代,酒被一个叫杜康的人酿造出来,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小小酒杯,却蕴涵着整个宇宙,人的喜怒哀乐都在把盏与交错中得到体现。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品,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嘉宾而不用,形成了一套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

沧海桑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折冲樽俎,狂傲不羁,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古至今,可曾见有如此任情豪放的诗人吗?李白的世界里,有酒有月,有那条满载着他心绪万端的长安街巷。每当夜色朦胧之时,楚地狂人、酒中仙子的李白醉酒后提起那野鹤般飘逸的笔,饱蘸美酒醉人的醇香,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美妙绝伦的天才诗作。自古以来,墨人骚客,文官武将,皇亲国戚不知演绎过多少酒故事酒典故啊,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

然而,饮酒不只是官商富贾们的专利,随着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因而,酒与民俗如影随形,密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若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若无酒,后人孝敬之心无以表述;生宴若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若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民俗中有关酒的礼仪亦日益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现在,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过年酒】

年节涉足农家,到处喜气盈门,洋溢着年味,充满了春意,庭院里,桃梨含苞,腊梅吐芳,鸡鸣犬吠,柿黄椒红,牛肥马壮,粮仓堆满了金灿灿的包谷,屋檐挂满红彤彤的辣椒,灶间排满黄橙橙的腊肉,菜窖堆满五颜六色的蔬菜,衣绳上也挂满了五彩缤纷的新衣新被……还有那灯笼高挂,联语翻飞,“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置身山村年景,你方才明白诗人笔下的新年新春新气象毫不夸张……到处弥漫的美酒、佳肴的味道,吊钱福字散发的纸香味道,迎春桃花初绽的清香味道,燃放鞭炮礼花的喜庆味道,全家和美的幸福味道,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成为山乡村寨春节中最具魅力的内容。

除夕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改革开放以来,山村青壮年人开春时节便像候鸟一样,纷纷飞离乡村老巢,背井离乡,外出讨营生赚钞票,加入打工潮。春节前夕又像候鸟回归一样,带着思念,带着工钱,归心似箭。他们日夜兼程,不知疲倦地回归老巢,回归山寨,回到亲人的身旁。于是乎,每到过年前夕,山村的老年人妇女和孩子们便纷纷驻足村头,流连在车站码头,望眼欲穿,盼望亲人早回还!

民工潮引发的迁徒与回归,守望与牵挂,别离与团圆,挂牵与相思,成为当代中国特有的一种人情世故和山村风景。山村的人们,对每一个在外闯荡归来的游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都给予最真诚的祝福和安慰:“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接风洗尘,把酒问冷暖,举家庆团圆,其乐融融,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永恒不变的家的情结。

山村的年三十到了,古朴沧桑的村落平静如水,而各家各户却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所有的过年习俗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老年人小孩子纷纷换妆,新衣新帽子新鞋袜,姑娘媳妇穿上了新衣裳,无不花枝招展,异彩纷呈。祖先逝者的坟头也堆满了纸钱。春联、年画被端端正正地贴上了,大红灯笼被高高地挂起了,财神爷被恭恭敬敬地搬上了供桌……杀年猪、过烧酒、酿米酒、宰鸡鸭、做年糕、包饺子、赶大集、办年货,全家老少齐动手,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除夕夜的饭是团圆饭,须冷盘、热菜、甜品、瓜果等精心准备一大桌,得有鸡鸭鱼肉,得有家酿美酒,得全家人聚齐在大圆桌边,亲情融融地大吃大喝,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在我的感觉中,年夜饭是最香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饭菜,而是一桌的团圆、一桌的亲情、一桌的祈盼、一桌的心愿。

除夕夜,灯火通明,全家老少辞岁守岁。有家,就有守不够的岁月。那情,那景,祥和安康,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炉火,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糖果、喝着年酒、话着家常、说着故事,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规划未来一年的生计……午夜十二点,农历新年的钟声响起,远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潮逐浪高,亲情也随之升华。

记忆中的年味,就是这样飘着一缕缕酒肉的香味。对于那生我养我的故乡山村来说,过年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那古老的族谱、那香烛缭绕的祭桌、那地摊上的年货、那放鞭炮的顽童、那橘皮糖的芳香……虽离乡已多年,故乡山村浓郁的年味,依然深深地在我的记忆中香醇。

记得一位作家写有这样两句话:故乡,如一本珍藏的旧书,不时翻来,总是有一番新意;家乡像那陈年老酒,能让人品味出绵长的幽香,常使人获得有益的精神滋养和享受;故土又像一面镜子,能让人认识和匡正自己的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如今细细想来,诚如是!

啊,我的故乡,我的父老乡亲,那老酒飘香一般的浓浓乡情!我愿沉醉在这浓浓的乡情当中,一醉方休,乐不思归!

【生日酒】

河南省豫西南一带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之说。六十花甲开始,每逢老年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日酒。与皇宫豪绅富贾官商相比,民间寿宴往往比较简朴,虽不算隆重,但也不失温馨,尤其是寿宴少不了酒,因为“酒”与“九”“久”谐音,希望家中老年人长命百岁,久久富贵,敬老情深,孝心可鉴。

相关期刊更多

旅游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太原市系统工程开发研究所

年画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

东北之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