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工院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工院校教育主要包含了德、智、体、美、技能等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的核心职责在于培养人和教育人,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特征,科学有效地开展好教育工作。而德育属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言行,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人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技工院校学生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二、当前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国内大部分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实施状况而言,依旧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是技工院校的生源远远不足,因为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技工院校是平时不好好学习、落榜的学生才会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技工院校的招生带来了影响。同时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无法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思想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叛逆性,但很多技工院校没有真正重视这一问题,依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或者灌输性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工作,学生难以主动的接受,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因为技工院校更加偏向于对学生的职业性和专业性要求,常常将德育当成是附属品,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导致德育工作的地位严重削弱,很多德育工作开展起来也困难重重。与此同时,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其整体性无法得以体现,加之和德育工作相关的各种制度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缺少规范和保障。[1]
三、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对策
第一,转变传统德育教育理念。新时期的人才不单单应当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应当拥有现代人所需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技工院校所培育的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应当拥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基本道德素养,特别是要培养他们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人们应当进一步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促进德育系统化改革。技工院校在组织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设置职业道德常识课,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各专业的学习中来,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技工院校学生,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让现代意识和传统教育一体化,既树立远景目标,又制定层次要求,这才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积极的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将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各类活动中来,例如说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收集材料、自己主持,或者举办演讲比赛、故事大赛、辩论比赛等,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德育教育。或者人们可以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劳动、清洁街道等,让学生直接参与,让他们亲自动手体会。这些活动的开展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唯有积极地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接受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第三,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因为技工院校的生源相对特殊,而近年来来自于离异家庭和农村留守家庭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加之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文化成绩普遍不高,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足,可以说很多学生都是学习的“困难户”。这些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学习兴趣、心理上存在自卑情绪、面对挫折的接受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人们必须要开展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时刻保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真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他们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人们可以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为学生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案例,同时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负面情绪,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2]第四,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人们能够发现,很多学生都会默默地观察教师的行动,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人们要重视这一问题,发挥出教育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从而为学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如此便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学生向“善”的一面发展。除开言传身教之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也是一种有效的“粘合剂”,教师应当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和学生真正的交朋友,与他们真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更好的实施德育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必须要将德育工作当成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任务来抓。教师和学生都属于德育教育的对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唯有积极吸取借鉴优秀的德育教育方法经验,并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探讨研究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方法,才能够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红伟 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风建设 特点 原则 途径
1、技工院校学风建设的特点
1.1 系统性
技工院校的学风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环境以及各种社会价值理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风建设;从学校层面来看,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与推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环境;从学风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对学风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的任务、职责及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法,师生也应认真履行学风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及应享受的权利等等。
1.2 层次性
技工院校学风建设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学风建设工作中既有学校的建设规划,又有各部门具体的实施方法;既有教师的教学之风,学术之风,又有学生的求学之风,勤学之风;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师生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工作职责,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增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同时,学风建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师生个体的变化上。
1.3 渐进性
技工院校学风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既是静态的常量又是动态的变量,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来反映。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体师生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需要认真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难点与焦点,以便为技工院校学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科学化提供现关依据。
1.4 复杂性
人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复杂性是由生活在技工院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的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技工院校中人的身心发展既受自身生理特征、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从学校内部来看,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主要有职业校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学校文化、师资力量、教师教风,以及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取向等等;从社会因素来看,各种功利思潮、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风都在冲击着技工院校的学风建设。技工院校的学风建设不仅仅由学校自身决定,还取决于学校中的人、环境、条件、社会思潮等等各种因素,还就增加了技工院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
2、技工院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风建设,既要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制度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来形成的优良学风,还要能过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来巩固优良的学风。
2.2 坚持引导和规范管理相结合
学风建设主要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因,规范管理则要通过内部环境进内因作用的发挥。抓学风建设既不能只注重教育引导,也不能只采取强制性管理,而要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2.3 坚持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
学风建设中,教师是主导。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身教和优良师德的引导。在学风建设中,学生也是主体。要通过教风建设,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管理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4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要合学生认识到不能单纯满足于课堂认真听课,还应当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2.5 坚持从严治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积极倡导建立“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情感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师生关系。通过设立交流平台、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进一步落实政策,完善机制,不断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的关心和帮助;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切实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就业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6 坚持宠观指导与微观组织相结合
宏观指导重在调查研究,探讨字风建设思路,确定目标任务;微观组织重在具体落实。抓学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宏观指导的层面,还要把学风建设的目标分解为不同阶段
3、技工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3.1 以德育育学风
3.1.1 加强学风建设,思想教育是先导。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各类教育学习活动。学校要积极开展德育课程的改革,发挥德育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为形成良好学风提供思想保证。
3.1.2 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各系要充分种用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邀请任课教师做专题报告,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动力。
3.2 以榜样树学风
3.2.1 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各系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行为规范,系部要跟踪管理,实行学生党员述职制度。通过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引导同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3.2.2 发挥先进典型在学风建设中的东范作用,学生和团委要将学风建设纳入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品学兼优毕业生等评选活动中去,发挥导向作用,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气氛。
3.3 以管理促学风
进一步完善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认真抓好早操、晚自习,推进学风建设进学生公寓,培育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各系部要以严肃课堂纪律为抓手,从严管理,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撑握课堂教学动态。加强学生信息员培训,建立学生信息员月例会制度,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完善制度,对违纪的学生及时教育处理,学工处要及时研究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4 以环境导学风
3.4.1 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校园品牌,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4.2 发挥党团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同学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发挥示范作用;共青团、学生会要积极参与学校涉及学生成长的重大改革发展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了解和宣传学生热爱所学专业;要坚持抓方向、抓特色、抓品牌、抓形象的发展路子,重点扶持一批优秀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来培养人才,活跃校园人文气氛。
3.5 以班风建学风
班级是学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单位,班风在学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为学风建设打好基础。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在思想上教育学生,情感上贴近学生,行动上深入学生,把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状态、家庭状况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排忧解难。要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中的助手作用,通地严格要求、热情关心、扎实工作,形成团队精神和班集体意识,促进生动活泼、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的形成。
3.6 以教风带学风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严格教学管理,依法治教、从严治教。各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定期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督导;教师对课堂教学隔壁管理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上课必须严格考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3.7 以考风正学风
教务部门要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命题、监考、阅卷管理制度,加强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杜绝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各系要广泛开展诚信考试签名活动,通过设立诚信考场,在学生中营造“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进一步严肃考场纪律,严肃处理考试舞弊行为。
3.8 以活动陶学风
学校坚持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学书本知识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把钻研业务与提高创业能力紧密结合,把毕业实习与落实就业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比赛、评优活动、节庆活动、讲座活动、演讲活动、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奋发进取、诚实守信、行为文明、整体良好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锻炼吃苦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3.9 以技能引学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日益多元化,而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德育教师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依据现代德育教育方式的指导,通过分析现代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确保技工院校顺利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到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技工院校;德育现状;对策
一、技工院校德育现状
第一,德育教学目标脱离实际。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在工作中,德育教育制定的教学目标可行性不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离。由于技工学校招收的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毕业生,他们正处于身体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德育教育,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产生偏差,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很是不利[1]。而部分技工院校在制定德育教学目标他脱离实际,没有准确的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二,德育教育特色不明显。技工院校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技工院校学生在文化层次、道德修养、思想道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技工院校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不是太理想,所以在进入技工院校之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同时对自身以后的发展产生迷茫。而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没有抓住学生这个特点与规律,德育教育特色不明显,没有把握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三,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目前,现在技工院校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且大部分学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理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与毕业技能要求以及主管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技工院校在德育教学中只是停留在理论教育,并没有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依旧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德育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二、技工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强化德育教育的统一性[2]。所谓的统一性就是指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德育教育的目标与形式都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并且需要保证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辅导,同时也需要积极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进一步的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利用课余的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参加志愿服务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建立较为完整的德育教育过程,以保证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从而提高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力。第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在技工院校的课程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同时也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提高,而且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共同进行的模式,把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当中。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与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生兴趣,将思想道德知识最大程度的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其他专业的德育教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入关于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一要深挖教材内容,二要切合实际,并且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构造良好的学习德育知识的氛围。第三,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也不断的进步,但是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思想矛盾。就以技工院校为例,学生不但需要承受学校学习的压力,还需要承受社会就业的压力,在各种问题的不断冲击下,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与受挫能力,这样才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结合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教育过程应该重视几下几点问题:其一,教师需要加强形势教育,协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心理发展,因为这样的学生或许正处于思维迷茫时期,需要提高他们敢于应对各种困难与难题得勇气;其二,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特点,适当展开全面、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就业所遇到的困难,并且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以后的工作提前做好规划;其三,培养学生乐观的心态,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不同,教师需要开展有效的性格教育,使学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让学生有更好的状态应对会出现的苦难和挑战[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性特点,运用多种创新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促使技工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在新时代的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教学模式,使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展开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地提高,最终促进学生自身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学.浅谈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误区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40-141.
[2]陈洁.新时期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73-74.
一、技工院校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1.社会对技工教育的长期偏见
当前,多数家长们仍认为,宁要学历不要技能,只有让孩子上大学、拿高学历,才能有出路。因此,破除旧观念,理性选择职业教育,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践应用能力,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相比而言,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好,就业率远高于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尽管如此,社会观念的转变,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2.我国技工院校建设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技工院校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仍不强。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在校学生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考试评价指标有待改进。另外,许多技工院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例如,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达标,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老化,实训基地建设薄弱,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缺乏等。总之,从办学特色和办学内涵上看,我国技工院校的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的
发展。
二、技工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代技工院校建设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强调内涵建设,主要包括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改革课程体系等。
1.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渠道;不断改善技工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培养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添置各类实训设备,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另外,还应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办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社会影响力。技工院校应该积极联合其他院校,利用优势互补,整合资源,通过“双证班”等形式合作办学,扩大教育范围。
2.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技工院校要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拓宽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引进渠道,提高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加强一线教师的梯队建设,科学设置各类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比例;提高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中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优化中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队伍结构。各院校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奖励机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坚持职业培训,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技工院校评估和审查的重要检查内容。其目的是建立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生产实习,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较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3.改革课程体系
针对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等问题,技工院校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解决专业建设适应性差的问题;通过自编教材、合编教材等形式,解决统编教材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将企业意见与建议纳入到教学环节与考评环节中去。
4.加强职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
设立相应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建立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毕业生就业;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估学校的重要指标,对市场需求做好预测工作,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技工院校要承担起自己在推进普职渗透、丰富学生发展途径中的责任,为当地中小学生劳动技术课程学习提供教师、场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技工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普通高中在校生、大学生转入职业教育学习提供渠道;联合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对于希望升入职业学校的初三学生,开设职业教育班等方式,开展职业教育。
一、技工院校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1.教材
目前,各技工院校使用的教材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编教材,尽管教材已改编过多次,但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内容上还不能完全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同时,由于技校教学授课学时较少,设备仪器不完善、实习内容过于简单、授课时限限制实习实训时间,造成课题不能全部完成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技工学校生源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而统一使用统编教材难以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的。
2.场地
规范的训练场地、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实习课最基本的保障。一些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却缺乏充足的设备、仪器,没有专用的标准化训练教室,除了实习老师外,没有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存在实习设备缺乏维护、损坏严重等问题。
3.教师
技工学校的教师大多是理工科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还有部分教师因长期脱离社会生产实践,专业知识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因此,目前技工院校严重缺乏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二、技工院校实习教学的改革
1.开发校本教材
实训教材的内容安排基本符合大纲要求,但因为具体情况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新整合内容。笔者从事铣工工艺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实习时,普遍感到教材中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课题太单一,没有什么挑战性,实习效果并不好,因而笔者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革。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功能模块,只用一个零件就把五个课题全部包含在里面。学生像在工厂车间里一样,拿到产品零件图后,从编制加工工艺、设计刀量铺夹、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一直到成品的检验等环节,都自己思考、自己完成。其间如果遇到问题,老师随时随地给予指导和解答。这样改革后,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他们自己动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要明显优于原教材安排。通过这个零件的加工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五个课题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个零件加工整个过程的工艺分析,掌握了五个关键点:制定铣工工艺,正确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资料,合理选择和使用夹具、刀具和量具,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以及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同时,笔者还在综合训练阶段多加入一些探索性的课题,使学生乐于实习、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建立规范的一体化实习教室
技工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到,实习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基础,实习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更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学校要建设独立、规范的一体化实习教室,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习教学条件,淘汰传统落后的设备,配备专职的实习教室管理人员,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确保实习设备条件完备、保管得力。有了这样的一体化教室,可使授课过程能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演练同步。另外,对于学校内部确实无法进行或进行困难的课题,可以加强外部联系,实现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特别是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获益。
3.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
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三四年后就直接步入社会,如果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掌握一手过硬的专业技能,没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将很难自主自立。教师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优良的师资队伍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具有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培养实习教师师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1)加强对理论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其专业教学综合能力;(2)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和理论水平,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带头人;(3)广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现职教师定期进行高新技术培训;(4)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向社会招聘具有生产经验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校内教师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