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内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内控 重大风险预警 应急机制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更好地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公司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加强风险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企业通过对内控体系建设,对各业务、各流程进行梳理,认真辨识各关键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近来有很多事件值得反思。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危机,虽有内控机制,却不能及时进行突发事件预警,导致企业受损。曾有某媒体披露,记者将3家国内上市企业共10款葡萄酒送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均检测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而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此事沸沸扬扬,虽然不疾而终,却使张裕销售业绩下滑。同年11月,酒鬼酒受白酒塑化剂问题影响,白酒股大跌之后再度出现暴跌的情况。近期的三星Note手机起火爆炸事件,几家公司事后都做出补救措施,但都不尽如人意,没有相应的预案出台。在信息时代,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尤为重要。
目前,上市公司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但在加强风险预控和应急机制制度的建设方面重视不够,以致不能化危为机,疲于应付。企业通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可以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处理重大事件或敏感事件,制定应急预案能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公司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企业风险的有效控制不到位。影响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较多,虽然企业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但流于形式,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管理,遇到突发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的管控队伍,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很多负面信息。尤其在当今社会,各类媒介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可见,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第二,内控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很多企业平时不注重内控机制的建设,出现问题就临时出台政策,政策的衔接性差。
第三,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在食品行业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产品的生产没有行业标准,或者有标准但缺少监督,以致近两年频频发生生食品行业的危机事件。比如2004年的伊利“高管被拘”事件;2005年的光明“回收奶、早产奶”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蒙牛的“黄曲霉毒素M1”事件,接着是今年的酒类风波。导致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停牌,股价价暴跌,企业破产,由酒鬼酒引l的塑化剂事件更是演变成席卷整个中国白酒业的一场风暴。不仅白酒行业的形象受到了影响,在资本市场,白酒股集体大跌。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一定要依据规范和制度进行信息披露,突发事件要有应急预案和措施,在信息公开的背后,还要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做强做优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发生了风险事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风险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突发问题的应对不能让公众满意,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市场经营活动,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政府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经营风险引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对各辖属企业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当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政府各部门能积极与企业联手,处理矛盾,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运用媒体来公布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通报处理结果,防范不良信息的出现。
第二,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内控意识。企业应从根本上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重视内部控制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内控制度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一,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全员控制意识,高层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其二,应注意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感,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形成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内控制约机制,使员工自觉执行内控制度,主动向管理层反映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形成自上而下的“人人讲内控、人人受约束”的局面。
第三,建立预防危机的预警系统。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一是收集消费反馈信息,对引起危机的因素进行归纳及监测;二是收集行业信息,了解业界发展动态及企业发展战略;三是收集竞争对手的动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善自己的服务;四是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其危害程度制定初步的应对计划,形成书面指引,一旦发生问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四,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一旦发生危机事件,马上组成处理团队,执行应对方案,应对突发危机。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控自查, 企业风险
我国财政部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内控自查,是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内控自查是企业处理各项业务工作的相关业务人员,包括各级管理者,为保证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程序的执行力,减少企业管理层自身管理风险而进行的自我检查。
自查是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不仅包含内控专业人员开展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外,还包括各业务部门对处理相关业务开展的现场自查。通过内控自查可以进行企业风险预防,是控制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良好的自查方案,以保证内控自查工作的有效性。
一、内控自查的必要性
1.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从企业整体来讲会降低经营风险,但也会形成对员工的约束,增加员工的工作量,没有检查和监督很难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因此,必须进行自我检查程序。
2.与内控审计相比自查更容易发现问题
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内控审计人员不了解企业具体运作,对企业也不可能进行持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即使是企业内部的内控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全天候地进行内控检查,只有自我检查,弥补内控审计漏洞,才能保证这些具体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二、目前企业内控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1.内控自查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自查与业务执行人员和基层管理员无直接利益关系,因此,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内控制度自查不够重视,甚至当企业领导有求进行自查时,部分人员依然会不完全执行或根本不执行。
2.内控自查方法不熟悉
内部控制自查不仅要求自查人员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定,更要熟悉各方面自查的关键环节,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目前,企业内业务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内控自查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内控自查管理具体方法探讨
强化企业内控自查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意识,另一方面应掌握内控自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内控自查
第一,检查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单位各级员工,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要确立授权与批准的制度,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发生,是否经过单位主管人员或财务主管人员审批,授权具体的人员与经办人员是否一致。
第二,查检不相容职位是否分离。对于相关的职务,是否进行分工负责,是否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授权与经办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经办与审查是否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经办与记账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票据保管与银行存款记账人员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票据保管与印章保管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登账与审核是否相分离;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保管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账是否相分离。
第三,业务记录是否完整。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出纳人员复核了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后,应及时填制结算凭证,并对结算凭证和原始凭证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主管审核无误的银行存款收付原始凭证编制现金、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经会计主管或授权稽核人员审核后并签字盖章据以登记入账。
第四,现金、银行存款的真实、安全。出纳人员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现金是否及时盘点,交由会计主管人员检查,同时定期进行账账核对,以保证银行存款安全。
2.预算内控的自查
预算内控自查内容包括全面预算编制、管理的规定、办法和制度;预算调整方案及批准文件;预算执行进度以及预算考核相关资料。
第一,对预算编制的自查,主要检查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具备预算编制基础资料,是否将本单位确定的预算目标落实到具体单位,单位对确定的预算目标是否按时间进度进行分解,是否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成本预算编制是否依据成本列支范围和标准,按照产品生产计划、物资消耗定额、设备定额、劳动用工定额等定额标准和计划价格编制。费用编制预算是否将各项专项费用提前考虑,将各项支出最大限度纳入年度预算中,是否做了资本性支出的可行性论证。
第二,对预算执行的自查。单位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各项预算是否在预算期内得到了一贯的、严格的执行。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当局与各级管理人员之间是否存在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检查按时间进度分解的各项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检查在收入预算执行中有无多报、少报或漏报收入的问题;各项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合规;开支范围划分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及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费用的开支是否遵循预算标准、范围、费用的归集、分配、核算是否合规,有无将资本性支出在费用中核算的情况。
第三,对预算调整的自查。预算的调整是否符合预算调整的条件,是否属于编制时考虑不到位,多编、少编、漏编问题;当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预算是否及时得到调整;调整预算的程序是否按相关程序调整。
第四,对预算分析与考核的审计。是否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制度是否合理、可行,是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重大差异是否做出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制度是否合理、可行。是否落实奖惩措施,直接与工资挂钩、及时落实到个人。
3.报表的自查
包括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表间相互之间勾稽关系、重要会计科目和异常情况检查等。如果是检查合并财务会计报表,还应该检查企业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母公司和比重较大的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
第一,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自查。主要是财务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应对会计师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予以重视和关注。会计报表及附注的形式自查包括:表名称是否符合规定;报表编制单位是否盖章;报表是否有编制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字及盖章。审计报告的形式自查,主要包括: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签字及盖章;是否已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是否签署了报告日期;是否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许可证;是否已核对审计报告的骑缝章无误;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齐全。
第二,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自查。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具体包括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中的“实际投入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之间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中期未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勾稽关系,应满足: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
第三,重要会计科目的自查。重要会计科目自查是指通过逐个对会计报表重点科目的核实审核,判断会计报表在重大方面所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要检查资产类科目是否实际存在、所有权的归属以及计价是否合理;负债类科目应检查金额是否正确、负债到期日以及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事项;权益类科目应检查其来源的合理性、确认的合法性、金额计量的准确性;收入、成本和费用类科目应检查确认的合法性、是否当期发生以及收入成本费用之间是否配比。
对于应收账款,主要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较大数额以及账龄过长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应核销而未核销的;是否与客户核对往来;收款期大于一年的大额应收账款,是否提取足额坏账准备;是否存在虚列应收账款以虚增销售收入现象;是否过度降低信用政策标准,导致应收账款大额增加。
对于存货,主要检查是否存在少列、多列现象;存在不存在多计存货,少计成本的现象;存货是否不合理积压或者变质,而未提取足额的跌价准备。
对固定资产,主要检查固定资产类别划分是否准确、产权是否归企业所有,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计人固定资产原值现象;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金额是否准确,是否及时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是否合法、合理并遵守一贯性原则,是否存在少提折旧、不提折旧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已经过时报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还未申请核销,仍列入账中的现象。
对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检查是否存在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虚增销售收入现象;销售收入确认时间;是否存在通过销售退回、折让随意调节利润现象。
第四,对财务报表异常情况检查,对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出现比率极端优秀、经营状况突然好转、利润表变化异常时,应予以充分关注,核实其真实性。具体通过综合对比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进行分析判断。
4.期间费用的内控自查
对期间费用的自查是内控自查的重要部分,费用性质不同,自查方面不同。
第一,对业务招待费的自查,要检查业务招待费累计发生额,并注意抽查原始凭证,确认有无乱挤占招待费的现象,必要时可以与发票开具方进行核对。
第二,对坏账损失的自查,要查看冲销的坏账是否符合条件,有无报批手续;提取金额比例是否恰当。
第三,对差旅费的自查,针对发生额较大的或整数等异常金额,查阅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并注意是否将业务招待费列入差旅费开支,验证因公出差事项的真实性,检查列支报销的凭据是否合法。
第四,对固定资产租赁费的自查,要了解固定资产是否为管理部门使用;查看租赁协议,确定租赁的性质是否属于经营性租赁,检查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
第五,对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的自查。首先检查“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查看相关原始凭证,是否有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查看提取工会经费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有将应列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费的费用错列入职工福利费等。
第六,对无形资产摊销的自查,首先无形资产入账的原始凭证,审查入账的金额是否真实;其次,审查其摊销期限和金额是否正确,如有租入无形资产,应检查相关合同;再次,对于软件的检查,主要是查看原始凭证,购买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是否单独计价,如未单独计价的,应并入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5.生产成本内控的自查
第一,要对成本记录进行简易抽查。通过记录检查产品的生产、材料的购进、领用是否以经过授权批准的生产指令进行,有无未经审批或违反审批制度的现象;检查成本的记账凭证后是否附有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等。检查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的顺序编号是否完整。
第二,选取样本测试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检查核算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进行。
第三,复核生产成本明细表,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抽查生产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和材料费用的分配。检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的真实性,是否将非生产用材料计入直接材料费用。检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准确,人工费用的计算方法与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和适当,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表相符。将本年度直接人工成本、材料消耗与前期进行比较,如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原因。结合应付工资的检查,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应对生产成本实施截止测试,即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生产成本明细账及相关凭证,确定有无人为调节利润而跨期入账的情况。
四、结束语
总之,内控自查是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自查管理方案,完善内控自查管理。企业应从货币资金、预算、财务报表、费用等方面加强自查,以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麻蔚冰.企业内控自查方案设计.首席财务官,2007,(5)
关键词:内控制度;分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怎样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怎样协调内部资源的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是建立在内部协调的基础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也就成了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1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责权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它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了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加强内部控制也就成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
2企业内控制度的具体分类
2.1授权控制
授权控制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把一些特定的权限下放到相关的人员,从而使一些经济业务只有经过这些人员的授权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处理,未授予权限的业务,无论如何这些人都不能办理。授权控制不仅仅是规定相关人员的业务范围、职责权限,同时也要规定相应的责任,从而使他们在处理业务的同时,也要担当相应的责任。
2.2 分工控制
分工控制是指对于一个从前到后或者从上到下的整体业务分成若干个小部分,每部分由固定的人员各自完成,不能将一个整体业务交由一人来负责包办或兼任。这样的控制能够使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减少营私舞弊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3业务记录控制
业务记录控制是指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要根据公司的相关制度、措施、规定等做好各项业务处理的详细记录。同时,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及时、有效,公司在制定关于记录的规章制度时要考虑周全,详尽细致。
2.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
一个企业只注重创业,而不注重守业是万万不行的,也就是说企业除了要注重生产,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有助于生产的相关财产的安全、保养、维护。这就是建立财产安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2.5书面文件控制
书面文件控制是指企业将经营管理过程中处理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以书面形式制成文件、规章制度、岗位标准、责任制等张贴、悬挂在工作场所的显著位置。
2.6人员素质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是为了保证具体业务的工作效果、质量标准,对于相应的岗位设置一定的基本要求,从而使采用的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
2.7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是企业建立一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这样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3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3.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合法合规。
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任何违法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在守法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3.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维护企业的资产安全。
资产的安全是企业各方面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的报告质量。
完整、可靠的信息报告可以为企业各级管理层提供准确而真实的信息,从而管理层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做出适宜的决策;同时,对外披露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增强企业的声誉。
3.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规章制度,它的贯彻执行必定有自身的优越性,同时因为良好的贯彻执行必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丰硕的成果,从而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3.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的战略目标。
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将使企业按照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方向发展,将企业的近、远期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3.6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廉政建设的需要。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各项营运均有章可循,避免在重大决策中出现领导者独断专行或暗箱操作等行为的发生,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
4强化内控制度的对策
4.1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该确定的是哪些业务、岗位是不能兼容的,必须分开设置的,其次通过规定岗位责任制等方法使各个岗位的职权明晰,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之间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4.2完善授权审批流程,明晰权责
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授权审批流程,明确规定相关人员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责任、程序等,同时相关的审批人员,不能超越权限,必须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对于特殊的重大事项,应当采取多个管理者集体决策审批的方法进行审批,任何个人没有权力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意图。
4.3参照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系统控制
企业要依据相关的专业行规和国家统一的法律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个业务岗位的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的监督牵制职能。
4.4坚持以人为本,作好绩效考评控制
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控制业务执行运转的环境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人无疑是这个环境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营造,从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4.5强化内部审计,借助外部审计力量
对于一个相对完善的稍大型企业来说,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并且这个部门的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请,他们直接对最高领导层负责,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部分企业可能出于成本考虑不能设立内部审计,也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构,切实发挥审计的功能。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控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内控制度的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不变的有效途径,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轩诗成.探析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山东煤炭科技.2008(02).
[2]张英棉.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调查报告[Z].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风险评估问题。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尚未建立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风险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不少误区。
2.控制方法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明确职责,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信息沟通问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全面或有关内容不适用的情况,由于沟通不畅,致使遇到具体问题时,会失去应有严肃性,不能保障资产安全。
4.监督检查问题。只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内控制度才不会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只有内部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在内部稽查评价职能效率上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协助配合、监督执行,具体实施几个方面。
1.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企业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既注重规模经济效应,又全面评估面临的风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固定资产增加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控制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企业应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和领用物资具体审批程序,对固定资产毁损、流失或变相流失等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财产安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盘点;加强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执行、分析、考核环节的管理,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2.有效的控制活动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资产安全运行的保障。目前,不仅要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还需要落实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把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处置、清查等各个环节都应当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中。为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强控制,一是宏观把握,由领导进行单位发展进度的考虑,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微观调节,由各科室负责人对采购申请进行合理论证,统筹计划安排,避免重复建设,确保付款的执行效果;三是监督保障,公开竞标方式采购大批物资,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维修、报废、处置等活动需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财务部门监督付款的可行性、真实性与安全性,相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并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顺畅的沟通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补充。内部控制是与管理过程融合在一起,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一是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方法等符合各项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固定资产具体业务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即时沟通,定期召集各部门的专题会议沟通,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沟通,并适时调整,有利于监督部门和个人职责的履行情况。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将内部控制嵌入企业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真正融合起来。
【关键词】企业 内控管理 失效 原因 措施
一、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相关的内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内控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企业的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内控管理主要是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的责任,自己则对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在内控管理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许多部门或者有关人员对内控措施的执行进行应付和敷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不是简单地制度或者文件的编辑,而是一种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工作的动态的监督方式,内控管理是贯彻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和内控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内部控制观念相对薄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地追求增加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完全忽视了内控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淡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谨,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企业的内控管理失效等问题,对企业的资产和财务资料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多数企业存在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管理机制很难有效地贯彻落实。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顺利开展内控工作的保障,企业的管理者和内控管理人员根据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给企业的内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虽然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但仍旧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进行内控管理的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具体的内控管理机制严重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许多的内控管理措施很难落实到实处。
(3)内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虽然目前许多的企业建立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许多内控措施难以有效执行,因此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的企业再进内控管理时,内控制度基本都是走形式主义,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时缺乏有效地内控监督机制。
(4)会计人员独立性不强。每个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具体业务处理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会计工作执行以及会计监督的实际工作人员。由于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管理者是一种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从会计人员的职责的角度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照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正确的核算和有效地监督,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从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服从企业领导者的安排,有时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获取利益需要掩盖企业的真实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则需要执行企业领导者的命令,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有效地保证,因此,会计工作对企业的业务活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二、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
(1)加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认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健全的内控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具体实践中,企业的管理者和内控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视度。不断创新企业内控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科学的内控管理理论以及内控管理手段,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
(2)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时,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一种和谐的内控管理氛围。在进行内控管理过程中,完善有关的内控制度,价钱对企业有关内控人员的行为约束,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内控文化氛围对企业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高标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企业需要工作人员当作是内控的主要载体,明确权、责、利的界限,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另外,对于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岗位,建立相关的轮岗制和换岗制度,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比如稽核与出纳等,严格遵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防止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等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保障企业的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外,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培养企业员工的正确的内控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度,使内控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同时,企业需要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控工作的有关处理规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内部控制,为企业内控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以及体制基础,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善内控考核机制,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有效地评价。建立完善科学的内控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可以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于工作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进行批评和警示。对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查漏补缺,将内控管理作为一种常规性的工作。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从而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的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提高对内控管理的重视度、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内控考核制度,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改进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