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常养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偏头痛是一个独立的疾患,而不是一个症状,有自己独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每次发作持续0.5~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畏光、怕声,头痛通常为搏动样或跳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强光刺激、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高酪胺食物、酒精类饮料,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可惜的是没有一种药物在服用后可以使偏头痛永不复发,但如果这些药物选择得当,肯定能使头痛程度减轻。了解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也非常重要,如有些患者容易在热天发作,夏天外出时最好戴防晒草帽或打遮阳伞;有些患者容易在空气污浊的地方发作,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有些患者容易在长跑后发作,就应该避免长跑;有些患者容易在睡眠不足时发作,则需注意休息和睡眠。凡此种种,医学上称为诱因预防。建议偏头痛患者把头痛发作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诱因、所用药物、服药效果等一一记录下来,一来供自己参考,二来供医生参考。时间长了,患者就会慢慢懂得该如何避免诱因、对付头痛了。有一部分患者的头痛就是这样逐渐好转的。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世界卫生组推广和讨论决定的偏头痛最有效的治疗效果之一。常用的穴位:百会、率谷、头维、太阳、颔厌、丝竹空、瞳子s、风池、医风、曲池、外关、合谷、三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取穴宜多、效果良好,可针5~7次而愈。
养生辅助防治:
1.充足睡眠:环境舒适、空气新鲜,每日睡6~7小时。
2.多吃含镁食物:国外最新资料显示,大多数偏头痛患者脑组织中的镁含量偏低,所以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红、冬菇、紫菜、桃子、海带、橘子、杏仁、桂圆、核桃、花生等。
3.少喝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葡萄酒,喝得过多会引起偏头痛发作。另外巧克力、乳产品、柠檬汁及咖啡也要少食用。因为它们是偏头痛的常见诱发因素。
4.饮浓薄荷茶: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5.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指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二百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一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文/李俊德
任伟功,男,汉族,生于1913年11月,系北京海淀万泉医院主任医师。任老日常生活有条不紊,主张三定:“定时起床,定时睡眠,定量饮食。”他不饮烈性酒,不吃动物油,爱饮茉莉花茶。胸怀宽广,不生闲气。喜在晚上练气功,以人参蜂王浆作为保健品。衣着常换,适时添加,不患风寒。外出游玩,不吃杂物,亦不得胃肠病。由于任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健康如初。
我的日常生活讲究三定:定时每天六时起床,定时九点半休息,定量每天六两主食。平时闲暇就读书报、杂志。晚上睡前必练气功,长年坚持午睡,而且一睡就是两个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逐渐脱落,上下牙槽镶有12枚假牙,所以主副食品一般都要软些,便于咀嚼。副食讲究荤菜搭配,但炒菜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不饮烈性酒,少量饮些啤酒,即使是生日之际全家聚会,幸遇五粮液之类美酒,也只染唇而已。有饮茶嗜好,一般为茉莉花茶,夏季则常用碧罗春,上下午口不离杯,但晚间不饮茶,一则影响睡眠,二则增加夜尿。
每日早餐喝牛奶时必服二枚蜂王浆胶囊作为保健食品,以提高机体功能,有抗衰老作用。
我的衣着喜爱干净整齐,内衣常换,年事已高,更注意保暖,入冬时防寒服早穿,春季则晚脱,因此多年来不患感冒。平时上街,或外出旅游,注意饮食卫生,不乱吃东西,不吃摊贩的食品,也很少生胃肠病。
我很欣赏《内经》的养生方法,“百病皆生于气也”,遇愤怒之事,首先保持镇静,辨清是和非,是则从之,非则逆之,一切愤怒随之冰释。我在一生之中情绪稳定,欲念淡薄,屈己从人,重视医德,从不惹是生非,不爱生气,虽然年逾八旬,仍坚持每周四次门诊,以治病愈疾为乐趣,尤其治愈疑难病症更感高兴。还有一偏好,就是助人为乐。
我一生很少生病,所发生的疾病大都是外科病,诸如外伤肋骨骨折、皮脂腺囊肿,1990年又做了直肠息肉切除术。目前各项理化检查均属正常,未发现有器质性疾病,脏腑功能良好,惟有老年习惯性便秘,经常自己使用小型灌肠器通便。
我家母88岁无病而终,她老人家主要是诸事不操心,乐观主义。
我的养生格言是:定时起床、定时睡眠、定时饮食、不爱生气。
金秋防秋乏
文/张湖德
一到秋天,人为什么会感到倦乏呢?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新陈代谢加速。人们在夏天由于缺乏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从而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
关键词:教育;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47-02
当看到学生喝完饮料后,饮料瓶抛向路边;打完草稿后,草稿纸自然落地;吃完零食后,包装纸随风飞舞;学校的公共财物惨遭破坏;学生打骂斗殴,侮辱师长时,我们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现在的孩子们都怎么了?心痛之余,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家庭、学校的养成教育力度够吗?职业中专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笔者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在多年德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心得。
一、重视师德的培养,从教师自我做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规定学生能做一些事,不能做一些事时,我们自己做到了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身教重于言教。笔者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当看到学生乱扔垃圾时,都是满脸怒气的斥责违规学生,并责令其将垃圾捡起。若碰到听话的学生,这件事情就处理地很顺利很圆满。但有时恰恰天不遂人愿,学生不理不睬,于是事态升级。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垃圾却依然静静地躺在地上,而此时老师眼里满是那违规的学生。碰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处理方式合适吗?我们不妨换一种处理方式看看:有一位学生随意仍下几张纸片,恰巧一位老师看见,便叫那学生把纸片捡起,可那学生不理不睬。于是老师走过去,弯下身子去捡纸屑,扔到垃圾桶,对学生说:“这几张纸其实并不重,现在再瞅瞅地上你不觉得看起来比刚才舒服多了吗?”笔者此时看到的是学生脸上的羞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因为我们教师的身份使得我们在学生面前弯不下这个腰,但我们却忘记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学校,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应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合宜的身教对于学生的品德操行、人生态度、日常的仪表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这种作用远比批评教育、严厉训斥要好得多。
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从身边小事抓起
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正所谓:“久在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笔者觉得相关的环境、氛围建设对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舒适的班级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名臣陈蕃,则是从幼时的扫一屋开始,到长大后扫天下的。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地面,整齐的课桌,洁白的墙壁,合理的墙壁张贴布置……创设一个简洁、舒适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甚至让心灵得到净化。这也是笔者当任班主任以来一直注重班级布置的原因所在。当扫一屋之后,再教他们扫天下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2.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贴标语、出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如将“班训”、“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以利于学生时时阅读;利用主题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教育;以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通过日常工作点滴使“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深入班级每位学生心中。爱小家,从而使学生爱大家――学校。
3.倡导绿色言行。我们地方方言中不文雅的话太多,家庭教育不到位容易使学生粗话连篇。粗劣的市井语言,夹杂着低俗的影视语言、网络语言,再混合扭曲怪异的视频动作,这些使学生盲目地跟风,严重地误导了学生的行为方式。
三、强化规范教育,从制度教育抓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教育虽然重在规范、培养,但是也有强制性的一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没有形成自觉化之前,除了教师长期不懈的教育,更要有一些硬性的制度管理,另外监管、执行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一个人的习惯并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一旦刻意或者人为养成的行为成为习惯,就会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习惯养成需要坚定的毅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笔者在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针对学生日常行为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由班委起草,全体学生表决通过,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行为标准。
2.教会学生自主管理: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相互监督、检查和评比,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加强教师日常教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教师不能把关注点只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学生细微习惯的培养。教书育人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准确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不断激励、鞭策。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实例;生活现象
时光荏苒,初次踏上讲台到如今不觉已十年有余,自己也经历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初中段等的数学教学,自认为也算是较为全面的数学教师了。各色学生一茬茬走过,现在静心回想,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那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究其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在太远了,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和难学。笔者中途接班比较多,每次都会和数学比较薄弱的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他们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就是引入概念定理,然后证明,接着做题从而巩固知识。诚然部分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直接,目的明确,但是却过于形式化,让学生觉得学来学去就是为了去做数学题目,更甚者,很多学生学了数学后得出的结论是数学就是一个考试的工具。当理论与实际相去甚远的时候,学习的乐趣就被磨灭了,学习就变成了被动地接受的事情,更难得有灵感出现。这也使得学生数学成绩良莠不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数学课堂生动而有趣,教师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数学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一个青年数学教师,我试图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艺术的数学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我想,如果打破以往的数学教学惯例,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生活实例,营造一个探索的氛围,或许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充满乐趣。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
我的具体做法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生活实例引入所学知识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乐趣;二是设置探索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利用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具体如下:
一、用生活实例感悟所学知识点
初中教学中,在教授黄金分割的时候,让学生从自我出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分别测量自己的肚脐至头部、肝脐至足底的长度,把两个数值作比,比较比值。发现肚脐的位置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还可以发现膝盖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回家测量自己家里的门窗的宽长之比,一些枝茎上、两张相邻叶柄的夹角,或是查阅资料,找到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法国埃菲尔铁塔等的有关数据,都会得到黄金分割点的值。而一些名画、雕塑、摄影作品的主题,大多在画面的0.16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马放在琴弦的0.16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能感受到艺术之美,体会数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
高中的函数学习是建立在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的基础上,由于建立在新学的集合的基础上,很多学生很难将集合与函数之间建立联系,还是喜欢用初中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函数问题。为了减轻这样的负作用,我在第一节函数的课程中,就以生活实例的方法引入函数问题,我展现了一幅有关股市行情的照片。此图片恰好展示的是在不同的时刻对应着唯一的股票价格,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就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单值对应”。“单值对应”是学生感觉到很抽象的一个问题,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使得学生印象深刻,有依据可循。这样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延伸函数的意义,便不那么抽象了。
几何学与代数比较起来,可能更直观,它考查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在生活中的体现更为具体。在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这一节的学习中,我准备了皮影戏的视频资料,并展示皮影的实物,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并不太关注的东西。这样做,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会发问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展示这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东西,主动思考的结果就是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效果自然很好;在此基础上又可以使得他们发现原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和数学紧密相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的每一处。
二、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凡学过高中数学的人,恐怕都会觉得它太抽象了,有的时候就是数字和公式之间的游戏,其实包括我本人也是这样学过来的,感觉学习的乐趣是有限的。
但是现行的高中课程改革却给了教师一个拓展和发挥的大环境,因为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思维能力赋予了新的含义,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构建等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仅仅要求学生会做题目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去发掘数学学习的内涵,学会总结规律延伸问题。同时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为只依靠端坐静听,模仿记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要求了。标准更加强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新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节新课的时候,课本中给了一个细胞分裂的例子,这个例子很好,将生物学与数学联系到一起。但是我觉得它还是与学生生活有点脱节,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新的事例。我对学生讲:“大家一定都去过深圳的‘兰州拉面’吃过面食,对里面的拉面一定也不陌生,那么大家能不能讨论一下,‘兰州拉面’的师傅在做拉面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使得一条很粗的面块变成很细很细的几十甚至几百条面条呢?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得到数目如此之多的面条呢?”其实这是一个生活中非常普通的问题,学生在电视或者在生活周围都可以看到那样拉面情景,但是也许他们从来没有仔细去考虑过其中的数学问题。我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当然这种活跃绝对不是“乱”,而是让学生有目的地“讨论”。学生开始模拟拉面的情景,由一根变为两根,两根变为四根,四根变为八根……这恰好符合一个函数模型,y=2x(x∈N)学生也自然理解了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面条的数量可以成倍的增长。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规范;现状;养成途径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我国高等院校一直致力于深化教育改革,为实现“中国梦”培育更多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规范的大学生日常行为是塑造文明校园、安全校园的基本前提,而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则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目前,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处于失范、失序甚至失控的状态。因此,探讨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途径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分析
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指由高等院校依据法律以及校园实际情况制订的,对全体学生具有普遍约束力,涵盖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行为标准。简言之,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准则,但其却有别于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不同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强制约束力,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对象仅局限于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学生活是迈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亦是脱离父母之后的第一段独立生活,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都处在一个渐变、成型的阶段。
2.管理内容的广泛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均需要管理。具体而言,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内容应包含宿舍卫生、安全、晚归、突发事件等各个方面的检查、应对、惩处等。
3.管理范围的局限性
高校校园并非封闭式管理,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也不局限于高校校园之内,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范围仅限于高校校园之内,这无疑加大了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并进行全面引导和管理的难度。
二、大学生日常行为失范、失调现象的诱因
1.思想教育不到位
设立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为了追求某种秩序,其最终期望达到的效果必然是大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而合理、合法地管理好自身事务。所以管理仅是手段,思想上的教育才是源头和根源,而纵观现在的大学思想教育有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具体如下:
(1)常规思想教育缺失,主要靠学生自律。依照现行的教育大纲,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常规思想教育课基本一致,必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基本原理和中国近代史纲要。这四门课程在内容上更偏向于国家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对于大学生自我行为管理上的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为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大部分高校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而选修课的教育成效却不尽如人意。
(2)基础法制教育缺失。现实中,法盲大学生却比比皆是,这不仅仅是个人法律素养的缺失,更是现行法制教育的失职。以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为例,本院学生所开设的法律课程仅有经济法概论一门。这类专业法律课程讲授的并非基础的涉及大学生生活的实用性法律知识,其讲授内容依托于所学专业,其目的依然是专业性技能的提升。
(3)专题讲座数量有限,且不具有强制性。除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以及专业课之外,专题讲座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而目前各高校涉及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题讲座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讲座数量有限,学生可选择性随之减少。二是较之必修课的强制性、选修课的学分,专题讲座对学生来说毫无约束,除非学生自身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上述讲座缺乏积极主动性。
2.现有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前提,而我国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既没有标准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统一体系,甚至在制度的讲解、宣传上都亟待加强。
(1)制度体系亟待统一。近年来,中国高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的院校,这就意味着高校之下会设专业学院,学院之下又设教研室,并依此对学生实行分块管理。诚然,分块管理模式在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此种管理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各部门自行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二是各部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极少沟通。这种普遍意义上的各自为政在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时极易造成管理工作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2)制度宣传力度亟待加强。制度制订之后,如何让学生了解制度并遵守制度理应成为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因为没有执行力的制度仅是一纸空文。而高校在制度的讲解、宣传方面的工作却亟待加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大部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的讲解和宣传仅在学生入校之初或学期伊始进行,缺乏长期性;二是方式也局限于教师或骨干学生的口头上简单讲解,或直接发放宣传手册,至于具体内容的学习基本靠学生自学。
3.实践工作不到位
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实践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师生配比、量化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三方面。
(1)师生人数配比比例失调。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包含辅导员、教师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和学生双方面的积极配合。而现实中高校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却经常顾此失彼,学生工作不能够面面俱到,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师生人数比例失调。以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为例,每学年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一般维持在1:450左右。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极端,即问题学生和优秀学生,对于中间部分的学生,辅导员难免兼顾不到。
(2)日常行为量化管理不足。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注重过程并对过程进行数字化的量化管理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而我国高校的量化管理工作明显存在不足,一是缺乏量化管理观念,相当一部分高校管理者在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工作中经常采取“遇一事解决一事”和“只重结果不论过程”的态度和方式;二是量化管理的非一体化,高校量化管理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从制度设计、奖惩机制到考核方式不能做到上下一体,致使采集数据不能精准的反映学生问题,进而导致量化工作不能顺畅进行,收效甚微。
(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能否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考验意义。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既能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能在事后及时消除突发事件对稳定、有序的校园生活的不良影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前不能及时预警,导致突发事件频发;二是事中不能妥善处置,致使事故危害扩大化;三是事后不能深刻、全面反思,极易重蹈覆辙。
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途径
1.思想教育基础化、法制化
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途径的首要前提是对思想教育的重视。所谓思想上的重视,从高校这一层面上讲,应做到如下两点:首先,设立相关专题,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有侧重的编制到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教学体系之中,在常规思想教育课中将相关内容基础化,通过逐步渗透、引导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其次,基础法制教育的有效覆盖,即非法学专业亦应在讲授专业法律时有选择地加入一些常识性的法律知识,甚至可以开设一门常用法律知识的综合课程。
2.实践工作细致化、专业化
制度建设是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基本前提,而实践工作细致化和专业化则是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得出如下几方面经验,具体而言:
(1)建设专业管理队伍。专业管理队伍是实践工作专业化的主体,管理学院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包含两方面人员:一是专业化教师,二是专业化的学生。首先,专业教师为主导开展分工合作。不同于其他高校的辅导员全权负责,管理学院的辅导员是分区域的专业化管理,即7名辅导员共同负责3300名学生,但各自按自己专长分别负责卫生、心理、宿舍等,彼此之间互通有无,做到全面、专业的分工互助。其次,专业化学生执法队伍和执行队伍的设立。执法队伍即学院自设的自律会成员,执行队伍即班级干部、党员干部等骨干学生团体。
(2)规范量化过程。管理学院为规范量化过程,做到数据准确、直观,在实践中秉持测评评优为基础,强化量化的过程化管理理念。首先,测评评优是指对骨干学生以及普通学生的综合评定。学院严格依照综合测评体系进行考核,确保在学院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互励共勉、共同发展。其次,将制度作为行为管理和裁定的准则,以普通学生和骨干学生的档案为基础,以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为载体,通过对各项数据的掌握和分析来考察和研究学生的习惯和特点,根据常见问题及操作流程,对问题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控制,实行一体化管理。
(3)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突发事件作为校园安全工程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并非均是偶然性,只有综合考量,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才能有效减少或杜绝该类事件的发生。管理学院的五查一报告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五查,是指卫生、安全、考勤、晚自习、晚归(含外出住宿);一报告,是指突发事件报告。其中安全检查、晚归检查、校外住宿检查和突发事件处理将共同构成管理学院的安全稳定工程。首先,安全隐患的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杜绝违规电器的存在。惩处力度(轻则警告,重则开除)上不封顶,对瞒报、漏报人员及违纪同学实施连带处罚,坚决贯彻责任到人。其次,晚归检查的常态性和及时性。除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之外,毕业前后等敏感时期,要加大检查力度,其中校外住宿应做到及时反馈与上报。
参考文献:
[1]林琼斌.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探析[J].前沿,2007(2):70-72.
[2]张旭,李斌.高校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法制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9):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