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养生

日常养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日常养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日常养生

日常养生范文第1篇

偏头痛是一个独立的疾患,而不是一个症状,有自己独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每次发作持续0.5~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畏光、怕声,头痛通常为搏动样或跳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强光刺激、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高酪胺食物、酒精类饮料,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可惜的是没有一种药物在服用后可以使偏头痛永不复发,但如果这些药物选择得当,肯定能使头痛程度减轻。了解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也非常重要,如有些患者容易在热天发作,夏天外出时最好戴防晒草帽或打遮阳伞;有些患者容易在空气污浊的地方发作,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有些患者容易在长跑后发作,就应该避免长跑;有些患者容易在睡眠不足时发作,则需注意休息和睡眠。凡此种种,医学上称为诱因预防。建议偏头痛患者把头痛发作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诱因、所用药物、服药效果等一一记录下来,一来供自己参考,二来供医生参考。时间长了,患者就会慢慢懂得该如何避免诱因、对付头痛了。有一部分患者的头痛就是这样逐渐好转的。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世界卫生组推广和讨论决定的偏头痛最有效的治疗效果之一。常用的穴位:百会、率谷、头维、太阳、颔厌、丝竹空、瞳子s、风池、医风、曲池、外关、合谷、三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取穴宜多、效果良好,可针5~7次而愈。

养生辅助防治:

1.充足睡眠:环境舒适、空气新鲜,每日睡6~7小时。

2.多吃含镁食物:国外最新资料显示,大多数偏头痛患者脑组织中的镁含量偏低,所以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红、冬菇、紫菜、桃子、海带、橘子、杏仁、桂圆、核桃、花生等。

3.少喝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葡萄酒,喝得过多会引起偏头痛发作。另外巧克力、乳产品、柠檬汁及咖啡也要少食用。因为它们是偏头痛的常见诱发因素。

4.饮浓薄荷茶: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5.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指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二百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一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日常养生范文第2篇

文/李俊德

任伟功,男,汉族,生于1913年11月,系北京海淀万泉医院主任医师。任老日常生活有条不紊,主张三定:“定时起床,定时睡眠,定量饮食。”他不饮烈性酒,不吃动物油,爱饮茉莉花茶。胸怀宽广,不生闲气。喜在晚上练气功,以人参蜂王浆作为保健品。衣着常换,适时添加,不患风寒。外出游玩,不吃杂物,亦不得胃肠病。由于任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健康如初。

我的日常生活讲究三定:定时每天六时起床,定时九点半休息,定量每天六两主食。平时闲暇就读书报、杂志。晚上睡前必练气功,长年坚持午睡,而且一睡就是两个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逐渐脱落,上下牙槽镶有12枚假牙,所以主副食品一般都要软些,便于咀嚼。副食讲究荤菜搭配,但炒菜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不饮烈性酒,少量饮些啤酒,即使是生日之际全家聚会,幸遇五粮液之类美酒,也只染唇而已。有饮茶嗜好,一般为茉莉花茶,夏季则常用碧罗春,上下午口不离杯,但晚间不饮茶,一则影响睡眠,二则增加夜尿。

每日早餐喝牛奶时必服二枚蜂王浆胶囊作为保健食品,以提高机体功能,有抗衰老作用。

我的衣着喜爱干净整齐,内衣常换,年事已高,更注意保暖,入冬时防寒服早穿,春季则晚脱,因此多年来不患感冒。平时上街,或外出旅游,注意饮食卫生,不乱吃东西,不吃摊贩的食品,也很少生胃肠病。

我很欣赏《内经》的养生方法,“百病皆生于气也”,遇愤怒之事,首先保持镇静,辨清是和非,是则从之,非则逆之,一切愤怒随之冰释。我在一生之中情绪稳定,欲念淡薄,屈己从人,重视医德,从不惹是生非,不爱生气,虽然年逾八旬,仍坚持每周四次门诊,以治病愈疾为乐趣,尤其治愈疑难病症更感高兴。还有一偏好,就是助人为乐。

我一生很少生病,所发生的疾病大都是外科病,诸如外伤肋骨骨折、皮脂腺囊肿,1990年又做了直肠息肉切除术。目前各项理化检查均属正常,未发现有器质性疾病,脏腑功能良好,惟有老年习惯性便秘,经常自己使用小型灌肠器通便。

我家母88岁无病而终,她老人家主要是诸事不操心,乐观主义。

我的养生格言是:定时起床、定时睡眠、定时饮食、不爱生气。

金秋防秋乏

文/张湖德

一到秋天,人为什么会感到倦乏呢?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新陈代谢加速。人们在夏天由于缺乏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从而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

日常养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47-02

当看到学生喝完饮料后,饮料瓶抛向路边;打完草稿后,草稿纸自然落地;吃完零食后,包装纸随风飞舞;学校的公共财物惨遭破坏;学生打骂斗殴,侮辱师长时,我们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现在的孩子们都怎么了?心痛之余,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家庭、学校的养成教育力度够吗?职业中专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才能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笔者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在多年德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心得。

一、重视师德的培养,从教师自我做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笔者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规定学生能做一些事,不能做一些事时,我们自己做到了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身教重于言教。笔者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当看到学生乱扔垃圾时,都是满脸怒气的斥责违规学生,并责令其将垃圾捡起。若碰到听话的学生,这件事情就处理地很顺利很圆满。但有时恰恰天不遂人愿,学生不理不睬,于是事态升级。回过头来看看,那个垃圾却依然静静地躺在地上,而此时老师眼里满是那违规的学生。碰到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处理方式合适吗?我们不妨换一种处理方式看看:有一位学生随意仍下几张纸片,恰巧一位老师看见,便叫那学生把纸片捡起,可那学生不理不睬。于是老师走过去,弯下身子去捡纸屑,扔到垃圾桶,对学生说:“这几张纸其实并不重,现在再瞅瞅地上你不觉得看起来比刚才舒服多了吗?”笔者此时看到的是学生脸上的羞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因为我们教师的身份使得我们在学生面前弯不下这个腰,但我们却忘记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学校,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应起到表率作用,教师合宜的身教对于学生的品德操行、人生态度、日常的仪表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这种作用远比批评教育、严厉训斥要好得多。

二、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从身边小事抓起

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正所谓:“久在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笔者觉得相关的环境、氛围建设对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舒适的班级环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名臣陈蕃,则是从幼时的扫一屋开始,到长大后扫天下的。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地面,整齐的课桌,洁白的墙壁,合理的墙壁张贴布置……创设一个简洁、舒适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甚至让心灵得到净化。这也是笔者当任班主任以来一直注重班级布置的原因所在。当扫一屋之后,再教他们扫天下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2.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贴标语、出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如将“班训”、“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以利于学生时时阅读;利用主题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教育;以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通过日常工作点滴使“班级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识深入班级每位学生心中。爱小家,从而使学生爱大家――学校。

3.倡导绿色言行。我们地方方言中不文雅的话太多,家庭教育不到位容易使学生粗话连篇。粗劣的市井语言,夹杂着低俗的影视语言、网络语言,再混合扭曲怪异的视频动作,这些使学生盲目地跟风,严重地误导了学生的行为方式。

三、强化规范教育,从制度教育抓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教育虽然重在规范、培养,但是也有强制性的一面。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没有形成自觉化之前,除了教师长期不懈的教育,更要有一些硬性的制度管理,另外监管、执行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一个人的习惯并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一旦刻意或者人为养成的行为成为习惯,就会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习惯养成需要坚定的毅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笔者在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针对学生日常行为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求,由班委起草,全体学生表决通过,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行为标准。

2.教会学生自主管理: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相互监督、检查和评比,在评价与被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3.加强教师日常教育:“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教师不能把关注点只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学生细微习惯的培养。教书育人过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准确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不断激励、鞭策。

日常养生范文第4篇

颈椎病本是一种退行性疾病,绝大部分都是由于慢性劳损而引起的。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或机器,因为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又不经常维护和保养,那么有些零部件就会出毛病,甚至不能正常地运转工作。因此,对于颈椎而言,要特别注意平时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要纠正不良姿势,避免使颈椎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一般1个小时左右应改变一下姿势或做一些简单的颈部活动。同时,还要避免半躺半坐姿势。比如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可以检查一下电脑的屏幕是否常年固定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而你看屏幕的角度是否又是偏向一侧的。

其次,在做颈部活动时,切忌进行过快、过猛的头部环形摇动。正确的做法是:

1.做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四个角度的活动,每个角度单独活动到最大范围,并在活动到最大角度时停留3秒钟,每个角度各做3~6次。

2.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单独旋转颈椎,向左侧旋转时,意念中看自己右脚的后脚跟;向右侧旋转时,意念中看自己左脚的后脚跟。在活动到最大角度时停留3秒钟,每个角度各做3~6次。这个动作是古人留下来的有效的健身方法“八段锦”中的一节,名字叫“五劳七伤往后瞧”,它不仅仅对颈椎有好处,还可以缓解五劳七伤带来的危害。

3.用自己的头缓慢夸张地书写“鳳”字,一笔一划尽量书写到位,名字叫“以头书鳳”,好记好用,每天可重复多次。

其三,是要选择正确的睡觉姿势和合适的枕头。枕头不宜过高,但也不宜过低甚至不用枕头睡觉。一般枕头的高度应略高于自己一侧的肩宽,侧睡下去以后,枕头的高度正好与肩宽匹配,避免将枕头压于肩下;仰睡时,枕头宜尽量垫于项下,保持颈椎下方有一定的支撑。枕头的质地应柔软且富有一定的弹性。切忌睡觉时使用质地坚硬并且有固定形状的枕头。

日常养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生动物标本 日常管理 保养

中图分类号:Q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220-01

前言

就水生动物标本而言,损坏的原因有很多种,像是因为环境不当所导致的,还有因为使用过程中不加以注意导致的损坏等等,但标本观察是在研究与相关教学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而相对于其它标本来说,价格较高一些,这样一来就使得保存标本完整性的研究极为重要。不仅要在日常使用中要极为注意,还要在使用之后、管理过程中保证用心。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程序进行取用与归还、在闲置时间的保养要做到位等,避免长时间不用导致对其保养的疏忽,最终造成损坏,得不偿失。因此这几方面就是笔者此篇文章要重点讨论的方向。

一、水生标本制作方法分类

水生动物标本制作方法主要分为浸制标本、剥制标本、干制标本三种。浸制标本制作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两个步骤,只需要将原材料固定并置于保存液中即可。现将原料表面清洗干净,通过注入保存液来是内部器官不发生改变,再用相关器材进行薄弱部分的固定。最后将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即可。剥制标本简单来说就是知识将外表保存下来,内部用其他物质填充,要注意的是在剥制过程中,一些鱼类的鳞片极易掉落,而且掉落之后要想修复又比较困难,所以最好在制作之前将保持其表面干燥,并在干燥处静置一段时间。要根据不同鱼类来确定剖口线,尽量使剖口较小。干制标本主要注意的就是在填充物的先择方面,要保证材料不会因为受潮而膨大导致标本变形或是生霉,最后是不能选用容易导致虫蛀的材料。此外,干制标本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就容易脱色,这就需要人为的保养使其恢复原貌,要选用与原色相近的颜料进行修复,在修复后还要进行上油保证长久保存,上油要在保证其表面彻底干燥时才能进行。

二、损坏原因

标本的损坏一般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例如制作技术原因、时间原因、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原因等。下面就一一进行研究。制作技术原因,因为标本的制作是极为不易的,任何一项错误的均会导致失败,如在剥制标本中,剥皮、浸皮没有做到位,导致标本外表有瑕疵,使得外表皮发皱,此外防腐剂种类选择不对或使用量不够,导致标本变质发霉,内部填充不干净也会导致这一后果,瓶口密封不严等原因都会使标本损坏[1]。部分标本制作年代比较久远,在之前的保存中还算完好,但是由于落后的技术时,制作标本其内部物质非常容易招致一些虫子蛀蚀,技术原因需要比其他现在制作的标本更加需要保养,保养虽然可以使其保存更久,但会影响其外观。其次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标本变得更加容易损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标本会变的发硬发脆,再加上那去过程中不轻拿轻放,或者是发生碰撞,如鱼鳍等相对脆弱部分会发生破损,甚至完全与其他部分分离。由于季节和天气等原因,如南方天气比较潮湿,尤其是在夏季潮湿情况更甚,导致实验室中会有生霉的现象发生,一些学校为了教师在拿取标本教学的方便,或者使因为标本贵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柜子,卫生室省力就将标本放置在低楼层,就会导致标本出现上述现象,虽然还可以补救,但这对于标本的储存是有着极大危害大的,如果霉菌进入到标本容器内部就会侵蚀标本本身,就会对标本造成极大损坏[2]。人为原因是在进行研究时、学生疏忽或是有意为之导致标本产生一定的损坏,还有就是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没有将标本置于最合适的环境之中,或是没有及时进行保养或保养不当等。

三、标本的管理

标本的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从储存场所的选择到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管理的细则都要一一确立,以保证其可以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在场所选择上,有着很多要求,第一要选择相对较高的楼层,因为低楼层离地面较近会出现返潮现象,另外是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等,因为标本制作与储存都要使用大量的防腐剂,剥制标本内部的填充物之本身也会有定的味道,为了防止虫蛀大龄使用樟脑,同样会对标本储藏室的空气有极大影响。如果空间较为密闭,挥发出的气体对人身体是有害的[3]。还要避免外因,如温度湿度等对其造成影响,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都容易导致发霉现象,也要对屋内的基本设施进行建设,例如空调或防火喷头等还要有良好的防盗措施,防人之心不可无。除了储存地点的选择外还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因为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也要注意,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要求管理人员要知道基本的标本维护工作如何展开,最好是相关方面的老师老从事,这样既能保证标本的储存与保养可以在专业人士来进行,还能在授课中将相关注意事项教授给学生,使标本可以全方位的被保护。还要保证每日的日常登记,保证环境等因素合适,定期对标本进行保养。建立相关目录详细记录每一个标本的情况。对每一次使用和归还进行严格的记录与检查,保证标本的正常使用的同时还要保持完好[4]。并且将标本使用注意事项随标本一同要给要使用的老师和学生,要求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使用。在保存的过程中要将标本进行分类保存,根据生产厂家和品种的不同或其他方式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具体数据制作贴条,使标本的详情更加直观。主要要标明序号、名称、生活环境、制作方法、制作时间、每次保养时间、保存液添加时间、厂家还有制签人等信息。因为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对于标本的管理也要应用科技的力量,将标本拍好照片存于电脑并将其标号序号,记录储存位置、数量、名称和英文名称的信息,将这些基本信息录入其中,让教师根据需要调取,更加便于寻找与管理。这些信息也方便教师使用。在不是必须用到标本实物的情r下,也可以通过照片进行授课。

四、标本的保养

标本的保养是因制作方式不同而大不相同,剥制标本损坏因素较多,如阳光照射就会导致标本的颜色发生改变,严重可能会导致标本发白,没有原来与活体相近的颜色。这就要求这类标本要避光处理,可将其置于离窗较远的展柜保存或是在外面拉上帘子等,还要保持环境卫生在进入标本室时要注意不要带进灰尘和尘土等,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保持干净,如不小心沾染尘土要用软刷轻轻刷掉,严禁水洗,因为水洗会导致吮旧霉。要防止生霉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持干燥,所以这类标本要多通风、运用空调等设施[5]。如万一发生发霉现象,要用氯仿进行处理。对于浸制标本来说,要注意其外标签的粘合,防止因时间原因导致胶水风化脱落。还要注意封口处封蜡是否完好,在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编号储存,与剥制标本一样,浸制标本同样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封蜡熔点较低要经常检查其是否完好,还要注意避免磕碰导致玻璃容器破碎造成标本损坏。浸制标本要及时加入保存液,当保存液液面接近标本时就要进行添加。因为保存液的原因要想保证其始终保持无色透明的话最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更换一次。在每次更换之后记录更换时间以便下一次更换的及时。在冬季储存时,要保证储存室温度,至少要保证储存液不能凝固,或是因为温度过低使容器破损。干制标本,主要是指一些小型动物或其外壳如一些昆虫外壳等,只要简单处理待干燥之后就能完成制作的标本。这类标本只要妥善保管就能保存很长时间。这类标本最主要的就是要防止虫蛀,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办法一劳永逸,只能通过放置樟脑来解决,但小剂量的樟脑是不能完全隔绝的,只有放置大量樟脑才能保证。

结论

标本的保存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并且需要长较时间,在保存过程中,要时时预防标本破损的危害因素。增强日常的保养与看管,时时进行维护。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在日常中多研究、多注意,不断完善管理方法,通过将传统方法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有着强大的责任心与耐心,通过大量实践的付出,随时记录每件标本的危害因素并加以改善,增长标本的使用时间,让其在实验与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过程也会使工作人员在更好地保障标本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庆梅.高校动物标本的管理与维护[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11):172-173.

[2]陈寅儿.水生生物标本的日常管理与保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03(12):52+57.

[3]孙秀云,崔京姬,王怀明,韩文.科技馆动物标本的日常管理与保养[J].林业科技,2005,03(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