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加强社会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社会保障事业 人才培养

社会保障档案不仅是其工作的重要管理对象,也是能够全面体现广大享受社会保障福利内容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出待遇的真实内容和具体情况。可以说,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维系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基础与平台,更能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档案管理来实现对于社会保障中的发展的推动,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思想意识对于工作的能动作用

在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对于加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就需要加大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这种力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加大对于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意识对于工作积极性的能动作用,使更多的人充分意识到,加强档案管理能够推动社会保障事业更加便捷、稳定地展开,为维系广大社会群众的利益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对于思想意识以及重要性认知程度的提升,不应局限在社会保障管理中心档案管理服务人员的身上,而是要面向全社会,尤其是与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存在关联性的企业或者单位积极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争取政府以及党政机关管理层面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从而获得其工作过程中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档案存放以及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场地支持。

二是要在现有的工作平台和设施基础上,加大对于资金和管理人员的投入,充分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所存在的库房紧张、资金短缺、设备老化等问题,为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更多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以自觉性、科技化以及缜密性的思维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事业的运营基础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极其繁琐的过程,为了使其能够以更加缜密、全面和深入的服务于社会保障工作,使其在每一个环节当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全面规范档案管理的各个步骤的各项细节,建立全面而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广大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依、有步可循。可以充分秉承目前国家已经颁布的档案管理和信息保密类法律以及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的政策内容,将社会保障环节中所涉及的档案,从内容分类以及保管期限上做出明确的划分以及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并形成一定的纲领性文件,能够保障广大工作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将档案业务的相关流程包括档案收集、录入、编号入库,后期的调档、移交和分寸方面的内容进行程序化的规定;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统计和盘点,并形成一定的文字汇报内容,及时反映档案库存以及分类、转移和封存情况,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制度,并保持社会保障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消息流通和业务关联,避免造成档案信息的冗余和浪费。

三、加强人才培训,构建多样化、立体化的复式人才结构队伍

档案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由人负责展开和进行的,因此要想让其产生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积极的推动力量,就必须加强对于现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注意对高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入,充分构建起以高端人才为先导、以工作业务培训为辅助的立体化、复式人才结构队伍。具体来说,首先,要全面培养工作人员的思想积极性,保障其工作态度和热情,只有能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才有可能将其做好、做完善,反之消极工作、懈怠任务必然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加强对于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理念、信息化建设、网络技术运营以及法律政策方面的培训。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工作不再是单一性的工作内容,其与其他行业之间充满了关联性,也正是这种联系性的存在,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实地武装自己,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才能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类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团队建设,以团队的氛围来提升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与状态,通过先进思想、作风的建设以及各种政策内容的传输实现稳定管理队伍,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持续连贯地展开。

四、推进档案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落实,助力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网络体系的形成

随着当前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化以及信息技术化已经逐渐入驻档案管理领域,也让网络平台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出现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但是由于档案信息本身涉及具体的人事信息和个人隐私,如何保障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同时又能以较为安全的状态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了法制化国家以及法务流程所必须探讨和思索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广大社会保障中心全面总结以往工作,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并以文字形式呈报立法机关或政府单位,为其制定有关档案管理安全方面的法律或是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提供广泛实践参考,保障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网络体系能够稳定运营。从立法的角度来说,还应定期对档案管理进行一定的调研和统计,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主题以及社会保障政策,有针对性地将档案收集、管理、网络平台共享,可对外公开信息范围的限制进行明确说明和统一要求,将其作为重要的辅法务文件,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示。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管理和运营将有助于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权益,从而实现全社会范围内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以及保障措施的稳步推进和运营。而要想充分发挥这样一种推动作用,首先,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思想意识对于工作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事业的运营基础。第三,要加强人才培训,构建多样化、立体化的复式人才结构队伍。最后,还需要推进档案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落实,助力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网络体系的形成。同时,必须注意的是,档案管理工作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基于目前档案管理发展现状,向社会以及政府的广大人员积极宣传其作用和重要性,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以及政策的支持,为其稳定发展和长久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与基础。

(作者单位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静.社保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基础工程[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3(05):40-41.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职能定位;措施建议

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又是一个急需面临的社会矛盾凸显期。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在较长的时间中实现了平稳的增长,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包括地区差、城乡差与行业差。这种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各种利益冲突加剧。如何实现分配正义,如何消弭利益冲突与社会矛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哲学分析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正当性分析

法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石,社会的安定有序离不开法治的实现。而法治的实现更加离不开检察机关的检察工作,因为检察部门承担着法律监督的职责,这项职责正是法的良好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检察机关的职责在于救济私权与限制监督公权,这正是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客观需求。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权力的变迁甚至是扩张,自然也就存在权力扩张和滥用的可能性。因此,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检察机关有必要通过对诉讼行为的监督而监督司法权力的运行;通过对职务犯罪行为的侦查达到监督行政权的目的。这是权力制衡的必然要求。因此,检察机关要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也要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力量,更要作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能定位

(一)诉讼监督职能

诉讼监督职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刑事立案和刑事侦查的监督;应当大力查处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行为和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强化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探索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链接途径;积极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对于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促进问题的纠正与改进。

(二)行政权力的监督职能

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检察机关对社会管理权的监督应当包含对行政权行使合法性的监督。只有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才会保证行政权不会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过度的扩张甚至是异化,从而出现权力的寻租与腐败,才会督促行使社会管理权的行政机关依法正确行使职权,才会保障社会管理依法、有序、高效进行。

三、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社区矫正逐渐成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的任务繁重,经常无暇顾及社区矫正,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因为没有法律授权无法对社区服刑人员执行刑罚,只能进行安置帮教。这种主体的不明确,管理的真空不利于检察机关对于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监督。

(二)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体化机制的缺失

各地司法机关对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的检察工作与普通的刑事检察工作并无明显的区别。各地对于未成年人案件身前羁押优待、刑罚执行的非刑罚、非监禁化等标准适用不一,对于如何运用检察建议约束未成年人案件中法院的自由裁量权的标准也不一。这种情况会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结果,有损司法的公平性与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也有损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有损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四、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析

(一)加强自身管理建设的创新

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干警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干警的职业荣誉感。应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检察队伍自身的廉洁自律,保证司法的源头不被污染。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二)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重任应当由检察机关来承担。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行政机关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落后而导致的。检察机关要想切实推进保障社会管理的创新,就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

(三)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链接机制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矛盾突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如何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 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及社会组织,为了促进社会的协调运转,对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个发展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和监督的过程。[1]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二是社会的自我管理活动。社会管理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管理活动,也是服务活动。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是指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管理主体,按照社会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积极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思路和途径。

二、 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轻视了社会建设,导致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忽视百姓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现象。政府往往把发展定义为经济的发展,常常用经济政策代替社会政策,致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抓项目、谋经济方面,而忽视如何营造和建设社会发展环境。这些现象的存在,将会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冲突和摩擦的增多,客观上导致社会心理失衡,很可能会埋下不稳定的基础,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任其蔓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失误

政府对自身角色定位失误,一方面,“划桨”有余而“掌舵”不足。所谓“划桨”是指政府过多的干涉社会管理事务,而“掌舵”意味着摆脱具体的划桨事务,集中精力把握方向,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确定正确航向。政府如果将全部精力用于“划桨”,就意味着舍本逐末;政府只有将精力放到“掌舵”上,才能保证划桨的目的性,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表现为管制有余而服务不足。目前我国政府模式中,政府职能仍无所不包,政府以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政府角色定位失误,给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混乱。

(三)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政府不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防范和不信任,导致管理部门对社会组织多采取严格控制和限制的政策,使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力量弱小,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我国现有的社会组织官办和行政色彩浓厚,社会组织缺乏应有的民间性、自主性、自愿性和自治性,几乎成为政府的附属单位,变相地行使政府的职能。

三、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实现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伟大跨越。

第一,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政府还权于民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政府也逐步的认识到政府不能对所有职能大包大揽,而应把更多的职能下放给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社会组织不仅要提供公共服务,并且还要承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党的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以政府为唯一治理主体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国家、社会、民众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管理体制发展。

第二,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这两大基本要素。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着观念落后,社会管理主体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加强我国的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构建新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我国的社会管理基本上仍然是党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组织虽然大量涌现,但是其发育还是不成熟,我们应当将社会组织和公众纳入到社会的治理之中,积极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公众进行政治参与。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载体,所以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于完善社会管理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则主要取决于党和政府如何处理与它的关系,使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实现党对社会组织的有效整合。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相对较长时期的推进,不可一蹴而就。改革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一段时期的渐进过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把握好尺度、进度和力度,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热情,又不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毅力,从身边每一件事干起,不能急于求成。

因此,对于迅速发展的我国来说,社会管理创新将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学举.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J]. 求是,2005(7):16.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农村社会发展 管理创新 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及教育功能发挥正日益成为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重点问题。农村广大基层组织不负众望、全力施为,一方面认真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自身现有资源,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奋力拓新,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实力和潜能日新月异般地显现出来。令人惊喜的是,农村社区教育功能越发加强,不仅为基层社会经济建设带来无限活力,而且为农村区域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焕发勃勃生机。本文从农村社区教育和创新社会管理角度试简要阐述。

一、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基本功能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政治功能。这是由它的社会属性决定的。相对于政治和经济制度来说,农村社区教育是“来自于斯、服务于斯”,而后者的社会实践已经对其政治功能做出了事实上的诠释。如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伦理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各类诚信教育等即是如此。②经济功能。“社区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它发挥着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能力,进行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质量的作用。”③文化功能。通过社区教育传播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促进社区全面和谐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身心、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等素质,以及价值观念、劳动态度、合作精神、创业意识等。④聚合功能。社区教育充分发挥载体性作用,逐步建立以志向、兴趣等为纽带的各类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把社区居民有效聚合起来,把社区发展和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实现社会、社区与人的共同发展。⑤整合功能。把社区内的政府、单位、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因素有机整合起来,并形成较强合力,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这种整合功能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根本无法做到的。

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内涵和根本目标

所谓“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通过现有资源和经验,依据社会运行规律主要是相关管理理念和社会规范,积极研究并充分运用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元素,对传统管理模式及其方式方法进行“三改(改造、改进和改革)”,从而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相应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一种过程性活动。根本目标就在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性因素,同时减少不和谐因素,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有效确保社会发展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确立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准则;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顶层设计与重心向下。

三、正确认识社区教育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

总体来说,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靠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必须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一言以蔽之,“服务与依靠”就是社区教育与创新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呢?

1.丰富社区教育内涵就是深化创新社会管理。农村社区教育经过最初阶段的发展,已不再是青少年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也不再仅限于老年人的娱乐和保健教育。新时期的现代农村社区教育,已全面涉及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公民思想道德、文化价值理念和闲暇娱乐生活等众多领域。社区教育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同时,由此产生不断丰富的社区教育内涵;社区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日益扩大自身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扩大社区教育功能就是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随着社区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多元的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各类组织学习和各类社会培训等现代化模式,已经成为其发挥影响力的良好载体和重要手段。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社区教育,有效促进社区内成员的自主化发展、全面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性发展,提高整体性生活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此同时,加速社区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程。随着社区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增,它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必将更明显与突出。

如何加强社会管理范文第5篇

创新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如今,社会管理面临着诸多管理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现象逐渐显现,比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幸福指数却在下降;整个社会的法律氛围在增强,人们的道德约束却在下降;人们的维权意识在增强,利他意识却在下降……在我们身边,主动让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在减少,“车子倒了不敢碰,老人摔了不敢扶”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封闭和半封闭环境以及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变,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的社会管理已经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一切都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加强与创新提出了新的命题。

如何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有效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应对社会风气中的负能量,弘扬正能量,保持社会稳定,找到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成了必经之路和不二法门。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国家治理和创新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如何把积分制管理引入社会管理

获取积分的原动力

社会管理之所以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对市民约束力不足,没有抓手,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各地百姓对政府依赖程度较低,老百姓只要不违法,该得到的一分也不会少,政府对市民的评价也没有优劣之分,更没有系统地建立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庞大的社会资源没有用来作为激励措施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钩,大都呈现出一种社会福利“大锅饭”的形态。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经济适用房的分配。根据相关规定,经济适用房应面向社会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有的是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有的是懒惰挥霍造成的,前者得到经济适用房,体现出社会公平,后者得到经济适用房,却有损于社会公平。此外,还有的社会资源不分对象,甚至是靠运气分配给市民。例如,一些城市的购车指标,全部通过摇号决定,这种分配方式表面上看似公平合理,但没有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指标分配结束后,只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了分配问题,没有发挥激励的作用,这种分配方式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把这些购车指标通过一种机制用来激励社会的正能量,用来作为规范市民行为的动力,会产生多么大的激励效果。

积分制管理的核心――“积分”是物质与精神的最佳结合体。首先,它符合的物质利益原则,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让优秀的公民不吃亏”,积分高的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社会福利;同时,积分又是社会存在感的体现,积分高的人还会得到许多荣誉,这些荣誉又是金钱买不到的,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原动力。

把积分制管理应用于社会管理,首先要把城市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解决市民参与挣积分的原动力问题,从而让广大市民人人重视积分。例如,积分高的外来务工者可以优先转入城市户口,可以优先取得购房资格,可以优先让子女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

当然,以上的方案只是假设和举例说明,各个地区和城市不同,资源也会有差别,有了这些资源就可以为市民设计出一套立体的需求,每个市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需求,从而让每个市民都会去主动挣积分,这样就解决了市民获得积分的原动力问题,社会风气也会随着市民获得积分的导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让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有了抓手。

与社会管理的目的、需求和导向挂钩

社会管理的目的、需求和导向有哪些?具体地讲,社会需要市民遵纪守法,需要市民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符合公序良俗,需要市民弘扬正能量。

传统的方法是社会管理工作人员用说服和教育的方式要求和限制市民的行为,这种方法往往是被动的,也很容易引起市民的反感,甚至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积分制管理是根据社会管理的需求,把积分中的奖分和扣分与各种事件挂钩,做到点对点关联。用扣分约束社会管理中需要限制或禁止的行为,用奖分来激励社会管理需要倡导的行为,以此达到社会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积分制管理还可以用于许多方面,用于公安系统,会有效提高破案率;用于社会诚信系统,会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度;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会改变窗口部门的服务面貌……这种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的社会管理方式,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是传统管理方法所办不到的。

当然,社会管理的需求和目的还有许多,可以无限地去延伸、去扩展,当正能量的导向占据上风,社会风气就会随之改观,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出现质的提升。把积分制管理引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这将是国家管理的一大创新,一大变革。

建立健全完整的积分制管理体系

将积分制管理应用到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应该是各级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具体实施的责任主体应该是社区行政领导,实施的对象是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广大市民。

首先,可以在各级政府成立专门的积分制考核机构,由专业团队进行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公民实施积分制管理的目的和作用,核心就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市民良好的社会行为,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把社会资源向高分数人群倾斜,让优秀的市民得到回报,让“吃亏是福”变成现实。

在机构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户籍管理系统,按照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可以把居民的网络化管理和银行系统的诚信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同时,与用人单位、学校、机关、公安机关、金融系统等相关机构关联互动。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还要编制统一的软件体系,专人登记,专人录入,专人管理,专人审核,通过软件实现积分数据的自动分类,自动汇总,自动分阶段,自动排名次,自动打印。

要建立积分信息的有效收集系统,可以由各个单位申报,也可以由市民反映申报,甚至可以由当事人主动申请,同时加以严格的审核程序,申报时必须提供有关证明,如现场照片、手机视频、监控录像视频,以及相关社会管理部门提供的凭证等信息,才能有效录入。

另外,还要制定相对合理、平衡的奖分和扣分体系标准,并不断调整、修改、完善、扩展和延伸。

实施积分制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所提到的积分,绝对不是平常听到的商场积分、电信部门的积分,甚至和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正在社会管理中使用的积分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积分与金钱和物质没有直接关系

积分在使用的过程中,与钱和物质没有直接关系。一是市民挣积分上不封顶,这样可以把积分的激励作用最大化;二是根据政府的资源和财力情况确定

积分的使用方案,对开支做到有计划、有控制,并要求提前告知市民积分的使用方案,可以分社区、分单位、分群体使用,每年年初可提前制订计划方案。市民人人都可以主动挣取积分,积分高的市民自然成为享受这些待遇的对象。同时,由于有名次限制,开支就不会出现失控的现象。其实,国内高考分数线录取制度采用的就是这个原理,无论多少学生参加高考,无论学生高考的分数有多高,清华、北大的招生名额只有那么多,用录取分数线让大学录取的指标始终与大学的资源――录取人数保持平衡,指标不够,把录取分数线提高一分,就可以减少数万人。而广州等地对外来人口首先就设定一个标准,外来人口积分达到64分的,可以转为城市户口,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要么积分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激励没有最大化,要么会让指标失控,突破事前的计划。

不清零,不作废,终生有效

积分终生有效,使用后不清零,不作废,会让积分产生长效激励的效果,“终生有效”放大了积分的作用,市民的积分永远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同时又不会随便清零,各种社会管理的项目都可以与积分挂钩,丢了积分还可以努力再把它挣回来。所以,积分制管理体系也非常人性化。

建立公布和查询体系

利用软件系统,建立完善的积分查询系统。个人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电话查询或网络查询积分信息,让市民享有知情权。同时,每一个城市还可以设定专门的媒体栏目,定期公布积分的排名情况,公布积分的使用情况,公布积分给市民带来的好处,大力宣传各种正能量,随时让正能量起主导作用,让负能量无处遁形。

相信这一系统投入使用后,每天都会有许多感人的事件发生:市民过马路主动走斑马线,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的人会越来越多,市民在网上主动为政府说话,主动文明礼貌,主动做好事,主动提建议,见义勇为等等,市民的素质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提升,社会风气也将出现改观。

建立纠错、补记、审核和处罚体系

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积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这可能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首先,这么大的系统工程,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其次,如此浩大的人群,、虚报造假等各种行为都有可能发生,但只要建立了相应的流程和监管机制,这些问题都可以有效防范。例如,出现了不小心漏记的现象,可以随时发现,随时更正;有人虚报造假,可以发现一个,严肃处理一个,并与高额的扣分挂钩;同时,还要建立相对应的审批程序。相信有了这些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审批流程,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和大局。

如何对待合理与平衡的问题

实施中如何解决合理和平衡的问题,这也正是大家担心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合理,所以积分制管理用于社会管理追求的目标也只能是相对的合理,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一个社区和群体中,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标准有可能不合理,但群体中都用这个标准,也叫合理;

二是导向管理的规定,社会管理中使用积分制管理,不可能做到全面检查,只能是发现一个记录一个,优秀的人如果不重视积分,或者是因为偶然的事件也有可能导致积分不高,但高分的人一定是优秀的人,所以只要导向正确,树立的标杆不错,产生的就都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