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整合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范文第1篇

近期山东金正大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既拓展了企业的技术资源,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又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服务,实现了互惠双赢和可持续发展。

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化肥是人类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动力,是农业生产中粮食丰产与优质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化肥施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二是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降低。而我国化肥工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应用落后,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山东金正大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缓控释肥料生产基地,致力于新型缓控释肥的研究和开发,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主持单位、国家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长期以来,金正大集团一直坚持高起点、高要求,走开放式技术发展道路,坚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自主研发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科技成果内部产业化和向社会输出相结合,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农业大学是历史悠久的著名高等学府,也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在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在此背景下,山东金正大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我国新型缓控释肥料研究和应用。

“一个载体,两个共赢”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金正大集团积极“借势”,主动实现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载体、两个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使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逐步突破传统方式,实现新的改变和发展。

资源整合,向合作共建实体转变

以往的校企合作中,通常以一个单一科技项目成果为合作载体,但随着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完成,校企合作的紧密性、长期性也随之被弱化,甚至中断,难以实现校企合作成果绩效的最大化。金正大集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校企合作经验,逐步确立了与中国农业大学以共建企业研究院为校企合作的载体,提高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和层次。研究院着眼于技术需求、学科发展、人才集聚,构筑校企双方技术创新的平台,成为金正大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长期稳定的合作桥梁。并以此为基础,整合科技研发资源,组织以行业学科或领域建设为目的,以“紧密型、渗透性、创新型、开放式”为定位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致力于超前技术研究及成果产业化推进,同时培养技术研究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模式,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技术创新联盟体,也为双方强强联袂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立足共赢,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校企合作长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校企双方实现“双赢”与“互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共赢在何处?这是保障校企合作长期良性运转必须处理好的问题。我们认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不断增加有两方面的基本原因:一方面在面临快速技术变化、竞争激烈以及内部研究资源逐渐减少的企业中,合作研究逐步取代内部研发能力而成为一项战略性资产;另一方面,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而金正大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的成功,也正是基于“两个共赢”的合作理念:一是金正大集团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院士研究基金”、“金正大奖学金”与“金正大学生科研实践基金”,为学校科研和学生培养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在金正大集团设立“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基地”,为学校的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硬、软件设施,并吸纳学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解决学校部分毕业生就业问题;二是中国农业大学向金正大集团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服务及科研开发,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包括提供适合企业要求的优秀毕业生和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这种“共赢”的合作模式,对学校而言,可以促进产学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培育学校品牌,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可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实现了企业和学校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山东金正大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战略合作的成功,也为我们化肥企业探索能够实现共生发展、校企双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拓宽了思路。

把校企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山东金正大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的成功合作,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合作双方将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双方在新型肥料创制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缓控释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将加快我国肥料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也为我国化肥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摸索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对广大化肥行业的企业创新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整合资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整合;连线报道;并机直播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次地震是云南省14年来受灾程度最严重、受灾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作为事发地媒体,云南新闻广播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在多次报道突发事件的经验指导下,又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无论是在直播报道的时间上、还是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开创了多个第一次,编辑部不断进行人员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使这次对鲁甸8.03地震的直播报道做到了有声势、有规模、有力度。

本文将对这次云南新闻广播在地震直播报道中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强势发声 占据报道主动权

面对突发事件,要想阻断公众的不安和谣言,主流媒体不能缺位。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传递出最权威、最真实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快、再快、记者要快速挺进前线,节目中要快速进行报道。而把前后方协调统筹、最终在节目中更好呈现准确信息要靠新闻编辑部的指挥运作。

直播中,新闻广播编辑部作为信息的枢纽中心,新闻直播的指挥中心,必须准确判断,强势出声,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占据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

(一)快速反应 连续直播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仅仅10分钟,也就是在8月3日下午16时41分,云南新闻广播就在节目中及时插播了鲁甸地震的消息,18时,也就是地震发生仅仅1个半小时后,新闻频率就打破常规节目安排,及时推出时长一个半小时的“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这时新闻广播派出的第一路记者正在奔赴前线的途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快对这次地震进行大型连续直播的媒体。当晚20:30,随着灾情的变化及救援工作的推进, 再一次推出直播节目,这一次开通的直播节目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一点。 从4日开始到6日,暂停其他一切节目、集中全部的人力,一切力量都投入到了连续3天的地震直播报道特别节目中来。3天50多个小时的直播节目形成声势,为受众提供了全面、准确、权威的信息。

(二)报道跟进 突出现场

在第一路记者奔赴一线的同时,新闻频率已经开启地震直播,推出“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将灾情点点汇聚,前方灾情的变化、后方救援的跟进,以“跟进式”的方式不断传递出去。一线记者的“进行时”报道方式,使听众跟随前方记者不断行进的话筒,感受灾情的变化。如“云南新闻频率记者已经跟随省政府工作组赶赴灾区”; “云南新闻广播记者已经抵达灾区”;“云南新闻广播记者正徒步赶往受灾最重的龙头山”;“省政府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正在召开”等等这些“进行式”的报道,让整个特别直播节目鲜活、生动。随着第二组、第三组记者的挺进,及后方驰援力量的加入,为不断推进的直播提供更新的新闻源,编辑组24小时接收前方记者的录音报道、新闻特写、采访音响等等,不断整合后方来自网络的信息,来自会议信息以及来自微信、微博平台的留言与互动,为特别直播节目的新闻源与互动性增添了动力,打破了以往广播直播灌输性强,互动性和交流感少的弊端。

(三)强强联合 并机直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新闻广播与交通之声进行强强联合,连续三个晚上进行了两台的并机直播,影响力空前。交通频率一名主播、新闻广播一名主播,双方主播共同主持、交流,推进新闻节点的递进,使受众感受到了权威新闻的冲击力,也使传播力量更广泛,传播的信息更具认同感。在3天的大型直播报道节目中,云南与交通广播,实现两台共享资源平台的并机直播,开创了云南广播界,面对突发事件的两台、两频率并机直播的先例。

(四)调度人员 全力配合

特别直播节目时间长、工作量大,需要编播人员全力跟上,否则就会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为了保障8.03直播报道特别节目的进行,新闻广播调动了全频率所有人员,全力配合直播节目。抽调人员将原来全天两组的人员变成三组,早、中、晚进行轮换,主播进行调配,确保每个时段的节目都有两名主播。人员的整合和调配是确保此次8.03地震直播节目顺利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

二、理性发声 传递抗震救灾正能量

超长的直播节目及打破常规的并机直播,不仅考验主播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编辑的统筹、整合能力。如何把前方记者采来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如何为直播间的主播们提供充足的信息,充裕的话题和稿源?更需要后方编辑发挥超强的整合能力、甚至是公关能力。

(一) 信息不断梳理整合

在直播及并机直播的进程中,当前方记者的推进报道进入低点的时候,后方编辑的新闻源、新闻素材必须进入高点,才能确保大型直播的有序推进。而且在大量的推进式滚动信息中,受众容易被湮没在碎片化的信息流里,打开收音机,不一定能正好听到自己想听的信息。这需要我们对事件进行梳理、并能牵出整个事件中的要点。显然,这需要后方编辑有较强的分析、提炼能力。而这都是之前的突发事件报道中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在“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中,新闻广播对碎片化信息做到了整合,在忙碌的直播中抽出人力和时间对当天甚或这几天有关救援、交通、医疗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呈现出多点开花,有序推进的节奏。概括为:早间直播滚动式――午间直播小结化――晚间直播类型化,使受众切实感受到直播节目一样是具有新闻节点和新闻节奏的,既培养了听众的收听习惯,也激发了听众的参与互动习惯。(直播期间的收听率及微粉互动率,两项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

当事件发展线索越来越多,信息源越来越多时,需要 “小结式”和“类型化”信息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所谓“小结式”指的是将这一时段的新闻、资讯、记者连线、权威访谈进行总结、编辑、改写,使“碎片化”的信息变成有背景、有现场、有观点的小专题,使受众听到整合过的、有分量的新闻。

而“类型化”直播,就是把前一个结点的“碎片”新闻、单体新闻与后一个节点的“小结”报道,再次整合、编排,以整组推进的模式,呈现直播出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受众既能从直播中感受到新闻单个事件的呈现,还能感受到新闻事件的进展。 也使得我们原本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只管纵深时间轴上的推进,却缺少横向脉络上的整合和梳理。节点总结,浓缩了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新闻事件,呈现出整个事件的变化发展,给人一目了然、一听便知的进程手册。

(二) 嘉宾连线空前活跃

在几天的直播节目中,放在新闻广播导播台上的连线人员名单从2页变成3页、4页、5页。除了本台记者,越来越多在一线的医疗人员、消防官兵、救援部队、灾区干部、相关专家都成为了本次直播节目的外援连线嘉宾。几十名连线嘉宾,一个上午就多达十多次的连线报道,让整个节目极具可听性,每当一个时段尚没有前方记者的最新连线时,后方编辑便主动联系这些一线人员,将最新、最快的信息在节目中传递出去。而微信、微博的互动推进,改变了以往大型直播单线推进的模式,使得“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始终是多点推进,互动交流不断。

(三)借力专家 直播间里聊起来

不仅仅让前线人员都来当直播节目的外援嘉宾,在后方的一些专家也尽可能请他们进直播间,与主持人聊起来,打破单向报道的模式,让节目听上去不累,而且也体现了新闻广播的权威性。交通部门、卫生部门、气象部门……编辑部动用一切资源请到可以走进直播间的专家来介绍当前灾区的相关情况、应急知识、救援进展,在直播中传递了最权威的声音。这也考验了新闻主播的交流、掌控能力。当专家走进新闻广播编辑部,主播就要从直播间里走出来与专家进行短暂交流后,一起进直播间进行直播,新闻主播在这样的直播节目中也迅速成长、成熟。

三、温情发声 搭建听众与主播交流的平台

大型直播除了要体现新闻事件的变化、发展,更要体现新闻人闪光之处和新闻当事人的聚焦作用。“8.03鲁甸地震特别报道”大型直播节目中,“新闻人”及“新闻当事人”让直播报道有了更多的温情,拉近了听众与直播间、与直播现场的距离。还在直播节目中开辟寻亲专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记者不只在报道 还在感受

在谢樵殉职报道中,记者抑制不住悲伤的心情,流泪报道新闻现场,而在直播间的新闻主播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也泪流满面,这样的传递进程,使得记者、主播与听众的距离被拉近,信赖在增强,交流在递进……体现了广播直播以声音取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记者手记、主播手记内容的推出也开创了云南广播突发事件直播的先例。一名名记者的手记突显了新闻当事人的观感,既有新闻事件,也有新闻当事人的活动,从一个侧,梳理了一天的新闻事件进程,又使电波另一端的听众有如“生临其境”的新闻现场。拉近了受众的距离。

(二)内容到位 还需片花点睛

丰富、全面的内容有了制作精良的片花才更能发挥出广播的声音魅力。地震直播节目一边进行,特别节目的片花一边在加紧制作。很快就在节目中推出了一批集典型音响、典型话语、典型音乐和重要信息于一体的高质量片花,穿插在节目中播出起到了烘托气氛、抚慰情绪、鼓舞士气、树立云南新闻广播品牌形象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整合资源范文第3篇

然而,网络始终是电信运营商的基础性资产,个性化、多样化的用户服务最终需要都通过网络来实现。因此,只有提高网络的运营支撑能力,业务的多元化才不至于因失去支撑而成为“空中楼阁”。资源管理系统能够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管线调度,存量资产的盘活,帮助运营商最大限度提高网络效能,满足客户需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以Cramer6这一国际知名的资源管理平台为核心,面向服务开通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整个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的资源模型,能够管理管线、号源、交换、传输、数据、无线、接入等所有电信资源,并能准确掌握设备的动态属性,以及资源和用户及业务的关联。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资源的精确化管理、支持所有相关的业务流程使业务高度自动化。

当今网络技术正处于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过程中,NGN、3G、IPTV等新的网络技术纷纷涌现,这就要求运营商的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种新的网络技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中的多个模块都支持下一代网络技术:

*ResourceManager(资源管理器):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模块,通过该统一的核心模型可以实现对传统和下一代新技术网络的物理资源、逻辑资源和服务的建模及管理;

*CoSManager(服务等级管理器):面向NGN的带宽策略管理,符合下一代网络的面向带宽和处理能力分配特点;

*ITManager(IT管理器):SDP以及IT硬件、软件和服务管理,符合下一代网络中网络设备IT化的趋势。

此外,新的网络技术还要求运营商的资源管理系统拥有统一的数据模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资源管理解决方案采用元数据驱动的资源建模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支持多厂商、多技术的网络资源的建模,还可以快速支持对新技术网络建模。

整合资源范文第4篇

>> 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富士施乐在华的整合资源循环 探秘富士施乐资源再生术 富士施乐:资源循环推动绿色IT 富士施乐注重环保 建立资源再生系统 富士施乐:99.9%产品实现循环再利用 资源「再造富士施乐的可持续法则 富士施乐打印系统要做套色快打冠军 富士施乐推出全新彩色数码印刷系统 Color C75 Press 富士施乐“智能工作平台”构建全新生态系统 富士施乐“智能工作平台” 构建全新生态系统 富士施乐首推可视化能源管理系统 富士施乐 富士施乐 演绎精彩 富士施乐 DocuCentre―Ⅲ3007 富士施乐:助力企业成功转型 富士施乐抓“大”不放“小” 富士施乐“设计”中国布局 富士施乐继续上演X计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梅")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企业竞争力: 整合资源循环系统让富士施乐树立了良好的可持续企业形象,带动了企业的长久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与其他企业的品牌差异化。 社会效益: 苏州爱科工厂作为富士施乐整合资源循环系统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回收来的数码复合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及耗材的再资源处理以及全新硒鼓的制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保持中国环境及防止环境危机做出贡献。

2012年6月27日,一辆装满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废旧复印机等设备的卡车经过地磅称重,将运进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一家资源循环工厂进行卸货。经过拆解归类后,零部件转化或分解成不同的类型资源,用来再生产和循环利用。这家回收工厂就是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后简称“爱科”),一家完全实现“零废弃”、“零污染”、“零非法丢弃”的整合资源循环系统的企业。 资源再生率达99.9%

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底,于2008年1月正式启用,爱科之名取自环保英文ECO的音译。在富士施乐所负责的亚太地区业务中,类似爱科这样整合资源循环系统的企业共有6家,其它5家分别在日本、泰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日本和泰国公司的资源再生利用比率已达到99.9%。

在资源回收系统中,富士施乐会将销售给客户的产品,在其使用到报废或是无法再维修时,从全国进行回收,并集中运抵苏州的资源循环工厂。工厂在对回收的机器进行重量测定后,确认回收数量和接收数量,并将这些数据输入监控数据库,由一套与生产管理系统联动的追溯系统进行管理。

记者在工厂车间里看到,不同的激光打印机、一体机、复合机被按照机器的型号码放排列,整齐有序。据工作人员介绍,工厂将回收的产品进行分类、拆解和清洗,所有零部件按照70个种类实行彻底的分拣归类,如拆解成铁、铝、透镜、玻璃、铜等原材料,并划分为再资源化和再利用零部件两类,完成出货时的重量管理。记者看到,工厂对于分解的细节管理有序,不仅仅是将可用塑料粉碎,还要按照规定将塑料颗粒粉碎到一定的尺寸才可以。不仅如此,拆解车间会在墙上贴着详细的拆解分类及流程,工人会严格按照流程操作。

拆解后的原材料被运送到拥有高端技术和可靠信誉的再生利用合作伙伴企业,转化成有用的再生资源。并将中国国内难以进行有效处理的零部件转运到日本,再进行处理,以杜绝废旧产品成为废弃物,而是将其作为宝贵的资源予以有效利用。

如今,富士施乐在中国的资源化、原材料的利用率,如塑料、铜和铝等已超过90%的回收率,剩下的9.9%作为能源得到再利用。总体算来,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于2011年达到99.9%的再资源化率,成功实现“垃圾零填埋”的环保目标。 回收率是瓶颈

“目前爱科的回收处理量,如鼓粉盒等耗材每年回收处理50万个,复印机等中型设备一年回收处理1万台,还远远没有满足爱科的实际产能。”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竹雄二说。

虽然爱科工厂2008年1月启动运营至今已有5年时间,但截止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达到筹建企业初期时所预计的经济效益。“问题不是出在拆解企业方面,而是回收环节的问题。”富士施乐中国总代表、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刚说。他认为回收环节的具体问题有3个:首先中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6倍,让回收难度加大;第二,富士施乐的用户遍布全国,使用后的废旧设备散布在中国各个角落,虽然富士施乐的目标是争取实现所销售产品百分之百回收处理,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覆盖全国的物流企业可以进行回收配送;第三,客户对废旧设备的处理意识地区差距明显,一些用户或渠道商并不愿意将废弃产品回收给厂家进行处理,而是将这些废弃产品处理到二手机市场以获得利润。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那么灵活,哪怕设备用了再长的时间也不能报废。

除此之外,一些拆解后的材料还需要交给专业的合作伙伴进行再利用,这部分环节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还要付费,更增加了工厂的成本支出。这也是为什么爱科尽管做出诸多努力,产品回收比率逐年上升,却依然没有达到当年预想的目标。 坚守与担当

“富士施乐在日本的整合资源回收系统用了8年时间实现盈亏平衡,爱科如果仅仅看资源循环系统,目前没有实现盈利。”徐正刚说:“富士施乐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生产和销售之外,还应该包括对于所生产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再资源化。因此,爱科运营过程之中所产生的成本,富士施乐认为是业务开展过程之中所必须承担的成本。”

作为销售公司,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产品的回收工作,并承担了报废产品回收过程中所有发生的费用。据了解,仅2011年此项成本的费用达1.2~1.3亿日元(折合当时人民币约1500万元)。同时,进行资源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一部分也是由富士施乐承担。“如果我们不做回收处理,这些成本支出就不会发生,几亿日元会作为净利润体现出来。但是富士施乐认为,作为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应该对价值链的整个过程负起责任,要把上述的费用作为工作的成本来应对。”徐正刚说。

随着近些年中国关注CSR及环境保护的人士越来越多,富士施乐的爱科工厂得到了中国有关方面和相关人士更多的关注,爱科也成为富士施乐向社会展示的很好的窗口和样板。同时,由于富士施乐在CSR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与其他企业的品牌差异化。

对于业务成本的问题,徐正刚认为,富士施乐将进一步提升回收的效率,并跟研发人员进行更强的合作,获得更多、更有价值、更利于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的产品。

整合资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整合;资源;构架;最优;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的理论及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这一名词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广泛流传。商业模式是指为了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包括了价值定位、消费者市场、客户关系、销售渠道、核心技术能力、价值链、价值配置、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和裂变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永不停止地寻找能够保持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平衡的可行想法的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无论大小型企业都越来越看重企业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认识到商业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等新经济时代改变了过去的竞争模式,引起了人们对商业模式的关注和思考,人们开始意识到商业模式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当一些传统型企业正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破产之路时,另一些新兴的企业却如朝阳般出现,并发出耀眼光芒。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由于产品成本信息快速传播,导致中间成本趋近于零,并使买方占据绝对的话语权,过去以生产产品为核心的传统型商业模式,正转向以买方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的商业模式,并根据市场需要、产业环境、竞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企业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原先既定的商业边界正在重新被界定,一轮又一轮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触发创新的场景频繁发生。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将必然发展成为以客户价值主张为起点、以个人需求为主张、按需定制的商业模式。这种机会均等的竞争方式将会使企业的架构发生改变。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架构一定是基于全球化而设置的架构。无论是模式的构成要素,还是核心架构,如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市场等,又或者是非核心架构如人力资源、财务等,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整合。

二、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按照商业模式的定义,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企业赚钱的途径或方式,所以,商业模式实质上就是盈利模式。就算企业有资产、有技术、有产品、有品牌,假如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企业也就不能走向成功,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1.商业模式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的生存、稳定的发展,就要有一个好的、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来夯实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否则,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危机,出现发展前进的目标模糊不清、制定决策犹豫不决、业务系统出现问题、内部结构产生混乱等等现象,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连能否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壮大和发展了。

2.商业模式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多依靠销售利润来实现,但到了完全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盈利模式来决定。盈利模式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是商业模式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子模式,也是最能客观衡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决定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3.商业模式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人才资源、技术、管理方式和品牌效应、核心价值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是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把培育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和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落后,可以去研发新品种;人才流失,可以再去招聘;资金困难,可以再去融资;但是如果没有了核心竞争力,这个企业就会失去市场,走向失败。商业模式的设计就是围绕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一个能使企业持续盈利的模式。

三、整合资源构架最优商业模式

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被竞争对手复制在所难免,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的需求变化也迫使优秀企业不断地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以使本企业的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或产品。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或占有不同的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企业资源的整合,关键是要通过商业模式的科学设计,将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构架最优的商业模式,并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从而使资源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1.对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对行业优秀企业来说,仅仅对产品或企业内部职能的调整已不能使企业重获行业竞争的优势,只有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调整,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对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再造,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去整合各项要素或资源,由于不同行业产业链条各不相同,行业所处社会环境、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就会有很多的组合可供选择,因此,再造商业模式时,基于产业链条的整合成为行业优秀企业首选。

2.对企业价值链的整合

当前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服务竞争演变为企业与资本的竞争,并升级为价值链的竞争。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在产业价值链上占优势,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整合产业链条的能力,特别是一些非行业领先的企业或中小企业会选择在行业原有的模式中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优化,这种调整仅仅是为了满足某类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而只是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价值链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局部调整,突出为某类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机会,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多边平台的整合

传统型企业一般都是沿用单边的经营模式,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一些想谋求创新、发展的企业就会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商业思维,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是否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客户群的价值主张,从而构建多边平台的商业模式。多边平台能使不同企业通过错综复杂的交易结构联结在一起,共同完成商品的交易并创造价值。向相邻的行业大规模扩张往往是构建商业多边平台最有力的策略,而跨行业进行经营与整合产生的行业复合效应,将会产生更有力的客户价值需求,更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多边平台能使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壁垒更容易被攻破和被渗透。

4.企业愿景的整合

明确的企业愿景,是企业解决问题或进行革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所引起的生存危机,就需要对企业愿景进行整合。只有明确企业愿景,才能在自律的基础上,让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去达成企业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实现自我的同时,企业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5.企业关键资源的整合

在当前市场正发生深刻变化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企业要用敏锐的商业触觉以及对资源合理的整合、配置才能成功应对这些变化。对于企业来说,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企业的关键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能使其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够建立其利润流的壁垒,使其在众多对手中保持优势。企业关键资源包括为客户表述其价值主张的人力资源、技术和产品、资产和品牌等。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商业环境、不同的客户定位、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拥有的资源不同、对资源的安排也不同,不同的商业模式所需要的关键资源也不尽相同。企业首先要分清各种资源能力的主从关系和不同地位,再对关键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才能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四、结语

在当今这个全球数字化的时代,商业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空前的挑战与机遇,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对自身的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升级,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类资源的整合,构架最优的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扶栋,任芳进.颠覆:寻找最佳模式三部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