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1篇

有一个足以被称为音乐之神的音乐家,他就是——贝多芬

在我眼中,贝多芬是一个顽强的人。他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到了晚年失聪。但他仍然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乐曲,如《月光曲》《命运》《田园》等。要知道,对于音乐家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双耳失聪,而贝多芬去顽强的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大音乐家,一个人类灵魂的艺术家。

在我眼中,贝多芬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他身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大音乐家,在穷困潦倒的皮匠兄妹面前,丝毫没有一丝名人的大架子,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是多么难得!在现代社会,那几个名人不摆高调?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2篇

读完《名人传》,我深切的感受到名人是怎样炼成的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把三位名人诠释的栩栩如生。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在作者罗曼罗兰动人心魄的笔尖下谱写了一首华美的“英雄交响曲”。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名人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名人传读书心得1“自由和进步是艺术的目标,正如它们是我们整个人生的目标一样”,这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著—名人传》。这本名著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的罗曼·罗兰,此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组成。

这三篇传记,每篇都让我有所启发。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贝多芬传》。贝多芬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音乐上,然而,命运总是在捉弄他。童年的他,体弱多病。到30岁,听力逐渐衰退,作为音乐家,这是致命的打击,性格坚毅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继续在音乐道路上前进着。中年的他,听力已完全衰退,只能用笔来与人交流,但是这并没有使他停下创作的脚步,而是抛开所有的不行,投向大自然的怀抱,继续谱写着不朽的音乐篇章。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我最熟悉也最喜爱的作品。贝多芬眼中的英雄是那么的勇敢、百折不饶、坚强不屈,就像贝多芬本人一样用痛苦谱写与命运抗争的音乐。每当我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首曲子时,脑海就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位勇敢的骑士,手拿利剑,困难、挫折和痛苦就像敌人,骑士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遇到敌人,骑士没有闪躲,而是一路砍杀,越挫越勇,最后凯旋归来。每当曲终时,我慢慢睁开眼睛,我发现自己渐渐有了勇气,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战胜自己的勇气。从这以后,每当我气馁时,就在心里默默哼唱《命运交响曲》,鼓励自己要像贝多芬那样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沉沦,要做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

“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这是贝多芬告诫人们的一句话。是的,人不能依附于草木,用坚韧果敢的心创造生活,创造艺术!

名人传读书心得2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们的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盖千秋的大伟人,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使他们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贝多芬出身贫寒,他很小就辍学。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他孤独的活着,他惟一的亲人辜负了他,他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可他还坚强活下来。他没有一个朋友,他就像与世隔绝&hllip;&hllip;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却创作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听众的平庸,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照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

作者告诉我们要勇敢的与命运作斗争,只要你不屈服于命运,总有一天你会改变命运。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之中,命运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传读书心得3合上《名人传》的最后一页,我的思绪便像奔腾的野马般飞奔了起来。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一部著作。这本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传组成。其主人公分别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音乐家。他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情,爱情也屡屡化作泡影,而他的侄子又浪荡无能。这一切都是如此地无情,而后的耳聋使他近乎绝望。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是多大的打击,这简直可以将一个音乐家摧毁。面对痛苦,贝多芬想到了自杀,然而,在死亡的边缘,贝多芬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他经过这一思想转变,成为了命运的强者。他还用顽强的意志奏出了生命中的优美旋律。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雕塑家。他所雕刻的塑像都是近乎完美的。但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怯弱的人,他总是选择屈服,然而他会斗争,他同自己的弱点斗争,即使失败,他也不会放弃。这事米开朗琪罗成为了一个棱角分明的人。

托尔斯泰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他有过两次精神裂变,最终保持了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这使他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都在抗争,他们能直面苦难,以顽强的生命意志投身艺术,以艺术之花驱散苦难,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亦要如此,坚强面对困难,不被命运所屈服。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心。只要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不为活着而活着。

名人传读书心得4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 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传读书心得5今年暑假,我买了一本《名人传》,这本传记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乐家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画家米开朗琪罗,一位是小说家托尔期泰。他们在人生又换困顿的征途上,为了寻求正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巧杰作,献出了毕业精力。

他们经受过病痛的折磨,遭遇的悲惨,内心的惶惑矛盾,深重的痛苦。这使几乎毁灭了理智,但他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艰苦历程,靠的是他们对人类和信心。其中贝多芬传使我感触很深。

贝多芬,他全名叫做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斯,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是弗兰芒族的。他一开始的人生就像一场残暴的斗争,他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便让贝多芬从4岁起天天“钉”在钢琴边或小提琴关在家里。贝多芬没有厌恶这样的生活就已经十分万幸了,但他父亲还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迫使贝多芬学习。在1787年,贝多芬丧失了疼爱他的母亲,在贝多芬心目中母亲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与他的母亲一样,都有肺癌,但他仍旧坚持着成为了音乐家,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我看完了贝多芬传后,我觉得,我比他幸福到哪去都不知道了。贝多芬他渴望母爱,而我有母爱,但还觉得不足;贝多芬渴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我虽然有时会生点小病,但至少没有像贝多芬那样,一病为好一病又来,一生中不知患了多少种疾病;贝多芬他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而我,有朋友,但有时还要嫌弃朋友西嫌弃朋友东的。所以,我觉得,贝多芬身上有太多我要学习的了!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3篇

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对于音乐爱好者们来说一定非常熟悉,或许大家的CD架上都会收藏几张他演奏的专辑。林昭亮灌制的唱片荣获了各种权威好评,他演奏的西贝柳斯、尼尔森小提琴协奏曲曾获得1989年英国《留声机》杂志“最佳协奏曲录音”唱片奖、美国《立体声评论》(Stereo Review)杂志评选年度最佳专辑,并和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的专辑一起获得“英国企鹅评鉴三星带花”奖。2000年,林昭亮获《音乐美国》(Musical America)杂志评选的年度器乐演奏家并两次提名入围格莱美奖。

2012年3月,在上海音乐厅,林昭亮首次以指挥的身份与小提琴演奏家文薇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合作了莫扎特的作品,反响不凡。今年6月,他又将在上海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的音乐会“贝多芬大全:平静的重奏和幸福的交响”中站上指挥台,通过手中的指挥棒诠释贝多芬的序曲《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和《F大调第八交响曲》。显然,林昭亮想为听众们展示他更多的思想,着实令人期待。

音乐会之前,我通过邮件的方式与大师做了一次访问,希望通过这次在音乐中的对话,能让大家对这位十分儒雅、极富东方文人气息的艺术家更近一些。

- 张博 - 林昭亮

您作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此次6月的“贝多芬大全”将会为上海的听众指挥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和《普罗米修斯的生民》,这是否说明您有意朝着指挥方向发展?是否能理解为您想通过乐队从而更整体地体现您的音乐思维?

指挥是我从事音乐多年的自然延伸。这倒不是指挥棒舞两下就成,而是以领导乐团、说服音乐家们一同透过我的观点来诠释伟大的作品。我研究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演奏其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三重协奏曲等作品无数次,对贝多芬的交响乐或序曲,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此次音乐会除指挥乐队演奏以外,您还会演奏《贝多芬降E大调七重奏》,很想知道在您看来,贝多芬的室内乐和交响曲有什么共同与不同之处?在室内乐的教育及推广上,您觉得该如何发展?

我将与上交的音乐家们一同演出贝多芬七重奏。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和演出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情况相似。贝多芬的七重奏可说是在这位作曲家有生之年,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曲子了,但现在却少有演奏的机会。这一次上交举办“贝多芬大全”系列,我想趁这大好机会将这曲子介绍给观众们,借以展示出贝多芬较少为人熟悉的不同的一面。遗憾的是室内乐在中国不太流行,但许多最伟大作曲家最了不起的作品,却多是室内乐。室内乐的特色是乐曲更精致、更复杂多样,我衷心期望阅历渐广的中国乐迷能很快喜欢上室内乐。

您这次音乐会将上演的曲目之一是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的序曲,相信国内的许多听众都并不熟悉这部作品,您想把它带给上海的听众是否代表您对它的偏爱?

这是首很棒的序曲,充满欢乐、生命与活力,作为更庞大有力的《第八交响曲》的前奏,再合适不过。整场音乐会将洋溢着贝多芬的阳光和朝气。

在您眼中贝多芬是怎么样的?能谈一谈最早接触贝多芬音乐的感受吗?

作曲家贝多芬不仅伟大,更具革命性,炽热而爆发。莫扎特在既有的模式中愉快地继续创作,勃拉姆斯、舒伯特亦当如此。但贝多芬却不满现状,他为突破传统拼尽全力,许多作品打破当时音乐的规范、和声和演奏技巧。他改变了整个十九世纪。贝多芬大型合唱交响乐空前绝后,无与伦比,一直到七十多年之后,才有“第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很难找出比贝多芬《“槌子键琴”奏鸣曲》、四重奏《大赋格》(Grosse Fuge)或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难度更深、更具挑战性的曲目。

我最爱的CD之一就是您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尤其觉得您的演奏最温暖和细腻,这种温暖和细腻的感觉也出现在您演奏的其它作品中。想问您这种温暖和细腻,是否可以理解为东方人的一种特质?您在您的音乐中试图传递的是怎样的能量?

莫扎特的音乐本质透明、精致和高雅。我演奏巴托克和西贝柳斯的曲子时,诠释方式和演奏技巧上基本上是十分不同的。我并不认为高雅细致一定是东方人的特质,我认识许多亚洲音乐家,他们演奏、处理莫扎特或其它音乐家作品的方式,都与我相当不同。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贝多芬;浪漫主义时期;悲怆;黑暗势力;回旋曲

一、贝多芬生活背景

贝多芬生于一个世袭的音乐家庭,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父亲对贝多芬的训练近乎残忍,虽然贝多芬也举行过公开演奏,但却未能象莫扎特那样一鸣惊人。贝多芬在十二岁时遇上了一位精通艺术而又思想先进的老师--聂耶费。他引导贝多芬进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巴赫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力量、富有表现力的音调与严格的结构,亨德尔的音乐风格、肯定生活的世界观、宏伟的结构与音响效果等,这些都为贝多芬所接受并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发扬和更加充分的表现。

1792年,贝多芬赴维也纳,拜海顿、莫扎特为师,进步很快,从而确定了他作曲家的地位。在为实现自己的追求与理想而斗争时,贝多芬遭到了可怕的考验--耳聋,这对于一个二十八岁的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甚至想到了自杀。然而凭着对生活、对艺术坚定的热爱,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第二交响曲,又开始了第三交响曲的构思。此后的十年中(1803年-1813年),尽管耳聋病情不断加剧,可是贝多芬却沿着他在创作上开拓的新路,进入创作的成熟和全盛时期,以其全部热情创作出大量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贝多芬不仅在音乐上不倦地充实自己,同时还醉心于古代神话、文学,并研究了席勒、歌德的诗歌和莎士比亚、莱辛、莫里哀等人的作品,他也热衷于哲学,曾入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贝多芬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除了他的天才和不屈不挠的刻苦学习精神外,与他那广泛而渊博的文学、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二、《悲怆》创作背景

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曰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本曲的演奏技巧并不太难,因此被演奏的机会也非常之多,更是许多钢琴初学者爱不释手的曲目。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这个词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二十八、九岁的贝多芬,正值青春年华,事业蒸蒸曰上,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个标题呢?罗曼・罗兰在他著名的《贝多芬传》中回答了我的疑问:“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的身上之后就永远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他的酷刑。”1801年,贝多芬在给韦该勒的信上写道:“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敌人们又将怎么说,他们的数目又是相当可观!在戏院里,我得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懂得演员的说话。人家柔和地说话时,我勉强听到一些,人家高声叫喊时,我简直痛苦难忍,我时常诅咒我的生命。普卢塔克教我学习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但有些时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悲怆”奏鸣曲本身和这封信,揭示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典范----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有人曾将这首奏鸣曲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指出在这两部作品中,存在着共同的“青春的哀伤感”。

三、《悲怆》创作意义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作品,构思雄伟,悲壮激昂。表现了沉重的压迫下痛苦的叹惜与,反映了挑战命运、搏击黑暗势力的决心,宣告了光明战胜黑暗的胜利,充满斗争的力量和热烈的追求,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篇章。《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在这一时期创作中的光辉顶点,标志着其奏呜曲逐渐向浪漫风格迈进,打破了古典奏鸣曲墨守成规的章法。这首奏鸣曲中呈现的苍劲有力、绵密紧凑的表现手法,富有情诗般独特的魅力,洋溢着幻想的诗情。

通过对这首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分析与了解,我认为这种悲壮、沉重、阴暗、激情、反抗的情绪体现的是极其生动的,它实质上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第一次有机的使用回旋曲式,并具有与戏剧性相结合的终曲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歌唱特色,犹如流行音乐一般。

四、总结

在《悲怆》奏鸣曲这一乐章中,忧郁的情绪一直保持到曲终,快乐的情绪始终没有占据上风。贝多芬在这里治疗了内心的创伤,似乎在寻找摆脱生活暴风雨的避难所。贝多芬使这个乐章无论在音调、织体的气氛和写法上都带有与第一乐章相同的性质,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和悲壮的情绪,但并没有正面回答和解决第一乐章所呈示的矛盾,整个音乐那种排山倒海的热情是显而易见的。演奏者应把握住整曲多变敏感幻想的情绪,把贝多芬此时虽悲怆却怀着希望,痛苦却不失斗志的情感在第三乐章里诠释出来。

《悲怆》奏鸣曲虽然表现的是贝多芬在激烈的变革时代的感受、不幸遭遇中的体验。实际上却反映了当时作者的资产阶级理想和信念,一代变革者的追求和探索,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也应保持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为我们拥有精彩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莱昂・路易斯,叶柳.《贝多芬奏鸣曲再探》[J].钢琴艺术,2011年08期.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第5篇

为什么要把莫扎特放在前面呢?一是因为莫扎特比贝多芬早出生了十几年,另外,贝多芬也一直把莫扎特当成自己的前辈和老师。

莫扎特是一个音乐天才,因为他4岁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作曲了。正常情况下4岁的孩子可能连认识五线谱都很困难,但他的钢琴已经弹得非常好了。

天才莫扎特

都说莫扎特是天才,的确,他比一般人有天分。不仅仅是在作曲、弹琴方面,而且他对音乐的辨识度很高,听过的曲子很快就能弹出来,对音准的辨别也很准确,所以他学习小提琴的演奏也就更容易啦!

莫扎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他的爸爸是一个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手,而他的妈妈也喜爱音乐,会演奏小提琴和大提琴。

他是家里出生的第7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不过他只有一个姐姐跟他一起长大,家里其他的孩子都夭折了。当他爸爸发现他对音乐非常感兴趣,而且这么有天分的时候,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通过莫扎特的表演,让家里变得更富有。果然,莫扎特没辜负爸爸的期望……

无所不能的莫扎特

莫扎特的音乐成就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好像没有什么题材的音乐,是他不会写的。他就像是学校里那种“学霸”,既聪明又努力,真的是让人望尘莫及。比如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后来的音乐家都按照莫扎特作曲的格式来谱曲。所以,他就像是科学家发现了计算公式一样,总结出了音乐的“公式”。

很久以来,古典音乐一直都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洗脑工具”,虽然旋律优美,但是大部分音乐家都是为了教会传教在谱曲,而莫扎特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从教会职位上辞职的音乐家。他为了自己的自由,也为了音乐创作的自由。正是他这种突破精神,才能为音乐做出如此杰出的贡献啊!

很多人觉得莫扎特的音乐太美好了,太欢快了,一定是为了讨好王公贵族才写成这样的。其实恰恰相反,莫扎特就是有一种能力,善于把艺术中美好的东西与深刻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再把他与生俱来的直率气质和刚毅意志结合。因此,他不仅驾驭了各种形式的音乐,而且能将音乐写得如此动听与深刻,这就更不容易了。莫扎特之所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正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经典、不朽啊!

莫扎特曾经跟海顿学过一段时间的音乐,他的进步非常快。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切磋。我们都知道,海顿是“交响乐之父”,也是古典主义作曲家中大胆开创先河的人,莫扎特能够跟随他学习本领,并且还创造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的风格,确实是了不起。

最重要的是,莫扎特跟贝多芬也曾经交流过。贝多芬的父亲一度希望贝多芬能像莫扎特一样成为音乐天才,赚取很高的收入,所以莫扎特一直以来都是贝多芬的“目标”。而在贝多芬还不出名的时候,莫扎特听到他的作品,就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给了贝多芬很大的信心。

古典主义时期的“三大巨头”,竟然都是惺惺相惜,互相交流与切磋。这既给他们Ю戳烁多的灵感,也给他们一起创造古典音乐的各种形式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莫扎特的生活虽然不是特别富裕,但他还是娶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并且生了两个儿子。结婚之后,他创作了最受欢迎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的大获成功,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在莫扎特35岁那年,他接受了两个作曲的邀请,一个是歌剧《魔笛》,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改编的歌剧,莫扎特为这个剧本写了配乐,还亲自指挥了首场演出;另一个就是一首《安魂曲》。《安魂曲》这种音乐,是教堂里用来超度亡灵的音乐。莫扎特身体很不好,当他开始创作这首乐曲的时候,他觉得好像是为自己而写的,好像是死神来敲他的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