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研室

教研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研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课题;小课题;常规教研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66-04

校本教研不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是县级教研机构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以校为本”。实际上以校为本的教研主要是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学校的人、事、物、观念等。也就是说,只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是“以校为本”的,那么不管研究者是谁,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可称之为校本教研。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县教研室抓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即大课题带动、小课题深做、常规教研夯实的三级助推策略。

一、大课题带动策略

大课题指县级以上课题(包括县级课题)。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县教研室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和全县教育科研实际,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为历史使命,站在改革的前沿,思考着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如何提高学校发展“含金量”等问题,最终确定,利用“大”课题研究整体拉动全县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首先在参考相关资料和其他区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是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巫山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巫山县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巫山县教育科研评价意见》、《巫山县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及个人评选奖励办法》、《巫山县课题申报操作要求》等规章制度,力争以最短的时间走上规范的教育研究之路。其次是筹备县级课题的立项申报。我们在深入学校发放问卷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理出了切合我县实际的50个课题供学校申报时参考,这些课题主要有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校发展、学法研究、教育管理等几类。在精心准备和广泛宣传之后,学校开始立项课题的申报。在完全中小学不足一百所的贫困农村县,首次收到申报立项课题136项,这是始料不及的。学校的这种课题意识来之不易,本着保护学校积极性的原则,我们对全部申报的课题逐项进行细致评审,包括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真实情况,课题的大小以及课题的大小与该校的研究实力是否匹配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通知学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成熟以后,全部予以立项。再次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大量的管理工作。对过程的管理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培训与观摩相结合的原则,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反馈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由县教研室骨干教研员或者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每学期对立项课题的主持人或者主研人进行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并组织课题人员到课题研究搞得好的学校开现场会,进行现场观摩;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立项的课题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学校树立课题绝对不能只立不研的观念,逐步体验研究方法;要求学校每月报送一次过程资料,在报送过程资料的同时陈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咨询,县教研室安排人员当场解答或在集体会诊之后予以解答。最后是结题工作。课题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改进实践、提升教师、发展学校。经过酝酿,我们认为结题工作既不能损伤学校的积极性,又必须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因此,应该达到既鼓励又严格的双赢要求。于是我们采取了按时结题与延期结题并重的灵活方式。经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能够按时结题的大约占50%;不能按时结题的,在评审组提出再研究意见的基础上延期结题,根据实际情况有延期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这些课题最后都以较高的质量结题,结题率最终达100%。

大课题带动策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营造了教研氛围。 氛围很重要,它来之不易,一旦来了,就预示着可持续发展。不少学校反映,在课题研究之中,许多教师都能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就是氛围,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无形的成果。

二是使教师们有了研究意识。 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使我县的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匠人气,没有“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追问习惯,缺乏研究的意识。通过课题研究,不少教师有了研究的意识,我们认为这是质的飞跃,是最大的成果。比如,对教材中某一项具体的内容,不少教师有了“编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项内容”、“这个内容能够发挥一些什么功能”、“为什么要把这项内容设置在这个地方而不设置在别的地方”、“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而不以别的方式呈现”等思考,而这些思考最能说明教师确实有了宝贵的专业研究意识。

三是推动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但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并促进了学校的整体研究。通过几年大课题带动策略的实施,以校为本的多内容、多形式、多层级、多主体研究逐渐蓬勃开展起来。

二、小课题深做策略

大课题涉及的学校虽然不少,但涉及的教师比例不可能很大。因为大课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要求较高,形式规范,程序较多,实施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且在几年的大课题实施当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一些学校贪大求全,教研过程华而不实,甚至弄虚作假。作为县级教研机构,必须以敏锐的视角洞察问题,以犀利的眼光看准问题,然后以科学和智慧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经过慎重思考和论证,我们提出了小课题深做策略,认为该策略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大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课题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做的研究,可以把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研究的姿态进入工作,自己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决定,在扬长避短,继续做实、做深大课题的同时,提倡、鼓励、号召广大学校和教师都来做小课题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课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真实而又有一定价值的小问题。也有少量小课题是大课题即县级课题的子课题,当然这些子课题也必须适合不同教师的工作实际。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问题的提出者。它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改进实践,而不是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解决小课题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即首先是发现并提出实践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再把方案拿到实践中去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程序比较简单,教师们容易掌握和操作,而且前两个程序可以是隐性的,即存在于研究主体的心中,第三个程序可以独立进行,只有第四个程序一般来说应该用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一是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和进步,二是可以供他人借鉴。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化,也可以把整个研究程序分别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文字不能太高、太多,实用即可,让教师说真实的、自己的、简单的、有依据的话就行,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为了使小课题深做策略落到实处,除了要求学校特别加强过程管理外,还要特别强调三点。

一是学校要加强小课题的规范管理。 不管是在学校立项,还是在教导处、教科室或者教研组、年级组立项,不管是一个人研究的课题,还是几个人合作研究的课题,学校都必须郑重其事、像模像样地进行规范的管理,否则研究就可能落不到实处,只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的状态。我县教研室指导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小课题管理与实施办法,尤其是过程管理办法。

二是特别强调选题的合理性。 我县教研室要求学校在论证课题的时候,务必注意课题的真实性,即一定要是教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务必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即问题一定要适合教师的个性、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务必注意问题的大小,只有小了,研究才可能深入有效,当然也不能小到失去研究的意义,这个“小”的标准就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研究目标课题,这就需要学校准确把握这个度;务必注意问题的价值,即这个课题应该能够改进教师的工作。

三是特别强调研而有果和对成果的实践性鉴定。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结果的研究可能长期原地踏步而无深化,最后不了了之。对成果的鉴定,我县教研室要求并指导学校要将论文与实践进行对照,即研究者通过研究是否真的转变了教学行为,是否优化了教学实践,否则研究就可能是不深入的,就可能意义不大甚至是虚假的。

在教研室的宣传、发动、组织、引领、指导、管理下,我县的小课题研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三、常规研究夯实策略

如果说大课题研究是少数教师可以做的,小课题研究是多数教师可以做的,那么常规研究就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何谓常规研究?说白了就是没有上升到、没必要上升到、可以不上升到、不愿意上升到课题“高度”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形式是思考,价值指向依然是改进实践和提升专业素养,其静态的成果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日记、课例分析、说课材料、讲座稿件、评课文字等。这些研究看起来形散,但都由“研究”之魂凝聚着。教师其实就生活在常规研究之中,如果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其成长的速度将会更快。

我县教研室除了对学校常规教研进行指导和督促外,重点从以下几个途径夯实校本常规教研。

一是每学期一个教研活动月。 我们规定每年的三月和十月是全县的教研活动月,以此推动全县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开展。根据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每个教研活动月我们都制定了切合我县实际的指导意见和活动方案,学校根据我们的意见和方案,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操作细则。我们的教研月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全县常规教研水平也随之逐步提升。

二是教材、教法、研究培训。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全县骨干教师代表参加的教材、教法、研究培训,主题是怎样研究教材,怎样研究教法,怎样搞教学研究。培训讲求实在,追求实效。县级培训以后,再由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进行二级培训。这种培训对县教研员自身要求较高,所以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要不断收获研究成果,否则教研员的培训就达不到令教师信服的水准。

三是命题集中辅导。 县教研室逐步下放命题权,意在迫使学校和教师对教材(包括大纲、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我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钻研教材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每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之前,我们就分学科对教师代表进行命题培训,结合教材对命题要求、方法和技巧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辅导。再由这些教师代表对全县所有命题教师分学校进行培训辅导。调研考试结束后,再组织由命题人及学校教导主任参加的县级命题交流会。根据考试的效果和师生的反映,对每一张试卷都进行评价,剖析其优缺点。随着对命题者的不断磨练,其专业技能不断成熟,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赛课送课。 课堂是根本,教研无论怎么“研”,最终都应该回到课堂上来,一切都应该在课堂得到印证和落实。为了促进和推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县教研室对每个学科每年组织一次县级赛课,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层层选拔推荐出来的。这样每年的赛课实际上就达到了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动校本教研的效果。优秀选手和优质课都是珍贵的资源,所以每次县级赛课结束后,都由教研室组织,学科教研员负责,带领优秀选手将自己的获奖优质课送到有特别需要的相对薄弱的学校,并进行说课、评课交流。

五是优秀论文评选。 论文撰写是教师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途径,更是校本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推动力量和提升手段。真实、有用是我们评选论文的重要标准。我们强调论文的实践指导价值,所以,经常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文章获得好的等级。优秀论文评出来以后,我们再遴选其精华编辑成册,发放到各学校,让这些成果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们对这些源自身边的“土”成果倍感亲切,而这亲切的本身就保证了成果发挥作用的必然性。

教研室范文第2篇

一、视导目的:

下沉一线指导教学,引领基层校本教研

二、视导形式

听常态课+集中评课

三、视导组织

由中心校指定视导单位,安排七、八年级教师讲课。

四、听课安排

共听两节课。文科(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一节。安排在上午二、三节。上午第四节分文理科两组集中评课指导。

五、参加人员

教研室人员;中心校业务校长;校领导班子成员;没课的全体老师

六、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基础教研室中学组

2019、10、09

教研室视导反馈和后期工作安排

今年三月份,高三级部接受了三轮视导:3月5~9日,校内视导;3月19~23日,省教科院视导; 3月29日,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集中视导。学校对此次视导高度重视,下发了专门通知,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来看,落实较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3月29日上午7:50 ,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在李卫文主任、陈明杰副主任带领下,集中赶到六中南校区进行教学视导,受到王勇校长、全体学科主任、全体高三教研组长的热烈欢迎。上午集中听课,物理、化学学科组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组内反馈;其他学科组在下午2:00,分别进行反馈;下午4:00,各学科教研员结合以前学校提供的学生试卷得分情况,集中进行反馈。各位教研员充分肯定了高三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强烈的考纲意识考点意识等。陈明杰主任充分肯定凌全发主任“反应敏锐,捕捉了变化”,是一节“扎实、高效的复习课”;化学教研员说到化学教研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朱成东老师所上的课是“二轮复习的示范课”;英语教研员特别提到方芳老师批改作业认真细致;物理教研员评价三节课“很有高度,透彻清楚”,特别提及孙长胜老师结婚没有请一天假;历史教研员感动于王其林老师对学生“慈父般的关爱”,一口一口的“孩子”,充分肯定历史教研组“和一中八中相比,只强不弱”!

教研室范文第3篇

一、09年度法政教研室工作

1.教学工作。在2011年度,我处室四位同志均担任了不同班次的教学任务,先后担任的课程和专题计十三个,完成总课时718课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李卓峰同志第一年到市委党校主体班课堂上课,教学效果就受到了主体班学员的普遍好评。

2.科研工作。我处室四位同志均能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从事调研和科研活动,2011年度共计十四篇,其中省级刊物发表十二篇,同时完成08年度省委党校重点调研课题一项,参与市政府立法课题一项,王晓岭和李卓峰同志均积极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徐州的实践”编写组,较好地完成了党校交给的各项科研任务。

3.学习上。我们处室一直重视法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知识更新,09年度,吴曼曼同志完成了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李卓峰同志参加了省委党校的师资班学习,同时我们还利用返校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努力适应党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

4.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目前,法政教研室基本形成了对本专业教学一专多能的教学格局,基本做到出现教学课程冲突时,能调课的调课,不能调课的由其它同志互代的局面,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起到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5.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其它工作,创建和谐党校。2011年我校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主题班教学改革,我处室全体同志积极支持,并为主题班教学改革和社会调研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学校的认可,王晓岭同志在省委党校2011年度高级职称评审中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

二、本人工作情况

09年度我个人完成非主体班教学138课时,中央党校研究生班教学112课时,主体班教学22课时,总计272课时。主持完成省委党校2008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一项,主持了市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徐州的实践-社会篇》的编写工作,参与了《市市政公用事业监管办法》的地方立法项目,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均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

教研室范文第4篇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⒋点上突破。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常态课的改进与管理。明确改进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措施,有具体的成果和展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走进教材,各年级教师都要对教材内容系统学习,完整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科学处理教材;走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与无效行为,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走进课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走进练习,改革学生作业内容和完成作业方式,拒绝惩罚性作业和无设计作业,重视发展性、实践性作业设计。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学期重点在1—2所学校组织现场会,同时其他各校也要进行一定规模和范围的成果展示活动,教研室将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对各校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⒈区级调研。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重点,开展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专项调研。立足于梳理经验、发现典型、查找问题、指导改进,在中小幼等不同层面的学校打造1-2个典型,同时对存在薄弱环节的学校进行指导。本学期区级调研工作中学(含高中)开展5-6次,小学3次,幼儿园3次。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⒋学科调研。学科调研工作要能有效地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科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学科都要整合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力量,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每个学期要开展1-2次学科调研工作,提炼学科工作的典型经验,梳理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学科管理,优化学科活动,落实学科常规,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10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十一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

教研室范文第5篇

一、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

本学期,新课程改革在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实施,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抓好课程改革的起步,本学期着重抓了全体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起始年级教学实验,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有所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举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标

(1)参加省教研室举办的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

XX年6月4至7日,“江苏省体育教研员新课改培训班”在我市举办,这是江苏省首次举办的体育学科课改培训,各区县极为重视,积极报名参加。全市共15个区县中小学体育专、兼职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3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不但听取了有关领导及国家课标领导小组专家对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报告,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还通过观摩南京市宁海中学窦宁、夫子庙小学卫红、南师大附小任智新课标实验课以及南师大附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加深了课程改革实践和操作层面的认识,为全市启动新课程改革奠定的基础。

(2)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通识培训与体育课标培训班

XX年7月10至15日,南京市中小学课改培训正式启动,市教研室配合晓庄学院和市幼师,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者培训班,各区县体育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约90余人(中学40、小学50)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中听取了专家对课改实施方案及课标的解读,交流了课标实践操作体会及案例分析研讨,为区县级课标培训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

(3)参加江苏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

XX年8月,江苏省教研室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新课标培训班在扬州市举办,我市省级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50多人参加了培训,参培人数为全省最多。培训班期间,正直酷暑高温季节,我市参培教师能坚持理论学习和新小学生广播操练习,并利用清晨和下午课后加班加点练习,在培训班结业汇报表演中,展示了我市体育教师的成果和风采,得到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4)参加人教社举办的中学《体育与健康》

教材及教参培训

XX年7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及教

参培训班在宁举办,由教材副主编藤子敬教授和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周师章教授主讲体育与健康教材与教参的特点及运用,我市中学体育教研员及部分体育教师30多人参加了培训。

(5)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全面展开

开学初,对区县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区县均利用开学前及开学初进行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识培训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训。据统计,全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约1200余人,占全体体育教师的70%;区县的课标培训平均用时为3.5天(最多的10天,最少的2天)。在学期中,各区县结合本地的特点与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

2、举办“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推动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探索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XX年11月中下旬,市教研室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全市共30节中学和30节小学体育课,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了观摩评比。南京市教研室体育学科在组织此次活动时,提出了“健康、主动、快乐、发展”的主题思想,鼓励教师以“无模、无法、无标、无规”的观点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力求创新。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的观摩评比课教学中,任课教师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教学领域并行共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把“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教师们普遍都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范围越来越大。90%的课中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选活动内容或自创游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由过去比较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的指导,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练、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体现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案设计突破原单一形式,既有表格式,也有文字叙述式,还有结构图式,无一例外地转变为用教学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尝试用一条主线来贯穿全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是只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予了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上的灵活性和自。那么,如何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突破竞技运动教材体系,建立一个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体系呢?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教师们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上较好地运用了延用、改造、继承和创新的策略。在教材资源运用的策略上能掌握好教材资源的约束力与灵活性的关系。

3、组织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观摩活动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学期,在区县开展课标研究和教学观摩的基础上,市、区结合,推出一批教学改革有所突破的体育课,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全市的交流与研讨。

4、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XX年11月底12月初,“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举行,各市为了展示课程改革研究和实验的成果作了积极认真地准备。我市在课改观摩评比的基础上,推出了人民中学程智和省教院附小金玉老师的两节课改课代表南京市参加省教学展示。两位教师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大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突破,反映了我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观点与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专家的点评及各种反馈信息反映,我市中小学两节课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

二、课题研究

1、继续省级《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课件研究制作》课题研究

为了贯彻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开发体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高我市体育教学质量,在课题上报、立项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行教学实验研讨。

2、参加省教研室主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运用实验研究》课题研究

该课题反映了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在教育、体育科研上的前瞻性,被中央教科所列为“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10月25日在南京九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及省、市有关领导和省体育院校的专家、课题组教师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在该课题下承担了部分专题实验研究,目前正在计划与落实之中。

3、进行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题研究论文评选工作

新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与思考,促进了教师对专题研究的热情,从今年教师上报教研室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看,较之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共上报论文170篇,经评选获奖116篇,占68.2%;中学共上报论文96篇,经评选获奖67篇,占69%。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5、开通了中小学体育教研网络,为实现现代化教研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XX年10月下旬,为了进一步开发教学研究资源,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市教研室正式开通了“南京教研”网站,专设“中学体育”和“小学体育”网页,设置了教研新闻、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文和教学设计五个栏目,可以从网上了解市体育教研活动情况,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阅读有关论文及兄弟学校的体育课题研究方案,从而为我市的教研活动架设了一条空中桥梁,使全市的教研活动与教师更直接、更快捷、更贴近。

三、队伍建设

1、继续抓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组和市优青年培养。

2、组织部分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赴无锡市观摩学习新课改实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