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春雨的诗句

关于春雨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春雨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春雨的诗句

关于春雨的诗句范文第1篇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关于春雨的诗句范文第2篇

1、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2、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春雨的诗句范文第3篇

摘要:当下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热播,然而,其题材的局限性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这对代表着时代特征的青少年是否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进而得出结论并重新审视青春题材影视剧发展概貌。本文以主要受影响群体青少年为例,分析当下伪青春题材影视剧对其的影响,希望青春题材影视剧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伪青春题材影视剧;青少年;影响

青春题材影视剧是指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其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膨胀出现也让人担心其质量是否经得起观众推敲,是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通过网上问卷平台问卷星得到有效问卷206份。在被调查者中,按年龄分,20岁以下120人,占58.25%,20―30岁80人,占38.83%,30―40岁4人,占1.94%,40岁以上2人,占0.97%;按性别分,男性69人,占33.50%,女性137人,占66.50%。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更加准确、完整地了解青春题材影视剧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适的建议去尽力解决它们,为青少年心智发展创造出好的环境。

1 青少年关于当下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现状的认知

1.1青少年对当下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评价

对于当下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评价,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20.8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喜欢,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非常不喜欢,有22.81%的被调查者表示喜欢,其中只有1.94%的人表示非常喜欢。可见当下的伪青春题材影视剧并不满足大部分青少年的喜好。喜欢的人数和不喜欢的人数相近,可见对于当下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评价,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分歧。

1.2青少年对当下青春题材影视剧大多“伪青春”的认可程度

对于是否认同当下青春题材影视剧大多是“伪青春”,11.65%的被调查者完全同意,有56.80%的被调查者部分同意,26.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3.40%的被调查者不同意,1.46%的被调查者完全不同意。可见,对于在青春题材影视剧中出现的“伪青春”情节,大部分青少年都已经意识到了,然而仍有一部分的青少年没有意识到。与现实稍有脱离的“伪青春”情节可能会对这些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影响。

2当下中国式伪青春题材影视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2.1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的正能量对青少年的影响

只有4.85%的被调查者认为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的正能量对其有很大影响,16.99%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共计21.84%。因此不能完全否认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积极作用。但是仍有51.46%的人认为它的正能量影响只有一般水平,可见剧中的剧情并没有深入人心,甚至有高达26.70%的人认为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正能量只有较小甚至很小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当下中国式青春题材影视剧并没有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由此看来剧情的编排仍然是青春题材影视剧的重点发展与改进的方向。

2.2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的阴暗面对青少年的影响

与上一题做对比可以看出有14.08%的被调查者认为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的阴暗面对其有很大影响,35.44%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其有较大影响,共计49.52%的被调查者认为剧中的阴暗面对其有大的影响。把这组数据与上一题的作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当下中国式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的阴暗面对青少年的影响要远大于剧中正能量部分对青少年的影响。有38.35%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一般,总计12.13%的人认为影响较小或很小。结合当下中国式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主要的阴暗剧情,可以看出它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3关于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题材影视剧的建议和策略

3.1青少年对当下青春题材影视剧发展的看法

对于当下青春题材影视剧发展的看法,16.5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发展落后,无法与国外相比”这个选项,多数的选择集中在“发展一般,基本没什么问题”和“发展勉强,存在一些问题”这两个选项上,分别占37.86%和40.78%,只有4.8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中国式青春题材影视剧“发展良好,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占据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青春题材影视剧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说明大众普遍意识到了伪青春题材影视剧中存在的缺陷。这同时也要求了相关的部门人员有必要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

3.2青少年对有关青春题材影视剧实行的政策条例的态度

最近网络上流传了很多广电局对青春题材影视剧的限制如“允许早恋不许成功”等。那么,被调查者对青春题材影视剧政策条例的了解程度如何?大部分被调查者所持的态度是“不关心”,这一部分占到了66.56%。其次是反对,20.39%,支持者占13.11%。从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广电局的做法似乎并没有深入人心,效果和力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许多反对者更是普遍认为广电局的做法过于专断霸道,对青春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没有起到导向作用。

3.3针对当下中国式伪青春题材影视剧影响的建议和对策

对当下中国式伪青春题材影视剧影响的建议和对策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最受被调查者青睐的选项是“提高青春题材影视剧的质量”,占77.67%,其次是“分享真实的青春故事”,占65.53%,另外,18.93%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限制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内容和传播范围,28.16%的被调查者建议强调青春题材影视剧的娱乐性和虚假性以减少青少年对青春的不正确的理解。最不被被调查者所认可的是“限制青少年观看青春}材影视剧”这一选项,仅仅占到了4.85%。从中可以得出,民众对于伪青春题材影视剧的看法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堵不如疏。与其限制还不如加快改革,为大众创造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化,一味的封禁和限制反而可能会事不如人愿。

关于春雨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摘 录 春 景

阅读是鉴赏的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一定要先让学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诗的王国之中,翻阅大自然这部词典,凭他们敏锐细腻的目光搜索,并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行吟一番春景。

看看同学们交上的摘录本,听听他们的交流,就是扑面而来的明媚的春光:甲同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如果在晴好的日子随朱熹大人踏青,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温柔的春风,目睹百花争妍的风光;

乙同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了春天的小雨珍贵得像奶油一样,春天的小草还刚刚探出头来呢;

丙同学:“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冬去春来,似乎听到谢灵运大诗人家的园林在不觉之间传来的春鸟招人喜爱的歌声;

丁同学:“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晚不是萤火虫提一盏灯来,却是不知趣的小飞虫来探头探脑;

戊同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先生认为春天到了,江水变暖了,这是小鸭子们最先作的勇士般的试探才感知到的……

“春到人间万物鲜”,春花春鸟,春草春虫,春风春雨,春日春夜,无处不是春,无时不是春。让学生在诗海时撷取一朵朵春的浪花,闻闻春的芬芳,吟诵有关春的诗句,人似微醉。

二、体 会 春 情

欣赏了春景,还要善于探究和体会诗人们的种种情怀。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春景是客观存在的,但诗人们写诗讲究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的手法来表达自己主观的情。带着小小的课题,不妨让同学们自个儿轻叩一位位诗人的心扉,听听春天带给诗人们的不同的感受吧!

小李同学从两首同是春雨的题材入手,他比较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杜牧的《清明》两首诗,他说:前一首诗通过写春夜的雨来透露无限喜悦的心情,因为诗人听到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想到春雨在滋润着万物,不由满心欢喜地叫好,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后一首诗呢——清明本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行人在孤身赶路,而且纷纷的雨在淅淅沥沥地下,春衫尽湿,还要冒雨趱行,心情就显得凄迷纷乱极了,简直像断了魂一样。同是春雨,然而一喜一悲,迥然不同。作为老师,可以追问一下,那是什么缘故呢?可借此点出:即使同处春天,由于诗人的处境、心情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它可以给人喜悦,也可增添愁怀,用来衬托生离死别之苦、羁旅行客之愁。

其他同学也纷纷列举春天带来的不同思绪,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由春望所见,看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寄情于物,好像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忧国思家的感伤情怀。孟郊的《登科后》中由自己因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一朝金榜题名,心中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其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心花怒放的欣喜之情真是按捺不住啊。而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由潇潇春雨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隐隐表达了惜春之情。金昌绪的《春怨》中女主人公竟要打起枝上的黄莺来了,因为小黄莺吱吱喳喳的叫声把她和在辽西的那位相会的好梦给搅了。杜甫在《蜀相》中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锦官城寄托对三国时蜀相诸葛亮的哀思。

喜春悲春,伤春爱春,惜春怨春,春情绵绵。通过举例,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眼里的春天是不同的,春天一旦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那就是“我”的春天,与众不同的春天。

三、鉴 赏 春 意

春景春情春意浓。“君子之学,不仅要入乎耳,还要著(明晓)乎心。”如同品茗,这第三道茶的滋味非尝不可。古人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因而在写诗时特别讲究“言有尽意无穷”的空白艺术。准备一堂课,挑选一些以春天为背景的古诗,就炼字、语言、想象、意象等不同侧面作一番导游,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意境鉴赏,展开充分讨论:

1、古人作诗就有诗眼之说,“眼乃神光所聚”。因此,诗歌的语言,讲究一个“炼”字,一字出而境界生。在鉴赏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非要仔细推敲一番不可。举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一首让学生品评一番:“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的运用可见作者炼字所费的心血。据说他的草稿在这个字上圈改多次,先后用了“到”、“过”、“入“、“满”,最后才定为了一个“绿”字。试问:这个“绿”字妙在何处呢?通过师生交流,大家认为这个“绿”字有动态美、色彩美,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醒目的视觉形象,充满春意,写出了江南春早的景象,同时都包含了“到”、“过”、“入”、“满”等字的意思;还可再让他们评评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让学生想想这个“横”字又好在哪里呢?你想: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不多,此刻更是无人。因此连船夫都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自然无人问津。

2、要悟透诗的意境,那还必须把握意象,因为它是寄托诗人情感和表达主旨的客观物象。如王维的《鸟鸣涧》一首:“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山中的花落、月出、鸟鸣的意象,构成了美丽静谧的意境。老师应带着学生想象一番,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宁静色调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都惊觉起来,无怪乎苏轼高度评价王维的诗,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3、阅读鉴赏时,还要通过诗人留下的空白来驰骋想象,丰富形象,使之成为更完整更生动的意境。试看2001年上海高考题——王驾的《雨晴》一首:“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首诗就提供了读者想象的余地。诗人雨后漫步小园,看到花事已了,花光春色全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多么扫兴啊!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似乎春天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里了。古人所谓“神来之笔”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那就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写一段素描或写意文字。

关于春雨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唐诗;初春;盛春;暮春;风光无限

在脱下厚厚的冬装之后,一身轻松的人们总是发自内心地钟爱着春天。喜欢着东风暖日,喜欢着嫩草娇花,喜欢着润山碧水,喜欢着紫燕穿柳,花鸭戏水……自古而今,人同此情。因此,历代诗人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特别是在群星璀璨的唐朝,关于“春天”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一、咏初春的诗

咏初春的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状态,可用“惊喜”两个字来概括。初春之际,诗人们惊喜地发现大自然中最新引起变化的是杨柳:李白诗曰:“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中行乐词八首》)杜甫诗亦曰:“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当然,歌颂初春的诗歌当中最有名的还要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彩!柳干像碧玉妆成,柳条像丝绦垂下,而那一排排整齐、鲜嫩、透亮的绿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是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一样裁出来的。这一比拟,可谓是独出心裁。

这首诗好在两点:一是层次非常清楚,从柳干写到柳条,再写到柳叶。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歌咏的是绿柳,但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这一切的美好,都是春风带来的。而这种创作现象并不仅此一例。如果说贺知章的《咏柳》是一诗双咏,借歌咏绿柳以歌颂春风的话,那么韩愈的《早春》其一也是一诗双咏,借歌咏绿草以歌颂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一句用酥油来形容初春细雨对大地的滋润,取喻实在是平常不过,可偏偏收到了奇妙之效。一观此语,自如品味到酥油入喉,百般妙用,心中顿生,实在是绝妙至极;但偏偏下一句更加难得。第二句写经细雨滋润的刚刚萌芽的春草,远望有淡淡的绿色,近看则草色又消失得难以寻觅。这一句体物甚微,一般人不易觉察,更不易道出。状难摹之景,传难表之情。初春的濛濛细雨,初生的茸茸春草,被诗人描绘得生机盎然。

描写初春的诗句,唐朝还有很多都写得非常好,在此就不一一列述了。这些诗的特色是重情趣,唐代诗人多用一种热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给人以感染。

二、咏盛春的诗

咏盛春的诗歌在情感色彩方面可以用“兴奋”两个字来概括。盛春时节,浩浩春风,蒙蒙春雨,融融春水,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春色一起涌向大地。蓬蓬勃勃的春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诗人们驰骋才思情致的最好时机。诗人韩翃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飞花”前加上“无处”来修饰,真正是“乱花迷人眼”的感觉了。白居易写江南春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红胜火”虽典出“山青花欲燃”,但似乎已经略胜一筹了。

在盛春里最惹人动情的节日就是清明,古往今来描写清明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第一句中的“纷纷”写的才是春雨,正像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像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这个雨细到人的眼睛都看不见,不知不觉中却把衣服湿润了,体现了春雨和春风的特色。

第二句中的“断魂”,所指感伤特别强烈。行人在外适逢清明,加之纷纷春雨,绵绵无尽,思乡之情无疑更使人凄凉孤寂。想避雨、亦想消愁,于是便想找一个小酒馆小饮几杯。

第三、四句写诗人“借问”,牧童不用言语,只用一个手势作答,更富有形象性。全诗就像一幅《清明春雨图》,素朴淡雅,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春意。

全诗中点睛传神之笔,应在于“牧童”这个意象选取得好。这个意象跟整个画面和整个情韵和谐一致,水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天真无邪的牧童,与纯朴无华的大自然浑然一体,确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美好的童心和美好的的春光交融在一起,这真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今人有心者,甚至将此诗只以改动标点的形式就点化成一个剧本,这应是小杜当初未曾料到的。

三、咏暮春的诗

咏暮春的诗歌中的感彩可用“惋惜”两字来概括。春天很美好,但任何美好的事物总是要过去的,这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暮春三月,春将归去,引起人了们无限的惋惜和依恋之情,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弥漫在整个暮春诗中。人们不愿意春归,春天也不愿意归去。正如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将草树人格化,前两句说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回去了,所以“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春天剩余的时光更好地开放,想最后展示一下自身的美。写的是花草,表达的却是人不愿意春归去的心情。

但是,春天毕竟要归去,春花毕竟还是要凋谢,令人无可奈何,所以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曰: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于东风不用媒。

诗人描写像美女腮颊一样美丽娇艳的红红白白的花朵,终于嫣香零落。一般诗词都是以花来形容美女,像“如花似玉”之类,诗人在这里反其用之,用美女来比喻花,把花落比做是女子出嫁,嫁的对象是东风,而且是自由恋爱,不用媒妁。真是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