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货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概念: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随着基于纸张的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电子现金将成为主流。
2、特点:匿名性,节省交易费用,节省传输费用,持有风险小,支付灵活方便,防伪造及防重复性,不可跟踪性。
3、种类: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
4、定义: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支付传统货币,而发行者把与传统货币的相等价值,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消费者持有的电子设备中;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集金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为媒体。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电子货币发展;货币供给
一、相关概念
(一)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一般称之为货币供给量。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理论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模型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作用,货币供应模型可以表示为: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货币基础(Ms=mB)
货币供应量只接受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两个因素的制约,则这两个因素又分别受其他若干因素的约束。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组成,即:B=R+C
货币乘数模型:M=Ms/BC+D=m1(C+R)
所以m1=(C+D)/(C+R)=(c+1)/(c+r+e+t)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会靠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基础货币数量,或者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的供给量。但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由于现金存款的减少,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被取代。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尚未提取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货币是中央银行对调整准备金率职能的一种弱化。其次,商业银行持有的电子货币及其衍生品也不用缴纳准备金,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进而使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政策作用下降。
电子货币主要通过对基础货币数量的影响以及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来改变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首先,当电子货币作为新的货币形式进入到基础货币行列时,基础货币虚拟化,在银行准备金的总额不变时,基础货币下降。电子货币使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加大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电子货币对流通现金的取代同时也使现金漏损率下降。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模型的研究,现金漏损率的下降会导致货币乘数的上升,进而引发货币供应量的上升。
电子货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准备金的减少,使银行少留存一部分没有盈利性的资产。这部分资产应用于贷款和投资,资金就会增加,派生存款也应运而生。从货币供应量模型可以看出,派生存款的上升会使货币乘数增大,也能得到货币供应量增大的结论。
电子货币的逐渐盛行使人们手中现金减少,存款增多。而定期存款的限制使得利于变通的活期存款出现更大程度的增加。这就使得非交易存款比率降低,货币乘数升高。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实证分析解释
为了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分析,必须对其货币供应量以及电子货币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首先要解释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间的关系,我们可获得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数据作为自变量,获得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的数据作为因变量。最后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现金漏损率即流通中的通货与活期存款之比c=C/D。现金漏损率下降,流通中的现金减少,那么商业银行可减少超额准备金数量,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能力上升。电子货币使用率u是银行卡交易额E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电子货币使用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越广,增强了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但现金增加却又使商业银行需要支付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乘数下降。于是货币乘数并不是随着电子货币使用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而作为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人们手中现金的减少使得活期存款数量增加,非交易存款比率降低同样可以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首先可以利用t统计量对变量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确定其有相关关系后再做下一步数据整合。再由计量经济学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最后,选取上两组检验中既具有相关关系又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对回归后得出的F值进行临界比较,做出最后的结论推导。
四、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分析
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的货币政策是以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
在电子货币流通环境下,利率形成机制变得更加复杂。首先电子货币将流通中的通货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也大大加快。市场中的现金交易需求下降,电子货币在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作用也会使货币需求发生波动。货币需求波动会对利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利率变动反过来又加剧了货币需求波动。这种互相影响的后果使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减弱。
电子货币从根本上改变了货币的存在形式,一方面它使流通中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货币构成的复杂性,货币构成的衡量尺度变得模糊不清,减弱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可测性。
电子货币的发行途径广,也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的一大挑战。央行失去了唯一发行人的地位,可能导致中央银行由于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进而减弱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同样,电子货币对一般性政策工具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电子货币可以由商业银行发行,并且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有准备要求的储蓄。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贴现政策作用削弱。对于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工具影响也大大减弱。
五、电子货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货币支付环境不够完善
由于电子货币是运用数据电文在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中,其支付活动都是以电子化方法完成。因此,在保证资金安全、维护银行及客户在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方面,安全的支付环境变得及其重要。而当前的电子货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使用电子货币的手续费以及电子化的操作风险是电子货币发展所必须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二)电子货币会减少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唯一拥有货币发行权的机构,它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和控制不仅体现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而且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而铸币税收入作为中央银行的收入之一,它在支付中央银行的运营费用后,剩余收入则上缴国库,对社会经济繁荣也就同样具有间接影响。电子货币在我国还未确立发行主体,因此即使是一般的公司都可以发行电子货币。不仅如此,电子货币还会驱逐市场上的部分流通纸币,大大减少中央银行对纸币的发行量,最终导致铸币税流失,进而降低收入。
(三)电子货币使得央行监管变得复杂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货币的兴起,外国资金可以更加容易地通过电子货币的形式进入中国。这就使中央银行的监管变得复杂起来。另外,网络的广泛应用,数据的快速传递,电子货币的匿名性和数字化都让反洗钱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电子货币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达成交易,并且巨大的网络范围使得监管变得如同大海捞针。另一方面,失去了国界的限制,反洗钱监控又多了一道障碍。因此,央行应该加强与政府的协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制度,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会受到外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并且更加有利的打击洗钱行为。
参考文献:
[1] 姬莹.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4年第6期.
[2] 鲁飞兰.电子货币的反战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D].万方数据,2015年.
[3]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何谓电子货币,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将电子货币定义为: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产品,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这种物理介质可以是Mondex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电子钱包”等,所储价值使用后,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追加。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也有人将其称为“代币”,由一组二进制数据或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货币供应量统计包括对不同层次的货币的统计,其中对于广义货币的统计是工作的重点。广义货币主要由通货和存款构成,通货和存款的创造也就是广义货币的创造。在货币金融统计中,常通过统计基础货币的量,然后根据特定的货币创造机制,计算出实际流通中的广义货币量,一般来说,广义货币代代创造可概括为:广义货币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为了阐述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文章将从其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两方面进行。
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一)货币发行权的多样化
电子货币的出现冲破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垄断发行权,使传统法币在流通中被电子货币所部分替代。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电子货币产品并不是由中央银行,而是有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性的经济实体所发行,如蒙德克斯卡是由英国国立西敏寺银行、米德兰银行和英国电信公司联合开发,并由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若干家商业银行共同组成蒙德克斯国际公司发行,同时该公司授权世界各地商业银行使用其品牌,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各国在对待电子货币发行权问题上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欧盟,各中央银行已一致同意,对电子货币中的一种多用途预付卡的发行应该仅限于信用机构。在荷兰,中央银行已决定自己发行电子货币。澳大利亚和丹麦的中央银行只是间接地参与发行新形式的电子结算媒介。
(二)货币划分层次的模糊
货币银行理论依据不同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将货币划分M0、M1、M2、M3等多个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货币计量、金融市场运行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电子货币下。将瞬间实现通货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以及其他各种短期流动金融资产如商业票据、人寿保单等之间的相互转换。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大大增强。货币层次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传统各层次货币的定义和计量变得更加困难。同时由于电子货币由不同的机构发行。不同的电子货币的风险性、通用性及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可转换性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将其简单的加总。势必影响货币量指标的准确性。因此在电子货币对法币大规模替代的情况下。要准确测量某一层次的货币总量几乎不再可能。即使可能。其所需的成本也将是惊人的。由于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导致的货币划分层次的模糊,将导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的总量性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下降。而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信号性中介目标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主流。
(三)货币计量的混乱
大部分国家的广义货币都包括“由存款性公司”项下的本币现钞、可转让存款和其他存款。非股票证券和存款性公司发行的“其他负债”(或具体分类)属于少数国家的广义货币范畴。“其他部门发行”项下的现钞、存款和“其他”类只有更少的国家将其纳入广义货币。
由于电子货币由不同的机构发行,不同的电子货币的风险性、通用性及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可转换性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将其简单的加总,势必影响货币量指标的准确性。同时因此在电子货币对法币大规模替代的情况下,要准确测量某一层次的货币总量几乎不再可能,即使可能,其所需的成本也将是惊人的。另外,网络交易的地域模糊性,使得政府在统计本国经济中的货币量时,必须考虑居民手中持有的、未存放于本国银行中的货币的影响
三、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金融网络化还使得在统计货币供应量时,基础货币发生的乘数效应更难确定。货币供应量是社会生活中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 ,由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的乘积决定。货币乘数K=(1+h)/(h+r+t3s+e)。其中:h=C/D,h为提现率,C为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D为活期存款;r=Rr/D,Rr为活期存款准备金;s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D的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金融网络化所催生的电子货币对现金有强烈的替代性,因此现金持有率将下降,更多的转化为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活期存款。同时,金融市场深度的网络化使得商业银行能轻易的通过网络从其他行拆入资金,也能很容易的把自己的资金拆借给其他金融企业。这使得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在上升,而准备金不足的风险成本在下降,因此它们没有必要保持大量的超额准备金,这使得e变小。由此可见,金融业的网络化使得货币乘数中的两个参数发生了变化。使货币乘数上升,并使预测货币乘数的变化量更加困难。因此货币当局在统计货币供应量时就不能用基础货币乘以传统的货币乘数,而必须对此做出调整,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字。
总之,金融网络化的为我们带来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其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经济各方面产生了影响,文章从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得出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带来的影响包括:将会使货币发行权多样化、货币划分层次模糊、货币计量混乱、货币乘数上升,并使预测货币乘数的变化量更加困难。为央行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处理电子货币这一问题上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和认识。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流通;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74-01
电子货币产生与发展是信息科技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货币的产生被认为是自中世纪法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根本性的变革。由于电子货币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电子货币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不仅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支付方式,而且对传统的货币理论也提出了挑战。从理论上来说,电子货币不断取代通货和存款,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其他电子货币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数据来看,自从电子货币出现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变的极其不稳定。因此,虽然影响货币速度的因素很多,电子货币也不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但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电子货币和货币流通速度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大多的影响就是要研究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在国外,最先对电子货币进行研究的机构是国际清算银行(BIS),BIS从1996年到2004发表了六份报告对各国的电子货币情况以及风险和监管问题进行了介绍,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涉及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内容,并一致认为电子货币加快了流通速度。以下是这六份报告Survey of Electronic Money (1996),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Ban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oney(1996 ), Risk Managementfor Electronic Banking and Electronic Money Activities ( 1998 ),Survey of Electronic Money Developments(2000,2001),Survey of Developments in Electronic Money and Internet and Mobile Payments(2004)。
在国内,对电子货币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最早的是,王鲁滨(1999)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时认为,电子货币替代通货,从而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尹龙(2000)总结和归纳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分类、属性,并详细地分析了电子货币对央行地位、货币政策的影响。董昕,周海(2001)认为在货币需求方面,网络货币的替代作用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也使利用现金进行交易的次数减少。陈雨露、边卫红(2002)认为电子货币以光和电作为物质载体,以接近于光速的极限在因特网上高速流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这导致短期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或预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蒲成毅(2002)认为V在初期将随货币供应量M0趋向减少而呈下降趋势,而长期由于电子货币规模E的增大和M1总量的降低,V转而呈上升趋势。梁大鹏和齐中英(2004)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我国三个层次的V进行回归,得出我国金融创新与M0和M1的流通速度呈正相关,但与M2的流通速度呈负相关的结论。周光友(2006)通过协整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并得出电子货币在初级阶段是降低货币流通速度的结论。游鸿辉苑德宇(2007)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即导致V不稳定。
2 实证过程
2.1 技术路线
为了揭示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协整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单位根检验上采用了ADF检验方法,以确定各指标的平稳性;而在协整检验上,采用EG两步法对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
2.2 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V指标作为因变量。V由GDP和货币供应量M决定,三个层次的V的指标公式分别为:V0=GDP/M0、V1=GDP/M1和V2=GDP/M2。
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选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占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E1)和电子货币年交易量占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E2)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协整模型。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用银行卡年末存款余额代替,电子货币年交易量用银行卡年交易量代替。选择E1的理由是我国的电子货币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电子货币主要是替代流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M1),改变货币结构,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选择E2的理由是:就目前来看,电子货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取代现金支付和部分的小额转账支付,它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可通过电子货币交易量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表现出来。
选择数据时考虑到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找寻难度,本文采用年度指标。考虑到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4年开始实施“金卡”工程以后,电子货币得到了广泛使用和迅速发展,它对我国的经济金融产生了一定影响。又因为2008年金融年鉴进行了改版银行卡年末存款余额难以获得,本文选取1990-2006年的年度数据做样本数据。并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消除异方差,
2.3 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出现,利用Eeviwes6.0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中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F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根据序列的时序图确定是否存在趋势项和常数项,即确定ADF检验的基本形式,再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滞后阶数,得出ADF统计值。如果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的绝对值,则该变量平稳;反之则不平稳。
2.4 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其思路是:第一步对非平稳变量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第二步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变量之间协整。反之,没有协整关系。
2.5 误差修正模型
如果一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协整回归总能转换成误差修正模型。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误差修正模型初步回归方程:
LV2=-0.046288+0.029001LE1-0.011226LE2-0.082176et-1
(-2.5314) (0.243583) (-0.190386) (-0.322649)
R2=0.051024 DW=1.164429
LV1=-0.015872-0.024189LE1-0.036871LE2-0.378680et-1
(-0.5567) (-0.1704) (-0.4667) (-1.2877)
R2=0.1396 DW=1.1390
修正项系数为负,而且值较小,分别为-0.082176和-0.37680,说明长期均衡对短期
波动影响很小。
3 实证结果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LV1,LV2 的模型都通过了DW和F检验,各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且拟合度分别达0.8724,0.9439整体解释效果较好。而LV0模型的结果不理想。
LV1,LV2回归模型中的(E1)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占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的对数的系数为负,说明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占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它与货币流通速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电子货币替代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越高,货币流通速度越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理解为电子货币替代转化效应,即指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时加快了不同层次货币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速度。由于电子货币的存在,不同层次货币之间可进行快速的低成本或无成本的转化,这意味着持有高层次的货币并不会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而持有高层次的货币收益比较高,所以被电子货币替代的货币就会从低层次的货币转化成高层次的货币,这使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整体水平下降。
关键词:电子货币 网络金融 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 EFT) 、电子划款等。本文将针对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 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 世纪70 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金融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具有保存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 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电子货币有两种主要形式: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如Mondex)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如E-Cash 和Cyber-Coin) 。前者主要用于网下的支付,后者用于网上的支付。
Mondex 即是E - Mondex(电子现金) ,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取代日常小额消费的钞票及硬币。Mondex 卡除了拥有现金的特性以外,同时还具有一个比现金更优良的特点,即是它能安全地通过电子管道(如电话、因特网等) 来作为人对人、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
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它是一种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为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序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 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0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 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1 年6 月底,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 3 亿张;银行卡账户存款余额3742 亿元,仅2003 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485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 %;全国受理银行卡的银行卡的银行网点12. 9 万个,商户约10 万户;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4. 9 万台,销售终端33. 4 万台。
3.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 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
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 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另外,作者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研究,认为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应用对传统的价值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将会由于电子货币的应用,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再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这一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新的价值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将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也将会有新的诠释,以适应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冲击经济金融界的传统理论、理念。
四、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旭涛,沙济彰. 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0 (1)
2. 翟凤荣. 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 价值工程,2000 (5)
3. 白静. 试论电子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甘肃理论学刊,2001 (5)
4. 陈红. 电子货币发展情况初探. 广西金融研究,2001
5. 许小勇.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浙江金融,2001 (2)
6. 潘郁. 网络经济———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