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怎样教孩子

怎样教孩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怎样教孩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怎样教孩子范文第1篇

2、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我们经常会发现小孩喜欢趴着写字,眼睛距离桌面特别近,这样很容易伤眼睛,所以孩子写字时一定要让他们做到抬头,保持身体正直;

3、孩子刚开始练字握笔非常吃力,就像刚开始学习使用筷子吃饭一样,这时家长不但要做到手把手教孩子写字,还需要身先士卒,给孩子多演示如何握笔,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掌握写字方法;

4、每天让孩子重复性的练习制定的字,从简单到复杂,不可提起笔漫无目的的胡乱写,这样不利于孩子掌握写字技巧,当练习一段时间孩子发现没有长进时,他们也会失去耐心;

怎样教孩子范文第2篇

    美国家长是怎样教子理财的?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一、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及其使用。

    家长从小就注意让孩子识别各种货币,美国的货币(美元)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年龄小时,主要认识硬币,然后再认识数额大的纸币,并教孩子在使用中辨认各种货币的币值是多少。教孩子使用货币与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相结合,与买商品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知道各种货币之间的数量多少并如何才能做到等值。

    二、教孩子养成储蓄观念。

    美国家长,特别是华裔家长,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为以后学会“炒股”打下思想基础。例如,有的小孩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杯要花50美分的话,家长就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25美分,等到明天再给你25美分时,你才能买来吃。”这就是孩子储蓄观念的萌发。又如,在一些节日,家长或亲戚朋友也会给小孩一些零花钱,或者平时给孩子一些钱,或者让孩子得到一些劳动报酬。家长则会帮孩子找到有利息的银行开一个存款账户,让他把所有得来的钱都存入这个户头,每半年或一年,就和孩子坐下来算算,这个户头得了多少利息,并教他知道如何利滚利的。

    三、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

    家长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有些消费,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开支。例如,孩子想买网球拍、自行车等或去旅游,指导他用全部或一部分储蓄。这样,就使他认识到储蓄的意义,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而且也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四、在金钱的使用方面要教孩子乐于分享,体验到捐献和助人的喜悦,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和帮助别人。

    美国的慈善事业很发达,义工(相当于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也很普遍。这些社会大环境都让孩子从小就目睹耳闻,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微小积蓄捐赠一部分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让孩子从小就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和分享。

    五、学会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不浪费钱财。

    尽管美国一般家庭都比较富有,但他们的生活比较简朴,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请客都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开销也是比较有计划的。例如,对孩子打工得来的酬金,会告诉孩子不要一次花光,只花一小部分,其余的就存在自己的户头上,在一般情况下,家庭都要协助孩子拟定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例如,孩子一时要用钱而借了别人的钱时,家长一定会催促孩子及时给他人还钱,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六、教孩子学会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得一些收入。

    美国人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小孩自己用不着的玩具等也可以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有的小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但帮家中做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并非事事都给钱,例如,洗碗、吸尘、擦玻璃、倒垃圾等,不但不可付钱给他,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中的平等一员,既享有权利,又要尽义务。但是家里庭院要付钱请人做的事,如割草、洗车、清理车库、油漆墙壁、修剪花园等可以付钱请孩子帮忙。当然,哪些项目是义务的,哪些项目是可以得到报酬的,每个家长都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尽义务是必须的,报酬是为了培养理财观念。

    七、有的家长也用金钱作为奖赏来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

    例如,有个家长,她的两个儿子总是相互指责批评,家长为扭转此现象,就决定给每个儿子20美元的硬币,放入钱罐子里。如果谁给对方批评指责,就在谁的钱罐子里取出25美分。如果到了一个月之后,谁罐子里的钱还在,就归谁所有。这个方法使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彼此变得友好亲热。有的家长,在孩子为他人做了好事后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强化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这里又从一个角度告诉孩子,奖励他人的良好行为也是一种理财方式,让他人和自己分享。

    八、家长十分注意用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许多时候父母不必说什么就可以把花钱的决定、次序、信念及习惯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所以家长处处都要以身作则。

怎样教孩子范文第3篇

1、父母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2、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让孩子参与劳动,把感恩化为一种行动。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中洗碗、擦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对家庭的感恩。

(来源:文章屋网 )

怎样教孩子范文第4篇

如果追溯童年的美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被圈在越来越小的活动范围中,被淹没在电子产品的洪流中,失去了很多自然的童趣。作为教师,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有比我们更色彩缤纷、精彩无限的生活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创造性,感知自己的天赋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内心丰盛、人格健全的独立个体,这本就是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教师的工作内容。

但很多教师俨然一副传统教育专家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而忘却了那个曾经小小的自己――会为小蚂蚁搬家困惑,想问“它们要去哪里”;小蜗牛为什么要背着壳等等,也忘却了自己的经验就是等待开发的宝贵教育资源。

教师在回忆童年游戏,挖掘自我教育潜力时,就是让孩子们在独立自主游戏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出发点。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场景法的理论原则:

探察,即分析生活场景,找出具有教学意义的幼儿教育关键场景。决策,即关键场景+教学目的=教学方案。在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学前教育阶段应以孩子自我教育为主,教师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支持者,应当和孩子共同约定规则,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解释价值和标准,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性。

幼儿教育关键场景法区别于当前流行的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思想,它注重的是教师深度挖掘教育资源,形成大量涵盖幼儿教育关键场景的教学方案,通过关键场景使幼儿好奇心与幼儿教育形成联结,学前教育便水到渠成。

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由教师的专业特质决定,教师形象的形成源于我们眼中孩子的形象。教师专业特质类型包括“专业利他主义者”“社会工程师”“阐释生活者”。“专业利他主义者”眼中孩子是天真可爱、易受伤害的,全心全意热爱孩子几乎是一种自发行为,也是一种天赋,和孩子相处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比起教育方法、技巧和知识而言,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对孩子的信任更加重要。“社会工程师”眼中的孩子是任性、顽皮,认为教育的合理规划是工作的中心,提供高效的服务需把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管理三者有机结合。“阐释生活者”眼中的孩子是爱幻想的天才,所以尊重孩子的另类想法,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与孩子共同分析、阐释观察的结果。教育目的不是一成不变,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改变的过程,给孩子留出很多尝试与犯错的余地。不同的教师专业特质外化为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不同的教师形象,从而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影响幼儿最初的情感培养。

怎样教孩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1让孩子懂得感恩

在中国,即使家境困难,不到不得已,也舍不得让孩子打工,不愿意让他们吃苦受罪。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只要孩子有任何的需要或者物质欲望,父母们都会尽量地满足他们。而美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虽然我们的文化存在差异,但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方面,的确有着独到之处。

美国父母支持独立,鼓励孩子从小尝试打工,让他们享受劳动成果。在美国,家庭不论贫富,总是让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学习独立,以及养成“用劳力换取所得”的观念。因此,大多数美国家庭的孩子们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扫地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给其他学生做家教等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在学校里,校方也会让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活动中学习、体验诸如募款之类的公益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感恩节,童子军们就会外出筹募经费。在美国,我们经常会看到拿着手工饼干或慈善餐券到住宅区按门铃兜售的小朋友。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2张弛有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对孩子严格,会使他做事更有分寸,不会胡来,有更好的自律能力,做事会比较追求完美,对事对人都比较认真,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过于严格也会让原本活泼的小孩失去创造力,造成思维发展的局限性。

3尊重孩子,平等交流,鼓励独立

“变”,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显著特点。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开始发育,所以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同时,家长会发现,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乖巧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他会经常抗拒父母的要求,厌烦父母的说教,拒绝父母的安排,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更甚于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家长武断和粗暴的指令下,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从而导致经常性的与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这种让大多数父母头疼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正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断乳期”。

所谓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希望能够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而且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尽管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规矩――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在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家长苦口婆心说一堆,可惜孩子不买账,结果最后关系越弄越紧张。

所以,作为父母,要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给予他们理解,小心地呵护他们: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其次,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能够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最后,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反抗行为比较严重,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