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意难忘第六部

意难忘第六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意难忘第六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意难忘第六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方法;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1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08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慰藉者。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因此,班级管理工作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显得极为重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尝试。

一、批阅周记,和学生保持心灵的沟通

做老师最大的幸福,不仅在于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并及时批阅。周记不同于作文,所以要求比较宽泛,只要是真情实感,只要想对老师说,就可以写。很多学生在周记里或抨击社会,或自剖心灵,或关注生活,或建言献策,甚或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我知道,此时的学生已真正把我当成朋友。

学生在周记里向我敞开心扉,我则写下长长的批语解答他们的疑难和困惑,共享他们成长的喜悦和烦恼。每次把周记发下,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读老师的批语。他们有的独自欣赏,有的和同桌一起分享,脸上洋溢着无限的满足和喜悦。周记,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更能让我们的心灵彼此温暖。

现在,周记已成为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纽带,也成为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每一本周记,都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宝藏。你可以在周记里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在周记中为学生排解生活的烦恼。周记可以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可以用心灵赢得心灵。

二、用心写随笔,用心爱学生

《用心走过每一天》是我2001年到2008年的教育随笔,共60万字。现在,我的教育随笔又有了新名字――《风景这边独好》和《心灵小语》。随笔中,有我初接新班时的兴奋和喜悦,有我和学生斗智斗勇的紧张与曲折;有学生课下嬉笑玩耍的场面,有他们聚精会神学习的特写;有运动会班级获奖时成功的喜悦,也有孩子们考试失利时流下的泪水。因为所记事情与学生密切相关,我常把随笔读给他们听。让我高兴的是,学生特别喜欢读我的随笔。我知道,学生们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从文字里找到老师对自己的赞扬和肯定,进而找到学习的动力。于是,我更加仔细地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并尽可能多地把他们的优点写进随笔。后来,为了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欣赏,我试着写人物小记。

初写人物小记,下笔有些困难,因为,用文字全面展现一个孩子的性格、爱好并写出妥当的评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最初写的人物小记,不论内容还是标题,都有些生硬。

一段时间后,读自己的文字,发现这些人物小记写的只是成绩优异且对班级有贡献的学生,如《一身正气的班长王官超》《成绩优异的语文课代表冯佳》等,而那些成绩不突出、学习困难的学生,都只字未提。

于是,我开始用心审视那些看似“难管”的孩子,并试着为他们写人物小记。《正在进步的闫秀忠》《知错就改的曾鹏飞》《真诚热情的齐征华》《短跑明星丁健》等,都是写给学习习惯不太好、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当我在班里读完并亲手把打印好的文章送给他们时,那些总爱惹是生非的孩子,个个眼中含泪。他们有的当面向我道歉,有的写纸条给我承认错误。

孩子们的真诚,让我感动。是啊,虽然他们成绩还不够好,可他们更需要爱和理解。

尽管那时的文字有些呆滞,但感情却是真挚的。我要感谢我的教育随笔和人物小记,就是这些朴实的文字,让一些孩子找回自信,让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融洽!

随着对孩子们观察的深入,我发现,写人物小记不一定面面俱到,一事一议,一事一写,可能更有针对性。于是,我改变写法,以生活中的某件事为切入点,标题也不再是定语加人名这一固定形式。

现在,写人物小记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幸福。我想,我会让这种幸福一直伴随在我的左右!

三、编印班级纪念册,铸就青春里程碑

临近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领学生复习、进行模拟考试、填各种报名表、写毕业鉴定……各种事情接踵而至,要做的事情像小山一样堆在面前。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依然乐此不疲地为孩子们编写 “班级风采录”。

2002年6月,当我把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阳光灿烂》发到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手中时,教室里爆发出持久热烈的掌声。

2007年6月,为学生编印了30万字的毕业纪念册《花样年华》。

关于书的名字,我和孩子们前前后后起了20多个。每当我们讨论选用哪个时,总有一些淘气的男生喊《名人传》。每当此时,就有孩子反驳说,人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才是真正的名人传记,你算哪门子名人啊?

这时一名学生说:“谁能说若干年后的我就不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人呢?”

静听孩子们的争辩,我微笑、默叹,是啊,现在,他们是名不见经传的孩子,若干年后,由他们引领潮流,引领时代,那是一种必然。

2011年9月,我们的第三本毕业纪念册《最美丽的相遇》面世。书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教师寄语”是各任课老师写给孩子们的毕业赠言;第二部分“恩师难忘”三年时光铸就的师生情,在孩子们的笔下变成最美最真的回忆;第三部分“我之风采”最能展示孩子们个性的自我介绍;第四部分“花儿朵朵”是我为班里72个孩子写的人物小记;第五部分“同窗印象”孩子们用最真挚、最热烈的文字写下浓浓同学情;第六部分“我爱我家”生活、学习中的趣事,在孩子们灵动的笔下展现,成为纪念册中最美的一笔;第七部分“教育手记”风景这边独好,是我三年教育随笔的精选。每一段文字都记载着师生间的情谊,每一个故事都是孩子们日渐长大的见证。

因为爱,所以爱。经过不懈努力,我所带班级,凝聚力强,文化氛围浓厚,班级特色明显,成绩名列前茅,学生们茁壮成长!

意难忘第六部范文第2篇

“哭”进录音棚

刘蕾是个性格活泼的合肥女孩,2003年从一所广播影视学院毕业在求职路上奔波几个月后,刘蕾并没有如愿当上梦想中的电视台女主播,甚至连一份和播音沾边的工作都找不到。沮丧之余,她觉得家乡的天地很小,于是决定到北京去发展。

初到京城,刘蕾在中关村一家送餐公司当起了接线员,负责接听订餐电话,月薪只有 850元。

2004年3月的一天,刘蕾从朋友口中听到一个好消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译制片中心,正在招收字幕翻译和配音演员!那一刻女孩惊喜极了,扔下手中的电话就往中影公司跑。当时,她对配音演员的工作并不了解,只知道是“让银幕上的老外说中国话”。

当天,终于轮到刘蕾走进配音间试音的时候,她才发现让外国角色说普通话很不简单。为考核她的工作能力,招聘方播映了一部韩国短剧,让她为一个小角色进行配音。当刘蕾盯着银幕上的韩国女人对口型时,才明白配音跟自己念台词完全是两码事,你得按照剧中人的感情去说话,还要紧密配合她的语速,快半拍慢半拍都不成!

她憋了半天好不容易念出两句对白,不是语气不对就是语速与原片相差甚远。10多分钟过去了,她居然配不出一句“合格”的对白。面试官终于不耐烦了,挥挥手说:“行了行了,你端不了这碗饭”。就在女孩“落荒而逃”之际,却听到录音棚里传出一个老配音演员的抱怨声:“急用人也不能乱招聘啊,一个接电话的打工妹如果能当配音演员,那随便找个民工都可以当导演了!”一瞬间,女孩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握紧拳头在心里默默发誓:总有一天,我会以配音演员的身份重新走进录音棚!

从此,刘蕾开始“恶补”海外电视剧。千万别以为这是件很享受的事,因为她在看片时还要反复琢磨人物的不同个性,就拿《人鱼小姐》来说,她会先完整地看一遍韩语原版,再看一遍中文配音版,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试着为每个人物配音。每配一个角色,她都像自己在演一样,因为要从角色举止神态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她们的内心。

当外语台词被翻译成中文后,句子的长短会发生很大变化,刚开始,任凭刘蕾怎么练,她的语速都和原版角色的口型不协调,女孩苦恼极了。后来经一位北影厂退休的老配音演员好心指点,她才渐渐上了路。

这时,刘蕾对配音工作的热爱和激情,也空前高涨起来,她时常对着电视屏幕沉浸在人物对白中,熬夜和喊哑嗓子成了家常便饭。最令她难忘的是给动画人物米老鼠配音,“那不是人声呀,光用气声,练习了一下午,我都快憋晕了!”

2004年10月初,北京一家著名配音公司高薪招聘配音演员,尽管条件极为苛刻,刘蕾还是赶了过去。初试通过后,她走进录音棚,当着面试官、录音师和一些专业配音演员的面,为英文版电影《廊桥遗梦》配起了普通话。这一次,尽管有许多人盯着她,刘蕾却如入无人之境,影片刚播放她就迅速溶进戏里,与女主人公合二为一,声音与口型配合得很完美,并且每一句台词都饱含感情,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拿着翻译稿干巴巴地“念”。配到男女主人公最后分手那场戏时,女孩哭得涕泪俱下,大家都觉得她感情充沛,称赞不已。

“大腕级”配音导演张志明,此时正在这家配音公司效力,他当场惊喜地表示:“小刘配得有深度,身份感和力度也都很棒!这个演员我要定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这样,北漂妹刘蕾终于敲开了梦想之门。

渐成幕后高手

进入这家配音公司后,刘蕾先在录音棚里观摩老演员们怎样为角色配音,偶尔客串个配角,也只有三两句话的小角色。大多的时候,她的身份是勤杂工,打扫卫生和为同事们端茶送餐成了女孩每天的必修课。这样“实习”了两个多月,虽然付出很多,薪水却很微薄,但刘蕾感觉很充实很快乐,因为她的勤快和灵气博得了老演员们的好感,她渐渐琢磨悟出了用声音塑造各色人物的感觉和技巧。

2005年初,终于轮到她担当主角配音了,得知这个消息,刘蕾激动得彻夜难眠,她兴奋不已地猜测:我的处女作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呢,韩国爱情剧?美国大片?第二天,当导演把翻译好的配音稿递给她时,女孩一看片名不由愣住了――竟是为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的第五部配音!

尽管只是用声音演绎动漫人物小丸子,初次为“一号角色”配音的刘蕾却丝毫不敢懈怠。在走进录音棚之前,她反复观看《樱桃小丸子》的原片,以及早几年由前辈们配音的一二三四部。此外,她还观赏了《蜡笔小新》、《红猫蓝兔》、《米奇妙妙屋》等大批中外动画片。很快,刘蕾就敲定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配音方案,她要塑造一个全新的小丸子,一个更为调皮可爱的“活宝”!

正式配音开始了,当刘蕾在录音棚里撒着娇喊出“爸、妈!求求你们啦,就依我一回吧”这句对白时,配音导演和录音师全都愣了。继而,他们含笑向刘蕾竖起了大拇指!刘蕾的声音表现力极强,在为小丸子配音时,她既保留了原版特色,又加入了一种古灵精怪的滑稽腔调。刘蕾版的小丸子可爱之余还透着一股慵懒味,把“嗲”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喜欢“特别加料”地拖长尾音叫“也耶~(爷爷)”,听得人骨头发酥。当25岁的她对着话筒惊叹:“哇,好漂酿(亮)噢!”,又把孩童式的奶声奶气模仿得惟妙惟肖。

声音独特、感染力十足的语言演绎,正是刘蕾版《樱桃小丸子》的制胜法宝。后来这部动画片一经播出,就被中国观众奉为经典。小刘用娇腻中略带沙哑,又有些口齿不清的可爱声音,让小丸子这个平凡女生牢牢抓住了大小观众的心。《樱桃小丸子》第六部引进中国后,她又当仁不让地担任了首席“声优”(该词源于日本,意为配音演员)。

刘蕾在工作上追求完美,有时她会把一段话录上数遍,还主动为台词的情感把握、速度节奏和表达效果进行校正。时常是导演和录音师已经觉得挺好了,她还要求重录。每集30分钟长的片子,她一般要用两三个小时去配音。

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每天要为《蓝色生死恋》、《大长今》和《加油!金顺》这三部韩剧配音,公司为了省钱,恨不得一个演员给8个角色配音才好,这样,每个声优至少得有3副嗓子。于是,刘蕾在录音棚里一会儿是母仪天下的沉稳老皇后,一会儿成了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会儿又要客串3岁的孩子!

为了赶戏,她甚至创下48小时不睡觉的纪录,连续两昼夜都在几个录音棚之间穿梭忙碌。由于负责配音的角色过多,说到后来刘蕾都有些糊涂了。当时正逢酷暑,密不透风的录音棚里热得像蒸笼,由于话筒灵敏度很高,又不能开空调。女孩就穿一个背心和短裤工作,喊完最后一句对白时,她的喉咙已累得水肿,还差点中暑。

当然,与辛劳成正比的是,她的收入也很可观。一般情况下,为电视剧配音的报酬是100元/集,刘蕾每天可以配上两三集。工作一年后,她逐渐成为公司里的顶尖声优,配音范围涉及动画片、韩国电视剧、欧美电影以及广告片等,月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配”出百万财富

事实上,声优的待遇并不算高,和影视演员比相差近百倍。人家拍一集电视剧可以拿到几万、几十万片酬,而大多数配音演员辛苦一个月只有几千元薪水。最令刘蕾愤愤不平的是她们不受重视,许多外行人以为:就拿着翻译好的字幕稿和屏幕上的老外对口型嘛,这一行谁都能干!

她说,其实做这一行是很需要本事的,有的演员有口音,有的演员背不下词,还有的演员演得软,成片时都得靠她们这些“声优”在幕后补正过来。

当然,作为声优里的高手,刘蕾如果想赚大钱并非没有机会。许多盗版商观看过她配音的一些影视剧后,都很欣赏女孩的能力 ――他们很需要这种干起活儿来又快又好的“百变声优”,不仅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她多变的嗓音还能同时为几个角色配音。如果能“挖”到刘蕾这样的人才,一旦有新剧上映,他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制作出配音一流的盗版碟进行贩卖。有的盗版商甚至开出了每集1500元的天价,请刘蕾帮他们“翻译”当红剧集,却被女孩干脆地拒绝了。小刘的理由很简单,哪怕挨饿,她也绝不会沦为盗版商人从事侵权非法活动的工具!否则不仅会遭到同行们的鄙视和讥笑,良心上也会很不安。

其实,很多高手声优都和刘蕾有着一样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从网上下载的影片配音非常棒,而一些盗版碟却水准尴尬得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技艺高超的配音演员绝不屑于为盗版商工作。

相对刘蕾平时“翻译”最多的韩国电视剧而言,为国内的广告配音就轻松多了,而且报酬丰厚。由于在声优圈内颇有名气,工作之余,她经常会被一些广告公司请去配音。

刘蕾第一次挣外快,是被朋友心急火燎地拉着去的。原来,朋友所在的公司,承接了一家知名企业生产的女性健身器械系列产品的电视广告业务。这个广告的语气要非常温婉,给人以“对女性充满关爱”的感觉,但那位做形象代言人的大腕名星嗓子很粗,必须得找个“声音替身”。因此,从该广告的策划开始,公司就四处寻找配音员,但连续找了20多天,换了多名主持人、配音演员和艺校女生,厂家均不满意。眼看合同规定的期限就到了,老板心急如焚,这次请刘蕾出山就是为了“救场”。

在广告公司看完剧本后,小刘开始考虑如何进入“角色”。当时这家公司的老板和业务总监都闻讯赶来,要知道这是一笔上百万的大单,若搞砸了,不但要赔厂家一笔数目不小的违约金,还会影响到广告公司的声誉。

业务总监走了过来,尽管他用温和的语气鼓励刘蕾“不必紧张”、“只要凭感觉配音就行”,但女孩分明看到:这位绅士夹着香烟的手在微微发抖。一会儿,信号灯亮了,录音棚内顿时鸦雀无声。看着电视画面上一位身材高挑、皮肤呈古铜色的“骨感”美女在跑步机上轻盈地做健身运动。刘蕾开始对着她的口型配音了:“其实享受运动是快乐的,就如此刻的我,仿佛走进了雨后空气清新的原始森林……”。一瞬间她进入了状态,感觉自己正置身于浪漫的西双版纳密林中,一边是奔跑的野象鹿群,一边是清澈的泉水在欢快地流淌。

“这声音太美妙了,绝对能激起观众的购买欲!”配音刚结束,广告公司的老总就带头鼓起掌来。这个配音不仅与画面配合得很到位,而且刘蕾的声音在清纯中透着女性的温柔和关爱,充满了人性化的艺术感染力。该广告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一时间,这种健身器材竟成了抢手货。刘蕾也在短短一小时内赚到了1万元酬金,平均每配一个字价值百元!

随即,刘蕾又接下了“菲比纸尿裤”广告的配音,这次她要“扮演”的是个四五岁的孩子。该广告说的是在一场婴儿爬行比赛中,有的孩子尿裤掉了,有的孩子屁股痒痒等各种比赛形态。她以“小记者”的形式,用卡通化的风格来解说整个比赛过程,最后一句话童趣十足:“冠军小屁屁,全靠有菲比。”这次配音同样很成功,刘蕾塑造的那个稚气未脱的声音可爱极了。

用3年时间完成经验和资金积累后,刘蕾开始不满足于为别人打工了,2007年初,她在 海淀区开设了自己的“丽声配音公司”,除为影视剧配音外,平时还承接宣传片配音、广告配音、专题配音、粤语配音、外语配音、资料片配音等多种业务。公司旗下拥有12名专业配音演员,包括两名外籍“声优”。如今,她的小公司正欣欣向荣地发展着,截止到2008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运营刚满一年的“丽声”已经为刘蕾赢得80多万元利润,使这个北漂妹一跃成了百万富姐。

下一步,她还想开办一所“声优培训学校”,把自身特长淋漓地发挥出来,女孩觉得每一天都是明媚而快乐的!

意难忘第六部范文第3篇

二六年中风之后,诗人意识到自己所写的一切,都可能是向人世告别。倒在地上的时候,他想起了过世多年的父亲,觉得自己变回了一个要找爸爸的小孩。那是一种无法再挣扎的无助,听不到声音的哭喊。在救护车送他去医院的路上,妻子坐在他对面,握着他失去知觉的手:

前面的乘客座位给了护士,你

被安排在属于她的侧座,我仰面平躺―

一路上,我们的姿势保持不变,

千言万语,一声不响,

我们的视线交织快如激光,从没有过

这样的狂迷之旅,直到那一刻……

……但我无法感受

你如何抬起这只手,让它全程

握在你的手里,笨重如钟绳结

我们全速穿越唐格洛区

格伦多安区,我们的对视迷醉了

被挂起的输液点滴一分为二。

―《历险之歌》

在希尼的诗里,被病魔击倒带来的不仅是恐惧和痛苦,还有危急时刻对爱的提醒。这样的诗充满了“惊奇”。按照爱默生的说法,诗歌中的惊奇并不是表达上的出人意料,而是让人猛然意识到自身生命力的涌动。这种惊奇以低调、强韧而坚决的方式贯穿了这本诗集。在一个召唤身体记忆的诗歌维度上,肢体麻木的诗人重新描摹出多年前劳动中的场景,用记忆的触须抚摩过去时光中骨骼的运动,筋腱的紧张,生命力的起伏搏动。同时,我们也看到风烛残年的诗人上楼梯时的犹疑和艰难。这是另一个身体与诗歌融合的维度,诗人讲述自己怎样在摇晃倾斜的动作中稳住自己的脚步,感受并微调着存在的眩晕,而他对精准和稳健的追求则一如既往,在时而茫然甚至失去记忆的脑海里如劲帆驶过:

恍然间,我又在犁的两个把手之间

找对了步调,别人的手来帮着

我的手,每次犁刃倏然推走,每块石头上的磕碰

都在手柄的木纹中,握如脉搏。

―《历险之歌》

……那种撒手而去的感觉不会再有了。

或许,还有一次吧。然后,没有下次了。

―《人之链》

这是一种有“把握”的、需要“体会”的诗。它展示诗人的感官、情感与想象怎样在时空中重新定位。它不但提供耐读的意象供人回味,而且邀请我们回顾自己的身体感觉。敏感的读者,要不要也试试看呢?你上一次拥抱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时候,你伸手从他的口袋里偷过烟卷吗?你会怎样放下一首诗,然后展开双臂做出拥抱父母的动作?希尼在诗中做出了示范,就像伯格曼电影中一个白发苍苍的人物,回想着几十年前的场景:

如果我有机会在哪里抱他一下,

应该是在河岸上吧,那年夏天

去寄宿学校之前,他正当盛年,

那时我没有想到,他老要跟我一起去

是因为我快走了,可我们并没有拥抱对方。

直到第二次机会出现,

在新弗里,一天晚上他醉得太厉害

需要让人帮忙系上裤扣,

我才抱了抱他。第三次

在楼梯台阶前,他去世前一周

我扶他去卫生间,我的右胳膊

感受到他腋下,稀疏如网的重量。

―《相册》

这种诗回放想象中的一帧帧照片(《相册》),摇着镜头拍出天空的全景(《幽灵》),从丰收时的挥汗如雨进入傍晚的清凉的空气(《滚草机》),滴坠动荡年代里的斑斑血色(《伍德街》),迷醉在天窗和爱尔兰的大海之间(《在阁楼上》),仰望长尾彗星般的风筝(《给爱维恩的风筝》),呼吸着人去楼空的沉默(《“门敞开着房子漆黑”》)。这些华兹华斯式的对记忆的塑造是一种朝向领悟的旅程:诗人的现实身份其实是一个起点,他由此出发反向成长,深入过去找回经历中每一次启示和证明:

现在又冲着他去了,我们对视的目光

就此分开了,我感到一阵

失去亲人的悲痛,在知道这个说法之前。

―《落单》

“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也许,我们可以借白居易的诗句来描绘这些记忆之诗,它们总是富于细节,并带有亲密可感的生趣。比如,初次离家求学,希尼得到一个难忘的礼物:

深吸,如灌水入槽,

鼻涕淅沥,找好角度,

略停,再吸满,

给我们时间一起观看

这样,就不会去面对

晚上的离别。

―《康威金笔》

走街串巷去募捐的时候,他有一个自制的小盒子,它的形状里仿佛藏有人们的祈祷:

……用硬纸板做成的

尖顶盒子,像小小的祈祷室

带上你的那只,走街串巷,

去挨家挨户门前的台阶上……

―《捐款盒》

在煤屋里感到片刻的孤独和平静,这个场景可以是很多写诗的夜晚的原型:

黑灯瞎火

站在煤屋的门里面

去领受

它那腐烂的紫罗兰的气息

―《煤泥》

所有这样的细节,在回忆之光的暖黄中组合出一个诗人想要完全复原的世界:

一个完全复原的世界:要包括

汉娜・莫尔像火鸡咯咯叫的爱尔兰语,

《紫杉之湖》上夜晚的天鹅,在夏基的店里

柜台上一盎司卖一便士的

克莱尔尼柯・穆瑞带霜的硬焦糖。

―《紫杉之湖》

乡野村谈(原生的语言),有天鹅的湖景(朝向自然的美学),保留味觉体验的便宜小食品(细小但有意义的个人历史经验),它们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象征,代表一个完整而有机的世界。它不仅是乡愁和回忆的对象,它来自一个完整的诗歌功业,不但包括写作,也包括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希尼已经被誉为“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语出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厄尔)。从此一直都是叶芝《在学童中间》里所说的“微笑的公众人物”,做得尽职尽责。在这方面,希尼延续并修正了从华兹华斯到叶芝的诗人传统。他曾经说过:

叶芝赋予自己把思绪锤炼成一个整体的任务,一个多世纪之前,华兹华斯就有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直到叶芝出现,我们才遇到华兹华斯之外的另一个这样的诗人,他真正地而且坚决地结合了情感上的感受性,思想的力量,心理体验的敏锐,政治上的警醒,艺术上的自觉,以及诗人的代表性。

这是一条浪漫主义传统的明线,从一个完整的个人世界向公共领域扩张,让个人的声音变成本民族语言的象征,成为给国族文化奠基的诗人。在诗歌史上,这是一个伟大而有缺陷的传统,有些大诗人在自己的诗学中另辟蹊径,回避所谓的“代表性”(比如威廉・布莱克),有的诗人则对叶芝式的高蹈的追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奥登)。

希尼显然知道,扮演一个代表性的诗人、民族歌者和时代良心的另一面是自我膨胀,成为文化符号,有可能失去独立的自我世界。在日常生活里,做一个出席很多文化活动的名流也容易让诗人分心,逐渐疏于写作。然而,他选择的是更积极的投入,多年来致力于提升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向读者大力推荐本民族的文化,以各种方式支持一大批新老诗人。要知道这些事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也意味着要忍受各种困扰,还要面对形形的投机分子和文化市侩。实际上,无论是在爱尔兰,还是在世界范围,都需要他这样的人物,坚决为诗歌辩护,给无数个文学节和笔会带来严肃深刻的话题,始终待人以诚,言行经得起检验,面对采访者总是耐心地解释自己的想法。诗人保罗・默顿甚至觉得,在诗坛上可能只有希尼真正当得起“老好人”这个称号。从诗歌到公众行为,他都没有进行自我崇高化,而是做了一个著名的普通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直在忙活,就像他从事体力劳动的家人一样,也带有约翰・克莱尔、诺曼・麦凯格等身体力行的诗人的影子。

在这本诗集里,他树立的榜样不是前辈诗人,而是古代的传教士,他们身上的宗教光环让位于他们为传承文明而作的努力,他们的现代化身则是希尼本人和他的同路人,比如诗歌批评家海伦・文德勒。

跟福尔萨、科伦巴

这些解开谜团的隐士成为同道―

比如,里斯莫尔的麦考奇

当被人问起什么品性

最可贵,他回答说:

“韧性,最可贵的

就是把事情坚持到底。从未听说

谁对此有所非议。”

舌上推敲的词语,从指尖划出,

反复划过,默读在唇间。

―《隐士的歌谣》

对圣徒科伦巴的怀念,在晚年希尼的心里已经跟他对自己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怀念融为一体,也隐含了自悼:

别看他五短身材,却总能一伸胳膊

绕过马脖子给它套上眼罩,

不用第二下……

为了怀念他,凝视着那些颜料

它们润湿,放大以后

就像科伦巴僧袍上的墨痕,

科伦巴去世那天,倒是不用去

按住一匹马,他坐在路边的时候

马朝他走了过来,

正如传记里写的,“他浑身倦意”。

而马“伏在他的胸口哭泣,

打湿了圣人的衣服”。

然后,科伦巴对他的侍从说:

“达尔麦特,让它哭吧,让它哀悼我,

哭个够吧。”

―《“舔铅笔的”》

父辈从事的体力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圣徒的智力劳动同样消耗大量体力。他们勤俭的生活和毕生的努力是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基石。有了这些,米沃什所信奉的“意义”和叶芝信奉的“对爱的想象和记忆”才能延续下去:

一个伟大诗人对“意义”抱有信心,

它像一个惊叫着抗议的词,

纵横在宇宙间,另一位

则坚信“诗人对爱的想象

与记忆”;要让我说

我现在愿意相信书籍里葆有的

那种坚韧持久

拒绝褪去的手感。

―《隐士的歌谣》

希尼钟爱的劳动方式是翻译。从小时候到生命最后的几年,希尼都在翻译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的第六部,它讲的是亡魂的世界,埃涅阿斯与父亲的鬼魂重逢,以及人的来世。在希尼的笔下,故乡的风物跟史诗中的描写都融进了希尼的个人生命:

……晚间水上的飞蛾

自然不是原诗里阳光下的蜜蜂,

蚊蚋的纱幕,也并非百合花圃;

其他的就完全一样了:柳叶泛着

仙境的银光,草丛繁盛

没有足迹,以至于不会让人想到

曾有鬼魂列队经过……

―《河岸之野》

“用自己的话来翻译”曾经是老师的要求。如今,通过新的译本,经典的诗句来到了新的语言的天穹下:

所有这些眼前的鬼魂

推动时间之轮千年之久

然后,被招来饮下河水

他们对阴间的记忆都会逝去,

灵魂,将渴望住进血肉之躯

回到天穹之下。

―《河岸之野》

在《110号路》这首较长的诗里,希尼从去书店买书写到夜间在河岸边钓鱼,从去邻居家参加守灵,写到惨痛的民族历史,从自己保守的少年时代,一直写到家中迎来新的生命。他一次次把史诗化进自己的生命之旅,比如:

维吉尔笔下快乐的鬼魂

身穿干净的白袍,聚集在绿色的芳草地上

俄耳甫斯穿梭其中,扫着弦

随着自己演奏的律动回转,躲开

草地上的摔跤手,舞者,跑步的人们。

这并非不像伯拉齐村一个游乐的日子,

瘦子惠特曼颤动的高音

给音箱放大,笼罩着擦出火花的碰碰车,

飞来飞去的空中座椅,夕阳中停出一英里地的车辆。

在文化的意义上,翻译和转世可以互为比喻,而诗人的一生仿佛是漫长的,迎接新生命的等待:

坚实的土地,在暮光的映照下,

蚊蚋飘飞,仿佛我们已经跟翕动在岸边的

鬼魂,阴影融为一体,

并站在那里等待,观看,

渴望,越来越渴望翻译。

那么现在,我在绿荫下的河岸上漫长的等待

已经结束,我来了,带着感恩的祭献

一捧麦秆和包着银光的秆尖

像不会暗淡的一簇簇烛芯,

她的大地之光已经破晓,我们聚在周围

说的都是小宝宝的话题。

希尼晚年的诗作,获得了一种平静的光亮,用他自己的比喻来说,就像夏天的夜晚不是黑暗下去,而是越来越晴朗。它们清新,贴切,有一种让人容易接纳的温和。在朴素简练的表达之外,他也会随手挥洒出奇异的音符。在整本诗集里,作为核心比喻的“链”(chain)一词,除了出现在同题诗里以外,还出现过一次,可以用来形容希尼惊人的技艺:

库楚兰为了娱乐刺绣的女人们

把一根根针掷向空中

它们落地的时候,每一根的针尖

都穿进了另一根的针眼

串成一卷光彩照人的链子―

就像在我的梦里,一大盒笔尖

从架子上撒下,又升到空中,

相互链成炫目的镀金王冠。

―《隐士的歌谣》

这位被誉为拥有英语的“绝对音高”的诗人,可以把一切词都当象声词来使用,也能让词的视觉形态产生韵律。这里提供的几处译文只是一种重现其效果的尝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原文,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或者更好的译本:

那种我老早就熟悉的

让珠落漩涡、流苏潺潺的水族精灵,

裸游的斑纹君。

―《鳗鱼厂》

它发出的声音

对我来说

超出任何寓言。

喳喳的煤泥碴,呲呲的次品。

匆匆的煤桶,急冲冲地拖走。

沙沙来,沙沙去。

―《煤泥》

诗人仿佛一个从病床上醒来的钢琴家,朦胧中看到阳光绘出斑驳的树影,他的手指在床单上飞速地加入了弹奏。寂静的、存在于诗歌的空间的音色,化为生命力的电网,接通了地下的亡灵的世界,辉映着远空的斜月,造就出人的树林,社会变迁的风俗画,悠远文明聚散的云朵。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检察官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最高人民检察院

疑难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家电检修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