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托物言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托物言志范文第1篇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理想、抱负、志趣等。即所谓的“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如诗人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题风吹中的山间竹石的画幅,写竹子的坚强,经得起千磨万击,“咬定”在山的根基不放,把竹子拟人化,实际上寄托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顽强品格。再如宋末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前两句写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写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托物言志的诗文我们还学过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于谦的《石灰吟》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蝉)、植物(白杨树、竹子、)、物品(石灰、灯)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是作者借以表明的心迹,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或者对生活的感悟。作者所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所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要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如《画菊》就表现了诗人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高尚的民族气节。

同一事物,由于作者的地位、理想、志趣、遭遇、心境不同,可以寄托不同的感情。例如,同样是“蝉”,身居显位的虞世南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的自信,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身陷囹圄的骆宾王则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遥寄政治上不得意、言论受压制的不满情绪;怀才见弃、仕途坎坷的李商隐就只能用“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来发牢骚了。正如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所评价: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洛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当然,同样的感情,也可以寄托于不同的“物”上,同是表达高洁、傲岸、不低眉、不折腰的品格,陶潜选择的是菊,喜欢的是梅,而钟情的则是松。

所谓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作者抒发感情时借助依托的不是某一事物,而是自然风景。所抒的“情”指的是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是情绪、情感,而不是思想。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有一首曲子,表达崔莺莺难舍难分的离别情绪:“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黄花堆积,西风紧吹,北雁南征,红叶如醉,都是最能引起人们离愁别绪的景物,面对此景,送心上人远行的崔莺莺自然感觉是泪染霜林,肝肠寸断。

借景抒情有触景生情与由情及景之分,触景生情是目睹自然环境,不自觉的涌起或悲愁或喜悦的情绪,如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逝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感觉到心旷神怡,喜气洋洋;而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时,大多会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由情及景是带着某种感情去看景物,因而“物皆著我之色彩”。崔莺莺满怀离愁,因而感到:“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金榜题名后的孟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国破家亡、流落异乡的老杜则是因“感时”而“花溅泪”,因“恨别”而“鸟惊心”。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托物言志范文第2篇

托物言志类文章,由于所托之物不同,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不管怎样,同学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都必须注意把握物与我之间的相似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一般来说,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读全文,找准作者写作时的所托之物。

二、抓住所托之物的本质特征,理解其主要的象征含义。

三、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成一棵树

厉 勇

世间有树,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地球,因为有了树,才适宜居住。人类,因为有了树,诗意地栖居才成为可能。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甚至可以没有人,但决不能没有树。

树,以挺拔的站姿坚守脚下的土地,它的根在地底下匍匐蜿蜒,我想它一定是积聚了树全部的力量。树的根也许密如细发,但一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让树得以在坚硬的泥土里进行着生命的运动,从而扎根生长。

树,以仰望的姿态朝天空发出邀请。枝枝杈杈是树的臂膀,片片绿叶是树的语言。树,站着会生长,过不了几年,便拥有自己的树冠。一团绿色的火焰在大地上燃烧,随着岁月更迭,时光变迁,树不仅没有变老,反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蓬勃昂扬。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树为脚下的土地撑起一片荫凉,为在树上栖息的鸟、虫子、蚂蚁、松鼠等阻挡风雨。与树相望,我总觉得树是可以亲近的。树洞里埋藏了人类的秘密,树荫下有人们活动的身影。树的绿色能让我们绝望的眼睛看到希望,至少也能让疲倦的眼睛得以休息。

村口有大树。古老的村庄,因为有了大树的守候,才有了灵气。有它们陪伴的岁月,村子宁静而安详,村子里的生活如桃花源般神秘而美好。老家村口不仅有参天的香榧树,还有巨大的香樟树、松树,人们从那里远远走过,就能闻到树的香味。村里人相信,这些大树都是有灵性的,它们的命运也是村子的命运。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闻到村口大树的香味。那是家乡的香味。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希望,这些村口的大树都能站立在村口。只要我们一走近,就像是见到了熟人,分别久了,便会热泪盈眶。

寺庙有古树。寺庙里的古树散发着佛光,抬起头,所见的是信仰的天空。在天台的国清寺,一口古井旁,挺立着沧桑古树。我们一行人经过时,有眼尖的人忍不住惊喜地叫了一声“快看,树上有松鼠”。循着他指的方向,我们果然看到了在树叶间跳动的松鼠,树叶的绿光在此刻明亮无比,似乎能划过我们的神经。呵,这松鼠一定是把古树当成了自己的家园、乐园。

而在普陀山的普济禅寺,香道两旁都是硕大古老的树。在去西天的半山腰,走进一个小小的岔道,便望见一小片森林。靠近一看,竟然只是一棵树。这是一棵九百多年的古樟。主干生支干,支干生枝丫,密密层层,各事其主。所有的树干斜向天空,广达数亩。

树,也许比动物还有灵性。在某些地方,树受村民尊敬和爱戴,视若神灵。

世间有树,我多想像树一样活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节)

【专项训练】

1.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能从文中的哪一句话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理解。

解题思路:在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应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抓住文中反复提到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拓展练习】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部分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务必要在对文章内容有所把握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感受作答。

托物言志范文第3篇

1.化虚为实,彰显美文本色

考场上,我们应善于思考,积极地将呈现在面前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巧妙地化为实实在在的“物”,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生动活泼的表象成为你融注感情的载体,切忌静止、固定地观察事物,要擅长动态地观察和感知我们熟悉的事物,深入到大自然的生命中去,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2.化外为内,表现特定主张

考场上,针对特定的作文材料、话题或命题时,我们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学会融志于物,物志交融,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激发读者产生共鸣。

3.化大为小,抒发感人情志

“在细微处显出才华”。切忌把自然景物或外在事物当成一个概念,我们应将整体形象进行细微的分解,从而选取最切合表现自己志向的那一面来写;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物来写,从而为写“悟”打下基础;要找准象征物与被象征之“志”之间的相似点,抓住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二者自然地融为一体。比如写“故乡的榕树”,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因为榕树是故乡的重要特征,因此,集中笔力写“榕树”就深切地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写“松、竹、梅”,通过它们耐寒的特点,可以用它们来表示高洁的志向和不屈的意志;再如“泥土”可以用来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可以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等。

托物言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前沿知识

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37-01

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物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物理科学研究也加快了向未知领域前进的步伐,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前沿知识。对学生来说,这些新奇有趣、充满神奇的物理前沿知识是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产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内驱力。

一、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引入前沿知识的主题

物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要的参考蓝本,也是确保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保障。引入物理前沿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因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围绕教材中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选择贴近教学内容的前沿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科学知识,增加学生的见闻和感受。

例如,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回声、噪声、变声等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也比较喜欢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笔者没有采用常见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的方式,而是向学生介绍了一门由声学衍生出来的新兴学科――海洋声学,它以声学为基础,与海洋学结合起来,向人类揭示海洋的秘密。“同学们都觉得海洋十分神秘,想不想去看看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呢?而关于海洋的研究,人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就是人类现在还只能在浅海研究,还不能深入浩翰海洋的腹地,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发明一些特殊材料的海底航行装置。”有学生开始猜测。“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希望将来能够由你去实现。不过,现在科学家们采用一种海洋声学层析术(利用声学方法在大范围海域测量海洋动力特性的一种遥感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根据声音速度的变化、声音的反射等信息,能够推测出海里的样子。”笔者说。“太神奇了!”学生们纷纷感叹,进而对学习声学的知识充满了热情。

二、根据学生喜好选择引入前沿知识的内容

尽管初中生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每个学生所关注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引入物理前沿知识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推荐给不同的学生,促使学生高效吸收。

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关注光污染的问题,有的学生对噪声的问题比较关心,还有的学生比较关心环境污染、低碳节能等题。相应的,对于关注噪声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汽车消声装置设备,包括阻性消声器、复合消声器、主动消声器等,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汽车消声装置的工作原理,很多男生喜欢研究汽车,对这方面的知识兴致很高;对关注环境污染的学生,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关磁悬浮风力发电的知识,让学生对磁悬浮列车有所了解,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这些知识,清楚地知道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轴承的摩擦力,提高了转动速度,在风力吹动下,提高了发电性能。

三、立足学习现状设计引入前沿知识的形式

当前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物理知识抽象、概括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导致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分化现象突出,更有部分学生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为了最大化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教学价值,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当前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现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大胆地创新引入物理前沿知识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了解物理前沿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声学、光学的知识后,教师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向学生介绍了“光声学”的前沿知识。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视频主要对当前光声学的知识通过图像和文字进行了阐述,主要是用脉冲激光照射在液体表面,借助液体中声波产生空化而发光,实现了声波与光波的转变。学生观看视频后,在感叹现代科技魅力的同时,也对声学、光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围绕视频上的材料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关光声学内容的问题。这样教学,灵活恰当地引入前沿知识,扩充了课堂容量,唤醒了学生好奇心。

托物言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脱落酸;植物逆境胁迫;干旱胁迫;低温胁迫;盐胁迫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上世纪60年现和鉴定出的一种植物内源激素, 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倍半萜羧酸。自从脱落酸被分离和鉴定之后,其生理功能不断被揭示出来。起初人们认为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物质,现在发现它在控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器官衰老、调节基因表达和气孔运动等方面都有作用。同时,研究发现,脱落酸作为一种“胁迫激素”,它是植物逆境信号转导的信号物质。

1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

先前研究认为AB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然后转移到其他组织中去。研究发现不仅植物的叶片,根尖也能合成大量的脱落酸,植物的其他器官,特别是花、果实、种子也能合成脱落酸,ABA 在质体、内质网及液泡等部位都有合成[5]。

高等植物体内,ABA的积累主要受其生物合成、代谢和转运所控制。一般认为高等植物体内ABA的合成途径有两条,一是C15直接途径:以甲羟戊酸(MVA)为前体,3个异戊烯单位聚合成15碳的法呢焦磷酸(FPP),由FPP经环化和氧化直接形成15碳的ABA。二是高等植物中的C40间接途径――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等植物ABA主要以间接途径合成[1-2],主要分为2个阶段,即异戊烯基焦磷酸(IPP)的合成和黄质醛的合成[3]。近年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与NCED 相互作用,从而介导 ABA 生物合成的调控。

ABA的分解代谢主要是通过二大类反应,即羟基化和共轭作用。通过氧化ABA环上的不同甲基原子团,羟基化作用可分为种(C-7′、C-8′、C-9′)。CYP707A 催化的 ABA 8'- 羟基化途径是高等植物内源 ABA 代谢的主要途径[4]。ABA 可被氧化或与 Glu 和 Asp 等小分子物质结合形成无生理活性的ABA 形式 ( 即 ABA-GE),ABA的8′-羟基化作用是由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所催化的,产物8′-羟基化ABA则自动异构化成红花菜豆酸(PA)。DPA由CYP707A形成二氢红花菜豆酸(DPA)[5]。

2 脱落酸与植物逆境胁迫

2.1 脱落酸与干旱胁迫

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植物细胞主要通过ABA的变化来感知周围水分胁迫信号。早期关于植物抗旱性与脱落酸的研究表明,渗透胁迫可诱导细胞合成脱落酸,脱落酸的积累与植物品种间抗旱性强弱有关,因此,常常把脱落酸的含量作为抗旱性鉴定的指标之一。

ABA主要是通过促进植株保卫细胞的气孔关闭以维持植株内的水分。此外,它还能够调控许多与脱水耐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由于LEA具有高度的亲水性,所以它能够在已脱水细胞中保护生物大分子,以维持水分。郭强等[6]发现在脱水-复水的过程中外源ABA可以调控小立碗藓恢复其光合作用,从而使小立碗藓适应极端环境。

水分亏缺时ABA可以进行快速而大量的积累,水分亏缺诱导ABA积累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细胞逆境信息过程。该过程包括细胞对水分亏缺的识别和转导,细胞信号传递及编码ABA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调控。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双氧合酶 (NCED ) 是ABA 合成中的P键酶。从此酶的变化可以观察出植物体内 ABA 的代谢变化。

2.2 脱落酸与高盐胁迫

高盐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盐渍化已迫使经济作物减产甚至严重限制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高盐可引起植物体内离子紊乱,最终导致植物产量降低,死亡率升高。

ABA能够缓解盐分过多导致的渗透胁迫与离子胁迫;保持水分平衡;同时,盐胁迫下,ABA可以诱导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大量积累,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并提高相关保护性酶的活性。Ambrosone 等[7]研究发现AtRGGA基因过表达时可以使经过ABA处理的幼苗表现出耐盐性,从而使植物抗性得以表达。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ABA大量合成,进而使植物自身耐盐性增强。

2.3 脱落酸与低温胁迫

低温胁迫下,植物可以通过感知刺激和信号传导,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累积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诱导冷信号的传导和抗寒基因的表达,来增加植物的抗寒性。植物体的抗氧化保卫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酶(AsA)、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等,在低温下协同作用,能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维持自身的代谢与生长。

在低温胁迫时,脱落酸成为地下-地上部分的信息联系者,促进水分从根系向叶片的输送,并且能迅速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的损失。脱落酸可诱导植物渗透调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高以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邓凤飞等[8]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外源ABA可促进低温胁迫下小桐子幼苗脯氨酸的积累,增强植物抗低温能力。

3 展望

目前,关于ABA信号传导的主要机制已经被揭示,植物体内ABA的生物合成途径也已经有所了解,ABA 在植物逆境胁迫反应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已得到人们的普遍共识。在环境胁迫下,植物会积累ABA,但环境胁迫是如何导致ABA合成的。这些具体的分子机制仍然有待研究。另外,ABA在盐胁迫方面叫其他非生物胁迫而言研究较少。随着对ABA作用机制和胁迫下分子机制的不断揭示,人们将能更好地应用它来合理调控植物的生理生化活动和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为农业生产实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Cornish K, Zeevaart J A.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wild-type tomatoand three wilty mutants in relation to abscisic acid accumulation in roots and leaflets of reciprocal grafts[J]. Plant Physiology, 1988, 87(1): 190-194.

[2] Parry A D, Horgan R. Abscisic acid biosynthesis in roots: I.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abscisic acid precursors, and other carotenoids[J]. Planta, 1992, 187(2): 185-191.

[3] 陶均,李玲.高等植物脱落酸生物合成的酶调控[J].植物学通报,2002,19(6):675-683.

[4]胡鹏伟, 黄桃鹏, 等.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调控进展[J]. 生命科学, 2015, 27(9): 1193-1196.

[5]Wang ZY, Xiong L, Li W, et al. The plant cuticle is required for osmotic stress regulation of abscisic acid biosynthesis and osm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J]. Plant Cell, 2011, 23: 1971-1984.

[6]钱强, 王晓琴. ABA在小立碗藓极端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 31(1):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