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四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见一个人当前的境况并不是现在决定的,而是三年前的你决定的。就好比一个人听了讲座,很激动,发誓要学好英语,这只能说明三年前的他没有定下决心。两个分别在大一和大四决心学英语的人,他们的区别是:一个已经精通,一个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好了。
就像新概念三第50课中说:The New Year is a time for resolutions. 我们可以说:September is a time for you to make a game plan.
在新东方多年教学之中,遇到过无数相同的问题,也见过很多英语学习很彪悍的人。每年几十万学员,拔尖的只是那么一些,下面总结一下他们的特点,给大家呈上一个大学英语学习较完的计划:
1) 大一:
刚进大学,有大量的新鲜事物有待探索(remain to explore),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左顾右盼上,但是有一部分同学,他们目标坚定,内心成熟,他们已经拿起“新概念”,在校园里晨读起来。如果大学有一件事情值得你坚持四年,那么它就是早读。
第一学期, 从高中细节的语法学习、题海轰炸过渡到大学兴趣为主、阅读为王的学习方式,你可能要花点时间适应;之后,第二学期你就可以开始准备四级,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词汇解决。然后你要做一些阅读和真题,轻松地就能通过四级考试。作为大学中一个最简单的考试,它只是给你些许开始的信心。如果认为自己基础稍弱一些的,可以先系统的学习一下新概念二册或初、中级阅读,打下基础,再过考试。
2)大二:
你内心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六级,但是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对听力口语产生一些兴趣,是的,你应该找出几盒有难度进阶的磁带来练听力。
有几个原则必须遵守:
一、不看原文(不把听力变成阅读);
二、在安静的环境下认真听;
三、反复听相同的东西。
第一盒磁带可能会让你生不如死,过了一个月才大致听懂,没有关系,第二盒磁带可能就只需要20天了,第三盒磁带可能只需要15天,当听到第5盒磁带再回头听第一盒时,就会有想打自己耳光的感觉 (could have kicked yourself),怪自己为什么当初听不懂这么简单的内容。
大二的时候,英语学习观似乎有些变化,虽然你通过努力可能也过了六级考试,但是你发现一切知识都要应用,六级考题对于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方式。
这个时候,系统学习一下“新概念三”对于增强自己的表达法、深入了解英文行文规则很有帮助。至于口语,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加上新三的强大知识库,每天练习,有三个月,就会有突飞猛进的感觉。
推荐同学们用能飞英语网的能飞英语视听学习机软件来进行听力和口语练习。
3)大三:
你应该有些膨胀,想自己年纪轻轻就过了六级;历经生不如死的听力练习;用英文和语伴交流时也是滔滔不绝,你觉得自己真是他妈的语言天才,世间少有。但是来到新东方,你才发现,像你的“畜生”,还有很多。新东方张贴的托福高分榜不断刺激你的神经,是的,大三你应该考一个雅思或托福。
有了六级的基础, 词汇还需要再加强一些,大概有几百个难词要突击一下,阅读要每天坚持练习,听力和口语是很自然的事情。剩下写作是最难的,即使是自己的母语,也不一定人人都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所以每个星期写上两篇便很必要,有机会要高手替你修改。
如果实在没有这个机会,就参加一个单独的写作班,向高人学习一些方法。如果有兴趣,自己好好研习新概念四册,便会知道高人是如何用英文来表达生命、哲学等抽象话题了。 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拿托福雅思高分,但是作为自己英语学习最后的也是最权威的检验,它的意义非凡。
4)大四:
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四年期间的一份全面综合的应用知识的考验,是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份作业,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测量独立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模式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现阶段来看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还不是太理想,在论文撰写的过程当中,拿来主义思想严重,各种抄袭占据了毕业论文的主流,也使现如今的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在这种背景下,独立院校的毕业论文改革也被各独立院校提上了日程。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把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对独立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2006年建校以来就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一、本科毕业论文是“去”是“留”
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多为形式主义。毕业季时,各种的广告铺天盖地。另外,毕业生因忙于找工作和毕业实习等原因,导致毕业论文东拼西凑、滥竽充数,也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难达标。在这种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是去还是留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尽相同,理工类专业的论文多是实验性研究,要求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思维训练方面应该得到应有的锻炼,是绝对不能取消的。而对于文科类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更是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开拓毕业生的眼界,是对毕业生所学四年的一个总结,更重要的是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毕业论文不能“走”,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毕业论文的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或艺术作品等形式。而多样的形式也能刺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热情、产生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未来走出社会做准备。
二、毕业论文形式的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验证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学习的过程,使得本科生在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具有一定的写作和研究能力。而毕业论文形式改革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形态方法,既要保证其原有目的,又要有所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部分专业为例(工业设计、产业设计等),改革方式比较“温柔”,以毕业作品辅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也就是说,毕业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拿出自己的设计作品创作,并在每年的毕业展上进行展示。而毕业论文则成为了展示作品的辅助,来让毕业生更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而其他方面比如音乐系,则可以更加丰富,如毕业演出、毕业专场演唱会、演奏会摄影展等。再配以常规毕业论文来阐述一些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既展示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又能达到以往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可以用各类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们深入公司企业了解内部运作,可以使学生在四年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完美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有一些特殊专业,如一些小语种专业(如日语、俄语等),不同于英语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基础,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其让他们撰写毕业论文,不如指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文章进行翻译或解释。通过以上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可以加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毕业论文在形式上的创新。
三、毕业论文指导改革
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越来越流于形式的问题较为普遍。它们绝大部分是抄袭以及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整合,只有很少的部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创新思维缺失严重。指导学生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时下论文改革需要正视的问题。
另外,论文指导失调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开题部分的时候,思维固化,不能放开选题,导致学生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无法独立创新,指导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禁锢在自己的思维下,按照他的想法和思路去构思和研究。这种指导方法是课堂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师主义思想的延续,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造热情大大消减,导致学生的机械性固化思维,很难在个人想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不仅仅是独立院校,很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都被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时间大致只有十周左右。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对选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可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至大四第一个学期开题,即毕业季上一年的11月左右。将大四第一个学期定为毕业论文的准备和研究阶段,大四第二个学期为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阶段。时间的延长既给了学生充分的资料整理及撰写时间,同时又能够使得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沟通,使目前毕业论文在完成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和效率。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定为必修课,由论文的指导教师亲自授课,让学生提前做好撰写论文的心理准备,让学生提前学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及论文书写格式等,避免学生突然接触论文后的尴尬。在此期间,安排撰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们进行毕业论文交流会,避免论文写作的纸上谈兵,让创新思维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要坚持由局部指导转向全程指导。在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改革中,指导老师使用何种身份和形式进行论文指导,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论文指导老师仅仅针对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即便内容涵盖了论文开题到初稿写作,再到最后论文存档等诸多环节,但是由于最终目标单一,指导老师并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论文指导老师换个角度介入的话就会发现,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时,面临就业、出国留学、各类等级考试、技能考试等诸多状况,导致了在论文撰写方面受到很大干扰。在各种不良因素的伴随下,也会影响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因此,毕业论文指导的顺利进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指导老师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的各种困难,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并解决困难。
通过上述改革,将单纯的毕业论文改为设计方案、演出、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共同存在或代替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既能更好地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而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在相当程度上迎合了毕业生的写作需求,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六学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论文指导课程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手册,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而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手册中则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主要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规则以及附有具体时间节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改革,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会是人们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通过学生对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来,为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不断的形式改革与创新,提升本科独立院校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调整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殷晓彦. 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4(2)
[2]郭玉贤.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4(2)
[3]程芳.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
关键词:测量技术;工程能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闫勇刚(1978-),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焦作 454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175152)、河南理工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7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地方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体,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以外,还要特别强调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场工程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工科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大量研究表明,[1,2]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息息相关。科学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为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助推力。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在大学期间就招收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工学学科教学规模相比,实践教学的发展明显滞后。固然,这与高校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忽视实践教学与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等之间的潜在联系,使得难以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开展。[3]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对工程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改革探索。[4-6]本文将以毕业生的社会能力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几何量测量技术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大胆探索,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育内容选取
测量技术的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等环节。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力求把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这些环节之中。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包含通用量具量仪认识、几何量测量、几何精度设计、机械产品合格性检测、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测量设备的使用等;认识实习在大二第一学期进行,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在大三第一学期进行,工程训练在大三的第二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后期和大四第二学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在大学期间的任何时间进行,以具体的科技项目的层次及学生兴趣来组成团队,力求团队的持续性。
二、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职业竞争中,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较高的职业素质以及协作能力、自学能力、总结能力等工程能力,以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具有能适应某类工作群和转岗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7]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当中。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2]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其实质是以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完整工作过程作为每一个教学项目设计的基础,通过几个项目完整工作过程的训练,不仅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用于测量技术的课程设计环节、工程实训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首先,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机械制造过程中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图纸、被测零件或产品、企业检测环境把教学任务确定为几何精度设计、机械产品合格性检测、典型零件检测方案设计。然后,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来组织教学,通过项目完整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方案确定、工具使用等,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工作中深化学习,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自制设备创建实践教学特色
仪器设备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技术支撑的实体。[8]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发展,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仪器设备建设,而市场上部分现有的仪器设备产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范围日益扩大、实验深度日益加深的需求,不能适应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价格较贵。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教学经费短缺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
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及教师科研结合起来自行开发仪器设备,可以解决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难点问题。目前,已研制出机械性能检测实验台、金工教学实验系统、[9]便携式多关节测量臂误差校准装置[10]等设备。在开展河南理工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便携式柔性三坐标测量臂误差补偿实验”研究中,在笔者指导下,大三学生研制出便携式多关节测量臂误差校准装置,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自制仪器设备不仅能够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践教学的要求,能够丰富、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而且能降低实验室建设的成本,是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建设的一种途径。
3.开放实验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测量实验教学环节常常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学生只是按照教师制定好的步骤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总结一种必然的结果或验证某种理论的正确性。这种实验方法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然而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这种“被实验”方法对学生整体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积极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已不能满足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用更大自由度的“试验”来替代“实验”。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测量实践课程实验特点,开放实验内容,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独立实验“尺寸误差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改为综合性实验——典型零件的几何量误差测量。传统实验教学的“三固定”(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和固定实验室)方式会出现因选课冲突、因病因事或在课堂上来不及完成实验需要补课等问题。因此,将“固定式”改为“预约式”,即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及课程进展情况,与授课教师联系,教师根据讲课情况具体安排实验,再与负责该实验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联系,确定实验进行的具体时间。同时,允许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申请学校的开放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试验。
开放式实验[11]使学生成为实验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工程实践教育中引入科研训练计划
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引入科研训练计划最早开始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科研训练计划以“学生多样化工程实践为主要内容和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12]对于工科高校来说,教师科研的方向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这样使得学生的实践教育能够自然而然地、有序地融入到科学研究项目中。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学生将已学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再加工,结合学科前沿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了自身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反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测量技术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学院科研项目多的特点,吸引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几年来,先后有30多名同学参加了笔者的科研项目,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将“大尺寸测量方法研究及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用于学生毕业设计,学生独立查阅学术资料,进行方案论证及确定,使学生突破原有知识范围,围绕科研题目方向构筑起有效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更新;把科研项目“便携式柔性三坐标测量臂误差补偿实验”[8]用于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了解先进的检测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及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能够更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思维。
5.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3]把学科竞赛内容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如“挑战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利用学科竞赛内容来组织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为更好地构建学科竞赛这一平台,学校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的科技创意大赛,通过组成的评审人员评选出有创意的作品,然后由学生联系相关教师组成团队来解决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相关的比赛做准备;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科研项目把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科研团队;另外,可以直接在网上查相关的赛事,以比赛的相关技术要求来开发相应作品,作品的实现过程可以融入到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科竞赛能够调动学习兴趣,激发潜能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工程实践等综合能力,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才培养各个实践环节的改革和探索,有效地加强了测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本文研究可以大力推进实践性环节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助于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化为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田逸.美国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孙康宁,傅水根,等.浅论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对策与通识教育属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1,(9):17-20.
[4]王娜君,王杰,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1,(20):49-50.
[5]戴波,纪文刚,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6-140.
[6]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09-112,118.
[7]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1-14.
[8]蒙艳玫,秦钢年,等.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创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23-28.
[9]闫勇刚,梁智勇,等.金工教学实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45-48.
[10]闫勇刚,李艳琴,等.柔性三坐标测量臂几何误差修正[J].测控技术,2010,29(5):93-96.
[11]宋国利,盖功琪,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91-94.
关键词 考研动机 能力 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0 概述
大学是通过系统专业知识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应用于社会实践,①并使之具有适合自己的专长。研究生则在扎实的基础上,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所研究方向有新认识并能取得创造性成果。②
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报考研究生人数达到176万人,相对2012年165.6万增长6.3%。自2008年报名增长率达到低谷后,出现了稳步增长趋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下,部分企业调整薪酬福利,大学生就业困难,出现考研以及国考升温现象。非理性繁荣背后所存在的动机引人深思,学校应当理性引导学生以适应社会多层次需求,帮助个人提升自我能力以适应多变需求。
1 考研动机
1.1 工作需求压力
首先,大学扩招带来毕业人数激增,而现实社会需求却保持相对平稳或略有增长,二者矛盾下,造成就业困难,从而引发考研以及国考热潮;其次、行业需求作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分配;再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全球经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引起社会劳动力在行业内的分布,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就业。就业目标与残酷的就业现实之间的背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迫使部分学生希望得到高层次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由于先天性别和生理差异因素,女性在体力等方面逊于男性;由于社会和家庭角色的不同,女性具有更多的家庭、子女抚养责任,使得部分单位招聘中,偏向于男生。从而造成就业门槛较高,女生为了顺利就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
1.2 自我实现
首先,一部分同学则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希望通过再深造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学术科研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选择考研。其次,有一部分同学在高考中未进入理想学校或者专业。相对而言,211和985院校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这部分学生则希望通过考研进行学校或专业的转换,从而实现自身的转换和提高。
1.3 从众心理
在新闻报道,培训班的宣传,周围同学的示范带动下,出现从众跟随心理,盲目跟风考研,而对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考研的目的性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不管上述何种动机,学生的目的均为提高社会竞争力,能从事理想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2 考研带来的问题
(1)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专业课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前沿科学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考研,学生普遍从大三第二学期着手准备,存在时间不能合理配置,导致旷课或课堂上只关注考研课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2)影响个人素质提高。若只注重考研内容,将忽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不能系统掌握本科阶段教育,同时忽略了能力素质的培养。部分同学孤注一掷造成心理压力过重,虽然锻炼了毅力,但也缺少人际交流。
3 抉择所需考虑的问题
无论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作抉择之前都需要审慎考虑,从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分析个人适合的方向,清醒认清自己,准确定位,明确规划未来,找对适合自己的方向,避免走弯路。
(1)个人素质是否适合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天赋等都提出较高要求。在选择考研和就业时,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性格特点、爱好长处,以及专业兴趣。如果单纯想作为技术性人才,读研不失为一种途径,但是需要审慎考虑研究方向。(2)投入经济成本。研究生学制二年半至三年,除了投入的学费、生活费以外,因读书放弃工作收入,以及不断上涨的房价,读研所投入的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都需慎重考虑是否能承担。(3)失去的机会成本。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行业需求的不断改变。而研究生,在专业研究增强的基础上却限制了研究方向,在校科研的同时,缩小了交际范围,从而就业选择相对变窄。相对较窄的工作选择是否比本科生更有安全边际,是否还存在更好的工作机会。即使毕业之时,研究生比本科生受欢迎,潜意识忽略比较的对象应是自己同期本科毕业三年具有工作阅历的同学,而非同期应届本科生。研究生是否具有更高的能力或者其进步更为突出,将决定研究生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要想比本科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学习期间,就必须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更尖端的前沿技术,具备更突出的研究创新能力。只有当这种优势必须明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弥补自己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事实上,随着资历的积累,学历对收入的作用趋于减弱,而工作经验的影响趋强。(4)心理成本。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人才高消费逐步走向成熟,不再仅依据文凭,更看重实践能力,即从学历走向能力。同样,学位不再等同于工作。人力需求始终满足经济规律,供应量增加,价格降低,既对应的预期收入下降,亦相当于学历的贬值。学生面对市场存在心理落差。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理性分析判断考研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4 合理规划引导
当学生进入大学渡过适应期后,容易出现目标缺失造成心理茫然。在大一、大二阶段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充分认清自己时,规划未来,并对人生方向进行分类:从商、从政或学术研究,以明确职业方向。同时,帮助学生清醒认识世界,有意识体验当下,能冷静判断未来趋势,在大四选择之时不盲目,不与人比拼智力、学历、而是比拼能力。
不管何种学历,未来所面对的不局限一份工作,而将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若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个人利益上,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场域内,其可利用资源势必有限。所以学生在注重学历之余,更应注重习惯的培养、潜在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现实中,专业和学历之间并无明确的鸿沟,事业成功并不局限于技术水平,战略思维、明锐的触觉、深入的思考、持之以恒的努力都将决定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5 总结
无论任何学历,个人都将面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成为自己事业的一份工作,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并获得满足的工作,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读研究生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经之路。只有审慎思考选择,权衡动机明确自己需要,考虑得失,从而清晰定位自己之时,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及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注释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教育部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5月起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增设口语考试,并且在2005年2月提出了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重大变革,增加听力比重,使之与阅读所占比例相同。由此可见,英语口语教学已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本文介绍盛行于美国的整体语言理论及其教学方法,进而探讨如何把该教学法融入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以期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找到口语教学的确效方法。
二、整体语言观与整体语言教学法
上世纪90年代,“整体语言”和“整体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已被普遍认可,并逐渐地被应用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中去。然而我国对这种教学法评价不多,尝试或应用更少。“整体语言教学”的整体含义客观地反映了教育所涉及的三个方面:教学客体――目的语;教学主体――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教学条件及教学目的等。由此可见,“整体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领域建立了总体统筹、多元综合、全面平衡、高度和谐的新格局。具体来说,这种教学理念有以下特征:
1.突出语言的整体性(whole language)。基于新的语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把语言分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坚持语言教学从整体出发,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注重学生语言技巧的同步发展。
2.注重学生的整体性(whole learners)。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一切个人因素,包括他们的兴趣、动机、需求、目的、意志及学习策略等。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生学习,而应有助于学生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
3.注重教师的整体性(whole teachers)。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授业权威,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合作,创造、发现知识和技能,起着咨询、辅导、启发、激励、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敬业精神去实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最有效的方式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4.注重教材的整体性(whole texts)。教材的整体性包括教材的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和题材的广泛性。语言水平与学习者的基础相符,教材是以真实交际为目标而非以教学为目的所编写的教材。教材整体技巧的基本形式,是让材料能使学生从事真实而有意义的言语活动。
5.注重教学方法的整体性(whole skills)。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并不是指教师采用所有的方法,而是指采用哪一种方法,主要看为何目的、何时何地、如何使用、使用的具体对象和具体环境。测评手段也不同于传统的测试法。教师应给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夹,坚持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注重学习环境的整体性(whole envirnment)。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种受尊重、受关注、能展现自我价值的、身心放松的氛围。为学生创造大量口头语言表达机会,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开展合作教学,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使全班教学、小组活动和个人自我相结合。推荐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各类书刊,鼓励学生多参与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俱乐部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生活在使用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之中。
三、整体语言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从上面的理论阐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整体语言教学”的几大主要教学原则:(1)把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看做一个整体,不主张教学活动分条割块、分析性串讲或机械性反复操练;(2)把听、说、读、写看做一个整体,不主习的目的是用其所学的语言去表情达意,执行社会功能;(4)把学生与教师看做一个整体,认为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问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5)把学生的需求与现实教学环境看做一个整体,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取向。基于上述教学原则,在人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
1.适当调整教学目标。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比较模糊和笼统,尤其在口语能力的要求上足一个“软肋”。要想我们输出的“产品”合格,就必须突出口语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具体操作上,可将教学目标系统化、阶段化:第一学期着眼于夯实语音语调等基本语言素质,加强背诵,培养良好的自主训练习惯和能力;第二学期突出听能、概括、交际策略训练;第三、四学期侧重交际、辩论、演讲能力训练;大三、大四则争取进行跨专业跨文化交际训练。此举可以分解实现总目标的难度,而且非常具有可操作性,还可以实现大学四年英语教学不断线。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实施口语教学与管理时,虽然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很重要,但是由于学生在兴趣、习惯、智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如能灵活、务实地突出个性化教学与管理,则更能体现现代外语教育观念和人本精神。比如学生自主选择老师,自主决定课堂学习任务,甚至可以自主决定学期学习内容的取舍等。这样做不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能真正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提高其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和和责任感。
3.优化教材,提供最佳语言样本。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训练口语的情感动力,口语教材的编写不仅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普遍的教学原则,还应符合以人为本、贴近时代的原则,同时要做到以交际为目的,追求真实,选取一些与当代生活、尤其是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教学材料,既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又增长了知识,使英语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应形成教师、学生、网络课件三结合的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课件程序和特定任务,开展大量真实高效的模仿操练、人机对话、信息反馈以及活动评估等,这样可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均等参与的机会,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5.科学评价口语输出。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言上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老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口语输出是个交际过程,我们的注意力应放在交际的目的和结果上,而不应该过分纠缠交际的过程。对那些对交际造成影响,或者干扰了交际的结果的错误应当加以纠正,而对一些语音语法方面的不当则不要做过多的纠缠。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输出的评价,是要对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言的准确性、宽度、连贯性和恰当性方面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即从切题、表述的观点、输出的话语连贯性方面对学生的劳动做出一个积极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英语教育、尤其是口语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外语人才,这是摆在广大外语工作者面前的迫切的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文探讨的“整体语言观”和“整体语言教学法”能对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6-10-30
作者简介:刘淑范(1954-)女,吉林大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