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发展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年我县社会发展主要成效及特点
(一)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58元,分别增长12.9%和1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同比增长17.7%,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农超对接等刺激消费政策的推行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620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2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07人,实现创业培训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9%,有效控制在4.0%以内。在全省率先实施山区乡镇“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集片管理,社区、村创建率均达100%。在全省首创“灵活就业互助社”,组建37个“互助社”,43家企业通过互助社缓解了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2118名闲散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
社保救助全面进步。以“五费合征”为平,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全年实现新增企业养老保险14574人,医疗保险12862人,失业保险8299人,工伤保险8729人,生育保险17362人,城乡居保19325人。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低保金1076万元,对1102人实施医疗救助,为369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安)养,为301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二)公共服务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全县科技经费投入总额2.8亿元。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成效,成功举办第三届科技人才周,成立了县校地合作联盟中心,与北大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项目申报力度加强,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9项,争取扶持资金306万元。公共服务平建设取得突破,省产业用布及橡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落户,汽车用品产业省级标准化项目通过验收。
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教育均衡扎实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始丰街道中心小学全面建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成职技校新校区和平桥镇中学教学楼工程投入使用,特教中心综合楼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年高考重点率和上重点线万人比均居全市第一。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9%。在全省率先实施精神病人免费治疗,启动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率达63.1%。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启建设,新城妇保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建设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干漆夹苎技艺确定为向国家申报世界非遗项目,“刘阮传说”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舞》文化推介交流系列演出成功举办,文化走亲·庆祝建党9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等成功上演。“文化三下乡”活动持续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县新图书馆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200家。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基本形成,农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农民住房改造23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261户,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65亩;改善农民安全饮用水条件4.77万人;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完成54个新农村电气化改造,顺利通过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考评验收;完成农民素质培训6774人,转移就业2674人;大力扶持农家乐发展,全年农家乐游客达193.6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1亿元。
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小县大城”战略规划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完成初步方案。城区功能逐步完善,三茅溪(寒山桥至清溪段)游步道、小法溪综合治理一期、新水厂二期综合池主体工程等相继完工,金盘大桥、红石梁广场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优化道路断面,部分路段实行单向通行,加快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320个。新城建设稳步推进,经济适用房(二期)、县民兵训练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拓展。62省道、104国道改建工程加快推进,60省道改建工程完成批复。大力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农村客运网络已形成。双塘水厂开工建设,完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赭溪截污工程建设,平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并带水调试,铺设城乡污水管网28公里。完成管道燃气场站建设,发展燃气用户近万户。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秩序更趋稳定。
生态环境治理成绩斐然。大力实施新一轮“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加大始丰溪保护力度,取缔非法采砂制砂点7处。深入推进“森林”建设,新建森林板块148平方米,城区扩绿25万平方米。重金属行业整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和谐生态村65个,8个乡镇(街道)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
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强化社会服务,“三中心”和“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建设扎实推进,“微·”公务平投入使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基本建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成立县联合接访中心,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妥善处置企业经营危机,帮扶企业共度难关。狠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我县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客观条件所限仍有一些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较低。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紧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发展步伐亟待加快。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仍滞后于群众需求。三级医疗保健网络薄弱,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卫生信息化系统进展缓慢,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较弱,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三是财政投入仍然不足。年我县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达16.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仍需加快。
一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当前美丽乡村、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等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县财政支持力度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资金筹措难问题相当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群众观念尚未转变,存在重建轻管,重眼前轻长远思想等原因,造成保洁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难建立、难落实。二是城乡面貌亟待改善。当前我县城市化滞后、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尤其是溪头区块拆迁改造、胡塘殿断头路贯通、城市内涝、城区交通拥堵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两违”现象愈演愈烈,并呈蔓延之势,严重制约整个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我县“小县大城”建设和城市的转型。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融资、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较为突出,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增加。二是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增多。随着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外来人口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降低外来人口犯罪的难度较大。三是基层基础层面仍然薄弱。突出表现在镇、村级综治机构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上下联动渠道不畅,信息迟报、漏报现象较多,基层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加快我县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社会发展涉及面广,涵盖内容丰富,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我县目前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突出民生保障,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抓好民生事业,让群众生活更为幸福。以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协调发展职业、特教、成人、民办等各类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优化校网布局。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优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巩固扩大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强化基层基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实施社会保障卡医保“一卡通”,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全民慈善,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成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人员的住房困难。
推动文化发展,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不断挖掘、传承、创新、提升山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教育群众、引导社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项目,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抓紧启动山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实施一批传承山文化项目,加快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可观可感的文化产业亮点,努力打造文化强县。
优化生态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健康。围绕生态名县战略,实施“811”生态文明行动,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整治,确保今年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按照环保部技术评估反馈意见,在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基础设施、绿色社区等方面加强整改完善,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以增点、延线、扩面为抓手,加强城区沿路、环城绿色长廊建设,沿溪打造绿带、绿地、绿景,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建设“森林”。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整治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启动坡塘医化园区搬迁工作,确保2013年完成搬迁,让广大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生活环境更美好。
维护社会稳定,让群众生活更加安全。深化“平安”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完善维稳大调解体系建设,发挥县联合接访中心作用,开展下访、约访活动,化解积案,抓好企业经营危机处置工作,进一步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校园安保等工作,坚决遏制和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监测及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自然灾害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加大民生投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和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继续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引导公共教育资源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面向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投入的普惠性;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投入,完善基层卫生医疗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积极推动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大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廉租房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就业、再就业扶持。
(二)突出城乡统筹,加快构筑品质县城。
以“小县大城”规划为统领,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主城区亲山临水、六水穿城的优势,做好沿溪沿路开发文章,启动建设城市规划展示馆、飞鹤公园、始丰湖公园,完成城东湖公园设计方案;全力推进溪头区块拆迁改造,启动中山东路改造保护工程,抓好红石梁广场、秀园小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老城整体形象。启动入城口改造,实施县行政中心东边区块拆迁改造,抓好云锦路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演茅、大户丁安置房回建工作,贯通胡塘殿断头路,推进县人民医院迁建、县委党校迁建等项目,不断丰满新城形象。以打造城市副中心理念,加快平桥、白鹤、坦头三个中心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世界银行贷款申请力度,进一步做好各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集中力量打好新农村建设资金“组合拳”,争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启动建设10个精品村和特色村。扎实推进和谐生态村创建活动,争取建成140个初级型和谐生态村。抓好农房改造工作,大力推进中心村和国省道沿线行政村改造。加快下山移民进度,力争完成下山移民1400人。深化清洁家园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保洁体系。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要求,加强交通网络建设,确保62省道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统筹推进104国道、60省道改建工程,做好杭绍高速公路段、203省道段、县城至临海清水坑段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农村联网公路项目,加强通村公路养护。抓好220千伏山岸变电所工程建设,推进九龙抽水蓄能电站、山风电场二期、大雷山风电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切实保障全县人民饮用水安全。
(三)突出改革创新,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面完成三年医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做好基本药物、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等医改后续工作,深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引导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会上局长传达了区委书记和左延区长的讲话精神和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表彰大会上我局获得的表彰,表达了区委、区政府对城建工作的重视,鼓励全局机关干部在2014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认真进行研究分析,对城建重点工程进行责任分工,明确具体承办人,做到及早准备,早日开工,努力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高度重视,卯足干劲,跟上全区发展的脚步,务必把今年工作开展好。
二、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2014年,我局将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上来。一方面,立足于部门职能,为全区经济发展服好务;另一方面,强化措施,扎实苦干,全力推动城建工作发展,迅速掀起城市建设热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工作目标是:一是以“十大片区”旧城改造为重点,配合做好项目筹划、项目规划等前期工作,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做好对接服务;二是以边街小巷改造为抓手,积极做好区旧城改造总体城市文化品牌策划、“四大特色街区”历史文化设计、安置区公共雕塑设计、实施和“之眼”(白水明珠)历史文化展示馆布展等设计配合服务工作;三是以全新的理念,积极做好京九国际商贸城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四是以日常管理服务为手段,做好区属工程项目相关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从规划、招投标、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环节对项目实行保障;五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全力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下步工作措施
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表彰大会精神,为了推进当前建设工作的开展,我局实行四项举措,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是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创新理念。保持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抛弃僵化陈旧的东西。要积极全面的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便于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以工作为主,从工作出发,搞好团结,注重加强程序化管理。确保工作目标,统一干部职工思想,维护稳定大局,形成整体合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年建设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学习。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巩固和完善建设行业的良好形象。加强督导,量化考核。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项目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纳入部门考核和目标管理,研究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基本评价
今年上半年,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创先争优快发展,跨越赶超进省强”的总体部署,着力推进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快、增速高、结构优、效益好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进措施坚强有力。一是针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县人民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总体部署,以决战“十二五”、奋力实现开门红为目标,始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越战越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进省强”的要求,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思路,科学调整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奋斗目标,并将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和部门,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的责任和动力。二是采取专题办公、资金捆绑投入、政策倾斜、集中精力等措施狠抓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实施、项目建设、对上争取、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主动。三是不断加大了对省国土资源部门的汇报请示力度,解决了工业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与土地供应计划不足的矛盾,通过变换思路、引导企业支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发展银行大额信贷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资金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四是针对因征地拆迁工作导致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工作专班,不断加大了群众工作力度,并及时研究制定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遗留难题,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发展态势强劲良好。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大幅超去年同期。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农民现金收入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幅特别明显,在全市排名中处于领先位置,超额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的半年预期,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过半”。二是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去年年末净增11家,达到91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产品产销率达到97.4%,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旺盛发展的良好势头。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业“三园”建设为带动,实现了农业灾年不减收,食用菌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达到14.9万头,生态文化走廊、农业基础设施、新农村试点镇村、美丽示范区和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挥了支撑作用。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不断加大项目包装和对上争取申报力度,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新项目建设和“农家乐”创建,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加速,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7.9%和38.1%,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补充。三是项目建设和对上争取再创新高。上半年,仅工业园区管委会就累计组织11批次48人次赴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省市开展项目招商考察,接待72批次280人次项目洽谈,每季度平均跟踪项目15个。全县上半年在建施工项目达到131个,吉星化工、东圣吨袋包装等13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三友磷化等一大批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群创化工、星球搬迁扩建等19个项目新开工建设或即将开工,楚园春三期、罗城伟隆建材等21个项目完成初步选址,德忠茧丝等5个项目进入征地拆迁阶段。与此同时,各部门不断加大对上项目、资金、政策争取力度,新农保、义务教育均等化、学前教育等政策和项目相继争取到位,仅发改局就争取到位资金7200多万元,交通运输局争取到首批计划投资总额达8732万元,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再创历史新高。四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在发展经济中始终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把投入产出大、科技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和旅游业、服务业、物流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强了磷石膏、煤矸石等开发利用的探索,使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1.7%和66.4%。全县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同期增长42.64%和50.2%,县域经济发展对财政的贡献不断加大。
(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环境不断优化,配套体系不断健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进省强”中心学习组学习和“五型机关”创建、“讲、比、看”效能建设等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推进跨越发展的共识,各级各部门服务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为加快发展、实现跨越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同时,以推进保宜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了水、电、路等建设力度,加快了园区扩容提质步伐,完善了洋坪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园区功能,服务和促进跨越发展的配套体系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二是项目建设的后续效应日渐彰显。在“每季度有一批项目签约、每个月有项目开工、每双月有项目投产”项目建设工作总体要求的指引下,东圣公司836工程、安广陶瓷、奥力铸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面投产,星球搬迁扩建、楚园化工、冠泰建材等一批项目年内有望建成投产或营运,上半年还分两批签约项目21个,协议投资额达37.6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1个等,为长远、持续、跨越发展增添了后劲。三是以磷矿为主的资源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随着东圣化工、吉星化工、楚园化工等磷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扩张裂变,随着医药食品级、电子级精细磷化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随着高峰“磷矿床”的探明和开发,以磷矿为主的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纵向比较,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周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相比,与新调整后的奋斗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快发展速度、提升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繁重。一是实现调整后的奋斗目标压力较大。对照经济社会发展新调整的奋斗目标,绝大多数指标都没有完成半年预期,下半年奋力追赶的任务和压力巨大。二是破解土地、资金、环保、资源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问题的任务依然繁重。三是由于征地拆迁困难和矛盾增加导致“项目等地”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四是省、市统计口径、方式调整(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必须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必须在第三季度挤进统计笼子)对实现进“进省强”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五是自然灾害和生猪疫病等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几点建议
为全面超额完成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实现新调整的奋斗目标,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定实现奋斗目标信心。虽然下半年追赶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但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实现今年新调整后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自身发展和解决发展中困难问题的需要,从而切实深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逝者如斯夫的紧迫感,坚定实现全年新调整奋斗目标的信心不动摇,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再添措施、再加力度,保持和发展上半年的良好势头,全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任务。
(二)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继续高度重视,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解决土地、资金、平台、资源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难题,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加快洋坪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审定和城南工业园区规划落实的步伐,积极稳妥启动花林工业园区,坚持不懈地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平台。根据国家相关宏观政策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和科学包装项目,加大对上汇报工作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和政策落户,为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突出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支撑,把农业“三园”建设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认真落实县委出台的支持“三园”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切实抓好以防灾抗灾、防虫治病为主的大秋作物管理,认真落实抗灾保丰收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张广增向记者介绍了辽宁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首先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财产险领域,非车险业务发展加速回升,共实现保费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4倍,成为非车险第一大险种。其次是经济补偿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省共发生赔付支出103.9亿元,同比增长14.7%,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去年辽宁大部地区遭受到严重旱灾的情况下,截至11月底,辽宁全省种植业保险核灾面积1152.5万亩,理赔面积244.84万亩,目前理赔金额达3.06亿元,理赔农户41.71万户。再次是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保险理赔程序公开制度的实施,方便了保险消费者了解相关的服务标准和具体程序;车险理赔信息公开查询制度的实施,大大提升了车险理赔质量。最后是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去年全年,省委书记张文岳、省长陈政高等多位省领导先后对保险工作作出14次重要批示。省政府金融办、省农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地税局等15个部门与保监局召开了13次有关保险业的工作会或座谈会,下发了7份涉及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文件。
完善创新,科学有效
《辽宁省非车险“见费出单”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指导全省保险行业协会制定《全省部分非车险险种“见费出单”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稳步推进非车险“见费出单”系统建设工作。目前,首批纳入“见费出单”的保证保险和除综治保险外的所有家财险已于2009年11月1日在全行业全面实行,效果良好。
为了推动保监工作的顺利进行,保监局完善了监管联动机制。在横向监管上保监局实施了部门联动。就联合打击异地非法经营车险业务等违规问题,保监局组织召开了东北三省一市保监局监管联席会,加强了与吉林、黑龙江、大连等地区保监局的监管合作;与全省13个地市政府签订了监管合作备忘录;与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打击假保单、非法保险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与银监局共同开展银邮保险业务联合执法。
在深化保险行业协会改革方面,辽宁省保监局加快协会内部体制改革。对行业协会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财务管理等重要事项进行了全面规范。同时,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研究建立风险指标预警体系框架。在全辖区开展风险排查,摸清底数。产险领域,建立偿付能力不足公司季度报告制度和专人跟踪制度,对辖区内偿付能力不足的产险公司经营情况逐一分析、重点监管;寿险领域,加强对重点渠道、重点公司、重点地区非正常集中退保潜在风险的监测与分析,修订了非正常集中退保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了应急工作处理机制;中介领域,积极探索建立保险专业机构分类监管指标评价体系,并对辖区2008年12月30日前批设的保险专业机构进行了全面评估,形成《保险专业机构分类监管第一阶段工作情况报告》。通过排查,各保险机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应对措施不断完善。
在全面推进分类监管及时防范退保风险的同时,保监局建立了与之配套的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异动质询等监管制度,逐步实现对辽宁地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分类监管。2009年,全局全年共组成各类检查组206个,派出检查人员644人(次),有力排除了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保障了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保险越重要。2009年,辽宁保监局共接到投诉246件,同比增长51%。针对业务处室受理调查的投诉案件,累计作出21项行政处罚,警告处罚11人,责令撤换高管人员5人,罚款共计51万元。在妥善处理投诉的同时,保监局完善了财险承保理赔信息公开查询和保险理赔(给付)程序公开制度,保障保险当事人知情权。保监局还在全省聘请了483名保险市场监督员和31名新闻监督员,建立了辽宁省保险业违法违规行为投诉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国家对“三农”关注力度的加大,涉及“三农”的保险机制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辽宁省共承保种植业保险1988.2万亩,投保率42.5%,保费收入5.4亿元;全省除大连外的各市均开展了大田作物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保费收入1048万元;能繁母猪保险保费收入3426万元。这些都在推动农业保险向更重的位置发展。
张广增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拓展责任保险等业务领域。加强了与科技、环保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产险机构大力发展各类责任保险业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签下首单,实现了零的突破。科技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保费收入532.59万元,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辽宁保监局还把开展农村治安保险工作纳入到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活动和平安县(市、区)创建考核工作中,提高了农村治安保险投保覆盖面。截至11月底,已为辽宁64.37万农户提供了128.73亿元风险保障,保费收入达1287.3万元,为广大农民分散了风险。
在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方面,保监局结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引导辖内各专业公司积极开发适应不同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探索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截至2009年11月末,省内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累计管理受托资产到账规模近22亿元,签约规模超过39亿元,签约客户达到700余户,参保人数近23万人;累计管理投资资产到账规模19亿元,签约规模30亿元,签约客户700余户,参保人数超过56万人。
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年底,全市GDP1901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52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财政收入265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十位。全市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到位注册资金27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列第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1164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4万元。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规划到*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0年,GDP在*的基础上翻两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0.61亿元,增长24.1%。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36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5.46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81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5.83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0.77亿元,增长29.2%。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63.24亿元,增长33.7%,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92.16亿元,增长21.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95.61亿元,增长22.6%;实现利税19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利润112.64亿元,增长27.5%,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6.9和4.9个百分点;亏损总额比上年下降12.2%,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45.2%,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农村工业化。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根据2002年资料统计,在全市的工业总量中,乡镇企业占71%,有120万个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2%,农民收入中来自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34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74%,上交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尤其是近几年来,一部分乡镇企业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年,全市乡镇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江阴市,形成了中国股市独具魅力的“江阴板块”,为本地区经济发民展融资近30亿。
五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全市把发展私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实行外资、国资、民资三轮驱动战略,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融资担保、财税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快私营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年,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共计达到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私企150个,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358个。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年,农业和非农业产值达到375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1.44亿元。
二是繁荣农村,积极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年,无锡市的城市化率超过了60%,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42%,发达国家为78%,我国平均为40%。从无锡的实践证明,富裕农民要减少农民,加强农业大发展非农业,繁荣农村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社会服务、市场环境等。
四、无锡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无锡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着力加快了经济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无锡的主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全市新批超亿元项目就达15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3.8亿美元,增长了47.6%,协议注册外资50亿美元,增长了72.6%,到位外资27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全市重点开放园区共完成协议注册外资42.6亿美元,增长80%,占全市总量的85%;到位注册外资2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79%;自营出口4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8%,占全市总量的60.6%;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较上年增长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亿元,较上年增长51%,占全市GDP总量的33%;完成财政收入79.7亿元,较上年增长56.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0%;完成税收74亿元,较上年增长65.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3.6%。至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超亿美元重大项目32个,有31个集中在园区,其中当年新批的15个超亿美元项目中有14个落户在园区。全市累计兴外办外资企业7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1家落户无锡。
五、无锡成功经验的几点体会
辽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处于沈阳、鞍山、大连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北距沈阳70公里,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辽溪铁路横跨东西,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距大连港332公里,距鲅鱼圈港162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6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她在古代东北地区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也今天辽阳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多年扩大投入、调整结构的效应逐渐显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相互促进,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以消费结构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进入市场推动和政府调控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后要集中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加快城乡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速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易地搬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争取新的国债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程序,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审计。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外资、民资扩大投入,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放大全社会投资总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推行开放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不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融资、税收、用地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同等对待,鼓励公众创业,挖掘民智、民资潜力。加强产业导向,重点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和大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拓宽多元融资渠道,规范担保基金运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促进国有资本向先导性、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树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构筑梯度分布、有机联系的市域城市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合理调整乡镇区划,进一步密切城乡经济、文化及交通等基础设施联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全面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强化农业生态环保、美化城市及产业经济等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四是进一步统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兴市。完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重视高技能人才培育和人才二次开发。落实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五是进一步坚持富民优先,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富民工程实施意见,营造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提高居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比重,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鼓励灵活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为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双下岗人员、特困人员及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