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走一步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们这个年龄的男孩女孩正处于青春的躁动期,那充满激情的青春热血在我们的体内涌动、环流。同学之间的交往,在这个敏感的季节里,有时连自己也分不清是友情还是爱情。
友情与爱情,永远相邻,永远微妙!
也计是因为我比别人老道、稳重吧!有一位要好的女友十分坦诚而又毫无隐瞒地向我倾诉了她的苦恼。
她是一个热情、漂亮的女孩,天真无邪,罗曼蒂克,对周围的人都付之火一般的热情,她用自己灿烂的笑颜,她用自不设防的心灵,面对每一位同学。
他是一位腆腼、内向的男孩,他善于思考,他常常沉默,他回答得到的提问有点怯场,他的话不太多,他不太喜欢与别的同学交往。
一次座位变动之后,他做了她的邻桌,他出奇地沉默,引起了她的好奇。于是,天经地义,他们之间有了交往。
她处处帮他,希望他能走出孤独,希望他能抛弃沉重的自卑感,开开心心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快快乐乐展开青春活跃的笑颜。
他感激她的帮助,也努力地改变着自己。可是,只有她才能让他发自内心的笑,他感到只有和她在一起才能感到舍适愉快,对待别人他依旧冷漠。
正当她沮丧,决定放弃与他过密交往的时候,他却递给她一张纸条,说他喜欢上了她。面对这种情况,是她所始料不及的。难堪,可怕的难堪,时时捉弄着她。而他呢?也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整天低头不语,更加出奇地沉默了。
好友的故事完了,我听后付之一笑。
这是一个平淡的毫无特色的故事,生活中类似的这种情况实在太多,故事外的我,充当一个听众和谋者的角色。
于是,我告诉她:“淡化处理它,这只是一个并不美丽的误会,错把友情当爱情而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可读性偏低,只能反复议论一般常识,以“频频出现关键词”敷衍成文,鲜有创造性的思维参与。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写作思维停留在已有的常规认知上,惰于、拙于把思维向前再跨一步,缺乏多角度、深层次辨析问题的能力,缺少挑战自我、质疑设问的意识。基于这点,本设计从训练思维多样化的角度出发,试图改变学生看问题在平面滑动的习惯,并让其认识到“善于思考,方出思想”。因为,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往往再跨一步,即非常之观。
二、教学实录
对话一
师:今天我们来练练脑子。
屏显:“滴水穿石”的启示?
生(多数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
师:非常好,但这些答案并没有经过你们的大脑思考,所回答的结论早就根深蒂固地植在了脑海中,你们只不过是条件反射式地说出来了而已,因而大家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真正价值可言的。
(生表示认可)
师:文章要有所创造,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止步于既有的结论,努力向前再走一步,往往别有洞天。
师:既然是启示,那可从正面意义和反面意义去思考,正面意义刚才大家罗列出了很多――有志者事竟成、贵在坚持、目标要专一,那有没有反面的启示?
生:“滴水穿石”的精神让人感动,但效率未免太低。
生:张爱玲都说“出名须趁早”呢!
师:你的联想思维非常活跃,问题抓得很准。当今社会,行之于世的一种执着精神固然重要,但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把效率推向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很多事情,还真的不能用“滴水穿石”的方式去做,“滴水穿石”有可能就意味着被淘汰。
师: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生:应当尽可能去提高效率。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不是没有分析能力,更多时候是缺少深入思考的意识与习惯,惰于在思考上再跨一步。所以,要养成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师:我们接下来做一点正反分析的练习。(要求学生填出横线处与前面相反或相对的观点)
屏显:
我们说“亡羊补牢”是对的,“未雨绸缪”也是对的。
我们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是对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也是对的。
我们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是对的,“狗改不了吃屎”也不能说不对。
我们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有道理,“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也有理吗?
对话二
师:我不止一次在报刊上读到这条很扎眼的消息――
屏显:有调查证明,那些高考状元在进入社会之后并不成功,他们大多默默无闻……
师:你们读到这则材料后有何感想?
生:高分低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师:很多人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就拿这点来说事,你分析的角度很准确。有多少同学在第一时间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请举手示意一下。
(多数学生举手)
师:除此之外,哪位还有新的思考与发现?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已经知道的结论。
(学生认真思考,三分钟后,仍无人发言)
师:那我们看看这则材料,材料中评价有些高考状元并不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生:因为大多数高考状元都默默无闻。
师:那么,依该作者的观点来看,成功人士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生:出人头地。
师:换句话讲,出人头地就算成功,没有出人头地便是失败。顺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与思考?
(学生思考片刻后发言)
生:这样的评价方式太过偏激,太过固执。(有学生补充说太过世俗)
师:“固执”“世俗”用得特别精辟。默默无闻就不好吗?默默无闻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吗?
师:分析到这,引发了我们另外的思考――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
生:不能用“名利”去看待一个人。
生:幸福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师:我们似乎还可以从中去探讨当今社会的世俗价值观取向问题。以下一则材料或许也能带给我们启示――
屏显: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学生看后,甚有所悟)
师:这个话题还可以讨论下去,随着分析的深入,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思想之花。从最开始得出的众所周知的既成结论,到这时的世俗价值观取向问题,甚至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等等,思维的质量在逐步提高。我们可以体会到,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已有的,多走一步,即得非常之观。
对话三
师:《水浒传》大家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是通过影视了解的,前半部分特过瘾,后面的“招安”就看得很憋气了。(多数学生表示认同)
师:我们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我在看后部分的时候老在咬牙切齿――宋江为什么要招安!我想既然《水浒传》是小说,那么是作者安排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去招安的,那作者的用意何在呢?顺着这个问题,我们试着“再走一步”。
(学生感到分析困难)
师:宋江是梁山的首领,宋江在落草之前是个什么人物?
生:押司,是个小吏。
师:宋江是主动上梁山的吗?
生: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是被逼上梁山的。
师:既然宋江是宋代的一个官吏,那么他的身上就必然烙上了宋代官方文化的精神信条,即成熟的儒家文化核心――忠义。那么这一思想会让他在落草为寇后产生怎样的行为愿景?
生:招安。
师:往小处说呢?
生:洗刷掉盗寇的罪名。
师:所以,宋江带领众英雄始终在做一件最核心的事,就是向朝廷和百姓宣告,他们不是强盗,他们是被逼上梁山的。因而“打方腊”是为了什么?
生:向朝廷表示忠义之心。
师: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如此惨烈去“招安”,就是为了给兄弟们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他们都是忠义之人,而非贼寇。尽管那是一条死亡之路。
师:我们想一想,《祝福》中的“祥林嫂”之死是谁造成的?有没有具体的凶手?
生:没有,是封建礼教。
师:那么,宋江一心想招安,如此固执,以至于以死明节,根源在哪里?
生:宋代的官方文化打上的精神枷锁。
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了,“打碎束缚奴隶精神上的枷锁远比打碎束缚奴隶肉体上的枷锁更重要”。
师:《水浒传》的作者用梁山英雄飞蛾扑火似的忠义之节告诉了我们这一朴素的真理。
师:刚才的分析,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的?
生:文化、政治、社会的角度。
师:我们分析一个问题,不能单看事件本身,更多时候要把问题放到社会、文化、政治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追根溯源,才会想得更透,走得更远。
对话四
屏显材料:
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的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由于缺氧窒息而死去。
师:看了这两则材料后有何分析与思考?你会由此而想到什么?
生:这两则材料形成对比,但又是在说同一个问题。
生:前一则告诉我们有的生物入侵会带来灾难,后一则告诉我们有的生物入侵会带来活力。我得到的启示是,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师:有道理,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存在有利的一面,也会存在有害的一面。这就告诉我们分析问题要用辩证的思维。
师:由生物入侵这种现象,我们如果联想到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传统与科技的种种现状,由此及彼,你会有哪些思考?
生:传统文化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中慢慢消失,如今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传统书信与现代科技”就说明了这一点。
生:真正传统的文化是不会消失的,像春节,再过多少年,它仍然是中国人的春节。每年的这个时候,不管在哪里,不管有多难,人们总是要回家团圆。
师:所以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是要辩证分析的。还有谁可以补充?
生:当今世界是高度融合的世界,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外来文化涌入本土文化是必然的,像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我们很欢迎它。
师:可以说,外来文化让本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也让本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因而,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结论肯定或否定地偏向某一方,都是欠妥的。
师:分析问题,特别是事理性问题,不能过于绝对化,辩证地思考才会更全面,更合理。
1 自卑。学生因身处环境较差,以及自身条件不足,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许多学生总以为自己难以学好英语,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缺乏奋发动力和积极主动性。
2 厌倦。有些学生因学习上所面对的困难较大,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了厌倦情绪,不想投入精力;有的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3 恐惧。少数学生英语底子薄、能力差,对英语学科有一定的恐惧感,一想到要上英语课,要做英语练习,要参加英语考试,就烦躁不安,生怕学不好、完不成任务而受老师歧视、同学取笑。
4 胆怯。因知识面窄,词汇量少,表达水平低下,不少学生不敢在老师、同学面前读英语、说英语。
5 依赖。学生面对种种困难,就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从开始学习英语之日起,就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学,不敢多走一步,而且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深入,这种心理就日益加重。
6 从众。大部分学生不敢在英语学习中抛头露面,只能跟随大众。日常会话,大家都用本地语言,或者说说普通话,很少有人愿意或敢于说上几个英语单词。
7 孤僻。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不如意,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张扬,使得不少人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向教师请教,不愿与同学交流。
面对农村高中学生这些心理状况,我们的英语教学就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学生心理偏向,促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力争把英语学好。
(―)在全面渗透中感化,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改善
英语教学活动种类繁多,每一种教学活动,都包含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的内容和任务。我们应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设法渗透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让学生心理得到改善,思想得到升华。
1 有意渗透,使心理疏导主题鲜明。即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生当时的情形,有意进行一些心理疏导,使学生在学中受导,在导中促学。
(1)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汲取其中的营养。如教学高一上册的第17单元课文Alone In Antarctica,可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主人翁那种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2)采用激将、激励、诱导、肯定等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如在指导学生读书、回答问题、对话练习等活动时,老师经常说几句“Ibelieve you can!”“You are great!”“Welldone!”“You are a man,Don’t be afraid!”
2 自然渗透,使心理疏导无声浸润。即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的某些活动,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觉到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好英语的学习任务。例如:
(1)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应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阅读课文,去思考、发现问题,自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安排学生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共同学习等。
(2)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单词,阅读课文,倾听、读、说,练习对话,造句、作文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
3,全面渗透,使心理疏导无处不在。即在课堂内的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中,在课外的其他英语学习活动中,都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的渗透。
4 全程渗透,使心理疏导无时不有。即在英语教学的每一课堂、每一项活动,始终都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意和自然的渗透。
(二)在专项教育中调节,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引导
教学活动中的全面渗透是主要的心理疏导途径,而专项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专项教育活动应有两个方面,一是个别谈心进行疏导,二是对集体或小组进行疏导。专项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多个方面:
1 指导学生分析自身心理缺陷,走出心理阴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缺陷,正确认识心理缺陷对英语学习的不利影响,勇敢地消除不良心理,把自己融入新的时代。同时指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树立信心,敢于迎难而上。
2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学生入学初始,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自学的意义、自学成才的例子,介绍外地学生自学的活动情况,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知道要主动学习。努力消除学生过多的依赖心理、从众心理、自卑心理,让学生争当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指导下,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优良成绩。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主动探究、认真练习、真诚合作、虚心求教、善于动手、乐于开口、大胆表现的学习习惯。
(三)在关心爱护中温暖,让学生的心理得到促进
学生的敏感使得他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听到老师、同学的某一句话,看到老师、同学的某一个眼神、表情、动作,都可能误认为老师在歧视他,同学在取笑他。因而,英语老师对农村学生给予生活上、学习上的特别关照至关重要。老师要经常对学生问寒问暖,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共同参与一些活动,对学生多表扬鼓励,不要讽刺挖苦,安排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学生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
(四)在教学进程中缓解,让学生的心理得到稳定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心理适应较差、接受能力不强的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不能按部就班,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对于内容繁杂的课文,应该删繁就简;对于内容深奥的课文,应该深入浅出;对于内容较多的训练项目,应安排较长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学得顺利,学有收获,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应总是定位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指向实现学生逐步学好英语知识,逐步提高英语能力。因而教学的进程要适当放慢,夯实基础,稳步提高。
(五)在优化条件中鼓舞,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激励
1 添置英语读物。一是学校图书室不断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读物;二是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
2 添置教学用品。一方面学校要为每位英语教师购置一台录音机,以及相应的磁带,有条件的装备多媒体教室,购置英语音像教材。另一方面,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购买必要的英语学习用品。
3 指点学生用好学习用品。在一些学生配备复读机、MP3、MP4、电子词典等学习用品之后,怎样发挥其在英语学习上的辅助作用,老师要热情地进行指点,并帮助下载、录制、充电,还要教导他们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与其他同学共享资源,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条件的改善,会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看到成功的希望。
(六)在开展活动中推动,让学生的心理得到超越